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7:克雷森泉之战与哈丁会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5:20:32


1187年4月29日,一支使团从耶路撒冷启程,由医院骑士团护送,前往雷蒙德所在的太巴列。使团规格极高,成员包括提尔大主教若西亚斯(Josias)、医院骑士团团长罗歇•德•穆兰、圣殿骑士团团长杰拉尔德•德•雷德福特以及伊贝林的巴利安。他们怀揣化干戈为玉帛的使命,责任重大,也忧心忡忡。罗歇的心情尤为复杂,作为医院骑士团团长,他有义务保卫圣城,守护圣墓,但在内心深处,他同样对雷蒙德伯爵充满同情。在居伊即位的危机中,骑士团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为了王国的团结殚精竭虑。自医院骑士团第一代大团长杰拉尔德以来,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他们一直与耶路撒冷共呼吸同命运。然而这一次,罗歇并不知道,他本人与耶路撒冷王国的末日,即将到来。

当耶路撒冷的使团出发之时,他们对即将面临的危险一无所知。伊贝林的巴利安因为临时有个人事务需要处理,便叮嘱使团其余成员按原计划行进,而他将于次日在隶属于圣殿骑士团的拉•费夫城堡(La Fève,位于今天的以色列默哈瓦农场)与之汇合。1187年4月30日,骑士团长们顶着烈日翻过山丘策马驶向拉•费夫城堡的同时,萨拉丁派遣他的长子阿夫达尔(al-Afdal,约1169-1225)作为使臣会见雷蒙德伯爵,称需要派遣一支侦察部队进入巴勒斯坦,要求获得在伯爵领地上的军事通行权。雷蒙德被与萨拉丁的密约束缚了手脚,虽然预感其中有诈,但也无法公然反对。伯爵应允了萨拉丁的要求,但提出了一项附加条件:穆斯林军队的通行时间仅限于第二天(5月1日)白昼,而且不得骚扰乡邻。他旋即派出信使通知自己领地的人民穆斯林军队过境的消息,要求他们禁闭城门以自保。就在此时,雷蒙德意外地得悉了耶路撒冷使团已经上路的消息,他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虽然的黎波里伯爵内心深处对居伊的登基依旧耿耿于怀,但他是个正派的贵族,并不希望自己的同袍遭遇不测,何况医院骑士团团长罗歇也在队伍当中。雷蒙德便也派出了一名使节,去警告使团——提防萨拉森人。

第二天清晨,雷蒙德在自己的的城堡雉堞旁惴惴不安地目送着萨拉丁麾下大将穆扎法尔•艾德丁•库布里(Muzaffar ad-Din Gökböri,1154-1233)的前锋部队掀起滚滚烟尘,消失在视野之外。这支队伍的兵力多达7000,所谓例行侦察显然只是个幌子,更令人忧虑的是,雷蒙德发现其中不少士兵隶属于萨拉丁精锐的马穆鲁克部队。看上去,这更像是一场针对耶路撒冷王国的大规模入侵,而那支为调解国王与摄政矛盾而来的小小使团,则必将首当其冲。
是日夜,驻跸在拉•费夫城堡的使团从雷蒙德信使处得知了萨拉丁即将兵临城下的消息。费夫城堡是圣殿骑士团位于耶路撒冷王国中心地带的重要堡垒,平日里驻扎有约50-60名骑士,粮草补给也相当充裕。医院骑士团团长罗歇主张据险固守,静观其变;但圣殿骑士团团长杰拉尔德却忍不住热血上涌,他不愿背上消极避战的恶名,下令召集附近所有圣殿骑士团成员在城堡集结。适逢圣殿骑士团元帅(Marshal)马伊的雅姆(James of Mailly)正在约5英里外的卡库村(Kakun),他率领约90名骑士赶来与团长汇合。第二天清晨,又有40名骑士抵达。拉•费夫城堡的总兵力合计约140名骑士(其中医院骑士约10人)。杰拉尔德大声鼓动部下说,只要向萨拉森人发动一场奇袭,必然能够大获全胜——丰厚的战利品在等着我们。圣殿骑士群情激昂,纷纷请战。罗歇和医院骑士虽然有不同想法,但是势单力薄,也不好公然反对。于是全体骑士(除了个别行动不便的病患)一起出发去寻找萨拉森人,雷蒙德的使节并没有告知他们敌军的具体规模,他们不知道,此行已经是羊入虎口了。
这天早晨,当两大骑士团的骑兵登上拿撒勒(Nazareth)附近的小山时,他们发现了大批正在克雷森泉(the Spring of Cresson)饮马的萨拉丁部队。目睹对方惊人的数量,罗歇及雅姆均建议杰拉尔德暂时撤退,避其锋芒。对此,杰拉尔德暴跳如雷,他不顾情面地嘲讽医院骑士团团长和自己的元帅,甚至辱骂后者太过于“爱惜”自己俊美的头颅。马伊的雅姆充满豪气地回应说:“我将像一名勇士那样在战场捐躯,而您却会作为叛徒逃之夭夭。”——不幸的是,元帅的话事后竟一语成谶。




