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太叔公在民国福建闽南的那些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07:19


  闲来无事,就讲讲自己的家族长辈的一些事儿。都是解放前的一些事,也都是听长辈们口述记录下来的一小部分。大家就当看故事吧!
   

  本人出生在福建泉州南安的一个小村子里,平时经常和家族的一些长辈聊天,常常聊些解放前家族长辈的事情。以下讲的是我太叔公在民国时期的事。我太叔公姓李名忠,原名李振邦,年轻时期曾经在福建陈国辉的民军里面当过一个小头目。当时福建的民军其实就是孙中山时期的“护法军”,都是有当地一些较大宗族的子弟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在当时动乱的时代下,只要有枪有人就有权跟钱,为了利益所以这些民军也经常换靠山。我太叔公以前练过武,后来道上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慢慢的自己组织起一支小队伍,再后来就被陈国辉收编了。当时的福建闽南,闽西地区到处都有民军,一个小县城就有一支队伍。于是互相攻伐,倾轧,都为了壮大自己的地盘。后来陈国辉打泉州城,据说当时泉州城其实已经没有武装,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陈国辉不敢进去,可能以为里面还有民军吧。于是就叫我太叔公带队伍先进去。我太叔公当时的有一个特务连,一个机枪连,还有一些自己较好的兄弟。后来陈国辉就认命太叔公为泉州巡防营的营长了,其实就跟书上说的保安团差不多。
     
  陈国辉带民军去龙岩打红军的时候,我太叔公也去过,当时民军伤亡很大,据说毛泽东当时也在龙岩。(后来解放后,太叔公看了毛泽东的照片说当时在龙岩有见过一个人跟照片很像,也许就是他)不过听长辈说我太叔公当时好像是负责守路口吧,没进战场。反正当时红军进进出出龙岩,民军也一样。后来陈国辉兵败,回到闽南地区招兵买马,太叔公还老样子回到泉州继续当他的巡防营的营长。太叔公说过陈国辉这个人为了买枪买炮,到处收刮,种大烟,各种各样的税。反正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严禁那些土豪乡绅乱来,也正是这样,闽南泉州地区的治安相对当时福建是最好的了,因为人们都怕他。后来把收来的钱又是办学校,又是修公路,办汽车公司,开私人银行,当然里面也有一部分是华侨的钱。因为交通方便了,汇钱也方便了所以后来华侨纷纷寄钱回家乡盖大房子(闽南地区特有的皇宫样式的建筑),我太叔公从中得利在村里盖了一栋(现在成了我们家族的祖宅了,前几年刚重修)。那几年我太叔公在泉州也风生水起,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号,不过我太叔公可不像电视上那些个民国当官的仗势欺人,除了维护地区治安,关键是要经常做“公道人”,这也是后来他在解放后幸免于难的重要原因。
     
  民国时期,我们村当时是很穷的,没有多少土地,都是山林。老百姓死后捡起来的骸骨放在一个瓮缸里,就随便摆在田头,或者路边。晚上人都不敢出门,怕啊。太叔公回到村里一看,就出钱请人把所有的瓮缸全部请到山上的一块空地,在当时要花500担大米啊,还要做7天法事。要知道在当时的农村里,就算是有钱也不一定能办成的,农村太复杂了也太封建了。不过从那以后村里就干净多了,要不然走几步就一个瓮缸,就算是现在都能把你吓死,据说当时移了2000多个。那个年代有枪有人就是好办事,太叔公手下那是也将近1000人的,长辈说当时回到老家,带的人都是全副武装,还有好几把“连珠炮”,其实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连珠炮“,也许就是机关枪吧。
   
  后来事情越来越糟,陈国辉横征暴敛,民怨极大。又到处打地方的民军扩展地盘,手段极其残酷。连华侨也敲诈勒索,后来被人告到上面了。当时我太叔公一直在泉州城,对这样的做法也看不过去了,曾经也劝过,可惜没用。慢慢的也有退意,不太想干这种脑袋别裤腰带的行当。反正当时也有点钱,就想做做小生意。正好当时19路军进福建,就是蔡廷锴的部队。当时蔡廷锴为了在福建站住脚跟,取得华侨跟百姓的支持,又加上有很多华侨说了陈国辉的罪状,就决定拿陈国辉开刀。当时就用计,说要收编他的民军,给他当师长。当时我太叔公就对陈国辉说:“你自己有那么多人,为什么要去投靠,再说了去了说不定就没命了”。可是陈国辉还是去了,结果就被蔡廷锴给枪毙了。后来19路军对民军不是围剿就是解散。泉州城是个重要的地方,当时太叔公在管着。当时给的命令就是收编或者解散。太叔公手下的一些人就解散了,也有的跟了19路军。他自己把枪械上交了一部分,也偷偷留下了一部分。后来这些枪械就全部卖给了一些做军火生意的人,还好当时有买卖字据留下,这张字据也成了解放后的保命符。后来太叔公就拿这些本钱做起船运的买卖,我们村有条河是通到泉州的,经常运大米或者盐。也正是有这一段行伍经历,太叔公在本地的声望还是有的,经常给人做公道。也经常一些生活困难的上门,二叔公每次就给2块钱(二个大洋),当时的购买力差不多是200斤谷子。
     
