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E-2类型多人舰载预警机,研发舰载长航时无人预警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35:11
E-2系列舰载预警机“鹰眼”的研发始于1953年2月,首架原型机于1960年10月21日首次试飞,第一架E-2A于1964年1月19日交付美国海军。E-2的标准机组人数为五名,包括正驾驶、副驾驶以及三名位于后舱的战管人员,分为雷达官(RO)、战管官(CICO)与空管官(ACO),其中CICO在任务执行期间为全机的任务指挥官,负责指挥所有作业;ACO负责空中管制,并处理通信系统和卫星连线等;而雷达官则为预备的空管官,此外也是机上的武器官。最新型的E-2D最长滞空时间 6 小时15 分(满油状态)。

E-2舰载预警机研发的上世纪5、60年代,数据链的概念被提出并首先在美国海军装备。美国海军为解决舰(主要是航母)机协同问题,提出在各类舰载作战飞机与水面舰艇之间建立数据链接关系,以实现舰艇对舰载作战飞机的指挥引导,于是研制出了第一台数据链设备:LINK4。早期的LINK4功能有限、技术简单,只是单向传输信息,作战飞机只能接收信息,后来经过改进,还具备了双向通信和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这种初级阶段的数据链,受制于当年的技术水平,无论是带宽、处理能力、人机界面等都无法满足预警机实时传输其机载雷达搜索到的目标信息要求,因此E-2系列除了配备2个飞行员外,还配有3名空中指挥官,负责对雷达信息进行分析,并引导舰载战斗机的各种攻防任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据链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传输带宽、传输距离还是数据保密性,已经能够满足预警机实时传输其雷达信息的需求,预警机上的指挥官及其使用的机载设备已经成为飞机上的“死重”,不再是必须的。雷达信号传输回母舰上处理,反而能力更强大,因此,类似于E-2系列的舰载预警机,明显已经不符合潮流,其设计理念早已过时。

我国现在的舰载预警机为0,首艘航空母舰还是滑跃式起飞的,即使研制出类似美国E-2的传统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在其上面起飞也几乎不可能。我们不能因为古人骑马徒步上京付考,于是现在也干同样的事吧?我们现在有飞机高铁,再不济还有汽车!

未来的舰载预警机一定是这样的,首先,无人驾驶,也没有空中指挥官,省下的人员、保障、设备等一系列重量可以极大的缩小舰载机体积及空重,在同等滞空时间可以做得更小,或者在同等大小时可以载更多燃油。再者,使用先进AESA天线机身融合技术,即所谓的“智能蒙皮”,增加探测距离及目标数量,极大降低风阻,改善飞机操控性能,增加滞空时间。最后,使用下一代宽带数据链,探测信息全部实时传输到母舰上处理,再由舰上电脑以各种探测手段得到的周边敌情根据权限通过数据链推送到各个作战终端,指挥人员根据分析数据分派任务给各个作战单位。配合未来的电磁弹射技术,一架预警机可以滞空超过10小时,舰上有配3架足以满足编队24小时预警及备份需求。

但是咱们还是没有弹射器啊,更别说电磁弹射了,智能蒙皮暂时只是一个传说,更别说无人机在航母上起降了,肿么办?肿么办?别急,我觉得在现有技术水平下,近期可以先研制AESA预警雷达任务吊舱,挂载在现有J-15上,以J-15约3000公里的航程,时速700公里的话可以飞超过4小时,飞行员只需要设定好航线,飞机绕着航母转圈,预警雷达数据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回航母,飞行员在飞机上睡觉也行,喝着咖啡看A片也行,甚至兴致来了撸上一管也不是不可以

预警雷达任务吊舱,其实就是把一块小型化的相控阵雷达塞进副油箱大小的外壳内,然后挂载在战斗机的机翼两侧偏外挂架,左一个,右一个,加上折面设计,飞得够高的话基本上可以覆盖360度无死角。

