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讯:基根的《战争史》再版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05:18



这次是中信出版社出的,上一版本是商务印出版社,出版了才五年就要重新翻译再版了...商务印版翻译得到底有多烂啊,希望这次翻译好一点。不过,联合国高级议员?这是什么级别的官员?翻译身份这么叼?
内容简介:
《战争史》是一部集大视野、大格局和人类关怀于一身的经典巨作,它从文化的角度反思战争,从战争的角度考量文明,为读者提供一种异样而宏大的文明概览。
从人类起源到人类进入现代世界,战争从未间断。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隐藏着人类文明的欲望。国家经过征服、内战或独立而建造;伟大人物一般都是从事暴力或者熟知暴力用途的人;即使普通人津津乐道的侠客、骑士、武士文化,也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尚武精神。战争不是文明进程中不和谐的变奏曲,原始部落的野蛮仪式、马背民族的世纪征服、古希腊的重步兵方阵,以及近代火药武器的发明,这些都是根植于人性的文化现象。
本书回归文明的起点,探寻人性深处的战争基因,提出“一切文明都(部分地)植根于其战争缔造”。军队和战争改变了政治和文化的本质,甚至主导了文化的形态。“战争文化”是人类历史的核心,它引发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一系列变革。
历史的本质在于反思,反思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战争史》通过一种不同于传统文明史的书写方式,从文明的对立面反思人类社会的命运,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这是一部文明世界每一个普通人都值得一读的战争史经典。
编辑推荐
1、“我们时代最卓越、最 出类拔萃的军事史学家”,集40年心血,成就一部旷世杰作。荣获1993年首届达夫•库珀奖,《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年度最佳选书,畅 销20余年,至今仍是最 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战争史必读经典。
2、书中首次解读作为文化的战争,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从文化的角度反思战争,从战争的角度考量文明。它是一部集大视野、大格局和人类关怀于一身的经典巨作,为读者提供一种异样而宏大的文明概览。
3、作者是战后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权威,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皇家历史学会会员,擅长战争史写作。著有二十多部畅 销作品,读者对他每一本新书的期待,就像哈利波特迷对J.K.罗琳新作的期待。
4、中文版由联合国高级议员翻译,译文流畅易读,将经典意味完美地呈现出来,为读者提供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名人推荐
《战争史》是我读过的最有宏大视角和人文关怀的战争著作。
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战争是驱动人类历史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约翰•基根的这部《战争史》,在短短400页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战争的“大历史”,以期我们铭记人类历史的血腥和残酷。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
唐世平,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知名国际关系学者

约翰•基根的文字颇具可读性,同一时代的军事史学者无人能出其右。《战争史》广征博引,是迄今为止最值得称道的一部作品。
迈克尔•霍华德,耶鲁大学教授、与约翰•基根并称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权威

我们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为我们展开一幅引人入胜的战争历史图景,……这是一部旷世佳作。
尼尔•弗格森,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

约翰•基根从历史学、心理学、冶金学、遗传学、后勤学、考古学、战略和战术等多个角度入手,考察战争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古巴比伦帝国,抑或索姆河会战,他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并且提出新颖的观点。《战争史》这部著作令人惊叹,无与伦比。
奈杰尔•尼克尔森,《每日电讯报》

