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鹘鹰、林左鸣的一体化的一些理解,和为什么不能说F3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00:38


我个人感觉不少兄弟根本没仔细理解林所谓的一体化的意思,就去说鹘鹰不是第一个、谁谁早就这么做了等等。

其实这个事情如果在任何自己的行业干技术干的足够深,都是会有体会的。最基本的,一个东西你有一个哪怕足够详细的自上而下的设计,真到实现的时候,最终产物的结构可能和最初的模型大相径庭;比如,一个总体部分由多个子部分组成,而这些子部分其实拥有较大的独立性,然后对这些子部分如何组成整体又有一套东西;而从这种分解看上去整个事物和最初的设计很可能是异构的。这是因为设计和实现面对的问题和限制都是不同的,而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追求分解再组织的方法论就非常流行,像美国军工也好IT业也好很多所谓“模块化”设计(有时还和抽象等概念混淆在一起)是这种思路的其中一个目标之一。

相反,所谓一体化,其实可以看作一种回归。就是说我一个东西,无论自顶向下的看、还是自底向上的看,无论从设计还是实现,无论是功能还是结构,都是一起考虑、且最终同步实现的。极端的、理想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说一旦设计冻结,可以说所有相关事物都同时定型了,不存在任何“我们如何实现这个设计”这样的问题,也不存在独立完成某一个子部分这样的工作(当然工作肯定是要分配出去干,但这些工作都是为这个定型的设计一对一服务、或者等价于一对一服务),同时不会有任何更多的因为各种具体问题而必须增加的结构、部件,或者细化、适配、调整等工作。其产物从总体到每一个细节的所有决策,都是一次性生成的;所有的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是一次性同时解决的。

为什么说是一种回归呢,因为当我们做最简单的东西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比如牙签:功能上它是一个尖头木条、设计上它是一个尖头木条、结构(和材质)上它是一个尖头木条,制造上也是以弄出一个尖头木条为目标。

板式家具则是一个相反的例子:功能上我可能想要一个盒子;设计上有人专门给出一个抽象的盒子;结构上它是一堆板子组织起来的、有人专门完成这部分工作;制造上我必须选择合适的板子切割之并用五金件连接起来,而板子和五金件是完全不相干的人给我的;细化下去,板子可以是大芯板、三合板等等,这些板子又有完全不同的设计和实现方式;反过来我能得到的板子的特性又可能使得这个盒子不得不增加加固用的结构、为了环保增加封边等等;再加上装饰等工作,这些事情都是相对独立的(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非一体化的方式从顶层到底层每一个细节也可以一次性完成决策然后再去干活,但从思路或者方法上讲,它仍然是分解的、分步的)。

这种回归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认识到实践都是如此),而且必须有足够的技术才能够支撑。这非常不容易,即便在IT行业甚至没有任何物理障碍的纯软件业,功能-结构异构、设计-实现异构,都是最普遍的方式、而且被大力推广,以至于一个系统需要多种图表去展现它多个不同切面上的组织形式,“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就是这个。为何如此,并非说分解、模块化这些概念真的多么先进,而是人类管理复杂度的能力有限、而且在现实世界中实践面临着各种限制和具体的问题,从而不得不如此。一旦在更加基础的领域产生了足够支撑一体化方式的技术变革、同时这种技术的成本也足够低,很显然一气呵成一次把事情做对,要比分层、分块、分步然后用一堆对的东西和做法把事情组织和磨合成功,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且结果更好(比如多余的东西会更少等等)。沈飞所谓的“快速试制”,看起来就是立足于此。

论坛里好几个贴,F35也好别的什么也好,它一旦组装完成可能很难拆掉机翼、或者它的某个部分看着足够“自成一体”,这些不说明它们是林所说的那种一体化。只能说它们在某个层次上(顺便说一句,极端的一体化应该是没有层次或者仅有两个层次)采取了一种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设计。至于鹘鹰的一体化是不是就是真的一体化、达到什么样的地步、或者(以某种标准去看)到底是不是第一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鹘鹰的机翼能不能拆,它的主要结构是不是也是由不同零件组合起来的、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这反而不是主要的。当然我个人认为,采用了这种一体化的方法,其得到的结果应该是和F35有所不同的,而且(从结果上看也)应该更加趋向于一个整体。

上面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吧。当然我可能也是张冠李戴的,不是来捧谁贬谁,只是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试着解读一下。至于有没有道理、有几分道理,还是坛里真正的牛人们说了算吧。

