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为吴三桂出过这样的主意吗?吴三桂并非‘久蓄异志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15:11
  明末降清的官员中,洪承畴和吴三桂二人可能是最出名的,也可能是为满清在中原建立和巩固其统治出力最大,贡献最大的。洪承畴在相当长时间里还担任过吴三桂的上司。
  
  1653年(顺治十年),原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所率领的几十万军队在云、贵归附南明朱由榔政权,大败清军,抗清出现新高潮。五月,洪承畴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洪承畴是各路军队的总指挥官,吴三桂正是攻击南明军队的清军主力之一。1659年(顺治十六年)清军攻陷昆明,次年初洪承畴才解任回京。
  
  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洪承畴对吴三桂有极大影响的事是,清军攻陷昆明,云南平定后,洪承畴给清朝廷建议说,云南地方险远,少数民族众多,不易治理,要留兵驻镇。于是顺治命平西王吴三桂留驻昆明。
  吴三桂在云南坐大确和洪承畴有关系,但是,若洪承畴提出要留兵云南,而清朝皇帝也可以任命吴三桂之外的其它将领镇守。所以,这种关系并非直接的,老奸巨滑的洪承畴绝不会向清帝提出应留吴三桂镇云南,甚至暗示也不会,他非常清楚一个贰臣应守的规矩。
  
  但野史中记载吴三桂曾和洪承畴有过密谋。
  在刘健所著的《过庭录.卷三》中讲道,吴三桂在得到清政府命令他驻军云南后,曾向洪承畴请教如何才能作到永远镇云南,洪承畴的回答是“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也就是不断地在云南制造混乱,清朝就不得不把云南的管理权长期交给吴三桂,吴三桂就可能事实上成为云南王。
  
  这一记载被为把康熙扮成圣主,竭力唱颂歌的历史学家们作为重要证据,说明吴三桂不忠于清朝,从来都是包藏祸心的。卸去康熙挑起了历时八年、波及江南及川陕的大战的罪责。
  实际上,这是个对吴三桂的似是而非的指责。
  
  首先,洪承畴是否真正向吴三桂说过这样的话是不能肯定的。虽然《过庭录》的作者的父亲在吴三桂管理云南时,在那里作过官,这本书所依据的资料得自其父,其史料价值是很高的。但是,象这样谈之于密室中的密谋是不能公之于众的,不论是吴三桂设法永作云南王,或洪承畴给他出这样的主意,从清政府的角度看,都属于要独立或背叛的一类。即使《过庭录》作者真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也只可能是小道传闻而已。这类传闻可能是空穴来风,不过也可能只是子虚乌有。无论如何,是不能看作信史的。
  
  其次,更重要的是要看吴三桂的行动,也就是他是不是设法“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事实上吴三桂镇守云南期间的作为恰恰是使云南‘平安无事’。
  对于清朝而言,云南最大的事是南明永历帝及云南边境地区的反清军事力量。永历帝在清兵占领昆明后,逃往缅甸,被缅甸扣押。
  而吴三桂在顺治十六年被任命镇守云南后,迅速平定了境内的反清军事力量。次年出兵缅甸,逼迫其交出了永历帝。这足可以证明吴三桂并没有设法“不可使滇一日无事”。
  按《清史稿·四七四》记载:吴三桂先秘密提请朝后缅甸,而清廷的答复是“若势有不可,慎勿强,务详审斟酌而行。”吴三桂则提出了不灭永历帝有“三患二难”。所谓三患是指由于永历帝的存在,对于云南残存的反清军事力量、对少数民族、以及对投降的官兵都可能有号召力;所谓二难是指为了对付永历帝,需在云南保持较强的军事力量,这会使军民两方面的生活供给都出现困难。由此可以说积极请缨入缅真是为清政府的利益考虑,消除“三患二难”恰是为了云南“平安无事”,和“不可使滇一日无事”相矛盾。
  康熙元年,吴三桂缢杀永历帝,被封为平西亲王。受命兼管贵州。以后几年中击败云南贵州少数民族中的反清力量。基本上作到了云南贵州‘无事’。
  要想保持云南‘有事’,让永历帝活着,让反清势力仍有盼头才对,又是活在缅甸,可以有借口不去征伐。吴三桂反其道而行之,从根本上解决了这外问题,则说明他根本就没想保持云南‘有事’当然也没这样去做。可见洪承畴给吴三桂出妙计之事只能是子虚乌有。

