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可控核融合---人造太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0:08:04


我現在才發現CDER真的看不懂我貼的圖表,把以前發表在超大的科普文再發一次.台灣翻作核融合
==================
科普可控核融合---人造太阳

我盡量避開看了就想睡的數學公式

  首先 ,要衡量一个可控核融合装置先不先进,最重要的参数就是 Q值也就是能量输出值和输入值得比


  这是你在任何其他发电产能方式都看不到的,因为连你最简单的用火柴点火的Q值都远大於


  这个也就是可控核融合最被争议也是最花钱的地方---再真正实用前,可控核融合,不只不能发电,还是超级会吃电的大怪兽,除了烧钱外一点价值都没有,甚至於比你用手摇发电还要差劲--


  核融合的原理简单讲就是两个原子核互相融合后会释出大量能量;但是原子核都带正电
  所以会互相排斥;这叫库伦斥力,要克服库伦斥力;就要给原子核能量来克服
  库伦斥力互相靠近;提高原子核能量的方法就是加热,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提高
  密度,让密度大到能克服库伦斥力,这是太阳发生核聚变的原理
  在地球上很难制造出超高密度,所以以加热提高能量为主;温度一高
  所有东西都变等离子电浆

  等离子电浆密度*温度*约束时间叫三重绩,要大於一定程度才会发生,数字越大
  核聚变发生频率就越高,核聚变发生会释出能量;三重绩大到一定程度
  会使核聚变释出的能量大於输入能量,让核聚变能自己持续发生;这个
  值叫劳逊判断






  根据计算在地球上要到1亿度以上的超高温才会发生有意义的核聚变,地球上根本没有容器耐的住这样的高温,所以要用磁场把高温电浆约束住,这就是托克马克的原理;


  只是要产生磁场,要加热都要用电,而且是非常大量的电,所以托克马克在发电以前要先吃大量的电,才有可能发电,发出的电如果和吃掉的电比值就是Q,Q在大於一定程度以上前托克马克根本没有实用价值的


  人类到底有没有可能真的把电将加热到1亿度并且维持到确实发生核融合并放出热量?


  这是80年代托克马克的问题,所以当年美国盖了TFTR,欧洲盖了JET ,
  日本盖了JT-6等 号称人类三大托克马克去实验 ,

  前苏联虽然也盖了T-15,但是因为设计有问题又因为苏联解体没钱改良,所以虽然托克马克虽然是苏联发明的,但是苏联早被踢出先进托克马克的行列

  后来美国因为玩累了,每年花几亿几十亿美金还远远看不到成果,所TFTR的预算被砍了

  所以只剩下 欧洲的 JET和日本的 JT-60,美国那些失业的教授 就拿著TFTR的改进计画和韩国合作,这就是韩国核融合装置KSTAR的前身;所以韩国的KSTAR比中国的EAST还先进很多,


 要烧到1亿度并发生核融合到底有多难??欧洲的JET花了12亿英镑,1983年开始烧,烧到1991年才超过一亿度发生人类第一次可控核融合

  欧洲的JET 一值烧到1997得到16 MW 的世界纪录,但是 Q只有 0.7,意思是虽然输出了16MM;但是要先输入22.85MW!!


  真正的大突破是日本的JT-60 ,1998 得到Q=1.25, 输出能量首次大於输入能量,证明了托克马克的观念确实可行,所以才有了ITER国际联合实验堆的计画ˋ


欧洲,日本在搞核融合后发现一个问题:


  因为维持强磁场和加热,所需电力很大.电线会发出高热,没办法持久.所以
  要用超导来降低组抗让电线不会发热;从那时起就再分出一条路去验证


  欧洲有Tore- Supra ,日本有TRIAM-IM ,日本最厉害,搞到5小时16分,利害到没人敢在这领域下大功夫,因为不可能超过日本,因为几分钟就已经够需要了


