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11年,我所理解的国内制造业(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6:00:57
  机床制造业企业现状:同质化竞争激烈,没有核心技术,都在为银行、国税、系统等技术垄断型功能部件企业打工。
  以车床为例:国内前20多家大中型车床制造厂,现有库存一年不装也够国内市场销售的。为什么都还在继续生产?
  08年经济危机,短短3个月阵痛后,国家选择拖延泡沫破裂抵抗金融危机,4万亿砸下来,连带地方政府的跟风,几十万亿的蛋糕使中国制造业瞬间陷入疯魔状态。所有机床生产厂家都经历了客户拿着现金排队采购的辉煌场面。排队还没有,先交预付款,等半年后提货。秦川磨齿机需要等上10个月,因为比亚迪,法斯特等汽车行业几百台几百台的采购。造成了行业内信心无限膨胀,大量融资买地,建厂房,进设备,扩大规模和上马新项目。他们的想法是这样:
  1土地升值年17%,实体不赚钱也可以,土地还赚呢。遇到动迁给企业的补偿更是几何型的获利。(政府用这招坑了我很多朋友),刚买地时他所谓的官方朋友就对他说2年内就动迁,都规划好了。8年过去了,还是没动迁。6万一亩的土地虽然升值到20万每亩,但是有价无市,没人接手。国内众多的工业园鬼城就是这让造成的。大家可能会想,每亩6万涨到20万,就算卖不出去也可以接受。其实仔细算算:每年CPI的非官方报道的涨幅,融资买地的利息10%,加上土地税等相关费用,实际你当初的6万加上每年20%的损耗,8年后的成本是30.9万。
  (CPI损耗按融资后的总量算,因为我认为不融资就会少损失融资那部分)。
  2把盘子做大,融资后投入房地产,煤矿,金融业赚取差价。
  房地产:政府一直很纠结,长期政策和真实需求是往下走。
  煤炭:12年左右从内蒙矿出矿的煤每吨300元,降到目前每吨90元。从内蒙走铁路运到阜新,每吨运费240元,一列煤的货物不及运费。运到客户处每列至少亏损15万。
  钢材:从铁屑每公斤3.3元降到碳素钢原料每公斤2.9元,比不过白菜价。
  金融:只了解股市,对我国的股市一直无语,带那么骗人的吗?
  3传统产品随物价升值(现在是大幅贬值和新产品代替传统产品,数控代替普通,立加代替镗铣钻)。
  万万没想到融资后项目刚刚投产不到一年,对中国来说真正的经济危机2012年9月到了,靠投资拉动的内需项目结束了。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断崖式下滑,并且持续下滑的今天,根本不给制造业缓口气的机会。
  (去年有个朋友说,很多老总圈流传一个他们自己预测的结局:跑路,进监狱,自杀。去年他本身也差一点儿倒闭,多亏他又一次融资成功并且一直策划着转型升级,现在看到些希望,结局如何不知道,自己设个目标,做不到马上撤。)
  可以停产吗?不可以,不停产继续维持最低生产率还有机会转型,停产马上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原因在于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
  1银行利息
  2短期应付
  3供应商总体占款
  4民间借贷
  5企业联保
  6以实体名义融资投入的吸血房地产等
  谁敢停产银行和供应商瞬间就推平你。
  所以赔钱也得维持,试问现在的销量有几家工厂的利润可以抵消银行利息?
  加上疯狂印钞,人民币外升内贬,老总们活得太让人心酸了!
  2015年上半年机床制造企业收入和回款数据出来了。
  收入指标我就不提了,与的GDP一样,不是我的高度能理解的。
  回款数据:
  北京精雕增长300%。沈阳机床,齐二,北一等下滑34%到37%。二三线品牌下滑50%以上。
  国内机床制造企业从2012年9月销量断崖式下滑开始,多数都经历了以下阶段:
  1阶段坚挺:维持原有规模,相信还会如08年一样,挺几个月就会好起来,不能像牡丹江一企业一样,08年市场一下滑就主动裁人,缩减产能,从400台每月降到100台。市场好时恢复不到原来产能,白白错过了发展时机。
  2阶段缩减产能:库存增加到极限,供应商资金已被占用到极限,不付款不发货。
  这个阶段国内最知名的摇臂钻厂家整机库存达到3000多台,价值2个多亿。(这个库存利息就达2000多万),他一年净利润也达不到这个金额),能不减产吗?
