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125难民营:治安差 有志愿者被枪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54:29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321/13570901_0.shtml

杨福忠背着米,从南伞125边境检查站慢慢地走进中国地界。下午的阳光很炽烈,明晃晃的金属色,刺得他眯起眼。

2月9日,果敢战火重燃。杨福忠和其他人一起,成了战争难民。战争已经打响了一个多月,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仍处于对峙状态。据媒体报道,战争造成逾六万人流离失所;而据边民的说法,在镇康、耿马、沧源绵延数百公里的边境线上,已经涌入了七八万果敢难民。

与果敢接壤的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曾在2009年8月容纳了上万名果敢难民,6年之后,这里再次成为难民入境中国最重要的关口之一。

难民营

杨福忠准备去山里躲难,他的家人早已在深山里安营扎寨。行囊很简单,一袋半泰国大米,2块5一斤;一个王老吉的盒子,用胶带勉强缠了几道,塞着衣服、王老吉和一瓶鲜橙多。

3月17日,杨福忠离开了果敢125救助站,虽然那里能免费提供吃喝,他还是想跟家人在一起。

地处125界碑附近的果敢125救助站,由果敢福利基金会、果敢福音戒毒中心等民间组织建立,自2月12日成立后,短短四天内,这里就聚集了2000多难民,最高曾接纳了约4800人,如今营里仍有约3000多人,大部分是妇女儿童。

救助站设在缅甸的果敢125工业园。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将这里与中国分隔开来,对面是南伞工业园。边防武警在这里设了检查站,持枪士兵在检查站前站得笔直,背着大包小包的难民出示了红色封皮的证件后,才能被允许进入。

建到一半的工业园,在战时成了难民们的家,一间16m×8m的房里,平均能睡下150人。难民营里一天提供两顿饭,上午9、10点一次,下午5、6点一次。几千人要吃饭,50斤一包的大米,一顿就要吃掉10到15包。果敢物资匮乏,大米、油、肉、蔬菜、药品等都要从南伞购买,用大卡车拉到边境检查站,再由志愿者和难民们一点一点搬回营里。

救助站志愿者们说,他们很感谢中国政府,如果中国关闭了南伞边境口岸,125难民营将难以维持;出境的物资,理论上应该经由中国的检疫等部门审批,但如今在边境可以直接出境送入营内,省了很多麻烦。南伞125边境检查站每天8点到20点开放,一次营内有难民生病,半夜11点被紧急送入南伞医院,边防武警给行了方便,“他们还是很有人道主义精神的。”

难民营里鱼龙混杂,“情况复杂”,但被问到具体情况,志愿者们都露出一言难尽的苦笑。在中国政府设立的官方难民营内,有民兵和警察进行秩序维持,而在果敢125救助站里,难民自己成为志愿者,组成治安小组进行维安巡逻。他们分成四班,一班10个人,交替进行巡逻检查。

小偷小摸的事情还是会发生,多半教育了一下就放走。抓到吸食毒品的,毒品被当场没收,立刻销毁。神智不清的,会被单独放在一个房间,每日提供饭菜,等他缓过来了再放出来。

3月4日晚上9点半左右,一位名叫周建材的治安志愿者在难民营里被枪杀,事发地离办公室不到15米。至今,凶手仍是个迷。那天上午,志愿者们还在商量办个学校,枪杀事件后,难民营里跑了很多人,办校的事也就黄了。

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现在的125救助站里,已经有人开始做起了小生意。家里还有库存的,就把货拉来开家超市;货少点的,就在水泥台上摆点香烟、矿泉水,价格跟南伞市场上差不多。

