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经典二战电影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05:28
经典影片推荐(碟市已发行):

反映二战战役的影片:

《血战台儿庄》(中国):大陆拍的唯一一部令人尊重的二战影片,当然我们不仅应记住台儿庄会战,还有八.一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常德会战、长沙保卫战、昆仑关大捷以及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还有那威震敌胆的德械师、远征军!也期待台湾拍的那部《八百壮士》!

《不列颠之战》(英国):英国影坛精英空前出动参加皇家空军,如迈克尔·凯恩、肯尼思·莫尔,劳伦斯·奥立弗、罗伯特·肖等。再现那段被丘吉尔称之为“从来没有如此少的人为如此多的人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的不列颠空战!

《莫斯科保卫战》(前苏联):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作!该片真实还原历史,既有宏大的战争场景,还突出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刻画了朱可夫、佐尔格、罗科索夫斯基、卓娅、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学员等一大批苏联英雄人物!看过这部片子才真正感受到苏联红军的伟大!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德军保卢斯第六集团军被苏军全歼。但这部影片由于摄于70年代,没有后来拍的《莫斯科保卫战》那样精彩。不过还是喜欢那帮水兵们,小伙子们在大副一声“弟兄们,满舵前进”的带领下,吹着口哨,端着上刺刀的长枪,昂首挺胸(胸前露出蓝白相间的水兵服)、视死如归地向敌人冲去!

注:有关斯大林格勒的电影有两部,上面介绍的是前苏联版,德国版的片名叫《斯大林格勒战役》。


《围困》、《解放》(前苏联)

《内雷特瓦河战役》、《苏捷斯卡战役》、《南方铁路之战》(前南斯拉夫)

《最长的一天》(美国):用传统手法表现的二战的盖倌之作,再现诺曼底登陆的浩大场面。演员阵容强大,从将军到士兵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象罗伯特·米切姆(ROBERT MITCHUM)演的美国陆军29师副师长福特准将,罗伯特·瑞恩(REBORT RYAN)演的美国82空降师的师长加文将军,(HENRY FONDA)亨利·方达演的老罗斯福的儿子美国陆军第四师的师长泰德.罗斯福将军,John Wayne演的82空降师师长范登弗中校(让士兵放在板车上推着指挥作战的老大),( RICHARD BURTON)理查德·伯顿演英国皇家空军的坎贝尔少校,还有一个英国小兵一出场就从登陆艇上掉到海里,仔细一看竟是后来的007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以及《虎口脱险》里的油漆匠,隐藏在这里当上消防员了。他骑着车,拿着瓶酒,看到盟军时边喝边叫“Viva France!Viva France!”。至于其他有名有姓的欧美演员还有几十位,看到确是一时的经典。如同歌星保罗.安卡为这部电影唱的“Many men came here as soldiers Many men will pass this way Many men will count the hours As they live The Longest Day。Many men are tired and weary Many men are here to stay Many men won't see the sunset When it ends The Longest Day!”

《遥远的桥》(英国):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行动,英国第一空降师在此役中几乎全军覆没,用鲜血和生命讨回了在敦刻尔克失去的尊严!肖恩.康纳利饰演的第一空降师师长,拿着把雨伞背着手,抬头挺胸地走过去和德军谈判,十足的英国绅士派头!

这部片子实在是明星荟萃啊,看看它的主演名单,都是我喜欢的演员
主演:德克·博加德(盟军第1空降军布朗宁中将)
    迈克·凯恩(爱尔兰装甲禁卫营范德勒中校)
    肖恩·康纳利(英国第6空降师厄克特少将)
    爱德华·福克斯(英国第30军军长霍罗克斯中将)
    罗伯特·雷德福(美军第82空降师库克少校)
    吉恩·哈克曼(自由波兰第1伞兵旅旅长索萨波夫斯基少将)

《巴顿将军》(美国):电影一开始,在巨大的星条旗背景下,军鼓声中演员乔治·斯科特一身戎装,蹬着马靴,上台高声演讲巴顿的那篇名作《美国军人最伟大》:

“弟兄们:
*最近有些小道消息,说我们美国人对这次战争想置身事外,缺乏斗志。那全是一堆臭狗屎!美国人从来就喜欢打仗。真正的美国人喜欢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当今天在座的各位还都是孩子的时候,大家就崇拜弹球冠军、短跑健将、拳击好手和职业球员。美国人热爱胜利者。美国人对失败者从不宽恕。美国人蔑视懦夫。美国人既然参赛,就要赢。我对那种输了还笑的人嗤之以鼻。正因如此,美国人迄今尚未打输过一场战争,将来也不会输。一个真正的美国人,连失败的念头,都会恨之入骨。