  解放后,太叔公厄运就来了。当时各种土改,阶级斗争,家族里的人有的被评上地主,中农。各种批斗大会层出不穷。最危险的一次就是在泉州的一个广场开万人批斗大会,当时太叔公这批人可是要枪毙的。大会的主席台那些人给的是枪毙的建议,可是广场下面的人就说开了,很多人说不能杀,因为像太叔公这样的人没有欺压过老百姓,而且社会声望挺高,他们又不属于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只是普通的地方武装。而且经常做些接济穷人的好事,老百姓有了纠纷经常做公道人。就算是自己家族的人跟人起矛盾也是先教育自己的人。后来大会那些领导看到民众反应强烈,就先按下了。再后来调查太叔公卖枪的事情,结果一对字据,那批枪后来转了几手到了红军手里了,去向明了,就没敢枪毙。毕竟当时刚解放,民心还是很重要的。结果就评了个开明乡绅。不过在改革开放之前,还是经常和我爷爷一起被镇里或者村里拉去当反面教材批斗。
   
  那个年代太叔公算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时代变迁的世态炎凉。好在他什么世面都见过了,常年摸枪的人,看惯了生死。所以后来的一些事都看得开,能善终就不错了。可惜没有我爷爷运气好,没能活到二次土改。当时爷爷曾经问过太叔公:为什么当时不去香港,你有关系网的啊?当时为什么不参加革命呢?太叔公当时还在民军的时候,就有人叫他去当红军了。可是他不愿意在混行伍了,因为当时有得吃有得穿,没必要再把头别在裤腰带上。后来我自己也想想,换成是现在的人有那种条件又有几个人会去啊,更别说太叔公这样目不识丁,农民出身一介武夫了。毕竟觉悟高的人还是少数的。不过当时要是当了红军,有可能死在战场上或者长征的路上了。太叔公说过:年轻的时候没吃的,才会想着去拿枪混行伍。后来长辈们就说:知道为什么祖宅的牌匾上写的是“隆中居”吗?因为太叔公不干行伍了,不在争名夺利,所以才取名叫”隆中居“。意思跟孔明的隆中一个道理,隐居了。

  
  以上都是由长辈口述,我随便整理的。大家当看故事吧。其实我一直想查找一下本地的县志,可是没渠道,有人懂的话不妨教教。太叔公在泉州的县志里面应该有存档的。有时间我再说点我爷爷的趣事。

  闲来无事,就讲讲自己的家族长辈的一些事儿。都是解放前的一些事,也都是听长辈们口述记录下来的一小部分。大家就当看故事吧!
   

  本人出生在福建泉州南安的一个小村子里,平时经常和家族的一些长辈聊天,常常聊些解放前家族长辈的事情。以下讲的是我太叔公在民国时期的事。我太叔公姓李名忠,原名李振邦,年轻时期曾经在福建陈国辉的民军里面当过一个小头目。当时福建的民军其实就是孙中山时期的“护法军”,都是有当地一些较大宗族的子弟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在当时动乱的时代下,只要有枪有人就有权跟钱,为了利益所以这些民军也经常换靠山。我太叔公以前练过武,后来道上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慢慢的自己组织起一支小队伍,再后来就被陈国辉收编了。当时的福建闽南,闽西地区到处都有民军,一个小县城就有一支队伍。于是互相攻伐,倾轧,都为了壮大自己的地盘。后来陈国辉打泉州城,据说当时泉州城其实已经没有武装,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陈国辉不敢进去,可能以为里面还有民军吧。于是就叫我太叔公带队伍先进去。我太叔公当时的有一个特务连,一个机枪连,还有一些自己较好的兄弟。后来陈国辉就认命太叔公为泉州巡防营的营长了,其实就跟书上说的保安团差不多。
     