从南伞去往麦地河的路上,能看到“大营盘难民安置点”的蓝色标示牌。执勤的工作人员有些穿着迷彩服,佩戴着蓝色工作证。

这个难民营在此安营扎寨已经一个多月了,很多难民来自麦地河。难民营四周是铁丝线和警戒线,有民兵在门口把守。

难民营的伙食房是一个很长的露天库房,一旁整整齐齐垒着柴火。石头搭成的简易桌子上摆着几个大黄盆,用铝盆倒扣着,还有一个敞开,里面是剩饭和粑粑。

食物供应分两次,上午十点左右一次,太阳落山时一次。难民用发的大铝盆去领饭,带回自己的帐篷里,这就是他们一天的食物。一家难民从家里带来了一小桶腌制的菜,滚满红通通的辣椒,看不出原料,盐放得很多,很辣。帐篷里另一个铝盆里,放着很多碗筷。塑料碗是他们自己买的,筷子是自制的,只是两小截竹棍子,筷子头没有磨平,还留着粗糙的树皮。

一家六口人住在一个蓝色帐篷里。被子是发放的,塑料布垫上一块凉席就是床,身下是咯人的石头和黄土。相比较在山里的难民,这些帐篷的条件显然好了不少,下午坐在帐篷里,不是特别闷热,风从帐篷间的空隙吹来,呼啦啦得掀起了帘子。

山里

杨福忠站在南伞国际会展中心后面,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过了一会儿,一辆缅甸牌照的皮卡从山上开下来。女孩开心地从车上跳下来,一头扑进杨福忠怀里。

顺着盘山公路,一路颠簸到杨福忠的住处。那是一片山间狭窄的空地,依次排列着5个塑料布搭建的简易帐篷。帐篷前是石头垒成的灶,架着一个底烧得发黑的水壶。他们的水源是离帐篷不远的小水池,有山泉从此经过。水池上漂浮着一只碗,孩子们舀了水直接喝下肚。

在途径甘蔗田的路上,立着一个孤零零的绿色大帐篷。几个女人盘着头发,插着黄色的钗,穿着直筒裙,蹲在路边做饭。孩子们指着她们,说,这是老缅人。

老缅,果敢,中国人,这是三个很值得玩味的词。果敢人把自己跟缅甸人区别开,和云南当地人一样称他们为老缅,然而对于边民而言,同宗同族的果敢人,还是外国人。

边民对果敢人的感情相当复杂。同族,同语言,经常通婚,在果敢人落难之后,边民还是伸出援手,无法坐视不管;但吸毒、贫穷、小偷小摸,成了经常贴在果敢人身上的标签。当然,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厌恶对象——缅族人,他们称之为“老缅”。“老缅”烧了果敢的房子,奸淫果敢的妇女;“老缅”从小路潜入中国境内,抢了出租车,砍了司机13刀——他们一提到“老缅”,例子便信手拈来。

可面对同为战争池鱼的“老缅”难民,果敢人也没法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表情。杨福忠的朋友客气地跟那些女人打了招呼,立刻离开了。

像杨福忠这样选择进山的难民还有很多,没有难民营集中提供物资,他们的生活时常陷入困境。

在边境上,有一些民间组织的志愿者,进入官方力量难以触及的深山里,给散居的难民发放物资。

他们开着蓝色小皮卡,顺着山路一路爬上去,路上尘土飞扬。车刚停,十几个难民迅速围上来,面容姣好的姑娘大马金刀地站在车上,抓起难民递来的脸盆,放进茄子、芹菜和腌菜。时而从口袋里掏出笔,记录新增难民的姓名和家庭人数。

车上的东西不够,拉着更多物资的卡车还在山下,他们要开车下去拿,难民们有些着急。拿到的人开开心心地把东西拿回帐篷,小孩在尖叫和大笑。

出租车司机老杨也是一个小型志愿组织的志愿者。在2月9日战争打响时,他和5个人凑了一万八,买了些大米、油、塑料布和被子,发放给还没来得及被中国政府接管的难民。在镇康县小炉场村,难民刚刚从缅甸那边跑过来,老杨的卡车就正好到了。老杨说,那些人跑过来,举目无亲,这已经是能给他们最大的帮助了。

奢侈的政治

杨福忠的大女儿杨正对才11岁,爱穿牛仔裤,不爱穿裙子,因为“长大的孩子穿裙子会被笑话”。她很想在老街的老家,家里有天花板,每天地上都拖得干干净净。她和妹妹的房间很大,可以放下两张床,如今全家8口人只能挤在一个小帐篷里。