  有人会问,为什麼要分两个路线研究??就是因为全超导的大型托克马克太贵了
  要上百亿美金;更重要的是没人晓得会不会成功,所以没办法说服政府投资,
只能分别研究


从两条路上分别证明了,托克玛克确实可行


而这条路都是日本首先搞出来,这你就晓得日本在核聚变的地位了

我現在才發現CDER真的看不懂我貼的圖表,把以前發表在超大的科普文再發一次.台灣翻作核融合
==================
科普可控核融合---人造太阳

我盡量避開看了就想睡的數學公式

  首先 ,要衡量一个可控核融合装置先不先进,最重要的参数就是 Q值也就是能量输出值和输入值得比


  这是你在任何其他发电产能方式都看不到的,因为连你最简单的用火柴点火的Q值都远大於


  这个也就是可控核融合最被争议也是最花钱的地方---再真正实用前,可控核融合,不只不能发电,还是超级会吃电的大怪兽,除了烧钱外一点价值都没有,甚至於比你用手摇发电还要差劲--


  核融合的原理简单讲就是两个原子核互相融合后会释出大量能量;但是原子核都带正电
  所以会互相排斥;这叫库伦斥力,要克服库伦斥力;就要给原子核能量来克服
  库伦斥力互相靠近;提高原子核能量的方法就是加热,另外一个方法就是提高
  密度,让密度大到能克服库伦斥力,这是太阳发生核聚变的原理
  在地球上很难制造出超高密度,所以以加热提高能量为主;温度一高
  所有东西都变等离子电浆

  等离子电浆密度*温度*约束时间叫三重绩,要大於一定程度才会发生,数字越大
  核聚变发生频率就越高,核聚变发生会释出能量;三重绩大到一定程度
  会使核聚变释出的能量大於输入能量,让核聚变能自己持续发生;这个
  值叫劳逊判断

1.jpg (295.9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9 17:01 上传


2.jpg (297.5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9 17:01 上传


3.jpg (492.7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9 17:01 上传





  根据计算在地球上要到1亿度以上的超高温才会发生有意义的核聚变,地球上根本没有容器耐的住这样的高温,所以要用磁场把高温电浆约束住,这就是托克马克的原理;


  只是要产生磁场,要加热都要用电,而且是非常大量的电,所以托克马克在发电以前要先吃大量的电,才有可能发电,发出的电如果和吃掉的电比值就是Q,Q在大於一定程度以上前托克马克根本没有实用价值的


  人类到底有没有可能真的把电将加热到1亿度并且维持到确实发生核融合并放出热量?


  这是80年代托克马克的问题,所以当年美国盖了TFTR,欧洲盖了JET ,
  日本盖了JT-6等 号称人类三大托克马克去实验 ,

  前苏联虽然也盖了T-15,但是因为设计有问题又因为苏联解体没钱改良,所以虽然托克马克虽然是苏联发明的,但是苏联早被踢出先进托克马克的行列

  后来美国因为玩累了,每年花几亿几十亿美金还远远看不到成果,所TFTR的预算被砍了

  所以只剩下 欧洲的 JET和日本的 JT-60,美国那些失业的教授 就拿著TFTR的改进计画和韩国合作,这就是韩国核融合装置KSTAR的前身;所以韩国的KSTAR比中国的EAST还先进很多,


 要烧到1亿度并发生核融合到底有多难??欧洲的JET花了12亿英镑,1983年开始烧,烧到1991年才超过一亿度发生人类第一次可控核融合

  欧洲的JET 一值烧到1997得到16 MW 的世界纪录,但是 Q只有 0.7,意思是虽然输出了16MM;但是要先输入22.85MW!!


  真正的大突破是日本的JT-60 ,1998 得到Q=1.25, 输出能量首次大於输入能量,证明了托克马克的观念确实可行,所以才有了ITER国际联合实验堆的计画ˋ


欧洲,日本在搞核融合后发现一个问题:


  因为维持强磁场和加热,所需电力很大.电线会发出高热,没办法持久.所以
  要用超导来降低组抗让电线不会发热;从那时起就再分出一条路去验证


  欧洲有Tore- Supra ,日本有TRIAM-IM ,日本最厉害,搞到5小时16分,利害到没人敢在这领域下大功夫,因为不可能超过日本,因为几分钟就已经够需要了