*一个战斗队是个集体。大家在那集体里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战斗。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堆马粪。那些胆汁过剩、整日在星期六晚间邮报上拉马粪的家伙,对真正战斗的了解,并不比他们搞女人的知识多。

*大家要记住,算我没来过这里。千万不要在信件里提及我。按理说,我是死是活,对外界要保密,我既不统率第三集团军,更不在英国。让那些狗日的德国佬第一个发现吧! 我希望有一天看到,那些狗杂种们屁滚尿流,哀鸣道:“我的天哪!又是那挨千刀的第三集团军!又是那狗娘养的巴顿!”

*二十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到那时,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干什么呢?”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把孙子移到另一个膝盖上,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斯安那铲粪。”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直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三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

这不是一部赞颂他的电影,也不是一部谴责他的电影。影片既表现了他那顽强进攻的硬汉精神,也刻画了他殴打伤兵的暴躁性格以及他不顾大局,在英国演说时大放厥词“战后世界的主宰是英国和美国”(他自说“我只是想让那帮英国老太太高兴高兴”)。对此俄国人提出了强烈抗议。这就是真实的巴顿。虽然他一生中只是个与时代格格不入,充满矛盾的人,但他也是在突出部之役中唯一敢跟德军精锐硬碰硬的美国将军!巴顿死后被安葬在卢森堡哈姆的大型美军公墓里,和他的第三集团军的6000名弟兄葬在一起,墓碑上写着“乔治·S·巴顿 第三集团军上将,军号02605”。主演斯科特因本片得了第四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但他抱着一贯蔑视好莱坞的态度,拒绝领奖。这一点和巴顿如出一辙。

《坦克大决战》:就是著名的突出部之役,巴顿以进攻对进攻让德军阿登反击战的胜果化为泡影!

《虎虎虎》、《中途岛之战》:这两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一是太平箱里不太平,不要老想着过舒服的小日子,应时刻保持警惕。不然就像《虎虎虎》里面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在檀香山的靡靡之音中被日本航母战机打得落花流水。二是在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时,不要盲目地向强大的对手挑战。

《珍珠港》、《细细的红线》(美国)
其中的《珍珠港》在军迷眼中有点滥竽充数,好多地方不符合历史,道具穿帮镜头也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 0:29:12编辑过]
经典影片推荐(碟市已发行):

反映二战战役的影片:

《血战台儿庄》(中国):大陆拍的唯一一部令人尊重的二战影片,当然我们不仅应记住台儿庄会战,还有八.一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常德会战、长沙保卫战、昆仑关大捷以及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还有那威震敌胆的德械师、远征军!也期待台湾拍的那部《八百壮士》!

《不列颠之战》(英国):英国影坛精英空前出动参加皇家空军,如迈克尔·凯恩、肯尼思·莫尔,劳伦斯·奥立弗、罗伯特·肖等。再现那段被丘吉尔称之为“从来没有如此少的人为如此多的人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的不列颠空战!

《莫斯科保卫战》(前苏联):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作!该片真实还原历史,既有宏大的战争场景,还突出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刻画了朱可夫、佐尔格、罗科索夫斯基、卓娅、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学员等一大批苏联英雄人物!看过这部片子才真正感受到苏联红军的伟大!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德军保卢斯第六集团军被苏军全歼。但这部影片由于摄于70年代,没有后来拍的《莫斯科保卫战》那样精彩。不过还是喜欢那帮水兵们,小伙子们在大副一声“弟兄们,满舵前进”的带领下,吹着口哨,端着上刺刀的长枪,昂首挺胸(胸前露出蓝白相间的水兵服)、视死如归地向敌人冲去!

注:有关斯大林格勒的电影有两部,上面介绍的是前苏联版,德国版的片名叫《斯大林格勒战役》。


《围困》、《解放》(前苏联)

《内雷特瓦河战役》、《苏捷斯卡战役》、《南方铁路之战》(前南斯拉夫)

