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洞,“中国制造”的骄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04:46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解放军报记者邹维荣 特约记者宗兆盾 兰小红 编辑:陶士亚 发布时间:2015-06-07 09:30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自主创新纪实
风洞,被誉为“飞行器的摇篮”。有了风洞,才能设计制造飞机、飞船、火箭、导弹等飞行器。因此,建造、驾驭和运用风洞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968年,在钱学森、郭永怀倡议和规划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在四川组建。历经40余年建设发展,该中心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武器装备研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走进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数十座现代化风洞设备分布其间。记者了解到,该中心100余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全面铺开,多个关键气动难题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是中国新一代气动人在自主创新科研征途中创造的光荣和骄傲!
瞄准世界一流目标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肩负的使命!”这是记者在该中心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在高起点上打造新型国家气动中心。”这是中心党委定下的建设目标。
某新型风洞建设过程中,一些技术始终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在学习和引进中遇到重重障碍和阻挠。“中国在风洞技术方面的空白,就是我们创新研发的方向!”高级工程师刘政崇说,困难面前,气动中心的科技人员不信邪、不退缩!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还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大伙卷起袖子画图纸,挽起裤腿上工地,日夜拼搏在新型风洞设计建造第一线。
短短4年半时间里,他们建起了世界一流的亚洲最大风洞群:背景噪声等级达到国际最高水平的航空声学风洞、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首座大型结冰风洞……
“在相关领域,过去我们是‘跟跑者’,现在是‘并行者’,未来要做‘领跑者’!”该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80岁高龄的张涵信充满激情地告诉记者,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设想的“风洞试验、数值计算、模型飞行”三大技术手段融合目前已成为现实。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一座现代化的风洞,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自动控制、材料学、热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方方面面。
伴随着航空工业和喷气推进技术的发展,风洞正在成为世界强国竞相角逐的前沿阵地。为了在这个前沿阵地占有一席之地,该中心建立了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集一批专家对气动前沿基础问题发起挑战。
院士乐嘉陵牵头论证提出“面向发动机的湍流燃烧基础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研究员张树海发展了某拓扑分析理论,首次发现了漩涡破裂区域存在多螺旋结构,澄清了存在多年的学术争论;首席专家赵忠良主持承担的某科研项目,首次使风洞试验实现了从单纯气动力测量向集成验证试验的跨越;首席专家何开锋组织完成了“飞行力学与模型飞行试验发展规划”论证,为完善气动研究“三大手段”融合发展画出了路线图……
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提供气动数据向提供气动问题解决方案转变,从单纯提供气动试验服务向引领气动学科发展转变……该中心打响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役——
他们紧紧瞄准新一代飞行器研制需求,集中科研力量围绕模型飞行试验展开攻关。2013年,某新型飞机缩比模型冲上云天;2014年,他们又成功开展了模型飞机失速、尾旋外场飞行试验,获取了一系列宝贵的关键气动数据,为飞机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他们提供了火箭、飞船等飞行产品80%以上的气动数据,先后解决了火箭气动干扰、飞船返回舱防热结构设计、“天宫一号”空间碎片碰撞防护、逃逸救生器喷流干扰等多项气动技术难题。
去年底实施的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他们承担了返回器外形优化设计、气动特性研究和关键部件防热考核试验,解决了返回器气动布局和热防护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在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党委一班人眼中,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比一座座价值数亿元的风洞设备更宝贵。
2009年底,中心党委决策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推出面向拔尖人才的“首席专家”培养计划。一旦受聘为首席专家,中心将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优厚保障,不仅确保专家们在科研经费、工作条件上无后顾之忧,而且千方百计为他们配齐科研团队,让专家在科研上拥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
“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首席专家肖京平看上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的一名好苗子,向中心反映后,中心迅速派人到西北工业大学进行考核,积极协调将这位年轻人揽入科研团队。
他们还打破单位界限,采取“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建立起跨单位、跨专业的团队联合攻关机制。航空发动机一直是制约我国航空飞行器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心积极抽调优秀科研人员组建航空发动机内流研究团队。几年中,研制了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试验设备,突破和掌握了一批关键机理和核心技术,有力推动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基础研究工作。
为加强对年轻科技人才培养,中心还出台了一系列加强35岁以下青年科技英才培养的措施办法,明确规定新增科研项目40%以上要由35岁以下青年科技骨干担纲。
青年科技专家杨党国,34岁就当上了高速飞行器气动噪声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从北京大学攻读完博士的余永生,一回到中心就被委以重任,担任声学引导风洞气动总体负责人……据统计,该中心现有空气动力专业技术人员中,仅博士硕士就有近900名,平均年龄仅有35岁。
近年来,该中心先后聘任11位首席专家,遴选28名科技领军人才和35名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一个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方阵正在悄然崛起。
http://zz.81.cn/content/2015-06/07/content_6527929.htm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解放军报记者邹维荣 特约记者宗兆盾 兰小红 编辑:陶士亚 发布时间:2015-06-07 09:30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自主创新纪实
风洞,被誉为“飞行器的摇篮”。有了风洞,才能设计制造飞机、飞船、火箭、导弹等飞行器。因此,建造、驾驭和运用风洞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968年,在钱学森、郭永怀倡议和规划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在四川组建。历经40余年建设发展,该中心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武器装备研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走进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数十座现代化风洞设备分布其间。记者了解到,该中心100余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全面铺开,多个关键气动难题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是中国新一代气动人在自主创新科研征途中创造的光荣和骄傲!