在杰拉尔德的激将法下,骑士们借着地势开始向山下的敌人冲锋,而穆斯林士兵已经严阵以待。10年前蒙吉萨战役的奇迹终于没能上演,骑士团缺乏鲍德温四世这样的强人坐镇,他们也缺乏足够的步兵掩护(只有300步兵)。与其说克雷森泉之战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一场一面倒的屠杀。最后,十字军这支数百人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诚如雅姆所说,他英勇地抵抗至最后时刻,终于被敌军的人海所压倒。医院骑士团团长罗歇与他并肩战斗,胸部被长矛刺穿,也壮烈殉国。一共只有3名骑士(一说4人)逃出生天。其中居然就包括力主出击的圣殿骑士团团长杰拉尔德。无疑,他应该为罗歇和雅姆之死负责,如果当时有现代的军事法庭的话,他理当被绳之以法。可惜死者无法控诉,就这样,杰拉尔德耻辱地保住了性命与地位,而雷蒙德伯爵的忠实战友,备受尊重的医院骑士团长却青山埋忠骨,陨落在克雷森潺潺的泉眼之侧。
杰拉尔德受了伤,他一路狂奔,逃回了拿撒勒城。此刻巴利安对前方的惨剧还毫不知情,他按照约定来到拉•费夫城堡却发现它几乎空无一人。疑窦丛生的巴利安继续向太巴列方向前进,却意外地撞见了一名克雷森之战幸存的骑士,他将噩耗告知了巴利安一行。与此同时,雷蒙德伯爵在自己的城堡亲眼目睹了穆斯林军队“如约”班师,然而让伯爵肝胆欲裂的是,穆扎法尔麾下骑兵的矛尖上,赫然穿刺着一颗颗圣殿骑士、医院骑士的头颅……雷蒙德后悔不迭,他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1]
事发仓促,但伊贝林的巴利安显示了自己的稳重和远见。他没有浪费时间怨天尤人,便迅速进入拿撒勒,会晤杰拉尔德,邀约他与自己共赴太巴列,完成同雷蒙德修好的外交使命。此时的杰拉尔德惊魂未定,他以自己负伤为借口,拒绝离开。巴利安一方面派人请求自己的妻子玛利亚•科穆宁集结一切可用兵力,另一方面与提尔大主教若西亚斯继续前往雷蒙德的城堡。所幸的是,雷蒙德已经幡然悔悟。他热情地接待了使团,与他们共同哀悼耶路撒冷王国的重大损失,并当即表示撕毁与萨拉丁的一切协定,和国王居伊、女王西比拉重归于好。耶路撒冷王国的内战终于得以避免,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均先后表示听命于耶路撒冷国王,然而代价是惨痛的,十字军国家的再次团结,也显得为时已晚了。
克雷森之战撕破了阿尤布王朝与耶路撒冷王国之间最后一层和平的假面具。萨拉丁从大马士革、阿勒颇、摩苏尔等地集结了一支规模空前的大军(超过30000人),兵临耶路撒冷王国边境。而居伊国王也将医院骑士团团长罗歇的阵亡视为对王国的重大挑衅,他下令发起总动员,要求各地的领主封臣率部与他在阿卡汇合。圣殿骑士团与医院骑士团在克雷森之战中损失惨重,他们摩拳擦掌,渴望复仇,几乎是精锐尽出。圣殿骑士团为了一雪前耻甚至动用了英王亨利二世当年为了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Thomas Becket,1118-1170)之死而给予的一笔赔偿金。[2]除了雷蒙德与巴利安之外,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三世也表示愿意出兵相助,他派出自己的儿子雷蒙德亲自领军,由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指挥,后者还是博希蒙德之子的教父。
至6月底,阿卡城下已经集结了整整1200名武装骑士,大量本地的土科波(Turcopoles)轻骑兵,以及超过10000步兵,可谓军容鼎盛。[3]耶路撒冷宗主教伊拉克略原本被要求亲自携真十字架前来助阵,但他却以身体不适为由加以推脱,最后负责保管真十字架的重任不得不交给了阿卡大主教。与此同时,萨拉丁也举行了自己的阅兵典礼,并对军队的指挥权做了具体部署:他本人指挥中军,他的侄子塔基丁(Takieddin)负责右翼,而穆扎法尔•艾德丁•库布里负责左翼。萨拉丁的大军在加利利海附近扎营了5日,以便打探收集十字军的情报。7月1日,萨拉森人终于开始行军,萨拉丁分出一半兵力进攻雷蒙德伯爵的封地太巴列,希望以此一探十字军的虚实。雷蒙德此时正在阿卡军中,太巴列城很快便沦陷了,他的妻子埃丝基瓦率领少量守军退入城堡死守,并派遣使者向自己的夫君及国王求救。
战争已迫在眉睫。阿卡城中,居伊国王召开了御前军事会议。雷蒙德伯爵首先发言。他表示,考虑到圣地夏天炎热干燥的气候,形势显然有利于防守而不是进攻,他建议耶路撒冷军队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等待萨拉丁的军队被酷暑所消耗之后,便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何况安条克公国的援军也在途中,时间在耶路撒冷王国一方。考虑到雷蒙德自己的封地和妻子正遭到围攻,他的这番见解更显得难能可贵。与会的大部分权贵和骑士耸然动容,纷纷赞成雷蒙德伯爵的老谋深算之言。但伤愈复出的医院骑士团大团长杰拉尔德•德•雷德福特并没有吸取克雷森之战的教训,个人恩怨蒙蔽了他的双眼,他大声斥责雷蒙德为懦夫和小人,甚至指控他有叛国通敌的嫌疑(虽然居伊国王早先已经表示既往不咎)。沙蒂永的雷纳德军事经验更为丰富,他未必不知雷蒙德建议的合理之处,然而作为一介武夫,他脑海中萦绕的全是上阵杀敌建功立业,而且杰拉尔德与他同属“太后党”,雷蒙德却是“贵族党”的领军人物,于是雷纳德也表示附和。居伊优柔寡断的缺陷在这次会议上一览无余,他原本已经倾向于采纳雷蒙德的意见,却被最后发言的杰拉尔德与雷纳德所左右。此刻医院骑士团由于团长意外阵亡,群龙无首,导致雷蒙德失去了有力的盟友(下一任团长埃尔门戈•德•阿斯普要到第二年才会选出)。他无法说服国王,最终,国王决定部队开拔,向太巴列进军。
7月2日下午,耶路撒冷王国军主力在赛佛瑞亚(Sephoria)一带扎营,这里水草丰盛,易于补给,如果十字军以此为基地,恐怕萨拉丁也不敢冒险来攻。然而,当晚埃丝基瓦伯爵夫人的信使找到了他们,通报了前线的危局。于是居伊再次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讨对策。很多贵族出于骑士情怀,希望出兵搭救被围困的埃丝基瓦。此时最有资格发言的非雷蒙德伯爵莫属。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建议按兵不动。伯爵再次强调,目前的营地占尽地利,应当以逸待劳,诱使萨拉丁主动进犯。他自忖并非无情无义之人,但为了王国的生死存亡,雷蒙德说,封地和妻子都可以牺牲。伯爵的这番演讲震惊全场,人们为他的“大义灭亲”之举而折服,会议持续到了深夜,最后,居伊宣布采纳雷蒙德的意见,在赛佛利亚静观其变。
不幸的是,会议结束之后,居心叵测的圣殿骑士团团长杰拉尔德又悄悄回到了国王的营帐,他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一方面“控诉”雷蒙德之前的叛国行为,另一方面则强调如果见死不救将会令刚刚登基的国王尽失颜面。吕西尼昂的居伊一小时前还对雷蒙德的顾全大局赞不绝口,此时却又一次倒向了杰拉尔德。他派出传令兵,通知各位将领,明天黎明时分,向太巴列进发。
通过打入基督教阵营的奸细,萨拉丁已经获知了居伊的作战计划。耶路撒冷军队北上救援太巴列,哈丁(Hattin)几乎是他们必经之地。萨拉丁只留下了少量兵力围困埃丝基瓦,自己率主力部队来到哈丁设伏,并提前占据了这里的水源。巨大的圈套已经设好,就等着请君入瓮了。



1187年7月3日清晨,耶路撒冷国王居伊率领耶路撒冷王国军主力、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土科波骑兵以及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的部队,共20000余人踏上了征途。[4]的黎波里伯爵作为本地领主,按照惯例担任先锋。居伊国王负责中军,左右两翼则分别交给雷纳德与巴利安指挥。6月-9月是巴勒斯坦的无雨季节,白昼内陆气温最高可达44-46摄氏度。行军过程中,十字军所受的煎熬可想而知。雪上加霜的是,他们沿途未能发现水源,将士与战马都饱受干渴之苦,这反过来进一步拖慢了行军的速度。一路上,穆斯林轻骑兵不断地偷袭他们,由于机动性的劣势,十字军亦无法加以追击。到了这天下午,十字军终于抵达哈丁高地,这里有一座约30米高怪石嶙峋的小山,被人们称作“哈丁之角”(Horn of Hattin)。圣殿骑士团向国王诉苦说,他们再也坚持不住了,需要就地休整。一些有见识的领主向居伊谏言说,这里是死地,不可久留,应该一鼓作气,抵达加利利海。但居伊目睹士卒疲惫不堪,又动了恻隐之心,他同意了圣殿骑士团的请求,下令在哈丁之角宿营过夜。此举几乎将这支大军送入了坟墓。在前方的雷蒙德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痛心疾首地喊道:“上帝啊,战争结束了,我们会葬身于此,王国也即将倾覆!”性命攸关之际,雷蒙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请求国王在哈丁之角前的斜坡下扎营,因为据他所知那里有一口水井。不过上帝对雷蒙德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当大军安营扎寨之后,将士们纷纷涌向水井取水时,却发现它竟然已经干涸了。

