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技术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9:28:46
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制造2025》,《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

  今年3月,“中国制造2025”首入政府工作报告,“强化基础”作为未来制造强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第一次被提到国家层面而备受关注。石勇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第一个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30年,中国制造业走的一直是以“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的道路,推动了中国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但在这个思想指导下,规模发展起来了,基础技术和基础零部件发展并没有被带动起来。在第三个30年,中国制造业要“由大变强”,进入世界制造业前列,必须把制造基础技术和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发展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
  2014年,我国制造业产值连续5年世界第一,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一个个超大、超重、超宽、超高的重大技术装备被研制出来,鼓舞着国人的信心,但超精、超微产品却时时困扰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石勇认为,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外来“植入”性强,自主基础研究不足,底层技术和配套产业基本技术支撑乏力、发展不均衡;通过“举国之力”实现的重大技术装备的突破多是单机,无法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一个致密度不高的阀门,一条不均匀的焊缝,都已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当我们把一个个引以为豪的装备拆解开来,越往下拆,发现的问题就越多。”石勇说,“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机器人的关节用RV减速机,90%以上被日本帝人精机公司垄断。有人讲,日本人说跪,全球机器人没有几个能站着……”现在,我国高端装备的基础部件,特别是运动部件,如阀门、伺服电机、发动机、减速机、自动变速箱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我们自己能够生产的大多为静止部件,最终导致我们的装备价格是按机器的重量卖,产品利润会受到原材料价格的挤压,缺乏技术创新的产品议价能力较弱,常常受制于人。
  石勇告诉记者,由于整机厂的强势和游说,本世纪初,国家把进口“零部件不免税,整机免税”改为“零部件免税,整机不免税”。措施着力点的错位,使得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产业最薄弱的环节需要直面进口产品的冲击。当我们今天想再发展关键基础零部件的时,几乎找不到可以承接国家重点任务的配套企业。
  上世纪50年代,日本大力发展制造业,开始走的也是“整机带动零部件”的发展策略,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他们感觉这条路径与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相违背,因此改为强力支持基础技术和基础零部件,从底层做起。到目前为止,日本经产省每年还要支持200余项基础技术支撑日本制造业的发展。
  现在欧洲、日本、美国装备制造业的很多大企业都是由采掘业慢慢延伸至冶炼业,再慢慢进化到金属产品制造,最后成为装备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商、整机制造商。这种产业链的自然进化过程使得这些装备制造企业的基础很扎实,内力很“绵长”,即使很一般的产品也能注入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最终制造出高端产品。
  近年来,虽然日本作为全球制造基地的重要地位不断降低,日本在战线上似乎有所退缩,但是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日本仍然是严防死守。日本仍然有一批“怪物级”长寿企业(约3000家)和一群经验丰富的工匠,日本在全球电子、材料等技术集聚型产业中仍然占有绝对的技术优势,绝不是我们眼中日本的“电饭锅”和“马桶盖”,而是隐藏在这些消费品背后的控制部件和原材料产业尖端技术实力。德国更是凭借着其几千个以零部件发展为主的隐形冠军企业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强了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石勇认为,发达国家依托自身技术和资本优势,牢牢把控着处于全球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关键零部件和技术,这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钳制和影响是深刻的。一是掌控我国自有产品的生产节奏,产业安全难以保障。如日本大地震几乎导致我国一些整机制造企业停产。再如外商可以根据委托加工的关键部件参数推导出我国国防用产品的产量。二是产品利润沿着零部件产业链传导到国外。如在激烈的汽车竞争市场中,一些外商提出降价,但中方不同意,因为中方只有在最后的整车销售中才能分得利润,而外商已经在关键零部件上赚得盆满钵满了。三是控制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如机床行业,国外可靠性最高可达5000小时无故障,平均2000小时,而我国产品离国外的平均小时还有一定差距。机床工业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是主要原因,国产功能部件无论从品种、数量、档次上都不能满足主机配套要求。
