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硬汉回归 “暖男”的前世源于宋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8:52:15
http://cul.sohu.com/s2015/zhanlang/index.shtml

硬汉霸气逆袭“暖男”时代
糙爷们的春天
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我军的军事实力也在蓬勃发展,钓鱼岛、南海、海外撤侨、边境误炸等热点事件也时常让军事新闻进入公众热点,中国军队已经不再是一只纯粹的境内防御力量,我军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全世界的土地、天空和海洋上,在此一背景下,军委主席、国防部长都曾明确提出过要培养“血性”乃至全民族的“尚武精神”,这实际上昭示着大众文化中的一个鲜明趋向,反映在大银幕上,就是《战狼》这样的作品。当然这其间会有民族主义情绪的推涨,《战狼》用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宣传语,也是对此一情绪的顺应。而这种观影心理实际上也促成了《战狼》粉丝的认同感。
《战狼》观众构成的性别比例究竟如何,我没有掌握确切的数字,从常识来看,大量偏好军事题材的男观众肯定会为其买单,现在“圈内人”总说女观众为主体,首先我对这说法深表怀疑,就算是,那也是因为男观众的观影需求没被调动起来——《战狼》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看看好莱坞,排名票房榜前列的都是动作、科幻类大片,十足的男性荷尔蒙气质,由此而言,《战狼》很可能是给国产硬汉热血动作片趟出了一条路来。再者,“中性化”的柔弱男性形象受到女观众追捧,那《战狼》这样的糙爷们就没有女粉丝么?——也有大量的女观众追慕硬汉形象,只是以前我们没有制造出来而已。

铁血汉子点燃爱国热情
《战狼》累计票房已达到2.58亿,勇登清明档期票房冠军宝座。在这个小鲜肉泛滥,靠“刷脸”夺票房的时代,《战狼》作为一部军旅题材的主旋律电影,票房竟远超同天上映的小清新爱情片《咱们结婚吧》。究竟是何原因,充满硬汉气质、家国情怀的《战狼》逆袭完胜高颜值?
《战狼》最大看点就是火爆硬朗的动作戏,战斗形式多种多样,拳拳到肉的近身搏斗、狙击手百步穿杨的单兵作战都令观众目不暇接,实打实的真功夫将保家卫国的主旋律故事与正邪交锋的大义凛然合二为一,令人拍手叫好。影片也不乏大气磅礴的军事作战场面,重型坦克、导弹、歼-10战斗机、直升飞机逐一亮相,这一幕幕都是对我国军事实力的集中展示,特别是信息化时代远程作战的镜头,展现了中国军队的与时俱进与不断创新的精神。我国特种兵与敌人的交锋可谓生死一线,枪林弹雨、战火纷飞,战友受伤、牺牲,这一幕幕令人揪心,《战狼》也深刻描绘了中国军人的兄弟情深,一个战友的牺牲,换来的是不断激励其他战友继续与敌人殊死战斗。观众们看惯了爱情文艺片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而《战狼》这部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从内到外都散发着纯爷们的气概的主旋律大片让观众们眼前一亮。影片中真汉子血性的亮点和泪点、,令观众感到热血沸腾,点燃了70、80、90观众们的爱国热情。
血性男儿的蜕变从宋代开始
唐代人雄健阳光,有尚武精神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你会打一个冷战: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
唐人粗豪,宋人细腻。凡是唐代的事物,无一不博大恢宏,健硕丰盛。唐代洛阳龙门石窟中的大卢舍那佛,气势不凡,雍容华贵。韦炯墓壁画中那肥硕的女子和强悍的男人,李爽墓中那双手握拳、瞪目怒吼的天王陶俑,昭陵石雕中那八匹神采飞扬的骏马,无不体现出唐人强烈的自信和力量。而宋代文物的风格则细腻而文雅。最有名的宋代雕塑是晋祠的侍女像,艺术评论家说它的特点是“流畅、秀丽,特别是在刻画性格、心理方面更有超越的成就”。和这尊侍女像一样,宋代雕塑体型普遍变小,竹雕、木雕、象牙雕大行其道,它们均以小巧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而取胜。
唐人热烈,宋人内敛。唐人喜欢画骏马、苍鹰和牡丹。因为这几种热烈、奔放、大气的意向正抒发了唐人性格中的慷慨和雄健,特别是牡丹,因为其热烈奔放,艳压百芳的强劲感官冲击力和至强至烈的色彩感染力而成为唐代的国花。与宋代的文人画家却偏爱画梅兰竹菊,它们独处山中,低调含蓄,幽冷寂寞。
唐瓷大气,宋瓷精致。唐瓷以雍容自然而取胜,宋瓷则精致而谨慎。小山富士夫说:“唐瓷华贵,宋瓷纯净,明清瓷器精细俗艳。”宋瓷或为纯白、漆黑,或为清澈无垢的青白,或为幽玄深邃的粉青。与大气粗朴的唐瓷相比,它简洁清秀,反映出宋人细腻内向的心理性格。
唐诗热烈,宋诗沉思。唐朝文人们“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们热情地向往建功立业。李白“十五学剑术”、“一射两虎穿”;岑参“近来学走马,不弱并州儿”。他们下马能饮酒,上马能杀人:“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遨游。”(李白《白马篇》)宋代文人却不再向往到边塞去领略风沙,习武从军在他们看来是卑贱的事业。宋诗中很少出现边塞、骏马和战争。唐人笔下的边塞壮丽无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对比之下,宋代为数不多的边塞诗词中最有名的那一句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读起来是那么的凄凉。如果说唐诗体现的是少年精神,那么宋诗则充满了中年人的冷静和沉思。
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唐宋两代的面貌如此迥然不同?