该方案最大的好处是:
1、辽宁舰起降无碍
2、任何一架J-15均可兼任预警机角色
3、滞空时间及预警范围远超预警直升机
4、利用现有技术,无任何研发风险E-2系列舰载预警机“鹰眼”的研发始于1953年2月,首架原型机于1960年10月21日首次试飞,第一架E-2A于1964年1月19日交付美国海军。E-2的标准机组人数为五名,包括正驾驶、副驾驶以及三名位于后舱的战管人员,分为雷达官(RO)、战管官(CICO)与空管官(ACO),其中CICO在任务执行期间为全机的任务指挥官,负责指挥所有作业;ACO负责空中管制,并处理通信系统和卫星连线等;而雷达官则为预备的空管官,此外也是机上的武器官。最新型的E-2D最长滞空时间 6 小时15 分(满油状态)。

E-2舰载预警机研发的上世纪5、60年代,数据链的概念被提出并首先在美国海军装备。美国海军为解决舰(主要是航母)机协同问题,提出在各类舰载作战飞机与水面舰艇之间建立数据链接关系,以实现舰艇对舰载作战飞机的指挥引导,于是研制出了第一台数据链设备:LINK4。早期的LINK4功能有限、技术简单,只是单向传输信息,作战飞机只能接收信息,后来经过改进,还具备了双向通信和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这种初级阶段的数据链,受制于当年的技术水平,无论是带宽、处理能力、人机界面等都无法满足预警机实时传输其机载雷达搜索到的目标信息要求,因此E-2系列除了配备2个飞行员外,还配有3名空中指挥官,负责对雷达信息进行分析,并引导舰载战斗机的各种攻防任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据链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传输带宽、传输距离还是数据保密性,已经能够满足预警机实时传输其雷达信息的需求,预警机上的指挥官及其使用的机载设备已经成为飞机上的“死重”,不再是必须的。雷达信号传输回母舰上处理,反而能力更强大,因此,类似于E-2系列的舰载预警机,明显已经不符合潮流,其设计理念早已过时。

我国现在的舰载预警机为0,首艘航空母舰还是滑跃式起飞的,即使研制出类似美国E-2的传统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在其上面起飞也几乎不可能。我们不能因为古人骑马徒步上京付考,于是现在也干同样的事吧?我们现在有飞机高铁,再不济还有汽车!

未来的舰载预警机一定是这样的,首先,无人驾驶,也没有空中指挥官,省下的人员、保障、设备等一系列重量可以极大的缩小舰载机体积及空重,在同等滞空时间可以做得更小,或者在同等大小时可以载更多燃油。再者,使用先进AESA天线机身融合技术,即所谓的“智能蒙皮”,增加探测距离及目标数量,极大降低风阻,改善飞机操控性能,增加滞空时间。最后,使用下一代宽带数据链,探测信息全部实时传输到母舰上处理,再由舰上电脑以各种探测手段得到的周边敌情根据权限通过数据链推送到各个作战终端,指挥人员根据分析数据分派任务给各个作战单位。配合未来的电磁弹射技术,一架预警机可以滞空超过10小时,舰上有配3架足以满足编队24小时预警及备份需求。

但是咱们还是没有弹射器啊,更别说电磁弹射了,智能蒙皮暂时只是一个传说,更别说无人机在航母上起降了,肿么办?肿么办?别急,我觉得在现有技术水平下,近期可以先研制AESA预警雷达任务吊舱,挂载在现有J-15上,以J-15约3000公里的航程,时速700公里的话可以飞超过4小时,飞行员只需要设定好航线,飞机绕着航母转圈,预警雷达数据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回航母,飞行员在飞机上睡觉也行,喝着咖啡看A片也行,甚至兴致来了撸上一管也不是不可以

预警雷达任务吊舱,其实就是把一块小型化的相控阵雷达塞进副油箱大小的外壳内,然后挂载在战斗机的机翼两侧偏外挂架,左一个,右一个,加上折面设计,飞得够高的话基本上可以覆盖360度无死角。

该方案最大的好处是:
1、辽宁舰起降无碍
2、任何一架J-15均可兼任预警机角色
3、滞空时间及预警范围远超预警直升机
4、利用现有技术,无任何研发风险
你说的基本就是完成状态下的F-35,但可以由无人机承担警戒任务,比如四架无人机围绕航母战斗群飞行
由于不清楚我国KJ-200机载相控阵雷达的重量,但可参考“爱立眼”,其平衡木雷达包括两侧各一部雷达天线阵面,长9米,重900公斤,最大探测范围450公里,在330公里距离发现战斗机大小的目标,能在320公里距离上发现海上目标,可同时跟踪300多个目标。