  他坦言,目前给予我们追赶的时间已经不多,近年来制造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规律更是妨碍了国内基础零部件领域的追赶。例如,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业高度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代制造业的模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零部件的电子化,使得零部件变得更加集成化和“黑箱化”。面对这一趋势,传统的仿制手段已经失灵,反求工程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未来的企业必须拥有一种“正向开发”的能力,能更好地理解产品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机理,接受更加复杂的设计策略。而这种正向设计能力必须是长期经验的积累以及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结果。
  “我们应当学习日本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个优点,即整机和零部件、材料协同发展,相互促进。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子企业在设计新产品的同时,采取大力支援外包企业研发所需材料的战略。开发出材料后,再协助外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一直到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为止,继续保持良好关系。”他说。
  石勇提出,国家应鼓励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发挥全价值链创新,引导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合约关系,荣辱与共,协同发展。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认识到建立起这样全价值链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随着环境、安全等压力不断加大,产品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中国的整机企业转型升级一次,一大批中小型供应商就面临着一次生死决择。如某著名空调企业,为了提升产品智能化,召开了60多家供应商大会,强制供应商提升零部件的信息化,否则将被淘汰出局。积极的一方面是倒逼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消极的一方面中国的供应商有可能被外商所替代,使产业整体发展面临零部件空心化危机。如上世纪5,60年代美国的汽车市场一直被本土汽车企业所把持,但由于本土企业没有及时应对排放标准的提高,为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巨大空间。
  中国制造2025已经给了我们答案。石勇强调,未来,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由“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向“自下而上”的开放协同治理模式转变,优先发展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和材料、关键零部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底层智慧和经验;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联合整机厂共同开发研制为用户定制化的专用产品;逐步形成以基础技术和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配套产业支撑制造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新格局。http://www.cena.com.cn/2015-05/21/content_277352.htm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制造2025》,《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

  今年3月,“中国制造2025”首入政府工作报告,“强化基础”作为未来制造强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第一次被提到国家层面而备受关注。石勇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第一个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30年,中国制造业走的一直是以“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的道路,推动了中国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但在这个思想指导下,规模发展起来了,基础技术和基础零部件发展并没有被带动起来。在第三个30年,中国制造业要“由大变强”,进入世界制造业前列,必须把制造基础技术和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发展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