  3阶段低价促销:只为产生现金流,无底线亏损竞争,普通铣床由原来的8.6万降到6.9万,降幅达30%。(山东有企业价格由8万降到5万),沈阳有一台13万左右的普通铣床招标,投标企业达11家。销售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4阶段帐期促销:原来为保证上游供应商回款,普遍采用经销商付款发货模式。变成买方市场后,陆续采用铺货销售模式。
  5阶段裁员和进一步减产:
  真实数据:配套幅度大的900人裁到180人,小的500人裁到240人。整机1200人裁到700人。
  安阳XS:上月出产整机10台。
  山东PLS:2000人的企业上月出产整机55台。
  浙江车床类企业今年上半年消化库存阶段,淘汰普通类机型阶段,没采购一个组装部件。
  这个阶段普遍都认清投资拉动内需结束后的市场本质,榨干自身每一条融资渠道,换来的无解后的唯一出路。(还报生存幻想阶段)。
  6阶段破产跑路:资不抵债,销量下滑,回款比例不足采购成本,面对无底洞的持续亏损,选择申请破产,奋斗2代人的资产还给政府和银行,自求还能能活着。
  官方报道的是柳州正菱,我的客户有大连镇宏等。因为有很多客户申请几次破产,但当地政府为维稳,GDP等因素不同意意,这里就不说具体企业了。
  7阶段倒逼转型: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流量行传统型产品,适应客户个性化需求转型阶段。普遍心态是市场需求几千亿美金的大蛋糕,我就这么点儿产值,一定有我的生存空间,一定是我没找对方向,我坚持住,不停的升级改造,不停的创新模式,一定能生存并发展起来。
  12年台湾日本机床因汇率和发展诉求等原因大幅降价冲击国内市场。当年的国内市场采购比例为进口70%:国产30%。14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是进口51%:国产49%。也就是说国内制造业倒逼转型似乎已看到曙光。
  这部分说下国内制造业这几年为生存所想所做一些方法:
  观念改变:
  不再一味的追求做大,沉下心来提高产品精度、稳定性、刚性等内在质量。
  竞争模式改变:
  不再单一的靠降价竞争,大型企业降价的幅度不是中小企业能跟住的,加上品牌效应,逼迫他们选择差异化竞争。你用双导轨我就四导轨,你用NSK轴承我就西班牙索勒,价格比不过了,我用质量竞争。
  特例:大连机床创新一种销售模式:秒杀!把国产立加价格从20万左右拉到15.4万。20万的价格都是成本价格,15.4万他怎么装配出来的?不论他如何牺牲质量降低部件采购标准,不论他如何压榨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他还是亏损。不期盼你提高你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你就专心搞你的房地产也好,入股威海华东数控借壳上市也好,你能不能专注你的外部行业,别再祸害站在薄冰上的国内机床制造业了!