爸爸没有告诉她,他们家的房子和甘蔗田,已经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留下。

在杨福忠的记忆中,比起2009年“88”事件,这次战争更加严重。2009年8月,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交战,造成果敢民众大规模恐慌,造成约十万难民涌入云南边境,当时中国为难民提供了7个安置点。“88”事件之后,果敢同盟军内部分裂,彭家声逃离,白所成掌控果敢。

2015年2月9日,彭家声卷土重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彭家声表示,和平谈判的可能性不存在,战争大的打不起来,小的不会停。

3月17日,缅甸再次举行全国范围内的停火谈判,而在此前,缅甸政府表示不会接受果敢同盟军进入全国和平进程。果敢同盟军对媒体称,他们的诉求是回归到1989年之前的高度自治状态,但如今缅甸军方态度强硬,战争可能短期内不会结束。

战争在春节前打响,有些人的春节在难民营里度过,有些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奔波在逃命路上。

对平民而言,讨论政治,太过奢侈。在多天采访中,记者问过很多难民对彭家声,以及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回答几乎一模一样——我们只想保住性命,平平安安。

(凤凰网:孙莹)

------------------------------------------------------------------------------------------------------------------------------------------------
PS:另外对一个流传颇广的新闻做个辟谣:昨日部分贴吧传缅军通过南伞口岸进行补给,应当为假。盖因小苏发表缅军残害果敢百姓之图片,有一张表示缅军杀害了果敢百姓圈养的牲畜,却没有拖去吃,看来补给并不紧张。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321/13570901_0.shtml

杨福忠背着米,从南伞125边境检查站慢慢地走进中国地界。下午的阳光很炽烈,明晃晃的金属色,刺得他眯起眼。

2月9日,果敢战火重燃。杨福忠和其他人一起,成了战争难民。战争已经打响了一个多月,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仍处于对峙状态。据媒体报道,战争造成逾六万人流离失所;而据边民的说法,在镇康、耿马、沧源绵延数百公里的边境线上,已经涌入了七八万果敢难民。

与果敢接壤的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曾在2009年8月容纳了上万名果敢难民,6年之后,这里再次成为难民入境中国最重要的关口之一。

难民营

杨福忠准备去山里躲难,他的家人早已在深山里安营扎寨。行囊很简单,一袋半泰国大米,2块5一斤;一个王老吉的盒子,用胶带勉强缠了几道,塞着衣服、王老吉和一瓶鲜橙多。

3月17日,杨福忠离开了果敢125救助站,虽然那里能免费提供吃喝,他还是想跟家人在一起。

地处125界碑附近的果敢125救助站,由果敢福利基金会、果敢福音戒毒中心等民间组织建立,自2月12日成立后,短短四天内,这里就聚集了2000多难民,最高曾接纳了约4800人,如今营里仍有约3000多人,大部分是妇女儿童。

救助站设在缅甸的果敢125工业园。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将这里与中国分隔开来,对面是南伞工业园。边防武警在这里设了检查站,持枪士兵在检查站前站得笔直,背着大包小包的难民出示了红色封皮的证件后,才能被允许进入。

建到一半的工业园,在战时成了难民们的家,一间16m×8m的房里,平均能睡下150人。难民营里一天提供两顿饭,上午9、10点一次,下午5、6点一次。几千人要吃饭,50斤一包的大米,一顿就要吃掉10到15包。果敢物资匮乏,大米、油、肉、蔬菜、药品等都要从南伞购买,用大卡车拉到边境检查站,再由志愿者和难民们一点一点搬回营里。

救助站志愿者们说,他们很感谢中国政府,如果中国关闭了南伞边境口岸,125难民营将难以维持;出境的物资,理论上应该经由中国的检疫等部门审批,但如今在边境可以直接出境送入营内,省了很多麻烦。南伞125边境检查站每天8点到20点开放,一次营内有难民生病,半夜11点被紧急送入南伞医院,边防武警给行了方便,“他们还是很有人道主义精神的。”