《最长的一天》(美国):用传统手法表现的二战的盖倌之作,再现诺曼底登陆的浩大场面。演员阵容强大,从将军到士兵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象罗伯特·米切姆(ROBERT MITCHUM)演的美国陆军29师副师长福特准将,罗伯特·瑞恩(REBORT RYAN)演的美国82空降师的师长加文将军,(HENRY FONDA)亨利·方达演的老罗斯福的儿子美国陆军第四师的师长泰德.罗斯福将军,John Wayne演的82空降师师长范登弗中校(让士兵放在板车上推着指挥作战的老大),( RICHARD BURTON)理查德·伯顿演英国皇家空军的坎贝尔少校,还有一个英国小兵一出场就从登陆艇上掉到海里,仔细一看竟是后来的007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以及《虎口脱险》里的油漆匠,隐藏在这里当上消防员了。他骑着车,拿着瓶酒,看到盟军时边喝边叫“Viva France!Viva France!”。至于其他有名有姓的欧美演员还有几十位,看到确是一时的经典。如同歌星保罗.安卡为这部电影唱的“Many men came here as soldiers Many men will pass this way Many men will count the hours As they live The Longest Day。Many men are tired and weary Many men are here to stay Many men won't see the sunset When it ends The Longest Day!”

《遥远的桥》(英国):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行动,英国第一空降师在此役中几乎全军覆没,用鲜血和生命讨回了在敦刻尔克失去的尊严!肖恩.康纳利饰演的第一空降师师长,拿着把雨伞背着手,抬头挺胸地走过去和德军谈判,十足的英国绅士派头!

这部片子实在是明星荟萃啊,看看它的主演名单,都是我喜欢的演员
主演:德克·博加德(盟军第1空降军布朗宁中将)
    迈克·凯恩(爱尔兰装甲禁卫营范德勒中校)
    肖恩·康纳利(英国第6空降师厄克特少将)
    爱德华·福克斯(英国第30军军长霍罗克斯中将)
    罗伯特·雷德福(美军第82空降师库克少校)
    吉恩·哈克曼(自由波兰第1伞兵旅旅长索萨波夫斯基少将)

《巴顿将军》(美国):电影一开始,在巨大的星条旗背景下,军鼓声中演员乔治·斯科特一身戎装,蹬着马靴,上台高声演讲巴顿的那篇名作《美国军人最伟大》:

“弟兄们:
*最近有些小道消息,说我们美国人对这次战争想置身事外,缺乏斗志。那全是一堆臭狗屎!美国人从来就喜欢打仗。真正的美国人喜欢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当今天在座的各位还都是孩子的时候,大家就崇拜弹球冠军、短跑健将、拳击好手和职业球员。美国人热爱胜利者。美国人对失败者从不宽恕。美国人蔑视懦夫。美国人既然参赛,就要赢。我对那种输了还笑的人嗤之以鼻。正因如此,美国人迄今尚未打输过一场战争,将来也不会输。一个真正的美国人,连失败的念头,都会恨之入骨。

*一个战斗队是个集体。大家在那集体里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战斗。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堆马粪。那些胆汁过剩、整日在星期六晚间邮报上拉马粪的家伙,对真正战斗的了解,并不比他们搞女人的知识多。

*大家要记住,算我没来过这里。千万不要在信件里提及我。按理说,我是死是活,对外界要保密,我既不统率第三集团军,更不在英国。让那些狗日的德国佬第一个发现吧! 我希望有一天看到,那些狗杂种们屁滚尿流,哀鸣道:“我的天哪!又是那挨千刀的第三集团军!又是那狗娘养的巴顿!”

*二十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到那时,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干什么呢?”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把孙子移到另一个膝盖上,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斯安那铲粪。”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直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三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

这不是一部赞颂他的电影,也不是一部谴责他的电影。影片既表现了他那顽强进攻的硬汉精神,也刻画了他殴打伤兵的暴躁性格以及他不顾大局,在英国演说时大放厥词“战后世界的主宰是英国和美国”(他自说“我只是想让那帮英国老太太高兴高兴”)。对此俄国人提出了强烈抗议。这就是真实的巴顿。虽然他一生中只是个与时代格格不入,充满矛盾的人,但他也是在突出部之役中唯一敢跟德军精锐硬碰硬的美国将军!巴顿死后被安葬在卢森堡哈姆的大型美军公墓里,和他的第三集团军的6000名弟兄葬在一起,墓碑上写着“乔治·S·巴顿 第三集团军上将,军号02605”。主演斯科特因本片得了第四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但他抱着一贯蔑视好莱坞的态度,拒绝领奖。这一点和巴顿如出一辙。

《坦克大决战》:就是著名的突出部之役,巴顿以进攻对进攻让德军阿登反击战的胜果化为泡影!

