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新书】特种武器:冷战中的航空器●指文特种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8 00:10:58


战争、武器和历史类经典读物!
指文特种武器MOOK系列经典读物,特种武器系列002之《特种武器:冷战中的航空器》
二十二万字四百余幅精美插图
全方位多角度还原冷战时期的非典型航空器



书名:特种武器:冷战中的航空器
作者:邓涛、屈怡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书号:9787510708404
页数:256
开本:16开



亚马逊: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RE237ZW?
官方淘宝店:http://item.taobao.com/item.htm? ... &id=43093171360



特种武器MOOK系列:
001:《特种武器:二战德国的隐秘航空技术》(电梯:http://lt.cjdby.net/thread-1937984-1-1.html
002:《特种武器:冷战中的航空器》
003:《特种武器:中东战争中的“老爷车”》
004:《特种武器:苏联特种装甲拾遗》
005:《特种武器:二战苏联轰炸机》
=======以后将有更多特种武器系列,敬请期待!=====

编辑推荐
本书分别从旋翼、短矩起降、地效飞行器以及第4代战斗机研发等几个领域,多角度解读了冷战时期非典型但经典的航空器。作者旁征博引,并以其独有的武器领域的创见,配以大量珍贵图片,引领我们进入一个航空器卓越发展的时代。


内容简介
冷战可谓人类历史上最奇怪的一种战争形式,在这场历时几十年的历史中,包括航空科技在内的军事技术得到了全面的突破性的发展。全书以冷战中出现的几个“小众”却又经典的型号为主轴线,突出地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铁幕双方在航空科技上所取得的成就。具体来说,全书共分7个大章节,22万字,分别从旋翼、短矩起降、地效飞行器以及第4代战斗机研发等几个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地还原了这些航空史上的经典之作。

目录
里海怪物之驭水凌空   
海怪先祖——比亚乔PC.7
“里海怪物”的诞生背景      
重型全托起式滑翔导弹艇KM     
KM重型地效飞行器主要技术特征     
KM的建造试飞情况及“项目903”      
小鹰      
冷战中重型导弹地效攻击机定位及作战使用意图      
小结      

北约利刃之全垂直空军
背景     
“全垂直空军”构想的出现
“全垂直空军”的特点、定位及意义
VJ-101垂直起降战斗机研发始末

短场之王之AMST  
背景      
波音YC-14     
麦道YC-15     
试飞情况与对比分析     
柳暗花明式的结局    喷气旋翼之殇—美国喷气式重型起重直升机小传
旋翼争锋之美苏空霸  
力拔山兮气盖世——红色旋翼巨人Mi-6家族小传     
喷气旋翼之殇——美国喷气式重型起重直升机小传  

拨开迷雾见闪电之F-35
JSF的研制初衷
主要技术特点
“通用性”与“多用途”的尴尬  
战术引领技术与技术引领战术之争  
成本问题——困扰的关键  
一点启示

“单改双”的传奇
引子
“小恶魔”变身“大鬼怪”
“双倍幻影”的故事
小结

尘埃落定前的激荡——英国4代机选型
皇家空军篇
皇家海军篇



前言
用《双城记》中的开场白来形容整个冷战年代,笔者认为是再贴切不过了——“那是最美好的年代,那是最糟糕的年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面前什么都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没有……”在这样一个年代里,总有一些事情是值得回味的……那时的天空中,曾经飞过一些怎样的“怪鹰”呢?