  有人会问,为什麼要分两个路线研究??就是因为全超导的大型托克马克太贵了
  要上百亿美金;更重要的是没人晓得会不会成功,所以没办法说服政府投资,
只能分别研究


从两条路上分别证明了,托克玛克确实可行


而这条路都是日本首先搞出来,这你就晓得日本在核聚变的地位了


有了基本知識後你就看的懂這圖,也就了解日本在核聚變領先的程度

要發生核聚變首先要有超高溫------日本做到世界最高溫度

實際釋出能量由三重積來決定---日本做到世界最高的三重積

三重積超過勞遜判斷能量輸出/輸入值才有可能超過 1--日本因為三重積最高所以Q可以到1.25

日本怎麼燒到世界最高溫度----因為在中性子注入系統有突破----世界第一







有了基本知識後你就看的懂這圖,也就了解日本在核聚變領先的程度

要發生核聚變首先要有超高溫------日本做到世界最高溫度

實際釋出能量由三重積來決定---日本做到世界最高的三重積

三重積超過勞遜判斷能量輸出/輸入值才有可能超過 1--日本因為三重積最高所以Q可以到1.25

日本怎麼燒到世界最高溫度----因為在中性子注入系統有突破----世界第一





d-t反應.jpg (11.0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9 17:07 上传

JT-60進展.gif (31.9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9 17:07 上传

TRIAM運轉時間.jpg (16.0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19 17:08 上传

<<要烧到1亿度并发生核融合到底有多难??欧洲的JET花了12亿英镑,1983年开始烧,烧到1991年才超过一亿度发生人类第一次大量能量釋出的可控核融合 >>

中國哪個EAST才花幾億人民幣就想吹牛世界第一???
中國科學家很喜歡強調

放電時間

這名詞很容易讓人誤解,其實,原名叫

PULSE TIME

就是托克瑪克開機通電成立磁場形成離子雲後就開使算

因為放電很容易使人誤會是發電,以為就是核聚變成功了

其實應該翻譯作

"吃電時間"

比較不會誤解
哇哦,教主神贴,一定要捧场的。
又会是口水贴吗??啊,无语。
2015-4-19 18:15 上传

@luxegendd
首先,先说一下,日本人能取得更高的进展,这不仅仅是日本人的荣誉,也是全人类的幸事。尽管出于保密,日本人未必会公布技术细节,但是却为全人类能指引研究方向。在全球能源供应趋紧,以及人类未来进入太空时代对于核聚变技术的依赖性而言,我是衷心认可日本人的努力的。但认可归认可,讨论的目的是学习知识,楼主说日本人的核聚变技术领先,但看了楼主的帖子,我并没有看到我关心的“日本人有哪些先进的核聚变技术,先进在哪,原理是什么”这三个方面。
因此,就托卡马克装置的相关问题,我专门向楼主提问,需要解答的问题是:
1、JT-60为何要用氘氘代氘氚,以氘氘的约束数据换算到氘氚上,得出氘氚聚变Q=1.25?
2、劳逊判据是一个三个相互影响的物理量的乘积,为何楼主要说光实现劳逊判据三重积达到一个指标还不够,还一定要尽可能高温才算世界领先,而不是通过延长约束时间或者密度提高劳逊判据三重积数值?
3、托卡马克约束需要克服的三个主要等离子体不稳定性:阿尔芬波、撕裂不稳定性、气球不稳定性。日本人用何种技术,在使用中性束注入提高温度的情况下,还保证有世界领先的等离子体稳定时间?
中國科學家很喜歡強調

放電時間


是否没看到我8楼提的问题?或者是忘了?呼叫来解答
教主出来走两步。
为了吸引教主注意,黑日本两句。
1,日本毁了ITEF。
2,日本除了证明只提高三重积中的一项,是没有前途的外,近30年在核聚变领域没有什么大的贡献。
教主的10PW激光呢
2015-4-20 20:07 上传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5-4-19 18:20
@luxegendd
首先,先说一下,日本人能取得更高的进展,这不仅仅是日本人的荣誉,也是全人类的幸事。尽管 ...