男性懦弱始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恐惧
变化源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的恐惧。
也难怪,从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二百二十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先是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然后是动荡不安的藩镇割据,后来又是乱成一团麻的五代十国。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
开国不久,赵匡胤就通过“杯酒释兵权”,戏剧性地解除了几位最有实力的将军的军权。接着,他又制度设计上费尽了脑筋。
在成为皇帝之前,赵匡胤的最后一个职务是“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皇帝的禁卫军司令。他深知在这个职务上,一个人可以做成什么样的事。因此,宋朝建立后,这个职务被取消了。与此同时,赵匡胤又把军事指挥权和军队调动权分开。这就从制度上杜绝了军事政变的可能。
为防武器流通 祭祀刀枪也被禁止
宋代禁止武器的法令到后来发展到了这样可笑的程度,以至连民间祭祀、社戏时所用的仪仗刀枪也被禁止。《宋会要辑稿?刑法》载天禧五年诏曰:“神社枪旗等严行铃辖,如有违犯,内头首取敕裁,及许陈告。”宣和六年,朝廷又一次强调,带刃的家伙,一概不许使用。朝廷建议说,在祭祀活动中需要仪仗的时候,可以用木头做成兵器形状,贴上锡纸冒充一下。被史书中的刀光剑影吓破了胆的宋代皇帝对武器的提防,已经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
男性懦弱始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恐惧
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场为荣。宋代民间流行的俗语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在宋代,将军们不管立了多大功勋,也难有文臣那样的风光。有人说,即使是率兵数十万,收复幽蓟十六州,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田况《儒林公议》)宋代男人开始失去了尚武精神,他们沉醉在案头书牍之中,在日复一日的浅吟低唱中把流光送走。他们的体质越来越差,性格也越来越细腻。正如梁启超所说:“相尚以文雅,好为文词诗赋训话考据,以奇耗其材力,即有材武杰勇,亦闲置而无所用武,且以粗鲁莽悍见屏于上流社会之外。重文轻武之习既成,于是武事废坠,民气柔靡……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敢敢如驯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赵匡胤通过整体民族的文雅化保证了赵氏身家安全的结果,却导致整个民族失去了安全。虽然宋代物质实力远在四夷之上,但缺乏战斗力的军队,过于分权的官僚体制,却使宋朝数百年间积弱不振。在北宋几次耻辱的失败之后,赵宋王朝终于被驱离中原,南渡另立。
宋代读书人普遍意识到,“文明的深秋,甚至文明的冬天就要到了,霜雪将摧残中国的士人,于是士人们只好为此做精神上的准备,用梅兰竹菊的精神来‘武装自己’”(朱建国语)。
因此,宋代士人的性格与唐代完全不同。唐代文人傲岸不逊,豪饮高歌,笑傲王侯,斗鸡走马,出塞入关,挟妓交游……,身上充满了充沛的活力和无忧无虑的乐观。他们是青春、自由和欢乐的。而宋人不再有可能跨上战马,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时刻处于威胁之中,他们所能做的,却只有老老实实寒窗苦读,在案牍中消磨掉自己的一生。因此宋人比唐人敏感、脆弱得多,作品中迷漫着对人生茫然无着。连宋代的少年都是少年老成,愁绪满怀的。唐代“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崔颢),宋代少年却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淡淡忧伤中得到心理的满足。
要拯救世界的硬汉还是可以捂手的暖男
硬汉高仓健:曾成为中国女人偶像
当年,日本电影《追捕》在中国热映,仿佛全中国的女人都喜欢上了穿风衣把领子竖起来、脸孔冷峻的男人。高仓健的出现,对于中国男性的审美标准是颠覆性的改变。几乎可以说,上个世纪80年代,整整一代的中国男人,都笼罩在高仓健的“阴影”下。
“在很多人看来,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文革’的产物,其实不是,事实上它是中国戏曲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是‘文革’之前就有的创作。”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解释说。1958年,正值“大跃进”时的中国,文艺界掀起了一股创演戏曲现代戏的热潮,上海京剧院选择了把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搬上舞台。1958年秋正式公演。随后的两三年间,该剧只是低调又陆陆续续地演了几场。