  陈国辉带民军去龙岩打红军的时候,我太叔公也去过,当时民军伤亡很大,据说毛泽东当时也在龙岩。(后来解放后,太叔公看了毛泽东的照片说当时在龙岩有见过一个人跟照片很像,也许就是他)不过听长辈说我太叔公当时好像是负责守路口吧,没进战场。反正当时红军进进出出龙岩,民军也一样。后来陈国辉兵败,回到闽南地区招兵买马,太叔公还老样子回到泉州继续当他的巡防营的营长。太叔公说过陈国辉这个人为了买枪买炮,到处收刮,种大烟,各种各样的税。反正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严禁那些土豪乡绅乱来,也正是这样,闽南泉州地区的治安相对当时福建是最好的了,因为人们都怕他。后来把收来的钱又是办学校,又是修公路,办汽车公司,开私人银行,当然里面也有一部分是华侨的钱。因为交通方便了,汇钱也方便了所以后来华侨纷纷寄钱回家乡盖大房子(闽南地区特有的皇宫样式的建筑),我太叔公从中得利在村里盖了一栋(现在成了我们家族的祖宅了,前几年刚重修)。那几年我太叔公在泉州也风生水起,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号,不过我太叔公可不像电视上那些个民国当官的仗势欺人,除了维护地区治安,关键是要经常做“公道人”,这也是后来他在解放后幸免于难的重要原因。
     
  民国时期,我们村当时是很穷的,没有多少土地,都是山林。老百姓死后捡起来的骸骨放在一个瓮缸里,就随便摆在田头,或者路边。晚上人都不敢出门,怕啊。太叔公回到村里一看,就出钱请人把所有的瓮缸全部请到山上的一块空地,在当时要花500担大米啊,还要做7天法事。要知道在当时的农村里,就算是有钱也不一定能办成的,农村太复杂了也太封建了。不过从那以后村里就干净多了,要不然走几步就一个瓮缸,就算是现在都能把你吓死,据说当时移了2000多个。那个年代有枪有人就是好办事,太叔公手下那是也将近1000人的,长辈说当时回到老家,带的人都是全副武装,还有好几把“连珠炮”,其实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连珠炮“,也许就是机关枪吧。
   
  后来事情越来越糟,陈国辉横征暴敛,民怨极大。又到处打地方的民军扩展地盘,手段极其残酷。连华侨也敲诈勒索,后来被人告到上面了。当时我太叔公一直在泉州城,对这样的做法也看不过去了,曾经也劝过,可惜没用。慢慢的也有退意,不太想干这种脑袋别裤腰带的行当。反正当时也有点钱,就想做做小生意。正好当时19路军进福建,就是蔡廷锴的部队。当时蔡廷锴为了在福建站住脚跟,取得华侨跟百姓的支持,又加上有很多华侨说了陈国辉的罪状,就决定拿陈国辉开刀。当时就用计,说要收编他的民军,给他当师长。当时我太叔公就对陈国辉说:“你自己有那么多人,为什么要去投靠,再说了去了说不定就没命了”。可是陈国辉还是去了,结果就被蔡廷锴给枪毙了。后来19路军对民军不是围剿就是解散。泉州城是个重要的地方,当时太叔公在管着。当时给的命令就是收编或者解散。太叔公手下的一些人就解散了,也有的跟了19路军。他自己把枪械上交了一部分,也偷偷留下了一部分。后来这些枪械就全部卖给了一些做军火生意的人,还好当时有买卖字据留下,这张字据也成了解放后的保命符。后来太叔公就拿这些本钱做起船运的买卖,我们村有条河是通到泉州的,经常运大米或者盐。也正是有这一段行伍经历,太叔公在本地的声望还是有的,经常给人做公道。也经常一些生活困难的上门,二叔公每次就给2块钱(二个大洋),当时的购买力差不多是200斤谷子。
     