  模式创新:
  光机:国内光机的鼻祖是台正。(当初台正制造出整机机械部分后,资金链断裂,没钱采购系统、电机、丝杠等部件,半成品库存买废铁浪费,索性降价销售给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品牌,没想到无意中误打误撞,开辟了机床制造业一个崭新模式,企业发展迅猛,挖掘到第一桶金。
  紧跟这种模式的有云南一机,广州高品,深圳创世纪,福建威诺等生产光机企业。
  机型也由数控车床发展的加工中心和龙门铣。
  光机模式之所以有市场并持续至今,是因为前期企业都想做大,产能不足,市场有需求。后期是想风险转移,让出部分利润,节约资金周转时间。不足是严重影响了企业质量、管理升级和品牌、技术底蕴沉淀。

  上市:国内新三板计划年内增加10000家。门槛很低,连续两年利润600万以上即可。找个卷商合作,花个100万左右,做过符合规定的财物报表就能上市。上市后融资额度5000万产值的预计可以融到1800到2000万。上市的融资成本很低,大多数企业没选择上市融资是因为上市后所有数据都要公开透明,所有税费、残疾人保障金(增值税那么高,政府垄断行业利润和浪费那么高,残疾人保障却要企业承担,企业有利润时可以也愿意承担,现在卖血生存呢,还不给企业减负)一项也不能少。试问这么重的税费,这么高的税赋,凭目前制造业这点儿利润,谁敢上市?省那点儿融资成本不出2年就给你找回来,企业还变成股份制了。

  融资租赁:无视产能浪费,从付款50%降到30%,到现在的0首付,试用6个月后再分期付款,甚至承诺几年后半价回收,无所不用其极,只为争那点儿肉丝。反正我盘子大,等拖死小规模企业后我就好了。结果是企业亏损,采购的企业也好不了多长时间,因为周边一群工厂没订单,一群企业的加工设备和管理都不比新采购设备的企业差,最后加工企业也会无底线竞争,恶性循环。

  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转型:核心是不靠产品赚钱,靠服务赚钱。
  国外汽车按部件卖,一台部件能买2台新车。日本数码相机价值2700元,换个屏幕900元。一台进口设备的部件维修时采购原装的需要50000,采购国产的6000,但国产的装上不是达不到精度就是马上坏。只有技术垄断型产品才能谈上靠后期服务赚钱,国内机床制造业整个产业链谁掌握了核心技术?所有有技术含量的功能部件哪个不靠进口?
  以刀库为例,国内所用品牌是岗田、臻赏、吉辅、德大、旭阳、环球等。国产刀库品牌环球的性价比和市场占有率业内人都懂的。
  以我们最痛的控制系统为例,欧美有西门子、法格、海德汉,日本有发那科、三菱、国产有开通、凯恩帝、华中、广数、i5,各大机床厂商有针对自己专用的如:哈斯,马扎克,兄弟等。
  国产控制系统的性价比和市场占有率业内人都懂的。靠价格和回款模式灵活的广数有他的客户群,他的机器人如果没采购国外的电机和减速器、控制系统就更好了。
  这个转型思路是对的,希望沈阳机床的i5系统和模式能像国产军用碳纤维一样,研发成功那天马上逼迫日本碳纤维价格由每公斤8000元降到每公斤200元。
  掌握核心技术需要资金、时间、体制、观念、坚持。缺一不可,民族工业的振兴现在最有希望的还真是沈阳机床,虽然我很闹心他的体制,但他持续的做机床,以机床为生存根本,没做房地产。(曾经做过,10几年前砍掉了)

转载自天涯社区-经济论坛   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2055125-1.shtml机床制造业企业现状:同质化竞争激烈,没有核心技术,都在为银行、国税、系统等技术垄断型功能部件企业打工。
  以车床为例:国内前20多家大中型车床制造厂,现有库存一年不装也够国内市场销售的。为什么都还在继续生产?
  08年经济危机,短短3个月阵痛后,国家选择拖延泡沫破裂抵抗金融危机,4万亿砸下来,连带地方政府的跟风,几十万亿的蛋糕使中国制造业瞬间陷入疯魔状态。所有机床生产厂家都经历了客户拿着现金排队采购的辉煌场面。排队还没有,先交预付款,等半年后提货。秦川磨齿机需要等上10个月,因为比亚迪,法斯特等汽车行业几百台几百台的采购。造成了行业内信心无限膨胀,大量融资买地,建厂房,进设备,扩大规模和上马新项目。他们的想法是这样:
  1土地升值年17%,实体不赚钱也可以,土地还赚呢。遇到动迁给企业的补偿更是几何型的获利。(政府用这招坑了我很多朋友),刚买地时他所谓的官方朋友就对他说2年内就动迁,都规划好了。8年过去了,还是没动迁。6万一亩的土地虽然升值到20万每亩,但是有价无市,没人接手。国内众多的工业园鬼城就是这让造成的。大家可能会想,每亩6万涨到20万,就算卖不出去也可以接受。其实仔细算算:每年CPI的非官方报道的涨幅,融资买地的利息10%,加上土地税等相关费用,实际你当初的6万加上每年20%的损耗,8年后的成本是30.9万。
  (CPI损耗按融资后的总量算,因为我认为不融资就会少损失融资那部分)。
  2把盘子做大,融资后投入房地产,煤矿,金融业赚取差价。
  房地产:政府一直很纠结,长期政策和真实需求是往下走。
  煤炭:12年左右从内蒙矿出矿的煤每吨300元,降到目前每吨90元。从内蒙走铁路运到阜新,每吨运费240元,一列煤的货物不及运费。运到客户处每列至少亏损15万。
  钢材:从铁屑每公斤3.3元降到碳素钢原料每公斤2.9元,比不过白菜价。
  金融:只了解股市,对我国的股市一直无语,带那么骗人的吗?
