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为什么高挂晋愍帝的大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05:46
各地为什么高挂晋愍帝的大旗
泪痕春雨
  
  晋愍帝只是晋帝国的一面旗帜。而所有挂着晋帝国旗帜的实力派们,实际上根本没有一个把他当回事的。从这层意义上,晋愍帝所代表的那段历史,实际上就晋末各大实力派争雄天下的历史。
  
  晋愍帝为中心的历史,在天下大乱的背景下,实际上已没有资格在历史舞台中心位置上演了。因为石勒、司马睿、刘聪、刘琨、王浚、鲜卑拓跋、段氏相关的历史己变得比他更吸引人、也对历史影响更大了。
  
  晋愍帝为中心的历史,之所以常常需要着重记一笔。主要是因为他是晋帝国中央政府的象征,虽然皇帝是傀儡皇帝,虽然也没有人真把这个中央政府当回事。但他毕竟是晋帝国的中央政府,而且西晋的灭亡也是以这个政府灭亡为标志的。
  
  [注]:泪痕所说的叛军,是指那些不愿意高举晋帝国大旗的地方势力。他们不愿意高举晋帝国的大旗,意味着他们已完全无视晋帝国从前的统治秩序了。这种行为,自然会受到晋帝国从前的既得利益者集体反对。泪痕所说的想与江南地方政府分庭抗礼者,是指那些仍然高举晋帝国大旗,却不承认司马睿是江南利益集团代表人物的实力派。他们与江南地方政府的主要矛盾是在于,晋帝国的大旗到底应该由谁来扛之上。这其中以华轶最为典型。华轶的种种表现,都是一个忠于晋帝国的臣子表现。但当江南地方政府想管辖华轶时,华轶通常总是不会接受的;因为在华轶眼中,司马睿根本没有权力管他的。既然如此,华轶自然只有接受整个江南利益的共同争讨了。
  
  晋愍帝时期,高挂晋愍帝大旗的实权派,共分为以下几个派系。
  
  以刘琨、鲜卑拓拔氏为代表的并州集团。
  
  以王浚、鲜卑段氏为代表的幽州的集团。
  
  以鲜卑慕容家族为代表的辽西集团。
  
  以张轨为代表的凉州集团。
  
  以司马保为代表的西北(长安以西)集团。
  
  以司马睿为代表的江南集团。
  
  上述几大派系,都是自成系统的。他们虽然都高挂着晋愍帝的大旗,但晋愍帝在他们心中已毫无权威可言了。
  
  既然这些利益集团已处于独立状态了,他们为什么还要高挂着晋愍帝的大旗呢?
  
  如果用皇权神圣的观点,好象能解释它,但实际上是无法解释的。因为如果皇权真是神圣的,那这些实力派为什么又都对帝国皇帝、帝国中央政府不理不睬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利益集团高挂晋帝国的大旗,仅仅是因为高举晋帝国的大旗,比较符合他们的利益罢了。
  
  在众多实权派并存、博奕之时,大家一方面都是想兼并别人,另一方面又都害怕被别人兼并了。在这种背景下,面对一个可能威胁大家利益的实权派,普遍实权派自然会联合起来用冠冕堂皇的理由约束他。
  
  在皇权时代,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通常就是:“你想彻底凌驾于大家之上做法,是不忠于皇帝的行为。因为只有皇帝才能高高在上。”而且在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能响彻天空之时,本身就意味着没有一个实权派能挡住其它实权派联合一击的。否则,势力最大的实权派要大家跪在地上高呼万岁之时,就没有人敢说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只要势力最大的实权派,还感觉无力挡住其它实权派联合一击的时候。他就得把皇帝高高捧在自己的头上。
  
  这种结果,实际上对大家都是有利的。
  
  实力最大的实权派,虽然因此无法彻底凌驾于大家之上了,却可以因此名正言顺的成为大家的上司;因为尊崇皇权的结果就是皇帝会授于他高于其它人的军政职务。其余实权派,则通过这种方式保护了自己的既得权力与地位。因为只要皇帝还高高在上,那所有的实权派之间就只是上下级的关系;而绝不是臣属的关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众多实权派博奕之时。
  
