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发表论文的刚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42:24
支持乡村教师计划发布 评聘职不作外语成绩、发表论文要求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全面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称,这份文件将改变330万人命运。
(王威 雷崔捷)
除了高考考生,今天我们还要关注另一群人。
他们扎根乡村,为了教育献出自己的青春。“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他们是冲锋在前的战士。
他们大多工资低、待遇差;他们不少人没编制、压力大;他们自己没有进修机会,但把所知的一切都给了学生。他们这个群体有约330万人,背负着全部农村学子的未来。
今天,国办发布的一份文件,即将改变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名字,叫“乡村教师”。这份文件,叫做《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份文件中含金量最高的八条“干货”。
第一条: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现状】
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不仅教授知识,更传授生活和做人的道理。但在不少乡村,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已很艰难,政治和道德教育更难兼顾。另外,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培训,部分乡村教师的教育方式较为落后,侮辱、体罚甚至侵害学生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也有发生。
【政策】
①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②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④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点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教育水平相对较差的乡村地区,更应重视教师群体的师德水平。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就是提升学生、提升民族未来的整体道德水平。
第二条: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现状】
身高不到1米4的熊朝贵是云南一所边远小学的校长。他最焦虑的不是清苦的条件,而是师资断裂——有的年轻老师合同不到期就走了,甚至连工资都不要。出于现实困难的考虑,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到农村教学点任教。在困难地区,年轻教师离职率也相对偏高。
【政策】
①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
②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
③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中央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点评】
“老的退不了,年轻的不愿来”。解决这样的现状,各级政府应当尽快结合实际出台具体的激励措施。路好走了,走的人自然会多。
第三条: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现状】
既然乡村教育是理想,为何还会离职?因为现实。“90后”李春梅在四川广元市大山深处的石牌村带着36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四五年来,她既当班主任,又当校长。她的同龄人外出打工,一年到头总能存下两三万元,但她只有1000元的月薪。老公多次劝她不干了,甚至提出了“离婚”。像她一样挣扎在理想和现实边缘的年轻乡村教师,不是少数。
【政策】
①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
②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
③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
④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⑤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点评】
收入是民生之源,教师亦不例外。提高教师生活待遇,让他们除了“放不下孩子们”之外,有更多的理由和热情留在这片土地上。
第四条: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
【现状】
28岁的赵磊是湖南省慈利县土家族乡幼儿园的教师。在没有编制,没有医保,没有五险一金,工资很低的条件下,赵磊白天教书、晚上打工,来支撑着自己的乡村教育梦。跟他一样,编制问题已成为困扰很多一线乡村教师的老大难问题。
【政策】
①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②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
③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
④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
⑤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点评】
他们把人生奉献给了乡村教育、用自己的未来换取了孩子们的未来。让他们生活得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是各级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
第五条: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
【现状】
多年以来,乡村教师评职称坎坷不少:指标少,分到农村,每年只有一两个名额;硬件差,写论文没资料,考合格证没条件;资历浅,很多人工作了20多年都没有得过一张获奖证书。一位在农村执教多年的老师说,“评职称简直是伤神,伤人,伤感情……”
【政策】
①健全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完善针对乡村教师的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
②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
③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
【点评】
职称对乡村教师来说,既是职业价值的标尺,也是养家糊口的基石;既有精神层面的慰藉,也是物质生活的依托。让政策向农村倾斜,直击职称晋升痛点,乡村教师评职称将不再“难于上青天”。

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这是朱敏才在展示妻子孙丽娜为学生上课的照片。
第六条: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现状】
硬件设施差、待遇不好、没有发展前景…种种原因阻断了城市教师走向乡村学校的脚步,农村的孩子们无法接受与城里孩子同样高质量的教育。一位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表示,“他们内向,老师提问不爱说话”,学习习惯需要纠正,“太需要为学生请老师了”。
【政策】
①推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
②多措并举推进流动。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③防止“逆向流动”。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的相对稳定。
【点评】
提供更好的保障,让到乡村学校工作的城市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做好引流、导流,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不错失人生“平等的起点”。
第七条: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现状】
一些农村教师总想着,“过去怎么教,我就怎么教”,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很多老师走上岗位后就再也没有买过工具书。在一些更为贫困的地区,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更没有条件去提升自己。
【政策】
①保证培训时间。明确提出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解决乡村教师总体培训偏少的问题。
②优化培训内容。除了日常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外,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③改进培训方式。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调整“国培”方向。从2015年起,“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重点聚焦乡村,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点评】
为乡村教师“充电”,更新他们的知识库,提供制度化、常规化的培训。打造升级版的乡村教师,才能提供升级版的农村素质教育。老师们“教得好”,农村孩子才能学得更好。
第八条: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现状】
年近花甲的康定景是江西遂川县雩田镇石下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1995年,他被诊断患肝脓肿后只能依靠流质饮食来维持生命,但康定景却依然坚持在教学一线。当了35年老师,带病坚守了20年,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外,他还需要照顾自己90岁的老母亲和领养的孩子,生活清贫。还有更多像他一样的乡村教师,植根农村,坚守清贫,默默无闻了一辈子。
【政策】
①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
②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
③各省级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
④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⑤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
⑥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点评】
