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是古来第一昏君——他是个严重的自恋症患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19:36

  昏君应是指那种由于他的决策或不作为,朝政极其混乱,把正常的经济搞成民不聊生,把和平变成战乱,使绝大多数人陷入极大痛苦中。其中的极品应属于把盛世搞成乱世,甚至达到亡国灭种的程度。如果以接手时的富强和临死前社会破坏程度之比来评定,隋炀帝杨广就其中最突出者。
  炀帝继承了一个极富强国家的权力,在他登基时,隋朝之强盛可以和汉、唐、明、清等最盛的时期相媲美。按史书记载,他登基后中原人口达四千六百万,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炀帝就把整个国家搞的群雄四起遍地狼烟,最后,他自己和整个帝国灰飞烟灭,人口也急剧下降,唐朝建立后,经一百多年,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才恢复到这个数字,可见他造成的人间悲剧是多么惨烈。
  炀帝在大业八、九年以后,他所有的重要决策,件件都是错的,简直是“奇迹”。以极高速度把一个极强盛的国家搞没了,在昏君中也属一等一的,也算是创一项记录吧!认定他为昏君中第一应没冤枉他,宋徽宗、唐明皇、秦二世等在他面前只能甘败下风。
  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从早期来看,应该说隋炀帝既不愚昧,也不懦弱,是个智商颇高,有相当能力的皇帝。可能的解释是,他应是一个严重的自恋症患者。
  
  隋炀帝至少有以下这些表现是符合这类精神疾患者的表现:
  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坚信他自己的观念是世上独有的,渴望持久的无限赞美,至死不悟。
  对善意的进谏的愤怒或感到耻辱。
  对无限的成功、荣誉等有非份的幻想,并以此来替代现实。
  虚荣心及嫉妒心极强,缺乏同情心。
  
  到了后期,他的世界只存在于自己幻想之中,任何劝谏对他都是一种触犯,所以,他不信任忠诚的人,专门信任骗他的人,死不觉悟,可以说是他的一大特点。这下在是他成第一昏君的重要原因。
  他信用的高官有宇文述、虞世基等,他们不断的欺骗他。
  当全国形势恶化,起事的数十起,少则几万人,多则几十万人。一次,大将杨义臣报告说消灭叛匪数十万人,炀帝奇怪怎么有这么多盗贼,虞世基告诉他,都是些小窃,无所谓的,反而是杨义臣拥重兵,是个威胁,炀帝就下旨杨义臣“散其兵”,于是局势就越来越恶。
  还有一次,炀帝问起盗贼事,宇文述说“渐少”,大臣苏威则讲了实情,并提出一些建议。不久,炀帝就找个借口罢了苏威的官。他还杀了一些不怎么骗他的臣子,如薛世衡、张衡等。
  炀帝死于部下叛乱,头目宇文化及就是他最信任的宇文述的儿子。
  首倡叛乱的则是炀帝的另一宠信司马德戡,炀帝任命他为自己亲随禁卫军的大头目。
  他信用善于观察脸色,奉承谄媚顺从他的心意的王世充,把军权交给了王世充,后来,王世充叛变,杀了他的继承人越王。
  外地官员派使者报告军情,说到盗贼多时,他认为使者妄言,下命令“杖使者”。
  在他临死前几天,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的叛乱企图已经在他的禁卫军中公开议论,这时,有个宫女听说了,向他报告,他不但不追查,反而将此宫女处死。
  
  隋炀帝高度自我欣赏,高度虚荣,因而丢失了判断力。炀帝以自己心中的幻像代替真实世界,当别人讲的实话和他的幻像不一致时,他会认为那是在骗他,不是打就是杀;只有顺着他的幻像讲话,他才听。这样,他的周围就只可能是善于骗他的奸佞之徒的天下。在这样的人包围中,以自己的幻像代替真实,他如能做出正确决策,那才是怪事呢。
  
  炀帝像别的自恋者那样过分自我欣赏。炀帝以为自己的文学才能天下第一,他说过,假如他不继承皇位,和文人在文学水平上相比,他仍是天子。有位有文学造诣的薛道衡死,炀帝就带着幸灾乐祸的口吻说,还能作“空梁落燕泥”(薛的名句)否?还有,王胄死后,他也类似的说,还能作“庭草无人随意绿”(王的名句)否?一个皇帝这样忌妒文人,只能是病态。
  在军事上,他也强烈自我欣赏。亲自挂帅征辽,不设主帅,重大决策都由他自己作。他不断做出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决定,不论怎样导致失利,也不觉醒,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自恋者多高度虚荣,炀帝确是这样,其虚荣心之强烈,真不多见。在早年,他游至甘肃西部时,就曾以厚利引诱西北各族酋长来朝见他,满足虚荣心。他还允许胡商在洛阳贸易,这了显示富足,市场尽力装饰,用绸缎装饰树木。胡商到饭店去吃喝不要钱,骗他们说中国富饶,酒食不取值。商人们岂是好骗的,有的就说,中国也有衣不蔽体的,把绸缎给他多好,何必缠在树上?
  