  吴三桂既有狼性也有狗性。
  在吴三桂降清直到绞杀永历帝,他就是要给清朝皇帝当一只忠诚的看门犬,以求得自身的利益,果然满清主子给了一根极大的肉骨头——封亲王。他的狼性只表现在对原来的旧主人明朝皇帝的态度上。
  但是,在清朝皇室眼中,他不止是一只好用的狗,也是一只潜在的狼。不论他有没有表现出狼性,康熙看他也不会顺眼,所以,这才有被逼反之事。明末降清的官员中,洪承畴和吴三桂二人可能是最出名的,也可能是为满清在中原建立和巩固其统治出力最大,贡献最大的。洪承畴在相当长时间里还担任过吴三桂的上司。
  
  1653年(顺治十年),原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所率领的几十万军队在云、贵归附南明朱由榔政权,大败清军,抗清出现新高潮。五月,洪承畴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洪承畴是各路军队的总指挥官,吴三桂正是攻击南明军队的清军主力之一。1659年(顺治十六年)清军攻陷昆明,次年初洪承畴才解任回京。
  
  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洪承畴对吴三桂有极大影响的事是,清军攻陷昆明,云南平定后,洪承畴给清朝廷建议说,云南地方险远,少数民族众多,不易治理,要留兵驻镇。于是顺治命平西王吴三桂留驻昆明。
  吴三桂在云南坐大确和洪承畴有关系,但是,若洪承畴提出要留兵云南,而清朝皇帝也可以任命吴三桂之外的其它将领镇守。所以,这种关系并非直接的,老奸巨滑的洪承畴绝不会向清帝提出应留吴三桂镇云南,甚至暗示也不会,他非常清楚一个贰臣应守的规矩。
  
  但野史中记载吴三桂曾和洪承畴有过密谋。
  在刘健所著的《过庭录.卷三》中讲道,吴三桂在得到清政府命令他驻军云南后,曾向洪承畴请教如何才能作到永远镇云南,洪承畴的回答是“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也就是不断地在云南制造混乱,清朝就不得不把云南的管理权长期交给吴三桂,吴三桂就可能事实上成为云南王。
  
  这一记载被为把康熙扮成圣主,竭力唱颂歌的历史学家们作为重要证据,说明吴三桂不忠于清朝,从来都是包藏祸心的。卸去康熙挑起了历时八年、波及江南及川陕的大战的罪责。
  实际上,这是个对吴三桂的似是而非的指责。
  
  首先,洪承畴是否真正向吴三桂说过这样的话是不能肯定的。虽然《过庭录》的作者的父亲在吴三桂管理云南时,在那里作过官,这本书所依据的资料得自其父,其史料价值是很高的。但是,象这样谈之于密室中的密谋是不能公之于众的,不论是吴三桂设法永作云南王,或洪承畴给他出这样的主意,从清政府的角度看,都属于要独立或背叛的一类。即使《过庭录》作者真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也只可能是小道传闻而已。这类传闻可能是空穴来风,不过也可能只是子虚乌有。无论如何,是不能看作信史的。
  