  2014年,我国制造业产值连续5年世界第一,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一个个超大、超重、超宽、超高的重大技术装备被研制出来,鼓舞着国人的信心,但超精、超微产品却时时困扰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石勇认为,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外来“植入”性强,自主基础研究不足,底层技术和配套产业基本技术支撑乏力、发展不均衡;通过“举国之力”实现的重大技术装备的突破多是单机,无法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一个致密度不高的阀门,一条不均匀的焊缝,都已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当我们把一个个引以为豪的装备拆解开来,越往下拆,发现的问题就越多。”石勇说,“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机器人的关节用RV减速机,90%以上被日本帝人精机公司垄断。有人讲,日本人说跪,全球机器人没有几个能站着……”现在,我国高端装备的基础部件,特别是运动部件,如阀门、伺服电机、发动机、减速机、自动变速箱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我们自己能够生产的大多为静止部件,最终导致我们的装备价格是按机器的重量卖,产品利润会受到原材料价格的挤压,缺乏技术创新的产品议价能力较弱,常常受制于人。
  石勇告诉记者,由于整机厂的强势和游说,本世纪初,国家把进口“零部件不免税,整机免税”改为“零部件免税,整机不免税”。措施着力点的错位,使得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产业最薄弱的环节需要直面进口产品的冲击。当我们今天想再发展关键基础零部件的时,几乎找不到可以承接国家重点任务的配套企业。
  上世纪50年代,日本大力发展制造业,开始走的也是“整机带动零部件”的发展策略,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他们感觉这条路径与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相违背,因此改为强力支持基础技术和基础零部件,从底层做起。到目前为止,日本经产省每年还要支持200余项基础技术支撑日本制造业的发展。
  现在欧洲、日本、美国装备制造业的很多大企业都是由采掘业慢慢延伸至冶炼业,再慢慢进化到金属产品制造,最后成为装备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商、整机制造商。这种产业链的自然进化过程使得这些装备制造企业的基础很扎实,内力很“绵长”,即使很一般的产品也能注入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最终制造出高端产品。
  近年来,虽然日本作为全球制造基地的重要地位不断降低,日本在战线上似乎有所退缩,但是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日本仍然是严防死守。日本仍然有一批“怪物级”长寿企业(约3000家)和一群经验丰富的工匠,日本在全球电子、材料等技术集聚型产业中仍然占有绝对的技术优势,绝不是我们眼中日本的“电饭锅”和“马桶盖”,而是隐藏在这些消费品背后的控制部件和原材料产业尖端技术实力。德国更是凭借着其几千个以零部件发展为主的隐形冠军企业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强了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石勇认为,发达国家依托自身技术和资本优势,牢牢把控着处于全球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关键零部件和技术,这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钳制和影响是深刻的。一是掌控我国自有产品的生产节奏,产业安全难以保障。如日本大地震几乎导致我国一些整机制造企业停产。再如外商可以根据委托加工的关键部件参数推导出我国国防用产品的产量。二是产品利润沿着零部件产业链传导到国外。如在激烈的汽车竞争市场中,一些外商提出降价,但中方不同意,因为中方只有在最后的整车销售中才能分得利润,而外商已经在关键零部件上赚得盆满钵满了。三是控制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如机床行业,国外可靠性最高可达5000小时无故障,平均2000小时,而我国产品离国外的平均小时还有一定差距。机床工业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是主要原因,国产功能部件无论从品种、数量、档次上都不能满足主机配套要求。
  他坦言,目前给予我们追赶的时间已经不多,近年来制造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规律更是妨碍了国内基础零部件领域的追赶。例如,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业高度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代制造业的模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零部件的电子化,使得零部件变得更加集成化和“黑箱化”。面对这一趋势,传统的仿制手段已经失灵,反求工程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未来的企业必须拥有一种“正向开发”的能力,能更好地理解产品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机理,接受更加复杂的设计策略。而这种正向设计能力必须是长期经验的积累以及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结果。
  “我们应当学习日本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个优点,即整机和零部件、材料协同发展,相互促进。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子企业在设计新产品的同时,采取大力支援外包企业研发所需材料的战略。开发出材料后,再协助外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一直到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为止,继续保持良好关系。”他说。
