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台灣破縛而出的日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43:52
經濟日報社論


        自政權輪替以來,台灣經濟的表現就不時令人捏把冷汗。今年前七個月,出口成長率大幅下滑,儘管進口的成長也未見如何突兀的變化,就使得貿易順差急遽縮減,比去年同期大降八成多,立刻又讓敏感的國人感覺心被揪起,直擔憂是不是台灣經濟正以愈來愈快的速度凋謝,還是我們本有的機會已蹉跎殆盡,好日子已經所剩無多。

       近年來台灣經濟大為失色,早不見昔日雄風,乃是無可爭議的殘酷現實,但這究竟是否即代表台灣的宿命就該如此,卻還大有斟酌的餘地。我們再三強調,現實之所以走到這個地步,幾乎完全是人謀不臧、自取其禍的結果,如果真能痛定思痛,徹底找出致禍之因,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痛予剷除,台灣經濟必定能夠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用最通俗的比喻來闡釋,台灣經濟此刻就像是格列佛遊記中誤闖小人國的壯漢,空有一身力氣,卻被不計其數的細繩綑縛得結結實實、動彈不得,只能勉強掙扎、苟延殘喘。從這個角度去看,這個受困的壯漢如果不能及時脫困,的確會快速地飢渴以死,他的生命注定要凋謝,來日當然無多。然而一旦脫困,以他與對手不成比例的體魄與活力,所面對的優勢與機會又豈可限量?

       從台灣經濟今天的表現,我們也可以明確地估量出台灣經濟具備如何強韌的競爭力與充沛無比的活力。當整個經濟從頭到腳被結實地綑縛起來,近年來台灣每年還能獲取4、5%的成長率,每年能有上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對中國大陸的出超更遠不與台灣經濟的規模成比例,連我們艷羨、自歎不如的強敵南韓目前仍與我們在伯仲之間;則一旦掙脫束縛、重獲自由,台灣經濟所面對的優勢與機會,又豈可限量?

       到底是誰像聖經裡的狄萊拉一樣,奪走了力士的神力,令他身受繫縛、有力難施?綑縛住台灣經濟也因而綑縛住全體台灣人民的繩索無它,就是人民奉獻出來的權力與資源,託付給執掌公權力的主政者任意宰制、桎梏。

       最近因桃園缺水飽受抨擊的經濟部長,讓我們見到最明顯的一根線索:當政者從來未將台灣經濟當一回事。從政治操弄者的眼中看去,整個台灣只是一堆籌碼而已,可以隨意把玩取與,鞏固其政治城堡永不倒塌。因而從政權輪替以來,我們所見到的每一個經濟首長,都是只問顏色、不論才幹,一個個迎合當時某種政治考慮、政爭權謀,或竟只是政治酬庸的人物匆匆上台、匆忙過場,揮一揮衣袖,不留下一片雲彩;國家經濟建設大事,也在談笑中付諸東流。幾年來除了急急改換的響亮口號,像順口溜一般的經建噱頭,全島各處漫天撒錢建造出來的許多園區、館舍、港口在荒煙蔓草中凋朽,我們找不出什麼像樣的經濟大戰略、具體的經濟競爭策略、有效的經濟資源部署,甚至連過去還能對支撐總需求略盡棉薄的公共投資支出也愈來愈奄奄一息,反而成為拖累成長率無法向上的反作用力。

       與消極地忽視國家經濟建設、兒戲地唯色是用的繩索相比,積極地以深溝厚壘、天羅地網將台灣經濟牢牢綑縛的意識形態,就更直接而且粗魯地剝奪台灣人民的發展機會、緊緊地扣鎖住他們前進的腳步。過去資訊與傳統產業龍頭被百般刁難,我們早已司空見慣;自從中國大陸慷慨地開放十餘種台灣水果免稅、快速通關輸入大陸市場,人民才赫然發現,這個網罟其實無所不在,只要不是鑽縫蹈隙的一流高手,人人都在其彀中。

       在其重重綑縛之下,國內的投資環境、經濟建設人人都急切盼望著改善、加強,幾年下來,情勢每下愈況,連外來投資者都連年嗟歎、苦苦求告,最後紛紛廢然而去。產業界的龍頭眼看對岸的廠商羽毛漸豐,競爭力日強,機會泰半為其吞噬,卻只能望洋興歎,痛時日挾機會俱逝。那些僥倖從隙縫中鑽到彼岸的,則在面對強敵環伺、中共當局防不勝防的種種干預之際,卻因為他們乃是「背叛國家利益」的逋逃之人,隨時隨地還要防備後方的詛咒與冷箭;幾十萬人及不計其數的資金、設備,也因此成為散兵游勇,相互抵消甚至相殘,而使最寶貴的資源與無比巨大的力量消失於無形。