  其次,更重要的是要看吴三桂的行动,也就是他是不是设法“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事实上吴三桂镇守云南期间的作为恰恰是使云南‘平安无事’。
  对于清朝而言,云南最大的事是南明永历帝及云南边境地区的反清军事力量。永历帝在清兵占领昆明后,逃往缅甸,被缅甸扣押。
  而吴三桂在顺治十六年被任命镇守云南后,迅速平定了境内的反清军事力量。次年出兵缅甸,逼迫其交出了永历帝。这足可以证明吴三桂并没有设法“不可使滇一日无事”。
  按《清史稿·四七四》记载:吴三桂先秘密提请朝后缅甸,而清廷的答复是“若势有不可,慎勿强,务详审斟酌而行。”吴三桂则提出了不灭永历帝有“三患二难”。所谓三患是指由于永历帝的存在,对于云南残存的反清军事力量、对少数民族、以及对投降的官兵都可能有号召力;所谓二难是指为了对付永历帝,需在云南保持较强的军事力量,这会使军民两方面的生活供给都出现困难。由此可以说积极请缨入缅真是为清政府的利益考虑,消除“三患二难”恰是为了云南“平安无事”,和“不可使滇一日无事”相矛盾。
  康熙元年,吴三桂缢杀永历帝,被封为平西亲王。受命兼管贵州。以后几年中击败云南贵州少数民族中的反清力量。基本上作到了云南贵州‘无事’。
  要想保持云南‘有事’,让永历帝活着,让反清势力仍有盼头才对,又是活在缅甸,可以有借口不去征伐。吴三桂反其道而行之,从根本上解决了这外问题,则说明他根本就没想保持云南‘有事’当然也没这样去做。可见洪承畴给吴三桂出妙计之事只能是子虚乌有。

  吴三桂既有狼性也有狗性。
  在吴三桂降清直到绞杀永历帝,他就是要给清朝皇帝当一只忠诚的看门犬,以求得自身的利益,果然满清主子给了一根极大的肉骨头——封亲王。他的狼性只表现在对原来的旧主人明朝皇帝的态度上。
  但是,在清朝皇室眼中,他不止是一只好用的狗,也是一只潜在的狼。不论他有没有表现出狼性,康熙看他也不会顺眼,所以,这才有被逼反之事。
狗就是家养的狼,在生物学上是一种动物。清廷和吴三桂又不是因为爱和正义走到一起去的
长沙剿总洪长官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5-5-9 10:31
狗就是家养的狼,在生物学上是一种动物。清廷和吴三桂又不是因为爱和正义走到一起去的
狗和狼还是有区别的。养狗为宠物的千千万,有几个养狼作宠物的。
吴三桂和满清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走到一起去的。从吴三桂降清到康熙六年(康熙亲政前)二者的利益结合还算不错。撤藩则是表面上玻掉了吴三桂利益,实际上对满清利益损害也极大的蠢事。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5-10 07:55
狗和狼还是有区别的。养狗为宠物的千千万,有几个养狼作宠物的。
吴三桂和满清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走到一起 ...
应该让三藩对调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5-10 07:55
狗和狼还是有区别的。养狗为宠物的千千万,有几个养狼作宠物的。
吴三桂和满清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走到一起 ...
狗就是家养的狼,和牛与原牛,猪和野猪一样。对于一个从来没把包括自己亲爹在内全家人性命放在眼里的人物,清廷要是对他百分百放心,这智商就没法入主中原了
20141014 发表于 2015-5-10 08:06
应该让三藩对调
正解应是逐个移藩。让吴三桂以为他是亲王,皇帝不会或不敢动他。
把别的藩王都整完了,他也老的不怎么能动了,再屯重兵于粤桂川,什么命令吴三桂都得听从。

康熙是少年得志,自以为天下没人敢不服从他。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5-5-10 08:33
狗就是家养的狼,和牛与原牛,猪和野猪一样。对于一个从来没把包括自己亲爹在内全家人性命放在眼里的人物 ...
清廷没那么傻,会真全信任吴三桂,吴三桂自己也不会作如是想。
养狗就得喂,给几根大骨头以示恩宠。把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何况狗。

当狗还是显出狗性时,就应按养狗的办法待之。不要把看门狗看作狼。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5-11 07:43
正解应是逐个移藩。让吴三桂以为他是亲王,皇帝不会或不敢动他。
把别的藩王都整完了,他也老的不怎么能 ...
都是亲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5-11 07:48
清廷没那么傻,会真全信任吴三桂,吴三桂自己也不会作如是想。
养狗就得喂,给几根大骨头以示恩宠。把兔 ...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永历帝被俘杀,李定国身死之后这走狗用处也真就不大,反而有尾大不掉的危险。历代异姓王的下场多数悲惨,清廷和吴三桂都心知肚明。


