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推荐』我也告诉你\"墨西哥\"-----如果卡特丽娜飓风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8:55:11
【转贴于中国文学城】

我是九江人,98年就在九江。记得那时候九江决堤的时候,美国之音说九江城区死了15,000人,九江市一共才440,000人,我们怎么不知道?美国人当然不可信,可是那时在九江的确是死了很多人,主要是解放军官兵和地处江洲(长江中间的一个小岛)的老百姓。

8月6号,九江45号阐口决堤,汹涌的江水像野兽一样冲向九江城,那时,有所准备的守堤官兵和老百姓勇敢地跳下去,想用身体来堵住洪水,因为当时的堤口还不是很大,人们以为有办法可以堵住它。可是那么高的水位,再加上那个堤段都是王八蛋工程,不到一会功夫,大堤就被撕开了一个大口,洪水贪婪地向市区狂奔。人们都蒙了,九江的滨江路一带瞬间即被洪水淹没,市区也没有多少时间就会被淹掉,一开始,人们把在装满石头的汽车推进决口,车子只是水中冒了几下,随即消失,几秒钟后出现在几百米开外的地方被洪水玩弄般地向前推去,又有几辆车子填了下,照例被冲走。整批的火车皮被推下去,也是无济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决口被越冲越大,九江市区慢慢的被淹掉。由于决口已经非常大了,车子,火车根本就没有用。这时,人们把江面上行驶的驳船开过来,让它沉在决口,减小水流,再另作打算,的确这种方法是有效的。第一艘船开过来,还没有摆好位置就被吸进了决口,水速实在是太快了,连下了三艘船,决口还是越来越大。危在旦昔!这时,人们看见江面上有一艘很大的运船驶来,传话让他们过来,可是船主可能看到了刚才的情,竟将船往别的方向驶去。听说,当时一个团长驾着冲锋舟冲了过去,后来是用枪顶着船主的脑袋,硬是逼着让他把船开过去,沉了下去。由于船很大,决口是被挡住了,水流也突然减小,时间宝贵,随后人们拼命地向决口中投石头,扔钢架。到了晚上某个时个(具体记不清了),45号阐口被堵住,九江城区保住了。由于当时那段大堤的工程质量实在是太差,不断有泡涌,军队和老百姓只能不停查看,巡逻,有险情就扑上去。也只能这样与洪水作抗争。

8月7号,江洲围堰决堤。前几个晚上江洲的老百姓还都住在坝上(江洲外面是一圈大坝,人们在中间生产和生活,中间地势很低),后来都有一点松懈了,单单就是在那天晚上,人们各自回去拿一些东 西,有的人就在家里睡着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洪水来了,洪水从舟头到舟尾一扫而过,房屋,庄稼,家禽,还是有在屋里熟睡的人都 无一幸免被冲走。刚才还充满生气的江洲,倾该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站在坝上,看着自己的"家园"根本就没有眼泪可以哭出来, 因为无法相信那个残酷的现实。大家一定还记得事后央视里出现的那 个小姑娘的镜头,可能她不是江洲的,但是江洲这样事肯定是多得无 法计算的。我父亲的老家就在江洲,听老家人说:有一个老人和他的孙子同时冲到了一棵树顶,树无法承受两个人的重量,老人看到旁边的树就想游过去,减轻这棵树的压力,可是一个浪头过来,老人没有了,只剩下他的孙子在树上撕肺的哭喊。后来小孩被解放军救起,可是那个老人没有踪影……