因為馬上被封掉IP 回答不了

1、
  1. JT-60为何要用氘氘代氘氚,以氘氘的约束数据换算到氘氚上,得出氘氚聚变Q=1.25?
复制代码


這個牽涉到原子彈氫彈的製造,當年日本對這個很敏感,所以不用氚;



2、
  1. 劳逊判据是一个三个相互影响的物理量的乘积,为何楼主要说光实现劳逊判据三重积达到一个指标还不够,还一定要尽可能高温才算世界领先,而不是通过延长约束时间或者密度提高劳逊判据三重积数值?
复制代码



還牽涉到反應速率的問題;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你一樣的能量釋出,要用到100年,沒啥意義




在地球上要大幅提高密度很困難

所以是以拉高溫度為主,等確定Q確實可以超過1了 再去拉長約束時間


3、
  1. 托卡马克约束需要克服的三个主要等离子体不稳定性:阿尔芬波、撕裂不稳定性、气球不稳定性。日本人用何种技术,在使用中性束注入提高温度的情况下,还保证有世界领先的等离子体稳定时间
复制代码


托克瑪克電漿是先天性不穩定;怎麼控制電漿不破裂本來就是技術中的核心;至於日本人怎麼做到的???要真的實際去留學參語才有辦法徹底了解,.所以歐洲
人願意當冤大頭出錢給日本升級JT-60SA 也是有這方面考慮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5-4-19 18:20
@luxegendd
首先,先说一下,日本人能取得更高的进展,这不仅仅是日本人的荣誉,也是全人类的幸事。尽管 ...


因為馬上被封掉IP 回答不了

1、
  1. JT-60为何要用氘氘代氘氚,以氘氘的约束数据换算到氘氚上,得出氘氚聚变Q=1.25?
复制代码

這個牽涉到原子彈氫彈的製造,當年日本對這個很敏感,所以不用氚;



2、
  1. 劳逊判据是一个三个相互影响的物理量的乘积,为何楼主要说光实现劳逊判据三重积达到一个指标还不够,还一定要尽可能高温才算世界领先,而不是通过延长约束时间或者密度提高劳逊判据三重积数值?
复制代码


還牽涉到反應速率的問題;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你一樣的能量釋出,要用到100年,沒啥意義

反應速度.GIF (25.6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20 20:17 上传




在地球上要大幅提高密度很困難

所以是以拉高溫度為主,等確定Q確實可以超過1了 再去拉長約束時間


3、
  1. 托卡马克约束需要克服的三个主要等离子体不稳定性:阿尔芬波、撕裂不稳定性、气球不稳定性。日本人用何种技术,在使用中性束注入提高温度的情况下,还保证有世界领先的等离子体稳定时间
复制代码

托克瑪克電漿是先天性不穩定;怎麼控制電漿不破裂本來就是技術中的核心;至於日本人怎麼做到的???要真的實際去留學參語才有辦法徹底了解,.所以歐洲
人願意當冤大頭出錢給日本升級JT-60SA 也是有這方面考慮

托克瑪克自潰.gif (25.0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20 20:24 上传

馬上被封掉IP 回答不了
只有违反站规才会被封
因為馬上被封掉IP 回答不了

1、

第一点,有一定道理。
第二点,先解决1亿开温度下聚变反应达到Q=1之后的劳逊判据三重积,不是技术难度更低么?先用保守的方式为核聚变赢得更大的信心和支持,再向更快反应速率进军不是稳妥么?
3、其实超大了解可控聚变的牛人很多的,如果你要科普日本独有的,要讲下这些才算。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5-4-20 20:31
第一点,有一定道理。
第二点,先解决1亿开温度下聚变反应达到Q=1之后的劳逊判据三重积,不是技术难度更 ...

  1. 先解决1亿开温度下聚变反应达到Q=1之后的劳逊判据三重积,不是技术难度更
复制代码


原因就是在地球上提高溫度比增大密度容易得多,溫度不夠高,反應速度太慢;以太陽來說,主要是靠引力約束,溫度不高太陽中心才1500-2000萬度,所以反應速率非常慢,慢到
單位質量釋出的能量比你用爐子稍高水還要低(記得如此);主要靠太陽龐大的質量和超長的時間累積,才會那樣熱

  1. 3、其实超大了解可控聚变的牛人很多的,如果你要科普日本独有的,要讲下这些才算。
复制代码


其實沒幾個,真懂得又不敢講真話-----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5-4-20 20:31
第一点,有一定道理。
第二点,先解决1亿开温度下聚变反应达到Q=1之后的劳逊判据三重积,不是技术难度更 ...

