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亚洲和平能持久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31:39
2015-04-04 00:56:01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董磊
核心提示:达特茅斯学院的戴维·姜认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秩序历来是和平的,这有助于支持他关于亚洲国家不会制衡中国的主张。
参考消息网4月4日报道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3月24日发表范·杰克逊的一篇文章,题为《亚洲和平能持久吗?》,副题为《与长期爆发点聚合的地区趋势使冲突的可能性变得更大》,全文编译如下:
亚洲和平将会持久吗?答案取决于决策者如何应对持续加剧的结构性压力,这种压力将越来越多地助长错误估计、军备竞赛和不计后果的外交政策。
很多众所周知但常常被忽视的地区趋势使得冲突比过去更易于爆发,这些趋势包括:不信任、不确定性和普遍的军事现代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趋势与亚洲长期存在的爆发点的聚合会产生更大的冲突风险。
现在,亚洲国家比以往更加强烈地表现出2方面的怀疑:一方面是怀疑崛起的、日益强硬的中国的意图;另一方面是怀疑美国保持其在亚洲地区的稳定作用的意愿。除了对大国的怀疑之外,亚洲国家对于相互的长期能力和意图也很警惕——尤其是当地区多数国家都处于向拥有更多先进能力的规模更大和更加多样化的军队的过渡之时。由于持久的互不信任,亚洲各国形成深层次安全合作的能力受到限制,这导致各种不安全感变本加厉。约束性协议不符合地区流行的“基于共识的合作”准则,而即使是不具约束力但却透明和可预测的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缺失于地区安全格局中。
这些趋势使得那些想保持稳定和现状的国家陷入安全困局,但它们也有可能阻碍在面临侵犯时的合作。当合作的条例和准则支离破碎、猜疑无处不在以及对未来地区秩序的样式和感觉很不确定时,联合在一起应对共同的威胁会困难得多。这是更为多极化的亚洲的一个主要危险,也可以说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表现在面临中国日益强硬姿态的众多南中国海主权声索国身上的问题——安全环境的结构性状况因为国内政治对邻国的敌对而恶化,从而给地区联合对抗更具有侵略性的一方制造障碍。
从朝鲜到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亚洲有很多人们熟知的爆发点,这些爆发点数十年来以某种方式避免了引发战争。人们也许会情不自禁地得出结论,既然这些争端尚未破坏地区稳定,未来也不大可能破坏。
对一些人来说,有足够的理由保持乐观。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院长马凯硕认为,亚洲地区正在走向“黄金时代”,因为亚洲政策精英一致认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比冲突更重要。达特茅斯学院的戴维·姜(音)认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秩序历来是和平的,这有助于支持他关于亚洲国家不会制衡中国的主张。哈佛大学的阿拉斯泰尔·伊恩·约翰逊认为,与华盛顿的说法相反,中国在众多领土争端中的行为并不特别新鲜或强势。而且,亚洲的国民经济也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冲突的损害无疑会超越任何可能的利益。
但即使把这些关于当代亚洲特点描述的准确性放在一边——这些描述本身是很有争议的,仍有很多理由让人相信这样看似美好的前景不能成为乐观的原因。首先,经济发展对亚洲政策精英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会强化国家政权的合法性,但是引导民族主义激情仍是大多数亚洲政府合法性的关键。在出现问题的状况下,激发针对邻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将会优先于经济发展。第二,亚洲各国军队正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不仅是为了保障国内安全,也是为了把力量投送至境外,与此同时它们却不让其他国家的军队获得同样的能力。在过去30年相对和平的时期,低军备能力的亚洲国家间爆发了很多小规模冲突。可以想象,随着军事能力提高,小规模冲突演变为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也将增加。第三,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将增加冲突的代价,但不一定会阻止冲突或者提高冲突的成本。许多中等国家让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运行在单独的轨道上——安倍晋三通过日本对中国的政策明确地表现了这种特点,而东盟国家的政策也一直有意这样做,作为其和平地游刃于大国之间的复杂战略的一部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亚洲特征的乐观描述无一能与目前的现实趋势(不信任、多重形式的不确定性和军事现代化)相契合。如果一切良好,为什么会有地区军事化呢?为什么不实施更为强有力的合作准则呢?所有对于亚洲为何将继续保持和平的解释都必须说明亚洲安全环境的这些特征为什么无处不在——以及它们潜在的破坏效果,但却没有一种解释做到这一点。
也许亚洲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会是和平的,但如果真是这样,那也是因为政治家和战略家顾及到了该地区核心的不安全感,而不是因为他们对它们不予理睬。(编译/陆瑶)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5/0404/730606.shtml2015-04-04 00:56:01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董磊