我个人感觉不少兄弟根本没仔细理解林所谓的一体化的意思,就去说鹘鹰不是第一个、谁谁早就这么做了等等。

其实这个事情如果在任何自己的行业干技术干的足够深,都是会有体会的。最基本的,一个东西你有一个哪怕足够详细的自上而下的设计,真到实现的时候,最终产物的结构可能和最初的模型大相径庭;比如,一个总体部分由多个子部分组成,而这些子部分其实拥有较大的独立性,然后对这些子部分如何组成整体又有一套东西;而从这种分解看上去整个事物和最初的设计很可能是异构的。这是因为设计和实现面对的问题和限制都是不同的,而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追求分解再组织的方法论就非常流行,像美国军工也好IT业也好很多所谓“模块化”设计(有时还和抽象等概念混淆在一起)是这种思路的其中一个目标之一。

相反,所谓一体化,其实可以看作一种回归。就是说我一个东西,无论自顶向下的看、还是自底向上的看,无论从设计还是实现,无论是功能还是结构,都是一起考虑、且最终同步实现的。极端的、理想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说一旦设计冻结,可以说所有相关事物都同时定型了,不存在任何“我们如何实现这个设计”这样的问题,也不存在独立完成某一个子部分这样的工作(当然工作肯定是要分配出去干,但这些工作都是为这个定型的设计一对一服务、或者等价于一对一服务),同时不会有任何更多的因为各种具体问题而必须增加的结构、部件,或者细化、适配、调整等工作。其产物从总体到每一个细节的所有决策,都是一次性生成的;所有的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是一次性同时解决的。

为什么说是一种回归呢,因为当我们做最简单的东西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比如牙签:功能上它是一个尖头木条、设计上它是一个尖头木条、结构(和材质)上它是一个尖头木条,制造上也是以弄出一个尖头木条为目标。

板式家具则是一个相反的例子:功能上我可能想要一个盒子;设计上有人专门给出一个抽象的盒子;结构上它是一堆板子组织起来的、有人专门完成这部分工作;制造上我必须选择合适的板子切割之并用五金件连接起来,而板子和五金件是完全不相干的人给我的;细化下去,板子可以是大芯板、三合板等等,这些板子又有完全不同的设计和实现方式;反过来我能得到的板子的特性又可能使得这个盒子不得不增加加固用的结构、为了环保增加封边等等;再加上装饰等工作,这些事情都是相对独立的(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非一体化的方式从顶层到底层每一个细节也可以一次性完成决策然后再去干活,但从思路或者方法上讲,它仍然是分解的、分步的)。

这种回归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认识到实践都是如此),而且必须有足够的技术才能够支撑。这非常不容易,即便在IT行业甚至没有任何物理障碍的纯软件业,功能-结构异构、设计-实现异构,都是最普遍的方式、而且被大力推广,以至于一个系统需要多种图表去展现它多个不同切面上的组织形式,“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就是这个。为何如此,并非说分解、模块化这些概念真的多么先进,而是人类管理复杂度的能力有限、而且在现实世界中实践面临着各种限制和具体的问题,从而不得不如此。一旦在更加基础的领域产生了足够支撑一体化方式的技术变革、同时这种技术的成本也足够低,很显然一气呵成一次把事情做对,要比分层、分块、分步然后用一堆对的东西和做法把事情组织和磨合成功,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且结果更好(比如多余的东西会更少等等)。沈飞所谓的“快速试制”,看起来就是立足于此。

论坛里好几个贴,F35也好别的什么也好,它一旦组装完成可能很难拆掉机翼、或者它的某个部分看着足够“自成一体”,这些不说明它们是林所说的那种一体化。只能说它们在某个层次上(顺便说一句,极端的一体化应该是没有层次或者仅有两个层次)采取了一种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设计。至于鹘鹰的一体化是不是就是真的一体化、达到什么样的地步、或者(以某种标准去看)到底是不是第一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鹘鹰的机翼能不能拆,它的主要结构是不是也是由不同零件组合起来的、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这反而不是主要的。当然我个人认为,采用了这种一体化的方法,其得到的结果应该是和F35有所不同的,而且(从结果上看也)应该更加趋向于一个整体。

上面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吧。当然我可能也是张冠李戴的,不是来捧谁贬谁,只是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试着解读一下。至于有没有道理、有几分道理,还是坛里真正的牛人们说了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