  看来,炀帝确是一个严重的自恋症者,甚至可以说是恶性自恋患者,且其病情是越来越重,否则,他的许多作为是很难解释的。
  智商及能力很高的人也可能患严重的自恋症。如果从事文人、诗人、艺术家等职业,取得很高的成就也不是不可能,可得到一个狂生,甚至‘疯子’之类的绰号,却也无伤大雅,一些有些怪异乃至荒唐的表现则可能被津津乐道,称‘逸事’;但是如果不幸处于皇帝大臣将帅之类掌权位置,那就很可能会有悲惨的结局。
  其实,一般人大约多少都有一点自恋,稍有点自我欣赏才能有自信,稍有点虚荣也非大过,有时判断出错也不奇怪,这和自恋症患者不是一回事。
  
  对于心理学及其疾患,居士是门外汉,作这样的推测,只是为智商不低的而一错到底的炀帝的作为找个解释,也是认真的把心理学病患和历史联系起来的不成熟尝试。
  昏君应是指那种由于他的决策或不作为,朝政极其混乱,把正常的经济搞成民不聊生,把和平变成战乱,使绝大多数人陷入极大痛苦中。其中的极品应属于把盛世搞成乱世,甚至达到亡国灭种的程度。如果以接手时的富强和临死前社会破坏程度之比来评定,隋炀帝杨广就其中最突出者。
  炀帝继承了一个极富强国家的权力,在他登基时,隋朝之强盛可以和汉、唐、明、清等最盛的时期相媲美。按史书记载,他登基后中原人口达四千六百万,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炀帝就把整个国家搞的群雄四起遍地狼烟,最后,他自己和整个帝国灰飞烟灭,人口也急剧下降,唐朝建立后,经一百多年,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才恢复到这个数字,可见他造成的人间悲剧是多么惨烈。
  炀帝在大业八、九年以后,他所有的重要决策,件件都是错的,简直是“奇迹”。以极高速度把一个极强盛的国家搞没了,在昏君中也属一等一的,也算是创一项记录吧!认定他为昏君中第一应没冤枉他,宋徽宗、唐明皇、秦二世等在他面前只能甘败下风。
  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从早期来看,应该说隋炀帝既不愚昧,也不懦弱,是个智商颇高,有相当能力的皇帝。可能的解释是,他应是一个严重的自恋症患者。
  
  隋炀帝至少有以下这些表现是符合这类精神疾患者的表现:
  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坚信他自己的观念是世上独有的,渴望持久的无限赞美,至死不悟。
  对善意的进谏的愤怒或感到耻辱。
  对无限的成功、荣誉等有非份的幻想,并以此来替代现实。
  虚荣心及嫉妒心极强,缺乏同情心。
  
  到了后期,他的世界只存在于自己幻想之中,任何劝谏对他都是一种触犯,所以,他不信任忠诚的人,专门信任骗他的人,死不觉悟,可以说是他的一大特点。这下在是他成第一昏君的重要原因。
  他信用的高官有宇文述、虞世基等,他们不断的欺骗他。
  当全国形势恶化,起事的数十起,少则几万人,多则几十万人。一次,大将杨义臣报告说消灭叛匪数十万人,炀帝奇怪怎么有这么多盗贼,虞世基告诉他,都是些小窃,无所谓的,反而是杨义臣拥重兵,是个威胁,炀帝就下旨杨义臣“散其兵”,于是局势就越来越恶。
  还有一次,炀帝问起盗贼事,宇文述说“渐少”,大臣苏威则讲了实情,并提出一些建议。不久,炀帝就找个借口罢了苏威的官。他还杀了一些不怎么骗他的臣子,如薛世衡、张衡等。
  炀帝死于部下叛乱,头目宇文化及就是他最信任的宇文述的儿子。
  首倡叛乱的则是炀帝的另一宠信司马德戡,炀帝任命他为自己亲随禁卫军的大头目。
  他信用善于观察脸色,奉承谄媚顺从他的心意的王世充,把军权交给了王世充,后来,王世充叛变,杀了他的继承人越王。
  外地官员派使者报告军情,说到盗贼多时,他认为使者妄言,下命令“杖使者”。
  在他临死前几天,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的叛乱企图已经在他的禁卫军中公开议论,这时,有个宫女听说了,向他报告,他不但不追查,反而将此宫女处死。
  
