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真正的爱国人士都要理性表威,真正的爱国人士必读: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9:04:23


       1919年5月4日,北大政治系学生梅思平跟着游行队伍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闯入曹汝霖宅邸,学生们在痛打了章宗祥之后,放火烧了曹宅。纵火者至今仍是一个难以确证的谜,但其中一种说法,放火者就是梅思平。
       同一天,也是北大学生的陈公博表现却出奇得冷静。他原本不打算参加示威游行,只不过因为是广东几家报纸的特约通讯记者,才抱着采写新闻的目的随着北大学生队伍一起出发。陈公博观察了一会儿便离开队伍,雇辆人力车回公寓去了。尽管不算热情,但五四期间,陈公博还是参加了一次散发传单的活动。
   
       而此时,正在日本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留学的周佛海也在密切的关注着国内的形势,他不但在留学生中鼓动学潮,还发起了归国运动。
   
       三个年轻人此时虽各不相识,但都对救国满怀热情,仅仅二十年不到,三个人却都沦落成汪伪汉奸政府的高官,这显然不仅仅是三个个体的选择,而是一批知识青年的沦丧。

激进青年
   
       陈公博是同龄人当中较有思想的人。早在1919年1月,陈公博就正式刊行了自己的时政论文《督军问题》,对当时的军阀割据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心怀天下的襟怀深得国民党元老汪精卫、廖仲恺等人的赏识。
   
       五四之后不久,陈公博自北大毕业回到广州,一面在法政学校任教授,一面与北大同学谈平山等人创办《广东群报》,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尤其侧重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由于得到了陈独秀的指导,《广东群报》无形中成了广州共产党组织的机关报,陈公博也因此被陈独秀推荐为广东代表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
   
       然而,会上张国焘、李汉俊因观点不同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冷眼旁观的陈公博认为这是“互相摩擦,互相倾轧”,而张国焘飞扬跋扈的态度更让他“内心冷然,参加大会的热情,顿时冷到冰点,不由地起了待机而退的心事”。


1946年陈公博被判死刑

       自沪返穗后,陈公博不仅执意“舍弃广东的事业,去美国留学”,而且发表文章支持赶走孙中山的陈炯明,公开与党中央唱起了反调。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其留党察看处分,固执的陈公博干脆宣布脱离共产党,并最终被开除了党籍。
   
       1922年11月,经济拮据的陈公博在国民党元老汪精卫的资助下动身前往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一年后,以一篇《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此时,汪精卫的资助早已告罄,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陈公博不得不向广东省省长廖仲恺求助。廖仲恺早就欣赏陈公博的才干,立即回电要求他回国,并推荐其加入了国民党。委以陈公博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的重任。1925年,廖仲恺遇刺,陈公博成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成为国民党内炙手可热的人物。
   
        在陈公博眼里,汪精卫不仅仅是大家公认的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人,国民党内人格最高尚、最有威信的领袖,而且是自己生命中最钦佩的导师。他由衷地感激汪精卫对自己“无私”的资助和提携,此次死心塌地地做了汪精卫的党羽,也为日后依附汪精卫走上汉奸之路埋下了伏笔。
   
        就在中共一大上,陈公博认识了留日学生代表周佛海。
   
从骨干到脱党
   
       早在留学日本时期,周佛海已经因研究社会主义小有名气,自诩为“中国的列宁”。
   
       与陈公博性格不同,周佛海一开始就怀抱政治野心,并以马列主义理论家自居,因此在中共一大会上表现颇为积极,被选为中央局候补委员。此后一段时间,由于总书记陈独秀不在上海,他还代理了总书记的职务,主持中央局的工作。1922年,周佛海受中共中央委托,物色代表参加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会议。其时正值陈独秀被捕,周佛海一面营救陈独秀,一面派人四处物色代表。还亲赴长沙、汉口、安庆等地,会见了毛泽东、陈潭秋等人,商议挑选各界民众代表。此后,他还参与发动了上海劳工运动等活动。
   
        然而,带着投机心理入党的周佛海终究未能坚持自己的革命事业。他和上海小姐杨淑惠的婚外恋受到了党内批评后,便对组织产生了不满情绪。而陈独秀被捕入狱更让他觉得革命的风险太大。于是,在陈独秀出狱三天后,他向陈做了一次简单的交代后便携杨淑惠返回日本,从此再不过问中共中央的事务。

   

       半年后,周佛海升入京都帝国大学。京都帝国教授河上肇对“早熟的社会革命”的论调动摇了周佛海的社会主义理想。1923年,帝国大学毕业时,找不到工作的周佛海更是一筹莫展,恰在此时,国共两党已经实现合作,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戴季陶写信邀请周佛海到广州担任宣传部秘书,月薪为200元大洋。周佛海毫不犹豫便欣然前往。没过多久,广东大学校长邹鲁又邀请他兼任该校教授,月薪240元。
   