九江人是会感激人民的子弟兵的,会永永远远记住他们的。没有 他们九江城就不知道会损伤什么样子。他们用身躯和生命筑成大堤,来保卫了这个他们可能是第一次听说的城市。当时的正处于最热的伏 天,很多地方机械力量进不去,只有靠军人用手抱,用肩扛把石头运过去。他们其实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可是他们的确把自己当成了军 人,钢毅挺拔。手破了,腿伤了,只是往前冲前,没有人退缩,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在一次任务完成之后,一个部队在大提上作临时休 息,随时就准备冲向另一个险地。江上一阵阵热浪扑面过来,头顶上是烈日,口渴是难免的,江中的水是不能喝的,很多人渴的没有点血色。九江的老百姓心痛啊,走过的路人,自发地掏钱买了矿泉水给他们送过去,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纪律,没有一个人动身边的水。等到百姓和他们的军官说了两句,才可以喝水。也许正是这种的纪律,筑 就了人民军队,以前说什么铁的纪律,我不信,后来我深信不已。

那一个月,九江就像是一个战地,到处是军队,各种番号各种军 种。街上停的都是军车。带着红袖章的军人在街上巡逻,可是我们当然不会感到一丝恐慌,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人是来保护我们的。所有的 机关学校都让出房子让给军队住,所以那时候九江可以看到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景像。九江人很感激人民子弟兵,以前在湖边锻炼人们自发组织给他们洗啊补啊,的士司机停下车来,自己出钱,给他们买饮,那时候九江的厂矿单位就没有几家是可以正常地发得出工资的,可是人们对自己的孩子是不会吝啬的,生活日用品什么的都是整批的给送过去,而且源源不断,应该说那时候真正的是同甘共苦了。

洪水结束了,军队也要走了。那天九江城的确是沸腾了起来,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站在路边给他们送行,当然没有了他们来的时候紧张的气氛,军车载着他们往前,送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以至车只 能是一点点地往前挪,人们拉着子弟兵的手不肯放开,亲人要走了,多么舍不得。完全是出于自愿,人们把自已买的糖,水,礼品直接就 扔上车子,也不认识车上向我们挥手的人的名子,可是我们知道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有一幕我永生不会忘记,有几辆车子实在被"拦"下来 走不了,车上的官兵只好下车来和老百姓一一握手道别,这时候一位老人突然给士兵跪下了,满面都是眼泪,兵们无措地将她扶起,她后 来只是抱着其中的一个兵,用浓重九江方言说着什么,我想那些兵肯定是没有听懂什么,可是那样的场景,语言是无力的,心中的感情才 是最真实的,至于那位老人为什么跪了下来,我到现在都无从知道,甚至她的相貌我也记不太清了。可我知道,她应该代表了我们九江人 的一种心声,感激亲人的心声。

后来,只要看到穿着军服的人就很亲切。有一次回九江,看见公交车上写着:军人免费乘车。也许这就是九江人对我们的军队的一种 感激吧。

以上的文字是我那一年的所见所闻,应该没有什么出入。正好有机会我就要感谢我们的军人。谢谢他们。至于有人说要什么死亡数字,又有什么意义呢?的确,那时候在 九江的军队是有一定的伤亡。有人在江边上巡逻,看见一件军服在岸边漂,好像水中有一个解放军。那人用手去捞,结果从水中浮出5个 手死死挽着手的战士,牙紧紧地咬着,后来别人废了好大的力气才将他们分开,他们是用生命来保卫了九江,悍卫了自己的军徽。

你就是 面对那些数字又能有什么意义,看看我们军队,我们只能是感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5 16:30:58编辑过]
【转贴于中国文学城】

我是九江人,98年就在九江。记得那时候九江决堤的时候,美国之音说九江城区死了15,000人,九江市一共才440,000人,我们怎么不知道?美国人当然不可信,可是那时在九江的确是死了很多人,主要是解放军官兵和地处江洲(长江中间的一个小岛)的老百姓。