  隋炀帝高度自我欣赏,高度虚荣,因而丢失了判断力。炀帝以自己心中的幻像代替真实世界,当别人讲的实话和他的幻像不一致时,他会认为那是在骗他,不是打就是杀;只有顺着他的幻像讲话,他才听。这样,他的周围就只可能是善于骗他的奸佞之徒的天下。在这样的人包围中,以自己的幻像代替真实,他如能做出正确决策,那才是怪事呢。
  
  炀帝像别的自恋者那样过分自我欣赏。炀帝以为自己的文学才能天下第一,他说过,假如他不继承皇位,和文人在文学水平上相比,他仍是天子。有位有文学造诣的薛道衡死,炀帝就带着幸灾乐祸的口吻说,还能作“空梁落燕泥”(薛的名句)否?还有,王胄死后,他也类似的说,还能作“庭草无人随意绿”(王的名句)否?一个皇帝这样忌妒文人,只能是病态。
  在军事上,他也强烈自我欣赏。亲自挂帅征辽,不设主帅,重大决策都由他自己作。他不断做出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决定,不论怎样导致失利,也不觉醒,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自恋者多高度虚荣,炀帝确是这样,其虚荣心之强烈,真不多见。在早年,他游至甘肃西部时,就曾以厚利引诱西北各族酋长来朝见他,满足虚荣心。他还允许胡商在洛阳贸易,这了显示富足,市场尽力装饰,用绸缎装饰树木。胡商到饭店去吃喝不要钱,骗他们说中国富饶,酒食不取值。商人们岂是好骗的,有的就说,中国也有衣不蔽体的,把绸缎给他多好,何必缠在树上?
  
  看来,炀帝确是一个严重的自恋症者,甚至可以说是恶性自恋患者,且其病情是越来越重,否则,他的许多作为是很难解释的。
  智商及能力很高的人也可能患严重的自恋症。如果从事文人、诗人、艺术家等职业,取得很高的成就也不是不可能,可得到一个狂生,甚至‘疯子’之类的绰号,却也无伤大雅,一些有些怪异乃至荒唐的表现则可能被津津乐道,称‘逸事’;但是如果不幸处于皇帝大臣将帅之类掌权位置,那就很可能会有悲惨的结局。
  其实,一般人大约多少都有一点自恋,稍有点自我欣赏才能有自信,稍有点虚荣也非大过,有时判断出错也不奇怪,这和自恋症患者不是一回事。
  
  对于心理学及其疾患,居士是门外汉,作这样的推测,只是为智商不低的而一错到底的炀帝的作为找个解释,也是认真的把心理学病患和历史联系起来的不成熟尝试。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皇帝:乾隆
隋炀帝现在成了千古一帝,开运河功在千秋,战略眼光看的比凤姐还远,开科举设三省六部制,开创了延续千年的国家行政机制。唐朝巅峰人口都没超过炀帝一朝,总结,隋炀帝是被关陇贵族头子李氏妖魔化了
死疯子 发表于 2015-1-5 08:58
隋炀帝现在成了千古一帝,开运河功在千秋,战略眼光看的比凤姐还远,开科举设三省六部制,开创了延续千年的 ...
噢。
隋朝灭亡看来也是李氏御用历史学家编造的了!
死疯子 发表于 2015-1-5 08:58
隋炀帝现在成了千古一帝,开运河功在千秋,战略眼光看的比凤姐还远,开科举设三省六部制,开创了延续千年的 ...
三省六部那是他爹干的。
个人认为杨广是前期压抑太重,为了谋取皇位,不得不收敛,当了皇帝之后,一下孑全放开,收不住,结果悲催了
乱作为,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典型。但也有人评价是有魄力,有闯劲,步子可以再大一些。
lgn12 发表于 2015-1-5 08:04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皇帝:乾隆
乾隆确有自恋,但比起杨广还低不少。杨广对自己的高评价是真的,乾隆没少装B。
乾隆爱写诗但写不好。有时他编了七句,剩一句没辙,就含混的乌鲁一句。臣子们也明白,就给把诗弄完整了。
这是有些假装的自恋,杨广不是这样的,他是真自恋,所以,他亡国,乾隆没亡。
死疯子 发表于 2015-1-5 08:58
隋炀帝现在成了千古一帝,开运河功在千秋,战略眼光看的比凤姐还远,开科举设三省六部制,开创了延续千年的 ...
科举不是他创立的,是李渊池世民父子弄起来 的。
mulinsen444 发表于 2015-1-5 17:24
个人认为杨广是前期压抑太重,为了谋取皇位,不得不收敛,当了皇帝之后,一下孑全放开,收不住,结果悲催了
古代太子们‘前期压抑太重,为了谋取皇位,不得不收敛,当了皇帝之后,一下子全放开,’的多的很,像他这样不亡国不罢休的倒是稀有。
一开始的杨广可不是太孑啊,当初为了夺取太子之位,从某种程度说,算是一次逆袭,而为此他确实压抑了自己的许多兴趣,比如装作不好色,装简朴,像这样逆袭太子成功的,历史上也不多见,似乎只有杨广一个人成功了.其他多是竞争太子,如四阿哥,或是把太孑整下去了,自己也一起倒了,向李世民的儿子.

