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都"黑"不到要害 解放军单兵装备真那么糟?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53:49


http://news.ifeng.com/a/20141209/42676537_0.shtml



12月4日,某媒体推出了署名黄尚与陈之琰的文章《解放军单兵装备有多贵?一身作战行头=两部iPhone6》(后简称“《装备》一文”),文中透出指责我军单兵装备低劣之意。

诚然,我军单兵装备确实问题多多,这一点早已被我军官兵和诸军迷们疯狂吐槽,但正所谓批要批到点子上,《装备》一文的作者看似为民请命,却字里行间透出对我军装备的完全无知,从而使这篇本可以为兵请命的文章失去意义。

一、张冠李戴的题图

《装备》一文首先贴出了一张我军单兵的照片作为题图,并给予了标注,然而,正所谓画蛇添足。从图的左下脚开始,我们来看看这些标注:

第一个标注:急救包——开始就错,急救包放在那个地方,摸爬滚打时全压在身下和地面接触,不怕弄脏么?事实上那个包是指北针袋。

第二个标注:水壶——作者连装具“左生活右战斗”的基本携行原则都不知道,居然认为水壶会挂在右边。事实上这是防毒面具袋。

第三个标注:背囊——因为看不清,姑且算对吧。

第四个标注:迷彩战术背心——也可以算对,具体说来,这恰恰是被作者指责没有装备给官兵的06式特种兵防弹衣,上面有MOLLE(Modular Lightweight Load-carrying Equipment:模块化轻量负载装备)系统,可以加挂各种附件,价格当然也就不可能才280了。

第五个标注:头盔——正确,这都能标错作者可以……了。

第六个标注:防毒面具——正确,原因同上。

第七个标注:95式步枪——正确,原因同上。

第八个标注:迷彩手套——正确,原因同上。

第九个标注:编织腰带——显然作者只知道我军列装了编织腰带,所以见到腰带就认为是编织腰带。这是06式防弹衣或者06式战斗携行具自带的腰带,虽然也是编织的,但并不额外算钱,跟平时所说的“编织腰带”根本不是一回事。


第十个标注:挎包——估计作者是实在找不到可以叫挎包的东西,所以就认为这个是挎包了。06式携行系统已经废除了传统的挎包(无论是早期的军绿色那种还是后来黑色的作为公文包下发、却被各部队当作军绿挎包的替代品,在训练和演习场上怎么看怎么难受的那个)概念,代之以双肩突击包。当背着背囊(正式名称叫06式生活携行具)时,突击包则通过卡扣结合在背囊上。图中显示的实际上是作者的第二个标注——水壶。

第十一个标注:单兵食品一份——既然是水壶,里面自然不可能有单兵食品了。

第十二个标注:雨衣——其实应该叫雨披,同时还是07式单兵帐篷的帐篷面,雨衣是有袖子的。

第十三个标注:林地迷彩服——正确,能说出“林地”二字是全文中作者唯一表现出专业的地方。

第十四个标注:作战靴——正确,原因同八。

可以看到,在一共14个标注中,3、5、6、7、8、13、14共7个属于一眼可见,稍有常识的人都认识的装备没有标错,其他7个稍微需要点知识的装备,有2个标的不准确,5个完全标错。
除了张冠李戴的标注,题图中士兵的姿式也让人看着格外的怪异——95式步枪因为弹夹在握把之后,所以操枪时左手通常是托握下托木的,可图中的士兵这个托握下护木的动作却看着很别扭。后来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这样一张照片……

似乎有点眼熟哦,于是对比一下——


文章的作者连手持95步枪的士兵照片都懒得找,硬是把士兵手中的03式P成了95式有木有呀?!又生生给人家P出个叫雨衣的玩意儿来有木有呀?!还给P了个帽徽有木有呀?!就这样的水平,居然来吐槽我军的装备?!