8月6号,九江45号阐口决堤,汹涌的江水像野兽一样冲向九江城,那时,有所准备的守堤官兵和老百姓勇敢地跳下去,想用身体来堵住洪水,因为当时的堤口还不是很大,人们以为有办法可以堵住它。可是那么高的水位,再加上那个堤段都是王八蛋工程,不到一会功夫,大堤就被撕开了一个大口,洪水贪婪地向市区狂奔。人们都蒙了,九江的滨江路一带瞬间即被洪水淹没,市区也没有多少时间就会被淹掉,一开始,人们把在装满石头的汽车推进决口,车子只是水中冒了几下,随即消失,几秒钟后出现在几百米开外的地方被洪水玩弄般地向前推去,又有几辆车子填了下,照例被冲走。整批的火车皮被推下去,也是无济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决口被越冲越大,九江市区慢慢的被淹掉。由于决口已经非常大了,车子,火车根本就没有用。这时,人们把江面上行驶的驳船开过来,让它沉在决口,减小水流,再另作打算,的确这种方法是有效的。第一艘船开过来,还没有摆好位置就被吸进了决口,水速实在是太快了,连下了三艘船,决口还是越来越大。危在旦昔!这时,人们看见江面上有一艘很大的运船驶来,传话让他们过来,可是船主可能看到了刚才的情,竟将船往别的方向驶去。听说,当时一个团长驾着冲锋舟冲了过去,后来是用枪顶着船主的脑袋,硬是逼着让他把船开过去,沉了下去。由于船很大,决口是被挡住了,水流也突然减小,时间宝贵,随后人们拼命地向决口中投石头,扔钢架。到了晚上某个时个(具体记不清了),45号阐口被堵住,九江城区保住了。由于当时那段大堤的工程质量实在是太差,不断有泡涌,军队和老百姓只能不停查看,巡逻,有险情就扑上去。也只能这样与洪水作抗争。

8月7号,江洲围堰决堤。前几个晚上江洲的老百姓还都住在坝上(江洲外面是一圈大坝,人们在中间生产和生活,中间地势很低),后来都有一点松懈了,单单就是在那天晚上,人们各自回去拿一些东 西,有的人就在家里睡着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洪水来了,洪水从舟头到舟尾一扫而过,房屋,庄稼,家禽,还是有在屋里熟睡的人都 无一幸免被冲走。刚才还充满生气的江洲,倾该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站在坝上,看着自己的"家园"根本就没有眼泪可以哭出来, 因为无法相信那个残酷的现实。大家一定还记得事后央视里出现的那 个小姑娘的镜头,可能她不是江洲的,但是江洲这样事肯定是多得无 法计算的。我父亲的老家就在江洲,听老家人说:有一个老人和他的孙子同时冲到了一棵树顶,树无法承受两个人的重量,老人看到旁边的树就想游过去,减轻这棵树的压力,可是一个浪头过来,老人没有了,只剩下他的孙子在树上撕肺的哭喊。后来小孩被解放军救起,可是那个老人没有踪影……

九江人是会感激人民的子弟兵的,会永永远远记住他们的。没有 他们九江城就不知道会损伤什么样子。他们用身躯和生命筑成大堤,来保卫了这个他们可能是第一次听说的城市。当时的正处于最热的伏 天,很多地方机械力量进不去,只有靠军人用手抱,用肩扛把石头运过去。他们其实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可是他们的确把自己当成了军 人,钢毅挺拔。手破了,腿伤了,只是往前冲前,没有人退缩,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在一次任务完成之后,一个部队在大提上作临时休 息,随时就准备冲向另一个险地。江上一阵阵热浪扑面过来,头顶上是烈日,口渴是难免的,江中的水是不能喝的,很多人渴的没有点血色。九江的老百姓心痛啊,走过的路人,自发地掏钱买了矿泉水给他们送过去,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纪律,没有一个人动身边的水。等到百姓和他们的军官说了两句,才可以喝水。也许正是这种的纪律,筑 就了人民军队,以前说什么铁的纪律,我不信,后来我深信不已。