  3传统产品随物价升值(现在是大幅贬值和新产品代替传统产品,数控代替普通,立加代替镗铣钻)。
  万万没想到融资后项目刚刚投产不到一年,对中国来说真正的经济危机2012年9月到了,靠投资拉动的内需项目结束了。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断崖式下滑,并且持续下滑的今天,根本不给制造业缓口气的机会。
  (去年有个朋友说,很多老总圈流传一个他们自己预测的结局:跑路,进监狱,自杀。去年他本身也差一点儿倒闭,多亏他又一次融资成功并且一直策划着转型升级,现在看到些希望,结局如何不知道,自己设个目标,做不到马上撤。)
  可以停产吗?不可以,不停产继续维持最低生产率还有机会转型,停产马上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原因在于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
  1银行利息
  2短期应付
  3供应商总体占款
  4民间借贷
  5企业联保
  6以实体名义融资投入的吸血房地产等
  谁敢停产银行和供应商瞬间就推平你。
  所以赔钱也得维持,试问现在的销量有几家工厂的利润可以抵消银行利息?
  加上疯狂印钞,人民币外升内贬,老总们活得太让人心酸了!
  2015年上半年机床制造企业收入和回款数据出来了。
  收入指标我就不提了,与的GDP一样,不是我的高度能理解的。
  回款数据:
  北京精雕增长300%。沈阳机床,齐二,北一等下滑34%到37%。二三线品牌下滑50%以上。
  国内机床制造企业从2012年9月销量断崖式下滑开始,多数都经历了以下阶段:
  1阶段坚挺:维持原有规模,相信还会如08年一样,挺几个月就会好起来,不能像牡丹江一企业一样,08年市场一下滑就主动裁人,缩减产能,从400台每月降到100台。市场好时恢复不到原来产能,白白错过了发展时机。
  2阶段缩减产能:库存增加到极限,供应商资金已被占用到极限,不付款不发货。
  这个阶段国内最知名的摇臂钻厂家整机库存达到3000多台,价值2个多亿。(这个库存利息就达2000多万),他一年净利润也达不到这个金额),能不减产吗?
  3阶段低价促销:只为产生现金流,无底线亏损竞争,普通铣床由原来的8.6万降到6.9万,降幅达30%。(山东有企业价格由8万降到5万),沈阳有一台13万左右的普通铣床招标,投标企业达11家。销售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4阶段帐期促销:原来为保证上游供应商回款,普遍采用经销商付款发货模式。变成买方市场后,陆续采用铺货销售模式。
  5阶段裁员和进一步减产:
  真实数据:配套幅度大的900人裁到180人,小的500人裁到240人。整机1200人裁到700人。
  安阳XS:上月出产整机10台。
  山东PLS:2000人的企业上月出产整机55台。
  浙江车床类企业今年上半年消化库存阶段,淘汰普通类机型阶段,没采购一个组装部件。
  这个阶段普遍都认清投资拉动内需结束后的市场本质,榨干自身每一条融资渠道,换来的无解后的唯一出路。(还报生存幻想阶段)。
  6阶段破产跑路:资不抵债,销量下滑,回款比例不足采购成本,面对无底洞的持续亏损,选择申请破产,奋斗2代人的资产还给政府和银行,自求还能能活着。
  官方报道的是柳州正菱,我的客户有大连镇宏等。因为有很多客户申请几次破产,但当地政府为维稳,GDP等因素不同意意,这里就不说具体企业了。
  7阶段倒逼转型: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流量行传统型产品,适应客户个性化需求转型阶段。普遍心态是市场需求几千亿美金的大蛋糕,我就这么点儿产值,一定有我的生存空间,一定是我没找对方向,我坚持住,不停的升级改造,不停的创新模式,一定能生存并发展起来。
