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海归超六成为硕士 台媒:有些能力不如"土鳖"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07:17
2015-06-16 00:31: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杨宁昱
核心提示:海归毕业生能力其实两极分化明显,有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技能都比大陆毕业生要好,但也有些反而不如“土鳖”。
参考消息网6月16日报道 台媒称,中国大陆留学归国学子不但人数逐年攀升,且其中超过一半是硕士毕业。有世界500强企业认为,有些大陆留学回国学子的适应能力反而不如“土鳖”(未出国留学的本土学生)。
据台湾“中央社”网站6月15日报道,大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数据显示,大陆“海归”(留学归国就业的人)中有63%拥有硕士学历,选择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就业的超过半数,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与金融业。
澎湃新闻网引述IBM人事招聘负责人周苡的话说,海归毕业生能力其实两极分化明显,有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技能都比大陆毕业生要好,但也有些反而不如“土鳖”。
对“海归”求职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中国区经理魏欣建也提出建议。
他认为,大陆留学生如果要回国发展,在留学时要和国内保持联系,注意国内市场动态,不然与国内产业脱节,比起本土学生,将失去优势。
报道称,大陆的万宝盛华人力资源及市场部总监彭春莉则建议,现在很多世界知名大企业在大陆二三线城市拓展很快,大陆留学生应放开心怀,寻找哪些城市的政策更适合自己。
她也建议,留学生应明确职业方向目标,制订短期职业规划,但像3年这种长期规划则不建议,因未变动因素太多。
报道引述大陆教育部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说,最受大陆留学归国学子喜爱的产业为金融业、教育业、资讯和软件服务;就业第一考量要素为职业发展空间、就业地区和薪资福利。
【延伸阅读】外报:中国“海归”求职假装“土鳖”显尴尬
中新网5月21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网日前发表评论称,求学路上的人,一心向学抬高学历,试图抗衡竞争;而部分取得高学历甚至良好海外教育背景的人,于就业大军中,“委曲求全”压低身价,甚至只字不提“海归”经历……纠结与尴尬在两种对立中尽显。就业的两极格局,映衬出的是当下经济运行中企业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与人才供给市场的失衡。
文章摘编如下:
眼下,又到了大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只是今年略显沉重……
大陆高层敏锐察觉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高层的话语以务实角度强调当前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紧迫性,“道破”的正是当下大陆教育领域及社会认知对“重智(商)轻情(商)”、“重智轻技”的误区所在。
宏观而言,随着近年大陆经济猛进、社会激烈竞争常态化,“向更高层冲刺”已成为一种人心所向,谁也不愿输在学历的起跑线上。在“崇智”的推崇下,“功利性”教育被“登峰造极”。虽说学识素养对人才评定固然重要,但若将“唯学历论”,强调良好教育背景视作唯一的衡量、准入标准,就未免有失公平了。长此以往,校园的“教书育人”之天性终将褪色,只得孕育出更多高智商低情商、低能力的“时代跛脚鸭”。
微观层面,上世纪80至90年代初的生育高峰也是当前频现就业“独木桥”现象的诱因之一,不少适龄青年以“再深造”的形式规避失业风险。如果将这次“最难毕业季”中的经济环境因素剔除,恐怕剩下的正是这种社会“隐性因素”使然:考研、留学潮四起,最终引发“学历贬值”时代的来临。不妨试问,眼下的百万待业学子中有多少是当年为逃避就业梗阻而选择了“被高学历”呢?