1993年我接触到这本书,它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刻画了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战火纷飞的恢弘图景。
保罗•约翰逊,《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图书
=====================================================================================================================================
另外,补充一下,军科竟然把吴春秋的《俄国军事史略》竟然再版了.....在我感到惊讶之余我又不得不悲哀地承认:这三十年来国内好像依然没有出版什么著作专门研究俄国早期军事史,像北方战争、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国内在这方面依然是一片空白。我要找中文资料好像只能去翻吴春秋的这本书....
内容简介
《俄国军事史略(1547-1917)》的宗旨就是从军事科学或军事学术的角度,研究沙俄370年间的军事发展。这个主题涉及的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难以面面俱到。为此,突出地以沙俄各个时期军队建设和大约36次重要对外战争为主线,对其中最有军事学术价值的、规模较大的16次对外战争做专题介绍,同时提供有关的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背景,以便综合分析这些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成功与失败、经验和教训。最终目的是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探索具有俄国特色的军事发展基本规律。因此,《俄国军事史略(1547-1917)》属于基础研究性质的军事学术专著,与一般旨在揭露侵略扩张的著作是不同的。
作者简介:
 吴春秋,世界战争史和大战略基础研究专家。早年曾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和总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1960年年初调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直至1990年离休。学术代表作有: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本以军事学术为重点的《俄国军事史略(1547~1917)》;被解放军出版社列入“当代中国军事学资深学者学术精品丛书”的《论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耄耋之年完成的《国有危难思大略》一书等。此外,曾任中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世界战争史分支学科编审兼撰稿人,《世界战争通鉴》主编兼撰稿人。通晓俄文和英文。三次受聘为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为本科生讲授近现代中国人民反对列强入侵的战争史,为研究生讲授中国“止戈为武”的传统战略文化等科目。对俄国军事历史的学习、研究和反思断断续续经历了半个世纪。
目录:
第一编 农奴制确立和加强时期的俄国军事(16~18世纪)
第一章 俄国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的对外战争
第一节 伊凡四世时期的俄国及其军队
沙皇俄国的形成及其阶级性质
沙皇俄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伊凡四世的对外军事扩张
以“军役贵族”和“射击军”为主体的军事制度
第二节 伊凡四世征服喀山的战争
第三节 伊凡四世争夺立沃尼亚的战争
小结
第二章 17世纪初期和中期的两次俄波战争
第一节17世纪的俄国及其军队
17世纪初期的大动乱和中央集权的削弱·中央集权的恢复和新的农民战争
俄国对西伯利亚和中国边疆的军事扩张·俄波、俄瑞和俄土矛盾的发展
领地制军队的瓦解和“新制团”的建立
第二节 17世纪初期俄国反对波兰入侵的战争
战前形势
利用代理人向俄国进军
波兰直接出兵
俄国民团收复首都
战争的结局
第三节 17世纪中期俄国兼并乌克兰的战争
俄国参战前的形势
俄国-乌克兰联军的行动
俄波妥协和俄军对瑞典的军事行动
俄波战争的继续和结局
小结
第三章 彼得一世夺取出海口的战争
第一节 彼得一世统治下的俄国及其军队
彼得一世对俄国的全面改革
从地域性蚕食体制到世界性侵略体制的转变
以争夺水域为目标的对外政策
正规陆海军的建立和彼得一世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俄国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北方战争”
战前形势
俄军在纳尔瓦初战失利·俄军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瑞军的战略进攻和列斯那亚村战斗
战争的转折点——波尔塔瓦会战
俄土关系的紧张和彼得一世向普鲁特河的进军
汉果乌得海战
战争的最后阶段和结局
小结
第四章 俄国与七年战争
第一节 18世纪30~50年代的俄国及其军队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新发展
18世纪30~50年代俄国的对外军事扩张
七年战争前夕的俄国军队
第二节 七年战争中俄军对普鲁士的战略进攻
普鲁士军队的主要特点和反普各国的战略分歧
耶格尔斯多夫会战
曹恩多夫会战
库涅斯多夫会战
偷袭柏林
围攻科尔堡和战争的结局
小结
第五章 叶卡特林娜二世和保罗一世的扩张战争