  强者愿意承认皇权的神圣性,绝不是没有皇权就无法统治自己的地盘。尊崇皇权只是表明他绝不敢彻底凌驾于其它实权派之上罢了。
  
  至于弱者都愿意承认皇权的神圣性,绝不是因为他们真把皇帝当回事,尊崇皇权只是为了抗拒强者不要肆无忌惮的侵犯自己的既有权力与地位。
  
  在并州地区,鲜卑拓拔家族的势力最大了。
  
  在幽州地区,鲜卑段氏家族的势力最大了。
  
  刘琨、王浚如果失去这两个家族的支持;不要应付别的事情了;就是面对匈奴汉国的攻击,恐怕也会随时灭亡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刘琨被匈奴汉国打得一筹莫展中可以看出来。事实上,如果没有鲜卑拓拔家族帮助他,区区一个刘琨根本无法占据并州许多年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王浚与段氏家族关系破裂后,马上被石勒一举彻底消灭中看出来。事实上,没有鲜卑段氏家族的支持,区区一个王浚根本无力占据幽州许多年的。
  
  鲜卑拓拔家族之所以不敢兼并刘琨,并且奉刘琨为自己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鲜卑段氏家族之所以不敢兼并王浚,并且奉王浚为自己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主要原因大约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拓拔、段氏家族内部都是处于多头政治(家族强势人物众多)之中。[注1]这使他们家族内部的重要成员,就不会希望自己家族的首领成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因为他们家族内部的首领一旦成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那他们家族内部的权力平衡就会被打破。
  
  我们知道,在多头政治中父死子继的权力交接模式是难以实行的。因为在多头政治中,利益集团中存在着众多与老首领权力相近的实权人物。在老首领死后,这些人自然会窥视老首领从前的地位与权力。在这种背景下,老首领的儿子想继承自己父亲权力并不会获得法理的支持,除非他有实力打败其它竞争者。
  
  而老首领如果取得当地最高军政长官的地位,自然就会用种种方式“削藩”,最后让自己子孙一系的力量迅速膨胀,从而奠定父死子继的权力交接模式。至于老首领取得了皇帝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但这种事情显然是不符合家族其它强势成员利益的。
  
  第二原因是他们所在的地方,本身也是众多实力派并存的局面。拓拔、段氏家族只是当地最大的实力派罢了。当地还存在着众多豪门家族、军政实力派(他们以晋帝国从前军政长官、豪门大族构成)。在这种环境中,当地普遍实权派也不会希望拓拔、段氏家族的首领当成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因为这会让拓拔、段氏家族的力量大增,从而打破当地的力量平衡。
  
  在这种背景下,当时人们自然都会支持这两大强势家族之外的成员成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在这种背景下,拓拔、段氏家族势力虽然强大,却也不敢公然无视刘琨、王浚做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的事实。
  
  西北凉州集团代表人物张氏,东北辽西集团代表人物慕容氏。其首领在当的影响显然要比拓拔、段氏在当地更大些。因为他们一方面是当地最大的实权派,另一方面也是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但张氏、幕容氏在自己的地盘内取得这种地位后,依然还得宣称自己是晋帝国的臣子。从人的私心本能而言,这绝不会出于他们的自愿。如果他们真对皇帝有这种忠心,就不会在皇帝需要他们时只是光说不练了。
  
  他们之所以一直需要高举晋帝国的旗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源于内部的压力,因为他们地盘内也是众多实力派并存,当地的实力派也都会用皇权去限制他们权力不断凌驾于自己之上。
  
  当然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源于外部的压力。因为张氏、慕容氏如果称帝,那他们与四周强敌的关系会变得非常尴尬。因为皇帝这种称号,绝不是一种自娱自乐的东西。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东北的慕容氏称帝的话,那他与当地鲜卑宇文、段氏、拓跋氏还怎么相处呢?人家都高举着晋帝国的大旗,慕容氏却擅自称帝;人家在爵位上最多只是一个王,慕容氏却成了皇帝。如果慕容氏敢这样做,那他岂不是在公然宣称自己要比这些人高一头?在这些强敌并立之际,慕容氏自然不敢抛开晋帝国的大旗了。
  