因此在那一段时间里,杨广的心里肯定是很压抑的,而一但他得到皇位,不需要再压抑的时候,反而控制不住了,等把杨坚留下的遗产整得差不多的时候,也晚了

玩脱的,朱棣刘彻也幸亏收住了,薛西斯一世也是玩脱了,王莽也是玩改革玩打仗玩脱了,苻坚也想玩大就脱了。
mulinsen444 发表于 2015-1-5 22:46
一开始的杨广可不是太孑啊,当初为了夺取太子之位,从某种程度说,算是一次逆袭,而为此他确实压抑了自己的许多 ...
有些事,可能不算太晚,如信用杨义臣等,不撤其兵权,仍可能维持相当时间,部下也未必敢叛。
a2free 发表于 2015-1-5 23:27
玩脱的,朱棣刘彻也幸亏收住了,薛西斯一世也是玩脱了,王莽也是玩改革玩打仗玩脱了,苻坚也想玩大就脱了。
杨广究竟是玩什么玩脱的?
隋末唐初真是够乱的,当时人描述杨广的文献几乎没有。只能看看隋书
杨广究竟是玩什么玩脱的?
大修大建,开战消耗过度。
三征高丽玩得太大,再加上修运河,所以玩脫了
不过那时候的生产力,中原人口达四千六百万可真不是什么好事
我以为如果要分类的话,我倾向把隋炀帝和秦始皇一起归类为暴君,暴君的特点就是他心理其实是明白的,但是不在乎,为了一个所谓的崇高目标,把天下人当猪狗。
liwei18604 发表于 2015-1-6 17:36
我以为如果要分类的话,我倾向把隋炀帝和秦始皇一起归类为暴君,暴君的特点就是他心理其实是明白的,但是不 ...
秦始皇可以说是心里明白的暴君,虽然他认为高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从根子上就是错的。

隋炀帝是心里不明白 的暴君,否则就不会在大业九年后,所有的决策都错,专门重用不忠于自己的人。他的明白就出之于过分自恋。
没名没姓没头脑 发表于 2015-1-6 14:46
不过那时候的生产力,中原人口达四千六百万可真不是什么好事
能过到这样的数字至少可以说明人们还没有到大量没饭吃的程度。至少在此之前都还是好的。
mulinsen444 发表于 2015-1-6 11:59
三征高丽玩得太大,再加上修运河,所以玩脫了
三征高丽不只是简单的玩脱了,而是完全不按常规出牌,像个精神不正常的皇帝。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5-1-6 08:30
隋末唐初真是够乱的,当时人描述杨广的文献几乎没有。只能看看隋书
即使对有些细节(尤其是私生活上)存疑,在大关节问题上,杨广的过度自恋也是表现的很清楚的。
lgn12 发表于 2015-1-5 08:04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皇帝:乾隆
十全脑补酋长的所作所为给世祖明皇帝提鞋都不配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1-7 16:28
三征高丽不只是简单的玩脱了,而是完全不按常规出牌,像个精神不正常的皇帝。


玩脱者如史玉柱搞巨人大厦,脑袋一热胡搞当时所以的抉择全部不正常(自恋是内因),不过政治没有翻盘的机会。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1-7 16:28
三征高丽不只是简单的玩脱了,而是完全不按常规出牌,像个精神不正常的皇帝。