第二编 农奴制衰落和崩溃时期的俄国军事(19世纪初期到中期)
第六章 亚历山大一世对拿破仑的战争
第七章 俄国同英法争夺土耳其的克里木战争
第三编 资本主义时期的俄国军事(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
第八章 1877~1878年俄国对土耳其的战争
第四编 帝国主义时期的俄国军事(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九章 俄国同日本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争
第十章 俄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简要总结
附录一 俄国主要对外战争简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
附录三 附图
附录四 根据本书简要总结撰写的对外学术交流英文稿
RUSSIA'S 36 FOREIGN WARS IN THE PERSPECTIVE OF GRAND STRATEGY
书摘:
《俄国军事史略(1547-1917)》:
  克里木战争前夕的俄国军队
  尼古拉一世继承亚历山大一世的衣钵,变本加厉地在俄军中推行普鲁士军事制度,把它作为巩固摇摇欲坠的农奴制的有效手段。在他执政初期,俄军完全保留着亚历山大一世统治后期的各种制度,特别突出的是所谓“军屯制”。
  军屯制,是亚历山大一世提出,由他的主要亲信阿拉克切耶夫(历任陆军大臣等要职)贯彻执行的一种极端反动落后的军事制度。1812年抗法战争之后,逐步在许多地区推广。军屯部队又当兵又种地。沙皇政府要求他们在粮秣方面自给自足。凡划作军屯的地区,实际上把全村的居民都变成了终身服役的士兵。在正规部队中服役6年以上的老兵和当地18~45岁的“国家农民”组成军屯营或团,作为军屯部队的骨干。其他一切适合服兵役的居民,则编人后备队。男性儿童从7岁起就登记为“世袭兵”。都穿军服,受军训,有的住在专门修建的营房内,过严格的军事生活,按时起床、吃饭、训练和劳动。田间劳动由士官带队,统一指挥。士兵可以结婚,配偶由长官指定。任何违反纪律的人,包括妇女和儿童,都要受到残酷的体罚。
  到1825年年底,各地军屯部队总数近16万人(其中将军28名),另有“世袭兵”15.4万余人。
  亚历山大一世政府实行军屯制度,本来是想用这个办法取代征兵,并且大大减少军费开支。但结果适得其反。军屯部队把生产搞得一塌糊涂,不但不能自给,而且需要国家大量补助。更严重的是,这种全民武装的农村,成了农民起义的有利条件。1831年诺夫哥罗德军屯部队曾爆发大规模的起义,使沙皇政府十分恐惧。因此,尼古拉一世逐步废除了军屯制。
  尼古拉一世虽然放弃了军屯制,但他推行封建的军国主义制度仍然不遗余力。他仇恨一切先进的思想,排斥进步军官,在俄军中采取一系列反动措施,在这方面,较之亚历山大一世有过之无不及。这一切使俄军在克里木战争前夕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
  1831年颁布了新的兵役条例,俄军仍实行征兵制,主要征召农民、小市民和士兵之子(世袭兵)等劳动人民。贵族、商人和神职人员等统治阶级的子弟照例免服兵役;免服兵役者占居民总数的20%。按条例规定,士兵服役期仍然长达22~25年,严重影响了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员的储备。克里木战争前夕,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员不过14万余人。战时部队的扩大和补充,只能依靠未经训练的新兵,这是俄军的一个严重弱点。
  十二月党人、贵族军官彼斯切里和后来的某些军事思想家,曾鼓吹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缩短服役期,以便储备大批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员等主张,实质上是把俄军改造成为资产阶级的军队。这种主张,显然是与尼古拉一世所代表的农奴主阶级的利益相违背的,因此在当时情况下不可能为沙皇政府所接受。
  军官仍由志愿从军的贵族担任,质量低劣,数量不足。1832年曾建立俄军第一个最高军事学府——总参谋部军事学院,为总参谋部培养军官。1855年又建立炮兵工程学院。但这些院校连同原有的各类军校,均无法满足对军官的需要。克里木战争前夕,军事院校毕业的学员只占军官队伍的12%左右。80%~90%的军官没有受过专门的军事教育。由于尼古拉一世强调盲目服从,因此各级军官特别是高级将领,都是唯唯诺诺的草包。他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地位,打起仗来,畏首畏尾,谨小慎微,缺乏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克里木战争时,俄军统帅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缅希科夫和米海伊尔·戈尔恰科夫等人,就是这种货色。
  ……