萨拉丁正静静等候着他的猎物,当斥候报告了居伊宿营的位置之后,他难掩心头之喜,决意发起总攻。当天夜里,他的部队悄然收拢战线,将哈丁的十字军团团围住。在饥渴中难以入眠的耶路撒冷王国将士,已经可以清晰地听闻附近穆斯林军队的祷告声,明白厄运即将到来,不禁肝胆俱裂。当天深夜,一小队十字军也曾勇敢地尝试突破穆斯林的包围网,寻找水源,但萨拉丁早已严阵以待,将其全部歼灭。为了加剧基督徒的痛苦,萨拉森人甚至在附近燃起了一堆堆篝火,用烟雾和热浪去折磨他们。
黎明之后(7月4日),萨拉丁的突击终于开始了。在晨曦之下,耶路撒冷王国的步兵清楚地发现,在穆斯林军队的背后,就是水源。干渴几乎让他们失去了理智,这些缺乏纪律的步兵徒然地发起了一场自杀式的冲锋,旋即遭到萨拉森人的分割包围,大部阵亡,剩余的都做了战俘。
在损失了大部分步兵之后,看上去剩余的十字军已然穷途末路,然而,耶路撒冷的骑士证明了自己的价值。面对萨拉森人优势兵力的合围,他们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一次次打退了敌方的进犯,给萨拉丁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不过在持续的消耗之下,居伊也明白死守哈丁之角只会导致全军覆没。他转向雷蒙德伯爵,请求他杀开一条血路,去寻找援军和补给。虽然对圣殿骑士团的顽固与国王的犹疑痛彻心扉,但雷蒙德还是接受了这一艰巨甚至自杀性的任务。他和自己的亲兵以雷霆之势冲下哈丁角,面前的是萨拉丁的爱将塔基•艾德丁(Taki ed-Din)。雷蒙德本以为会有一场恶战,出人意料的是,塔基•艾德丁认出伯爵的旗帜后,竟指挥部下为他们让出了一条通路。当雷蒙德将信将疑地通过后,塔基又再次合上了包围网。这显然是出于苏丹的授意,萨拉丁历来对雷蒙德颇为敬重,不忍这位贵族命丧于此,便放他一条生路。与此同时,伊贝林的巴利安与西顿的雷纳德也奉命从另一侧突围。和雷蒙德不同,他们是真刀真枪地杀出了一条血路。但此后,再也没有人能逃出生天了。



在绝望的处境下,十字军依旧殊死抵抗,准备玉石俱焚。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沙蒂永的雷纳德围绕在国王和真十字架的周围,而国王则将自己醒目的红色营帐移至哈丁山顶,以鼓舞士气。他们的顽强让敌人也肃然起敬。萨拉丁的王储阿夫达尔日后回忆说,战役的最后时刻,十字军一度发起了反冲锋,甚至威胁到父王的营帐,令萨拉丁为之变色。其后他目睹十字军受挫,先后两次高呼胜券在握了,萨拉丁却冷静地告诫他,只要居伊的王帐未倒,他们便没有失败。但是,援军毫无踪迹,疲惫与饥渴终于压垮了耶路撒冷的骑士。居伊的营帐被推倒,真十字架被抢夺,阿卡大主教为保护圣物而殉国。当穆斯林士兵冲入居伊营地时,发现国王和麾下的贵族骑士们精疲力竭地瘫倒在地,有人因脱水已经昏迷。他们甚至连交出自己佩剑(表示投降)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时,萨拉丁才欣然下马,拜倒在地,感谢真主的眷顾,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战俘中的贵族被一一带到萨拉丁帐前,其中包括耶路撒冷国王居伊、居伊的兄弟阿莫里(也是耶路撒冷统帅)、沙蒂永的雷纳德、托隆的汉弗莱、圣殿骑士团团长杰拉尔德、医院骑士团元帅威廉•博雷尔(Willianm Borrell)、蒙费拉侯爵威廉五世(William V, Marquess of Montferrat)等。萨拉丁给予居伊很高的礼遇,让他坐在自己身边,甚至赠给他冰镇玫瑰水解渴。然而面对雷纳德,萨拉丁却忍不住怒火中烧,他亲手砍下了这位老将的首级。居伊不免有些瑟瑟发抖,萨拉丁却平静地安慰他说:“雷纳德是咎由自取,而王不杀王。”



萨拉丁也饶恕了王国大多数被俘的贵族,但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的数百骑士遭受了噩运。苏丹对两大骑士团恨之入骨,对帐前超过200人的骑士团俘虏,他向其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改宗,要么死亡。没有一名骑士屈服,自威廉•博雷尔以下上百位医院骑士团成员慷慨赴死;圣殿骑士团方面,唯一的幸存者是大团长杰拉尔德,因为萨拉丁觉得他还有利用价值。自克雷森战役后,医院骑士团再次遭遇重创,他们不仅失去了大团长,也痛失最高军事指挥官威廉•博雷尔,真正地处于了群龙无首的境地。处决骑士团俘虏一事的确有损萨拉丁侠义的名声,不过,此前在与穆斯林的作战中,两大骑士团也一贯对俘虏不留活口,因此在萨拉森人看来,此举并非杀俘,而是伸张正义。
打扫战场之后,萨拉丁的军队押解着数量庞大的俘虏班师大马士革。其中的贵族虽然沦为阶下囚,但处境还算体面,一方面是因为萨拉丁不愿有辱斯文,另一方面他们也能换回大量赎金。但是普通士兵及家属则下场凄惨,他们被廉价地贩卖为奴。通常的行情是每个壮丁售价3第纳尔(伊斯兰世界通行的金币),据说甚至有幸运儿用一双草履便换回了一名战俘。[5]


哈丁会战之后,耶路撒冷国王与大部分精英被俘,真十字架陷落敌手,王国主力几乎全军覆没,萨拉丁面前已经没有旗鼓相当的敌手,唯一的障碍便是零星的十字军要塞与城镇。伊斯兰世界彻底胜利的曙光已在眼前。7月5日,埃丝基瓦率部向萨拉丁投降。后者慷慨地释放她返回的黎波里伯国,与丈夫雷蒙德团聚。稍后萨拉丁移师耶路撒冷王国重镇阿卡。驻守阿卡的将领为王室总管乔斯林三世,此君长于勾心斗角,却拙于闭境自守,目睹萨拉丁的浩大军容,他很快便献出了城池(7月8日)。


注释:

[1] Alan V. Murray (ed.), The Crusades. An Encyclopedia,p.298. Steven Runciman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The Kingdom of Jerusalem and the Frankish East 1100-1187 ,pp.452-4. Malcolm Barber, The Crusader States, pp.297-9. Stephen Dafoe,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Knights Hospitaller, p.41.
[2] 托马斯•贝克特,也被称作坎特伯雷的圣托马斯,曾为英王亨利二世大法官及坎特伯雷大主教。但随后因为反对亨利二世对教会的过多干预,而与他反目。1170年12月29日,国王派出的四名骑士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刺杀了托马斯。托马斯成为天主教会的殉道者,3年后被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封圣。为了寻求与教廷和解,亨利二世后来对教会做出了赔偿。教皇麾下的圣殿骑士团此时以金融银行业为主要副业,在地中海颇有影响力,部分亨利二世的赔款被交由他们保管。此外,医院骑士团也分到了一笔款项。
[3] 耶路撒冷集结的1200名重装骑士看似规模不算庞大,但在当年,已算相当可观。例如,中世纪时期英格兰国王一次能征召的骑士,不过数百人,130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召集封臣出征,甚至只有30名骑士响应。而所谓土科波部队,是指皈依基督教、具有突厥血统为拜占庭和法兰克人效命的雇佣军。十字军时期,他们的踪迹遍布巴尔干和中东的十字军国家,是当时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很多土科波士兵为突厥男子与基督徒女子的混血儿,在作战方面,他们则是优秀的弓箭手与轻骑兵。医院骑士团后来也成立了自己的土科波军团,在征服罗德岛的战役中,他们发挥了重大作用。参见:Alan V. Murray (ed.), The Crusades. An Encyclopedia,pp.1207-8.
[4] 对于哈丁会战双方兵力,不同史籍的记载存在一定出入。本书采用的是英国历史学家乔纳森•赖利史密斯相对保守的数字。参见:Jonathan Riley-Smith,The Crusades: A History,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05,p110.
[5] 参见: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296-300页。米肖,普茹拉,《十字军东征简史》,139-141页。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卷一》,钮先钟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74-379页。Alan V. Murray (ed.), The Crusades. An Encyclopedia,pp.559-560. Steven Runciman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The Kingdom of Jerusalem and the Frankish East 1100-1187 ,pp.457-460. Malcolm Barber, The Crusader States, pp.299-304. Thomas Asbridge ,The Crusades: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of the War for the Holy Land,pp.343-352. Christopher Tyerman,God's War: A New History of the Crusades,pp.366-372. Stephen Dafoe,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Knights Hospitaller, pp.41-5.



1187年4月29日,一支使团从耶路撒冷启程,由医院骑士团护送,前往雷蒙德所在的太巴列。使团规格极高,成员包括提尔大主教若西亚斯(Josias)、医院骑士团团长罗歇•德•穆兰、圣殿骑士团团长杰拉尔德•德•雷德福特以及伊贝林的巴利安。他们怀揣化干戈为玉帛的使命,责任重大,也忧心忡忡。罗歇的心情尤为复杂,作为医院骑士团团长,他有义务保卫圣城,守护圣墓,但在内心深处,他同样对雷蒙德伯爵充满同情。在居伊即位的危机中,骑士团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为了王国的团结殚精竭虑。自医院骑士团第一代大团长杰拉尔德以来,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他们一直与耶路撒冷共呼吸同命运。然而这一次,罗歇并不知道,他本人与耶路撒冷王国的末日,即将到来。

当耶路撒冷的使团出发之时,他们对即将面临的危险一无所知。伊贝林的巴利安因为临时有个人事务需要处理,便叮嘱使团其余成员按原计划行进,而他将于次日在隶属于圣殿骑士团的拉•费夫城堡(La Fève,位于今天的以色列默哈瓦农场)与之汇合。1187年4月30日,骑士团长们顶着烈日翻过山丘策马驶向拉•费夫城堡的同时,萨拉丁派遣他的长子阿夫达尔(al-Afdal,约1169-1225)作为使臣会见雷蒙德伯爵,称需要派遣一支侦察部队进入巴勒斯坦,要求获得在伯爵领地上的军事通行权。雷蒙德被与萨拉丁的密约束缚了手脚,虽然预感其中有诈,但也无法公然反对。伯爵应允了萨拉丁的要求,但提出了一项附加条件:穆斯林军队的通行时间仅限于第二天(5月1日)白昼,而且不得骚扰乡邻。他旋即派出信使通知自己领地的人民穆斯林军队过境的消息,要求他们禁闭城门以自保。就在此时,雷蒙德意外地得悉了耶路撒冷使团已经上路的消息,他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虽然的黎波里伯爵内心深处对居伊的登基依旧耿耿于怀,但他是个正派的贵族,并不希望自己的同袍遭遇不测,何况医院骑士团团长罗歇也在队伍当中。雷蒙德便也派出了一名使节,去警告使团——提防萨拉森人。

第二天清晨,雷蒙德在自己的的城堡雉堞旁惴惴不安地目送着萨拉丁麾下大将穆扎法尔•艾德丁•库布里(Muzaffar ad-Din Gökböri,1154-1233)的前锋部队掀起滚滚烟尘,消失在视野之外。这支队伍的兵力多达7000,所谓例行侦察显然只是个幌子,更令人忧虑的是,雷蒙德发现其中不少士兵隶属于萨拉丁精锐的马穆鲁克部队。看上去,这更像是一场针对耶路撒冷王国的大规模入侵,而那支为调解国王与摄政矛盾而来的小小使团,则必将首当其冲。
是日夜,驻跸在拉•费夫城堡的使团从雷蒙德信使处得知了萨拉丁即将兵临城下的消息。费夫城堡是圣殿骑士团位于耶路撒冷王国中心地带的重要堡垒,平日里驻扎有约50-60名骑士,粮草补给也相当充裕。医院骑士团团长罗歇主张据险固守,静观其变;但圣殿骑士团团长杰拉尔德却忍不住热血上涌,他不愿背上消极避战的恶名,下令召集附近所有圣殿骑士团成员在城堡集结。适逢圣殿骑士团元帅(Marshal)马伊的雅姆(James of Mailly)正在约5英里外的卡库村(Kakun),他率领约90名骑士赶来与团长汇合。第二天清晨,又有40名骑士抵达。拉•费夫城堡的总兵力合计约140名骑士(其中医院骑士约10人)。杰拉尔德大声鼓动部下说,只要向萨拉森人发动一场奇袭,必然能够大获全胜——丰厚的战利品在等着我们。圣殿骑士群情激昂,纷纷请战。罗歇和医院骑士虽然有不同想法,但是势单力薄,也不好公然反对。于是全体骑士(除了个别行动不便的病患)一起出发去寻找萨拉森人,雷蒙德的使节并没有告知他们敌军的具体规模,他们不知道,此行已经是羊入虎口了。
这天早晨,当两大骑士团的骑兵登上拿撒勒(Nazareth)附近的小山时,他们发现了大批正在克雷森泉(the Spring of Cresson)饮马的萨拉丁部队。目睹对方惊人的数量,罗歇及雅姆均建议杰拉尔德暂时撤退,避其锋芒。对此,杰拉尔德暴跳如雷,他不顾情面地嘲讽医院骑士团团长和自己的元帅,甚至辱骂后者太过于“爱惜”自己俊美的头颅。马伊的雅姆充满豪气地回应说:“我将像一名勇士那样在战场捐躯,而您却会作为叛徒逃之夭夭。”——不幸的是,元帅的话事后竟一语成谶。