那一个月,九江就像是一个战地,到处是军队,各种番号各种军 种。街上停的都是军车。带着红袖章的军人在街上巡逻,可是我们当然不会感到一丝恐慌,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人是来保护我们的。所有的 机关学校都让出房子让给军队住,所以那时候九江可以看到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景像。九江人很感激人民子弟兵,以前在湖边锻炼人们自发组织给他们洗啊补啊,的士司机停下车来,自己出钱,给他们买饮,那时候九江的厂矿单位就没有几家是可以正常地发得出工资的,可是人们对自己的孩子是不会吝啬的,生活日用品什么的都是整批的给送过去,而且源源不断,应该说那时候真正的是同甘共苦了。

洪水结束了,军队也要走了。那天九江城的确是沸腾了起来,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站在路边给他们送行,当然没有了他们来的时候紧张的气氛,军车载着他们往前,送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以至车只 能是一点点地往前挪,人们拉着子弟兵的手不肯放开,亲人要走了,多么舍不得。完全是出于自愿,人们把自已买的糖,水,礼品直接就 扔上车子,也不认识车上向我们挥手的人的名子,可是我们知道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有一幕我永生不会忘记,有几辆车子实在被"拦"下来 走不了,车上的官兵只好下车来和老百姓一一握手道别,这时候一位老人突然给士兵跪下了,满面都是眼泪,兵们无措地将她扶起,她后 来只是抱着其中的一个兵,用浓重九江方言说着什么,我想那些兵肯定是没有听懂什么,可是那样的场景,语言是无力的,心中的感情才 是最真实的,至于那位老人为什么跪了下来,我到现在都无从知道,甚至她的相貌我也记不太清了。可我知道,她应该代表了我们九江人 的一种心声,感激亲人的心声。

后来,只要看到穿着军服的人就很亲切。有一次回九江,看见公交车上写着:军人免费乘车。也许这就是九江人对我们的军队的一种 感激吧。

以上的文字是我那一年的所见所闻,应该没有什么出入。正好有机会我就要感谢我们的军人。谢谢他们。至于有人说要什么死亡数字,又有什么意义呢?的确,那时候在 九江的军队是有一定的伤亡。有人在江边上巡逻,看见一件军服在岸边漂,好像水中有一个解放军。那人用手去捞,结果从水中浮出5个 手死死挽着手的战士,牙紧紧地咬着,后来别人废了好大的力气才将他们分开,他们是用生命来保卫了九江,悍卫了自己的军徽。

你就是 面对那些数字又能有什么意义,看看我们军队,我们只能是感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5 16:30:58编辑过]
这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精神墨西哥之流永远也不会懂~
人家是为领狗粮出卖灵魂而生,上上网,污蔑一下中国就可以领到狗粮,工作是多么的轻松,待遇是何其的丰厚...
楼上的怎么门派是广州分舵,签名又是温岭电信的啊??
[B]以下是引用[I]一条鱼[/I]在2005-9-5 16:50:00的发言:[/B][BR]楼上的怎么门派是广州分舵,签名又是温岭电信的啊??

那个是显示你地IP的~
老墨激了点,中国对待洪水的办法和思维方式是有历史跟源的,不好和老美比.在事后检讨中,我们确实缺乏追本朔源的勇气和精神,因为追下去不知扯多少人和事出来,于是陶醉于抢险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着很不好,一再付代价,一在拿士兵的勇敢来说事,这实际上是一种对事前就要做好的态度的惩罚,宣传部门尤其爱取这个巧.
可是船主可能看到了刚才的情,竟将船往别的方向驶去。听说,当时一个团长驾着冲锋舟冲了过去,后来是用枪顶着船主的脑袋,硬是逼着让他把船开过去,沉了下去。由于船很大,决口是被挡住了,水流也突然减小,时间宝贵,
================
别说是天灾就是平时公安办案也可以征集民间的东西,这个在任何时候都一样,无论是2战,还是1982年的马岛战争,就都有大量的民用商船被征集.2战中的潜艇大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美国的战略物资,就是由商船运送给苏联的.所以,这个时候,根本就不用强迫,因为国家事后,那是要给予补偿的.
国外民用运力动员管窥