坚守讲台数十年,辛勤耕耘,光阴记录了乡村教师的功勋。尊师重教,建立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给予乡村教师应有的荣誉,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这绝不是一件小事。
文件全文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
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5〕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6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

一、重要意义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师德为先,以德化人。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
——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合理规划乡村教师队伍规模,集中人财物资源,制定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加强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提升质量,提高待遇。立足国情,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加强培养补充,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改革机制,激发活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宽乡村教师来源,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带动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主要举措
(一)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乡村教师头脑,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中央财政比照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给予适当支持。
(三)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五)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各地要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六)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
(七)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和支持全员培训,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实施主体责任。整合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推动师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八)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各省级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任务分工,分解责任,推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要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承担责任。要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成绩突出的基层教育部门,有关部门要加强总结、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二)加强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渠道,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把资金和投入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切实用好每一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开展督导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省、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实施办法,把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本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请各省(区、市)于2015年底前,将本省(区、市)的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http://m.guancha.cn/Education/2015_06_08_322599.shtml支持乡村教师计划发布 评聘职不作外语成绩、发表论文要求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全面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称,这份文件将改变330万人命运。
(王威 雷崔捷)
除了高考考生,今天我们还要关注另一群人。
他们扎根乡村,为了教育献出自己的青春。“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他们是冲锋在前的战士。
他们大多工资低、待遇差;他们不少人没编制、压力大;他们自己没有进修机会,但把所知的一切都给了学生。他们这个群体有约330万人,背负着全部农村学子的未来。
今天,国办发布的一份文件,即将改变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名字,叫“乡村教师”。这份文件,叫做《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份文件中含金量最高的八条“干货”。
第一条: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现状】
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不仅教授知识,更传授生活和做人的道理。但在不少乡村,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已很艰难,政治和道德教育更难兼顾。另外,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培训,部分乡村教师的教育方式较为落后,侮辱、体罚甚至侵害学生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也有发生。
【政策】
①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②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④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点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教育水平相对较差的乡村地区,更应重视教师群体的师德水平。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就是提升学生、提升民族未来的整体道德水平。
第二条: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现状】
身高不到1米4的熊朝贵是云南一所边远小学的校长。他最焦虑的不是清苦的条件,而是师资断裂——有的年轻老师合同不到期就走了,甚至连工资都不要。出于现实困难的考虑,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到农村教学点任教。在困难地区,年轻教师离职率也相对偏高。
【政策】
①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
②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
③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中央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点评】
“老的退不了,年轻的不愿来”。解决这样的现状,各级政府应当尽快结合实际出台具体的激励措施。路好走了,走的人自然会多。
第三条: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现状】
既然乡村教育是理想,为何还会离职?因为现实。“90后”李春梅在四川广元市大山深处的石牌村带着36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四五年来,她既当班主任,又当校长。她的同龄人外出打工,一年到头总能存下两三万元,但她只有1000元的月薪。老公多次劝她不干了,甚至提出了“离婚”。像她一样挣扎在理想和现实边缘的年轻乡村教师,不是少数。
【政策】
①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
②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
③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
④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⑤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点评】
收入是民生之源,教师亦不例外。提高教师生活待遇,让他们除了“放不下孩子们”之外,有更多的理由和热情留在这片土地上。
第四条: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
【现状】
28岁的赵磊是湖南省慈利县土家族乡幼儿园的教师。在没有编制,没有医保,没有五险一金,工资很低的条件下,赵磊白天教书、晚上打工,来支撑着自己的乡村教育梦。跟他一样,编制问题已成为困扰很多一线乡村教师的老大难问题。
【政策】
①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②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
③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
④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
⑤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点评】
他们把人生奉献给了乡村教育、用自己的未来换取了孩子们的未来。让他们生活得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是各级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
第五条: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