单看容颜,高仓健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但线条分明的脸庞,构成了一个阳刚而粗线条的时代符号,牢牢占据妈妈们心里的位置,横扫一切其他类型的男颜,让唐国强这样漂亮的“奶油小生”足足沉寂了十多年,其间的郁闷可想而知,以至于他喊出了“冷峻是唯一的,漂亮是臭不可闻的”这样的话。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就算在日本国内,当时最受欢迎的男人也是这种高大健硕、气质阳刚、性格深沉的类型,除了高仓健之外,还有三船敏郎、宇津井健等人。值得一提的是,高仓健曾经四夺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男演员,到现在这个记录都没有人打破,是当之无愧的日本电影界男神。
社会的发展让英雄时代终结?
如今,高仓健的时代早已过去。近十年随着“韩流”的侵袭,使中国女性对于男人的审美有回潮之势:肤白、声柔、情深、意长、棱角不分明。看看十年前走红的F4,再看看近年来走红的“都教授”金秀贤、李敏镐等人,似乎一切可以用在“奶油小生”身上的形容词,都可以扔给他们。远在天边拯救世界的硬汉,不如近在眼前可以捂手的暖男。这种对男性审美的变化,或许来自英雄时代的终结———生活逐渐富足后,男人再无需英勇。与其仗剑走天涯,不如委身桌碗旁。曾对高仓健无比崇拜的王安忆后来也说过这样的话:“我对男性的理解越来越平凡了,我希望他能够体谅女人,为女人负担哪怕是洗一只碗的小小的劳动。须男人到虎穴龙潭救女人的机会似乎很少,生活越来越被渺小的琐事充满。”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搜狐娱乐、人民网、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http://cul.sohu.com/s2015/zhanlang/index.shtml