作者:区委宣传部 来源:区委宣传部 2003-12-30 18:00:00

  动员民间运力用于战争,利用民间运力潜能弥补军事运力不足,已成为现代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些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美、英、法等国家的民用运力动员,均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国家实施民用运力动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预先考虑军事需求
  美、英等国在商船、民用飞机、车辆等运输工具的设计制造中,坚持军民两用、平战结合。如英国在设计制造商船时就将作战规范设计要求与民用船只性能紧密结合起来,尽可能为战时动员改装做好准备。有的商船在设计时就设有直升机平台、安装有适用于军用的高频无线电通信设备等。为使各种军事需求能得到满足,英国还规定设计图纸需经军方审阅,并派人进厂进行监督。美国平时对商船和民用飞机的设计制造也充分考虑军事需要,重视军事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些做法确保了在战时紧急情况下,民用交通运输工具稍加改装即能遂行军事任务。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先后征用了56艘商船,尽管改装时间紧、工作量大,但由于很多商船平时建造时就考虑了军事需求,因此整个改装工作进展较快,平均每艘船的改装仅用了72小时。
  周密制定计划
  为保证对商船、民用飞机和车辆的迅速征召,美、英等国在平时就形成了一套完整周密的动员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各公司、企业、单位和个人,以利于战时征召。1982年4月2日,马岛战争爆发后,英国对动员方案稍加修改后即付诸实施,并根据该方案对商船进行了动员征用。由于英国事前就制定有征用商船的计划预案,凡征用的商船均能就近卸货,及时改装。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战前对商船、民用飞机的征用已进行了周密的计划。美军在“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 行动中,按计划先后动员征用了66艘商船,调用了第一类预备役部队船只71艘,租赁了北约各国商船、油船210余艘,征用民用客货运输机181架、民用汽车1310 辆。在空运中,租赁的志愿民航运输机运送了27%的物资和64%的人员。海运力量承担了大约95%的干货的99%的各类石油产品的运输任务。在今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在战争准备阶段就按计划大量征用民用后备航空队的运输机向海湾地区空运兵力,租用了包括美洲航空公司、环美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三角航空公司等22家民航企业的飞机,将第3机步师、第4机步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82空降师、海军陆战队等执行地面作战任务和实施特种作战的部队送达海湾地区。
  逐级有序实施
  美、英等国的战争动员行动是根据不同的动员等级逐级实施的,与之相适应,其民用运力动员也根据情况的紧急程度进行逐级动员,以保证运输动员的有序高效。如《美军作战动员计划》中规定,征用商业航空飞机有3个动员等级:第一级征用的比例为客机的9%、货机的15%;第二级征用的比例为客机的29%、货机的36%;第三级征用的比例为客机的59%-100%、货机的75%-100%。美国的战略空运力量动员也分一般紧急情况和国家紧急状态或战争状态两种情况逐级实施。这种根据军事需求状况不同而分别采取不同动员等级的做法,既满足了军事需求,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将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了起来。
  依法有偿征用
  美、英、法等国民用运力动员有较完善的法规保障。如美国在交通运输动员方面就制定有一套完整的法规,既有《国家安全法》、《战争权限法》、《国家紧急状态法》等涉及运输动员的基本法规,还有《国防生产法》、《商船法》、《民航预备队条例》等专门法规,形成了纵横交错、体系完整的运输动员法规体系。英国有《民航法》、《民航公司法》,《运输法》等。法国有《军事交通法》和《战时为国防服务的民航公司机构》等法规。这些法规明确规定国家有权在必要时征用、租用各种运输工具,设置军运管理机构,按照战争的需要组织战时运输。英国为在紧急状态下能迅速派出大量民用船只赴海上作战,在商船动员法中明确规定国营企业的船只战时均有被征用的义务。同时国家还同私营船舶企业签订有战时征用合同,与船上海员也签有在合同期内前往任何地区服役的契约。为充分调动民用运力参与军事运输的积极性,国外对民用运力大都采取有偿征用。英国政府法律规定,商船一律实行有偿使用,保证商船得到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厚待遇,因被征用而造成的亏损由国家补偿,被击伤、击沉的由国家负责赔偿。进入作战区域后,船员每人每天加发150%的工资,有的还可以转入现役,享受军人的待遇。在英阿马岛战争期间,英国征用了56艘商船,耗费了5500万英磅。在今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被征用的陆、海、空运输工具以大大高于普通商运的价格予以补偿。
  着力提高信息化水平
  为迅速有效地组织民用运力动员,美、英等国在运输动员中十分重视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民用运力动员的信息化水平。英国国防部作战交通局、海军商务与作战局均和政府商业部建有自动化指挥联系系统,通过自动化系统定期接受有关部门对商船的报告,随时掌握主要商船的位置、方向、设备性能和人员素质等状况,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对动员对象的调用。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就有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被应用于交通运输的动员行动,用于协调动员力量、调度和跟踪大型运输工具的位置,帮助军事运输部门将战场所需的人员、物资数量、类别等信息输入运输指挥中心,以实施统一、快速、高效的运输动员。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进一步提高运输动员的精确化程度,将卫星芯片安装在集装箱上,准确追踪了国防部发往海湾的4万个集装箱,实时掌握了物资的运输和补给情况,大大提高了精确化保障的能力。
  