  解放后,太叔公厄运就来了。当时各种土改,阶级斗争,家族里的人有的被评上地主,中农。各种批斗大会层出不穷。最危险的一次就是在泉州的一个广场开万人批斗大会,当时太叔公这批人可是要枪毙的。大会的主席台那些人给的是枪毙的建议,可是广场下面的人就说开了,很多人说不能杀,因为像太叔公这样的人没有欺压过老百姓,而且社会声望挺高,他们又不属于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只是普通的地方武装。而且经常做些接济穷人的好事,老百姓有了纠纷经常做公道人。就算是自己家族的人跟人起矛盾也是先教育自己的人。后来大会那些领导看到民众反应强烈,就先按下了。再后来调查太叔公卖枪的事情,结果一对字据,那批枪后来转了几手到了红军手里了,去向明了,就没敢枪毙。毕竟当时刚解放,民心还是很重要的。结果就评了个开明乡绅。不过在改革开放之前,还是经常和我爷爷一起被镇里或者村里拉去当反面教材批斗。
   
  那个年代太叔公算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时代变迁的世态炎凉。好在他什么世面都见过了,常年摸枪的人,看惯了生死。所以后来的一些事都看得开,能善终就不错了。可惜没有我爷爷运气好,没能活到二次土改。当时爷爷曾经问过太叔公:为什么当时不去香港,你有关系网的啊?当时为什么不参加革命呢?太叔公当时还在民军的时候,就有人叫他去当红军了。可是他不愿意在混行伍了,因为当时有得吃有得穿,没必要再把头别在裤腰带上。后来我自己也想想,换成是现在的人有那种条件又有几个人会去啊,更别说太叔公这样目不识丁,农民出身一介武夫了。毕竟觉悟高的人还是少数的。不过当时要是当了红军,有可能死在战场上或者长征的路上了。太叔公说过:年轻的时候没吃的,才会想着去拿枪混行伍。后来长辈们就说:知道为什么祖宅的牌匾上写的是“隆中居”吗?因为太叔公不干行伍了,不在争名夺利,所以才取名叫”隆中居“。意思跟孔明的隆中一个道理,隐居了。

  
  以上都是由长辈口述,我随便整理的。大家当看故事吧。其实我一直想查找一下本地的县志,可是没渠道,有人懂的话不妨教教。太叔公在泉州的县志里面应该有存档的。有时间我再说点我爷爷的趣事。
很喜欢这样的民间逸事,真实又贴切,我有空也打算说说祖上的事情,楼主快点码字~
问一下国民党有曹姓中将么 或少将  湘籍或49年前在湘周边驻扎
家里有本蔡廷锴自传,回去看看有没有剿灭陈的事。
有点意思
这可以写百姓家史了,不过不知道凯迪欢迎不欢迎这样“没营养”的
我就奇怪了,莫非楼主认识主席台的人?怎么就知道一开始要内定的枪毙呢?呵呵呵……

无论如何,老天庇佑好人。
我祖上也是泉州大地主,也是从未欺压百姓,而且贤名远扬保境安民。阶级斗争时候还是被批斗,但生命没受太大冲击毕竟乡里乡亲,财产大多分公家了。闽南宋明以后一直是乡绅士族风气在全国算很好的地区。还是太天真,应该早去香港澳门。
古大叔2世 发表于 2015-5-12 11:27
我就奇怪了,莫非楼主认识主席台的人?怎么就知道一开始要内定的枪毙呢?呵呵呵……

无论如何,老天庇佑 ...
当时像我太叔公这样的人解放前很多都被游击队刺杀死,解放后阶级斗争,又枪毙了一大批。当时开会后给出的意见是全部枪毙,但是为了显示人民当家做主,也要听取民众的意见的。这才捡回来一条命
李无敌 发表于 2015-5-12 07:49
家里有本蔡廷锴自传,回去看看有没有剿灭陈的事。
你帮我查查看,不过我太叔公只是一个小地方的人物,估计很难有记录的。
福建民军嘛,福建文史资料有一辑就是讲这个的。
我来个推理游戏看看。
某书中的段落。
部队被十九路军收编整编。
张起灵 发表于 2015-5-12 12:48
你帮我查查看,不过我太叔公只是一个小地方的人物,估计很难有记录的。
我查查那个陈。
讲讲太叔公打仗的事吧。