难民营里鱼龙混杂,“情况复杂”,但被问到具体情况,志愿者们都露出一言难尽的苦笑。在中国政府设立的官方难民营内,有民兵和警察进行秩序维持,而在果敢125救助站里,难民自己成为志愿者,组成治安小组进行维安巡逻。他们分成四班,一班10个人,交替进行巡逻检查。

小偷小摸的事情还是会发生,多半教育了一下就放走。抓到吸食毒品的,毒品被当场没收,立刻销毁。神智不清的,会被单独放在一个房间,每日提供饭菜,等他缓过来了再放出来。

3月4日晚上9点半左右,一位名叫周建材的治安志愿者在难民营里被枪杀,事发地离办公室不到15米。至今,凶手仍是个迷。那天上午,志愿者们还在商量办个学校,枪杀事件后,难民营里跑了很多人,办校的事也就黄了。

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现在的125救助站里,已经有人开始做起了小生意。家里还有库存的,就把货拉来开家超市;货少点的,就在水泥台上摆点香烟、矿泉水,价格跟南伞市场上差不多。

从南伞去往麦地河的路上,能看到“大营盘难民安置点”的蓝色标示牌。执勤的工作人员有些穿着迷彩服,佩戴着蓝色工作证。

这个难民营在此安营扎寨已经一个多月了,很多难民来自麦地河。难民营四周是铁丝线和警戒线,有民兵在门口把守。

难民营的伙食房是一个很长的露天库房,一旁整整齐齐垒着柴火。石头搭成的简易桌子上摆着几个大黄盆,用铝盆倒扣着,还有一个敞开,里面是剩饭和粑粑。

食物供应分两次,上午十点左右一次,太阳落山时一次。难民用发的大铝盆去领饭,带回自己的帐篷里,这就是他们一天的食物。一家难民从家里带来了一小桶腌制的菜,滚满红通通的辣椒,看不出原料,盐放得很多,很辣。帐篷里另一个铝盆里,放着很多碗筷。塑料碗是他们自己买的,筷子是自制的,只是两小截竹棍子,筷子头没有磨平,还留着粗糙的树皮。

一家六口人住在一个蓝色帐篷里。被子是发放的,塑料布垫上一块凉席就是床,身下是咯人的石头和黄土。相比较在山里的难民,这些帐篷的条件显然好了不少,下午坐在帐篷里,不是特别闷热,风从帐篷间的空隙吹来,呼啦啦得掀起了帘子。

山里

杨福忠站在南伞国际会展中心后面,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过了一会儿,一辆缅甸牌照的皮卡从山上开下来。女孩开心地从车上跳下来,一头扑进杨福忠怀里。

顺着盘山公路,一路颠簸到杨福忠的住处。那是一片山间狭窄的空地,依次排列着5个塑料布搭建的简易帐篷。帐篷前是石头垒成的灶,架着一个底烧得发黑的水壶。他们的水源是离帐篷不远的小水池,有山泉从此经过。水池上漂浮着一只碗,孩子们舀了水直接喝下肚。

在途径甘蔗田的路上,立着一个孤零零的绿色大帐篷。几个女人盘着头发,插着黄色的钗,穿着直筒裙,蹲在路边做饭。孩子们指着她们,说,这是老缅人。

老缅,果敢,中国人,这是三个很值得玩味的词。果敢人把自己跟缅甸人区别开,和云南当地人一样称他们为老缅,然而对于边民而言,同宗同族的果敢人,还是外国人。

边民对果敢人的感情相当复杂。同族,同语言,经常通婚,在果敢人落难之后,边民还是伸出援手,无法坐视不管;但吸毒、贫穷、小偷小摸,成了经常贴在果敢人身上的标签。当然,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厌恶对象——缅族人,他们称之为“老缅”。“老缅”烧了果敢的房子,奸淫果敢的妇女;“老缅”从小路潜入中国境内,抢了出租车,砍了司机13刀——他们一提到“老缅”,例子便信手拈来。

可面对同为战争池鱼的“老缅”难民,果敢人也没法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表情。杨福忠的朋友客气地跟那些女人打了招呼,立刻离开了。