       不过,收入优厚的周佛海却以“每月交纳20元党费太多”为由——事实上他认为在共产党内没有政治前途——宣布脱离共产党。随后,周佛海立即投入了国民党的怀抱。为了报答戴季陶的知遇之恩,周佛海一面标榜要做一个忠实的国民党党员,一面公开称“攻击共产党是我的义务,我的责任”。
   
       1923年,陈公博与周佛海——这两位曾经的中共元老,不约而同地投靠了国民党。
   
从文人做政客
   
       北大毕业后,热衷政治斗争的梅思平没能顺利地踏上仕途,而是应聘到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做编辑。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商务印书馆的学者文人爆发出高度的政治热情,纷纷组织各类社团或党派。梅思平加入了同事何公敢创立的孤军社。孤军社的抱负甚高,自认为是国民党、共产党以外的一个政治团体。他们鼓吹民族主义、民主政治和工会主义,因其主张符合孙中山三民主义而引起国民党高层的注意。

   

        正是在孤军社,梅思平结识了已是国民党重臣的周佛海,同样有政治野心的两人志趣相投,交往甚密,结为好友。
   
       1926年11月,周佛海投奔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旋即受命出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周佛海趁机引荐自己的好友梅思平、陶希圣和另一位商务印书馆编辑吴文祺为武汉分校政治教官。梅思平从此走上了政坛,并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十年。
   
        1928年,蒋介石授意周佛海创办《新生命》杂志作为自己政策宣传的阵地,梅思平和陶希圣成为骨干成员。10月,陶希圣在《新生命》杂志上发表《中国社会到底是甚么社会》的论文,梅思平立即以《中国社会变迁的概略》与陶希圣呼应。随后,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李季、陈邦国、王宜昌、杜畏之等相继参加论战,形成一场影响深远的中国社会史大论战。
   
        也就是在这场论战中,他的才能获得了蒋介石的欣赏。
   
“低调俱乐部”
   
        1931年中日开战伊始,陈公博还是一个强硬的主战派。然而,1933年3月,中国军队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日军出动飞机对中国守军阵地进行狂轰乱炸,多次发动进攻。尽管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反击,却因为武器落后,缺乏现代战争训练,遭到了惨败。
   
       前线溃败之惨状,让陈公博大为恐慌。当他回到南京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向蒋介石和汪精卫汇报以后,蒋汪二人都采纳了他的意见——“军事既难解决,还是走外交的途径吧”。
   
        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内“和平路线”的议论声浪越来越大,一大批对抗战失去信心的国民党高官逐渐聚集起来,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低调俱乐部”,周佛海和梅思平都成为其中的核心成员。
   
       1937年12月,陈公博作为专使出访欧洲各国,并利用他与墨索里尼的女婿奇亚诺的私交,争取意大利对中日战争采取中立态度。陈公博反对共产主义,并且都奉汪精卫为精神领袖,主张推汪与日本和谈。至此,一个以汪精卫为核心的主和派团体已经悄然形成,并于日后成为汪伪政权的核心。

汪伪急先锋
   
       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一直没有放弃与日本和谈的努力,日本政府也试图通过德国政府居间调停,尽快结束在中国的战争。然而,日本政府苛刻的停战条件却让蒋介石无法接受,德国的调停最终失败。1938年1月16日,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日本内阁作出了“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的决议,关闭了和谈的大门。
   
       对此,蒋介石一面积极组织抗战,一面派人收集日本情报,寻找机会与日本重开谈判。在蒋介石的默许下,受命于汪精卫的高宗武、梅思平在香港创立“蔚蓝书店”,一面搜集情报,一面与日方频频接触,试探日本的底牌。当高宗武带回了日本政府“希望汪先生出马”重开谈判的消息时,蒋介石怒不可遏,表示与高断绝关系,并下令停发其活动经费。但抱定和平“救国”主张的周佛海却背着蒋介石,照旧每月从宣传部的经费中,拨3000元支持高宗武在香港继续与日本保持联系。
   
       1938年秋,高宗武生病,周佛海指示由梅思平代替高宗武前往上海与日本人秘密谈判。梅思平深知此行签署的必然是条件苛刻的城下之盟,自己难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席间,梅思平突然哀叹:“从今而后我不也成了汉奸?”
   