题图尚且如此不专业,正文内容就更不用说了。

配发较早的QGF 02式头盔
二、漏洞百出的《钢的盔》

《装备》一文第一节《钢的盔》首先对我军著名的02式防弹头盔大加赞扬,紧接着笔锋一转:头盔虽好,可是不能接各种设备,“就是一顶头盔”;“即便早在20年前就已经研制成功,到今天,QGF 02仍然是属于少数人的装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军方重视人员的‘政治正确’,而头盔被认为是‘弱者装备’,没有出现在中国战士的军备清单之中”……

一顶小小的头盔,折射出中共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对官兵生命的漠视,实可谓无言的控诉。然而,情况真的如作者所言么?

首先,文章作者连我军新型头盔的型号发展都没有搞清楚——QGF 02式头盔当然不可能让大多数官兵戴上,因为很快我军就改进了其生产工艺,量产了QGF 03式头盔作为我军的制式装备批量下发,QGF 02式头盔很快就被取代,怎么可能居然于“两年前”的2012年又列装了王富健所在的连队呢?

我军现在普遍列装的QGF 03式头盔

其次,我军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为什么没有大量装备头盔?按照作者的解释——头盔被认为是“弱者的装备”,也就是说中共为了强调精神因素,故意不给官兵装备头盔。事实真的如此么?如果翻阅70年代以前我军的历史照片,会发现很多官兵戴头盔的场面,包括开国大典的阅兵方队中就有整方队戴头盔的士兵。我军从来没有轻视过头盔对官兵的保护作用,只不过是因为财力所限加上制作水平的制约才影响了为部队大批量装备头盔的进程。即使如此,我军仍然利用缴获的头盔最大限度地装备了部队,甚至在解放战争的历史照片中就能看到很多戴着头盔的我军官兵的身影。

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我军已经正式配戴了钢盔

由图中说明可知,50年代初期我军已开始大量配发钢盔

漆有军徽的德式M35钢盔,我军利用缴获的钢盔装备部队的见证

这是美军的PASGT头盔,俗称M88,外形与我军的02式很像,设计之时并未考虑装附件的问题
第三,加附件与防护效果孰轻孰重?只要稍微动点脑子就知道,要在头盔上加装各种附件,就必须预留各种凹槽、接口,而这些东西又反过来会对头盔的防护作用产生影响。如美国著名的MICH2000头盔,为了能够适应数字化通讯设备的使用,不得不减少了防护面积。《装备》一文的作者一边强调头盔对官兵生命的保护,一边又无视加挂对防护作用的影响,真不知他到底看重什么。至于说起文中作者认为02式头盔“找不到美军PASGT头盔上为电子装备预设的接口和卡具的踪影”就更让人觉得可笑——你给我找张留着“电子装备预设的接口和卡具”的PASGT头盔看看!连PASGT(Personnel Armor System for Ground Troops,地面单兵装甲系统)和FAST(Future Assault Shell technology,未来攻击防护外壳技术)都分不清居然也来说头盔的事?

电视剧《我是特种兵Ⅲ:火凤凰》中女兵们戴的就是FAST头盔,对比可以看出,它为了能够加挂大型的耳机,明显减小了防护面积。


头盔没有预留接口并非不可解决的问题,使用相应的夹具就可以了

哥像没戴钢盔么?!

第四,没有头盔对官兵生命安全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为了强调由于中共不重视官兵生命,不给官兵配头盔导致的恶果,《装备》一文耸人听闻地说到“1979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头顶单薄军帽的解放军士兵付出了惨痛代价:因头颈部受伤造成的战斗死亡率高达50.8%。”事实呢?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的记录,在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阵亡官兵中颅脑伤的比例为30.27%,面颈部伤的比例为2.39%,合计为32.66%,其中弹片伤只占了不到一半(13.35%)——众所周知,头盔的防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弹片的防护,想防枪弹特别是步枪弹的直接射击还是力不从心的。不难看出,所谓“因头颈部受伤造成的战斗死亡率高达50.8%”纯属胡说八道。而且,总后卫生部还提供了一个数据对比:在那战场战争中,伤员的颅脑、面颈伤比例为17.16%,仅略高于二次大战中的美军(16%),难道二战中的美军也不戴钢盔么?可见,没有头盔导致的伤亡远没有作者所说的那么危言耸听。

当然,头盔对于官兵的保护作用还是应该得到承认的,不能因为颅脑伤的比例没有那么高就认为头盔没必要戴。但批评应该是基于事实的,编造虚假的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的作者是真不懂?

