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让我们听听关于大凉山的不同的声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18:57


作者:侯远高(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日,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彝族女孩写的作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社会强烈关注,相关评论很多。我们注意到有些分析报道还是比较客观公允,但有的纯粹是在误导公众,混淆视听。

其中尤以环球时报发表的一篇题为“大凉山的孩子这样穷,为什么还要办奥运会?”的评论文章,让人们看清了某些被金钱收买的文人嘴脸(原文是御用文人,但是我觉得没到“御用”这个水准,撑死了也就是县用、州用而已)。这个化名“耿直哥”的作者这样写道: “虽然国家过去这些年给大凉山大笔大笔地投钱扶贫,可我们仍然能在许多媒体上不断看到关于大凉山贫困的报道,关于孩子吃不起饭,以及失学的哭诉。可这并不是钱被什么‘贪官污吏’贪了,而是因为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凉山州发展极差的地区,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些人固守传统恶习,拒绝现代文明,不思进取。这样的地方,国家每年投入巨大,结果却仍然扶不起来……” “比如在大凉山某个最贫困的地区,不仅仅是志愿者们,甚至来自大凉山其他地区的人都会抱怨说,那里的有些人安于落后的传统和文化,男人不干活,让女人干,然后扶贫的钱很快就被挥霍了,提供的‘致富种子’甚至会被变现用来买毒品” “而且因为穷和观念的原因,生了孩子又不养,结果造成那里的有些孩子不仅缺乏家庭关爱,而且失学问题严重,也严重营养不良” “这些问题,不是在网络上骂骂奥运会,骂骂政府可以解决的”   把大凉山贫困的原因归结为落后的传统和文化,不是这个“耿直哥”的创见,而是许多缺乏调查研究方法和理性思考能力的人容易做出的误判。给穷人贴上“愚昧”标签的人大有人在。这是一种“穷人要为自己的贫穷负责”的理论的翻版。

事实上对于贫困的根源,联合国和学术界早有定论:“贫困是机会和权利不平等的结果,是社会缺乏公平和正义的表现” 。 基于对凉山彝族乡村社会的长期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当地持续贫困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是教育的缺失和文化的边缘化。教育缺失表现在凉山彝族农村成年人大多数是文盲和半文盲,缺乏适应现代生活的知识和劳动技能;文化边缘化表现在彝族乡民既不懂汉语文,也不能通过彝语文获取现代知识和信息,导致他们与现代社会相隔膜和冲突,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社会经济形态当中。即使能到城市打工,他们也因为存在文化障碍而遭受社会排斥和就业歧视,难以获得合法收入和公共服务,不能融入主流社会分享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机会和成果。 而导致教育缺失的原因在于国家长期以来对乡村投入的公共产品严重不足。凉山州2009年才基本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大量村小年久失修,没有公办教师,靠代课教师和支教老师维持教学。有许多村子还没有学校,学生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那些有公办教师的学校,因为条件艰苦,待遇低,教师们根本不安心在乡村工作,不能爱岗敬业,教学质量极差。另外,由于乡村没有普及幼儿教育,彝族孩子7-8岁才到学校学汉语,完全跟不上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在20-30分之间,许多孩子小学毕业了还是半文盲。由于看不到受教育带来的希望,大量学生小学毕业以后就辍学外流打工。近年来,国家对凉山教育的投入确实有较大增长,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基本需求。教师严重缺编,教辅设施设备不足,寄宿制规模小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更核心的问题是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严重阻碍教育发展,事业单位改革遥遥无期。 关于扶贫的问题,近几年,国家对凉山扶贫资金的投入确实有大幅增长,但由于彝族乡民大部分居住在低矮的土墙房里,大部分村寨不通路、不通水,有的村还没有通电。所以,政府的扶贫资金大部分用于“彝家新寨”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实际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的资金很少,大多数贫困户并没有获得扶贫专项资金。贫困户能够得到的是农村低保、粮食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这些改善民生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但根本不足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再来说说“有些人固守传统恶习,拒绝现代文明,不思进取”。这个“耿直哥”能够指出的传统恶习有“男人不干活,让女人干”,“生了孩子又不养”。我在凉山做了20年社会调查和10年公益,没有看到几个彝族男人不干活,除非他丧失了劳动能力。相反,我们在每个村寨都可以看到的是,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还在劳动。我也没有看到过父母不养孩子的现象,除非他们丧失了抚养能力。