       不出所料,秘密谈判进行的十分艰难。梅思平提出的要求往往被日方断然拒绝,以至于近乎哀求日方不要把承认“满洲国”写进条款,以免自己背负汉奸卖国贼的千古骂名。结果,本除了有名无实的撤军期限外,一切要求都遭到了拒绝。11月20日,梅思平、高宗武与日本代表签订了《日华协议记录》和《日华协议记录谅解事项》(合称《重光堂密约》)。
   
坠入深渊
   
       既然决定接受日本的条款,汪精卫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策划出逃了。他召集周佛海、陶希圣、曾仲鸣等人秘密商讨叛逃事宜。此时,身在成都的陈公博得知汪精卫准备逃离重庆的消息,赶紧打电报劝告汪精卫:“先生若离重庆,将遭到全国民众的反对和唾弃。”
   
       在汪精卫的追随者中,最痛苦的莫过于陈公博。他对汪精卫深怀知遇之恩的感激,作为汪精卫的肱骨之臣,陈公博主和,但反对汪精卫与日本媾和,更反对汪出面组织汉奸政权。然而,他对汪精卫的死忠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12月18日,汪精卫一意孤行叛逃到河内,陈公博应召尾随而至。矛盾重重的他临行前曾写信给蒋介石,声称要做“最后的努力”,力劝汪回心转意。然而,他的劝说终告失败,最终随汪精卫一路走到黑。
   
       其实,汪精卫等人自己也很清楚,汉奸行为是不会被国人饶恕的。如梅思平事后坦言:“这件事也实在犯难,搞好了呢,当然对国家有益;搞不好呢,汪先生三十多年来的光荣历史只怕让人一笔勾销。”梅思平却有先见之明,当他叛国投敌之后,立刻被钉上了耻辱柱,甚至是众叛亲离。
   
        与陈公博被动投敌不同,周佛海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主动地走上汉奸道路的。在汪精卫叛国投敌的过程中他非但没有劝解阻止,反倒利用自己对高宗武、梅思平的影响力,授意他们与日本秘密联络并签署《重光堂密约》,最终成为汪伪政权的始作俑者。
   
身名俱灭
   
       岂止是陈公博、周佛海和梅思平,因为对战局的悲观,一大批丧失信心的国民党高官纷纷投靠日本侵略者,最终集体堕落为汉奸。尽管其中不乏良心未泯、幡然悔悟,甚或曲线救国者,但附逆者之多恰如过江之鲫。
   
       就在汪精卫准备筹建南京伪国民政府时,作为骨干的高宗武和陶希圣因种种原因悄然逃离上海,并在香港《大公报》揭露汪日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及其附件。高陶二人的幡然醒悟,却没能唤醒陈公博、周佛海和梅思平等人的民族意识,在全国民众的一片骂声中公然走上卖国投敌的最前台。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组建伪国民政府,陈公博、周佛海、梅思平等人作为“首义分子”身居要职。1944年11月,汪精卫病死日本,陈公博代理南京伪国民政府主席,继续执行汪精卫的汉奸政策。而对汪伪政权丧失信心的周佛海却已经开始与重庆方面暗通消息,开始为蒋介石在沦陷区的特工活动提供方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天,南京伪国民政府在陈公博的主持下宣告解散。此后数月,汪伪政权的高官相继被捕,并受到审判。陈公博、周佛海、梅思平等人均被判处死刑。陈公博和梅思平先后被处决,周佛海则因其“戴罪立功”而改判为无期徒刑,最终病死狱中。   

      (摘自《科技文摘报》2010年11月11日,作者:李远江,图:何海华)

http://www.doc88.com/p-578429696196.html

       1919年5月4日,北大政治系学生梅思平跟着游行队伍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闯入曹汝霖宅邸,学生们在痛打了章宗祥之后,放火烧了曹宅。纵火者至今仍是一个难以确证的谜,但其中一种说法,放火者就是梅思平。
       同一天,也是北大学生的陈公博表现却出奇得冷静。他原本不打算参加示威游行,只不过因为是广东几家报纸的特约通讯记者,才抱着采写新闻的目的随着北大学生队伍一起出发。陈公博观察了一会儿便离开队伍,雇辆人力车回公寓去了。尽管不算热情,但五四期间,陈公博还是参加了一次散发传单的活动。
   
       而此时,正在日本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留学的周佛海也在密切的关注着国内的形势,他不但在留学生中鼓动学潮,还发起了归国运动。
   
       三个年轻人此时虽各不相识,但都对救国满怀热情,仅仅二十年不到,三个人却都沦落成汪伪汉奸政府的高官,这显然不仅仅是三个个体的选择,而是一批知识青年的沦丧。

激进青年
   
       陈公博是同龄人当中较有思想的人。早在1919年1月,陈公博就正式刊行了自己的时政论文《督军问题》,对当时的军阀割据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心怀天下的襟怀深得国民党元老汪精卫、廖仲恺等人的赏识。
   