这样的手套并不难找

四、说不到点上的《解放“解放军”》

自从95式步枪取代81式步枪列装我军,近20年来一直毁誉参半。让人不明白的是,《装备》一文在第三部分《解放“解放军”》中一不说军迷们最不满的瞄准基线过高,二不说部队官兵最不满的故障率高,却专挑了一个扳机护圈太小,戴着厚手套时手指伸不进去来“黑”,这也反映出文章作者本身对相关问题根本没有真正的了解,以至于“黑”都“黑”不到要害。

恰恰是这个寒区部队反映的扳机护圈问题最不是问题。首先,扳机护圈的重要作用就是保护扳机不至于被异物触发,如果护圈过大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其次,戴着太厚的手套去扣扳机,由于隔着厚厚的手套导致敏感度下降,“两道火”、“匀压慢扣”、“有意识击发无意识响枪”等动作要领难以实现,将直接影响射击效果。至于冻手的问题,戴一双右手食指可以挑开的手套就能解决了。事实上,长年生活在寒区的猎手们,在冬天打猎时也往往直接用手指扣动扳机,难道他们的枪扳机护圈也太小?


如果95式扳机护圈不够大的话,那么81式为什么没人这么抱怨呢?


图中这位在中国最北方的森林中狩猎的鄂伦春猎人在冰天雪地中也是裸手操枪——他不是没有手套,而是故意将手套从腕部割开以方便伸出手操枪。
“战斗着装却五花八门,缺乏统一制式形象,单兵装具也没有军标”,这是《解放“解放军”》中用于描述我军单兵携行装具的话。固然,我军过去的单兵携行装具缺乏系统设计,各自独立,互不协调,导致我们的官兵长期以来戏称自己是“五花大绑”,确实应该努力提高。事实上我们的相关部门这二十多年来也一直在努力中,从91式到06式,已经设计并在一定范围内列装了两代新式的携行具。尽管即使是最新式的06式战斗携行具也未尝没有可以大加吐槽的地方,但要说我军的战斗着装土到了“缺乏统一制式”、“没有军标”则再一次暴露出文章作者对我军的实际情况完全没有概念——即使是最原始的“五花大绑”式,我军也明确规定了每个士兵携行的装具种类与数量(背包、挎包、水壶、防毒面具、手榴弹、锹/镐等),携行的方式(俗称“右战斗左生活”、“三紧一靠后”等),相关战备规定甚至详细到带几身衣服,几副领花,何谈“缺乏统一制式”,怎么叫“没有军标”呢?
五、莫名其妙的《老兵的新装》

“全连也才两部电台,那是供连长、指导员和上级保持联络用的。时至今日,仍然和16年前一样,‘通信基本靠吼’。”这是《装备》一文的最后一节——《老兵的新装》对文章的主角王富健所在连队的描述,“黑”得相当有杀伤力——要知道,早在抗日战争时,国军的中国驻印军系统都能做到连长有电台了。可惜,作者又显露出了对我军通信装备情况完全不了解的马脚。且不说早期的861、884连排指挥机早在80年代就已经列装全军,90年代中后期,我军也逐步将新型的115连排指挥机列装部队,甚至在21世纪初连班长电台都开始列装部队。尽管这些电台在部队的实践使用中仍然有不尽人意、大可改进之处,但“有没有”跟“好不好”可是质的差别,怎么可能连排长都没有电台——没有装备和装备了部队由于自己的原因不用是两回事。文章的作者是压根不了解我军的通信装备?

