转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04:08

转山是藏族人表示虔诚的一种方式。他们相信徒步围着神山绕行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心怀信仰、敬畏自然,虔诚的藏民离开世俗的现实生活,走入荒野自由穿行,历经磨难后回到出发地。途中经历的艰险丝毫不能吓退生生世世围绕卡瓦格博转经的藏民,因为在他们看来,苦难和折磨正是他们延续着朝圣之路前行的理由。 杨帆/摄
http://news.ifeng.com/a/20150907/44598217_0.shtml
转山是藏族人表示虔诚的一种方式。他们相信徒步围着神山绕行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心怀信仰、敬畏自然,虔诚的藏民离开世俗的现实生活,走入荒野自由穿行,历经磨难后回到出发地。途中经历的艰险丝毫不能吓退生生世世围绕卡瓦格博转经的藏民,因为在他们看来,苦难和折磨正是他们延续着朝圣之路前行的理由。 杨帆/摄
http://news.ifeng.com/a/20150907/44598217_0.shtml

晨起赶路,踏着雨崩村草地上铺满的薄霜,脚底不时传来的嘎吱脆响呼应着卓玛和同伴内心的兴奋。她们都来自西藏昌都,目的地是雨崩村神瀑,这是梅里雪山内转山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围绕卡瓦格博的转经分为“内转”和“外转”两种方式。卓玛和同伴这次走的是“内转”,步行需要三到四天时间。

这是卓玛和丈夫扎西旺堤婚后第一次来梅里雪山雨崩村神瀑“内转”,不同的是,这一次她带来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一家人预备穿过“莲花生禅洞”,感悟佛经中的“中阴之旅”,在卓玛看来,这是她和孩子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起点。

神瀑的水落到孩子的额头上,卓玛和丈夫扎西都兴奋不已,他们口中念诵经文,祈求神瀑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平安幸福。夫妻俩不远千里从西藏昌都来到雨崩神瀑“内转”,就是想让8个月大的孩子接受洗礼,获得来自神山的祝福。这是卓玛和扎西提前送给孩子的一周岁生日礼物。

梅里雪山神女峰和五冠峰之下,是内转山的重要驿站雨崩村,自古只有一条人马驿道通向外界,长期的与世隔绝,让这里的时间和发展速度慢了下来。游客的到访,日益影响着藏民的生活,却未能改变雨崩村的质朴和善意。

天色渐暗,斯那都吉家的门口才开始热闹起来。这一天,是这个藏族小伙子迎娶新娘的日子,对于村子来说如同节日,全村人都送来了祝福,所有的礼成都延续着古老的传统。

斯那都吉和罗绒卓玛迎来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他们结婚了。雨崩村许久没有这样热闹过,斯那都吉和妻子得到了全村人的祝福,这个憨厚的藏族汉子一整晚笑得合不拢嘴,斯那都吉觉得,这是神瀑和长辈告诉自己的:善心会有福报,未来充满了希望。

云岭乡永久村,则是梅里雪山“外转”路的起点,在这里转经者会在寺庙烧香祈福,正式开启转山之路。

永久村的小寺庙里,守寺的僧人点燃酥油灯,为前来跪拜的转经者祈福。转经者相信,跪拜是推开梅里雪山外转路的大门。

如今的“外转” 历时4至7天,部分路段可以搭乘摩托或汽车,大部分需要徒步行走,近220公里的徒步高原行走跨越两省三县,每天海拔跨度1000米左右,最高海拔是4815米的说拉垭口。

藏族人相信,噶举派第二世活佛噶玛拔希开启了梅里雪山的转山之路。他们世世代代转山,就是在跟随佛的足迹,引导自己前往彼岸之地。

这是一群从青海来的觉母们,转山时她们排成长队行走,口中念诵经文。

在海拔3340米的永是通,觉母们停下脚步,打酥油茶吃糌粑,一旁的转经者爬上墙头默默观看。她们就像佛的使者,到哪儿都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外转”路上,此里卓玛在多克拉垭口山腰上停下来休息,陡峭的山路和轻微的高原反应让她的呼吸有些紊乱。转山的路上,人们都不会说话。转山对于体能巨大的消耗,使得藏民将所有注意力集中于“行走”这件人类最根本的行为上。

海拔4415米的多克拉垭口,是梅里雪山外转路上第一个4000米海拔以上的垭口。即便天空晴朗,雪山的寒风也足以将脆弱的皮肤撕裂。这里系满了无数朝圣转经者挂上的经幡,藏族人相信,将经幡系在这里,他们念诵和祈福的经文会一直被山风吹起念诵,传到卡瓦格博的耳朵里,甚至将他们带到彼岸的“理想国”,轮回延续。

