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国产wz6g发动机的直18终结中国米时代,回归国产正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13:05


直18终结中国米时代,回归国产正轨

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 刘畅)2月3日

2015年1月31日的央视新闻节目《军事报道》披露了解放军部队直升机试飞员驾驶国产直-18型直升机进行9000米极限飞行的先进事迹。国产直-18型直升机的这一里程碑试飞预示着,中国在有效吸收法美直升机技术后,已能生产高性能通用直升机,此前俄制米里直升机垄断中国该领域的局面将被打破,中国国产直升机发展在经历弯路后重新走上正轨。

重任在肩大器晚成的“超黄蜂”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与西方蜜月期的到来,西方尤其是欧洲的军售市场向中国全面敞开,在这一时期,中国对法国直升机的采购最为系统。有别于同期引进的“小羚羊”与“海豚”直升机,“超黄蜂”直升机作为中国引进的中型(当时被认为是重型直升机)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不仅被积极组织仿制国产,还以有限的几架法制整机在各类平台上进行了起降试验。但“超黄蜂”直升机过大的体积使其难以成为普遍装备海军的舰载反潜直升机,而对于本来最应该大量装备“超黄蜂”的中国陆军而言,当时垂直机动需求的缺失使得“超黄蜂”以及其国产型号直-8型直升机一直缺乏广阔稳定的市场,加之中国在诸多直升机关键材料加工与子系统技术方面存在严重局限,最终导致直-8始终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上缓慢发展。

时间进入20世纪后,尽管陆军对垂直机动装备的需求大增,但直-8型直升机受制于关键技术的瓶颈,始终没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生产。迫不得已,中国不得不大量采购性能并不出众的俄制米里直升机(米-8与米-171)。此举不仅占用了发展国产直升机的经费资源,也挤占了国产直升机的国内市场。面对这种情况,直-8型直升机只能在不断完善自身技术的同时,通过不断集成本国与引进的新技术,使自身成为较之米-8/171型直升机性能更高的机型。至直-8型直升机的最新民用型号AC313面世后,直-8型直升机基本达成了这一目标,而在对AC313直升机技术进行整合,并进行了高原适应、新动力与传动装置的更新改进后,中国版的“超黄蜂”终于走向了成熟,直-18型直升机诞生了。在可预见的时期,完全成熟的直-18型直升机将逐渐取代米-8/171直升机大量装备陆军航空兵部队,完成中国国产直升机研发与陆军垂直机动水平的跨越发展。

直18与中国特色的高原垂直机动

此次直-18型直升机试飞的最大亮点就是飞行高度提升到了9000米,在这一高度上,直升机的稳定性与运载能力都能较之低空状态大打折扣,因此高空飞行性能的优劣也就成为衡量直升机高端性能的关键标准。对于中国而言,直-18型直升机的这一技术性能并非为了追求刷新纪录,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国国产直升机如果具备了可靠的高空高原飞行能力,对那么对中国陆军提升高原的垂直机动能力而言无疑意义重大。目前中国能进行高原垂直机动的直升机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那批S-70型直升机,其运力与规模均难以满足需求。直-18型直升机完全成熟后,中国在高原地区的垂直机动能力无疑将极大提升,从而对喜马拉雅山脉另一侧的对手形成更大优势。

目前,中国依靠S-70进行的高原垂直机动只能满足小分队机动的需要,几乎不能进行任何重装备的部署运输。尽管直-18型直升机部署高原后,其运力相比在低海拔地区也将大打折扣,但其1架次至少能运输1至2个重装步兵班的兵力,同时还能运输装备重型迫击炮的轻型突击车。若以5至10架的编队进行机动,则可满足连排级重装步兵的高原机动,届时中国在面对发生在高原地区的小规模武装冲突与挑衅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即使再发生上世纪60年代那样的较大规模武装冲突,数量众多的直-18型直升机不仅能满足必要的兵员机动与补充任务,更能对关键节点的部队进行持续高效的运输,从而使目前中国陆军的高原作战短板得到极大加强。

直18身上有中国理想型直升机的影子

尽管直-18型直升机已经很优秀,但与中国的理想直升机还有差距,但从直-18型直升机身上已能看到它的影子。中国在现在及未来可预见的时期里,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对直升机的需求都是相当大的。对于中国这种直升机技术储备相对缺乏的国家而言,以一种具备高度通用性的平台兼顾所有性能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而这种平台的理想模板就是欧洲联合研发的EH-101直升机,相比之下,直-18型直升机在经过进一步的系统与针对性升级后,是有条件成为这类直升机的。