文摘
尽管笼罩在“里海怪物”身上的重重迷雾,似乎会随着铁幕的坍塌而云开雾散,但要说起事情的来龙去脉,却必须先耐着性子从1929年的一只“亚德里亚海怪物”说起。1920—1930年代,这一时期堪称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激情、创意再加上远未定型的思维,这一切使那个时代的工程师完全可以如陶器师般,随心所欲地塑造自己心中的飞行理想,他们的挥洒自如着实令今人羡慕不已。事实上,后来在黑海海面上极速狂飙的这只长翅膀的俄罗斯海怪,其渊源直接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鼎鼎大名的航空赛事——“施耐德杯”。1911年法国航空次长雅克?施奈德(Jacques Schneider)以自己的名义宣布为一项水上飞机竞赛设立了1000镑奖金,当时,他只是想鼓励民用航空的发展。比赛规则规定:获胜者可保留奖杯一年,如果可以在五年内获得三次锦标则可永久保留奖杯并赢得75000法郎的奖金;每次比赛都由上届比赛的获胜国主办,由国际航空联合会和东道国航空俱乐部监督比赛的进行。然而,由于事关荣誉,再加上巨额奖金的刺激,该项赛事在一战结束后马上以纯粹的速度狂飙成为了各国展示航空实力的舞台——这一点是其设立者始料不及的。
另一方面,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动荡与衰退时期,墨索里尼乘势上台。这位心气高傲的法西斯党领袖一心以恢复“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一切有利于增强意大利国力的工业计划都得到了重视,而航空工业自然是重中之重。于是,本来在一战时期就已颇有基础的意大利航空工业急剧膨胀,到了20年代中期,意大利已经拥有了一个高度发达的航空工业体系,大小航空制造企业18家(不包括生产发动机等在内的航空配套企业),从而使意大利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航空工业大国。更妙的是,在那个时代,因为一战所造成的痛苦刻骨铭心,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厌战,所以各国之间的较量只能以其他的形式继续,而飞机显然是国家工业水平的体现,于是各国热忠于各种飞行比赛或是创纪录飞行以求压倒他国便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法西斯意大利自然没能免俗。从1919年的第三届施耐德杯起,意大利人的身影开始出现,并连续在1919、1920、1921年摘得了3届冠军,根据规则,他们只要再获胜一次就可以永久保留施奈德杯,终结这项赛事。
虽然后面的事情并非像意大利人一厢情愿般的那样完美,但是通过参与施耐德杯,的确大大促进了意大利航空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这样的事情大众总是兴趣盎然,所以作为比拼航空实力的竞技场,各国开始意识到施耐德杯对提高本国国际声望的巨大价值,政府力量很快便介入到了这场速度竞技中,从1927年起,参加比赛的各国飞行员已经是全部来自军队。对施奈德杯的政治意义,墨索里尼这位好大喜功的“凯撒”自然深知其中奥妙,在1926年又一次夺冠后,意大利队获得了墨索里尼的全力支持,他下令任何有望将施耐德杯留在意大利的飞机制造商都可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一切财政和原材料上的支持——只要他们可以造出能够击败对手的飞机——这将反过来进一步提高意大利航空技术的整体水平,并在一段时期内形成效果甚佳的良性循环。在这个目标的牵引下,原来发展相对滞后的意大利航空技术基础性研究得到了重视,除了大功率航空发动机技术外,空气动力学、航空材料学等等同样得到了加速式发展,堪称意大利的航空科技大跃进,其结果是直接促成了一批代表意大利乃至世界顶尖航空科技水准的作品出现,比如在几届施耐德杯上大出风头的马基 M.C.39/52/67系列水上竞速机。可以说,没有几届施耐德杯的磨砺,意大利空军在10年后的那场战争中很可能只算个配角。