  所以当慕容氏统一东北后,就公然抛开了晋帝国的大旗。[注2]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凉州的张氏称帝,那他与前赵、后赵还怎么相处呢?张氏的实力,显然无法与这两个先后与他相邻的帝国相比。如果张氏非要自不量力的称帝,晋帝国也许无力表示什么,但当这两个先后与他相邻的、如虎如狼的敌人打击他时,张氏该怎么做呢?最明智的选择自然是赶紧放弃皇帝的称号,改向这两个强敌称藩、称臣。[注3]
  
  张氏一直表示忠于晋帝国,一方面可以使自己背上一张忠义的外衣,另一方面使自己在前、后赵的打击下有回旋余地。
  
  如果张氏贸然称帝了,那他只是没事披一件乱臣贼子的外衣。称帝后在强邻的打击下,同样还得放弃帝号。而向强邻称臣后,却又动则想着背叛对方、或是落井下石,岂非更让自己乱臣贼子形象深入人心了?如果张氏就把自己打造成这种样子,那他还靠什么继续在凉州立足呢?
  
  在凉州政权覆灭之前,张氏从来也无力面对来自东部的打击。面对前赵的打击,他只有称臣;面对后赵的打击他也只有称臣;面对来自前秦的打击,他也只有称臣。在这种背景下,他高举晋帝国的大旗,使自己可以搏得一个忠臣的名声,更使自己在背叛、反击这几个强邻之时也名正言顺了。
  
  江南利益集团的普遍实力派,谁也不会希望当地最高军政长官的人选由实力来决定。因为实力最强的人,如果再拥有了最高军政长官的职务、地位,那其它实力派恐怕就都也不会有安全感了。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需要高举晋帝国的大旗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司马睿遂成了江南利益集团的领衔人物。
  
  司马睿之所以能成为江南最高军政长官,完全是当地实力派博奕的结果。绝不是他的爵位、职务造成的,因为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人们连皇帝都是带理不理的,区区一个司马家族的王爷、地方军政长官,人们自然更不会放在眼里。
  
  假如司马睿的实力,能威胁到江南各大实力派。那他就会丧失成为江南最高军政长官的机会。这从西汉末刘秀兄弟无法竞争过刘玄可以看出来。
  
  假如司马睿是一个婴幼儿、或纯粹的庸才,那他也会丧失成为江南最高军政长官的机会。因为王氏兄弟拥立这样一个人当江南最高军政长官,那江南各大实力派恐怕都会怀疑王氏兄弟的动机与用心了。
  
  皇权的神圣。从来不是依靠人们的思想与忠心。乱臣贼子之心人皆有之,只不过受制于现实的利害关系人们都压制住罢了。如果利害关系不足以压制它之时,谁又会真把皇帝、皇权当回事呢?
  
  [注1]:在鲜卑拓拔、段氏家族内部,一直是处于多头政治之中。也正因为这种原因,拓跋家族首领(拓跋卢琦)才会被自己儿子(拓跋六修)杀掉;而拓跋六修也会被拓跋普根杀掉。也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段氏家族首领死后,段氏家族才会发生大规模内哄。
  
  [注2]:“燕王皝以为古者诸侯即位,各称元年,于是始不用晋年号,自称十二年。”慕容家族不再尊崇晋帝国,并不是因为他的思想变了,而是因为他现在已统一了东北地区。
  
  [注3]:“茂寻遣使称藩,献马、牛、羊、珍宝不可胜纪。曜拜茂侍中、都督凉.南.北秦.梁.益.巴.汉.陇右.西域杂夷.匈奴诸军事、太师、凉州牧,封凉王,加九锡。”这是张氏政权向前赵称藩。
  