Jean Colombe,1474,克雷森泉(the Springs of Cresson)之战.jpg (900.42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6 12:04 上传




在杰拉尔德的激将法下,骑士们借着地势开始向山下的敌人冲锋,而穆斯林士兵已经严阵以待。10年前蒙吉萨战役的奇迹终于没能上演,骑士团缺乏鲍德温四世这样的强人坐镇,他们也缺乏足够的步兵掩护(只有300步兵)。与其说克雷森泉之战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一场一面倒的屠杀。最后,十字军这支数百人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诚如雅姆所说,他英勇地抵抗至最后时刻,终于被敌军的人海所压倒。医院骑士团团长罗歇与他并肩战斗,胸部被长矛刺穿,也壮烈殉国。一共只有3名骑士(一说4人)逃出生天。其中居然就包括力主出击的圣殿骑士团团长杰拉尔德。无疑,他应该为罗歇和雅姆之死负责,如果当时有现代的军事法庭的话,他理当被绳之以法。可惜死者无法控诉,就这样,杰拉尔德耻辱地保住了性命与地位,而雷蒙德伯爵的忠实战友,备受尊重的医院骑士团长却青山埋忠骨,陨落在克雷森潺潺的泉眼之侧。
杰拉尔德受了伤,他一路狂奔,逃回了拿撒勒城。此刻巴利安对前方的惨剧还毫不知情,他按照约定来到拉•费夫城堡却发现它几乎空无一人。疑窦丛生的巴利安继续向太巴列方向前进,却意外地撞见了一名克雷森之战幸存的骑士,他将噩耗告知了巴利安一行。与此同时,雷蒙德伯爵在自己的城堡亲眼目睹了穆斯林军队“如约”班师,然而让伯爵肝胆欲裂的是,穆扎法尔麾下骑兵的矛尖上,赫然穿刺着一颗颗圣殿骑士、医院骑士的头颅……雷蒙德后悔不迭,他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1]
事发仓促,但伊贝林的巴利安显示了自己的稳重和远见。他没有浪费时间怨天尤人,便迅速进入拿撒勒,会晤杰拉尔德,邀约他与自己共赴太巴列,完成同雷蒙德修好的外交使命。此时的杰拉尔德惊魂未定,他以自己负伤为借口,拒绝离开。巴利安一方面派人请求自己的妻子玛利亚•科穆宁集结一切可用兵力,另一方面与提尔大主教若西亚斯继续前往雷蒙德的城堡。所幸的是,雷蒙德已经幡然悔悟。他热情地接待了使团,与他们共同哀悼耶路撒冷王国的重大损失,并当即表示撕毁与萨拉丁的一切协定,和国王居伊、女王西比拉重归于好。耶路撒冷王国的内战终于得以避免,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均先后表示听命于耶路撒冷国王,然而代价是惨痛的,十字军国家的再次团结,也显得为时已晚了。
克雷森之战撕破了阿尤布王朝与耶路撒冷王国之间最后一层和平的假面具。萨拉丁从大马士革、阿勒颇、摩苏尔等地集结了一支规模空前的大军(超过30000人),兵临耶路撒冷王国边境。而居伊国王也将医院骑士团团长罗歇的阵亡视为对王国的重大挑衅,他下令发起总动员,要求各地的领主封臣率部与他在阿卡汇合。圣殿骑士团与医院骑士团在克雷森之战中损失惨重,他们摩拳擦掌,渴望复仇,几乎是精锐尽出。圣殿骑士团为了一雪前耻甚至动用了英王亨利二世当年为了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Thomas Becket,1118-1170)之死而给予的一笔赔偿金。[2]除了雷蒙德与巴利安之外,安条克亲王博希蒙德三世也表示愿意出兵相助,他派出自己的儿子雷蒙德亲自领军,由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指挥,后者还是博希蒙德之子的教父。
至6月底,阿卡城下已经集结了整整1200名武装骑士,大量本地的土科波(Turcopoles)轻骑兵,以及超过10000步兵,可谓军容鼎盛。[3]耶路撒冷宗主教伊拉克略原本被要求亲自携真十字架前来助阵,但他却以身体不适为由加以推脱,最后负责保管真十字架的重任不得不交给了阿卡大主教。与此同时,萨拉丁也举行了自己的阅兵典礼,并对军队的指挥权做了具体部署:他本人指挥中军,他的侄子塔基丁(Takieddin)负责右翼,而穆扎法尔•艾德丁•库布里负责左翼。萨拉丁的大军在加利利海附近扎营了5日,以便打探收集十字军的情报。7月1日,萨拉森人终于开始行军,萨拉丁分出一半兵力进攻雷蒙德伯爵的封地太巴列,希望以此一探十字军的虚实。雷蒙德此时正在阿卡军中,太巴列城很快便沦陷了,他的妻子埃丝基瓦率领少量守军退入城堡死守,并派遣使者向自己的夫君及国王求救。
战争已迫在眉睫。阿卡城中,居伊国王召开了御前军事会议。雷蒙德伯爵首先发言。他表示,考虑到圣地夏天炎热干燥的气候,形势显然有利于防守而不是进攻,他建议耶路撒冷军队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等待萨拉丁的军队被酷暑所消耗之后,便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何况安条克公国的援军也在途中,时间在耶路撒冷王国一方。考虑到雷蒙德自己的封地和妻子正遭到围攻,他的这番见解更显得难能可贵。与会的大部分权贵和骑士耸然动容,纷纷赞成雷蒙德伯爵的老谋深算之言。但伤愈复出的医院骑士团大团长杰拉尔德•德•雷德福特并没有吸取克雷森之战的教训,个人恩怨蒙蔽了他的双眼,他大声斥责雷蒙德为懦夫和小人,甚至指控他有叛国通敌的嫌疑(虽然居伊国王早先已经表示既往不咎)。沙蒂永的雷纳德军事经验更为丰富,他未必不知雷蒙德建议的合理之处,然而作为一介武夫,他脑海中萦绕的全是上阵杀敌建功立业,而且杰拉尔德与他同属“太后党”,雷蒙德却是“贵族党”的领军人物,于是雷纳德也表示附和。居伊优柔寡断的缺陷在这次会议上一览无余,他原本已经倾向于采纳雷蒙德的意见,却被最后发言的杰拉尔德与雷纳德所左右。此刻医院骑士团由于团长意外阵亡,群龙无首,导致雷蒙德失去了有力的盟友(下一任团长埃尔门戈•德•阿斯普要到第二年才会选出)。他无法说服国王,最终,国王决定部队开拔,向太巴列进军。
7月2日下午,耶路撒冷王国军主力在赛佛瑞亚(Sephoria)一带扎营,这里水草丰盛,易于补给,如果十字军以此为基地,恐怕萨拉丁也不敢冒险来攻。然而,当晚埃丝基瓦伯爵夫人的信使找到了他们,通报了前线的危局。于是居伊再次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讨对策。很多贵族出于骑士情怀,希望出兵搭救被围困的埃丝基瓦。此时最有资格发言的非雷蒙德伯爵莫属。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建议按兵不动。伯爵再次强调,目前的营地占尽地利,应当以逸待劳,诱使萨拉丁主动进犯。他自忖并非无情无义之人,但为了王国的生死存亡,雷蒙德说,封地和妻子都可以牺牲。伯爵的这番演讲震惊全场,人们为他的“大义灭亲”之举而折服,会议持续到了深夜,最后,居伊宣布采纳雷蒙德的意见,在赛佛利亚静观其变。
不幸的是,会议结束之后,居心叵测的圣殿骑士团团长杰拉尔德又悄悄回到了国王的营帐,他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一方面“控诉”雷蒙德之前的叛国行为,另一方面则强调如果见死不救将会令刚刚登基的国王尽失颜面。吕西尼昂的居伊一小时前还对雷蒙德的顾全大局赞不绝口,此时却又一次倒向了杰拉尔德。他派出传令兵,通知各位将领,明天黎明时分,向太巴列进发。
通过打入基督教阵营的奸细,萨拉丁已经获知了居伊的作战计划。耶路撒冷军队北上救援太巴列,哈丁(Hattin)几乎是他们必经之地。萨拉丁只留下了少量兵力围困埃丝基瓦,自己率主力部队来到哈丁设伏,并提前占据了这里的水源。巨大的圈套已经设好,就等着请君入瓮了。