出于争夺1931年度施耐德杯的目的(这届比赛对意大利人至关重要,因为如果英国人再赢一次,施耐德杯就会永远属于不列颠了),意大利人迫切需要进一步解开高速飞行的奥秘。但是,尽管在这场已经持续了近10年的空中速度竞技中,意大利航空工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意大利飞机设计师们却开始注意到,一个根本性的瓶颈问题正在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他们——与要达到的性能目标相比,发动机功率严重不足。马基为了问鼎1931年度的施耐德杯(虽然其他公司也有竞速机型推出,但马基一直是历年意大利队的“御用”供货商),以1927年M.C.67为基础重新设计出了M.C.72。然而,这虽然是一架外形光滑流畅甚至连铆钉也与表面平齐的超流线型飞机,但在用2850马力的菲亚特24缸液冷发动机以及最先进的可变距螺旋桨武装到牙齿后,却仅仅勉强突破了700km/h大关(差不多同一时间,英国人的休波马林S.6也飞出了不相上下的成绩),而意大利再也拿不出更强大的引擎了,似乎在伟大的空气动力学成就下,如此强大的功率也已经被挖掘殆尽(功率还可以加大,实际上是由2台12缸液冷发动机串联而成的引擎散热问题无法解决)。于是,一道看起来无法逾越的难题摆在了意大利人的面前。
不过,如果换个思路去考虑,事情可能并非如此。事实上,虽然“施耐德杯”是水上飞机竞速比赛,但马基一直是用纯陆基高速机的思路去做设计——也就是说,其提供给意大利队的所有竞速机,从M.C.39/52/67一直到最新型的M.C.72,都只不过是加装了浮桶的陆机改装版而已(英国人的S.5/6系列其实也是如此,用意自然是出于商业目的)。这种设计的最大弊端不言而喻——气动外形设计再精练的机体也难以与笨重的浮桶相匹配,高速性能受到影响是非常自然的。不过在那时的意大利航空业群雄中,处于领头羊地位的不光是马基(Macchi),比亚乔与萨伏亚?马尔盖蒂(SAVOIA-MARCHETTI)同样是实力雄厚的一方诸侯,他们对风光无限的施耐德杯同样跃跃欲试。曾经有人说过,“进步往往是反思的副产品”。比亚乔便完全不认同马基的设计思路,于是从1920年的PC.1开始,比亚乔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机身采用密封船体结构的高速水上竞速机,而这些设计在历经多次演变后,终于在1929年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PC.7——一只地道的“亚德里亚海怪物”。
至少到当时为止,比亚乔PC.7类型的飞行器还没有出现第二架,可以算是自成一派。其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一架水翼艇与固定翼飞行器的结合体,称为“水翼机”可能更为合适。具体来说,上单翼单引擎的比亚乔PC.7机体采用了全密封滑行艇艇体结构,不需要其他辅助设施,其机体本身就具有水面浮力,停在水面时,其机翼后缘升降舵与水平面齐平,而机翼最前缘顶端则距离水面约0.26m。因为没有两个巨大浮桶的拖累,显著降低了空气阻力,因此对提升高速飞行性能的好处不言而喻。当然,这样的设计对水上飞机而言,本也稀松平常。为了改善该机在水面上的高速滑行能力,比亚乔工程师们不但在PC.7艇体(机体)尾部安装了一个水下推进螺旋桨(其传动轴由机首发动机传动轴通过座位下方延伸而来,但该螺旋桨本身不具备转向能力,需要依靠尾部水线下可转向支柱来进行水面机动),更别出心裁地在艇体(机体)两侧加装了一对1.2m长与机体横轴成37°夹角的水翼(水翼设计可实现向前翻起,便于上排和维修),目的是当水面航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利用水翼的升力迅速将艇体托出水面,由于这时只有一部分支柱和水翼在水下,阻力小,因此水翼艇体可以获得比滑行艇体更高的航速,大幅度缩短这架水上竞速机的起飞滑跑距离,进一步提升该机的加速性能。
应该说,意大利工程师天马行空般的丰富想象力在比亚乔PC.7上得到了充分展现。然而,作为一架专业的水上竞速机,比亚乔PC.7的奇特设计固然无可厚非,但这是以过于专一的用途为代价的——两个巨大的水翼在起飞后,便成了毫无用处的“死重”,不但造成了空气动力性能的下降,而且在高空还会对水平稳定性造成影响。事实上,与其说比亚乔PC.7是水面高速性能优异的水上竞速机,不如说是能飞的水翼艇,这就造成了其实用价值不大,也正因为如此,在仅仅建造了一架原型机后,比亚乔PC.7便没有了下文。不过,作为一种思路独到的航空器,人们并没有把它遗忘,时隔40年后,比亚乔PC.7这只在高空飞得并不优雅的“亚德里亚海怪物”,以一种极有说服力的理由,再次进入了苏联工程师的视野。