目前凉山有数万孤儿和失依儿童,这些孩子之所以没有沦为乞丐,是因为彝族社会有自己的救助机制。如果父母不能履行抚养义务,其家族必须承担责任。乡民这些勤劳朴实、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为什么这些敢写凉山评论文章的人没有看到?为什么他们宁愿选择相信道听途说? 所谓“拒绝现代文明,不思进取”,我们实在不清楚他指的是什么?数十万凉山彝族孩子在学校读书,他们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吗?数十万凉山彝族农民工在全国各地打拼,他们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吗?那些参加各个电视台选秀节目的彝族音乐人,他们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吗? 不可否认,当地乡民的一些观念和行为确实与现代文明有差距,比如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但我们设身处地的想过吗?他们有讲卫生的条件吗?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他们有钱购买卫生用品吗?又有谁去农村给他们普及过卫生健康知识?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没有改变,他们怎么可能成为“文明人”? 所谓“‘致富种子’甚至会被变现用来买毒品”更是无稽之谈,这个世界上有可以致富的种子吗?如果有的话,为什么中国还有几千万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 凉山的贫困问题不是孤立的,是西部山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在西部山区的汉族农民,他们的处境比少数民族也好不了多少。难道我们也要指责他们的文化传统吗?贫困、毒品和艾滋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全人类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努力解决。因为办奥运会的钱是北京人出的就和凉山没有关系吗?中华民族要实现共同繁荣进步的宏伟目标,北京人不是中华民族吗?彝族人不是中华民族吗? 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我们不同情也就罢了,还要利用话语霸权侮辱他们,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知识分子的良知何在?公理何在?


为了方便阅读理解,作者引用的环球时报“耿直哥”的言论统统标注了斜体,与作者论述隔离。

作者:侯远高(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日,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彝族女孩写的作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社会强烈关注,相关评论很多。我们注意到有些分析报道还是比较客观公允,但有的纯粹是在误导公众,混淆视听。

其中尤以环球时报发表的一篇题为“大凉山的孩子这样穷,为什么还要办奥运会?”的评论文章,让人们看清了某些被金钱收买的文人嘴脸(原文是御用文人,但是我觉得没到“御用”这个水准,撑死了也就是县用、州用而已)。这个化名“耿直哥”的作者这样写道: “虽然国家过去这些年给大凉山大笔大笔地投钱扶贫,可我们仍然能在许多媒体上不断看到关于大凉山贫困的报道,关于孩子吃不起饭,以及失学的哭诉。可这并不是钱被什么‘贪官污吏’贪了,而是因为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凉山州发展极差的地区,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些人固守传统恶习,拒绝现代文明,不思进取。这样的地方,国家每年投入巨大,结果却仍然扶不起来……” “比如在大凉山某个最贫困的地区,不仅仅是志愿者们,甚至来自大凉山其他地区的人都会抱怨说,那里的有些人安于落后的传统和文化,男人不干活,让女人干,然后扶贫的钱很快就被挥霍了,提供的‘致富种子’甚至会被变现用来买毒品” “而且因为穷和观念的原因,生了孩子又不养,结果造成那里的有些孩子不仅缺乏家庭关爱,而且失学问题严重,也严重营养不良” “这些问题,不是在网络上骂骂奥运会,骂骂政府可以解决的”   把大凉山贫困的原因归结为落后的传统和文化,不是这个“耿直哥”的创见,而是许多缺乏调查研究方法和理性思考能力的人容易做出的误判。给穷人贴上“愚昧”标签的人大有人在。这是一种“穷人要为自己的贫穷负责”的理论的翻版。

事实上对于贫困的根源,联合国和学术界早有定论:“贫困是机会和权利不平等的结果,是社会缺乏公平和正义的表现” 。 基于对凉山彝族乡村社会的长期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当地持续贫困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是教育的缺失和文化的边缘化。教育缺失表现在凉山彝族农村成年人大多数是文盲和半文盲,缺乏适应现代生活的知识和劳动技能;文化边缘化表现在彝族乡民既不懂汉语文,也不能通过彝语文获取现代知识和信息,导致他们与现代社会相隔膜和冲突,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社会经济形态当中。即使能到城市打工,他们也因为存在文化障碍而遭受社会排斥和就业歧视,难以获得合法收入和公共服务,不能融入主流社会分享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机会和成果。 而导致教育缺失的原因在于国家长期以来对乡村投入的公共产品严重不足。凉山州2009年才基本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大量村小年久失修,没有公办教师,靠代课教师和支教老师维持教学。有许多村子还没有学校,学生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那些有公办教师的学校,因为条件艰苦,待遇低,教师们根本不安心在乡村工作,不能爱岗敬业,教学质量极差。另外,由于乡村没有普及幼儿教育,彝族孩子7-8岁才到学校学汉语,完全跟不上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在20-30分之间,许多孩子小学毕业了还是半文盲。由于看不到受教育带来的希望,大量学生小学毕业以后就辍学外流打工。近年来,国家对凉山教育的投入确实有较大增长,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基本需求。教师严重缺编,教辅设施设备不足,寄宿制规模小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更核心的问题是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严重阻碍教育发展,事业单位改革遥遥无期。 关于扶贫的问题,近几年,国家对凉山扶贫资金的投入确实有大幅增长,但由于彝族乡民大部分居住在低矮的土墙房里,大部分村寨不通路、不通水,有的村还没有通电。所以,政府的扶贫资金大部分用于“彝家新寨”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实际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的资金很少,大多数贫困户并没有获得扶贫专项资金。贫困户能够得到的是农村低保、粮食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这些改善民生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但根本不足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再来说说“有些人固守传统恶习,拒绝现代文明,不思进取”。这个“耿直哥”能够指出的传统恶习有“男人不干活,让女人干”,“生了孩子又不养”。我在凉山做了20年社会调查和10年公益,没有看到几个彝族男人不干活,除非他丧失了劳动能力。相反,我们在每个村寨都可以看到的是,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还在劳动。我也没有看到过父母不养孩子的现象,除非他们丧失了抚养能力。