  1. 先解决1亿开温度下聚变反应达到Q=1之后的劳逊判据三重积,不是技术难度更
复制代码

原因就是在地球上提高溫度比增大密度容易得多,溫度不夠高,反應速度太慢;以太陽來說,主要是靠引力約束,溫度不高太陽中心才1500-2000萬度,所以反應速率非常慢,慢到
單位質量釋出的能量比你用爐子稍高水還要低(記得如此);主要靠太陽龐大的質量和超長的時間累積,才會那樣熱

  1. 3、其实超大了解可控聚变的牛人很多的,如果你要科普日本独有的,要讲下这些才算。
复制代码

其實沒幾個,真懂得又不敢講真話-----

luxegenee 发表于 2015-4-20 21:17
原因就是在地球上提高溫度比增大密度容易得多,溫度不夠高,反應速度太慢;以太陽來說,主要是靠引力約 ...


太阳中心的单位体积核反应速率非常慢的原因并非三重积的前二重积不够才靠t来弥补,
而是质子-质子链反应包含一个弱相互作用限速步p+e -> n,这个等你学会费曼图就明白了。

D-H、D-D、D-T、D-氦三 等包含D的反应,都不受控于上述弱相互作用步骤,所以没有可比性。



另外,太阳核反应的功率密度,比人维持体温而在全身进行有氧呼吸产热的功率密度还低。
luxegenee 发表于 2015-4-20 21:17
原因就是在地球上提高溫度比增大密度容易得多,溫度不夠高,反應速度太慢;以太陽來說,主要是靠引力約 ...


太阳中心的单位体积核反应速率非常慢的原因并非三重积的前二重积不够才靠t来弥补,
而是质子-质子链反应包含一个弱相互作用限速步p+e -> n,这个等你学会费曼图就明白了。

D-H、D-D、D-T、D-氦三 等包含D的反应,都不受控于上述弱相互作用步骤,所以没有可比性。



另外,太阳核反应的功率密度,比人维持体温而在全身进行有氧呼吸产热的功率密度还低。

paini 发表于 2015-4-20 21:34
太阳中心的单位体积核反应速率非常慢的原因并非三重积的前二重积不够才靠t来弥补,
而是质子-质子链反 ...


老頑童費曼的費曼圖--行家 {:soso_e179:} {:soso_e179:}  高中就學過;可惜大學不讀這個乖乖還老師了

  1. 另外,太阳核反应的功率密度,比人维持体温而在全身进行有氧呼吸产热的功率密度还低
复制代码


你老兄知道這個,顯然是懂得人,只是不敢說真話而已,可惜了{:soso_e181:} {:soso_e181:} {:soso_e181:}
paini 发表于 2015-4-20 21:34
太阳中心的单位体积核反应速率非常慢的原因并非三重积的前二重积不够才靠t来弥补,
而是质子-质子链反 ...


老頑童費曼的費曼圖--行家 {:soso_e179:} {:soso_e179:}  高中就學過;可惜大學不讀這個乖乖還老師了

  1. 另外,太阳核反应的功率密度,比人维持体温而在全身进行有氧呼吸产热的功率密度还低
复制代码

你老兄知道這個,顯然是懂得人,只是不敢說真話而已,可惜了{:soso_e181:} {:soso_e181:} {:soso_e181:}
不是早叫你們中科院打你臉了??臉都不會紅一下
你眼睛没毛病吧,没看见上面写的等效二字?还打我的脸,自己煽脸吧。
因為馬上被封掉IP 回答不了

1、

“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你想笑死别人么,自己发的图自己都看不懂。


教主,你真的别再科普了。
每次都把脸送上来打,你脸不痛   我们手扇的也累啊

教主,你真的别再科普了。
每次都把脸送上来打,你脸不痛   我们手扇的也累啊
2015-4-21 09:17 上传

原因就是在地球上提高溫度比增大密度容易得多,溫度不夠高,反應速度太慢;以太陽來說,主要是靠引力約 ...
更高的温度和更高的密度都会让等离子提高更不稳定,延长约束时间也能提高劳逊判据三重积,为何非得现在就要走更高温度这个风险更高的道路,而不是更长时间?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5-4-21 09:49
更高的温度和更高的密度都会让等离子提高更不稳定,延长约束时间也能提高劳逊判据三重积,为何非得现在就 ...