这次是中信出版社出的,上一版本是商务印出版社,出版了才五年就要重新翻译再版了...商务印版翻译得到底有多烂啊,希望这次翻译好一点。不过,联合国高级议员?这是什么级别的官员?翻译身份这么叼?
内容简介:
《战争史》是一部集大视野、大格局和人类关怀于一身的经典巨作,它从文化的角度反思战争,从战争的角度考量文明,为读者提供一种异样而宏大的文明概览。
从人类起源到人类进入现代世界,战争从未间断。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隐藏着人类文明的欲望。国家经过征服、内战或独立而建造;伟大人物一般都是从事暴力或者熟知暴力用途的人;即使普通人津津乐道的侠客、骑士、武士文化,也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尚武精神。战争不是文明进程中不和谐的变奏曲,原始部落的野蛮仪式、马背民族的世纪征服、古希腊的重步兵方阵,以及近代火药武器的发明,这些都是根植于人性的文化现象。
本书回归文明的起点,探寻人性深处的战争基因,提出“一切文明都(部分地)植根于其战争缔造”。军队和战争改变了政治和文化的本质,甚至主导了文化的形态。“战争文化”是人类历史的核心,它引发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一系列变革。
历史的本质在于反思,反思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战争史》通过一种不同于传统文明史的书写方式,从文明的对立面反思人类社会的命运,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这是一部文明世界每一个普通人都值得一读的战争史经典。
编辑推荐
1、“我们时代最卓越、最 出类拔萃的军事史学家”,集40年心血,成就一部旷世杰作。荣获1993年首届达夫•库珀奖,《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年度最佳选书,畅 销20余年,至今仍是最 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战争史必读经典。
2、书中首次解读作为文化的战争,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从文化的角度反思战争,从战争的角度考量文明。它是一部集大视野、大格局和人类关怀于一身的经典巨作,为读者提供一种异样而宏大的文明概览。
3、作者是战后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权威,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皇家历史学会会员,擅长战争史写作。著有二十多部畅 销作品,读者对他每一本新书的期待,就像哈利波特迷对J.K.罗琳新作的期待。
4、中文版由联合国高级议员翻译,译文流畅易读,将经典意味完美地呈现出来,为读者提供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名人推荐
《战争史》是我读过的最有宏大视角和人文关怀的战争著作。
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战争是驱动人类历史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约翰•基根的这部《战争史》,在短短400页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战争的“大历史”,以期我们铭记人类历史的血腥和残酷。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
唐世平,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知名国际关系学者

约翰•基根的文字颇具可读性,同一时代的军事史学者无人能出其右。《战争史》广征博引,是迄今为止最值得称道的一部作品。
迈克尔•霍华德,耶鲁大学教授、与约翰•基根并称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权威

我们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为我们展开一幅引人入胜的战争历史图景,……这是一部旷世佳作。
尼尔•弗格森,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

约翰•基根从历史学、心理学、冶金学、遗传学、后勤学、考古学、战略和战术等多个角度入手,考察战争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古巴比伦帝国,抑或索姆河会战,他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并且提出新颖的观点。《战争史》这部著作令人惊叹,无与伦比。
奈杰尔•尼克尔森,《每日电讯报》