目前凉山有数万孤儿和失依儿童,这些孩子之所以没有沦为乞丐,是因为彝族社会有自己的救助机制。如果父母不能履行抚养义务,其家族必须承担责任。乡民这些勤劳朴实、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为什么这些敢写凉山评论文章的人没有看到?为什么他们宁愿选择相信道听途说? 所谓“拒绝现代文明,不思进取”,我们实在不清楚他指的是什么?数十万凉山彝族孩子在学校读书,他们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吗?数十万凉山彝族农民工在全国各地打拼,他们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吗?那些参加各个电视台选秀节目的彝族音乐人,他们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吗? 不可否认,当地乡民的一些观念和行为确实与现代文明有差距,比如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但我们设身处地的想过吗?他们有讲卫生的条件吗?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他们有钱购买卫生用品吗?又有谁去农村给他们普及过卫生健康知识?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没有改变,他们怎么可能成为“文明人”? 所谓“‘致富种子’甚至会被变现用来买毒品”更是无稽之谈,这个世界上有可以致富的种子吗?如果有的话,为什么中国还有几千万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 凉山的贫困问题不是孤立的,是西部山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在西部山区的汉族农民,他们的处境比少数民族也好不了多少。难道我们也要指责他们的文化传统吗?贫困、毒品和艾滋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全人类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努力解决。因为办奥运会的钱是北京人出的就和凉山没有关系吗?中华民族要实现共同繁荣进步的宏伟目标,北京人不是中华民族吗?彝族人不是中华民族吗? 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我们不同情也就罢了,还要利用话语霸权侮辱他们,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知识分子的良知何在?公理何在?


为了方便阅读理解,作者引用的环球时报“耿直哥”的言论统统标注了斜体,与作者论述隔离。
http://www.zx8848.com/bbs/article.php?pd=worldlook&id=1525248

补上链接。  我特别同意帖子里的跟帖:   “凉山问题,与西北问题,新疆问题,皆是问题。凉山更严重。因为凉山事实独立,只是名义归中国。”  不革弊政,主体文明的力量进不去,凉山永无出头之日。
关我毛事 @(一-一)@
又在污蔑党国了
一定是福特基金会的阴谋
我只知道,象老鼠一样生,就过老鼠的生活费
看过了,侯远高一个夷人自然是不会说自己民族有什么缺点的,就是这样不知反思的夷人知识分子,才造就了夷人的落后。
其实有一篇某个县长写的文章还很不错,虽然结论最后也是以要钱要权要政策为主,但里面对夷人的反思还是比较多的,比较实诚,这个县长名字记不起来了。
其实看多了这些民族地域的贫困问题,说白了最后基本就是三样东西:要钱要权要政策。就是不肯要自己的努力。
古大叔9世 发表于 2015-8-21 10:22
http://www.zx8848.com/bbs/article.php?pd=worldlook&id=1525248

补上链接。  我特别同意帖子里的跟帖 ...
人家还要继续保持民族特色呢

这文章亮点都藏在里边
为啥都是彝族,云南的彝族发展的就比大凉山的好呢?不反思自己,一味怪国家政府的民族是没希望的.....
这个世界上有可以致富的种子吗?

——这句话是不是可以算汉语文不过关呢?
关键看自身,我们家乡汉化特快,有些还必须改变,现在有些民族乡政府要求保持民族风格,但都在悄悄改变,不变不行。等靠要的思想是要不得。接受新事物,经济上去了,在发扬民族优秀文明也不迟。
wxsn78 发表于 2015-8-21 11:32
人家还要继续保持民族特色呢

这文章亮点都藏在里边
那就没办法了。。。。。。。
政府也要有所作为,落后地区优先发展交通基础建设,人是有攀比心理的,交通方便了,走出来容易了,看到外面变化差别也会有聪明的人寻求改变,这时地方政府再扶持,这样扶持那些主动要发展改变的人,成功了就会带动其他乡民跟进。
六侗寨老 发表于 2015-8-21 12:06
关键看自身,我们家乡汉化特快,有些还必须改变,现在有些民族乡政府要求保持民族风格,但都在悄悄改变,不 ...
深表赞同,不过那不叫汉化,而是现代化。
请别拿我的税金养懒鬼
亮点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