horn of hattin.jpg (282.93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哈丁之角”

2015-7-6 12:05 上传



1187年7月3日清晨,耶路撒冷国王居伊率领耶路撒冷王国军主力、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土科波骑兵以及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的部队,共20000余人踏上了征途。[4]的黎波里伯爵作为本地领主,按照惯例担任先锋。居伊国王负责中军,左右两翼则分别交给雷纳德与巴利安指挥。6月-9月是巴勒斯坦的无雨季节,白昼内陆气温最高可达44-46摄氏度。行军过程中,十字军所受的煎熬可想而知。雪上加霜的是,他们沿途未能发现水源,将士与战马都饱受干渴之苦,这反过来进一步拖慢了行军的速度。一路上,穆斯林轻骑兵不断地偷袭他们,由于机动性的劣势,十字军亦无法加以追击。到了这天下午,十字军终于抵达哈丁高地,这里有一座约30米高怪石嶙峋的小山,被人们称作“哈丁之角”(Horn of Hattin)。圣殿骑士团向国王诉苦说,他们再也坚持不住了,需要就地休整。一些有见识的领主向居伊谏言说,这里是死地,不可久留,应该一鼓作气,抵达加利利海。但居伊目睹士卒疲惫不堪,又动了恻隐之心,他同意了圣殿骑士团的请求,下令在哈丁之角宿营过夜。此举几乎将这支大军送入了坟墓。在前方的雷蒙德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痛心疾首地喊道:“上帝啊,战争结束了,我们会葬身于此,王国也即将倾覆!”性命攸关之际,雷蒙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请求国王在哈丁之角前的斜坡下扎营,因为据他所知那里有一口水井。不过上帝对雷蒙德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当大军安营扎寨之后,将士们纷纷涌向水井取水时,却发现它竟然已经干涸了。

萨拉丁正静静等候着他的猎物,当斥候报告了居伊宿营的位置之后,他难掩心头之喜,决意发起总攻。当天夜里,他的部队悄然收拢战线,将哈丁的十字军团团围住。在饥渴中难以入眠的耶路撒冷王国将士,已经可以清晰地听闻附近穆斯林军队的祷告声,明白厄运即将到来,不禁肝胆俱裂。当天深夜,一小队十字军也曾勇敢地尝试突破穆斯林的包围网,寻找水源,但萨拉丁早已严阵以待,将其全部歼灭。为了加剧基督徒的痛苦,萨拉森人甚至在附近燃起了一堆堆篝火,用烟雾和热浪去折磨他们。
黎明之后(7月4日),萨拉丁的突击终于开始了。在晨曦之下,耶路撒冷王国的步兵清楚地发现,在穆斯林军队的背后,就是水源。干渴几乎让他们失去了理智,这些缺乏纪律的步兵徒然地发起了一场自杀式的冲锋,旋即遭到萨拉森人的分割包围,大部阵亡,剩余的都做了战俘。
在损失了大部分步兵之后,看上去剩余的十字军已然穷途末路,然而,耶路撒冷的骑士证明了自己的价值。面对萨拉森人优势兵力的合围,他们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一次次打退了敌方的进犯,给萨拉丁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不过在持续的消耗之下,居伊也明白死守哈丁之角只会导致全军覆没。他转向雷蒙德伯爵,请求他杀开一条血路,去寻找援军和补给。虽然对圣殿骑士团的顽固与国王的犹疑痛彻心扉,但雷蒙德还是接受了这一艰巨甚至自杀性的任务。他和自己的亲兵以雷霆之势冲下哈丁角,面前的是萨拉丁的爱将塔基•艾德丁(Taki ed-Din)。雷蒙德本以为会有一场恶战,出人意料的是,塔基•艾德丁认出伯爵的旗帜后,竟指挥部下为他们让出了一条通路。当雷蒙德将信将疑地通过后,塔基又再次合上了包围网。这显然是出于苏丹的授意,萨拉丁历来对雷蒙德颇为敬重,不忍这位贵族命丧于此,便放他一条生路。与此同时,伊贝林的巴利安与西顿的雷纳德也奉命从另一侧突围。和雷蒙德不同,他们是真刀真枪地杀出了一条血路。但此后,再也没有人能逃出生天了。

hattin.jpg (358.11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6 12:05 上传



在绝望的处境下,十字军依旧殊死抵抗,准备玉石俱焚。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沙蒂永的雷纳德围绕在国王和真十字架的周围,而国王则将自己醒目的红色营帐移至哈丁山顶,以鼓舞士气。他们的顽强让敌人也肃然起敬。萨拉丁的王储阿夫达尔日后回忆说,战役的最后时刻,十字军一度发起了反冲锋,甚至威胁到父王的营帐,令萨拉丁为之变色。其后他目睹十字军受挫,先后两次高呼胜券在握了,萨拉丁却冷静地告诫他,只要居伊的王帐未倒,他们便没有失败。但是,援军毫无踪迹,疲惫与饥渴终于压垮了耶路撒冷的骑士。居伊的营帐被推倒,真十字架被抢夺,阿卡大主教为保护圣物而殉国。当穆斯林士兵冲入居伊营地时,发现国王和麾下的贵族骑士们精疲力竭地瘫倒在地,有人因脱水已经昏迷。他们甚至连交出自己佩剑(表示投降)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时,萨拉丁才欣然下马,拜倒在地,感谢真主的眷顾,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战俘中的贵族被一一带到萨拉丁帐前,其中包括耶路撒冷国王居伊、居伊的兄弟阿莫里(也是耶路撒冷统帅)、沙蒂永的雷纳德、托隆的汉弗莱、圣殿骑士团团长杰拉尔德、医院骑士团元帅威廉•博雷尔(Willianm Borrell)、蒙费拉侯爵威廉五世(William V, Marquess of Montferrat)等。萨拉丁给予居伊很高的礼遇,让他坐在自己身边,甚至赠给他冰镇玫瑰水解渴。然而面对雷纳德,萨拉丁却忍不住怒火中烧,他亲手砍下了这位老将的首级。居伊不免有些瑟瑟发抖,萨拉丁却平静地安慰他说:“雷纳德是咎由自取,而王不杀王。”

la_batalla_de_hattin_2000x1243-1.jpg (754.97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6 12:06 上传