  
(国防报 2003年12月29日 第3版
财经》:《紧急状态法》框架初显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0日 14:38 《财经》杂志

  制定《紧急状态法》与其说是为了迅速有效地控制危机,毋宁说是为了确保最危险的时候仍然是法治的天下
  □本刊记者麦维/文
  《紧急状态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立法规划。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于安教授上周向《财经》透露,由他执笔的清华专家建议草案已经完成,将于下月底正式呈交国务院法制办。
  《紧急状态法》是去年年中被列入国务院2004年立法项目的。2003年11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上海市法制办分别接受国务院法制办委托,着手起草立法草案。
  在去年12月22日对外公布的中共中央“修宪建议案”中,“紧急状态”替代了“戒严”。该建议案还对紧急状态下的决策权作出三条规定,即全国人大的决定权、国务院的决定权以及国家主席的宣布权。
  未雨绸缪:预设政府
  紧急危机处置权
  表面上看,《紧急状态法》的起草缘起于去年的SARS疫情,与眼下正流行的禽流感也不无关联,但将这部法律的制定与修宪联系起来考察,又似乎能够触及一些更深层次的背景。这样一部着眼于应对突发重大危机的法律的制定,至少表明决策者开始高度警惕突发事件对社会秩序及现存制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试图遵循宪政的路径预设政府处理紧急危机权力的合法性,并防止权责不清造成的权力滥用与失控。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体制及社会结构的转型期。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反过来必然会威胁社会的基本秩序,更不必说社会利益冲突所导致的群体性事件的攀升。历史经验表明,如果有人想推动社会变革,其动员的手段就是预示危机或假设危机。而每一次大的极端危机都会促使人们对制度进行反思,从而又成为社会变革的前奏或根据——或是在宪法框架内进行改革,或是离开宪法做根本性变革,而明智的决策者不会听任后一种结果出现。
  如果说“戒严”是传统政府应对外侵内乱的惯常手段,那么“紧急状态”入宪标志着当代政府试图从仅仅处理人之间的对抗性行为,走向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社会危机的全面治理。
  严格界定:分期分级处理危机
  国际社会通常所说的“紧急状态”,一般是指因自然灾害或社会动乱引起的,足以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特别危机或危险局势。但是何种危机方能被称为紧急状态,却远不是一个名词解释能够说清的。而目前中国诸多涉及紧急状态的法律法规——如《防洪法》、《防震减灾法》、《核电厂核设施应急救援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乃至《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都没有把一般危机与紧急状态区别开来。
  于安教授以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来类比危机事件与紧急状态的区别:“危机事件与紧急状态都会威胁社会秩序,但危机事件并非都是紧急状态,只有涉及国家、社会、人民重大安全利益,危及各项基本法律制度的严重事件,才构成紧急状态。”
  为了便于立法者、实施者把紧急状态界定清楚,避免把不属于极端事项的突发事件都纳入其中而造成紧急状态权的滥用,清华大学的专家建议稿根据危机的危害程度,把应急处理分为四个期间段:初期、中期、应期(紧急状态)和后期,而每一期间段又会分级处理。如此分级处理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希望对普通危机事件也进行有效防范,把紧急状态法基本原则运用到对普通危机的克服中,从而避免普通危机升级。
  宪政之道:严防紧急状态权滥用