至于狗性和狼性~明帝国对吴三桂一家可谓是厚恩了吧?吴三桂对老朱家怎么样?满洲人比老朱家多啥啊?永历帝在给吴三桂的信里说的很清楚“以为将军建功之能。将军既毁宗室,今又欲破我父子,感鸱鸮之章, 能不惨然心恻耶?将军犹是中华之人,犹是世也。即不为朕怜,独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独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独不念己身之祖若父乎?不知新王何亲何厚于将军,孤客何仇何怨于将军?彼则尽忠竭力,此则除草绝根,若此者是将军自以为智,而 不知适成其愚。将军于清朝自以为厚,而不知厚其所薄,万祀而下,史书记载,且谓将军为何如人也。”满洲人看这种人都齿冷

至于狗性和狼性~明帝国对吴三桂一家可谓是厚恩了吧?吴三桂对老朱家怎么样?满洲人比老朱家多啥啊?永历帝在给吴三桂的信里说的很清楚“以为将军建功之能。将军既毁宗室,今又欲破我父子,感鸱鸮之章, 能不惨然心恻耶?将军犹是中华之人,犹是世也。即不为朕怜,独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独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独不念己身之祖若父乎?不知新王何亲何厚于将军,孤客何仇何怨于将军?彼则尽忠竭力,此则除草绝根,若此者是将军自以为智,而 不知适成其愚。将军于清朝自以为厚,而不知厚其所薄,万祀而下,史书记载,且谓将军为何如人也。”满洲人看这种人都齿冷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5-5-11 09:22
至于狗性和狼性~明帝国对吴三桂一家可谓是厚恩了吧?吴三桂对老朱家怎么样?满洲人比老朱家多啥啊?永历帝 ...
不必在满清统治者和吴三桂这些人身上挖掘与道德或感恩之类有关的东西吧。纯是浪费。
满清绝不会因吴三桂本来道德模范而封他为亲王,吴三桂本人也根本不是知道感恩的家伙。
满清对吴三桂的处理没有道德上的对错问题,只有时机对不对及是否使老百姓陷入战火中的问题。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5-11 14:35
不必在满清统治者和吴三桂这些人身上挖掘与道德或感恩之类有关的东西吧。纯是浪费。
满清绝不会因吴三桂 ...


那你说什么狗性狼性的什么玩意干嘛,清帝国统治者主要需要考虑的是这个问题么?从万历末年萨尔浒开始,华夏大地几十年来不一直是修罗场么?大大小小战争持续又不是一代人了。对于清帝国统治者来说,最后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摧毁三藩没没?打赢了~清帝国的统治得到稳固没?稳固了~这才是清帝国皇帝需要考虑的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5-11 14:35
不必在满清统治者和吴三桂这些人身上挖掘与道德或感恩之类有关的东西吧。纯是浪费。
满清绝不会因吴三桂 ...


那你说什么狗性狼性的什么玩意干嘛,清帝国统治者主要需要考虑的是这个问题么?从万历末年萨尔浒开始,华夏大地几十年来不一直是修罗场么?大大小小战争持续又不是一代人了。对于清帝国统治者来说,最后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摧毁三藩没没?打赢了~清帝国的统治得到稳固没?稳固了~这才是清帝国皇帝需要考虑的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5-5-11 15:38
那你说什么狗性狼性的什么玩意干嘛,清帝国统治者主要需要考虑的是这个问题么?从万历末年萨尔浒开始, ...
清吴大战,对于西南老百姓当然没有好处,对于中华民族也看不出任何好处。所以唯一的问题就是对于清统治者是需不需要打。
满清消灭了南明势力之后,全国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定,这时在自己的统治区内再挑起战火,不说愚蠢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打赢了也没有明显增加其统治的稳定度。
清吴之战,清在初期相当危险,只是吴三桂没有战略眼光救了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