  石勇提出,国家应鼓励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发挥全价值链创新,引导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合约关系,荣辱与共,协同发展。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认识到建立起这样全价值链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随着环境、安全等压力不断加大,产品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中国的整机企业转型升级一次,一大批中小型供应商就面临着一次生死决择。如某著名空调企业,为了提升产品智能化,召开了60多家供应商大会,强制供应商提升零部件的信息化,否则将被淘汰出局。积极的一方面是倒逼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消极的一方面中国的供应商有可能被外商所替代,使产业整体发展面临零部件空心化危机。如上世纪5,60年代美国的汽车市场一直被本土汽车企业所把持,但由于本土企业没有及时应对排放标准的提高,为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巨大空间。
  中国制造2025已经给了我们答案。石勇强调,未来,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由“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向“自下而上”的开放协同治理模式转变,优先发展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和材料、关键零部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底层智慧和经验;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联合整机厂共同开发研制为用户定制化的专用产品;逐步形成以基础技术和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配套产业支撑制造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新格局。http://www.cena.com.cn/2015-05/21/content_277352.htm
原来标题过长,缩短到80字节以内。所以标题有改动。
中国工业产品关键零部件必须要加大力度突破,包括军用和民用。
太有必要了,中国必须摆脱这样的尴尬,实际上就是代工厂这样的血汗工厂也全为台湾把持。我们一家没有。苹果在中国生产,中国能参与的份额少之又少,就是3%的利润也被台资赚有。我们只提供劳力,地方政府帮富士康,和硕,仁宝……拉苦力。蓝思喝了一口汤,其实也没技术,创业板市值第一。市场太期待高端制造业
现在欧洲、日本、美国装备制造业的很多大企业都是由采掘业慢慢延伸至冶炼业,再慢慢进化到金属产品制造,最后成为装备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商、整机制造商
这段话说的很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从最初环节到最终环节的掌控。当各位在选用钢材的时候,甚至需要好好想想原材料是从那个矿场开采来的,不同的矿场,铁矿石质量区别是很大的
这个太重要了,必须顶。
看看小米比较高端型号的手机吧,里面清一色国外公司的零部件。就等于帮人打工了,利润大头都被人挣去了。
看看小米比较高端型号的手机吧,里面清一色国外公司的零部件。就等于帮人打工了,利润大头都被人挣去了。
连打工的钱,大部分也被台资转走了
连打工的钱,大部分也被台资转走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利润被跨国公司拿走,GDP留给国内。
太有必要了,中国必须摆脱这样的尴尬,实际上就是代工厂这样的血汗工厂也全为台湾把持。我们一家没有。苹果 ...
中国制造的路任重而道远。。。
有些厂有些领域是需要政府不计成本地支持和投入的,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希望李克强能明确这点
控制部件和原材料真心是短板,而且短期内很难看到翻身的希望,中国制造任重道远。
说的太好了在不发力就无力可发了
上次看电视新闻上介绍新松机器人。新松机器人做可靠性试验,也就是两个月。24*60=1440(h)。跟国外平均2000小时确实还是有差距的。
这就是量变引发质变的第一步,现在盘子有了,剩下来的就是一步步充实,打牢基础,补齐短板,这份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十年任务可期。
上次看电视新闻上介绍新松机器人。新松机器人做可靠性试验,也就是两个月。24*60=1440(h)。跟国外平均200 ...
新松已经算是国内机器人企业里最好的吧?
是啊。跟国外比,确实还有一定差距。
太有必要了,中国必须摆脱这样的尴尬,实际上就是代工厂这样的血汗工厂也全为台湾把持。我们一家没有。苹果 ...
台巴子还为这个自己挺看不起大陆人的
这就是量变引发质变的第一步,现在盘子有了,剩下来的就是一步步充实,打牢基础,补齐短板,这份规划思路清 ...
其实十年根本不够。要一直持续下去。你进步别人也没有停下来。
台巴子还为这个自己挺看不起大陆人的
台巴子的产业,除了台积电以为,其它都被大陆逐渐侵蚀。
超大需要好听话 发表于 2015-5-23 17:02
其实十年根本不够。要一直持续下去。你进步别人也没有停下来。
这份规划本来就是十年计划,是指到2025年要完成的目标,真正实现工业强国TG是要分三步走的,到建国百年时实现。
就工业机器人而言吧,目前要达到精度要求,6轴的必须用日本的伺服和减速机,所以控制软件也要用他们的,结果剩给国内的只有结构,加工结构零件需要用加工中心,好的加工中心是德国日本的,加工中心的精密刀具是德国日本的,控制软件是德国日本台湾的。
中国制造全独立,难度真的不小!
其实伺服国内也能做,减速机也能做,控制也能做,加工中心也能做,问题是国家没补贴,开发费用高,早期型号肯定不如进口的,最终成本反而高,销售价格就是进口的三分之一都没人要。
做机器人的工厂,不敢用国产的,因为故障多,精度差,做了卖不出去。客户产品也都要进口的,结果导致整个行业国货被逐渐挤压,生存及其困难。
这就是所谓高端制造业现状吧,其实关键核心元器件应该国家队进场啊,民企没实力的,民企在这些核心元器件基础上做开发,才能推动整个行业国产化!