  “西平公骏惧,遣孟毅还,使其长史马诜称臣入贡于赵。”这是张氏政权向后赵称臣。
  
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各地为什么高挂晋愍帝的大旗
泪痕春雨
  
  晋愍帝只是晋帝国的一面旗帜。而所有挂着晋帝国旗帜的实力派们,实际上根本没有一个把他当回事的。从这层意义上,晋愍帝所代表的那段历史,实际上就晋末各大实力派争雄天下的历史。
  
  晋愍帝为中心的历史,在天下大乱的背景下,实际上已没有资格在历史舞台中心位置上演了。因为石勒、司马睿、刘聪、刘琨、王浚、鲜卑拓跋、段氏相关的历史己变得比他更吸引人、也对历史影响更大了。
  
  晋愍帝为中心的历史,之所以常常需要着重记一笔。主要是因为他是晋帝国中央政府的象征,虽然皇帝是傀儡皇帝,虽然也没有人真把这个中央政府当回事。但他毕竟是晋帝国的中央政府,而且西晋的灭亡也是以这个政府灭亡为标志的。
  
  [注]:泪痕所说的叛军,是指那些不愿意高举晋帝国大旗的地方势力。他们不愿意高举晋帝国的大旗,意味着他们已完全无视晋帝国从前的统治秩序了。这种行为,自然会受到晋帝国从前的既得利益者集体反对。泪痕所说的想与江南地方政府分庭抗礼者,是指那些仍然高举晋帝国大旗,却不承认司马睿是江南利益集团代表人物的实力派。他们与江南地方政府的主要矛盾是在于,晋帝国的大旗到底应该由谁来扛之上。这其中以华轶最为典型。华轶的种种表现,都是一个忠于晋帝国的臣子表现。但当江南地方政府想管辖华轶时,华轶通常总是不会接受的;因为在华轶眼中,司马睿根本没有权力管他的。既然如此,华轶自然只有接受整个江南利益的共同争讨了。
  
  晋愍帝时期,高挂晋愍帝大旗的实权派,共分为以下几个派系。
  
  以刘琨、鲜卑拓拔氏为代表的并州集团。
  
  以王浚、鲜卑段氏为代表的幽州的集团。
  
  以鲜卑慕容家族为代表的辽西集团。
  
  以张轨为代表的凉州集团。
  
  以司马保为代表的西北(长安以西)集团。
  
  以司马睿为代表的江南集团。
  
  上述几大派系,都是自成系统的。他们虽然都高挂着晋愍帝的大旗,但晋愍帝在他们心中已毫无权威可言了。
  
  既然这些利益集团已处于独立状态了,他们为什么还要高挂着晋愍帝的大旗呢?
  
  如果用皇权神圣的观点,好象能解释它,但实际上是无法解释的。因为如果皇权真是神圣的,那这些实力派为什么又都对帝国皇帝、帝国中央政府不理不睬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利益集团高挂晋帝国的大旗,仅仅是因为高举晋帝国的大旗,比较符合他们的利益罢了。
  
  在众多实权派并存、博奕之时,大家一方面都是想兼并别人,另一方面又都害怕被别人兼并了。在这种背景下,面对一个可能威胁大家利益的实权派,普遍实权派自然会联合起来用冠冕堂皇的理由约束他。
  
  在皇权时代,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通常就是:“你想彻底凌驾于大家之上做法,是不忠于皇帝的行为。因为只有皇帝才能高高在上。”而且在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能响彻天空之时,本身就意味着没有一个实权派能挡住其它实权派联合一击的。否则,势力最大的实权派要大家跪在地上高呼万岁之时,就没有人敢说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只要势力最大的实权派,还感觉无力挡住其它实权派联合一击的时候。他就得把皇帝高高捧在自己的头上。
  
  这种结果,实际上对大家都是有利的。
  
  实力最大的实权派,虽然因此无法彻底凌驾于大家之上了,却可以因此名正言顺的成为大家的上司;因为尊崇皇权的结果就是皇帝会授于他高于其它人的军政职务。其余实权派,则通过这种方式保护了自己的既得权力与地位。因为只要皇帝还高高在上,那所有的实权派之间就只是上下级的关系;而绝不是臣属的关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众多实权派博奕之时。
  