因為要延長的時間是非常非常長,長到毫無實用價值,比方說幾百年才釋出個幾MJ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5-4-21 09:49
更高的温度和更高的密度都会让等离子提高更不稳定,延长约束时间也能提高劳逊判据三重积,为何非得现在就 ...


因為要延長的時間是非常非常長,長到毫無實用價值,比方說幾百年才釋出個幾MJ
因為要延長的時間是非常非常長,長到毫無實用價值,
可是现在包括ITER项目都认为托卡马克就是要追求长时间稳定,只要能稳定十秒以上就可以持续稳定下去,才能不断排氦灰和注入燃料实现持续工作。
roymand 发表于 2015-4-21 08:31
教主,你真的别再科普了。
每次都把脸送上来打,你脸不痛   我们手扇的也累啊
五毛乾脆直接耍無賴坐地上打滾
因為要延長的時間是非常非常長,長到毫無實用價值,比方說幾百年才釋出個幾MJ
后半句你弄错了吧,即使是ITER达到预计目标,温度也才1亿开热功率也有500MW。
因為要延長的時間是非常非常長,長到毫無實用價值,比方說幾百年才釋出個幾MJ
托卡马克的目的就是要在1亿开以上,达到增益大于等于1,并实现持续稳定的约束。尽管在保持密度和长时间约束的前提下提高温度,可以有更大的功率密度,但这也是其他两点做到了才该做的,不稳定的磁等离子体你单纯提高温度真的好嘛?
教主铅球万袋一桶浆糊!!!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5-4-21 10:00
后半句你弄错了吧,即使是ITER达到预计目标,温度也才1亿开热功率也有500MW。
我說的是

比方----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5-4-21 10:04
托卡马克的目的就是要在1亿开以上,达到增益大于等于1,并实现持续稳定的约束。尽管在保持密度和长时间约 ...
因為相對於其他兩個,提高溫度比較容易也比較有意義
问一下发一下这种帖子能拿多少钱,我也想去做了
因為相對於其他兩個,提高溫度比較容易也比較有意義
如果约束时间上不去光温度上去就没意义-对于托卡马克装置而言

luxegenee 发表于 2015-4-21 09:17


没话说了?

顺便补张图,这也是教主以前长发的。

正如图所示,聚变反应都是有最大反应温度的,过了这个温度就会图中表示的一样,反应速率反而降低了。
另外;“  有人会问,为什麼要分两个路线研究??就是因为全超导的大型托克马克太贵了
  要上百亿美金;更重要的是没人晓得会不会成功,所以没办法说服政府投资,
只能分别研究
从两条路上分别证明了,托克玛克确实可行
而这条路都是日本首先搞出来,这你就晓得日本在核聚变的地位了”
这段话吹得快上天了,说的好像证明托卡马克确实可行都是日本人的功劳一样,
但是事实上托卡马克被认为是可行的却是建立在多个托卡马克经验数据和理论所得到的定标率上的。ITER项目组当年研究的时候就定下了ITER 90H定标律,后来又修订了ITER 97p定标率,成为ITER的基础。应该说,定标率的得出有JT60,JT60U的贡献,但绝不像教主说的这样,几乎全是日本人功劳,就是日本人自己恐怕也不敢这么吹。
luxegenee 发表于 2015-4-21 09:17


没话说了?

顺便补张图,这也是教主以前长发的。

Fusion_rxnrate.svg.png (23.5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21 22:20 上传


正如图所示,聚变反应都是有最大反应温度的,过了这个温度就会图中表示的一样,反应速率反而降低了。
另外;“  有人会问,为什麼要分两个路线研究??就是因为全超导的大型托克马克太贵了
  要上百亿美金;更重要的是没人晓得会不会成功,所以没办法说服政府投资,
只能分别研究
从两条路上分别证明了,托克玛克确实可行
而这条路都是日本首先搞出来,这你就晓得日本在核聚变的地位了”
这段话吹得快上天了,说的好像证明托卡马克确实可行都是日本人的功劳一样,
但是事实上托卡马克被认为是可行的却是建立在多个托卡马克经验数据和理论所得到的定标率上的。ITER项目组当年研究的时候就定下了ITER 90H定标律,后来又修订了ITER 97p定标率,成为ITER的基础。应该说,定标率的得出有JT60,JT60U的贡献,但绝不像教主说的这样,几乎全是日本人功劳,就是日本人自己恐怕也不敢这么吹。
教主千秋万代一桶浆糊

氘灯 发表于 2015-4-21 13:45
没话说了?

