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穩固中美關係 美國開闢對話新管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13:05
東森新聞報 記者周永旭/編譯
美國副國務卿佐里克下個月將率領一支美國代表團,在北京與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為首的中方代表團舉行兩天會議。

此項會議意味著美國正就日益複雜的中美關係開闢新的外交陣線,希望透過對話降低兩大強權誤判的危險。

此次對話與過去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雙方並非就特定政、經與安全議題進行討論,美方反而希望從大架構來看待與討論中美關係,也顯示華府承認北京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資深的國務院官員表示,他們希望這個新管道會發展成更深度的交往,這種交往是對話多於協商,以求建立互信並創造契機,使雙方可以就中美關係更廣泛的意涵進行研究。

副國務卿左立克在受訪時說:「我們希望能讓大家綜觀各項議題和這些議題之間的交互關係,不論它們是外交、安全政策或經濟、貿易、財政與能源」。

對布希政府而言,這個新對話反映出一項信念:美國需要更努力來探究中國在過去四年快速崛起的意涵。

在過去四年,美國先是發生911事件,接著又發動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

此一對話的時機,也正值美國國會反中情緒逐漸高漲之際。

國會議員擔心北京快速增加的經濟實力,對美國的龐大貿易順差以及不斷加強軍備。

一些國會議員甚至相信,美國應該放棄與中國的交往政策,轉而進行圍堵。

如何調整政策來因應中國的崛起,對美國具有極大的利害關係。

一些美國外交事務專家相信,美國的長期未來端視如何正確因應中國。

上個世紀的歷史證明,對於既定國際秩序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新強權的崛起。

許多布希政府之外的人士,肯定布希決定與中國開闢新對話管道的用心。

眾院國際關係委員會的委員韋克斯勒強調,「不論有沒有美國,中國都將崛起」,因此美國應該扮演一個建設性的角色,讓中國能在共同利益的考量下與美國合作。

上個星期美國國務卿萊斯在北京時就說:「我們的目標是看到中國的崛起能成為國際政治的正面力量」。

然而,在美國政府不同機構與北京千絲萬縷的接觸當中,萊斯想要傳達的訊息往往就此迷失混淆。

在一方面,中國大買美國公債,協助美國彌補了巨額赤字的問題,中國的低價商品對錙銖必較的美國家庭而言也宛若恩賜。

但是在國防部與中情局,則把中國擴增的軍力視為對美國安全最具嚴重潛在威脅的挑戰。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中美問題專家裴敏欣說:「你和五角大廈與財政部談論中國,就好像在他們心中有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布希政府必須學會對中國發出毫不含混的訊號」。

然而,在中美如此廣泛,有時相互矛盾的關係中,一致性往往是最不容易達成的目標。

在政治上,中國支持美國反恐,合作解決北韓核武問題;但是同時中國瞄準美國企業大舉進行併購,也讓許多美國人擔心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方式受到威脅。

北京也開始挑戰美國在亞洲長久以來的霸權,公開與美國在全球競爭原油和天然資源。

在軍事上,如果台海爆發戰事,龐大且快速現代化的人民解放軍將成為美軍可怕的對手。

中國在柯林頓政府時代被美國視為戰略夥伴,而當布希上任,則改口稱中國為戰略競爭者,之後又以中美關係太複雜,無法一言以蔽之為由,不願給中國貼上任何標籤。

這個立場迄今仍為布希政府官員所引用。

美國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希爾上月在國會作證時表示,美國歡迎中國自信、繁榮與和平的崛起。

國務院的亞洲專家里維拉兩個月前也說:「限制或圍堵中國從來不是美國的政策」。

他們兩人的談話代表美國的官方立場,而美國政府也的確設法區隔開造成中美關係緊張的議題,以免波及兩國的全面關係。

但是隨著中國的國力快速增強,想要隔離摩擦越來越困難。

美國國會目前的氣氛,就是美國人民對中國神經緊張的例子之一。

參眾兩院現在都有要求人民幣升值,否則美國將對中國產品課徵27.5%懲罰性關稅的法案等待通過。

中海油以一百八十五億美元爭取併購優尼科,則遭到國會議員痛批為危害美國國家安全。

眾院共和黨籍眾議員羅拉巴克相信,最近在國會的氣氛,將會迫使行政部門放棄與中國的交往政策,轉而挑戰中國。

但是另一位眾議員韋克斯勒則不以為然,他說,「目前的辯論是邏輯太少,歇斯底里太多」。

韋克斯勒強調,中國的經濟未來現在與美國密切相依,「雙方應該要成熟、謹慎一點」。

前美國國防部東亞專家,現在服務於華府戰略暨國際關係中心的米德偉對於中美兩方情緒可能很快失控表達了憂慮。

他說,布希政府新開闢的外交管道,或許對於彼此建立更大的信心有所幫助。東森新聞報 記者周永旭/編譯
美國副國務卿佐里克下個月將率領一支美國代表團,在北京與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為首的中方代表團舉行兩天會議。