在这种循环往复下,一种颇具中国式的就业图像出现了:求学路上的人,一心向学抬高学历,试图以自身砝码之重,抗衡竞争,试图一步跨上更高平台;而部分取得高学历甚至良好海外教育背景的人,于茫茫就业大军中,以实现大局而“委曲求全”压低身价,甚至只字不提“海归”经历……纠结与尴尬在两种对立中尽显。
就业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政策、企业、教育体系、社会意识及个人心态等多重因素,在多重螺旋的变量中待解,但终究还是应回归到经济问题。就业的两极格局,映衬出的是当下经济运行中企业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与人才供给市场的失衡,这就需要施政者重构平衡。
此外,就业难题还应回归到最基本的“社会与人”的相互关系上。面对就业,一方面,需要社会认知的重新清醒,戒除浮躁,理性看待工作及服务社会的真实意义;另一方面,从人的角度也应回归“真实”,实现能力的全面发展。(杨嘉一)
(2013-05-21 10:55:00)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5/0616/818907.shtml2015-06-16 00:31: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杨宁昱
核心提示:海归毕业生能力其实两极分化明显,有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技能都比大陆毕业生要好,但也有些反而不如“土鳖”。
参考消息网6月16日报道 台媒称,中国大陆留学归国学子不但人数逐年攀升,且其中超过一半是硕士毕业。有世界500强企业认为,有些大陆留学回国学子的适应能力反而不如“土鳖”(未出国留学的本土学生)。
据台湾“中央社”网站6月15日报道,大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数据显示,大陆“海归”(留学归国就业的人)中有63%拥有硕士学历,选择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就业的超过半数,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与金融业。
澎湃新闻网引述IBM人事招聘负责人周苡的话说,海归毕业生能力其实两极分化明显,有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技能都比大陆毕业生要好,但也有些反而不如“土鳖”。
对“海归”求职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中国区经理魏欣建也提出建议。
他认为,大陆留学生如果要回国发展,在留学时要和国内保持联系,注意国内市场动态,不然与国内产业脱节,比起本土学生,将失去优势。
报道称,大陆的万宝盛华人力资源及市场部总监彭春莉则建议,现在很多世界知名大企业在大陆二三线城市拓展很快,大陆留学生应放开心怀,寻找哪些城市的政策更适合自己。
她也建议,留学生应明确职业方向目标,制订短期职业规划,但像3年这种长期规划则不建议,因未变动因素太多。
报道引述大陆教育部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说,最受大陆留学归国学子喜爱的产业为金融业、教育业、资讯和软件服务;就业第一考量要素为职业发展空间、就业地区和薪资福利。
【延伸阅读】外报:中国“海归”求职假装“土鳖”显尴尬
中新网5月21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网日前发表评论称,求学路上的人,一心向学抬高学历,试图抗衡竞争;而部分取得高学历甚至良好海外教育背景的人,于就业大军中,“委曲求全”压低身价,甚至只字不提“海归”经历……纠结与尴尬在两种对立中尽显。就业的两极格局,映衬出的是当下经济运行中企业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与人才供给市场的失衡。
文章摘编如下:
眼下,又到了大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只是今年略显沉重……
大陆高层敏锐察觉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高层的话语以务实角度强调当前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紧迫性,“道破”的正是当下大陆教育领域及社会认知对“重智(商)轻情(商)”、“重智轻技”的误区所在。
宏观而言,随着近年大陆经济猛进、社会激烈竞争常态化,“向更高层冲刺”已成为一种人心所向,谁也不愿输在学历的起跑线上。在“崇智”的推崇下,“功利性”教育被“登峰造极”。虽说学识素养对人才评定固然重要,但若将“唯学历论”,强调良好教育背景视作唯一的衡量、准入标准,就未免有失公平了。长此以往,校园的“教书育人”之天性终将褪色,只得孕育出更多高智商低情商、低能力的“时代跛脚鸭”。
微观层面,上世纪80至90年代初的生育高峰也是当前频现就业“独木桥”现象的诱因之一,不少适龄青年以“再深造”的形式规避失业风险。如果将这次“最难毕业季”中的经济环境因素剔除,恐怕剩下的正是这种社会“隐性因素”使然:考研、留学潮四起,最终引发“学历贬值”时代的来临。不妨试问,眼下的百万待业学子中有多少是当年为逃避就业梗阻而选择了“被高学历”呢?
在这种循环往复下,一种颇具中国式的就业图像出现了:求学路上的人,一心向学抬高学历,试图以自身砝码之重,抗衡竞争,试图一步跨上更高平台;而部分取得高学历甚至良好海外教育背景的人,于茫茫就业大军中,以实现大局而“委曲求全”压低身价,甚至只字不提“海归”经历……纠结与尴尬在两种对立中尽显。
就业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政策、企业、教育体系、社会意识及个人心态等多重因素,在多重螺旋的变量中待解,但终究还是应回归到经济问题。就业的两极格局,映衬出的是当下经济运行中企业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与人才供给市场的失衡,这就需要施政者重构平衡。
此外,就业难题还应回归到最基本的“社会与人”的相互关系上。面对就业,一方面,需要社会认知的重新清醒,戒除浮躁,理性看待工作及服务社会的真实意义;另一方面,从人的角度也应回归“真实”,实现能力的全面发展。(杨嘉一)
(2013-05-21 10:55:00)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5/0616/818907.shtml
参加围城里的男主角…我大土鳖留学买文凭历史悠久。
既然选择回国就脚踏实地的干,说实在我感觉国内的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有好的智商也要具备好的情商。
参加围城里的男主角…我大土鳖留学买文凭历史悠久。
人方鸿渐的克莱登文凭就没有用过


哪个人没有优缺点?逗没完人,,各有优劣而已。。不过都学欧美玩工商管理和金融不是好现象。。工科的太少。

哪个人没有优缺点?逗没完人,,各有优劣而已。。不过都学欧美玩工商管理和金融不是好现象。。工科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