  中共中央去年末提出的修宪建议案的第十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当一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无疑是向国内外宣布:本国政府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尽快遏制极端紧急事件,恢复社会正常秩序。这意味着政府会采用非常规的组织措施、管理方式以及控制手段,也意味着正常时期作为法治第一要义的公民权利的保障,会让位于非常时期国家安全的维护——实质上紧急状态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一些法律的中止。从这个意义上说,紧急状态的宣布必须是基于万不得已的情势,因而法律对“紧急状态”的适用范围必须进行严格控制。
  有观点认为,决定进入紧急状态的主体可以降至中央政府之下。但参与立法研究的专家认为,从中国的立法体制和国家结构来看,还是以“全国人大、国务院为决策机构”为妥。为此,清华大学起草的建议稿强调临危受命的应急指挥机构是执行国务院授权的机构,其承担责任的主体仍是国务院。鉴于紧急状态下各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有力协调的现状,专家建议在国务院设立负有对各部委、地方协调职能的“应急事务总署”,由国务院秘书长兼任负责人。
  同样是为了防止紧急权力滥用,专家建议稿对紧急状态的决定除设置地方请求程序外,还规定了不少严格的程序要件,比如作出紧急状态决定须说明事实理由、法律依据、紧急状态期限、可能会采取的非常规措施、延长或撤销的程序等等。对于地方政府在紧急状态时的权限,于安透露了这样一个原则:“对于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争取事先都用法律来规定,并且规定预警期。对于不能预见的突发事件,在宣布紧急状态之前,地方应有临时处置的权力,同时报请中央政府确认。而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之后,中央政府会给地方政府一部分授权。”
  以往为应对紧急状态,各部门往往会出台一些法规。在《紧急状态法》的起草中,规定紧急立法权与紧急决定权归属于国务院,部委实施这项权力必须得到国务院授权。此举显然意在规范紧急立法措施,确保把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临时限制或剥夺的权力掌握在中央政府层级。
  除了严控紧急立法权,专家草案还拟对紧急执行措施作出两方面规定:一方面是政府有救助(危困人群)、安置(灾民)、保护(生活需要)、保障(正常运作)的义务;另一方面是政府有限制、剥夺与人身、财产、自由有关的公民权利以及增加公民义务(如征用、征收、征调、冻结账户)的权力。
  保障民权:规范紧急状态
  下的司法权力
  一部关乎公民基本权利、但公民却无法获得司法救济的法律,很难说是一部好的法律。清华大学的专家建议稿充分考虑了紧急状态下法院审判与纠纷发生时的权利救济渠道——
  关于刑事审判,强调保护当事人权利等刑事法律基本原则不能放弃的情况下,可以实行迅速审判;
  关于民事审判,紧急状态可构成民事交易中断的理由,而引起合同中止、诉讼期限延长的法律后果;
  关于行政诉讼,现在的司法解释规定紧急状态下不得提起行政诉讼。但专家建议:在紧急状态下对紧急措施提出诉讼的,法院可以延期审理,而对紧急状态解除后仍然采取紧急措施的,公民当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关于国家补偿,专家建议稿明确提出了国家赔偿、补偿以及补助的原则。“赔偿是基于侵权造成损害的前提,补偿是以为了公共利益对其他主体造成损害为理由,补助是国家为振兴产业、恢复产业所提供的补贴、补助。”于安解释说。
  按照预计的时间表,紧急状态法草案可能于2004年底之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按此推算,至少在今年下半年草案的起草工作就应结束。但由于《紧急状态法》时常被视为紧急状态下的“小宪法”,有专家推测:或许《紧急状态法》会直接提交明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并经由全体人大代表的三分之二多数表决方能通过。
  无论如何,下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时,会否通过把“紧急状态”写入《宪法》,将直接决定《紧急状态法》的位阶——因为“紧急状态”入宪正是这部法律制定的合宪依据。-
梁慧星:对物权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的修改意见
--------------------------------------------------------------------------------