六、不在其位的王富健

为了弄清楚为什么我军已经列装了几十年的连排指挥机居然在王富健所在连没有装备到排级,有必要分析一下王富健到底在什么单位。

从这篇文章来看,当前了16年兵的老班长王富健显然是核心人物,在文章的四大版块中,他先后对护具、枪械、携行具、通信装备发表了意见,应该是文中信息的主要来源。那么这是个什么样的兵呢?从文中的信息所披露的来看:

第一,他是一位有着16年军龄的四级军士长。按照我军改选士官的相关制度,军士长,哪怕只是四级军士长,已经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单位或部门才可能有的士官,这说明王富健显然不是普通的步兵,他所在的连或营显然也不会是步兵单位——文中有一句“如今只剩4条,那是水壶、防毒面具、枪带和挎包”,没有手榴弹袋,从侧面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王富健所在部队2013年才换装95式步枪。按照我军目前的装备情况,通常边防部队换装的是03式步枪,正规野战军则是换装95式步枪,由此可以判断出,他所在的部队应该是野战军,而不是边防部队。在野战军却又是2013年才换装95步枪,则说明他所在大部队应该也不是步兵团或者是步兵师(旅),更不会是特战部队,而应该是装甲、炮兵,或者其他保障部队。他所在单位装备有夜视仪,说明是后勤或技术保障单位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装甲部队的话,车上都有电台,不可能只有连长指导员才有,可见他在炮兵部队(而且得是牵引炮兵,因为自行火炮上也有电台)的可能性最大,这一点从他们班有8个人也可以得到侧面的证实。炮兵部队的电台虽然也是至少配到排级(实际上炮兵部队的无线通信装备要优于步兵部队),但由于占领阵地时都是以连为单位配置,可以通过有线通信保障,所以出于种种原因,只带上连长和指导员的电台是有可能的——但这不是装备问题,而是使用问题。

问题还不仅在此,我们继续往下分析:

2013年底,王富健由于要向上级表演而穿上了“布满灰尘却崭新的防弹背心”。军迷应该都知道,在我军最早只有维和部队由于联合国的要求才普遍列装过防弹背心,另有一些特殊单位(如特种作战单位)也小范围地列装过防弹背心,新式的防弹背心从名称上都叫“06式特种兵防弹衣”,可见其预定的列装范围就是特种兵这样的特殊单位。而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王不是特种兵。既不是特战分队,又不是维和部队,甚至不是步兵单位,根本就不属于防弹衣列装的范围,那他们单位又哪来已经放得“布满灰尘”(说明已经列装很久了)的防弹衣呢?


更重要的是,作为单兵装备,首先考虑的对象是标准的步兵,因为步兵代表了战场上最典型的战斗人员,在步兵的基础上,其他单位特别是技术单位的装备会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有很多步兵需要但技术单位不需要的装备自然就不会列装。所以要了解单兵装备,自然应该是步兵部队(或者是特战单位)的人最有代表性。奇怪的是,本文作者放着全军那么多步兵单位不调查,却偏偏要找非步兵非特战的技术单位,且身份定位都很矛盾的老士官王富健来了解单兵装备的情况,是不懂军队装备的特点?

本文无意否认我军单兵装备问题仍多,尚需大力发展的现实,但如果象《装备》一文的作者这样,无视基本的事实,毫无起码的常识,完全凭着主观臆断,显然不可能扒出真正的问题——须知,“黑”也是要专业水准的,并不是随便拍一下脑壳就能干的。(作者:科普剃刀奥卡姆)

http://news.ifeng.com/a/20141209/42676537_0.shtml

b4fdb031a36a5a7.jpg (132.2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44 上传



12月4日,某媒体推出了署名黄尚与陈之琰的文章《解放军单兵装备有多贵?一身作战行头=两部iPhone6》(后简称“《装备》一文”),文中透出指责我军单兵装备低劣之意。

诚然,我军单兵装备确实问题多多,这一点早已被我军官兵和诸军迷们疯狂吐槽,但正所谓批要批到点子上,《装备》一文的作者看似为民请命,却字里行间透出对我军装备的完全无知,从而使这篇本可以为兵请命的文章失去意义。