内页赏析





战争、武器和历史类经典读物!
指文特种武器MOOK系列经典读物,特种武器系列002之《特种武器:冷战中的航空器》
二十二万字四百余幅精美插图
全方位多角度还原冷战时期的非典型航空器

封面立体图.jpg (1.13 MB, 下载次数: 3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0:46 上传



书名:特种武器:冷战中的航空器
作者:邓涛、屈怡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书号:9787510708404
页数:256
开本:16开



亚马逊: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RE237ZW?
官方淘宝店:http://item.taobao.com/item.htm? ... &id=43093171360


海报.jpg (1.24 MB, 下载次数: 3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0:46 上传


特种武器MOOK系列:
001:《特种武器:二战德国的隐秘航空技术》(电梯:http://lt.cjdby.net/thread-1937984-1-1.html)
002:《特种武器:冷战中的航空器》
003:《特种武器:中东战争中的“老爷车”》
004:《特种武器:苏联特种装甲拾遗》
005:《特种武器:二战苏联轰炸机》
=======以后将有更多特种武器系列,敬请期待!=====

编辑推荐
本书分别从旋翼、短矩起降、地效飞行器以及第4代战斗机研发等几个领域,多角度解读了冷战时期非典型但经典的航空器。作者旁征博引,并以其独有的武器领域的创见,配以大量珍贵图片,引领我们进入一个航空器卓越发展的时代。


内容简介
冷战可谓人类历史上最奇怪的一种战争形式,在这场历时几十年的历史中,包括航空科技在内的军事技术得到了全面的突破性的发展。全书以冷战中出现的几个“小众”却又经典的型号为主轴线,突出地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铁幕双方在航空科技上所取得的成就。具体来说,全书共分7个大章节,22万字,分别从旋翼、短矩起降、地效飞行器以及第4代战斗机研发等几个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地还原了这些航空史上的经典之作。

目录
里海怪物之驭水凌空   
海怪先祖——比亚乔PC.7
“里海怪物”的诞生背景      
重型全托起式滑翔导弹艇KM     
KM重型地效飞行器主要技术特征     
KM的建造试飞情况及“项目903”      
小鹰      
冷战中重型导弹地效攻击机定位及作战使用意图      
小结      

北约利刃之全垂直空军
背景     
“全垂直空军”构想的出现
“全垂直空军”的特点、定位及意义
VJ-101垂直起降战斗机研发始末

短场之王之AMST  
背景      
波音YC-14     
麦道YC-15     
试飞情况与对比分析     
柳暗花明式的结局    喷气旋翼之殇—美国喷气式重型起重直升机小传
旋翼争锋之美苏空霸  
力拔山兮气盖世——红色旋翼巨人Mi-6家族小传     
喷气旋翼之殇——美国喷气式重型起重直升机小传  

拨开迷雾见闪电之F-35
JSF的研制初衷
主要技术特点
“通用性”与“多用途”的尴尬  
战术引领技术与技术引领战术之争  
成本问题——困扰的关键  
一点启示

“单改双”的传奇
引子
“小恶魔”变身“大鬼怪”
“双倍幻影”的故事
小结

尘埃落定前的激荡——英国4代机选型
皇家空军篇
皇家海军篇



前言
用《双城记》中的开场白来形容整个冷战年代,笔者认为是再贴切不过了——“那是最美好的年代,那是最糟糕的年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面前什么都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没有……”在这样一个年代里,总有一些事情是值得回味的……那时的天空中,曾经飞过一些怎样的“怪鹰”呢?