【现状】
多年以来,乡村教师评职称坎坷不少:指标少,分到农村,每年只有一两个名额;硬件差,写论文没资料,考合格证没条件;资历浅,很多人工作了20多年都没有得过一张获奖证书。一位在农村执教多年的老师说,“评职称简直是伤神,伤人,伤感情……”
【政策】
①健全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完善针对乡村教师的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
②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
③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
【点评】
职称对乡村教师来说,既是职业价值的标尺,也是养家糊口的基石;既有精神层面的慰藉,也是物质生活的依托。让政策向农村倾斜,直击职称晋升痛点,乡村教师评职称将不再“难于上青天”。

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这是朱敏才在展示妻子孙丽娜为学生上课的照片。
第六条: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现状】
硬件设施差、待遇不好、没有发展前景…种种原因阻断了城市教师走向乡村学校的脚步,农村的孩子们无法接受与城里孩子同样高质量的教育。一位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表示,“他们内向,老师提问不爱说话”,学习习惯需要纠正,“太需要为学生请老师了”。
【政策】
①推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
②多措并举推进流动。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③防止“逆向流动”。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的相对稳定。
【点评】
提供更好的保障,让到乡村学校工作的城市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做好引流、导流,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不错失人生“平等的起点”。
第七条: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现状】
一些农村教师总想着,“过去怎么教,我就怎么教”,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很多老师走上岗位后就再也没有买过工具书。在一些更为贫困的地区,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更没有条件去提升自己。
【政策】
①保证培训时间。明确提出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解决乡村教师总体培训偏少的问题。
②优化培训内容。除了日常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外,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③改进培训方式。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调整“国培”方向。从2015年起,“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重点聚焦乡村,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点评】
为乡村教师“充电”,更新他们的知识库,提供制度化、常规化的培训。打造升级版的乡村教师,才能提供升级版的农村素质教育。老师们“教得好”,农村孩子才能学得更好。
第八条: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现状】
年近花甲的康定景是江西遂川县雩田镇石下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1995年,他被诊断患肝脓肿后只能依靠流质饮食来维持生命,但康定景却依然坚持在教学一线。当了35年老师,带病坚守了20年,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外,他还需要照顾自己90岁的老母亲和领养的孩子,生活清贫。还有更多像他一样的乡村教师,植根农村,坚守清贫,默默无闻了一辈子。
【政策】
①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
②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
③各省级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
④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⑤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
⑥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点评】
坚守讲台数十年,辛勤耕耘,光阴记录了乡村教师的功勋。尊师重教,建立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给予乡村教师应有的荣誉,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这绝不是一件小事。
文件全文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
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5〕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6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

一、重要意义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师德为先,以德化人。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
——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合理规划乡村教师队伍规模,集中人财物资源,制定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加强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提升质量,提高待遇。立足国情,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加强培养补充,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改革机制,激发活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宽乡村教师来源,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带动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主要举措
(一)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乡村教师头脑,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中央财政比照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给予适当支持。
(三)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五)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各地要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六)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
(七)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和支持全员培训,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实施主体责任。整合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推动师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八)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各省级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任务分工,分解责任,推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要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承担责任。要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成绩突出的基层教育部门,有关部门要加强总结、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二)加强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渠道,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把资金和投入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切实用好每一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开展督导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省、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实施办法,把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本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请各省(区、市)于2015年底前,将本省(区、市)的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http://m.guancha.cn/Education/2015_06_08_322599.shtml
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是很有必要的。
英语尽快从神坛上下来吧。
想起一个笑话,中文系要过英语
又是拍脑袋想当然的政策,降低要求的结果必然是降低能力和素质,就是拔苗助长。
又是拍脑袋想当然的政策,降低要求的结果必然是降低能力和素质,就是拔苗助长。
各师所长就好
论文还是要的,而且要严格把关。
其实只要高中英语能及格的话,职称英语的B是问题不大的,而C只相当于高一的水平。
论文、外语,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不能说没有作用,但绝不是关键性的。
论文严格把关?我看灌水还差不多,各种拼凑的过审用的论文。
评职称时的那个外语最高也就4大学四级难度吧,而且还可以带词典。
降要求,通常的结果就是原本不合格的变合格了,然后原本合格的反而竞争不过原本不合格的。扩招,低分抢了高分的位子,真的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