一分为二的话每部天线只重450公斤,即使算上各种电脑及数据链天线,也完全在J-15翼下挂载重量范围内,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只有如何在满足飞机起降情况下尽量增大雷达吊舱的长度与高度了。
MD在搞能从伯克和LCS上起飞的长航时监视无人机

航母起飞的UCLASS也在搞,不过代替预警机还不现实,技术上还有很多问题

显然,因为无人机上没人。
很多原来预警机上的工作要由舰上人员完成。
同时空情信息必须得由无人机传输会舰上综合处理,这对数据链的压力不小。
楼主说的雷达吊舱其实参考苏34挂的那个对地雷达,那个改改对空应该没什么问题…
无人预警机应该是今后一大发展方向,能用于各种大小不一的舰艇,也能用于陆军侦察,可以是有人预警机的补充!
无人机监视预警、吊舱会是发展方向,但目前替代舰载预警机还难度大了点儿。目标探测、数据传输、指挥作战等还要进一步研究。
由于不清楚我国KJ-200机载相控阵雷达的重量,但可参考“爱立眼”,其平衡木雷达包括两侧各一部雷达天线阵面 ...
无人机可代替爱立眼,而且无前方死角,自动预警,指挥由舰艇完成,无人机的飞行时间远优于舰载战机,舰载机下挂吊舱对斜上方探测不足,吊舱主要用合成孔径雷达对地探测。
无人机只能是补充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5-7-15 05:55
MD在搞能从伯克和LCS上起飞的长航时监视无人机

航母起飞的UCLASS也在搞,不过代替预警机还不现实,技术 ...
预警机提供的只是一个雷达平台,假如能让雷达像气球一样稳定的悬浮在空中,那就没预警机啥事了。

同理,有预警雷达在天空,只要能做到信息及时传回,那这个处理中心设在飞机上还是设在舰上,没有任何区别。
zyssn571 发表于 2015-7-15 05:59
显然,因为无人机上没人。
很多原来预警机上的工作要由舰上人员完成。
同时空情信息必须得由无人机传输会 ...
以现在的技术,在100公里内做到几十兆比特每秒的无线传输速率毫无压力,这远超预警雷达的数据传送需求了
如此的话,航母必须放弃无线电静默,暴露几率大大增加
a2free 发表于 2015-7-15 07:59
无人机可代替爱立眼,而且无前方死角,自动预警,指挥由舰艇完成,无人机的飞行时间远优于舰载战机,舰载 ...
对于远距离高空目标,编队里的一大波盾舰已经完全可以做到不间断的进行探测,舰载雷达探测不到的是那些因地球曲率关系的低空及海上目标,而这类目标,全部处于预警机下方。可以说,机背雷达反而因此存在盲区,而挂在翼下的雷达吊舱,正是发现低空及海上目标的利器。
怒海争锋001 发表于 2015-7-15 08:05
无人机只能是补充
无人机将是未来空战的主角,现在大量用于对地监视及定点打击,将来一定会发展成各种类型的作战飞机,包括预警、反潜、轰炸甚至空战等等。看不到这点,将再次落后于时代!
rothschildzj 发表于 2015-7-15 02:12
你说的基本就是完成状态下的F-35,但可以由无人机承担警戒任务,比如四架无人机围绕航母战斗群飞行
F-35身上的态势传感器再多,也做不到雷达远距离360度同时探测,而研制预警雷达吊舱挂载在现有舰载机上,所需的技术都是现成的,雷达做小了,最多是探测距离及多目标能力降低,但无论如何,总比前苏联那可怜的预警直升机强太多。

以辽宁舰的情况,还有比预警雷达吊舱更好的舰载机方案吗?
库兹涅佐夫上将 发表于 2015-7-15 12:43
如此的话,航母必须放弃无线电静默,暴露几率大大增加
以美国航母编队为例,只要有预警机升空,就必然会开启其庞大功率的预警雷达,因此所谓的无线电静默只是个传说。
其次,航母编队要确保自身安全,必须随时知道其半径数百公里内的所有海空态势,这只能由预警机提供,所以也完全没必要进行所谓的无线电静默。
预警机提供的只是一个雷达平台,假如能让雷达像气球一样稳定的悬浮在空中,那就没预警机啥事了。