一、张冠李戴的题图

《装备》一文首先贴出了一张我军单兵的照片作为题图,并给予了标注,然而,正所谓画蛇添足。从图的左下脚开始,我们来看看这些标注:

第一个标注:急救包——开始就错,急救包放在那个地方,摸爬滚打时全压在身下和地面接触,不怕弄脏么?事实上那个包是指北针袋。

第二个标注:水壶——作者连装具“左生活右战斗”的基本携行原则都不知道,居然认为水壶会挂在右边。事实上这是防毒面具袋。

第三个标注:背囊——因为看不清,姑且算对吧。

第四个标注:迷彩战术背心——也可以算对,具体说来,这恰恰是被作者指责没有装备给官兵的06式特种兵防弹衣,上面有MOLLE(Modular Lightweight Load-carrying Equipment:模块化轻量负载装备)系统,可以加挂各种附件,价格当然也就不可能才280了。

第五个标注:头盔——正确,这都能标错作者可以……了。

第六个标注:防毒面具——正确,原因同上。

第七个标注:95式步枪——正确,原因同上。

第八个标注:迷彩手套——正确,原因同上。

第九个标注:编织腰带——显然作者只知道我军列装了编织腰带,所以见到腰带就认为是编织腰带。这是06式防弹衣或者06式战斗携行具自带的腰带,虽然也是编织的,但并不额外算钱,跟平时所说的“编织腰带”根本不是一回事。


第十个标注:挎包——估计作者是实在找不到可以叫挎包的东西,所以就认为这个是挎包了。06式携行系统已经废除了传统的挎包(无论是早期的军绿色那种还是后来黑色的作为公文包下发、却被各部队当作军绿挎包的替代品,在训练和演习场上怎么看怎么难受的那个)概念,代之以双肩突击包。当背着背囊(正式名称叫06式生活携行具)时,突击包则通过卡扣结合在背囊上。图中显示的实际上是作者的第二个标注——水壶。

第十一个标注:单兵食品一份——既然是水壶,里面自然不可能有单兵食品了。

第十二个标注:雨衣——其实应该叫雨披,同时还是07式单兵帐篷的帐篷面,雨衣是有袖子的。

第十三个标注:林地迷彩服——正确,能说出“林地”二字是全文中作者唯一表现出专业的地方。

第十四个标注:作战靴——正确,原因同八。

可以看到,在一共14个标注中,3、5、6、7、8、13、14共7个属于一眼可见,稍有常识的人都认识的装备没有标错,其他7个稍微需要点知识的装备,有2个标的不准确,5个完全标错。
除了张冠李戴的标注,题图中士兵的姿式也让人看着格外的怪异——95式步枪因为弹夹在握把之后,所以操枪时左手通常是托握下托木的,可图中的士兵这个托握下护木的动作却看着很别扭。后来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这样一张照片……

45e017c18ed2a42.jpg (59.9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3:00 上传


似乎有点眼熟哦,于是对比一下——

77f90f5baa0ae16.jpg (37.2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46 上传



文章的作者连手持95步枪的士兵照片都懒得找,硬是把士兵手中的03式P成了95式有木有呀?!又生生给人家P出个叫雨衣的玩意儿来有木有呀?!还给P了个帽徽有木有呀?!就这样的水平,居然来吐槽我军的装备?!

题图尚且如此不专业,正文内容就更不用说了。

0eef9db81694ce1.jpg (44.7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48 上传


配发较早的QGF 02式头盔
二、漏洞百出的《钢的盔》

《装备》一文第一节《钢的盔》首先对我军著名的02式防弹头盔大加赞扬,紧接着笔锋一转:头盔虽好,可是不能接各种设备,“就是一顶头盔”;“即便早在20年前就已经研制成功,到今天,QGF 02仍然是属于少数人的装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军方重视人员的‘政治正确’,而头盔被认为是‘弱者装备’,没有出现在中国战士的军备清单之中”……

一顶小小的头盔,折射出中共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对官兵生命的漠视,实可谓无言的控诉。然而,情况真的如作者所言么?