此項會議意味著美國正就日益複雜的中美關係開闢新的外交陣線,希望透過對話降低兩大強權誤判的危險。

此次對話與過去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雙方並非就特定政、經與安全議題進行討論,美方反而希望從大架構來看待與討論中美關係,也顯示華府承認北京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資深的國務院官員表示,他們希望這個新管道會發展成更深度的交往,這種交往是對話多於協商,以求建立互信並創造契機,使雙方可以就中美關係更廣泛的意涵進行研究。

副國務卿左立克在受訪時說:「我們希望能讓大家綜觀各項議題和這些議題之間的交互關係,不論它們是外交、安全政策或經濟、貿易、財政與能源」。

對布希政府而言,這個新對話反映出一項信念:美國需要更努力來探究中國在過去四年快速崛起的意涵。

在過去四年,美國先是發生911事件,接著又發動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

此一對話的時機,也正值美國國會反中情緒逐漸高漲之際。

國會議員擔心北京快速增加的經濟實力,對美國的龐大貿易順差以及不斷加強軍備。

一些國會議員甚至相信,美國應該放棄與中國的交往政策,轉而進行圍堵。

如何調整政策來因應中國的崛起,對美國具有極大的利害關係。

一些美國外交事務專家相信,美國的長期未來端視如何正確因應中國。

上個世紀的歷史證明,對於既定國際秩序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新強權的崛起。

許多布希政府之外的人士,肯定布希決定與中國開闢新對話管道的用心。

眾院國際關係委員會的委員韋克斯勒強調,「不論有沒有美國,中國都將崛起」,因此美國應該扮演一個建設性的角色,讓中國能在共同利益的考量下與美國合作。

上個星期美國國務卿萊斯在北京時就說:「我們的目標是看到中國的崛起能成為國際政治的正面力量」。

然而,在美國政府不同機構與北京千絲萬縷的接觸當中,萊斯想要傳達的訊息往往就此迷失混淆。

在一方面,中國大買美國公債,協助美國彌補了巨額赤字的問題,中國的低價商品對錙銖必較的美國家庭而言也宛若恩賜。

但是在國防部與中情局,則把中國擴增的軍力視為對美國安全最具嚴重潛在威脅的挑戰。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中美問題專家裴敏欣說:「你和五角大廈與財政部談論中國,就好像在他們心中有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布希政府必須學會對中國發出毫不含混的訊號」。

然而,在中美如此廣泛,有時相互矛盾的關係中,一致性往往是最不容易達成的目標。

在政治上,中國支持美國反恐,合作解決北韓核武問題;但是同時中國瞄準美國企業大舉進行併購,也讓許多美國人擔心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方式受到威脅。

北京也開始挑戰美國在亞洲長久以來的霸權,公開與美國在全球競爭原油和天然資源。

在軍事上,如果台海爆發戰事,龐大且快速現代化的人民解放軍將成為美軍可怕的對手。

中國在柯林頓政府時代被美國視為戰略夥伴,而當布希上任,則改口稱中國為戰略競爭者,之後又以中美關係太複雜,無法一言以蔽之為由,不願給中國貼上任何標籤。

這個立場迄今仍為布希政府官員所引用。

美國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希爾上月在國會作證時表示,美國歡迎中國自信、繁榮與和平的崛起。

國務院的亞洲專家里維拉兩個月前也說:「限制或圍堵中國從來不是美國的政策」。

他們兩人的談話代表美國的官方立場,而美國政府也的確設法區隔開造成中美關係緊張的議題,以免波及兩國的全面關係。

但是隨著中國的國力快速增強,想要隔離摩擦越來越困難。

美國國會目前的氣氛,就是美國人民對中國神經緊張的例子之一。

參眾兩院現在都有要求人民幣升值,否則美國將對中國產品課徵27.5%懲罰性關稅的法案等待通過。

中海油以一百八十五億美元爭取併購優尼科,則遭到國會議員痛批為危害美國國家安全。

眾院共和黨籍眾議員羅拉巴克相信,最近在國會的氣氛,將會迫使行政部門放棄與中國的交往政策,轉而挑戰中國。

但是另一位眾議員韋克斯勒則不以為然,他說,「目前的辯論是邏輯太少,歇斯底里太多」。

韋克斯勒強調,中國的經濟未來現在與美國密切相依,「雙方應該要成熟、謹慎一點」。

前美國國防部東亞專家,現在服務於華府戰略暨國際關係中心的米德偉對於中美兩方情緒可能很快失控表達了憂慮。

他說,布希政府新開闢的外交管道,或許對於彼此建立更大的信心有所幫助。
大国之间的搏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