硬汉霸气逆袭“暖男”时代
糙爷们的春天
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我军的军事实力也在蓬勃发展,钓鱼岛、南海、海外撤侨、边境误炸等热点事件也时常让军事新闻进入公众热点,中国军队已经不再是一只纯粹的境内防御力量,我军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全世界的土地、天空和海洋上,在此一背景下,军委主席、国防部长都曾明确提出过要培养“血性”乃至全民族的“尚武精神”,这实际上昭示着大众文化中的一个鲜明趋向,反映在大银幕上,就是《战狼》这样的作品。当然这其间会有民族主义情绪的推涨,《战狼》用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宣传语,也是对此一情绪的顺应。而这种观影心理实际上也促成了《战狼》粉丝的认同感。
《战狼》观众构成的性别比例究竟如何,我没有掌握确切的数字,从常识来看,大量偏好军事题材的男观众肯定会为其买单,现在“圈内人”总说女观众为主体,首先我对这说法深表怀疑,就算是,那也是因为男观众的观影需求没被调动起来——《战狼》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看看好莱坞,排名票房榜前列的都是动作、科幻类大片,十足的男性荷尔蒙气质,由此而言,《战狼》很可能是给国产硬汉热血动作片趟出了一条路来。再者,“中性化”的柔弱男性形象受到女观众追捧,那《战狼》这样的糙爷们就没有女粉丝么?——也有大量的女观众追慕硬汉形象,只是以前我们没有制造出来而已。

铁血汉子点燃爱国热情
《战狼》累计票房已达到2.58亿,勇登清明档期票房冠军宝座。在这个小鲜肉泛滥,靠“刷脸”夺票房的时代,《战狼》作为一部军旅题材的主旋律电影,票房竟远超同天上映的小清新爱情片《咱们结婚吧》。究竟是何原因,充满硬汉气质、家国情怀的《战狼》逆袭完胜高颜值?
《战狼》最大看点就是火爆硬朗的动作戏,战斗形式多种多样,拳拳到肉的近身搏斗、狙击手百步穿杨的单兵作战都令观众目不暇接,实打实的真功夫将保家卫国的主旋律故事与正邪交锋的大义凛然合二为一,令人拍手叫好。影片也不乏大气磅礴的军事作战场面,重型坦克、导弹、歼-10战斗机、直升飞机逐一亮相,这一幕幕都是对我国军事实力的集中展示,特别是信息化时代远程作战的镜头,展现了中国军队的与时俱进与不断创新的精神。我国特种兵与敌人的交锋可谓生死一线,枪林弹雨、战火纷飞,战友受伤、牺牲,这一幕幕令人揪心,《战狼》也深刻描绘了中国军人的兄弟情深,一个战友的牺牲,换来的是不断激励其他战友继续与敌人殊死战斗。观众们看惯了爱情文艺片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而《战狼》这部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从内到外都散发着纯爷们的气概的主旋律大片让观众们眼前一亮。影片中真汉子血性的亮点和泪点、,令观众感到热血沸腾,点燃了70、80、90观众们的爱国热情。
血性男儿的蜕变从宋代开始
唐代人雄健阳光,有尚武精神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你会打一个冷战: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
唐人粗豪,宋人细腻。凡是唐代的事物,无一不博大恢宏,健硕丰盛。唐代洛阳龙门石窟中的大卢舍那佛,气势不凡,雍容华贵。韦炯墓壁画中那肥硕的女子和强悍的男人,李爽墓中那双手握拳、瞪目怒吼的天王陶俑,昭陵石雕中那八匹神采飞扬的骏马,无不体现出唐人强烈的自信和力量。而宋代文物的风格则细腻而文雅。最有名的宋代雕塑是晋祠的侍女像,艺术评论家说它的特点是“流畅、秀丽,特别是在刻画性格、心理方面更有超越的成就”。和这尊侍女像一样,宋代雕塑体型普遍变小,竹雕、木雕、象牙雕大行其道,它们均以小巧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而取胜。
唐人热烈,宋人内敛。唐人喜欢画骏马、苍鹰和牡丹。因为这几种热烈、奔放、大气的意向正抒发了唐人性格中的慷慨和雄健,特别是牡丹,因为其热烈奔放,艳压百芳的强劲感官冲击力和至强至烈的色彩感染力而成为唐代的国花。与宋代的文人画家却偏爱画梅兰竹菊,它们独处山中,低调含蓄,幽冷寂寞。
唐瓷大气,宋瓷精致。唐瓷以雍容自然而取胜,宋瓷则精致而谨慎。小山富士夫说:“唐瓷华贵,宋瓷纯净,明清瓷器精细俗艳。”宋瓷或为纯白、漆黑,或为清澈无垢的青白,或为幽玄深邃的粉青。与大气粗朴的唐瓷相比,它简洁清秀,反映出宋人细腻内向的心理性格。
唐诗热烈,宋诗沉思。唐朝文人们“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们热情地向往建功立业。李白“十五学剑术”、“一射两虎穿”;岑参“近来学走马,不弱并州儿”。他们下马能饮酒,上马能杀人:“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遨游。”(李白《白马篇》)宋代文人却不再向往到边塞去领略风沙,习武从军在他们看来是卑贱的事业。宋诗中很少出现边塞、骏马和战争。唐人笔下的边塞壮丽无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对比之下,宋代为数不多的边塞诗词中最有名的那一句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读起来是那么的凄凉。如果说唐诗体现的是少年精神,那么宋诗则充满了中年人的冷静和沉思。
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唐宋两代的面貌如此迥然不同?