对于陆军而言,直升机在兼顾保障、维护与效费比的情况下,可以越大越好。但对于海军而言,直升机必须照顾到包括航母在内的战舰的甲板与保障设施。这就要求直升机在具备满足陆军要求较大体积的同时,还需要较强的折叠性能以满足海军的需求,如果看过EH-101型直升机在经过如变形金刚般折叠后装入驱护舰机库的图片就不难体会,欧洲各国在研发EH-101直升机的过程中,为了使其具备良好的适装性下了多么大的功夫。直-18型直升机的整体尺寸与EH-101类似,尽管目前其尾梁尚不具备中段或末段的整体折叠能力,但从直-18型直升机相比直-8型直升机在尾梁结构上的巨大改变来看,中国是有进行此类设计的能力的。一旦直-18型直升机在保有现有性能的情况下具备了进行大幅折叠并能良好适应各类复杂使用环境的能力,那么它就离中国的理想直升机不远了。

尽管直-18型直升机的原型“超黄蜂”设计年代久远,但它却实实在在的赋予了中国一个能进行多层次综合发展的平台。在可预见的时期,中国军民领域对直升机的巨大需求不是一款直-18型直升机就能满足的,但如果直-18型直升机将在研发过程中积累的技术与成果在整个国产直升机领域内扩散,则中国直升机的整体水平将再向满足全面需求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关于WZ6G发动机功率是2500马力或者1800千瓦的数据出处我找到了,是在中国网上首发的图片文章——《从“超黄蜂”到直18:直-8直升机家族发展历程》的第24页,大家自己百度去找吧!


wz6g功率能达到2500马力或者1800千瓦,这通过直18能飞到9000米已经印证无疑了!如果首次大修时间能真的达到3000小时,就已经总体达到甚至超越普惠pt6t的水平了!
这就说明困扰wz10的最大问题——发动机功率不足的问题也同样解决了!大家等着看重新设计的重装版本的wz10在不久的将来问世吧!


吊上轻型加农炮或者装上重机枪、迫击炮、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的野战吉普车,就飞不到9000米了,但是肯定能飞到5000米-6000米的实战需要地点。这次直18飞9000米其实就是在警告印度,等于是在公示——我以后带重武器的山地步兵可以随时高原山地机动了!以后别再挑事了!

直18终结中国米时代,回归国产正轨

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 刘畅)2月3日

2015年1月31日的央视新闻节目《军事报道》披露了解放军部队直升机试飞员驾驶国产直-18型直升机进行9000米极限飞行的先进事迹。国产直-18型直升机的这一里程碑试飞预示着,中国在有效吸收法美直升机技术后,已能生产高性能通用直升机,此前俄制米里直升机垄断中国该领域的局面将被打破,中国国产直升机发展在经历弯路后重新走上正轨。

重任在肩大器晚成的“超黄蜂”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与西方蜜月期的到来,西方尤其是欧洲的军售市场向中国全面敞开,在这一时期,中国对法国直升机的采购最为系统。有别于同期引进的“小羚羊”与“海豚”直升机,“超黄蜂”直升机作为中国引进的中型(当时被认为是重型直升机)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不仅被积极组织仿制国产,还以有限的几架法制整机在各类平台上进行了起降试验。但“超黄蜂”直升机过大的体积使其难以成为普遍装备海军的舰载反潜直升机,而对于本来最应该大量装备“超黄蜂”的中国陆军而言,当时垂直机动需求的缺失使得“超黄蜂”以及其国产型号直-8型直升机一直缺乏广阔稳定的市场,加之中国在诸多直升机关键材料加工与子系统技术方面存在严重局限,最终导致直-8始终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上缓慢发展。

时间进入20世纪后,尽管陆军对垂直机动装备的需求大增,但直-8型直升机受制于关键技术的瓶颈,始终没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生产。迫不得已,中国不得不大量采购性能并不出众的俄制米里直升机(米-8与米-171)。此举不仅占用了发展国产直升机的经费资源,也挤占了国产直升机的国内市场。面对这种情况,直-8型直升机只能在不断完善自身技术的同时,通过不断集成本国与引进的新技术,使自身成为较之米-8/171型直升机性能更高的机型。至直-8型直升机的最新民用型号AC313面世后,直-8型直升机基本达成了这一目标,而在对AC313直升机技术进行整合,并进行了高原适应、新动力与传动装置的更新改进后,中国版的“超黄蜂”终于走向了成熟,直-18型直升机诞生了。在可预见的时期,完全成熟的直-18型直升机将逐渐取代米-8/171直升机大量装备陆军航空兵部队,完成中国国产直升机研发与陆军垂直机动水平的跨越发展。