        就是在這樣的綑縛之下,當台灣經濟還能有如此表現,誰能低估台灣人民與企業的實力?正因為如此,當我們換一個角度,設想有一日當政者重新認知經濟為台灣命脈之唯一繫賴,而全力以赴真心拚經濟,以第一流人才做第一等事為台灣經濟穩植根基、廣開生機;如果有一天意識形態的網罟終於拆除,讓台灣企業能放開手腳,在毫無顧忌的競爭場上全力拚鬥,台灣將會有何種表現?所謂凋謝也者、懸空也者、來日無多也者,早被置諸腦後。

       但是,在來日未消耗殆盡之前,我們等得到那一天嗎?


【2005/08/16 經濟日報】經濟日報社論


        自政權輪替以來,台灣經濟的表現就不時令人捏把冷汗。今年前七個月,出口成長率大幅下滑,儘管進口的成長也未見如何突兀的變化,就使得貿易順差急遽縮減,比去年同期大降八成多,立刻又讓敏感的國人感覺心被揪起,直擔憂是不是台灣經濟正以愈來愈快的速度凋謝,還是我們本有的機會已蹉跎殆盡,好日子已經所剩無多。

       近年來台灣經濟大為失色,早不見昔日雄風,乃是無可爭議的殘酷現實,但這究竟是否即代表台灣的宿命就該如此,卻還大有斟酌的餘地。我們再三強調,現實之所以走到這個地步,幾乎完全是人謀不臧、自取其禍的結果,如果真能痛定思痛,徹底找出致禍之因,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痛予剷除,台灣經濟必定能夠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用最通俗的比喻來闡釋,台灣經濟此刻就像是格列佛遊記中誤闖小人國的壯漢,空有一身力氣,卻被不計其數的細繩綑縛得結結實實、動彈不得,只能勉強掙扎、苟延殘喘。從這個角度去看,這個受困的壯漢如果不能及時脫困,的確會快速地飢渴以死,他的生命注定要凋謝,來日當然無多。然而一旦脫困,以他與對手不成比例的體魄與活力,所面對的優勢與機會又豈可限量?

       從台灣經濟今天的表現,我們也可以明確地估量出台灣經濟具備如何強韌的競爭力與充沛無比的活力。當整個經濟從頭到腳被結實地綑縛起來,近年來台灣每年還能獲取4、5%的成長率,每年能有上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對中國大陸的出超更遠不與台灣經濟的規模成比例,連我們艷羨、自歎不如的強敵南韓目前仍與我們在伯仲之間;則一旦掙脫束縛、重獲自由,台灣經濟所面對的優勢與機會,又豈可限量?

       到底是誰像聖經裡的狄萊拉一樣,奪走了力士的神力,令他身受繫縛、有力難施?綑縛住台灣經濟也因而綑縛住全體台灣人民的繩索無它,就是人民奉獻出來的權力與資源,託付給執掌公權力的主政者任意宰制、桎梏。

       最近因桃園缺水飽受抨擊的經濟部長,讓我們見到最明顯的一根線索:當政者從來未將台灣經濟當一回事。從政治操弄者的眼中看去,整個台灣只是一堆籌碼而已,可以隨意把玩取與,鞏固其政治城堡永不倒塌。因而從政權輪替以來,我們所見到的每一個經濟首長,都是只問顏色、不論才幹,一個個迎合當時某種政治考慮、政爭權謀,或竟只是政治酬庸的人物匆匆上台、匆忙過場,揮一揮衣袖,不留下一片雲彩;國家經濟建設大事,也在談笑中付諸東流。幾年來除了急急改換的響亮口號,像順口溜一般的經建噱頭,全島各處漫天撒錢建造出來的許多園區、館舍、港口在荒煙蔓草中凋朽,我們找不出什麼像樣的經濟大戰略、具體的經濟競爭策略、有效的經濟資源部署,甚至連過去還能對支撐總需求略盡棉薄的公共投資支出也愈來愈奄奄一息,反而成為拖累成長率無法向上的反作用力。