男性懦弱始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恐惧
变化源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的恐惧。
也难怪,从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二百二十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先是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然后是动荡不安的藩镇割据,后来又是乱成一团麻的五代十国。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
开国不久,赵匡胤就通过“杯酒释兵权”,戏剧性地解除了几位最有实力的将军的军权。接着,他又制度设计上费尽了脑筋。
在成为皇帝之前,赵匡胤的最后一个职务是“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皇帝的禁卫军司令。他深知在这个职务上,一个人可以做成什么样的事。因此,宋朝建立后,这个职务被取消了。与此同时,赵匡胤又把军事指挥权和军队调动权分开。这就从制度上杜绝了军事政变的可能。
为防武器流通 祭祀刀枪也被禁止
宋代禁止武器的法令到后来发展到了这样可笑的程度,以至连民间祭祀、社戏时所用的仪仗刀枪也被禁止。《宋会要辑稿?刑法》载天禧五年诏曰:“神社枪旗等严行铃辖,如有违犯,内头首取敕裁,及许陈告。”宣和六年,朝廷又一次强调,带刃的家伙,一概不许使用。朝廷建议说,在祭祀活动中需要仪仗的时候,可以用木头做成兵器形状,贴上锡纸冒充一下。被史书中的刀光剑影吓破了胆的宋代皇帝对武器的提防,已经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
男性懦弱始于宋代:统治者对武器恐惧
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场为荣。宋代民间流行的俗语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在宋代,将军们不管立了多大功勋,也难有文臣那样的风光。有人说,即使是率兵数十万,收复幽蓟十六州,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田况《儒林公议》)宋代男人开始失去了尚武精神,他们沉醉在案头书牍之中,在日复一日的浅吟低唱中把流光送走。他们的体质越来越差,性格也越来越细腻。正如梁启超所说:“相尚以文雅,好为文词诗赋训话考据,以奇耗其材力,即有材武杰勇,亦闲置而无所用武,且以粗鲁莽悍见屏于上流社会之外。重文轻武之习既成,于是武事废坠,民气柔靡……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敢敢如驯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赵匡胤通过整体民族的文雅化保证了赵氏身家安全的结果,却导致整个民族失去了安全。虽然宋代物质实力远在四夷之上,但缺乏战斗力的军队,过于分权的官僚体制,却使宋朝数百年间积弱不振。在北宋几次耻辱的失败之后,赵宋王朝终于被驱离中原,南渡另立。
宋代读书人普遍意识到,“文明的深秋,甚至文明的冬天就要到了,霜雪将摧残中国的士人,于是士人们只好为此做精神上的准备,用梅兰竹菊的精神来‘武装自己’”(朱建国语)。
因此,宋代士人的性格与唐代完全不同。唐代文人傲岸不逊,豪饮高歌,笑傲王侯,斗鸡走马,出塞入关,挟妓交游……,身上充满了充沛的活力和无忧无虑的乐观。他们是青春、自由和欢乐的。而宋人不再有可能跨上战马,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时刻处于威胁之中,他们所能做的,却只有老老实实寒窗苦读,在案牍中消磨掉自己的一生。因此宋人比唐人敏感、脆弱得多,作品中迷漫着对人生茫然无着。连宋代的少年都是少年老成,愁绪满怀的。唐代“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崔颢),宋代少年却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淡淡忧伤中得到心理的满足。
要拯救世界的硬汉还是可以捂手的暖男
硬汉高仓健:曾成为中国女人偶像
当年,日本电影《追捕》在中国热映,仿佛全中国的女人都喜欢上了穿风衣把领子竖起来、脸孔冷峻的男人。高仓健的出现,对于中国男性的审美标准是颠覆性的改变。几乎可以说,上个世纪80年代,整整一代的中国男人,都笼罩在高仓健的“阴影”下。
“在很多人看来,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文革’的产物,其实不是,事实上它是中国戏曲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是‘文革’之前就有的创作。”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解释说。1958年,正值“大跃进”时的中国,文艺界掀起了一股创演戏曲现代戏的热潮,上海京剧院选择了把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搬上舞台。1958年秋正式公演。随后的两三年间,该剧只是低调又陆陆续续地演了几场。