直18与中国特色的高原垂直机动

此次直-18型直升机试飞的最大亮点就是飞行高度提升到了9000米,在这一高度上,直升机的稳定性与运载能力都能较之低空状态大打折扣,因此高空飞行性能的优劣也就成为衡量直升机高端性能的关键标准。对于中国而言,直-18型直升机的这一技术性能并非为了追求刷新纪录,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国国产直升机如果具备了可靠的高空高原飞行能力,对那么对中国陆军提升高原的垂直机动能力而言无疑意义重大。目前中国能进行高原垂直机动的直升机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那批S-70型直升机,其运力与规模均难以满足需求。直-18型直升机完全成熟后,中国在高原地区的垂直机动能力无疑将极大提升,从而对喜马拉雅山脉另一侧的对手形成更大优势。

目前,中国依靠S-70进行的高原垂直机动只能满足小分队机动的需要,几乎不能进行任何重装备的部署运输。尽管直-18型直升机部署高原后,其运力相比在低海拔地区也将大打折扣,但其1架次至少能运输1至2个重装步兵班的兵力,同时还能运输装备重型迫击炮的轻型突击车。若以5至10架的编队进行机动,则可满足连排级重装步兵的高原机动,届时中国在面对发生在高原地区的小规模武装冲突与挑衅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即使再发生上世纪60年代那样的较大规模武装冲突,数量众多的直-18型直升机不仅能满足必要的兵员机动与补充任务,更能对关键节点的部队进行持续高效的运输,从而使目前中国陆军的高原作战短板得到极大加强。

直18身上有中国理想型直升机的影子

尽管直-18型直升机已经很优秀,但与中国的理想直升机还有差距,但从直-18型直升机身上已能看到它的影子。中国在现在及未来可预见的时期里,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对直升机的需求都是相当大的。对于中国这种直升机技术储备相对缺乏的国家而言,以一种具备高度通用性的平台兼顾所有性能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而这种平台的理想模板就是欧洲联合研发的EH-101直升机,相比之下,直-18型直升机在经过进一步的系统与针对性升级后,是有条件成为这类直升机的。

对于陆军而言,直升机在兼顾保障、维护与效费比的情况下,可以越大越好。但对于海军而言,直升机必须照顾到包括航母在内的战舰的甲板与保障设施。这就要求直升机在具备满足陆军要求较大体积的同时,还需要较强的折叠性能以满足海军的需求,如果看过EH-101型直升机在经过如变形金刚般折叠后装入驱护舰机库的图片就不难体会,欧洲各国在研发EH-101直升机的过程中,为了使其具备良好的适装性下了多么大的功夫。直-18型直升机的整体尺寸与EH-101类似,尽管目前其尾梁尚不具备中段或末段的整体折叠能力,但从直-18型直升机相比直-8型直升机在尾梁结构上的巨大改变来看,中国是有进行此类设计的能力的。一旦直-18型直升机在保有现有性能的情况下具备了进行大幅折叠并能良好适应各类复杂使用环境的能力,那么它就离中国的理想直升机不远了。

尽管直-18型直升机的原型“超黄蜂”设计年代久远,但它却实实在在的赋予了中国一个能进行多层次综合发展的平台。在可预见的时期,中国军民领域对直升机的巨大需求不是一款直-18型直升机就能满足的,但如果直-18型直升机将在研发过程中积累的技术与成果在整个国产直升机领域内扩散,则中国直升机的整体水平将再向满足全面需求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关于WZ6G发动机功率是2500马力或者1800千瓦的数据出处我找到了,是在中国网上首发的图片文章——《从“超黄蜂”到直18:直-8直升机家族发展历程》的第24页,大家自己百度去找吧!

wz6g.jpg (274.4 KB, 下载次数: 3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2-3 21:39 上传



wz6g功率能达到2500马力或者1800千瓦,这通过直18能飞到9000米已经印证无疑了!如果首次大修时间能真的达到3000小时,就已经总体达到甚至超越普惠pt6t的水平了!
这就说明困扰wz10的最大问题——发动机功率不足的问题也同样解决了!大家等着看重新设计的重装版本的wz10在不久的将来问世吧!