1993年我接触到这本书,它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刻画了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战火纷飞的恢弘图景。
保罗•约翰逊,《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图书
=====================================================================================================================================
另外,补充一下,军科竟然把吴春秋的《俄国军事史略》竟然再版了.....在我感到惊讶之余我又不得不悲哀地承认:这三十年来国内好像依然没有出版什么著作专门研究俄国早期军事史,像北方战争、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国内在这方面依然是一片空白。我要找中文资料好像只能去翻吴春秋的这本书....
内容简介
《俄国军事史略(1547-1917)》的宗旨就是从军事科学或军事学术的角度,研究沙俄370年间的军事发展。这个主题涉及的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难以面面俱到。为此,突出地以沙俄各个时期军队建设和大约36次重要对外战争为主线,对其中最有军事学术价值的、规模较大的16次对外战争做专题介绍,同时提供有关的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背景,以便综合分析这些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成功与失败、经验和教训。最终目的是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探索具有俄国特色的军事发展基本规律。因此,《俄国军事史略(1547-1917)》属于基础研究性质的军事学术专著,与一般旨在揭露侵略扩张的著作是不同的。
作者简介:
 吴春秋,世界战争史和大战略基础研究专家。早年曾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和总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1960年年初调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直至1990年离休。学术代表作有: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本以军事学术为重点的《俄国军事史略(1547~1917)》;被解放军出版社列入“当代中国军事学资深学者学术精品丛书”的《论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耄耋之年完成的《国有危难思大略》一书等。此外,曾任中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世界战争史分支学科编审兼撰稿人,《世界战争通鉴》主编兼撰稿人。通晓俄文和英文。三次受聘为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为本科生讲授近现代中国人民反对列强入侵的战争史,为研究生讲授中国“止戈为武”的传统战略文化等科目。对俄国军事历史的学习、研究和反思断断续续经历了半个世纪。
目录:
第一编 农奴制确立和加强时期的俄国军事(16~18世纪)
第一章 俄国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的对外战争
第一节 伊凡四世时期的俄国及其军队
沙皇俄国的形成及其阶级性质
沙皇俄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伊凡四世的对外军事扩张
以“军役贵族”和“射击军”为主体的军事制度
第二节 伊凡四世征服喀山的战争
第三节 伊凡四世争夺立沃尼亚的战争
小结
第二章 17世纪初期和中期的两次俄波战争
第一节17世纪的俄国及其军队
17世纪初期的大动乱和中央集权的削弱·中央集权的恢复和新的农民战争
俄国对西伯利亚和中国边疆的军事扩张·俄波、俄瑞和俄土矛盾的发展
领地制军队的瓦解和“新制团”的建立
第二节 17世纪初期俄国反对波兰入侵的战争
战前形势
利用代理人向俄国进军
波兰直接出兵
俄国民团收复首都
战争的结局
第三节 17世纪中期俄国兼并乌克兰的战争
俄国参战前的形势
俄国-乌克兰联军的行动
俄波妥协和俄军对瑞典的军事行动
俄波战争的继续和结局
小结
第三章 彼得一世夺取出海口的战争
第一节 彼得一世统治下的俄国及其军队
彼得一世对俄国的全面改革
从地域性蚕食体制到世界性侵略体制的转变
以争夺水域为目标的对外政策
正规陆海军的建立和彼得一世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俄国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北方战争”
战前形势
俄军在纳尔瓦初战失利·俄军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瑞军的战略进攻和列斯那亚村战斗
战争的转折点——波尔塔瓦会战
俄土关系的紧张和彼得一世向普鲁特河的进军
汉果乌得海战
战争的最后阶段和结局
小结
第四章 俄国与七年战争
第一节 18世纪30~50年代的俄国及其军队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新发展
18世纪30~50年代俄国的对外军事扩张
七年战争前夕的俄国军队
第二节 七年战争中俄军对普鲁士的战略进攻
普鲁士军队的主要特点和反普各国的战略分歧
耶格尔斯多夫会战
曹恩多夫会战
库涅斯多夫会战
偷袭柏林
围攻科尔堡和战争的结局
小结
第五章 叶卡特林娜二世和保罗一世的扩张战争