阅读次数: 70  2005-8-19 15:20:00
第二编  所有权
第四十九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征用自然人、法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没有国家规定的,应当给予合理补偿。
建议分别规定征收和征用,本条仅规定征收:
第四十九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自然人、法人的不动产,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没有国家规定的,应当给予合理补偿。
建议恢复第二次审议稿第四十八条关于征用的规定:
第  条:因救灾、战争等紧急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可以征用自然人、法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使用后,应当归还被征用人。被征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理由:征收和征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项法律制度。其共同点在于强行性。征收的实质是强制收买,它的补偿金就是代价,是商品交换关系,应当大体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征收的对象限于不动产,主要是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征用是强制使用,它并不取得什么权利,强行使用之后归还原物,归还不了的照价赔偿。征用的对象包括不动产和动产。征收是和平环境的法律制度,征用是紧急状态下的特别措施。因为征收是和平环境的法律制度,实行征收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履行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手续。政府制作发布的征收命令属于单方意思表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国家征收法将规定征收文件的形式要件。反之,征用是紧急状态之下的特别措施,在战争环境之下、紧急状态之下,或者抢险、救灾之时,不能要求履行什么法定程序,不能要求制作什么征用文件。国家或者某个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在此紧急状态之下,就可以实行征用。例如长江大堤缺口的时候,只要在现场指挥抢险的人就可以下命令拦人家的卡车,就可以调人家的货船来堵缺口,这个时候没有办法遵循什么“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因此,征用就一个条件:紧急状态。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或者宣布某一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就可以实施征用,使用之后原物归还,还不了就照价赔偿。
[B]以下是引用[I]f22[/I]在2005-9-5 19:59:00的发言:[/B][BR]老墨激了点,中国对待洪水的办法和思维方式是有历史跟源的,不好和老美比.在事后检讨中,我们确实缺乏追本朔源的勇气和精神,因为追下去不知扯多少人和事出来,于是陶醉于抢险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着很不好,一再付代价,一在拿士兵的勇敢来说事,这实际上是一种对事前就要做好的态度的惩罚,宣传部门尤其爱取这个巧.


但是据我所知就将那一次是追究了责任的呀!98年有很多官员被追究责任的呀,包括豆腐渣防洪工程案、临阵脱逃案、贪污挪用救灾款案,而且都有公开报道的。莫不是你视而不见吧,这习惯可不好。
[B]以下是引用[I]xcxy[/I]在2005-9-6 13:45:00的发言:[/B][BR].

但是据我所知就将那一次是追究了责任的呀!98年有很多官员被追究责任的呀,包括豆腐渣防洪工程案、临阵脱逃案、贪污挪用救灾款案,而且都有公开报道的。莫不是你视而不见吧,这习惯可不好。
我看见了,所以我说这写年要好些,但还不够,总是有回避的倾向,九江那个就该追下去,不仅是直接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