       五四之后不久,陈公博自北大毕业回到广州,一面在法政学校任教授,一面与北大同学谈平山等人创办《广东群报》,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尤其侧重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由于得到了陈独秀的指导,《广东群报》无形中成了广州共产党组织的机关报,陈公博也因此被陈独秀推荐为广东代表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
   
       然而,会上张国焘、李汉俊因观点不同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冷眼旁观的陈公博认为这是“互相摩擦,互相倾轧”,而张国焘飞扬跋扈的态度更让他“内心冷然,参加大会的热情,顿时冷到冰点,不由地起了待机而退的心事”。


1946年陈公博被判死刑

       自沪返穗后,陈公博不仅执意“舍弃广东的事业,去美国留学”,而且发表文章支持赶走孙中山的陈炯明,公开与党中央唱起了反调。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其留党察看处分,固执的陈公博干脆宣布脱离共产党,并最终被开除了党籍。
   
       1922年11月,经济拮据的陈公博在国民党元老汪精卫的资助下动身前往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一年后,以一篇《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此时,汪精卫的资助早已告罄,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陈公博不得不向广东省省长廖仲恺求助。廖仲恺早就欣赏陈公博的才干,立即回电要求他回国,并推荐其加入了国民党。委以陈公博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的重任。1925年,廖仲恺遇刺,陈公博成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成为国民党内炙手可热的人物。
   
        在陈公博眼里,汪精卫不仅仅是大家公认的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人,国民党内人格最高尚、最有威信的领袖,而且是自己生命中最钦佩的导师。他由衷地感激汪精卫对自己“无私”的资助和提携,此次死心塌地地做了汪精卫的党羽,也为日后依附汪精卫走上汉奸之路埋下了伏笔。
   
        就在中共一大上,陈公博认识了留日学生代表周佛海。
   
从骨干到脱党
   
       早在留学日本时期,周佛海已经因研究社会主义小有名气,自诩为“中国的列宁”。
   
       与陈公博性格不同,周佛海一开始就怀抱政治野心,并以马列主义理论家自居,因此在中共一大会上表现颇为积极,被选为中央局候补委员。此后一段时间,由于总书记陈独秀不在上海,他还代理了总书记的职务,主持中央局的工作。1922年,周佛海受中共中央委托,物色代表参加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会议。其时正值陈独秀被捕,周佛海一面营救陈独秀,一面派人四处物色代表。还亲赴长沙、汉口、安庆等地,会见了毛泽东、陈潭秋等人,商议挑选各界民众代表。此后,他还参与发动了上海劳工运动等活动。
   
        然而,带着投机心理入党的周佛海终究未能坚持自己的革命事业。他和上海小姐杨淑惠的婚外恋受到了党内批评后,便对组织产生了不满情绪。而陈独秀被捕入狱更让他觉得革命的风险太大。于是,在陈独秀出狱三天后,他向陈做了一次简单的交代后便携杨淑惠返回日本,从此再不过问中共中央的事务。

   

       半年后,周佛海升入京都帝国大学。京都帝国教授河上肇对“早熟的社会革命”的论调动摇了周佛海的社会主义理想。1923年,帝国大学毕业时,找不到工作的周佛海更是一筹莫展,恰在此时,国共两党已经实现合作,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戴季陶写信邀请周佛海到广州担任宣传部秘书,月薪为200元大洋。周佛海毫不犹豫便欣然前往。没过多久,广东大学校长邹鲁又邀请他兼任该校教授,月薪240元。
   
       不过,收入优厚的周佛海却以“每月交纳20元党费太多”为由——事实上他认为在共产党内没有政治前途——宣布脱离共产党。随后,周佛海立即投入了国民党的怀抱。为了报答戴季陶的知遇之恩,周佛海一面标榜要做一个忠实的国民党党员,一面公开称“攻击共产党是我的义务,我的责任”。
   
       1923年,陈公博与周佛海——这两位曾经的中共元老,不约而同地投靠了国民党。
   
从文人做政客
   
       北大毕业后,热衷政治斗争的梅思平没能顺利地踏上仕途,而是应聘到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做编辑。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商务印书馆的学者文人爆发出高度的政治热情,纷纷组织各类社团或党派。梅思平加入了同事何公敢创立的孤军社。孤军社的抱负甚高,自认为是国民党、共产党以外的一个政治团体。他们鼓吹民族主义、民主政治和工会主义,因其主张符合孙中山三民主义而引起国民党高层的注意。