    记得毛泽东在闽西开展游击的时候有一次身份暴露了,民军当初不知道这是共产党的哪个,只知道是个很大的官。当时我太叔公接到命令,就带着几十个人去抓捕。其实我太叔公这个人不喜欢得罪人,两边都不想得罪,只能带点人做做样子去转一圈。当时走在一个村落的小路上,发现路边的一打片柴草堆里有人动过的迹象,心里当时就觉得里面应该有藏着人,可是他没去动,看了一会就带人离开了。后来解放后从毛泽东的口述笔录中才得知那个大官是就是领袖啊。而且说的场景跟他当时经过的地方非常相似。太叔公才敢断定那里面肯定藏着的是他。后来太叔公开玩笑的说:如果当时对着柴草堆来几发子弹,也许中国的历史要改写了。这些都是太叔公自己跟小辈们说的,具体什么样的还需要考证一番,不过再解放后当时的背景下,太叔公也没必要撒谎吹牛,说多了反正对自己不好。
  还有一次就是陈国辉闽西兵败回来,为了扩展势力带着太叔公他们打一些小县城,陈国辉叫人架着炮要打城墙,可是技术不好准头太差,没打中。后来被发现了的位置,城投的教导队命令机枪连一个劲猛射,陈国辉这边死伤很多了人,就想撤退逃跑。我太叔公李忠就冒死冲过去打了几发炮弹,其中一发正好打在机枪阵地上,死了好多个人,城墙也被打了大口子。后来教导队就跑了,那个小县城也被打下来了。不过陈国辉另外一个手下也是姓李的,带人打安溪永春这些县城的时候,把30多个敏俊围在一个土楼里面,打了很久打不下。后来劝降才出来的。可是那个人太很,直接全部绑到河边,用大刀把这些人的头全砍了。临死那些人是哭声震天啊,血染红了一大片。我太叔公知道了也只能摇摇头,确实没办法,毕竟那不是他的手下,当时陈国辉为了扩展地盘,手段真是不一般。
     其实像太叔公这样的身份在解放后还能活下来算是幸运了。估计太叔公做人不争,两边都有人缘。当时邓子恢在闽西的时候也曾经叫人写过信给他,劝他参加革命。可是太叔公回绝了。后来还接到过共产党从上海寄回来的信,说是请他带人一起去延安。太叔公哪里愿意,家里一大堆人,又有家业。去到陕北估计是受苦的,就没再回话了。国民党这边他也有点人际关系,所以后来才能花钱把自己的侄子送进军校。后来那侄子在厦门的一个报社做编辑。可惜这侄子后来解放后被枪毙,被他自己的老婆害了,据说是哪女的是特务,连带着自己被枪毙了。
那个时代,人的命都不是自己的,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再来说说我爷爷的事,其实没啥亮点。
    由于我太叔公的关系,我爷爷从小就生活无忧。最后从厦门集美大学毕业,那时候镇里出了个大学生,那可是了不得的。我爷爷文笔很好,写得一手好楷书,就是钢笔字啦,关键还会英文。后来到镇公所里做了个文书,就跟秘书差不多了。由于闽南地区华侨很多,所以周边有人要写信寄到南洋,常常找我爷爷代笔,那时候没几个懂英文的。由于字写得好,常常很远地方的人也来请他写信,当然了那些人有时候会给点虾米啦,花生,烟作为礼物。
    听奶奶说过一次爷爷遇到的诡异事情。那是一天夜晚,爷爷从外面回家。天很黑,没月亮,风有点大,当时都是走山路的。爷爷当时还年轻,一个人胆大,毕竟身上带着把手枪。走到一半的时候,正好经过一片竹林,旁边还有芦苇。突然那林子暗处一个声音响起,那声音爷爷说很怪,像人声又不像。爷爷停下来想仔细听,可是有没声音了。走几步,那声音又响起来了。爷爷一时怒起,破口大骂:他妈的,装神弄鬼,再叫就给你一枪。可是那声音一会又响起来了,爷爷直接拔枪对着那声音来的方向连开5枪。随着就喊到:有本事再叫一声啊!没想到哪声音真的叫起来了,我爷爷一下子懵了,立即撒腿跑回家,刚进家门就摊到在地上了。后来病了躺了一个多月的床才好起来。我奶奶过后就经常拿这事笑话他胆小。不过我爷爷说了一句:连枪都不怕的东西,谁知道是什么啊。
    解放后,爷爷还是遭殃了。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没啥用,成分又不好。话说农村要人民当家做主,那时候我们村都是用最穷的人来当领导。说实在,最穷的不一定就是好人啊。我们就有一个因为家里穷,父母饿死了。可是自己又懒,到处偷鸡摸狗。后来解放后土改,哭着跪着找政府要了一个民兵大队长当了。可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嘛,就到说我们家哪里哪里藏着大批的枪支,一会说埋在天井下面,一会说埋在墙边。更离谱的还谁把枪埋在祖坟里了。结果带着工作组的人到处挖,最后都挖到祖坟里去了。结果毛都没一根,我大伯都被气哭了,无奈家里成分不好啊。无言以对。后来工作组的也看不下去了,根本就是胡扯。没证据乱说的。可惜,大队长还是不死心啊,为了立功,什么法子都想出来了。记得当时在我们那是不能随便说古书的,连三国演义水浒传都不能讲。那个年代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的,夏天都是在院子里聊天乘凉。那大队长就泡来天天跟我爷爷聊天,缠着让我爷爷说故事,讲三国水浒。说我爷爷学识渊博,知道得多,爷爷耐不住他这样,就讲开了。结果今晚刚讲完,第二天天还没亮,村大队的广播就开讲了:发现某某某人,昨天晚上在家里讲三国故事,水浒英雄。这是变相的搞阴谋诡计,说水浒是有造反嫌疑的,应该拉出来批斗。然后大队长带着人把爷爷带走游街示众了。这估计也算是立功一件了。其实这样的事情发生太多了,有时候是拿东西来送我爷爷,叫他帮忙写些公文或者信件。一来二去,就常常叫我爷爷说一些封建故事。结果我爷爷常常入套。我大伯就常常说他:不吃人家那点东西,不抽那些烟会死吗?我爷爷只是呵呵一笑。其实我知道爷爷这一笑是很有深意的:那个年代,爷爷辈批斗是不可避免的。那些个当上干部的人,一直想立功受奖。就想方设法来套你,今天不行就明天,天天这样不胜其烦。反正不过是游街批斗嘛,又要不了命。不如随了他们的愿意,有时候还能吃点好吃的,抽口烟呢。毕竟那时候人是非常饿的。不过我爷爷常常说:别看我现在书生没用,总有一天会改变的。因为时代不可能一直这样。我要是看不到时代变化,你们一定能看到。后来真的被他说中了,爷爷也看到了变化。就在79年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没有批斗了。家里也没在挨饿。爷爷去世的时候可是风光了一把啊。因为那时候家里经济慢慢好了,比那些做干部批斗人的经济要好得多。所以出殡的时候,吹吹打打的,很是热闹。当时是解放后村里第一个出殡的时候请了乐队,打鼓,反正就是民国时期的一些封建玩意。现在反而是当初到处整人的那一拨人,一个个没人搭理。
段干木 发表于 2015-5-12 13:30
部队被十九路军收编整编。
你这是哪里查到的?我一直查不到。能告诉我是哪本书吗?李忠就是我太叔公
书是《闽南民军:福建民军史料选编》
那个另外一个姓李的陈国辉手下是李雄,是第九营营长。
博主继续啊~
张起灵 发表于 2015-5-12 14:38
再来说说我爷爷的事,其实没啥亮点。
    由于我太叔公的关系,我爷爷从小就生活无忧。最后从厦门集美大学 ...
走得风光就好,我一直觉得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我借楼主这地盘说说我爷爷的故事,时间紧张也说不了多少。当年我爷爷出生的时候,正好是1930年,当时太爷爷一家已经搬到了魔都,开了一家小店,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别人家满月酒送2只蛋,太爷爷都是送双倍的。爷爷的名字也特别好,叫 X 增裕。