第二编 农奴制衰落和崩溃时期的俄国军事(19世纪初期到中期)
第六章 亚历山大一世对拿破仑的战争
第七章 俄国同英法争夺土耳其的克里木战争
第三编 资本主义时期的俄国军事(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
第八章 1877~1878年俄国对土耳其的战争
第四编 帝国主义时期的俄国军事(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九章 俄国同日本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争
第十章 俄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简要总结
附录一 俄国主要对外战争简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
附录三 附图
附录四 根据本书简要总结撰写的对外学术交流英文稿
RUSSIA'S 36 FOREIGN WARS IN THE PERSPECTIVE OF GRAND STRATEGY
书摘:
《俄国军事史略(1547-1917)》:
  克里木战争前夕的俄国军队
  尼古拉一世继承亚历山大一世的衣钵,变本加厉地在俄军中推行普鲁士军事制度,把它作为巩固摇摇欲坠的农奴制的有效手段。在他执政初期,俄军完全保留着亚历山大一世统治后期的各种制度,特别突出的是所谓“军屯制”。
  军屯制,是亚历山大一世提出,由他的主要亲信阿拉克切耶夫(历任陆军大臣等要职)贯彻执行的一种极端反动落后的军事制度。1812年抗法战争之后,逐步在许多地区推广。军屯部队又当兵又种地。沙皇政府要求他们在粮秣方面自给自足。凡划作军屯的地区,实际上把全村的居民都变成了终身服役的士兵。在正规部队中服役6年以上的老兵和当地18~45岁的“国家农民”组成军屯营或团,作为军屯部队的骨干。其他一切适合服兵役的居民,则编人后备队。男性儿童从7岁起就登记为“世袭兵”。都穿军服,受军训,有的住在专门修建的营房内,过严格的军事生活,按时起床、吃饭、训练和劳动。田间劳动由士官带队,统一指挥。士兵可以结婚,配偶由长官指定。任何违反纪律的人,包括妇女和儿童,都要受到残酷的体罚。
  到1825年年底,各地军屯部队总数近16万人(其中将军28名),另有“世袭兵”15.4万余人。
  亚历山大一世政府实行军屯制度,本来是想用这个办法取代征兵,并且大大减少军费开支。但结果适得其反。军屯部队把生产搞得一塌糊涂,不但不能自给,而且需要国家大量补助。更严重的是,这种全民武装的农村,成了农民起义的有利条件。1831年诺夫哥罗德军屯部队曾爆发大规模的起义,使沙皇政府十分恐惧。因此,尼古拉一世逐步废除了军屯制。
  尼古拉一世虽然放弃了军屯制,但他推行封建的军国主义制度仍然不遗余力。他仇恨一切先进的思想,排斥进步军官,在俄军中采取一系列反动措施,在这方面,较之亚历山大一世有过之无不及。这一切使俄军在克里木战争前夕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
  1831年颁布了新的兵役条例,俄军仍实行征兵制,主要征召农民、小市民和士兵之子(世袭兵)等劳动人民。贵族、商人和神职人员等统治阶级的子弟照例免服兵役;免服兵役者占居民总数的20%。按条例规定,士兵服役期仍然长达22~25年,严重影响了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员的储备。克里木战争前夕,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员不过14万余人。战时部队的扩大和补充,只能依靠未经训练的新兵,这是俄军的一个严重弱点。
  十二月党人、贵族军官彼斯切里和后来的某些军事思想家,曾鼓吹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缩短服役期,以便储备大批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员等主张,实质上是把俄军改造成为资产阶级的军队。这种主张,显然是与尼古拉一世所代表的农奴主阶级的利益相违背的,因此在当时情况下不可能为沙皇政府所接受。
  军官仍由志愿从军的贵族担任,质量低劣,数量不足。1832年曾建立俄军第一个最高军事学府——总参谋部军事学院,为总参谋部培养军官。1855年又建立炮兵工程学院。但这些院校连同原有的各类军校,均无法满足对军官的需要。克里木战争前夕,军事院校毕业的学员只占军官队伍的12%左右。80%~90%的军官没有受过专门的军事教育。由于尼古拉一世强调盲目服从,因此各级军官特别是高级将领,都是唯唯诺诺的草包。他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地位,打起仗来,畏首畏尾,谨小慎微,缺乏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克里木战争时,俄军统帅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缅希科夫和米海伊尔·戈尔恰科夫等人,就是这种货色。
  ……
不好意思啊今天才看到过审
94式底座穿梭机 发表于 2015-7-19 16:12
不好意思啊今天才看到过审
是军刊版版主吗,感觉军刊版很久没版主了
应该是联合国高级译员吧?出版社在自己吹牛逼的时候都出了别字,出版质量还能好到哪儿去?
开始免费送书了,
shshsh 发表于 2015-7-25 07:33
开始免费送书了,
哪里有免费送书的活动?
哪里有免费送书的活动?
军事畅谈区第一页。
俄国军事史略是我心目中最像战史的战史书之一。
这书看了之后什么情况 说一下 我再考虑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