   

        正是在孤军社,梅思平结识了已是国民党重臣的周佛海,同样有政治野心的两人志趣相投,交往甚密,结为好友。
   
       1926年11月,周佛海投奔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旋即受命出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周佛海趁机引荐自己的好友梅思平、陶希圣和另一位商务印书馆编辑吴文祺为武汉分校政治教官。梅思平从此走上了政坛,并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十年。
   
        1928年,蒋介石授意周佛海创办《新生命》杂志作为自己政策宣传的阵地,梅思平和陶希圣成为骨干成员。10月,陶希圣在《新生命》杂志上发表《中国社会到底是甚么社会》的论文,梅思平立即以《中国社会变迁的概略》与陶希圣呼应。随后,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李季、陈邦国、王宜昌、杜畏之等相继参加论战,形成一场影响深远的中国社会史大论战。
   
        也就是在这场论战中,他的才能获得了蒋介石的欣赏。
   
“低调俱乐部”
   
        1931年中日开战伊始,陈公博还是一个强硬的主战派。然而,1933年3月,中国军队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日军出动飞机对中国守军阵地进行狂轰乱炸,多次发动进攻。尽管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反击,却因为武器落后,缺乏现代战争训练,遭到了惨败。
   
       前线溃败之惨状,让陈公博大为恐慌。当他回到南京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向蒋介石和汪精卫汇报以后,蒋汪二人都采纳了他的意见——“军事既难解决,还是走外交的途径吧”。
   
        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内“和平路线”的议论声浪越来越大,一大批对抗战失去信心的国民党高官逐渐聚集起来,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低调俱乐部”,周佛海和梅思平都成为其中的核心成员。
   
       1937年12月,陈公博作为专使出访欧洲各国,并利用他与墨索里尼的女婿奇亚诺的私交,争取意大利对中日战争采取中立态度。陈公博反对共产主义,并且都奉汪精卫为精神领袖,主张推汪与日本和谈。至此,一个以汪精卫为核心的主和派团体已经悄然形成,并于日后成为汪伪政权的核心。

汪伪急先锋
   
       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一直没有放弃与日本和谈的努力,日本政府也试图通过德国政府居间调停,尽快结束在中国的战争。然而,日本政府苛刻的停战条件却让蒋介石无法接受,德国的调停最终失败。1938年1月16日,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日本内阁作出了“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的决议,关闭了和谈的大门。
   
       对此,蒋介石一面积极组织抗战,一面派人收集日本情报,寻找机会与日本重开谈判。在蒋介石的默许下,受命于汪精卫的高宗武、梅思平在香港创立“蔚蓝书店”,一面搜集情报,一面与日方频频接触,试探日本的底牌。当高宗武带回了日本政府“希望汪先生出马”重开谈判的消息时,蒋介石怒不可遏,表示与高断绝关系,并下令停发其活动经费。但抱定和平“救国”主张的周佛海却背着蒋介石,照旧每月从宣传部的经费中,拨3000元支持高宗武在香港继续与日本保持联系。
   
       1938年秋,高宗武生病,周佛海指示由梅思平代替高宗武前往上海与日本人秘密谈判。梅思平深知此行签署的必然是条件苛刻的城下之盟,自己难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席间,梅思平突然哀叹:“从今而后我不也成了汉奸?”
   
       不出所料,秘密谈判进行的十分艰难。梅思平提出的要求往往被日方断然拒绝,以至于近乎哀求日方不要把承认“满洲国”写进条款,以免自己背负汉奸卖国贼的千古骂名。结果,本除了有名无实的撤军期限外,一切要求都遭到了拒绝。11月20日,梅思平、高宗武与日本代表签订了《日华协议记录》和《日华协议记录谅解事项》(合称《重光堂密约》)。
   
坠入深渊
   
       既然决定接受日本的条款,汪精卫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策划出逃了。他召集周佛海、陶希圣、曾仲鸣等人秘密商讨叛逃事宜。此时,身在成都的陈公博得知汪精卫准备逃离重庆的消息,赶紧打电报劝告汪精卫:“先生若离重庆,将遭到全国民众的反对和唾弃。”
   
       在汪精卫的追随者中,最痛苦的莫过于陈公博。他对汪精卫深怀知遇之恩的感激,作为汪精卫的肱骨之臣,陈公博主和,但反对汪精卫与日本媾和,更反对汪出面组织汉奸政权。然而,他对汪精卫的死忠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12月18日,汪精卫一意孤行叛逃到河内,陈公博应召尾随而至。矛盾重重的他临行前曾写信给蒋介石,声称要做“最后的努力”,力劝汪回心转意。然而,他的劝说终告失败,最终随汪精卫一路走到黑。
   