       與消極地忽視國家經濟建設、兒戲地唯色是用的繩索相比,積極地以深溝厚壘、天羅地網將台灣經濟牢牢綑縛的意識形態,就更直接而且粗魯地剝奪台灣人民的發展機會、緊緊地扣鎖住他們前進的腳步。過去資訊與傳統產業龍頭被百般刁難,我們早已司空見慣;自從中國大陸慷慨地開放十餘種台灣水果免稅、快速通關輸入大陸市場,人民才赫然發現,這個網罟其實無所不在,只要不是鑽縫蹈隙的一流高手,人人都在其彀中。

       在其重重綑縛之下,國內的投資環境、經濟建設人人都急切盼望著改善、加強,幾年下來,情勢每下愈況,連外來投資者都連年嗟歎、苦苦求告,最後紛紛廢然而去。產業界的龍頭眼看對岸的廠商羽毛漸豐,競爭力日強,機會泰半為其吞噬,卻只能望洋興歎,痛時日挾機會俱逝。那些僥倖從隙縫中鑽到彼岸的,則在面對強敵環伺、中共當局防不勝防的種種干預之際,卻因為他們乃是「背叛國家利益」的逋逃之人,隨時隨地還要防備後方的詛咒與冷箭;幾十萬人及不計其數的資金、設備,也因此成為散兵游勇,相互抵消甚至相殘,而使最寶貴的資源與無比巨大的力量消失於無形。

        就是在這樣的綑縛之下,當台灣經濟還能有如此表現,誰能低估台灣人民與企業的實力?正因為如此,當我們換一個角度,設想有一日當政者重新認知經濟為台灣命脈之唯一繫賴,而全力以赴真心拚經濟,以第一流人才做第一等事為台灣經濟穩植根基、廣開生機;如果有一天意識形態的網罟終於拆除,讓台灣企業能放開手腳,在毫無顧忌的競爭場上全力拚鬥,台灣將會有何種表現?所謂凋謝也者、懸空也者、來日無多也者,早被置諸腦後。

       但是,在來日未消耗殆盡之前,我們等得到那一天嗎?


【2005/08/16 經濟日報】
替自己造個舞台
王崑義


自由時報



    在中國不斷打壓、封鎖的情況下,我國的國際空間確實已經到了窒息的地步,而由副總統呂秀蓮所主導成立的民主太平洋聯盟,卻是在這個窒息的環境中為自己創造舞台,尋求國際發聲的創意性作法。

    其實,國際上為了某種目的所自創的國際組織不勝枚舉,像是在一九九○年由加拿大出資,印尼出面主辦的「處理南海潛在衝突會議」,即具有非正式、非官方的年度會議性質,近年來這個會議有逐漸從解決南海問題,向探討各國功能性合作的趨勢發展。另外,一九九三年成立的「亞太安全合作委員會」,則是從非官方的管道來研究亞太安全議題,以輔助東協區域論壇的不足,並成為非正式的東協區域論壇政策建議及諮詢的機構。

    在中國方面,二○○一年由中國籌畫成立的「博鰲亞洲論壇」,是中國為了因應全球化的發展,試圖結合亞洲國家,發揚亞洲價值所創造的多邊機制的國際組織,除了解構美國在亞洲地區所建立的「泛亞太主義」之外,也為近年快速崛起的中國威脅論進行粉飾的作用。

    台灣方面,由呂秀蓮主導成立的民主太平洋聯盟,則廣集國內外菁英,以太平洋盆地的民主國家為主軸,尋求解決包括海洋安全、海洋環境與海洋科技為議題的討論空間,讓台灣擁有一個非政治性的,但有影響力的國際論壇。

    當然,以論壇方式來呈現這樣的一個國際組織,它並不具有真正聯盟的性質,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外在環境干擾,而聯盟的主張也符合阿扁過去所主張的「新國際主義」,[B]讓台灣成為維護國際和平、安全與生態保育的一員,避免在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下遭到邊緣化的命運。[/B]

    所以,在中國全面打壓的國際環境下,替自己打造一個國際舞台,這不只是副總統的心願,也是台灣人民共同的期待。 (作者王崑義,戰略學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6 17:43:50编辑过]
需要有懂行的人来给通俗的评论讲解一下,否则一般的小鸟们听不懂...

俺更是看得一头雾水
[em06][em06]
中时晚报的社论写得好,应该拿出来单独成贴呀。

那我编辑下
老LU你来发吧
台湾被边缘化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就悲惨地接受现实吧……
利用现在CSB在岛内声望下跌的大好机会,彻底边缘化台湾才使正道。
虽然有一点对不起还认同中国的台湾同胞,但中华崛起和统一大业面前,这些都是必然的选择。
本来就不是巨人,还总以为能长到巨人一样,明明够走运了,还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