萨拉丁也饶恕了王国大多数被俘的贵族,但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的数百骑士遭受了噩运。苏丹对两大骑士团恨之入骨,对帐前超过200人的骑士团俘虏,他向其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改宗,要么死亡。没有一名骑士屈服,自威廉•博雷尔以下上百位医院骑士团成员慷慨赴死;圣殿骑士团方面,唯一的幸存者是大团长杰拉尔德,因为萨拉丁觉得他还有利用价值。自克雷森战役后,医院骑士团再次遭遇重创,他们不仅失去了大团长,也痛失最高军事指挥官威廉•博雷尔,真正地处于了群龙无首的境地。处决骑士团俘虏一事的确有损萨拉丁侠义的名声,不过,此前在与穆斯林的作战中,两大骑士团也一贯对俘虏不留活口,因此在萨拉森人看来,此举并非杀俘,而是伸张正义。
打扫战场之后,萨拉丁的军队押解着数量庞大的俘虏班师大马士革。其中的贵族虽然沦为阶下囚,但处境还算体面,一方面是因为萨拉丁不愿有辱斯文,另一方面他们也能换回大量赎金。但是普通士兵及家属则下场凄惨,他们被廉价地贩卖为奴。通常的行情是每个壮丁售价3第纳尔(伊斯兰世界通行的金币),据说甚至有幸运儿用一双草履便换回了一名战俘。[5]


哈丁会战之后,耶路撒冷国王与大部分精英被俘,真十字架陷落敌手,王国主力几乎全军覆没,萨拉丁面前已经没有旗鼓相当的敌手,唯一的障碍便是零星的十字军要塞与城镇。伊斯兰世界彻底胜利的曙光已在眼前。7月5日,埃丝基瓦率部向萨拉丁投降。后者慷慨地释放她返回的黎波里伯国,与丈夫雷蒙德团聚。稍后萨拉丁移师耶路撒冷王国重镇阿卡。驻守阿卡的将领为王室总管乔斯林三世,此君长于勾心斗角,却拙于闭境自守,目睹萨拉丁的浩大军容,他很快便献出了城池(7月8日)。


注释:

[1] Alan V. Murray (ed.), The Crusades. An Encyclopedia,p.298. Steven Runciman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The Kingdom of Jerusalem and the Frankish East 1100-1187 ,pp.452-4. Malcolm Barber, The Crusader States, pp.297-9. Stephen Dafoe,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Knights Hospitaller, p.41.
[2] 托马斯•贝克特,也被称作坎特伯雷的圣托马斯,曾为英王亨利二世大法官及坎特伯雷大主教。但随后因为反对亨利二世对教会的过多干预,而与他反目。1170年12月29日,国王派出的四名骑士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刺杀了托马斯。托马斯成为天主教会的殉道者,3年后被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封圣。为了寻求与教廷和解,亨利二世后来对教会做出了赔偿。教皇麾下的圣殿骑士团此时以金融银行业为主要副业,在地中海颇有影响力,部分亨利二世的赔款被交由他们保管。此外,医院骑士团也分到了一笔款项。
[3] 耶路撒冷集结的1200名重装骑士看似规模不算庞大,但在当年,已算相当可观。例如,中世纪时期英格兰国王一次能征召的骑士,不过数百人,130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召集封臣出征,甚至只有30名骑士响应。而所谓土科波部队,是指皈依基督教、具有突厥血统为拜占庭和法兰克人效命的雇佣军。十字军时期,他们的踪迹遍布巴尔干和中东的十字军国家,是当时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很多土科波士兵为突厥男子与基督徒女子的混血儿,在作战方面,他们则是优秀的弓箭手与轻骑兵。医院骑士团后来也成立了自己的土科波军团,在征服罗德岛的战役中,他们发挥了重大作用。参见:Alan V. Murray (ed.), The Crusades. An Encyclopedia,pp.1207-8.
[4] 对于哈丁会战双方兵力,不同史籍的记载存在一定出入。本书采用的是英国历史学家乔纳森•赖利史密斯相对保守的数字。参见:Jonathan Riley-Smith,The Crusades: A History,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05,p110.
[5] 参见: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296-300页。米肖,普茹拉,《十字军东征简史》,139-141页。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卷一》,钮先钟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74-379页。Alan V. Murray (ed.), The Crusades. An Encyclopedia,pp.559-560. Steven Runciman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The Kingdom of Jerusalem and the Frankish East 1100-1187 ,pp.457-460. Malcolm Barber, The Crusader States, pp.299-304. Thomas Asbridge ,The Crusades: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of the War for the Holy Land,pp.343-352. Christopher Tyerman,God's War: A New History of the Crusades,pp.366-372. Stephen Dafoe,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Knights Hospitaller, pp.41-5.

来自我的《医院骑士团全史》
伊贝林的巴利安应该就是电影《天堂王国》的主角了。

楼主写得很精彩。
所以说愤青误国,一天到晚喊打喊杀的,往往都是嘴炮党。
哈丁战役之后就是群豪汇萃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了吧。
天策府属 发表于 2015-7-6 15:12
伊贝林的巴利安应该就是电影《天堂王国》的主角了。

楼主写得很精彩。
天国王朝是好电影,但是把史实改得太多了。


就是帝国2萨拉逊的第三关吧,抢了圣物就过关


就是帝国2萨拉逊的第三关吧,抢了圣物就过关
几百人主动攻击几万人.还是白天正面冲击.这指挥官脑子里装的是牛粪?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5-7-8 04:45
几百人主动攻击几万人.还是白天正面冲击.这指挥官脑子里装的是牛粪?
从另一个方面说,勇气可嘉,后来狮心王理查也是一位勇将。
几百人主动攻击几万人.还是白天正面冲击.这指挥官脑子里装的是牛粪?
当年鲍德温四世也这么干过,赢了。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5-7-8 04:45
几百人主动攻击几万人.还是白天正面冲击.这指挥官脑子里装的是牛粪?
重骑兵突击,几百人已经是了不得的规模了。

几百人主动攻击几万人.还是白天正面冲击.这指挥官脑子里装的是牛粪?
因为是基督徒自己宣称的~实际那块基本是几千人打来打去~有万把人出场已然不得了。另外中世纪的记载经常忽略苦逼步兵的存在.......
十字军东征时期很多兵力记载水分颇大。例如第三次十字军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出动的兵力,传统上认为达到10万-15万人。现代历史学家认为只有15000左右。英王法王出兵10000左右。耶路撒冷国王居伊自己的部队9000左右。加上各地零散的十字军12000左右,合集总兵力大约接近5万,已经算得上规模庞大了。
十字军东征的伟大战役之一
关注了楼主签名里的二维码,进入了“西洋历史文化鱼缸”,好玩,期待丰富内容和功能。

yewudongzhuo 发表于 2015-7-12 02:17
关注了楼主签名里的二维码,进入了“西洋历史文化鱼缸”,好玩,期待丰富内容和功能。


谢谢支持,多多交流。



yewudongzhuo 发表于 2015-7-12 02:17
关注了楼主签名里的二维码,进入了“西洋历史文化鱼缸”,好玩,期待丰富内容和功能。


谢谢支持,多多交流。

qrcode_for_gh_76522377a29a_258.jpg (26.7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3 11:21 上传


