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人员越聚集胆子也越大 学几招急救要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49:33
研究表明人员越聚集胆子也越大 学几招急救要领


2015-01-11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史聪聪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徐伟伦
  拥挤踩踏事件一发生,会发生群体无意识的人流活动。多数人大脑空白、不知所措,或者干脆做出慌乱窜逃等更危险的举动。能够逃生的人,除幸运外,往往具有高于一般人的危机意识和安全意识。人群安全问题在特殊的场所、时间节点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最重要的防踩踏,还应谨防火情、偷盗、病毒等方方面面。
  有关专家表示,公众在参加人员密集活动时,如果发现人均只拥有3平方英寸面积(大约是手肘会相碰),或一平方米内超过7人,就应尽量撤离相关活动。
  研究表明人员越聚集胆子也越大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件。人多是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基本原因,所以事故常发生于学校、车站、机场、广场、球场等人员聚集地方;发生的时间常见于节日、大型活动、聚会等。在拥挤行进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继续前行的话,那么人群中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拥挤踩踏现象。
  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因很多,常见情况是人群因兴奋、愤怒等过于激动的情绪,从而发生骚乱;有时候发生爆炸、砍杀或枪声等恐怖事件,人们急于逃生而致局面失控;也有一些人好奇心重,哪里人多往哪里挤,凑看热闹而致发生。对于个人而言,拥挤踩踏是不可知、不可控,最好的方法是少去人多聚集并且可能情绪高昂、情绪失控的地方。
  2008年11月,美国纽约发生沃尔玛商场踩踏事件。事后,检察官引用群体心理学研究称,当人们被推挤在一起,越靠近彼此,越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无所惧怕,这导致人口密度高的场合往往容易发生灾难。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也认为,孤立的个人可以是文明理性的个体,但身处群众中,他开始会出现“野蛮人”的生物本能,任何判断将出于求生直觉。
  “上海这场悲剧不是中国独有,全世界都有可能发生。”美国著名人群安全管理专家韦特墨研究人群管理超过20年,他认为发生在上海的踩踏事件同纽约踩踏事件类似,也不能归罪于群体素质低。
  意志坚定不要延误撤离最后时机
  相关惨痛的事故不禁引发人们思考,大型公共活动中作为个人应如何评估安全风险?有关专家认为,个人的预测不妨从活动管理者角度获得判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研究员表示,任何一个活动作为组织方都需要预测活动人数,当活动聚集的人群超过预测时必须采取限制措施。人员密度过大时,就需要把人群分成若干个区域,不能在一个区域,比如一个观景平台,要分为若干个区域,设置栅栏,由安全人员守卫。大型活动的入场出场等人群流动,必须是单向分流,次第前进。如果从A区流向B区,首先是要动员B区的人员流出,最可怕的就是无序逆向运动。此外,每个区域内必须有人负责引导,严格控制,相当于分成若干责任田。凡是在易发生群众挤踏事件的高危地点,比如台阶、复杂地形、装有玻璃的建筑物等附近,都应当设立警示牌,必要时设专人值守。这几个方面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有可能酿成重大灾难。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消防、医疗、应急保障团队是否在场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个人而言,参加大型活动时,不妨在抵达现场时首先用上述标准判断活动组织是否有序?是否采用了栅栏对人群进行分割?是否有安保人员引导人流有序单向流动?是否在高危地点设置有专人值守?是否能够在会场看到消防医疗人员等,如果上述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应考虑撤离相关活动。
  韦特墨则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指出,一旦人群密度达到“临界点”,也就是人均只拥有3平方英寸面积(大约是手肘会相碰),或一平方米内超过7人,一些行为如推挤、散布谣言、插队就可能发生,灾难就可能到来。到一个集会场合,应该先花一点时间记清楚各个出口的位置。根据人的本能,发生拥挤时人们往往会倾向于使用同一个进出口,但必须记得,可能还有离你更近、更方便的替代出口。此外,一定要意志坚定地撤离,达到上述标准时就应该主动撤离,人们往往会想“我已经等了这么久”,但事后证实,这种心态往往延误了撤离的最佳时机。
  参与活动别忘防火防盗防走失
  参与活动时除了密切留意现场人员流动变化,判断是否继续参与活动的同时,也不应忘记防范扒窃、火患、走失、性骚扰等问题。
  据警方介绍,人员密集场所造成贵重财物丢失,从个人方面分析大多是因失主的三个“坏习惯”,第一,手机上接驳有线耳机,小偷即能准确找到手机位置,拎出手机,迅速逃离,而由于环境嘈杂,市民对耳边突然停止的音乐能做出迅速反应的不超过40%;第二,双肩背包放在身后,警方提醒,无论女士拎包、学生书包、男士手提包,都不要离开视线范围,注意力要集中于随身财物;第三,等待时打瞌睡。
  虽然小偷很狡猾,但如果注意一些细节,还是可以有效防盗。比如出行时,将行李放在自己的侧前方,或把双肩包从背后移到前面,使行李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再狡猾的小偷也会抓耳挠腮。警方还提醒市民,要提前备好零钱,最好不要让自己的钱包、现金、手机等财物外露,有些游人消费时拿出钱包,从一大沓钱中抽出一张零钱消费,这样很容易被小偷盯上。同时,在公共场所,不要在外套口袋里放财物,手机要放包里或放上衣内侧口袋才安全,因为秋冬衣服较厚,外套口袋是人体器官难以触及的地方,小偷用镊子便会轻易得手。