核心提示:达特茅斯学院的戴维·姜认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秩序历来是和平的,这有助于支持他关于亚洲国家不会制衡中国的主张。
参考消息网4月4日报道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3月24日发表范·杰克逊的一篇文章,题为《亚洲和平能持久吗?》,副题为《与长期爆发点聚合的地区趋势使冲突的可能性变得更大》,全文编译如下:
亚洲和平将会持久吗?答案取决于决策者如何应对持续加剧的结构性压力,这种压力将越来越多地助长错误估计、军备竞赛和不计后果的外交政策。
很多众所周知但常常被忽视的地区趋势使得冲突比过去更易于爆发,这些趋势包括:不信任、不确定性和普遍的军事现代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趋势与亚洲长期存在的爆发点的聚合会产生更大的冲突风险。
现在,亚洲国家比以往更加强烈地表现出2方面的怀疑:一方面是怀疑崛起的、日益强硬的中国的意图;另一方面是怀疑美国保持其在亚洲地区的稳定作用的意愿。除了对大国的怀疑之外,亚洲国家对于相互的长期能力和意图也很警惕——尤其是当地区多数国家都处于向拥有更多先进能力的规模更大和更加多样化的军队的过渡之时。由于持久的互不信任,亚洲各国形成深层次安全合作的能力受到限制,这导致各种不安全感变本加厉。约束性协议不符合地区流行的“基于共识的合作”准则,而即使是不具约束力但却透明和可预测的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缺失于地区安全格局中。
这些趋势使得那些想保持稳定和现状的国家陷入安全困局,但它们也有可能阻碍在面临侵犯时的合作。当合作的条例和准则支离破碎、猜疑无处不在以及对未来地区秩序的样式和感觉很不确定时,联合在一起应对共同的威胁会困难得多。这是更为多极化的亚洲的一个主要危险,也可以说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表现在面临中国日益强硬姿态的众多南中国海主权声索国身上的问题——安全环境的结构性状况因为国内政治对邻国的敌对而恶化,从而给地区联合对抗更具有侵略性的一方制造障碍。
从朝鲜到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亚洲有很多人们熟知的爆发点,这些爆发点数十年来以某种方式避免了引发战争。人们也许会情不自禁地得出结论,既然这些争端尚未破坏地区稳定,未来也不大可能破坏。
对一些人来说,有足够的理由保持乐观。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院长马凯硕认为,亚洲地区正在走向“黄金时代”,因为亚洲政策精英一致认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比冲突更重要。达特茅斯学院的戴维·姜(音)认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秩序历来是和平的,这有助于支持他关于亚洲国家不会制衡中国的主张。哈佛大学的阿拉斯泰尔·伊恩·约翰逊认为,与华盛顿的说法相反,中国在众多领土争端中的行为并不特别新鲜或强势。而且,亚洲的国民经济也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冲突的损害无疑会超越任何可能的利益。
但即使把这些关于当代亚洲特点描述的准确性放在一边——这些描述本身是很有争议的,仍有很多理由让人相信这样看似美好的前景不能成为乐观的原因。首先,经济发展对亚洲政策精英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会强化国家政权的合法性,但是引导民族主义激情仍是大多数亚洲政府合法性的关键。在出现问题的状况下,激发针对邻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将会优先于经济发展。第二,亚洲各国军队正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不仅是为了保障国内安全,也是为了把力量投送至境外,与此同时它们却不让其他国家的军队获得同样的能力。在过去30年相对和平的时期,低军备能力的亚洲国家间爆发了很多小规模冲突。可以想象,随着军事能力提高,小规模冲突演变为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也将增加。第三,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将增加冲突的代价,但不一定会阻止冲突或者提高冲突的成本。许多中等国家让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运行在单独的轨道上——安倍晋三通过日本对中国的政策明确地表现了这种特点,而东盟国家的政策也一直有意这样做,作为其和平地游刃于大国之间的复杂战略的一部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亚洲特征的乐观描述无一能与目前的现实趋势(不信任、多重形式的不确定性和军事现代化)相契合。如果一切良好,为什么会有地区军事化呢?为什么不实施更为强有力的合作准则呢?所有对于亚洲为何将继续保持和平的解释都必须说明亚洲安全环境的这些特征为什么无处不在——以及它们潜在的破坏效果,但却没有一种解释做到这一点。
也许亚洲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会是和平的,但如果真是这样,那也是因为政治家和战略家顾及到了该地区核心的不安全感,而不是因为他们对它们不予理睬。(编译/陆瑶)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5/0404/730606.shtml
日本的不安全感、、、
你要是当个小跟班  以后可以考虑考虑
有日本存在就不会持久
倭国亡国灭种了,亚洲就持久和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