玩脱者如史玉柱搞巨人大厦,脑袋一热胡搞当时所以的抉择全部不正常(自恋是内因),不过政治没有翻盘的机会。
有个印象,是不是杨素乘着杨广打棒子的功夫造反了?
我以为如果要分类的话,我倾向把隋炀帝和秦始皇一起归类为暴君,暴君的特点就是他心理其实是明白的,但是不 ...
mzd也是这样的…
大胃王 发表于 2015-1-8 04:16
有个印象,是不是杨素乘着杨广打棒子的功夫造反了?
那不是杨素
是杨素的儿子杨玄感
mononoke 发表于 2015-1-9 09:09
那不是杨素
是杨素的儿子杨玄感
谢谢您。

请问,这个家伙当时是为啥造反的呢?
lgn12 发表于 2015-1-5 08:04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皇帝:乾隆
乾隆不敢干。
mulinsen444 发表于 2015-1-5 17:24
个人认为杨广是前期压抑太重,为了谋取皇位,不得不收敛,当了皇帝之后,一下孑全放开,收不住,结果悲催了
相比之下雍正真是个圣人了。
这也证明,皇帝要多生孩子的必要性。皇子们再怎么浑蛋,也能找出一个相对好的继承皇位。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1-7 16:28
三征高丽不只是简单的玩脱了,而是完全不按常规出牌,像个精神不正常的皇帝。
所以失了手下的心,所以手下心意活了。
噢。
隋朝灭亡看来也是李氏御用历史学家编造的了!
隋朝囤积的粮食到唐朝贞观时都还没有吃完
emellzzq 发表于 2015-1-9 13:37
乾隆不敢干。
弘历没啥追求,也就颐和园修个苏州街,让太监模拟经营买卖,据说是为了邂逅一个江南小尼姑使她不想家乡。
汉家天下 发表于 2015-1-9 17:39
隋朝囤积的粮食到唐朝贞观时都还没有吃完
这恰好证明了炀帝把一个极富足的国家给暴殄天物似的弄没了,真是绝无仅有,帮诊断为严重自恋症者,也就是精神病患者。
emellzzq 发表于 2015-1-9 13:41
相比之下雍正真是个圣人了。
这也证明,皇帝要多生孩子的必要性。皇子们再怎么浑蛋,也能找出一个相对好 ...
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不少,后果就不多说了。
朱元璋儿子也不少。
康熙的儿子不少,真还不如少生几个。
皇帝自身过度集权就是罪孽之渊薮,儿子多少都未必好。


杨广也没那啥能力好吧,南征时他也只是挂名中军元帅三军总帅,实际掌兵的是中军长史高颎、司马王韶。开运河事从杨坚就开始了,南北运河是杨广为征高丽才挖的。三省六部和政事堂在李治时就演变成了中书门下体制了,内涵变了很多。
其实得利大的也就宋了

杨广也没那啥能力好吧,南征时他也只是挂名中军元帅三军总帅,实际掌兵的是中军长史高颎、司马王韶。开运河事从杨坚就开始了,南北运河是杨广为征高丽才挖的。三省六部和政事堂在李治时就演变成了中书门下体制了,内涵变了很多。
其实得利大的也就宋了
EVA16 发表于 2015-1-10 08:43
杨广也没那啥能力好吧,南征时他也只是挂名中军元帅三军总帅,实际掌兵的是中军长史高颎、司马王韶。开运河 ...
从他斗倒杨勇看来,他确是聪明,且有毅力,能看清形势。

若他倾力于治国,不应是那种下场。

拙文只是想给这种矛盾一个解释。
a2free 发表于 2015-1-9 22:47
弘历没啥追求,也就颐和园修个苏州街,让太监模拟经营买卖,据说是为了邂逅一个江南小尼姑使她不想家乡。
他要也有那么多那么大的追求,他就是清炀帝了。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1-10 08:00
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不少,后果就不多说了。
朱元璋儿子也不少。
康熙的儿子不少,真还不如少生几个。
我说的是有没有合适的继承人的问题。你说的是在有不只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时不能平稳继承的问题。
对于前者,老了发现儿子都不合适时想再生也来不急了。对于后者,基本上全能概括成没有将继承人的对手们的权力减到安全的范围内。
司马炎在有多个能干的儿子时,传了个能力不行且不是长子的。
朱元璋有继承权的儿子就那几个,结果还传孙不传子。
康熙开始到是给太子树立了权威,结果发现不行时又不完全放弃,等到二次废太子后又不敢再给哪个儿子树权威了。
这些说到底都是在集权制度下权力没有充分的集中到继承人手上所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