文摘
尽管笼罩在“里海怪物”身上的重重迷雾,似乎会随着铁幕的坍塌而云开雾散,但要说起事情的来龙去脉,却必须先耐着性子从1929年的一只“亚德里亚海怪物”说起。1920—1930年代,这一时期堪称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激情、创意再加上远未定型的思维,这一切使那个时代的工程师完全可以如陶器师般,随心所欲地塑造自己心中的飞行理想,他们的挥洒自如着实令今人羡慕不已。事实上,后来在黑海海面上极速狂飙的这只长翅膀的俄罗斯海怪,其渊源直接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鼎鼎大名的航空赛事——“施耐德杯”。1911年法国航空次长雅克?施奈德(Jacques Schneider)以自己的名义宣布为一项水上飞机竞赛设立了1000镑奖金,当时,他只是想鼓励民用航空的发展。比赛规则规定:获胜者可保留奖杯一年,如果可以在五年内获得三次锦标则可永久保留奖杯并赢得75000法郎的奖金;每次比赛都由上届比赛的获胜国主办,由国际航空联合会和东道国航空俱乐部监督比赛的进行。然而,由于事关荣誉,再加上巨额奖金的刺激,该项赛事在一战结束后马上以纯粹的速度狂飙成为了各国展示航空实力的舞台——这一点是其设立者始料不及的。
另一方面,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动荡与衰退时期,墨索里尼乘势上台。这位心气高傲的法西斯党领袖一心以恢复“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一切有利于增强意大利国力的工业计划都得到了重视,而航空工业自然是重中之重。于是,本来在一战时期就已颇有基础的意大利航空工业急剧膨胀,到了20年代中期,意大利已经拥有了一个高度发达的航空工业体系,大小航空制造企业18家(不包括生产发动机等在内的航空配套企业),从而使意大利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航空工业大国。更妙的是,在那个时代,因为一战所造成的痛苦刻骨铭心,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厌战,所以各国之间的较量只能以其他的形式继续,而飞机显然是国家工业水平的体现,于是各国热忠于各种飞行比赛或是创纪录飞行以求压倒他国便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法西斯意大利自然没能免俗。从1919年的第三届施耐德杯起,意大利人的身影开始出现,并连续在1919、1920、1921年摘得了3届冠军,根据规则,他们只要再获胜一次就可以永久保留施奈德杯,终结这项赛事。
虽然后面的事情并非像意大利人一厢情愿般的那样完美,但是通过参与施耐德杯,的确大大促进了意大利航空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这样的事情大众总是兴趣盎然,所以作为比拼航空实力的竞技场,各国开始意识到施耐德杯对提高本国国际声望的巨大价值,政府力量很快便介入到了这场速度竞技中,从1927年起,参加比赛的各国飞行员已经是全部来自军队。对施奈德杯的政治意义,墨索里尼这位好大喜功的“凯撒”自然深知其中奥妙,在1926年又一次夺冠后,意大利队获得了墨索里尼的全力支持,他下令任何有望将施耐德杯留在意大利的飞机制造商都可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一切财政和原材料上的支持——只要他们可以造出能够击败对手的飞机——这将反过来进一步提高意大利航空技术的整体水平,并在一段时期内形成效果甚佳的良性循环。在这个目标的牵引下,原来发展相对滞后的意大利航空技术基础性研究得到了重视,除了大功率航空发动机技术外,空气动力学、航空材料学等等同样得到了加速式发展,堪称意大利的航空科技大跃进,其结果是直接促成了一批代表意大利乃至世界顶尖航空科技水准的作品出现,比如在几届施耐德杯上大出风头的马基 M.C.39/52/67系列水上竞速机。可以说,没有几届施耐德杯的磨砺,意大利空军在10年后的那场战争中很可能只算个配角。