  强者愿意承认皇权的神圣性,绝不是没有皇权就无法统治自己的地盘。尊崇皇权只是表明他绝不敢彻底凌驾于其它实权派之上罢了。
  
  至于弱者都愿意承认皇权的神圣性,绝不是因为他们真把皇帝当回事,尊崇皇权只是为了抗拒强者不要肆无忌惮的侵犯自己的既有权力与地位。
  
  在并州地区,鲜卑拓拔家族的势力最大了。
  
  在幽州地区,鲜卑段氏家族的势力最大了。
  
  刘琨、王浚如果失去这两个家族的支持;不要应付别的事情了;就是面对匈奴汉国的攻击,恐怕也会随时灭亡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刘琨被匈奴汉国打得一筹莫展中可以看出来。事实上,如果没有鲜卑拓拔家族帮助他,区区一个刘琨根本无法占据并州许多年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王浚与段氏家族关系破裂后,马上被石勒一举彻底消灭中看出来。事实上,没有鲜卑段氏家族的支持,区区一个王浚根本无力占据幽州许多年的。
  
  鲜卑拓拔家族之所以不敢兼并刘琨,并且奉刘琨为自己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鲜卑段氏家族之所以不敢兼并王浚,并且奉王浚为自己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主要原因大约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拓拔、段氏家族内部都是处于多头政治(家族强势人物众多)之中。[注1]这使他们家族内部的重要成员,就不会希望自己家族的首领成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因为他们家族内部的首领一旦成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那他们家族内部的权力平衡就会被打破。
  
  我们知道,在多头政治中父死子继的权力交接模式是难以实行的。因为在多头政治中,利益集团中存在着众多与老首领权力相近的实权人物。在老首领死后,这些人自然会窥视老首领从前的地位与权力。在这种背景下,老首领的儿子想继承自己父亲权力并不会获得法理的支持,除非他有实力打败其它竞争者。
  
  而老首领如果取得当地最高军政长官的地位,自然就会用种种方式“削藩”,最后让自己子孙一系的力量迅速膨胀,从而奠定父死子继的权力交接模式。至于老首领取得了皇帝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但这种事情显然是不符合家族其它强势成员利益的。
  
  第二原因是他们所在的地方,本身也是众多实力派并存的局面。拓拔、段氏家族只是当地最大的实力派罢了。当地还存在着众多豪门家族、军政实力派(他们以晋帝国从前军政长官、豪门大族构成)。在这种环境中,当地普遍实权派也不会希望拓拔、段氏家族的首领当成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因为这会让拓拔、段氏家族的力量大增,从而打破当地的力量平衡。
  
  在这种背景下,当时人们自然都会支持这两大强势家族之外的成员成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在这种背景下,拓拔、段氏家族势力虽然强大,却也不敢公然无视刘琨、王浚做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的事实。
  
  西北凉州集团代表人物张氏,东北辽西集团代表人物慕容氏。其首领在当的影响显然要比拓拔、段氏在当地更大些。因为他们一方面是当地最大的实权派,另一方面也是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但张氏、幕容氏在自己的地盘内取得这种地位后,依然还得宣称自己是晋帝国的臣子。从人的私心本能而言,这绝不会出于他们的自愿。如果他们真对皇帝有这种忠心,就不会在皇帝需要他们时只是光说不练了。
  
  他们之所以一直需要高举晋帝国的旗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源于内部的压力,因为他们地盘内也是众多实力派并存,当地的实力派也都会用皇权去限制他们权力不断凌驾于自己之上。
  
  当然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源于外部的压力。因为张氏、慕容氏如果称帝,那他们与四周强敌的关系会变得非常尴尬。因为皇帝这种称号,绝不是一种自娱自乐的东西。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东北的慕容氏称帝的话,那他与当地鲜卑宇文、段氏、拓跋氏还怎么相处呢?人家都高举着晋帝国的大旗,慕容氏却擅自称帝;人家在爵位上最多只是一个王,慕容氏却成了皇帝。如果慕容氏敢这样做,那他岂不是在公然宣称自己要比这些人高一头?在这些强敌并立之际,慕容氏自然不敢抛开晋帝国的大旗了。
  