单看容颜,高仓健是没有任何优势的,但线条分明的脸庞,构成了一个阳刚而粗线条的时代符号,牢牢占据妈妈们心里的位置,横扫一切其他类型的男颜,让唐国强这样漂亮的“奶油小生”足足沉寂了十多年,其间的郁闷可想而知,以至于他喊出了“冷峻是唯一的,漂亮是臭不可闻的”这样的话。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就算在日本国内,当时最受欢迎的男人也是这种高大健硕、气质阳刚、性格深沉的类型,除了高仓健之外,还有三船敏郎、宇津井健等人。值得一提的是,高仓健曾经四夺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男演员,到现在这个记录都没有人打破,是当之无愧的日本电影界男神。
社会的发展让英雄时代终结?
如今,高仓健的时代早已过去。近十年随着“韩流”的侵袭,使中国女性对于男人的审美有回潮之势:肤白、声柔、情深、意长、棱角不分明。看看十年前走红的F4,再看看近年来走红的“都教授”金秀贤、李敏镐等人,似乎一切可以用在“奶油小生”身上的形容词,都可以扔给他们。远在天边拯救世界的硬汉,不如近在眼前可以捂手的暖男。这种对男性审美的变化,或许来自英雄时代的终结———生活逐渐富足后,男人再无需英勇。与其仗剑走天涯,不如委身桌碗旁。曾对高仓健无比崇拜的王安忆后来也说过这样的话:“我对男性的理解越来越平凡了,我希望他能够体谅女人,为女人负担哪怕是洗一只碗的小小的劳动。须男人到虎穴龙潭救女人的机会似乎很少,生活越来越被渺小的琐事充满。”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搜狐娱乐、人民网、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战狼"的广告软文,鉴定完毕!

不过这年头,太长的软文都没人有耐心看,所以,差评
威虎山里面的角色就挺好的,很爷们儿


中国文人的视界还是狭隘,除了打仗就只知道呤诗作对之类。
别忘记了这世界还有个群体叫 工匠,工程师,伏羲,燧人氏,神农氏, 李冰  , 张衡,  万户 ,钱学森,  于敏  , 袁隆平  ,     这些工程师虽然没与人打仗,也天天在与自然规律与人类自身狭隘的知识打仗。这些地方永远需要硬汉

中国文人的视界还是狭隘,除了打仗就只知道呤诗作对之类。
别忘记了这世界还有个群体叫 工匠,工程师,伏羲,燧人氏,神农氏, 李冰  , 张衡,  万户 ,钱学森,  于敏  , 袁隆平  ,     这些工程师虽然没与人打仗,也天天在与自然规律与人类自身狭隘的知识打仗。这些地方永远需要硬汉
中国文人的视界还是狭隘,除了打仗就只知他呤诗作对之类。+别忘记了这世界还有个群体叫+工匠,工程师,伏+...
支持。
人类永远都需要勇敢﹑进取﹑挑战,也就永远都需要硬汉。
甭管战什么,自打我看了那个新版所谓的智取威虎山后,对国产影片算是彻底失去信心了.
说好的歼10呢
白金之星 发表于 2015-4-9 13:16
甭管战什么,自打我看了那个新版所谓的智取威虎山后,对国产影片算是彻底失去信心了.
我几个朋友看了,都觉得挺好的啊。