  在防火方面则需要依靠每一名活动参与者的积极配合。秋冬季历来是火灾事故多发期,加上跨年、狂欢等各类大型活动多,火灾安全隐患更为突出。消防部门提醒,在人员密集场所即使在室外也不得吸烟,避免因火苗点燃衣物引发骚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及孔明灯。此外,孔明灯燃放升空后对附近建筑物、高压电线等均构成威胁,存在安全隐患,极易引发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严禁燃放。
  此外,在历年重大节假日集会期间,都会发生孩子失散情况。警方特别提醒带小孩的市民,尽量不要带小孩到人流拥挤的地方,如需要带小孩出行的,最好提前在小孩的衣服口袋中留下字条,写明家长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以便人群拥挤小孩走散后,民警能及时联系家长。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时常发生的性骚扰问题,有关专家则提醒市民参加活动时应注意着装,避免不法分子注意,一旦发现违法行为或遇到困难时,可以拨打110电话向警方举报和求助,也可以直接向现场的民警、巡防队员举报和求助。
  发生意外切忌逆向撤离
  对于出现意外情况如何自救的问题,公共安全领域专家孙旺表示,拥挤踩踏事故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在于拥挤的人群重力或推力叠加。如果有十来个人推挤或压倒在一个人身上,其产生的压力可能达到1000公斤以上。
  如果不幸倒地,应该争取迅速起来离开;如果起不来,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头部;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重要脏器,侧躺在地。如果没有倒地,在拥挤人群中,需保持类似拳击式(双手握拳在胸前;或一手握拳,另一只手握住该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用力保护自己的胸腔,保证自己能够呼吸,顺着人群,寻找机会从侧边离开。
  在类似集会散场的过程中,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如果人群向你汹涌而来,不要去观看发生什么事,赶紧退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如果你是在人群中,就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那样很容易被人流推倒。如果鞋子被踩掉,或者背包等重要物品被挤掉,不要弯腰拾捡,生命永远比物品重要。如果有机会,抓住牢固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急救要领
  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报警,等待救援。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互救。在救治中,应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
  面对拥挤踩踏事件造成的如下状况,应进行针对性的科学施救:
  ◆发生休克的急救
  ①避免伤者过冷或过热,利用毛毯或大衣保暖;②若无骨折,伤者双脚抬高30CM左右;③不要给伤者饮水或者喂食;④留意伤者的清醒程度;⑤向救护人员报告。
  ◆呼吸受阻的急救
  如果伤者胸部受伤出现呼吸障碍,维护胸腔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差,是保障呼吸能够顺畅的关键。具体方法:①可使用身份证或其他非吸水性卡片贴住身体压住伤口;②也可以使用保鲜膜类的薄膜,撕下约20×20厘米大小,贴住伤口,用胶带固定住上、左、右三个边,留出下方,以便让伤口流出的血水排出;③也可以张开手掌紧贴身体压住伤口。
  ◆心肺复苏
  ①一拍、二按、三呼叫。抢救者将伤员仰卧,立即拍打其双肩并呼叫,也可以同时压人中穴并呼叫。如没有反应,判定此人神志丧失。
  ②人工呼吸。抬下颌角使呼吸道畅通无阻;如果受伤者仍不能呼吸,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如果上述人工呼吸不能起作用,要检查嘴和咽喉是否有异物,并设法排除,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仰卧压胸法或俯卧压胸法人工呼吸等。其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有效。口诀是:头部后仰向后推,紧托下颌向上提。深吸口气嘴对嘴,有时需嘴对鼻。注意捏鼻把气吹,每分钟16至18次。
  ③心脏按摩。一旦发现病人心脏停跳,立即在患者心前区胸骨体上急速叩击2至3次,若无效,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方法是:先让患者仰卧,背部垫上一块硬木板,或者将患者连同床褥移到地上,操作者跪在患者身旁,用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体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重叠于前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操作者体重,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CM(对于儿童患者所施力量要适当减少)然后放松,使胸骨复位,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70至80次。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大或部位不当,以免引起肋骨骨折。胸外心脏按摩如不能有效进行气体交换,则要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http://finance.chinanews.com/jk/2015/01-11/6956456.shtml