进来看评论  这太长了
其实伺服国内也能做,减速机也能做,控制也能做,加工中心也能做,问题是国家没补贴,开发费用高,早期型号 ...
国家队不是没进场,但是基础太差,没法弥补

但是本质说中国市场大,只要技术不太差自成体系,那别人也就不用混了
台巴子的产业,除了台积电以为,其它都被大陆逐渐侵蚀。
一个台机电就可以保持台湾的二流发达地区水平
超大需要好听话 发表于 2015-5-22 23:34
看看小米比较高端型号的手机吧,里面清一色国外公司的零部件。就等于帮人打工了,利润大头都被人挣去了。
但滴水可穿石,小水滴也可汇成河流,如果什么都不做你连那点钱和发展技术的基础都没有。如果发展得好,谁敢说10年20年后的小米就没有核心技术呢?
超大需要好听话 发表于 2015-5-23 17:52
台巴子的产业,除了台积电以为,其它都被大陆逐渐侵蚀。
   但偏偏就是台积电 半导体产业短期是很难超越的 至少5年内没有可能
super6 发表于 2015-5-23 19:28
一个台机电就可以保持台湾的二流发达地区水平
   台湾其实已经到不了二流发达地区 所谓二流是指韩国这种的 现在岛内的生活质量实质接近第三世界国家 这些年尽管生活成本没涨 但相关的质量 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很大 早前几年他们还笑话大陆的黑心食品 现在已经很少吭气了 没有装B的底气了吗 基本市面上的食物都是有问题的
其实伺服国内也能做,减速机也能做,控制也能做,加工中心也能做,问题是国家没补贴,开发费用高,早期型号 ...
其实让研究所搞科研是好的,可不太接近市场。关键零部件研发投入大时间长,国企领导任期不长,才不会去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
但滴水可穿石,小水滴也可汇成河流,如果什么都不做你连那点钱和发展技术的基础都没有。如果发展得好,谁 ...
其实有个好办法。小米手机销量好,就尽量采购国产零部件,可以带动国产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就工业机器人而言吧,目前要达到精度要求,6轴的必须用日本的伺服和减速机,所以控制软件也要用他们的,结 ...
问题是你说的这些没有一样行啊。。。。。貌似泰隆减速器研发出了机器人减速器,军民融合板块里面就有帖子。
super6 发表于 2015-5-23 19:28
一个台机电就可以保持台湾的二流发达地区水平
台积电就是个打工的,做芯片的机器都是买的,没有任何高端研发能力。只是大陆买不到这些机器而已,要不然WW工资不止15K了。5K都有可能。
祖国加油,一定要赶上去。
新松全球机器人市值前三了
先从资本开始,其他再慢慢追吧
其实有个好办法。小米手机销量好,就尽量采购国产零部件,可以带动国产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手机厂商可不讲爱国主义。

谁的产品便宜 性能好就用谁的
新松全球机器人市值前三了
先从资本开始,其他再慢慢追吧
市值?这玩意儿不靠谱。还是看看利润率 产值吧。
台积电就是个打工的,做芯片的机器都是买的,没有任何高端研发能力。只是大陆买不到这些机器而已,要不然 ...
谁跟你说买设备就可以 造芯片?

设备不等于工艺懂不懂?
eeyylx 发表于 2015-5-23 23:54
谁跟你说买设备就可以 造芯片?

设备不等于工艺懂不懂?
那谁跟你说有了设备,就不能有工艺呢?买得到设备还买不到工艺吗?人家又没有安全壁垒。只要你有钱。
那谁跟你说有了设备,就不能有工艺呢?买得到设备还买不到工艺吗?人家又没有安全壁垒。只要你有钱。
工艺 买? 找谁买?本人目前负责半导体封装线建设。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对方厂商只负责 本设备的工艺调试。至于做出来的产品 下一道工艺能不能用。人家根本不负责。

一颗芯片 上百道工艺几十种设备 怎么把各个工序连起来是巨大挑战。

买工艺。请问去哪里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