       其实,汪精卫等人自己也很清楚,汉奸行为是不会被国人饶恕的。如梅思平事后坦言:“这件事也实在犯难,搞好了呢,当然对国家有益;搞不好呢,汪先生三十多年来的光荣历史只怕让人一笔勾销。”梅思平却有先见之明,当他叛国投敌之后,立刻被钉上了耻辱柱,甚至是众叛亲离。
   
        与陈公博被动投敌不同,周佛海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主动地走上汉奸道路的。在汪精卫叛国投敌的过程中他非但没有劝解阻止,反倒利用自己对高宗武、梅思平的影响力,授意他们与日本秘密联络并签署《重光堂密约》,最终成为汪伪政权的始作俑者。
   
身名俱灭
   
       岂止是陈公博、周佛海和梅思平,因为对战局的悲观,一大批丧失信心的国民党高官纷纷投靠日本侵略者,最终集体堕落为汉奸。尽管其中不乏良心未泯、幡然悔悟,甚或曲线救国者,但附逆者之多恰如过江之鲫。
   
       就在汪精卫准备筹建南京伪国民政府时,作为骨干的高宗武和陶希圣因种种原因悄然逃离上海,并在香港《大公报》揭露汪日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及其附件。高陶二人的幡然醒悟,却没能唤醒陈公博、周佛海和梅思平等人的民族意识,在全国民众的一片骂声中公然走上卖国投敌的最前台。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组建伪国民政府,陈公博、周佛海、梅思平等人作为“首义分子”身居要职。1944年11月,汪精卫病死日本,陈公博代理南京伪国民政府主席,继续执行汪精卫的汉奸政策。而对汪伪政权丧失信心的周佛海却已经开始与重庆方面暗通消息,开始为蒋介石在沦陷区的特工活动提供方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天,南京伪国民政府在陈公博的主持下宣告解散。此后数月,汪伪政权的高官相继被捕,并受到审判。陈公博、周佛海、梅思平等人均被判处死刑。陈公博和梅思平先后被处决,周佛海则因其“戴罪立功”而改判为无期徒刑,最终病死狱中。   

      (摘自《科技文摘报》2010年11月11日,作者:李远江,图:何海华)

http://www.doc88.com/p-578429696196.html
PDF文档,摘自《科技文摘报》2010年11月11日,作者:李远江,图:何海华。
今天的帖子咋要审核呢?
这个帖子还要顶出来让家看看吧,以前我的BOSS推荐给我看的。
爱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看看今天中国制抵日货的状况就该了然。
爱也不是谁都明白,都具备的事,有些人,一辈子不懂爱!更别提爱国!
谁爱谁?爱谁谁!


本文说明了啥呢,说明的就是如果不再热血,变得理性了,反而容易当汉奸了,就说周佛海梅思平高宗武等人搞的这个低调俱乐部吧,那是相当“理性”啊:为啥要“低调”呢,就是因为从各方面看中国国力都比不过日本,抗日无望嘛,所以这个低调俱乐部最后变成了汉奸俱乐部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句老话叫“仗义每从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为啥有这个现象呢,就是知识分子们读到的各种大道理太多,老标榜自己“理性”,其实却把最基本的做人原则给忘了。

本文说明了啥呢,说明的就是如果不再热血,变得理性了,反而容易当汉奸了,就说周佛海梅思平高宗武等人搞的这个低调俱乐部吧,那是相当“理性”啊:为啥要“低调”呢,就是因为从各方面看中国国力都比不过日本,抗日无望嘛,所以这个低调俱乐部最后变成了汉奸俱乐部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句老话叫“仗义每从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为啥有这个现象呢,就是知识分子们读到的各种大道理太多,老标榜自己“理性”,其实却把最基本的做人原则给忘了。


既然选择了那条道路,是收获是付出都由自己扛着。如汪小鸟,如陈公博……

好像从来就没人说过汪小鸟刺杀满清王爷有什么不对,也没人说过热血青年沦为汉奸之后有免死金牌。有什么理性不理性的,不就这点事吗?

某些人似乎看到曾经的热血青年汪小鸟做了汉奸,于是给所有的热血青年都有了做汉奸的嫌疑,所以通通都贴上了“准”汉奸的标签。对了,还有“爱国贼”……

真可笑!!!

其实很简单

砸车了合情进局子了合理,这不是很正常?

在一旁袖着手大声痛骂的、冷言冷语的、嘲笑讽刺的冷静党们挨了热血青年的白眼,那也不是自找的吗?
有“良知”的媒体们不也把有限几件砸车事件无限放大,弄得YX似乎变成了打砸抢,人们个个像土匪似的,不是活该被骂?