可惜小增裕没有带来好运,两年后店就被飞机炸毁了,32年了,大家都懂的……过了3、4年,慢慢得缓了过来,于是再度创业,可是这日子又到了37年……面对着一片废墟仰天长叹后,太爷爷不得不回到无锡老家,郁郁终生。

到了解放了,爷爷奶奶在乡下被几个兄弟排挤,不得不两手空空来到上海。居委给他们安排了租屋,又给他们安排了工作,爷爷凭着打铁手艺,做到了7级工,要不是性格不太好差点还做了干部。奶奶没什么本事,只能在里弄生产组里做苦力活。不过后来这里弄生产组怎么就变成了事业单位呢?现在退休工资竟然比爷爷还多,也是醉了……
第一段有些讲诉上的历史问题,就是陈国辉的指挥部就设在泉州,说陈国辉没进驻泉州肯定是搞错了。
段干木 发表于 2015-5-12 18:06
第一段有些讲诉上的历史问题,就是陈国辉的指挥部就设在泉州,说陈国辉没进驻泉州肯定是搞错了。
应该没有搞错啊,我说的是太叔公第一个进驻泉州的。当时并不了解里面的情况,所以陈叫太叔公带人进去的。后来应该是有进去的
和我老乡。。。
GE大神 发表于 2015-5-13 00:52
和我老乡。。。
大神哪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