  所以当慕容氏统一东北后,就公然抛开了晋帝国的大旗。[注2]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凉州的张氏称帝,那他与前赵、后赵还怎么相处呢?张氏的实力,显然无法与这两个先后与他相邻的帝国相比。如果张氏非要自不量力的称帝,晋帝国也许无力表示什么,但当这两个先后与他相邻的、如虎如狼的敌人打击他时,张氏该怎么做呢?最明智的选择自然是赶紧放弃皇帝的称号,改向这两个强敌称藩、称臣。[注3]
  
  张氏一直表示忠于晋帝国,一方面可以使自己背上一张忠义的外衣,另一方面使自己在前、后赵的打击下有回旋余地。
  
  如果张氏贸然称帝了,那他只是没事披一件乱臣贼子的外衣。称帝后在强邻的打击下,同样还得放弃帝号。而向强邻称臣后,却又动则想着背叛对方、或是落井下石,岂非更让自己乱臣贼子形象深入人心了?如果张氏就把自己打造成这种样子,那他还靠什么继续在凉州立足呢?
  
  在凉州政权覆灭之前,张氏从来也无力面对来自东部的打击。面对前赵的打击,他只有称臣;面对后赵的打击他也只有称臣;面对来自前秦的打击,他也只有称臣。在这种背景下,他高举晋帝国的大旗,使自己可以搏得一个忠臣的名声,更使自己在背叛、反击这几个强邻之时也名正言顺了。
  
  江南利益集团的普遍实力派,谁也不会希望当地最高军政长官的人选由实力来决定。因为实力最强的人,如果再拥有了最高军政长官的职务、地位,那其它实力派恐怕就都也不会有安全感了。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需要高举晋帝国的大旗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司马睿遂成了江南利益集团的领衔人物。
  
  司马睿之所以能成为江南最高军政长官,完全是当地实力派博奕的结果。绝不是他的爵位、职务造成的,因为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人们连皇帝都是带理不理的,区区一个司马家族的王爷、地方军政长官,人们自然更不会放在眼里。
  
  假如司马睿的实力,能威胁到江南各大实力派。那他就会丧失成为江南最高军政长官的机会。这从西汉末刘秀兄弟无法竞争过刘玄可以看出来。
  
  假如司马睿是一个婴幼儿、或纯粹的庸才,那他也会丧失成为江南最高军政长官的机会。因为王氏兄弟拥立这样一个人当江南最高军政长官,那江南各大实力派恐怕都会怀疑王氏兄弟的动机与用心了。
  
  皇权的神圣。从来不是依靠人们的思想与忠心。乱臣贼子之心人皆有之,只不过受制于现实的利害关系人们都压制住罢了。如果利害关系不足以压制它之时,谁又会真把皇帝、皇权当回事呢?
  
  [注1]:在鲜卑拓拔、段氏家族内部,一直是处于多头政治之中。也正因为这种原因,拓跋家族首领(拓跋卢琦)才会被自己儿子(拓跋六修)杀掉;而拓跋六修也会被拓跋普根杀掉。也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段氏家族首领死后,段氏家族才会发生大规模内哄。
  
  [注2]:“燕王皝以为古者诸侯即位,各称元年,于是始不用晋年号,自称十二年。”慕容家族不再尊崇晋帝国,并不是因为他的思想变了,而是因为他现在已统一了东北地区。
  
  [注3]:“茂寻遣使称藩,献马、牛、羊、珍宝不可胜纪。曜拜茂侍中、都督凉.南.北秦.梁.益.巴.汉.陇右.西域杂夷.匈奴诸军事、太师、凉州牧,封凉王,加九锡。”这是张氏政权向前赵称藩。
  
  “西平公骏惧,遣孟毅还,使其长史马诜称臣入贡于赵。”这是张氏政权向后赵称臣。
  
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看样子今上让许多权贵士族不满啊,指桑骂槐未免有些懦弱无能,有本事你们进京清君侧啊。
这段历史我本来是知道的,但经楼主一说却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