我个人觉得虽然前面罗嗦了点,但整体不失为一部上佳之作。
无尿点好片
和明人比起来,宋已经够爷们儿了
中国文人的视界还是狭隘,除了打仗就只知他呤诗作对之类。 别忘记了这世界还有个群体叫 工匠,工程师,伏 ...
这个要支持。
这年月能写"深刻的文字"、"感人的文字"、"唤醒世人的文字"的人太多,就是读工科的人越来越少,读理科的就更少了。
白金之星 发表于 2015-4-9 13:16
甭管战什么,自打我看了那个新版所谓的智取威虎山后,对国产影片算是彻底失去信心了.
那个拍的是近年少有的好片哦……
白金之星 发表于 2015-4-9 13:16
甭管战什么,自打我看了那个新版所谓的智取威虎山后,对国产影片算是彻底失去信心了.
说说哪里不好
只有枪版,评论倒是铺天盖地,好蛋疼啊.  啥时候出720P啊
淼淼衔草 发表于 2015-4-9 14:22
说说哪里不好
军事上97式57炮轰山座山雕兵力平地涨10倍我就不说了,艺术需要大场面我可以理解,就说人物形象与贯穿全片的主题。

从头到尾没有提到党和毛泽东思想,夹皮沟群众工作渣的一比楞让村长给否了,李勇琪彻底龙套还没他妈戏份多,座山雕就一装逼sb,配乐就更甭说了,驴唇不对马嘴。就这也配叫电影?

全片除了老虎特效挺不错之外,我找不到一点能夸奖的地方。就他妈一反革命影片。
任何人的水军 发表于 2015-4-9 14:07
那个拍的是近年少有的好片哦……
哥们您好好看看原版或者样板戏再说吧。

之前那叫经典,叫丰碑,现在这个?我呸。
古大叔5世 发表于 2015-4-9 13:43
我几个朋友看了,都觉得挺好的啊。

我个人觉得虽然前面罗嗦了点,但整体不失为一部上佳之作。
别闹了,真的,这一部所谓的智取威虎山就是披着武侠文化娱乐我革命先烈的毒草。
白金之星 发表于 2015-4-9 14:35
哥们您好好看看原版或者样板戏再说吧。

之前那叫经典,叫丰碑,现在这个?我呸。
原版的经典就是高大全。
现版本展示的是近距离的亲切感。
任何人的水军 发表于 2015-4-9 14:37
原版的经典就是高大全。
现版本展示的是近距离的亲切感。
亲切感?我对流氓化的解放军形象没有任何亲切感。

反倒是原版的光辉形象每次观看都能给我无尽的温暖与力量,少剑波那一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来到深山感人至深,而杨子荣的披荆棘战斗在敌人心脏次次都能让我感受到党的光辉,什么是宣传,这才是宣传!
没有耐心看,烦
零zero 发表于 2015-4-9 13:48
和明人比起来,宋已经够爷们儿了
哪里够爷们了,只是懂得自杀,女人做派。
白金之星 发表于 2015-4-9 14:41
亲切感?我对流氓化的解放军形象没有任何亲切感。

反倒是原版的光辉形象每次观看都能给我无尽的温暖与 ...
各有口味吧。

光辉到完美就显得虚假了。
流氓化的不是PLA,那是潜入匪窝的必修课而已。这个观众都能理解。
哪里够爷们了,只是懂得自杀,女人做派。
总比躲起来当遗民然后就记得给妓女写传记好,总好过水太冷和主动剃发投降杀自己百姓的好
此文信息量很大,写得有理有据,比那些东拼西凑、强颜欢笑、哗众取宠的文章好多了,确实是有感而发,点赞。
白金之星 发表于 2015-4-9 14:37
别闹了,真的,这一部所谓的智取威虎山就是披着武侠文化娱乐我革命先烈的毒草。