《虎虎虎》、《中途岛之战》:这两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一是太平箱里不太平,不要老想着过舒服的小日子,应时刻保持警惕。不然就像《虎虎虎》里面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在檀香山的靡靡之音中被日本航母战机打得落花流水。二是在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时,不要盲目地向强大的对手挑战。

《珍珠港》、《细细的红线》(美国)
其中的《珍珠港》在军迷眼中有点滥竽充数,好多地方不符合历史,道具穿帮镜头也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 0:29:1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1 1:08:56编辑过]
二战反思片: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风儿岑寂,风儿带走最后的歌,飞向远方去寻找你的踪迹。天南海北,我和多少朋友重聚,却没有看见你。究竟你在哪里?我要寻找,纵然知道希望渺茫,天涯海角,也要把你找到!” 伴着这首伤感的《旅游者之歌》,五个年轻美丽的姑娘消失在一瞬间,战争使青春凝固,憧憬幻灭,使黎明变得那样的沉静!

《德黑兰43年》:这部电影一直是我记忆中的经典!影片通过1943年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三巨头的德黑兰会议以及战后的80年代两种时光的互换,在险象环生的政治谋杀事件中穿插着红军侦察员安德列与法国女记者玛莉的情感交融。五十年后黑发变白发的两人在巴黎再度重逢,当爱情即将划上圆满句号时,玛莉却被新法西斯主义分子开车撞倒,惨死在安德烈眼前,故事以悲剧结束。最后当安德列搭上飞机返回苏联时,导演镜头对准一个面带微笑的小女孩,孕育着新的希望的种子!小时候看这部电影,我就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一粒种子,现在种子长大了,可希望还在探索中。

《自己去看》(苏联):看着那个面对家园被德军焚毁的白俄罗斯少年在镜头前瞬间变老,满脸皱纹,一头白发,一脸忧伤的神情,真是叹服导演的隐喻技法!

《辛德勒的名单》:模糊的黑白影像中,一个红色的身影慢慢移动,最后变为小红点消失!

《莉莉·玛莲》: 1981年4月德国导演法斯宾德在“世界报”采访他时说:“如生命允许,我希望拍摄12部反映德国各个不同时期的影片;第一个描写第三帝国的主题是《莉莉.玛莲》。但不是最后一个……,我在寻找自己在祖国历史中的位置,我为什么是个德国人?”法斯宾德的声明体现了新德国电影艺术家的觉醒和责任。它的《玛丽亚·布朗恩的婚姻》、《莉莉·玛莲》、《萝拉》、《薇洛尼卡·弗斯的欲望》并称新德国女性电影四部曲。
这部电影里女主角还反复演唱着那首唱响敌我双方战场,深入各国士兵心中的同名反战歌曲《莉莉·玛莲》!

《一个和八个》(中国)
电视连续剧

《黑名单上的人》:铁希 、普尔莱 、“小费”帕亚他们的脸上永远体现着勇敢、坚毅、智慧和乐观的战斗精神;他们的枪口永远喷射着对侵略者刻骨仇恨的子弹;他们不仅仅是英雄,更像是我们身边从小一块长大的朋友!

《加里森敢死队》:头儿、卡西诺、酋长、戏子、高尼夫他们是小偷、骗子、抢劫犯和街头流氓,和平时期也许早被拉去打靶了。但在残酷的战争中,和面对比他们的罪行更邪恶的法西斯时,他们的人性,天良和技能都得到了复苏和发挥,成为一帮战争中的另类英雄,正是他们带给我们以启迪:人不可能完美,但只要良心未泯,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长,在特定的时候,人人都能成为英雄!

《死亡档案》(民德):第一次知道西班牙国际纵队,当时很向往参加这支纵队。

《大于生命的赌注》(波兰):最后波兰侦察员克劳斯抓间谍那出戏精彩,四个德国间谍被揪出来,排队站好,他们名字前面的字母就组成“WOLF”—间谍小队的代号!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功勋演员吉洪诺夫塑造出有着冷峻的外表,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沉稳、果敢的性格的红军侦察员——斯季里茨!

《危机四伏》(英国):该剧关于伦敦被德军轰炸期间,一帮爆破小分队挨家挨户清除遗留废弹的故事,真是危机四伏!