吊上轻型加农炮或者装上重机枪、迫击炮、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的野战吉普车,就飞不到9000米了,但是肯定能飞到5000米-6000米的实战需要地点。这次直18飞9000米其实就是在警告印度,等于是在公示——我以后带重武器的山地步兵可以随时高原山地机动了!以后别再挑事了!
替天行道侠客行 发表于 2015-2-3 11:16
蜗轴6原型的功率是1200千瓦,如果蜗轴6G最后的功率是1800千瓦,那就是功率提升了50%,真是太牛了!怪不得今 ...
以上这些关涡轴6G的功率数据都是楼主自己脑补的吗?有相关依据吗?
早点服役   兔子太缺了  
如此大张旗鼓,不会是PT6
T72A1 发表于 2015-2-3 11:22
以上这些关涡轴6G的功率数据都是楼主自己脑补的吗?有相关依据吗?
这个数据不是出自我,大本营里有别人说的,自己找吧。从直18飞跃9000的高度,自己再算算高原的功率损耗,我有点信了。
这个数据不是出自我,大本营里有别人说的,自己找吧。从直18飞跃9000的高度,自己再算算高原的功率损耗, ...
9000米时是空载吗
坚持走下去,就会有惊喜
这个数据不是出自我,大本营里有别人说的,自己找吧。从直18飞跃9000的高度,自己再算算高原的功率损耗, ...
不知道飞跃9000米是否是空载状态,否则实战意义估计不大。要能全员全装满负荷飞跃9000米的话就好了。
winil 发表于 2015-2-3 11:36
不知道飞跃9000米是否是空载状态,否则实战意义估计不大。要能全员全装满负荷飞跃9000米的话就好了。
即便空载,6000米载600公斤,飞600公里也没问题
winil 发表于 2015-2-3 11:36
不知道飞跃9000米是否是空载状态,否则实战意义估计不大。要能全员全装满负荷飞跃9000米的话就好了。
空载做这种试验没什么意义吧?!十有八九有标准的配重。否则做这种升限试验没有实际意义。
直升机短板逐渐补上来
常州中航工业常州蓝翔机械厂暴露了!!!
winil 发表于 2015-2-3 11:36
不知道飞跃9000米是否是空载状态,否则实战意义估计不大。要能全员全装满负荷飞跃9000米的话就好了。
你真打算过珠峰啊

满载满员能到8000米就绝对牛的一塌糊涂了
替天行道侠客行 发表于 2015-2-3 11:39
空载做这种试验没什么意义吧?!十有八九有标准的配重。否则做这种升限试验没有实际意义。
不先空载试验一下,一下子满载上去出了事故就是人命。试验要讲究步骤的。
向北航的陈懋章院士领导的WZ6G研发团队,以及常州中航工业常州蓝翔机械厂致敬!
蓝翔?这个是那个学校下属的么?
看了相关视频,灰常有帝国范儿  
空载做这种试验没什么意义吧?!十有八九有标准的配重。否则做这种升限试验没有实际意义。
很可惜做实验就是空载,重载过珠峰才没什么实际意义,直升机飞那么高不是找打吗。直升机依靠地形低空隐蔽通过才是正途。要过珠峰光氧气瓶要带多少,如果考虑往返那么非战斗载重甚至超过战斗人员载重,得不偿失。
很可惜做实验就是空载,重载过珠峰才没什么实际意义,直升机飞那么高不是找打吗。直升机依靠地形低空隐蔽 ...
要带东西上去,你光靠地形低空隐蔽有什么用?你隐蔽半天还是在半山腰转。满载上珠峰确实很困难,但是如果有一半或者1/3也很好了,可以为后勤物资运输医疗救护节省宝贵的时间。
要带东西上去,你光靠地形低空隐蔽有什么用?你隐蔽半天还是在半山腰转。满载上珠峰确实很困难,但是如果 ...
9000米有什么战略要地吗?6000米左右的高原倒是有不少关隘。
9000米有什么战略要地吗?6000米左右的高原倒是有不少关隘。
你不带点余量吗?


18那破货,基础设计就落后。还三发,这个吨位的主流是双发。

18那破货,基础设计就落后。还三发,这个吨位的主流是双发。
向北航的陈懋章院士领导的WZ6G研发团队,以及常州中航工业常州蓝翔机械厂致敬!
致敬  向为国家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即便空载,6000米载600公斤,飞600公里也没问题
没问题   我们自信
zoubiefen 发表于 2015-2-3 12:53
18那破货,基础设计就落后。还三发,这个吨位的主流是双发。
EH101 就是三发
一点一点进步

hjxsu30mk 发表于 2015-2-3 11:51
不先空载试验一下,一下子满载上去出了事故就是人命。试验要讲究步骤的。


试验用的配重,肯定不是真人,试验要讲究步骤的。你懂?
hjxsu30mk 发表于 2015-2-3 11:51
不先空载试验一下,一下子满载上去出了事故就是人命。试验要讲究步骤的。


试验用的配重,肯定不是真人,试验要讲究步骤的。你懂?