出于争夺1931年度施耐德杯的目的(这届比赛对意大利人至关重要,因为如果英国人再赢一次,施耐德杯就会永远属于不列颠了),意大利人迫切需要进一步解开高速飞行的奥秘。但是,尽管在这场已经持续了近10年的空中速度竞技中,意大利航空工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意大利飞机设计师们却开始注意到,一个根本性的瓶颈问题正在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他们——与要达到的性能目标相比,发动机功率严重不足。马基为了问鼎1931年度的施耐德杯(虽然其他公司也有竞速机型推出,但马基一直是历年意大利队的“御用”供货商),以1927年M.C.67为基础重新设计出了M.C.72。然而,这虽然是一架外形光滑流畅甚至连铆钉也与表面平齐的超流线型飞机,但在用2850马力的菲亚特24缸液冷发动机以及最先进的可变距螺旋桨武装到牙齿后,却仅仅勉强突破了700km/h大关(差不多同一时间,英国人的休波马林S.6也飞出了不相上下的成绩),而意大利再也拿不出更强大的引擎了,似乎在伟大的空气动力学成就下,如此强大的功率也已经被挖掘殆尽(功率还可以加大,实际上是由2台12缸液冷发动机串联而成的引擎散热问题无法解决)。于是,一道看起来无法逾越的难题摆在了意大利人的面前。
不过,如果换个思路去考虑,事情可能并非如此。事实上,虽然“施耐德杯”是水上飞机竞速比赛,但马基一直是用纯陆基高速机的思路去做设计——也就是说,其提供给意大利队的所有竞速机,从M.C.39/52/67一直到最新型的M.C.72,都只不过是加装了浮桶的陆机改装版而已(英国人的S.5/6系列其实也是如此,用意自然是出于商业目的)。这种设计的最大弊端不言而喻——气动外形设计再精练的机体也难以与笨重的浮桶相匹配,高速性能受到影响是非常自然的。不过在那时的意大利航空业群雄中,处于领头羊地位的不光是马基(Macchi),比亚乔与萨伏亚?马尔盖蒂(SAVOIA-MARCHETTI)同样是实力雄厚的一方诸侯,他们对风光无限的施耐德杯同样跃跃欲试。曾经有人说过,“进步往往是反思的副产品”。比亚乔便完全不认同马基的设计思路,于是从1920年的PC.1开始,比亚乔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机身采用密封船体结构的高速水上竞速机,而这些设计在历经多次演变后,终于在1929年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PC.7——一只地道的“亚德里亚海怪物”。
至少到当时为止,比亚乔PC.7类型的飞行器还没有出现第二架,可以算是自成一派。其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一架水翼艇与固定翼飞行器的结合体,称为“水翼机”可能更为合适。具体来说,上单翼单引擎的比亚乔PC.7机体采用了全密封滑行艇艇体结构,不需要其他辅助设施,其机体本身就具有水面浮力,停在水面时,其机翼后缘升降舵与水平面齐平,而机翼最前缘顶端则距离水面约0.26m。因为没有两个巨大浮桶的拖累,显著降低了空气阻力,因此对提升高速飞行性能的好处不言而喻。当然,这样的设计对水上飞机而言,本也稀松平常。为了改善该机在水面上的高速滑行能力,比亚乔工程师们不但在PC.7艇体(机体)尾部安装了一个水下推进螺旋桨(其传动轴由机首发动机传动轴通过座位下方延伸而来,但该螺旋桨本身不具备转向能力,需要依靠尾部水线下可转向支柱来进行水面机动),更别出心裁地在艇体(机体)两侧加装了一对1.2m长与机体横轴成37°夹角的水翼(水翼设计可实现向前翻起,便于上排和维修),目的是当水面航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利用水翼的升力迅速将艇体托出水面,由于这时只有一部分支柱和水翼在水下,阻力小,因此水翼艇体可以获得比滑行艇体更高的航速,大幅度缩短这架水上竞速机的起飞滑跑距离,进一步提升该机的加速性能。
应该说,意大利工程师天马行空般的丰富想象力在比亚乔PC.7上得到了充分展现。然而,作为一架专业的水上竞速机,比亚乔PC.7的奇特设计固然无可厚非,但这是以过于专一的用途为代价的——两个巨大的水翼在起飞后,便成了毫无用处的“死重”,不但造成了空气动力性能的下降,而且在高空还会对水平稳定性造成影响。事实上,与其说比亚乔PC.7是水面高速性能优异的水上竞速机,不如说是能飞的水翼艇,这就造成了其实用价值不大,也正因为如此,在仅仅建造了一架原型机后,比亚乔PC.7便没有了下文。不过,作为一种思路独到的航空器,人们并没有把它遗忘,时隔40年后,比亚乔PC.7这只在高空飞得并不优雅的“亚德里亚海怪物”,以一种极有说服力的理由,再次进入了苏联工程师的视野。