首先,文章作者连我军新型头盔的型号发展都没有搞清楚——QGF 02式头盔当然不可能让大多数官兵戴上,因为很快我军就改进了其生产工艺,量产了QGF 03式头盔作为我军的制式装备批量下发,QGF 02式头盔很快就被取代,怎么可能居然于“两年前”的2012年又列装了王富健所在的连队呢?

bcbc00ff0793c2a.jpg (37.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49 上传


我军现在普遍列装的QGF 03式头盔

其次,我军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为什么没有大量装备头盔?按照作者的解释——头盔被认为是“弱者的装备”,也就是说中共为了强调精神因素,故意不给官兵装备头盔。事实真的如此么?如果翻阅70年代以前我军的历史照片,会发现很多官兵戴头盔的场面,包括开国大典的阅兵方队中就有整方队戴头盔的士兵。我军从来没有轻视过头盔对官兵的保护作用,只不过是因为财力所限加上制作水平的制约才影响了为部队大批量装备头盔的进程。即使如此,我军仍然利用缴获的头盔最大限度地装备了部队,甚至在解放战争的历史照片中就能看到很多戴着头盔的我军官兵的身影。

83c64513d5a6c77.jpg (37.5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50 上传


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我军已经正式配戴了钢盔

43626296cd1c30f.jpg (84.4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50 上传


由图中说明可知,50年代初期我军已开始大量配发钢盔

cbfc4edaf752711.jpg (34.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50 上传


漆有军徽的德式M35钢盔,我军利用缴获的钢盔装备部队的见证

85a8cdd5b92fb60.jpg (14.2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52 上传


这是美军的PASGT头盔,俗称M88,外形与我军的02式很像,设计之时并未考虑装附件的问题
第三,加附件与防护效果孰轻孰重?只要稍微动点脑子就知道,要在头盔上加装各种附件,就必须预留各种凹槽、接口,而这些东西又反过来会对头盔的防护作用产生影响。如美国著名的MICH2000头盔,为了能够适应数字化通讯设备的使用,不得不减少了防护面积。《装备》一文的作者一边强调头盔对官兵生命的保护,一边又无视加挂对防护作用的影响,真不知他到底看重什么。至于说起文中作者认为02式头盔“找不到美军PASGT头盔上为电子装备预设的接口和卡具的踪影”就更让人觉得可笑——你给我找张留着“电子装备预设的接口和卡具”的PASGT头盔看看!连PASGT(Personnel Armor System for Ground Troops,地面单兵装甲系统)和FAST(Future Assault Shell technology,未来攻击防护外壳技术)都分不清居然也来说头盔的事?

5b91f70001efff8.jpg (41.3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53 上传


电视剧《我是特种兵Ⅲ:火凤凰》中女兵们戴的就是FAST头盔,对比可以看出,它为了能够加挂大型的耳机,明显减小了防护面积。

29b1947ea70bf69.jpg (88.2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53 上传


头盔没有预留接口并非不可解决的问题,使用相应的夹具就可以了

add7c70a90dda50.jpg (38.6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54 上传


哥像没戴钢盔么?!

第四,没有头盔对官兵生命安全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为了强调由于中共不重视官兵生命,不给官兵配头盔导致的恶果,《装备》一文耸人听闻地说到“1979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头顶单薄军帽的解放军士兵付出了惨痛代价:因头颈部受伤造成的战斗死亡率高达50.8%。”事实呢?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的记录,在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阵亡官兵中颅脑伤的比例为30.27%,面颈部伤的比例为2.39%,合计为32.66%,其中弹片伤只占了不到一半(13.35%)——众所周知,头盔的防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弹片的防护,想防枪弹特别是步枪弹的直接射击还是力不从心的。不难看出,所谓“因头颈部受伤造成的战斗死亡率高达50.8%”纯属胡说八道。而且,总后卫生部还提供了一个数据对比:在那战场战争中,伤员的颅脑、面颈伤比例为17.16%,仅略高于二次大战中的美军(16%),难道二战中的美军也不戴钢盔么?可见,没有头盔导致的伤亡远没有作者所说的那么危言耸听。