  12年台湾日本机床因汇率和发展诉求等原因大幅降价冲击国内市场。当年的国内市场采购比例为进口70%:国产30%。14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是进口51%:国产49%。也就是说国内制造业倒逼转型似乎已看到曙光。
  这部分说下国内制造业这几年为生存所想所做一些方法:
  观念改变:
  不再一味的追求做大,沉下心来提高产品精度、稳定性、刚性等内在质量。
  竞争模式改变:
  不再单一的靠降价竞争,大型企业降价的幅度不是中小企业能跟住的,加上品牌效应,逼迫他们选择差异化竞争。你用双导轨我就四导轨,你用NSK轴承我就西班牙索勒,价格比不过了,我用质量竞争。
  特例:大连机床创新一种销售模式:秒杀!把国产立加价格从20万左右拉到15.4万。20万的价格都是成本价格,15.4万他怎么装配出来的?不论他如何牺牲质量降低部件采购标准,不论他如何压榨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他还是亏损。不期盼你提高你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你就专心搞你的房地产也好,入股威海华东数控借壳上市也好,你能不能专注你的外部行业,别再祸害站在薄冰上的国内机床制造业了!
  模式创新:
  光机:国内光机的鼻祖是台正。(当初台正制造出整机机械部分后,资金链断裂,没钱采购系统、电机、丝杠等部件,半成品库存买废铁浪费,索性降价销售给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品牌,没想到无意中误打误撞,开辟了机床制造业一个崭新模式,企业发展迅猛,挖掘到第一桶金。
  紧跟这种模式的有云南一机,广州高品,深圳创世纪,福建威诺等生产光机企业。
  机型也由数控车床发展的加工中心和龙门铣。
  光机模式之所以有市场并持续至今,是因为前期企业都想做大,产能不足,市场有需求。后期是想风险转移,让出部分利润,节约资金周转时间。不足是严重影响了企业质量、管理升级和品牌、技术底蕴沉淀。

  上市:国内新三板计划年内增加10000家。门槛很低,连续两年利润600万以上即可。找个卷商合作,花个100万左右,做过符合规定的财物报表就能上市。上市后融资额度5000万产值的预计可以融到1800到2000万。上市的融资成本很低,大多数企业没选择上市融资是因为上市后所有数据都要公开透明,所有税费、残疾人保障金(增值税那么高,政府垄断行业利润和浪费那么高,残疾人保障却要企业承担,企业有利润时可以也愿意承担,现在卖血生存呢,还不给企业减负)一项也不能少。试问这么重的税费,这么高的税赋,凭目前制造业这点儿利润,谁敢上市?省那点儿融资成本不出2年就给你找回来,企业还变成股份制了。

  融资租赁:无视产能浪费,从付款50%降到30%,到现在的0首付,试用6个月后再分期付款,甚至承诺几年后半价回收,无所不用其极,只为争那点儿肉丝。反正我盘子大,等拖死小规模企业后我就好了。结果是企业亏损,采购的企业也好不了多长时间,因为周边一群工厂没订单,一群企业的加工设备和管理都不比新采购设备的企业差,最后加工企业也会无底线竞争,恶性循环。

  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转型:核心是不靠产品赚钱,靠服务赚钱。
  国外汽车按部件卖,一台部件能买2台新车。日本数码相机价值2700元,换个屏幕900元。一台进口设备的部件维修时采购原装的需要50000,采购国产的6000,但国产的装上不是达不到精度就是马上坏。只有技术垄断型产品才能谈上靠后期服务赚钱,国内机床制造业整个产业链谁掌握了核心技术?所有有技术含量的功能部件哪个不靠进口?