像杨福忠这样选择进山的难民还有很多,没有难民营集中提供物资,他们的生活时常陷入困境。

在边境上,有一些民间组织的志愿者,进入官方力量难以触及的深山里,给散居的难民发放物资。

他们开着蓝色小皮卡,顺着山路一路爬上去,路上尘土飞扬。车刚停,十几个难民迅速围上来,面容姣好的姑娘大马金刀地站在车上,抓起难民递来的脸盆,放进茄子、芹菜和腌菜。时而从口袋里掏出笔,记录新增难民的姓名和家庭人数。

车上的东西不够,拉着更多物资的卡车还在山下,他们要开车下去拿,难民们有些着急。拿到的人开开心心地把东西拿回帐篷,小孩在尖叫和大笑。

出租车司机老杨也是一个小型志愿组织的志愿者。在2月9日战争打响时,他和5个人凑了一万八,买了些大米、油、塑料布和被子,发放给还没来得及被中国政府接管的难民。在镇康县小炉场村,难民刚刚从缅甸那边跑过来,老杨的卡车就正好到了。老杨说,那些人跑过来,举目无亲,这已经是能给他们最大的帮助了。

奢侈的政治

杨福忠的大女儿杨正对才11岁,爱穿牛仔裤,不爱穿裙子,因为“长大的孩子穿裙子会被笑话”。她很想在老街的老家,家里有天花板,每天地上都拖得干干净净。她和妹妹的房间很大,可以放下两张床,如今全家8口人只能挤在一个小帐篷里。

爸爸没有告诉她,他们家的房子和甘蔗田,已经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留下。

在杨福忠的记忆中,比起2009年“88”事件,这次战争更加严重。2009年8月,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交战,造成果敢民众大规模恐慌,造成约十万难民涌入云南边境,当时中国为难民提供了7个安置点。“88”事件之后,果敢同盟军内部分裂,彭家声逃离,白所成掌控果敢。

2015年2月9日,彭家声卷土重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彭家声表示,和平谈判的可能性不存在,战争大的打不起来,小的不会停。

3月17日,缅甸再次举行全国范围内的停火谈判,而在此前,缅甸政府表示不会接受果敢同盟军进入全国和平进程。果敢同盟军对媒体称,他们的诉求是回归到1989年之前的高度自治状态,但如今缅甸军方态度强硬,战争可能短期内不会结束。

战争在春节前打响,有些人的春节在难民营里度过,有些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还奔波在逃命路上。

对平民而言,讨论政治,太过奢侈。在多天采访中,记者问过很多难民对彭家声,以及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回答几乎一模一样——我们只想保住性命,平平安安。

(凤凰网:孙莹)

------------------------------------------------------------------------------------------------------------------------------------------------
PS:另外对一个流传颇广的新闻做个辟谣:昨日部分贴吧传缅军通过南伞口岸进行补给,应当为假。盖因小苏发表缅军残害果敢百姓之图片,有一张表示缅军杀害了果敢百姓圈养的牲畜,却没有拖去吃,看来补给并不紧张。
是不是应该考虑向难民营派军队充当警察啊?
ydwd 发表于 2015-3-23 08:10
是不是应该考虑向难民营派军队充当警察啊?
在缅方一侧,军队要谁派?
联合国维和…哈哈…意淫下


另外,这个ID扣不起,我不争论,就找些照片资料。



另外,这个ID扣不起,我不争论,就找些照片资料。

不明觉厉,
草鸡网,呵呵 ,字数
ydwd 发表于 2015-3-23 08:16
联合国维和…哈哈…意淫下
联合国维和~想把米帝给招进来么
苏方东到底为何人。。。
苦的是老百姓啊
托彭大麻的福啊 给中国缅甸果敢带来的幸福生活。果粉们再努把力 争取几方打起来多死点人
大人们都下棋,倒霉的最终还是老百姓。{:soso_e101:}
一发云爆弹下去,替他们解脱。
这几个NGO背后是美国吧?
國境之外 抱以同情
图挂了   
这几个NGO背后是美国吧?
屁话。就是以前果敢居住的中国人,在那边赚了些钱,现在做点善事,至少我认识好几个这样的组织
“对平民而言,讨论政治,太过奢侈”
果敢福音戒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