多大一点事,好像挡了某些人的财路杀了其父母般气急败坏上蹿下跳面红耳赤双目圆睁的,真是奇了怪了……




既然选择了那条道路,是收获是付出都由自己扛着。如汪小鸟,如陈公博……

好像从来就没人说过汪小鸟刺杀满清王爷有什么不对,也没人说过热血青年沦为汉奸之后有免死金牌。有什么理性不理性的,不就这点事吗?

某些人似乎看到曾经的热血青年汪小鸟做了汉奸,于是给所有的热血青年都有了做汉奸的嫌疑,所以通通都贴上了“准”汉奸的标签。对了,还有“爱国贼”……

真可笑!!!

其实很简单

砸车了合情进局子了合理,这不是很正常?

在一旁袖着手大声痛骂的、冷言冷语的、嘲笑讽刺的冷静党们挨了热血青年的白眼,那也不是自找的吗?
有“良知”的媒体们不也把有限几件砸车事件无限放大,弄得YX似乎变成了打砸抢,人们个个像土匪似的,不是活该被骂?

多大一点事,好像挡了某些人的财路杀了其父母般气急败坏上蹿下跳面红耳赤双目圆睁的,真是奇了怪了……


仰望天堂 发表于 2012-10-18 02:51
既然选择了那条道路,是收获是付出都由自己扛着。如汪小鸟,如陈公博……

好像从来就没人说过汪小鸟刺杀 ...
最搞笑的是经常还有人说什么“往往平时喊着爱国的人真上了战场就怎么怎么,反而是平时不做声的人上了战场表现怎么怎么……”尼玛的平时连嘴里喊两声爱国都不肯喊,真打仗了还指望他爱国?让他们举个例子嘛,居然说什么银英里的那些平时高喊爱国真打起仗来就投降什么什么的,卧就槽,拿个小说来当现实做例子,笑死我了
其实有些人更爱自己
卤煮转的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几个没有一个是真正想救国救民的,都是怀有个人目的的(简称私心)
这充分说明不管你是五毛还是美分,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择是如此重要,选错边的结局是非常悲惨的
激进的理想主义者最容易蜕变,但是连理想都没有的人连蜕变的资格都没有
这个没有必然联系。相反的例子更多。
爱国要理性,也要热血!缺一不可!!
最搞笑的是经常还有人说什么“往往平时喊着爱国的人真上了战场就怎么怎么,反而是平时不做声的人上了战场 ...
我琢磨着这些人是不是因为平时的表现难以让人信服,所以编出一套说辞来忽悠自己……

想想我兔一路走过来真心不容易!只有真正的共产主义兔才能坚持到最后!有一点点私心的、投机的都被淘了!
咳咳,LZ同志,你也应该看到,那个时代还有更多不愿做亡国奴的热血青年走上了抗战的前线,为国捐躯的啊,不能拿一小部分人来代表全部的吧。转发这类文章来,实在是太以偏概全了。
仰望天堂 发表于 2012-10-18 02:51
既然选择了那条道路,是收获是付出都由自己扛着。如汪小鸟,如陈公博……

好像从来就没人说过汪小鸟刺杀 ...
也对,人生是多变的嘛,有人热血冷了,有的人冷血却渐渐热了起来,当然还有更多的人一辈子冷血或者热血的。
通篇文章中心思想就一句话可以概括:大棋党容易出汉奸!
够了,这些装冷静装深沉的文人们,自己不爱国,还把其他的爱国者打成汉奸爱国贼,真是颠倒黑白!
今天就告诉各位:所谓梅斯平火烧赵家楼根本就不是什么一种说法,而是彻彻底底、居心叵测的造谣!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这么想,当年那么多热血青年,就出了这几个汉奸。
而且,可以肯定一点,那些不热血的青年,出的汉奸要多得多得多。

所以,希望lz不要藉此有限的例子,就混淆了多和少,颠倒了黑和白。
任何时候,都有大把的汉奸!现在就更加多。理性党,投机党做汉奸的机会更大。一腔热血要有始终如一的保持才不会变为汉奸,但这对有些人是非常难滴。像某位人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楼上的是不是都想多了?

这篇文章可以指着你们心中的热血青年,就不能指着现在那些所谓公知?