  以刀库为例,国内所用品牌是岗田、臻赏、吉辅、德大、旭阳、环球等。国产刀库品牌环球的性价比和市场占有率业内人都懂的。
  以我们最痛的控制系统为例,欧美有西门子、法格、海德汉,日本有发那科、三菱、国产有开通、凯恩帝、华中、广数、i5,各大机床厂商有针对自己专用的如:哈斯,马扎克,兄弟等。
  国产控制系统的性价比和市场占有率业内人都懂的。靠价格和回款模式灵活的广数有他的客户群,他的机器人如果没采购国外的电机和减速器、控制系统就更好了。
  这个转型思路是对的,希望沈阳机床的i5系统和模式能像国产军用碳纤维一样,研发成功那天马上逼迫日本碳纤维价格由每公斤8000元降到每公斤200元。
  掌握核心技术需要资金、时间、体制、观念、坚持。缺一不可,民族工业的振兴现在最有希望的还真是沈阳机床,虽然我很闹心他的体制,但他持续的做机床,以机床为生存根本,没做房地产。(曾经做过,10几年前砍掉了)

转载自天涯社区-经济论坛   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2055125-1.shtml
lz啊你觉得在这个板块转tianya的帖子能不被锁?
m_sy 发表于 2015-7-22 00:07
lz啊你觉得在这个板块转tianya的帖子能不被锁?
啊,有这条规矩啊?我真不知道呢,希望斑竹锁帖就好,不要扣分啊!
都成月经话题了
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挑毛病的人多,解决问题的人少。。。。
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挑毛病的人多,解决问题的人少。。。。
一针见血,血飙ing
前段时间西南某大型机床厂全部全部停产...
确实是很大的危机,不过我自己有两点不同意见:
1. 很多文章总是说的好像政府和银行拿刀架在老板头上逼他们贷款扩大规模一样,那为什么有的企业就可以稳扎稳打专业做一件事情呢?不还是那些老板自己太贪心了。那些有跑路计划的老板,哪个不是已经转移了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现金去了国外,他们跑路会亏待自己吗?
2. 危机中,年轻人应该看到很多的机会吧,上一代企业主和很多富二代没有品质观念或者要么只盯着投资金融,不是留下很多机会给那些肯专心做事的后来人嘛。
导弹与捣蛋 发表于 2015-7-22 05:59
前段时间西南某大型机床厂全部全部停产...
请问什么原因啊?
导弹与捣蛋 发表于 2015-7-22 05:59
前段时间西南某大型机床厂全部全部停产...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二重?
wi11iam 发表于 2015-7-22 11:57
确实是很大的危机,不过我自己有两点不同意见:
1. 很多文章总是说的好像政府和银行拿刀架在老板头上逼他 ...
显然你没干过工厂,扩大规模有多少人是自己愿意的?
抓大放小是政府的主导方针,涉及到政绩,你能不合作?
我早就说过了,这是休克疗法导致的后果。
金融路线不回到07年以前的路线,中国经济必然崩溃。
请问什么原因啊?

跟土地有关系,具体的我也不是局内人,不了解了
游港河畔西塘镇 发表于 2015-7-22 00:48
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挑毛病的人多,解决问题的人少。。。。
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就是造成问题的
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挑毛病的人多,解决问题的人少。。。。
不只是中国制造业的问题,中国人也这样吧。
游港河畔西塘镇 发表于 2015-7-22 00:48
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挑毛病的人多,解决问题的人少。。。。
没办法解决问题就不能挑毛病是么?那大家一起对着沉船唱赞歌就好了是吧?
显然你没干过工厂,扩大规模有多少人是自己愿意的?
抓大放小是政府的主导方针,涉及到政绩,你能不合作 ...
哪年的老黄历了现在都是要高端制造环境友好型企业
通快判断中国未来是世界最大的激光焊接和成型的市场,中国机床产业要向通快那类的转型,转不了的都会完蛋
大连光洋科德怎么样,感觉是认真搞技术的但规模一直没上来
大连光洋科德怎么样,感觉是认真搞技术的但规模一直没上来
哪年的老黄历了现在都是要高端制造环境友好型企业
现在都是,,,,我只能呵呵了
市场经济都是企业自主。。乱搞投资破产也是你企业自己的事,。。埋怨政府有用?市场经济本就是优胜劣汰。。倒下去一批,每天起来又一批。。
市场经济都是企业自主。。乱搞投资破产也是你企业自己的事,。。埋怨政府有用?市场经济本就是优胜劣汰。。 ...
不是乱搞投资,而是投资拿不到贷款,贷款被央行卡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