内页赏析

1.jpg (102.53 KB, 下载次数: 3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0:46 上传


2.jpg (143.49 KB, 下载次数: 3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0:46 上传


3.jpg (134.95 KB, 下载次数: 3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0:46 上传


4.jpg (161.83 KB, 下载次数: 3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0:46 上传

流水线作家邓涛!!!一年你写多少书啊,这粘帖的效率也太高了!!!
又一本拼盘大合集!
F-35成了冷战时代的兵器,我真是孤陋寡闻


马基和s5和s6是陆机改装?纯扯蛋!

马基和s5和s6是陆机改装?纯扯蛋!
mc72如果1927年就研制出来,还轮得到英国三连冠?

devstack 发表于 2014-12-24 12:03
马基和s5和s6是陆机改装?纯扯蛋!


雅克哥,咱们的机会又来了!咱们要继续断他的章,取他的意,要他的命!
devstack 发表于 2014-12-24 12:03
马基和s5和s6是陆机改装?纯扯蛋!


雅克哥,咱们的机会又来了!咱们要继续断他的章,取他的意,要他的命!
F-35成了冷战时代的兵器,我真是孤陋寡闻
你比谁都牛!哥,我一直这么认为!


EJ200是一种双轴再加热涡轮风扇发动机?啥叫再加热?双轴有这么翻译的?
有3级低压风扇压缩机和5级高压风扇压缩机?感情飞机的发动机是冰箱呀?
这书不会是您让学生无偿打工的吧?

EJ200是一种双轴再加热涡轮风扇发动机?啥叫再加热?双轴有这么翻译的?
有3级低压风扇压缩机和5级高压风扇压缩机?感情飞机的发动机是冰箱呀?
这书不会是您让学生无偿打工的吧?
EJ200是一种双轴再加热涡轮风扇发动机?啥叫再加热?双轴有这么翻译的?
有3级低压风扇压缩机和5级高压风 ...
看看,就说还得是您,雅克哥!
流水线作家邓涛!!!一年你写多少书啊,这粘帖的效率也太高了!!!
死猪哥万岁!!!
as111sb1 发表于 2014-12-24 12:15
雅克哥,咱们的机会又来了!咱们要继续断他的章,取他的意,要他的命!
邓涛真有福气,有你们一群好兄弟天天惦记
别人的书一出来就开炮,真有这么深的仇么?是不是也有嫉妒的成分在?
放人一马,立地成佛!
只是指出其常识性错误!
只是指出其常识性错误!
你问问你自己,真是这样么?跟公知一个嘴脸啊
F-35成了冷战时代的兵器?
搞不懂指文为什么要出这末多炒冷饭的东西,搞十本这样的冷饭,不如一剑出一本原创,这类书反正我是不会买,身边的军迷朋友如果问我,我也不推荐
龙式坦克 发表于 2014-12-24 20:04
搞不懂指文为什么要出这末多炒冷饭的东西,搞十本这样的冷饭,不如一剑出一本原创,这类书反正我是不会买, ...
有人买,就会有人出,这个市场经济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高产啊,实在是高产……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经济,金融评论多如牛毛,看跌看涨都有,股民风险自担,更多庄家炒作或打压,使大家损失!兼听则明,偏听则信,书好坏都写纸上,虽然不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好歹好钢要用刀刃上,说这么多也使大家多点信息,虽写作不行,但看的不少,评价总行吧,美食家不都是高厨吧?大众点评时代,总比爱买买,不买滚来得好!
devstack 发表于 2014-12-25 08:51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经济,金融评论多如牛毛,看跌看涨都有,股民风险自担,更多庄家炒作或打压,使大家损 ...
还是继续送你这句话:爱买买,不买滚。不过,看来你是爱买的了,因为你好歹买来读了一遍


之所以买了一些比较差的书,并不是不能识别这些或者书是自己爱看这个,当然也有选错的,主要是为了写点评价,让大家看看这些书到底质量如何!
作者也说了要为我报销这些,但是还是免了,出于独立评价的角度,这钱我自己出!拿人的手短,吃人的最短!