当然,头盔对于官兵的保护作用还是应该得到承认的,不能因为颅脑伤的比例没有那么高就认为头盔没必要戴。但批评应该是基于事实的,编造虚假的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的作者是真不懂?

a09da6f0831889d.jpg (52.0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55 上传


这样的手套并不难找

四、说不到点上的《解放“解放军”》

自从95式步枪取代81式步枪列装我军,近20年来一直毁誉参半。让人不明白的是,《装备》一文在第三部分《解放“解放军”》中一不说军迷们最不满的瞄准基线过高,二不说部队官兵最不满的故障率高,却专挑了一个扳机护圈太小,戴着厚手套时手指伸不进去来“黑”,这也反映出文章作者本身对相关问题根本没有真正的了解,以至于“黑”都“黑”不到要害。

恰恰是这个寒区部队反映的扳机护圈问题最不是问题。首先,扳机护圈的重要作用就是保护扳机不至于被异物触发,如果护圈过大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其次,戴着太厚的手套去扣扳机,由于隔着厚厚的手套导致敏感度下降,“两道火”、“匀压慢扣”、“有意识击发无意识响枪”等动作要领难以实现,将直接影响射击效果。至于冻手的问题,戴一双右手食指可以挑开的手套就能解决了。事实上,长年生活在寒区的猎手们,在冬天打猎时也往往直接用手指扣动扳机,难道他们的枪扳机护圈也太小?

b70fddeecd88ee2.jpg (20.1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56 上传


如果95式扳机护圈不够大的话,那么81式为什么没人这么抱怨呢?

c89f62d41e90a40.jpg (46.7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9 12:57 上传


图中这位在中国最北方的森林中狩猎的鄂伦春猎人在冰天雪地中也是裸手操枪——他不是没有手套,而是故意将手套从腕部割开以方便伸出手操枪。
“战斗着装却五花八门,缺乏统一制式形象,单兵装具也没有军标”,这是《解放“解放军”》中用于描述我军单兵携行装具的话。固然,我军过去的单兵携行装具缺乏系统设计,各自独立,互不协调,导致我们的官兵长期以来戏称自己是“五花大绑”,确实应该努力提高。事实上我们的相关部门这二十多年来也一直在努力中,从91式到06式,已经设计并在一定范围内列装了两代新式的携行具。尽管即使是最新式的06式战斗携行具也未尝没有可以大加吐槽的地方,但要说我军的战斗着装土到了“缺乏统一制式”、“没有军标”则再一次暴露出文章作者对我军的实际情况完全没有概念——即使是最原始的“五花大绑”式,我军也明确规定了每个士兵携行的装具种类与数量(背包、挎包、水壶、防毒面具、手榴弹、锹/镐等),携行的方式(俗称“右战斗左生活”、“三紧一靠后”等),相关战备规定甚至详细到带几身衣服,几副领花,何谈“缺乏统一制式”,怎么叫“没有军标”呢?
五、莫名其妙的《老兵的新装》

“全连也才两部电台,那是供连长、指导员和上级保持联络用的。时至今日,仍然和16年前一样,‘通信基本靠吼’。”这是《装备》一文的最后一节——《老兵的新装》对文章的主角王富健所在连队的描述,“黑”得相当有杀伤力——要知道,早在抗日战争时,国军的中国驻印军系统都能做到连长有电台了。可惜,作者又显露出了对我军通信装备情况完全不了解的马脚。且不说早期的861、884连排指挥机早在80年代就已经列装全军,90年代中后期,我军也逐步将新型的115连排指挥机列装部队,甚至在21世纪初连班长电台都开始列装部队。尽管这些电台在部队的实践使用中仍然有不尽人意、大可改进之处,但“有没有”跟“好不好”可是质的差别,怎么可能连排长都没有电台——没有装备和装备了部队由于自己的原因不用是两回事。文章的作者是压根不了解我军的通信装备?