研究表明人员越聚集胆子也越大 学几招急救要领


2015-01-11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史聪聪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徐伟伦
  拥挤踩踏事件一发生,会发生群体无意识的人流活动。多数人大脑空白、不知所措,或者干脆做出慌乱窜逃等更危险的举动。能够逃生的人,除幸运外,往往具有高于一般人的危机意识和安全意识。人群安全问题在特殊的场所、时间节点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最重要的防踩踏,还应谨防火情、偷盗、病毒等方方面面。
  有关专家表示,公众在参加人员密集活动时,如果发现人均只拥有3平方英寸面积(大约是手肘会相碰),或一平方米内超过7人,就应尽量撤离相关活动。
  研究表明人员越聚集胆子也越大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件。人多是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基本原因,所以事故常发生于学校、车站、机场、广场、球场等人员聚集地方;发生的时间常见于节日、大型活动、聚会等。在拥挤行进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继续前行的话,那么人群中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拥挤踩踏现象。
  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因很多,常见情况是人群因兴奋、愤怒等过于激动的情绪,从而发生骚乱;有时候发生爆炸、砍杀或枪声等恐怖事件,人们急于逃生而致局面失控;也有一些人好奇心重,哪里人多往哪里挤,凑看热闹而致发生。对于个人而言,拥挤踩踏是不可知、不可控,最好的方法是少去人多聚集并且可能情绪高昂、情绪失控的地方。
  2008年11月,美国纽约发生沃尔玛商场踩踏事件。事后,检察官引用群体心理学研究称,当人们被推挤在一起,越靠近彼此,越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无所惧怕,这导致人口密度高的场合往往容易发生灾难。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也认为,孤立的个人可以是文明理性的个体,但身处群众中,他开始会出现“野蛮人”的生物本能,任何判断将出于求生直觉。
  “上海这场悲剧不是中国独有,全世界都有可能发生。”美国著名人群安全管理专家韦特墨研究人群管理超过20年,他认为发生在上海的踩踏事件同纽约踩踏事件类似,也不能归罪于群体素质低。
  意志坚定不要延误撤离最后时机
  相关惨痛的事故不禁引发人们思考,大型公共活动中作为个人应如何评估安全风险?有关专家认为,个人的预测不妨从活动管理者角度获得判断。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研究员表示,任何一个活动作为组织方都需要预测活动人数,当活动聚集的人群超过预测时必须采取限制措施。人员密度过大时,就需要把人群分成若干个区域,不能在一个区域,比如一个观景平台,要分为若干个区域,设置栅栏,由安全人员守卫。大型活动的入场出场等人群流动,必须是单向分流,次第前进。如果从A区流向B区,首先是要动员B区的人员流出,最可怕的就是无序逆向运动。此外,每个区域内必须有人负责引导,严格控制,相当于分成若干责任田。凡是在易发生群众挤踏事件的高危地点,比如台阶、复杂地形、装有玻璃的建筑物等附近,都应当设立警示牌,必要时设专人值守。这几个方面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有可能酿成重大灾难。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消防、医疗、应急保障团队是否在场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个人而言,参加大型活动时,不妨在抵达现场时首先用上述标准判断活动组织是否有序?是否采用了栅栏对人群进行分割?是否有安保人员引导人流有序单向流动?是否在高危地点设置有专人值守?是否能够在会场看到消防医疗人员等,如果上述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应考虑撤离相关活动。
  韦特墨则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指出,一旦人群密度达到“临界点”,也就是人均只拥有3平方英寸面积(大约是手肘会相碰),或一平方米内超过7人,一些行为如推挤、散布谣言、插队就可能发生,灾难就可能到来。到一个集会场合,应该先花一点时间记清楚各个出口的位置。根据人的本能,发生拥挤时人们往往会倾向于使用同一个进出口,但必须记得,可能还有离你更近、更方便的替代出口。此外,一定要意志坚定地撤离,达到上述标准时就应该主动撤离,人们往往会想“我已经等了这么久”,但事后证实,这种心态往往延误了撤离的最佳时机。
  参与活动别忘防火防盗防走失
  参与活动时除了密切留意现场人员流动变化,判断是否继续参与活动的同时,也不应忘记防范扒窃、火患、走失、性骚扰等问题。
  据警方介绍,人员密集场所造成贵重财物丢失,从个人方面分析大多是因失主的三个“坏习惯”,第一,手机上接驳有线耳机,小偷即能准确找到手机位置,拎出手机,迅速逃离,而由于环境嘈杂,市民对耳边突然停止的音乐能做出迅速反应的不超过40%;第二,双肩背包放在身后,警方提醒,无论女士拎包、学生书包、男士手提包,都不要离开视线范围,注意力要集中于随身财物;第三,等待时打瞌睡。
  虽然小偷很狡猾,但如果注意一些细节,还是可以有效防盗。比如出行时,将行李放在自己的侧前方,或把双肩包从背后移到前面,使行李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再狡猾的小偷也会抓耳挠腮。警方还提醒市民,要提前备好零钱,最好不要让自己的钱包、现金、手机等财物外露,有些游人消费时拿出钱包,从一大沓钱中抽出一张零钱消费,这样很容易被小偷盯上。同时,在公共场所,不要在外套口袋里放财物,手机要放包里或放上衣内侧口袋才安全,因为秋冬衣服较厚,外套口袋是人体器官难以触及的地方,小偷用镊子便会轻易得手。