之所以买了一些比较差的书,并不是不能识别这些或者书是自己爱看这个,当然也有选错的,主要是为了写点评价,让大家看看这些书到底质量如何!
作者也说了要为我报销这些,但是还是免了,出于独立评价的角度,这钱我自己出!拿人的手短,吃人的最短!
邓涛的书 是问题不少  说几次也就算了
雅克 这样不停地上串下跳  就感觉动机不纯了

雅克大神 是不
既然你觉得别人 什么一稿多投也好  什么出书频率太快  你去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去嘛
雅克 大神的  抓到邓涛的把柄不少吧  不让他出 要通过实际行动 不是什么嘴炮

俗话说会叫的狗不咬人  建议雅克要做一条 不叫的狗  天天咬人 不叫唤
苏联特种装甲感觉是邓涛在naas上文章的合集,什么装甲两栖车这种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就是合集 航空档案 NAAS 上文章的合集
450815 发表于 2014-12-25 21:54
就是合集 航空档案 NAAS 上文章的合集
嗯,还有几篇是航空世界和全球防务上的
Devstack和as111sb1你们是谁呢,你们在军刊交流这写出自己的真名好吗,让我们这些后辈有机会也能看看你们的大作,也尽情地“断你的章,取你的意,要你的命”,这太缺德了,我看有好多贴啊,肆无忌蛋蛋哦,不过黑他太明显就没意思了,一看就是有私仇,一定邓涛妨碍你们挣钱了,用语看似有理有据,还是断章取义,傻逼瞎扯淡,强烈要求你们写自己的名字,和出过的书名.
子迟不要理会这些神经病,出书气死他,气死他了,就少一个黑你的咔咔
你们不要一直玩“黑”人的游戏了,快出书,让我辈挑一挑黑一黑!
下面才是我真想说的,特种武器:冷战中的航空器●指文特种武器 这本书得以先行阅读,是有关特种武器的一本难得好书,读者要是喜欢这个内容,一定要买一本,资料很难找,聪明人完全不用理会上蹿下跳小丑们的话,对你有用你就买,管别人放什么炮。


as111sb1你看起来应该是个前辈,不然不会和子迟那么多过节,但你的注册时间是2014-12-4 17:25,Devstack也写了有一阵文章吧,肿么注册时间是2014-10-16 21:19这么晚,你们如果敢在这里说出你们真实的名字,还有注册了几个专黑子迟的账号,我就佩服的说你们是爷们,但是恐怕你们说出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笔名,以后你们的文章你们的书,读者都会觉得恶心吧。本想黑别人,结果一被揭穿,你们就会变成自黑。那个“咔咔猪”和“ziwu”不用说一定是你们两中的一个。
你们要断章取义来要子迟的命,子迟可要多写文章多出书,你写一篇文章就能要这两个人半条命,多出一本书,就会完全要了这两个跳梁小丑的命,你要什么都不写,这两人会笑死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很多明星买通娱记黑他们呢,子迟不用买通,就有人黑,多值。没有被黑死的艺人,只能被黑红。子迟就当as111sb1和Devstack都是娱记,这样就不会受情绪影响了。多多出好文章出好书。子迟不必和“娱记”有过多口水仗,低调快写。气死你们。


as111sb1你看起来应该是个前辈,不然不会和子迟那么多过节,但你的注册时间是2014-12-4 17:25,Devstack也写了有一阵文章吧,肿么注册时间是2014-10-16 21:19这么晚,你们如果敢在这里说出你们真实的名字,还有注册了几个专黑子迟的账号,我就佩服的说你们是爷们,但是恐怕你们说出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笔名,以后你们的文章你们的书,读者都会觉得恶心吧。本想黑别人,结果一被揭穿,你们就会变成自黑。那个“咔咔猪”和“ziwu”不用说一定是你们两中的一个。
你们要断章取义来要子迟的命,子迟可要多写文章多出书,你写一篇文章就能要这两个人半条命,多出一本书,就会完全要了这两个跳梁小丑的命,你要什么都不写,这两人会笑死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很多明星买通娱记黑他们呢,子迟不用买通,就有人黑,多值。没有被黑死的艺人,只能被黑红。子迟就当as111sb1和Devstack都是娱记,这样就不会受情绪影响了。多多出好文章出好书。子迟不必和“娱记”有过多口水仗,低调快写。气死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