六、不在其位的王富健

为了弄清楚为什么我军已经列装了几十年的连排指挥机居然在王富健所在连没有装备到排级,有必要分析一下王富健到底在什么单位。

从这篇文章来看,当前了16年兵的老班长王富健显然是核心人物,在文章的四大版块中,他先后对护具、枪械、携行具、通信装备发表了意见,应该是文中信息的主要来源。那么这是个什么样的兵呢?从文中的信息所披露的来看:

第一,他是一位有着16年军龄的四级军士长。按照我军改选士官的相关制度,军士长,哪怕只是四级军士长,已经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单位或部门才可能有的士官,这说明王富健显然不是普通的步兵,他所在的连或营显然也不会是步兵单位——文中有一句“如今只剩4条,那是水壶、防毒面具、枪带和挎包”,没有手榴弹袋,从侧面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王富健所在部队2013年才换装95式步枪。按照我军目前的装备情况,通常边防部队换装的是03式步枪,正规野战军则是换装95式步枪,由此可以判断出,他所在的部队应该是野战军,而不是边防部队。在野战军却又是2013年才换装95步枪,则说明他所在大部队应该也不是步兵团或者是步兵师(旅),更不会是特战部队,而应该是装甲、炮兵,或者其他保障部队。他所在单位装备有夜视仪,说明是后勤或技术保障单位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装甲部队的话,车上都有电台,不可能只有连长指导员才有,可见他在炮兵部队(而且得是牵引炮兵,因为自行火炮上也有电台)的可能性最大,这一点从他们班有8个人也可以得到侧面的证实。炮兵部队的电台虽然也是至少配到排级(实际上炮兵部队的无线通信装备要优于步兵部队),但由于占领阵地时都是以连为单位配置,可以通过有线通信保障,所以出于种种原因,只带上连长和指导员的电台是有可能的——但这不是装备问题,而是使用问题。

问题还不仅在此,我们继续往下分析:

2013年底,王富健由于要向上级表演而穿上了“布满灰尘却崭新的防弹背心”。军迷应该都知道,在我军最早只有维和部队由于联合国的要求才普遍列装过防弹背心,另有一些特殊单位(如特种作战单位)也小范围地列装过防弹背心,新式的防弹背心从名称上都叫“06式特种兵防弹衣”,可见其预定的列装范围就是特种兵这样的特殊单位。而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王不是特种兵。既不是特战分队,又不是维和部队,甚至不是步兵单位,根本就不属于防弹衣列装的范围,那他们单位又哪来已经放得“布满灰尘”(说明已经列装很久了)的防弹衣呢?


更重要的是,作为单兵装备,首先考虑的对象是标准的步兵,因为步兵代表了战场上最典型的战斗人员,在步兵的基础上,其他单位特别是技术单位的装备会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有很多步兵需要但技术单位不需要的装备自然就不会列装。所以要了解单兵装备,自然应该是步兵部队(或者是特战单位)的人最有代表性。奇怪的是,本文作者放着全军那么多步兵单位不调查,却偏偏要找非步兵非特战的技术单位,且身份定位都很矛盾的老士官王富健来了解单兵装备的情况,是不懂军队装备的特点?

本文无意否认我军单兵装备问题仍多,尚需大力发展的现实,但如果象《装备》一文的作者这样,无视基本的事实,毫无起码的常识,完全凭着主观臆断,显然不可能扒出真正的问题——须知,“黑”也是要专业水准的,并不是随便拍一下脑壳就能干的。(作者:科普剃刀奥卡姆)
现在才通过,那边都讨论翻天了!
总是有人成天黑来黑去,看的让人烦,黑中国的士兵草包,装备破烂,想用舆论破坏社会,吃中国的粮食,卖中国的心,对这种杂种,人人得而诛之,强烈支持楼主
南方蜥不要脸的历史源远流长
没辙,无知者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