闹什么闹,我又没撒谎。另外你的言论让我闻到了文革气息,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
零zero 发表于 2015-4-9 14:47
总比躲起来当遗民然后就记得给妓女写传记好,总好过水太冷和主动剃发投降杀自己百姓的好
那是个别文人的,明总起来算个刚烈的朝代。
零zero 发表于 2015-4-9 13:48
和明人比起来,宋已经够爷们儿了
明朝够爷们的了。天子守国门,郑和下西洋、万历抗日援朝,都算弄出了国威的。

明朝后期主要是清流公知得势加上自然灾害,毁于内乱。如果明不内乱,靠后金那点力量,想灭明还难点。清是见了李自成的便宜。
comlee 发表于 2015-4-9 15:06
那是个别文人的,明总起来算个刚烈的朝代。
明、唐、汉、秦,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尚武之风的。可惜明还是遗留了一些宋的风气,清流才得势。也算是尚武之风的回归。
白金之星 发表于 2015-4-9 14:41
亲切感?我对流氓化的解放军形象没有任何亲切感。

反倒是原版的光辉形象每次观看都能给我无尽的温暖与 ...
同感,以前有个电视剧《林海雪原》我觉得就挺好的
哥们您好好看看原版或者样板戏再说吧。

之前那叫经典,叫丰碑,现在这个?我呸。
白金之星让我想起了乔乔奇妙的冒险 是哪个的替身来着?
零zero 发表于 2015-4-9 13:48
和明人比起来,宋已经够爷们儿了
那只能说是一代不如一代
papop 发表于 2015-4-9 12:55
"战狼"的广告软文,鉴定完毕!

不过这年头,太长的软文都没人有耐心看,所以,差评
杯酒释兵权后,统一战争用才薄资浅的潘美;雍熙北伐则用曹彬而大败;却放着年龄不大的石守信和高怀德不用!宋朝的软弱是自找的!
杯酒释兵权后,统一战争用才薄资浅的潘美;雍熙北伐则用曹彬而大败;却放着年龄不大的石守信和高怀德不用!宋朝的软弱是自找的!
mango 发表于 2015-4-9 15:08
明、唐、汉、秦,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尚武之风的。可惜明还是遗留了一些宋的风气,清流才得势。也算是 ...
不错,明总体上还是可以的。宋明都是科举制度,市井社会,难免有些相像。
零zero 发表于 2015-4-9 13:48
和明人比起来,宋已经够爷们儿了
杯酒释兵权后,统一战争用才薄资浅的潘美;雍熙北伐则用曹彬而大败;却放着年龄不大的石守信和高怀德不用!宋朝的软弱是自找的!
假大空 发表于 2015-4-9 13:59
这个要支持。
这年月能写"深刻的文字"、"感人的文字"、"唤醒世人的文字"的人太多,就是读工科的人越来越 ...
这玩意你想读,也得考得上啊。。。。。
papop 发表于 2015-4-9 12:55
"战狼"的广告软文,鉴定完毕!

不过这年头,太长的软文都没人有耐心看,所以,差评
看完了没,有文化没,认得汉字不

-------
这种对男性审美的变化,或许来自英雄时代的终结———生活逐渐富足后,男人再无需英勇。与其仗剑走天涯,不如委身桌碗旁
WillSiegKane 发表于 2015-4-9 13:15
支持。
人类永远都需要勇敢﹑进取﹑挑战,也就永远都需要硬汉。
儒家士大夫喜欢空谈,极端鄙视工、匠、器、物、技术,这也是导致近代中国日益衰落的根本性因素之一,西方老强盗们重视技术,你没重视,落后就要挨打!
comlee 发表于 2015-4-9 14:44
哪里够爷们了,只是懂得自杀,女人做派。
杯酒释兵权后,统一战争用才薄资浅的潘美;雍熙北伐则用曹彬而大败;却放着年龄不大的石守信和高怀德不用!宋朝的软弱是自找的!
明朝够爷们的了。天子守国门,郑和下西洋、万历抗日援朝,都算弄出了国威的。

明朝后期主要是清流公知 ...
最起码宋的皇帝不是被自己人勒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