顺便补张图,这也是教主以前长发的。


把我IP封掉,再來說我沒話說??

1:這圖不是很清楚???喔,我都忘了你連上面有溫度都不知道

2:我說的是

"这条路都是日本首先搞出来,这你就晓得日本在核聚变的地位了"

你把他竄改成

"证明托卡马克确实可行都是日本人的功劳"

功勞最大,可不等於別人就通通沒功勞

美國的就是因為一直搞不出Q>1 才被國會廢了,沒有日本人真的做出Q=1.25 ;托克瑪克大概真的就沒了
你說日本人貢獻大不大

至於中國的貢獻度,我敢保證就是0------{:soso_e128:} {:soso_e128:}
氘灯 发表于 2015-4-21 13:45
没话说了?

顺便补张图,这也是教主以前长发的。


把我IP封掉,再來說我沒話說??

1:這圖不是很清楚???喔,我都忘了你連上面有溫度都不知道

2:我說的是

"这条路都是日本首先搞出来,这你就晓得日本在核聚变的地位了"

你把他竄改成

"证明托卡马克确实可行都是日本人的功劳"

功勞最大,可不等於別人就通通沒功勞

美國的就是因為一直搞不出Q>1 才被國會廢了,沒有日本人真的做出Q=1.25 ;托克瑪克大概真的就沒了
你說日本人貢獻大不大

至於中國的貢獻度,我敢保證就是0------{:soso_e128:} {:soso_e128:}
这是吹嘘核聚变这40年来的进步,说比CPU的进步还大其实这是呼巄外行人的
因为CPU从最差的的开始就能用,核聚变则是到现在都还发不出电

氘灯 发表于 2015-4-21 13:45
没话说了?

顺便补张图,这也是教主以前长发的。
实际上,日本人吹的远远比教主吹的少的多。
而且核聚变项目上的国际合作也远比论坛上想象的多的多。
据我所知,核聚变是我见过的国际合作最好的一个项目了。当然不知道为啥在论坛上却是火药味最浓的。说白了,不是核聚变的问题,是论坛的风气问题。
要说托卡马克谁贡献最大,毫无疑问是俄国人,托卡马克这个装置本来就是别人最先想出来的。因为科学家早就了解了核聚变的三重积对核聚变的影响,但是正是因为三重积的问题,也导致科学家明白地球上不存在一个稳定的让三重积达到点火状态的“空间”,实际上这个空间整个太阳系内,除了太阳以外就剩下氢弹爆炸内部了。所以核聚变被称呼为小太阳,是个土的掉渣,但是实际又非常贴切的一个形容。
但是这个矛盾的最大的突破口就是俄国人的思维。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核聚变装置都可以认为是俄国人的思路的扩大化和实践化。特别是八十年代诞生出来的理论让三重积转变为核聚变的大小和磁强度之后,并且该理论被世界三大核聚变装置验证之后。建造大型的核聚变装置的意义已经不存在了。这句话更准确来说,就是在欧洲那个ITER计划确立之后,建造大型的核聚变装置的意义已经没有了。因为欧洲那个已经是够大了。那么你比欧洲那么更大就需要更多的钱,但是实际上大家为啥去一起修欧洲的核聚变装置,本质就是大家都没有钱去修那么大的装置所以才凑钱一起修。。。。
中国的东方超环和ITER计划诞生后的核聚变装置都是为了解决ITER装置预计会产生的问题而设立的。
当然与其说是解决不如说是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东方超环最新的研究结果就是以前大家认为的那一套中性梨子加热方式行不通。当然在科学的道路上证明一个事情行不通也是一个重大的结果,只不过是一个不好的重大结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