瞄准世界一流目标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肩负的使命!”这是记者在该中心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在高起点上打造新型国家气动中心。”这是中心党委定下的建设目标。
某新型风洞建设过程中,一些技术始终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在学习和引进中遇到重重障碍和阻挠。“中国在风洞技术方面的空白,就是我们创新研发的方向!”高级工程师刘政崇说,困难面前,气动中心的科技人员不信邪、不退缩!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还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大伙卷起袖子画图纸,挽起裤腿上工地,日夜拼搏在新型风洞设计建造第一线。
短短4年半时间里,他们建起了世界一流的亚洲最大风洞群:背景噪声等级达到国际最高水平的航空声学风洞、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首座大型结冰风洞……
“在相关领域,过去我们是‘跟跑者’,现在是‘并行者’,未来要做‘领跑者’!”该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80岁高龄的张涵信充满激情地告诉记者,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设想的“风洞试验、数值计算、模型飞行”三大技术手段融合目前已成为现实。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一座现代化的风洞,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自动控制、材料学、热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方方面面。
伴随着航空工业和喷气推进技术的发展,风洞正在成为世界强国竞相角逐的前沿阵地。为了在这个前沿阵地占有一席之地,该中心建立了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集一批专家对气动前沿基础问题发起挑战。
院士乐嘉陵牵头论证提出“面向发动机的湍流燃烧基础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研究员张树海发展了某拓扑分析理论,首次发现了漩涡破裂区域存在多螺旋结构,澄清了存在多年的学术争论;首席专家赵忠良主持承担的某科研项目,首次使风洞试验实现了从单纯气动力测量向集成验证试验的跨越;首席专家何开锋组织完成了“飞行力学与模型飞行试验发展规划”论证,为完善气动研究“三大手段”融合发展画出了路线图……
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提供气动数据向提供气动问题解决方案转变,从单纯提供气动试验服务向引领气动学科发展转变……该中心打响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役——
他们紧紧瞄准新一代飞行器研制需求,集中科研力量围绕模型飞行试验展开攻关。2013年,某新型飞机缩比模型冲上云天;2014年,他们又成功开展了模型飞机失速、尾旋外场飞行试验,获取了一系列宝贵的关键气动数据,为飞机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他们提供了火箭、飞船等飞行产品80%以上的气动数据,先后解决了火箭气动干扰、飞船返回舱防热结构设计、“天宫一号”空间碎片碰撞防护、逃逸救生器喷流干扰等多项气动技术难题。
去年底实施的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他们承担了返回器外形优化设计、气动特性研究和关键部件防热考核试验,解决了返回器气动布局和热防护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在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党委一班人眼中,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比一座座价值数亿元的风洞设备更宝贵。
2009年底,中心党委决策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推出面向拔尖人才的“首席专家”培养计划。一旦受聘为首席专家,中心将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优厚保障,不仅确保专家们在科研经费、工作条件上无后顾之忧,而且千方百计为他们配齐科研团队,让专家在科研上拥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
“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首席专家肖京平看上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的一名好苗子,向中心反映后,中心迅速派人到西北工业大学进行考核,积极协调将这位年轻人揽入科研团队。
他们还打破单位界限,采取“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建立起跨单位、跨专业的团队联合攻关机制。航空发动机一直是制约我国航空飞行器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心积极抽调优秀科研人员组建航空发动机内流研究团队。几年中,研制了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试验设备,突破和掌握了一批关键机理和核心技术,有力推动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基础研究工作。
为加强对年轻科技人才培养,中心还出台了一系列加强35岁以下青年科技英才培养的措施办法,明确规定新增科研项目40%以上要由35岁以下青年科技骨干担纲。
青年科技专家杨党国,34岁就当上了高速飞行器气动噪声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从北京大学攻读完博士的余永生,一回到中心就被委以重任,担任声学引导风洞气动总体负责人……据统计,该中心现有空气动力专业技术人员中,仅博士硕士就有近900名,平均年龄仅有35岁。
近年来,该中心先后聘任11位首席专家,遴选28名科技领军人才和35名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一个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方阵正在悄然崛起。
http://zz.81.cn/content/2015-06/07/content_6527929.htm
风洞是大国重器,赞一个
大国重器
不为过
可惜受当年“三线建设”的影响,选址不太好!
可惜受当年“三线建设”的影响,选址不太好!
日本人没攻下来的地方绝对是选址正确。
太偏僻,交通不便,大型设备运送困难,而风洞所需的设备都不是一般的大。不毗邻机场,航空器整机吹风得拆散了运来,而且生活区离城市太远,十分不便。具体困难详看巜洞天风雷》。
这玩意绝对是国家的骨头,硬实力的来源!
冰雪风洞刚刚搞定并投入使用。
太偏僻,交通不便,大型设备运送困难,而风洞所需的设备都不是一般的大。不毗邻机场,航空器整机吹风得拆散 ...
绵阳机场不小了。
太偏僻,交通不便,大型设备运送困难,而风洞所需的设备都不是一般的大。不毗邻机场,航空器整机吹风得拆散 ...
我对那条公路印象很深。那么宽的路到现在也没几辆车在上面跑。你走过从德阳到乐山的大件路吗?
2013年,某新型飞机缩比模型冲上云天说的是什么
润物细无声1 发表于 2015-6-7 21:17
我对那条公路印象很深。那么宽的路到现在也没几辆车在上面跑。你走过从德阳到乐山的大件路吗?
受教了,受报告文学影响太多!
geogechan 发表于 2015-6-7 15:32
风洞是大国重器,赞一个
吹飞机的好工具
小霍特 发表于 2015-6-7 18:07
太偏僻,交通不便,大型设备运送困难,而风洞所需的设备都不是一般的大。不毗邻机场,航空器整机吹风得拆散 ...
兔子现在自己可以生产大件运输车了
小霍特 发表于 2015-6-7 18:07
太偏僻,交通不便,大型设备运送困难,而风洞所需的设备都不是一般的大。不毗邻机场,航空器整机吹风得拆散 ...
偏僻,这应该只是首个吧
以后我觉得应该会有更好的地址吧,不过现在是越偏越好,但是机场要配套
关键是高素质人才找对象、家属安置、生活配套等都有要求,在偏僻地方不好办,所以现在新建设施得放在绵阳
512以后好像重新选址建设了新的风洞基地。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得不感谢曾经为祖国国防做出贡献的那些平凡的伟人。
召唤教主——又有人无耻吹嘘中国风洞了!!!
小霍特 发表于 2015-6-7 18:07
太偏僻,交通不便,大型设备运送困难,而风洞所需的设备都不是一般的大。不毗邻机场,航空器整机吹风得拆散 ...
安全第一~~要有大量天然气~~要有水~~要人少~要有地~~要保密~~不能离城市近~~~