写得相当不错,赞!
昨天重读楼主此文,兴致一来,又去重看了一遍《天国王朝》,电影里的主人公——伊贝林的巴里安,其封地和人名居然和楼主此篇文章一模一样。楼主文章中其他的一些角色,例如居伊国王、雷蒙德、杰拉尔德等,也能在电影中对号入座。。虽然电影对史实改变太多,但对当时形势的判断基本上是对的。
还不算坟贴啊。。。那我小小的挖一下。。。话说巴里安的封地伊贝林真的是那么小那么穷的地方么
配图有点穿越,可能是后世画家的锅
这种大战都是伤筋动骨,一战败不是覆灭就是国运衰竭,西方的哈丁和曼兹科特是这样,中国的官渡和淝水也是这样
次级炮灰 发表于 2015-8-19 04:29
配图有点穿越,可能是后世画家的锅
没办法,几乎找不到同时期的插图。第一张图是15世纪法国人的。
yewudongzhuo 发表于 2015-7-8 09:15
从另一个方面说,勇气可嘉,后来狮心王理查也是一位勇将。
勇将?这是蠢将傻将,跟勇一点关系没有
勇将?这是蠢将傻将,跟勇一点关系没有
几百人主动攻击几万人.还是白天正面冲击.是需要勇气的。
yewudongzhuo 发表于 2015-8-26 14:08
几百人主动攻击几万人.还是白天正面冲击.是需要勇气的。
跟醉汉撞火车是一回事。
跟醉汉撞火车是一回事。
这边不是醉汉,那边也不是火车,不好这么比吧。
yewudongzhuo 发表于 2015-8-26 14:26
这边不是醉汉,那边也不是火车,不好这么比吧。
被自大与狂妄蒙蔽了双目在残酷的战斗开始后又如酒醒后被吓跑我觉得没比这更贴切了
asherhoa 发表于 2015-7-9 10:30
十字军东征时期很多兵力记载水分颇大。例如第三次十字军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出动的兵力,传统上认为达到10万 ...
这里面的骑士也就几百号铁罐头,相当于坦克的作用。
再说,那时候的中世纪历史记载,在文献学上一样有很多疑问。

冰冰冷有点苦 发表于 2015-8-26 18:15
被自大与狂妄蒙蔽了双目在残酷的战斗开始后又如酒醒后被吓跑我觉得没比这更贴切了


你说的是杰拉尔德?我的原话是:“从另一个方面说,勇气可嘉,后来狮心王理查也是一位勇将。”杰拉尔德只是逃生的3、4名骑士之一,代表不了其他人,而且战役也不是他一个人在指挥。医院骑士团团长罗歇和元帅雅姆,以及面对强敌不惧冲杀、勇战死的将士,应该配得上勇敢之称吧。
冰冰冷有点苦 发表于 2015-8-26 18:15
被自大与狂妄蒙蔽了双目在残酷的战斗开始后又如酒醒后被吓跑我觉得没比这更贴切了


你说的是杰拉尔德?我的原话是:“从另一个方面说,勇气可嘉,后来狮心王理查也是一位勇将。”杰拉尔德只是逃生的3、4名骑士之一,代表不了其他人,而且战役也不是他一个人在指挥。医院骑士团团长罗歇和元帅雅姆,以及面对强敌不惧冲杀、勇战死的将士,应该配得上勇敢之称吧。
骑士文化与精神不能按现在的标准去衡量。
圣殿骑士团团规规定,开战后骑士不能自行撤退
asherhoa 发表于 2015-8-27 13:36
骑士文化与精神不能按现在的标准去衡量。
圣殿骑士团团规规定,开战后骑士不能自行撤退
团规是有,执行起来还是有跑路的,然后就是罗生门式的撕比斗嘴。
当时的重装骑士人马都披甲吗?
还是那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杰拉德和居依就是,特别是杰拉德,两次大战,十字军都是在他的游说下,选择了最不恰当的作战方式,结果都造成了惨重的失败,而杰拉德本人却每次都能存活,即使在萨拉丁处决骑士团全部成员的情况下,杰拉德居然没有改宗也没被处死。我觉得杰拉德有很重大的通敌嫌疑,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么其实只有可怜的居依才是猪,杰拉德是内奸。
云飞日月 发表于 2015-9-1 11:35
还是那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杰拉德和居依就是,特别是杰拉德,两次大战,十字军都 ...
杰拉尔德和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有严重的个人恩怨,他后来当上团长后一直处心积虑要抱私仇,基本上雷蒙德建议的他都反对。而偏偏雷蒙德的建议多数都是正确的。

他后来第二次被萨拉丁俘虏后终究被处决。

个人觉得他未必是“内奸”,但心胸狭窄,志大才疏,需要对哈丁及耶路撒冷陷落负责
asherhoa 发表于 2015-9-1 15:32
杰拉尔德和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有严重的个人恩怨,他后来当上团长后一直处心积虑要抱私仇,基本上雷蒙德建 ...
另外,我觉得这正好反应了十字军无组织无纪律. 就是一群土匪而已. 失败是必然的. 如果是真实的信仰. 面对上帝?难道上帝不会告诉你,指引你做出正确的决定. 反正失败是必然的.
starkiki 发表于 2015-9-5 12:29
另外,我觉得这正好反应了十字军无组织无纪律. 就是一群土匪而已. 失败是必然的. 如果是真实的信仰. 面对 ...
像米肖这样的传统西方史家,对十字军就比较“偏爱”
而朗西曼为代表的一批史家,则持强烈批判态度。不过有时难免矫枉过正。
最近几年的一些十字军著作开始从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双视角来阐释这个问题
我记得在那里看到巴里安也在哈丁战役被俘了,然后他保证回欧洲后萨拉丁就放了他,然后他到耶路撒冷收拾东西的时候城里居民请求他留下来守城,他答应后还给萨拉丁写信道歉没遵守诺言。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5-9-8 11:32
我记得在那里看到巴里安也在哈丁战役被俘了,然后他保证回欧洲后萨拉丁就放了他,然后他到耶路撒冷收拾东西 ...
巴利安突围出去了。后来萨拉丁允许他回耶路撒冷接家眷,但当地居民和主教要求他留下来守城,他就没有离开。
为此他的确向萨拉丁表达了歉意,萨拉丁非常大度,虽然巴利安违约在先,但还是允许他的家眷平安离开了耶路撒冷。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5-7-8 04:45
几百人主动攻击几万人.还是白天正面冲击.这指挥官脑子里装的是牛粪?
其实历史上这种事儿很多
不用看遥远的西方

中国历史也是比比皆是
几百人、一两千人,突击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

赢了就是旷世奇功,打造一个金光闪闪的名号
输了那是飞蛾扑火,后人提起来就说有勇无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