我更认为这篇文章讲了这么一些人,初始时热血澎湃,刚愎自用,觉得自己一些都是对的。可是受到挫折了,就180度转弯,走向投机,极端自私自利的一面。

这些人中有你们口中的热血青年,更有一帮子自以为是的公知!
个人认为此篇文章的意思就是热血青年容易变汉奸嘛。
不热血的青年变汉奸的更多。
此文混淆概念,颠倒黑白,说不好就是那些真汉奸卖国贼写给自己的遮羞布,竟然还有人转,可悲可叹。
卤煮意思是我们不用警惕JY,公知成为汉奸,要警惕热血青年成为汉奸?
又开始把热血青年和某些暴力行为挂等号?
像常凯申一样写个日记说下希望祖国好就能证明爱国了?
卤煮知道逻辑是什么东西吗?
热血与信仰不坚定没有必然关系。
热血与信仰不坚定没有必然关系。
同意!      
海之深蓝 发表于 2012-10-18 00:13
这个帖子还要顶出来让家看看吧,以前我的BOSS推荐给我看的。
其实名字换换也说的通
《曾今是GCD的汉奸们》

要知道当年那么多热血青年才出2个汉奸,不看大多数而去看极少数异端,这本身就有问题
其实就是政治投机嘛!只管利益,不管气节。
一棒子打死了所有中国人


国家时局动荡,个人的命运就象波涛中的浮萍,有时最不可能当汉奸的,也会是汉奸. 如果回溯当年,那些热血青年自已都想象不到自已的变化.

有两种热血青年当汉奸的概率相对较大:
一种是无脑青年,这类是一挑动就冲动的蠢人,象李逵、蔡阳,基本不知道自已在干什么,做了汉奸事也自以为正确。在和平时期,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在战争年代,是炮灰的好材料,这类当英雄烈士的概率也大,就看如何引导了。
再一种是五毛青年,这种人是善于投机的聪明人,城头变幻大王旗,永远站在强势者一边,无风险爱国。识时务地爱民国,爱大东亚国,爱满洲国,爱共和国……这种人很有理性,但没有骨头。有骨头没脑子,那就是前一种人。既有骨头又有脑子,才是爱国的脊梁。



国家时局动荡,个人的命运就象波涛中的浮萍,有时最不可能当汉奸的,也会是汉奸. 如果回溯当年,那些热血青年自已都想象不到自已的变化.

有两种热血青年当汉奸的概率相对较大:
一种是无脑青年,这类是一挑动就冲动的蠢人,象李逵、蔡阳,基本不知道自已在干什么,做了汉奸事也自以为正确。在和平时期,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在战争年代,是炮灰的好材料,这类当英雄烈士的概率也大,就看如何引导了。
再一种是五毛青年,这种人是善于投机的聪明人,城头变幻大王旗,永远站在强势者一边,无风险爱国。识时务地爱民国,爱大东亚国,爱满洲国,爱共和国……这种人很有理性,但没有骨头。有骨头没脑子,那就是前一种人。既有骨头又有脑子,才是爱国的脊梁。

爱国本就是感性的,就好比我爱我妈一样,哪有理性而爱的?右派总在颠倒黑白!
汪精卫投降百死莫赎,但是唯一的一点正面的影响就是绝了蒋介石投降的路。要是蒋介石也投降,中国肯定完蛋了。
国家时局动荡,个人的命运就象波涛中的浮萍,有时最不可能当汉奸的,也会是汉奸. 如果回溯当年,那些热血青年自 ...
人焦国标已经淫出一手好湿,宣称要死在自由的炸弹之下……

据说其已经前往人类的希望了……

天可怜见,你的说法成立,焦国标五毛了……

1938年10月底,汪精卫说:“以我的主张,现在还不应该发动抗战。候我们有了飞机,可以答复敌人的飞机,我们有了大炮,可以答复敌人的大炮,到那时我们再打。”


打着反思的旗号,用着个别的例子,通过奇葩的逻辑,传达隐藏的私货

打着反思的旗号,用着个别的例子,通过奇葩的逻辑,传达隐藏的私货
popcorn234 发表于 2012-10-18 02:42
本文说明了啥呢,说明的就是如果不再热血,变得理性了,反而容易当汉奸了,就说周佛海梅思平高宗武等人搞的 ...
不是吧,毛当年也是很理性的,《论持久战》足够理性了,关键在目标的选择,和理性无关,也和你达成目标的方式无关,大方向错了啥都没用的。
不知楼主发这样的文章有何目的,其实大伙心里都清楚的。一个用拗论当真理的还选择性的选择题材,你是什么人,一目了然了。
对作恶多端罪孽深重的JP,根本不需要别人说东道西。每位有一定社会阅历的,凭直觉就能得出以下结论:得空儿就弄死它!具体的方式方法,自然因人而异喽。
当爱国热情变得很极端时,你会对很多事感到失望,这时就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