风动吹飞行器没几个是完整大小的~~~几百吨三峡水轮机都能出的有什么不能运~~要机场干嘛?

要方便要环境好还要大城市就不要干国防
然并卵——我的意思是这种战略级的东西不可能外售他国,如何显示我国工业高端?难道让日本买一套再做做宣传?


核心的风洞最好是分散点到东北东部南部,,都集中在地震多发的四川不是好事。。尤其是东北是好地方,人少地震少,以后有大毛天然气也不缺

核心的风洞最好是分散点到东北东部南部,,都集中在地震多发的四川不是好事。。尤其是东北是好地方,人少地震少,以后有大毛天然气也不缺
然并卵——我的意思是这种战略级的东西不可能外售他国,如何显示我国工业高端?难道让日本买一套再做做宣传 ...
你的意思是风洞是用来给中国工业打广告的?让风洞吹过的飞机火箭给中国打广告岂不更好。
你的意思是风洞是用来给中国工业打广告的?让风洞吹过的飞机火箭给中国打广告岂不更好。
这倒是,不过我当时意思是说风洞并不能成为外国对于中国制造提高看法的有力代言

moverzkkkk 发表于 2015-6-14 07:09
核心的风洞最好是分散点到东北东部南部,,都集中在地震多发的四川不是好事。。尤其是东北是好地方,人少地 ...