同理 ...
预警机也有指挥的功能,特别是进攻作战的时候,把指挥能力放在地面,对通讯的要求会很高,而且地面部分也容易被敌人发现而遭到攻击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5-7-15 05:55
MD在搞能从伯克和LCS上起飞的长航时监视无人机

航母起飞的UCLASS也在搞,不过代替预警机还不现实,技术 ...
那种无人机不应该很小么?从舰尾直升机甲板弹射
TNT6630 发表于 2015-7-15 13:09
以美国航母编队为例,只要有预警机升空,就必然会开启其庞大功率的预警雷达,因此所谓的无线电静默只是个 ...
一般预警机的阵位位于航母数十海里乃至百余海里以外,发现预警机并不能构建对航母有效的火控引导数据。
此时,只有预警机处于雷达开机模式,而编队中其他舰艇,都处于无线电静默,完全处于接受模式,由预警机来提供所有的态势信息,其他主动发射信号的传感器,不开机。
TNT6630 发表于 2015-7-15 12:39
以现在的技术,在100公里内做到几十兆比特每秒的无线传输速率毫无压力,这远超预警雷达的数据传送需求了
不过,现在E-2好像都是远离航母200海里部署。
当然,MD的模式我们不一定学,人家是要把敌方导弹在“发射前”就进行“平台摧毁”。
而我朝航母战斗群主要是前出到一二岛链之间区域,延长沿海区域战略防御纵深。
似乎我朝航母战群不必强调摧毁“发射平台”。不然反倒成了“开第一枪”了,于战争道义上不利。
张俊 发表于 2015-7-15 13:28
那种无人机不应该很小么?从舰尾直升机甲板弹射
不是很小,不一定是弹射的,也有可能是垂直起降的

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使得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持久“情报、监视和侦察”和打击更容易、快速和低成本。2013年3月26日征询书称:“TERN系统最终目标是发展可进行持久ISR和打击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该机有效载荷为600磅,并可在900海里外舰船上操作“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5-7-15 13:51
不是很小,不一定是弹射的,也有可能是垂直起降的

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使得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持久“ ...
那就是无人预警直升机了?

张俊 发表于 2015-7-15 13:53
那就是无人预警直升机了?


不是直升机,类似于尾座式起降

http://lt.cjdby.net/thread-2015709-1-2.html


TERN naval unmanned aircraft-1.jpg
张俊 发表于 2015-7-15 13:53
那就是无人预警直升机了?


不是直升机,类似于尾座式起降

http://lt.cjdby.net/thread-2015709-1-2.html


TERN naval unmanned aircraft-1.jpg
我个人拍脑袋觉得重量不是主要问题,问题在于发电量不够。
库兹涅佐夫上将 发表于 2015-7-15 12:43
如此的话,航母必须放弃无线电静默,暴露几率大大增加
考虑设置一架空中指挥平台如何?这样可以用有人机控制无人机,而不必传回航母。
hakase 发表于 2015-7-15 14:19
考虑设置一架空中指挥平台如何?这样可以用有人机控制无人机,而不必传回航母。
这种形式是目前看比较可行的无人机使用模式
我个人拍脑袋觉得重量不是主要问题,问题在于发电量不够。
除了电肯定不够用以外体积不够安装也是问题

都只看到天线没注意到飞机肚子里还有一大堆设备

加上散热还需要冷却装置,这又得消耗空间和能源,大飞机才能挂大功率雷达这种事没法简单破解
F-35身上的态势传感器再多,也做不到雷达远距离360度同时探测,而研制预警雷达吊舱挂载在现有舰载机上, ...
鹰眼可以从辽宁号上起飞哦

90年代鹰酱用英国人的航母测试过滑跃技术

海航用的飞机除了虫子差了30%的距离明显飞不来其他机型大多都可以,或者勉强可以,其中包括鹰眼,而且这次测试是在9度的板上进行的,辽宁号是14度的板哦,更别提还有杀手锏,鹰眼斯基,理论上弹射和滑跃都能工作的最终解决方案,就是不知道这东西的图纸还在不在
TNT6630 发表于 2015-7-15 12:58
F-35身上的态势传感器再多,也做不到雷达远距离360度同时探测,而研制预警雷达吊舱挂载在现有舰载机上, ...
无人机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