对载重、安全性和升限有特殊要求,还是3发好。主流肯定是通用的,要求价格便宜,能大量装备。性能是使用要求不一样,不能这么比,不科学
wqsir0818 发表于 2015-2-3 13:01
EH101 就是三发


对载重、安全性和升限有特殊要求,还是3发好。主流肯定是通用的,要求价格便宜,能大量装备。性能是使用要求不一样,不能这么比,不科学

zoubiefen 发表于 2015-2-3 12:53
18那破货,基础设计就落后。还三发,这个吨位的主流是双发。


对载重、安全性和升限有特殊要求,还是3发好。主流肯定是通用的,要求价格便宜,能大量装备。性能是使用要求不一样,不能这么比,不科学
zoubiefen 发表于 2015-2-3 12:53
18那破货,基础设计就落后。还三发,这个吨位的主流是双发。


对载重、安全性和升限有特殊要求,还是3发好。主流肯定是通用的,要求价格便宜,能大量装备。性能是使用要求不一样,不能这么比,不科学
看超大的这个帖子: h ttp://lt.cjdby.net/thread-1947248-1-1.html(去前面HTTP空格)里面扬基有描述

里面提到单台蜗轴6G比6A同比提高16%功率,涡轴6的take off功率是1200kw级,如果是提升16%,那应该是1400kw级;

后面还说到:大小叶片wz6介绍,功率提高20.8%,达到2000多马力,大修提高到1500小时

bense 发表于 2015-2-3 13:15
看超大的这个帖子: h ttp://lt.cjdby.net/thread-1947248-1-1.html(去前面HTTP空格)里面扬基有描述

...


2000马力,大概是1500千瓦,估计是2013年的数据。2500多马力,大概是1800千瓦,估计是2015年的最新改进型数据。2013年高原试飞的时候直18好像升限才到8000米,2015年初已经到了9000米,功率肯定又有大幅进步了!从8000米到9000米,功率的损耗可是加速的,不是线性的,所以对应的功率提升也绝对不是线性的,肯定是又一次大飞跃。
bense 发表于 2015-2-3 13:15
看超大的这个帖子: h ttp://lt.cjdby.net/thread-1947248-1-1.html(去前面HTTP空格)里面扬基有描述

...


2000马力,大概是1500千瓦,估计是2013年的数据。2500多马力,大概是1800千瓦,估计是2015年的最新改进型数据。2013年高原试飞的时候直18好像升限才到8000米,2015年初已经到了9000米,功率肯定又有大幅进步了!从8000米到9000米,功率的损耗可是加速的,不是线性的,所以对应的功率提升也绝对不是线性的,肯定是又一次大飞跃。
飞9000米不仅是验证功率还有极限飞行时的可靠性.
herox3000 发表于 2015-2-3 12:49
9000米有什么战略要地吗?6000米左右的高原倒是有不少关隘。
9000米是升限,不代表在这个高度能完成降落和悬停。
常州那个叫兰翔吧
还是有遗传心脏病!
一直希望有国版EH101
winil 发表于 2015-2-3 11:36
不知道飞跃9000米是否是空载状态,否则实战意义估计不大。要能全员全装满负荷飞跃9000米的话就好了。
这个世界上这样的直升机还不存在

winil 发表于 2015-2-3 11:36
不知道飞跃9000米是否是空载状态,否则实战意义估计不大。要能全员全装满负荷飞跃9000米的话就好了。


极限值是9000m,即使空载也很有价值。蓝星上没什么战役要在这么高的地方打吧,难道真准备和阿三搞一个珠峰夺旗赛?
如果是准备进入阿三那边,这么长的山梁,你非得挑珠峰翻,我也服了你。

winil 发表于 2015-2-3 11:36
不知道飞跃9000米是否是空载状态,否则实战意义估计不大。要能全员全装满负荷飞跃9000米的话就好了。


极限值是9000m,即使空载也很有价值。蓝星上没什么战役要在这么高的地方打吧,难道真准备和阿三搞一个珠峰夺旗赛?
如果是准备进入阿三那边,这么长的山梁,你非得挑珠峰翻,我也服了你。
替天行道侠客行 发表于 2015-2-3 13:26
2000马力,大概是1500千瓦,估计是2013年的数据。2500多马力,大概是1800千瓦,估计是2015年的最新改进 ...
我也记得AC313上高原测试来着,那时只是说上高原,但没有到9000米;这次能到9000米,又是一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