《兄弟连》:对E连这帮兄弟应该还有印象。
基本上我都看过,算个二战迷了吧
死亡档案 你不说我都忘了
血染雪山堡我还有连环画呢 叫《鹰堡谍踪》在电影院上映的时候叫魔窟寻谍
总结的好啊!!
还有个经典的二战片,是说波兰华沙一个剧场故事,他们竟然化装成了希特勒,还挟持了希特勒的专机开往了英国,片名好象是《你跑我也跑》,很搞笑的一个片,大家可以去看看。
对了,还有《红一纵队》,片子拍的也不错。美国人确实拍了不少关于二战的好电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4 4:26:53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3 1:56:1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4 4:28:12编辑过]
但是二战电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拍旧不旧,象苏联拍的一般都是骗小孩子的.随便整个T55就是V号了,看的也没劲.而且动不动就是向我开炮,我不是说没有这种英雄.但政治色彩太重了.楼主说的这些片中,遥远的桥是做的很好的一部,起码在盟军一方大到雪曼小到加兰德都是原样.不过德军的坦克用的还是替身. 但我觉得拍斯大林格勒的 兵临城下也是很好的.里面出现的各种装备都没什么破绽,而且在中立的视角讲述了苏德两军的较量.我觉得这部是最佳二战影片.
看苏捷斯卡战役时我还小   看到方型的猎虎时还觉得奇怪 这是什么坦克。太怪了,而且又不禁打,一炮就完了
电视剧中怎么没有《兄弟连》?经典中的经典啊!!!我专门为它买了一套正版DVD,我唯一买过的正版DVD。
这帖子末尾最后一句有提到温斯特的E连啦....
兵临城下那影片要是也能叫中立的话,
那么星球大战就是记录片而不是科幻片了!!
[B]以下是引用[I]核辐射[/I]在2005-8-8 19:05:00的发言:[/B][BR]兵临城下那影片要是也能叫中立的话,
那么星球大战就是记录片而不是科幻片了!!

老大,东线5看了吗?对督战队和增援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有1000人没有步枪有纪录,我本来以为是西方诬蔑苏联,现在看来是事实,不过《兵临城下》里面的苏联军官长得那个叫噩梦啊!哈哈
[B]以下是引用[I]核辐射[/I]在2005-8-8 19:05:00的发言:[/B][BR]兵临城下那影片要是也能叫中立的话,
那么星球大战就是记录片而不是科幻片了!!
         为什么不公正~     苏军当时的战斗力就是没有德军强啊,连枪都拿不到就被逼上了前线. 再手苏军的瓦西里准成那样才有点不真实.呵呵~ 我觉得算是客观的了.
说起民主德国的电视剧,以前还有一个讲德国共产党在二战时期的地下斗争的。记得每集开头都要有精彩的介绍“xxxxxx。棕色头发蓝眼睛....”,大家还有印象么?叫什么名字来者???
喜欢《战争与回忆》,很经典的电视剧。顺便问一下,哪有下载这部电视剧的地方啊??谢谢
《黑名单上的人》的主题曲非常有特色
有谁能提供最长的一日的主题曲的下载?谢了
我也认为<兵临城下>不够客观,我也在看 <东线> 这部分也看了, 但<兵> 对这个场面进行了夸张,在加上前面几个场景如将士兵锁在车厢里等,再加上苏军的政委穷凶极恶的表情,那些历史小白弄不好会把苏军当成法西斯. 另外<东线>中说有1000人没武器,但总有军官吧,但在<兵>里的自杀式冲锋中,我连一个军官也没看见(举旗的只是政委)一个多营的人没营长,也应该有几个连长吧.(这1000号人可是成建制的部队)另外看斯大林格勒却表现不出典型的巷战,影片中苏军的巷战技术之拙劣.在1943年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打几个月巷战技术不可能出在这种水平上.更莫名其妙是那个斯大林的特使,到岸不去崔可夫的司令部,跑到一个师部去问罪.而到现在我都没搞清楚自杀的是师长还是政委.那个特使甚至连军衔都没有.整部影片我只看见德军不断的推进,苏军不断溃败,中间连个转折也没有就突然德军失败了苏军胜利了.只体现出德军的训练有素与装备精良,却没体现出苏军的英勇与顽强.除了道具比较出彩(特别是德军的3号j型坦克).
的确很经典!
其中看过了70%!
《逃离地狱营》,讲述的是二战当中发生的一次真实事件,唯一一次成功的集中营暴动,最让人感动的是不同国籍,不同身份的几个战俘相互协助,相互鼓励的精神,领头的好像是个苏联红军战俘,叫莎沙,也是历史上真有其人的。
[B]以下是引用[I]尼米兹[/I]在2005-8-8 18:26:00的发言:[/B][BR]电视剧中怎么没有《兄弟连》?经典中的经典啊!!!我专门为它买了一套正版DVD,我唯一买过的正版DVD。

知音啊!!!!我也搞了一套正版的DVD,托人从老美搞的,拿回家做收藏(听不懂,没中文配音和中文字幕,纯美国版)!!!!!!!!!
兵临城下有t34/85
<P>美国电影中德军大多不堪一击,智力低下!!!???</P>
<P>美国电影丑化德军,也是常见现象。</P>
<P>美国电影一向丑化德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