  在防火方面则需要依靠每一名活动参与者的积极配合。秋冬季历来是火灾事故多发期,加上跨年、狂欢等各类大型活动多,火灾安全隐患更为突出。消防部门提醒,在人员密集场所即使在室外也不得吸烟,避免因火苗点燃衣物引发骚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及孔明灯。此外,孔明灯燃放升空后对附近建筑物、高压电线等均构成威胁,存在安全隐患,极易引发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严禁燃放。
  此外,在历年重大节假日集会期间,都会发生孩子失散情况。警方特别提醒带小孩的市民,尽量不要带小孩到人流拥挤的地方,如需要带小孩出行的,最好提前在小孩的衣服口袋中留下字条,写明家长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以便人群拥挤小孩走散后,民警能及时联系家长。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时常发生的性骚扰问题,有关专家则提醒市民参加活动时应注意着装,避免不法分子注意,一旦发现违法行为或遇到困难时,可以拨打110电话向警方举报和求助,也可以直接向现场的民警、巡防队员举报和求助。
  发生意外切忌逆向撤离
  对于出现意外情况如何自救的问题,公共安全领域专家孙旺表示,拥挤踩踏事故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在于拥挤的人群重力或推力叠加。如果有十来个人推挤或压倒在一个人身上,其产生的压力可能达到1000公斤以上。
  如果不幸倒地,应该争取迅速起来离开;如果起不来,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头部;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重要脏器,侧躺在地。如果没有倒地,在拥挤人群中,需保持类似拳击式(双手握拳在胸前;或一手握拳,另一只手握住该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用力保护自己的胸腔,保证自己能够呼吸,顺着人群,寻找机会从侧边离开。
  在类似集会散场的过程中,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如果人群向你汹涌而来,不要去观看发生什么事,赶紧退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如果你是在人群中,就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那样很容易被人流推倒。如果鞋子被踩掉,或者背包等重要物品被挤掉,不要弯腰拾捡,生命永远比物品重要。如果有机会,抓住牢固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急救要领
  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报警,等待救援。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互救。在救治中,应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
  面对拥挤踩踏事件造成的如下状况,应进行针对性的科学施救:
  ◆发生休克的急救
  ①避免伤者过冷或过热,利用毛毯或大衣保暖;②若无骨折,伤者双脚抬高30CM左右;③不要给伤者饮水或者喂食;④留意伤者的清醒程度;⑤向救护人员报告。
  ◆呼吸受阻的急救
  如果伤者胸部受伤出现呼吸障碍,维护胸腔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差,是保障呼吸能够顺畅的关键。具体方法:①可使用身份证或其他非吸水性卡片贴住身体压住伤口;②也可以使用保鲜膜类的薄膜,撕下约20×20厘米大小,贴住伤口,用胶带固定住上、左、右三个边,留出下方,以便让伤口流出的血水排出;③也可以张开手掌紧贴身体压住伤口。
  ◆心肺复苏
  ①一拍、二按、三呼叫。抢救者将伤员仰卧,立即拍打其双肩并呼叫,也可以同时压人中穴并呼叫。如没有反应,判定此人神志丧失。
  ②人工呼吸。抬下颌角使呼吸道畅通无阻;如果受伤者仍不能呼吸,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如果上述人工呼吸不能起作用,要检查嘴和咽喉是否有异物,并设法排除,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仰卧压胸法或俯卧压胸法人工呼吸等。其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有效。口诀是:头部后仰向后推,紧托下颌向上提。深吸口气嘴对嘴,有时需嘴对鼻。注意捏鼻把气吹,每分钟16至18次。
  ③心脏按摩。一旦发现病人心脏停跳,立即在患者心前区胸骨体上急速叩击2至3次,若无效,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方法是:先让患者仰卧,背部垫上一块硬木板,或者将患者连同床褥移到地上,操作者跪在患者身旁,用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体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重叠于前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操作者体重,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CM(对于儿童患者所施力量要适当减少)然后放松,使胸骨复位,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70至80次。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大或部位不当,以免引起肋骨骨折。胸外心脏按摩如不能有效进行气体交换,则要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http://finance.chinanews.com/jk/2015/01-11/69564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