在转山的季节(每年7月到11月),每一个驿站,都会有藏民提前安札好帐篷和木屋为转山者提供休憩之地。

凌晨3点,星空和月光照亮了结着冰霜的木桥,一名觉母背上行囊开始一天的转山之路。活佛噶玛拔希开启的转山之路,曾在途中发掘和留下了多处“圣境”,对于这个从青海远道而来的觉母来说,这次转山是她学习路上最重要的一站。

转山路途中,转经者会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危险和对体能的极大考验。现代交通的便利只是缩短了转山的时间,却没有减少转山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艰险,然而这些却丝毫不能吓退生生世世围绕卡瓦格博转经的藏民。

卢阿森拉垭口,几名西藏芒康地区的藏民在此脱去外套,留下首饰和瓷碗,又从布袋里掏出一把青稞粉撒向烧香台,向远处的雪山朝拜。从青海和西藏地区来的转经者,会在这里留下随身穿戴的一件首饰和衣服,并在面向卡瓦格博的山崖边用石头搭起“小房子”,因为他们相信,在死后经过“中阴之旅”能重返此地,那时他们能穿上自己的衣服,住在石头搭建的房子里,真正做一个守护神山的灵。

时代的变迁,让转山路也逐渐有了改变。翻过3820米的那通拉垭口,转经者就抵达了西藏察隅县阿丙村,在这里,“小刘”带着他十七八岁的藏族兄弟们,身骑摩托车带着转经者从宽度不足一米的山路上快速下山。“小刘”告诉我,转山对于藏族人来说意义非凡,他和哥哥出资修这条摩托山路,就是要为藏族同胞做点贡献,缩短大家在山路上的转山时间。

太阳落山,暮色四合,赶路的车辆在“曲珠堆格”的群山间编织起一条长长的光带。这里是转山路上著名的碎石崩塌区,卡瓦格博特殊的地理环境,是藏族人所有空间认知和信仰之源的基础,它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藏族传说中,“曲珠堆格”是一条被卡瓦格博神山压在身体下的黑蛇,它不停吞噬着山丘和过往生灵,所以才会常年滑坡。

外转第三天,曲桑连续赶路十多个小时,才抵达西藏察瓦龙乡,体力透支的他刚躺到旅店的床上就酣然入睡。

在西藏察瓦龙乡汇合的转经者,会自发组成小队,次日一起包车前往下一个转山驿站格布。凌晨6点,来不及卸下头一天的疲惫,转经者们就已经启程出发。

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曲桑和同伴们到达了格布,由于车的座位有限,曲桑和其他男人只能坐在货车货箱里,在这里他们即将和路上搭伴的转经者分手,从另外一条转山路启程回到德钦县飞来寺。

曲桑正在向同行的转经者询问翻越达古拉山的路线,达古拉海拔4100米,路段极为艰险,目前已经少有转经者选择这条艰难的路线转经。在曲桑心里,相隔3年没有来转山,他希望这一次能够圆满地走完整条路线,对自己的修行有个交代。

凌晨3点起床出发,经过5个小时的攀登,转经者们即将抵达梅里雪山外转路上最后一个垭口——海拔4815米的说拉垭口。这里氧气稀薄,石块纵横,梅里雪山向世人展示着大自然最原始的一面。

藏民在4815米的说拉垭口煨桑,系上风马旗,向天空撒开五谷,祈福顶礼,高喊“阿莱此咯”。对于藏民来说,转山没有外界想象的神秘,普通的藏民们相信,转山能为他们消除此生业障,祈福家人平安,保佑庄稼丰收。转山活动就是他们实实在在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身体中流淌的血液。

凌晨7点,卡瓦格博峰终于渐渐显示在转经者眼前。转山路的艰辛,对于人体有着极大的挑战,可也正因为体力的消耗,转经者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与安静,使得转经者能更“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去思考是与非、善与恶,去领悟生命对人的意义和自己对信仰的理解。

月亮还挂在梅里雪山的右肩上闪耀,主峰卡瓦格博就已迎来光明日照的金色,昼夜在这里交汇,时间模糊了。一名来自四川甘孜的僧人在距离说拉垭口不远的山坡上停了下来。

历时5天,曲桑回到了外传出发的起点飞来寺,他双手合十顶礼卡瓦格博,内心无比平静。梅里雪山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使得生活在这里的藏民以最本真的方式——“行走山间”来使自己尘归内心。对于藏民来说,这一切都是生命轮回的起点。
美丽的信仰 崇拜
沿转山路线修一条高速公路或高铁。
扎西德勒!
yuppppp 发表于 2015-9-9 16:12
沿转山路线修一条高速公路或高铁。
我认为  保持 原始形态最好 ,一经开发 改造 味就变了 ,在者 藏族同胞 或许也不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