四川盆地内几乎没有地震,地震都发生在盆地之外的川西高原地带,解放前称做西康省。
东部唐山,东北海城都发生过大地震。
moverzkkkk 发表于 2015-6-14 07:09
核心的风洞最好是分散点到东北东部南部,,都集中在地震多发的四川不是好事。。尤其是东北是好地方,人少地 ...


四川盆地内几乎没有地震,地震都发生在盆地之外的川西高原地带,解放前称做西康省。
东部唐山,东北海城都发生过大地震。
这倒是,不过我当时意思是说风洞并不能成为外国对于中国制造提高看法的有力代言
前几天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就算是一种宣传吧,这东西目前没几家能搞,美国搞了几次还都失败了。
以你为中心当然认为绵阳偏僻,而你在绵阳呆久了就会认为东部太偏僻。


绵阳离成都很近,而成都每周直飞欧洲的航班就有15个班次,直飞美国5个班次,直飞莫斯科3个班次,而英、美、法、德等国在成都都有领事馆或有签证处,放在东部也仅仅是北、上、广能比,其它都不如成都。在商业方面,尤其是世界知名奢侈品、快时尚门店数量及商品种类,成都仅次于上海、北京,完灭广州、沈阳、杭州、南京、深圳等城市。
成都比北、上、广一线城市差一截,但比二线城市强的多,所以现在公认成都是1.5线城市之首,也就是说排在天津、重庆等直辖市之前。

绵阳离成都很近,而成都每周直飞欧洲的航班就有15个班次,直飞美国5个班次,直飞莫斯科3个班次,而英、美、法、德等国在成都都有领事馆或有签证处,放在东部也仅仅是北、上、广能比,其它都不如成都。在商业方面,尤其是世界知名奢侈品、快时尚门店数量及商品种类,成都仅次于上海、北京,完灭广州、沈阳、杭州、南京、深圳等城市。
成都比北、上、广一线城市差一截,但比二线城市强的多,所以现在公认成都是1.5线城市之首,也就是说排在天津、重庆等直辖市之前。
绵阳紧靠大成都,一切都有支援,你们以为国家领导人选址绵阳是个错?没去过绵阳的,不知道绵阳在哪儿的就别瞎BB好伐?
目测教主会来。

cyychenyinyu 发表于 2015-6-14 10:44
绵阳紧靠大成都,一切都有支援,你们以为国家领导人选址绵阳是个错?没去过绵阳的,不知道绵阳在哪儿的就别 ...


正确,在绵阳的国防单位在成都也同时设有科研及生活基地,而且绵阳本身干净清爽,涪江穿城而过,非常漂亮。
绵阳国防单位许多科研人员都是试验场、绵阳、成都三地工作及生活,东部沿海对他们的诱惑力并不大。
cyychenyinyu 发表于 2015-6-14 10:44
绵阳紧靠大成都,一切都有支援,你们以为国家领导人选址绵阳是个错?没去过绵阳的,不知道绵阳在哪儿的就别 ...


正确,在绵阳的国防单位在成都也同时设有科研及生活基地,而且绵阳本身干净清爽,涪江穿城而过,非常漂亮。
绵阳国防单位许多科研人员都是试验场、绵阳、成都三地工作及生活,东部沿海对他们的诱惑力并不大。
前几天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就算是一种宣传吧,这东西目前没几家能搞,美国搞了几次还都失败了。
中国成功两回,而且美国不是每一次都失败吧
正确,在绵阳的国防单位在成都也同时设有科研及生活基地,而且绵阳本身干净清爽,涪江穿城而过,非常漂 ...

本人地道四川人,当时青岛、成都、德阳、绵阳四选一,后面选了成都黄田坝,自我感觉还行,反正我不后悔!
然并卵——我的意思是这种战略级的东西不可能外售他国,如何显示我国工业高端?难道让日本买一套再做做宣传 ...
你可以用它做出日本做不出的高端东西
中国成功两回,而且美国不是每一次都失败吧
额,中国成功的貌似不止两回,因为中国根本不公布细节,所以大家都在猜。我的印象中有一次是失败了,八股中有过报到。美国的好像没有成功过吧,难道我记错了?
川妹子身材好,皮肤白
赞一个,科学家们!
cyychenyinyu 发表于 2015-6-14 10:44
绵阳紧靠大成都,一切都有支援,你们以为国家领导人选址绵阳是个错?没去过绵阳的,不知道绵阳在哪儿的就别 ...
偶去过
额,中国成功的貌似不止两回,因为中国根本不公布细节,所以大家都在猜。我的印象中有一次是失败了,八股 ...
中国失败的次数也是两回,最少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