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听说过中国二战期间有款叫81式的手动步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59:28
http://weapon.huanqiu.com/china_type_81

81式、81-1自动步枪,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可是我刚才上网找中国的二战装备时却发现一款叫81式的手动步枪,太过奇怪了,是网站故意犯错的吗?

我只知道,二战期间我们最出名的步枪是叫汉阳造和中正式,还有一些日本步枪、苏联、美国的武器会被卖到中国。



http://weapon.huanqiu.com/china_type_81

81式、81-1自动步枪,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可是我刚才上网找中国的二战装备时却发现一款叫81式的手动步枪,太过奇怪了,是网站故意犯错的吗?

我只知道,二战期间我们最出名的步枪是叫汉阳造和中正式,还有一些日本步枪、苏联、美国的武器会被卖到中国。



没错,八一式马步枪,据说造了几千只。
这个“八一”代表的是八一建军节,不是指年份。
这款步枪的知名度太低了,远远不及汉阳造的名气
这枪军博里有啊,等整修好了应该还会展出的
2014-12-4 13:03 上传

上面那只不是八一式马步枪,是关向应式半自动步枪
车永学 发表于 2014-12-4 13:08
上面那只不是八一式马步枪,是关向应式半自动步枪
大神给科普下, 八路军兵工厂还能产出半自动?
强烈推荐上面的枪成为仪仗队的枪!这样很能体现民族精神!手动枪时代没有一支原创枪,心中总缺点啥样的!就像我们没有原创过大型蒸汽舰一样!提不起民族自豪感!
i6y6 发表于 2014-12-4 13:12
大神给科普下, 八路军兵工厂还能产出半自动?
把旋转后拉枪机改成直拉式,在枪管上开孔装导气箍、活塞筒、活塞杆并把活塞杆跟拉机柄相连就可以将一只手动步枪改成半自动步枪。技术上并不困难材料才是问题。
i6y6 发表于 2014-12-4 13:12
大神给科普下, 八路军兵工厂还能产出半自动?
有,当年我在杂志上看到过,现在记不清了。当时记得叫做华氏快步枪,一种半自动步枪,不过貌似没有获得大规模投产。
81式马步枪好像是6.5毫米口径的,半自动应该是向应式。
《兵器》以前介绍过,其实就是八路军版本的中正式。
军博里好像有这枪
鹰王1号 发表于 2014-12-4 12:40
这款步枪的知名度太低了,远远不及汉阳造的名气
集团军兵工厂自产、总产量几千的步枪怎能跟一支清朝引进、参加过辛亥革命,一直用到抗日战争结束的步枪比名气?老兄要求也太高了。
学习使人进步,每天坚持学习定会有进步。
军博修了许久许久。
虼蚤笼 发表于 2014-12-4 14:30
把旋转后拉枪机改成直拉式,在枪管上开孔装导气箍、活塞筒、活塞杆并把活塞杆跟拉机柄相连就可以将一只手 ...
没有实现量产, 我丝毫不感到奇怪, 因为那时的材料和加工设备都没有。

但是我很关心这支枪在有限的实验中表现如何。
八一老步枪,是用轨道钢做的。设计是修改字五五马枪,五五是朱老总五五大寿那年搞的。八一是改进自五五,设计和质量超过阎老西的79,设计是当年孙殿英修械所那个所长。不过此人命不好,传说不知所终,或者被错杀?八一马枪刺刀模仿自鬼子伞兵38,口径就是79,据说测试时连续打过百发。边区造的玩意,算是精品了,半手工加工,部分机械设备来自上海过来的沈宏先生,沈后来成为二机部部长。
那枪打几百发弹以后,枪膛磨损严重,精度下降很多。
元首之刃 发表于 2014-12-4 21:54
八一老步枪,是用轨道钢做的。设计是修改字五五马枪,五五是朱老总五五大寿那年搞的。八一是改进自五五,设 ...
轨道钢能承受百发?据说现在的私造黑枪只有几发寿命。
共生产1000支,不了解也很正常
a2free 发表于 2014-12-4 22:21
轨道钢能承受百发?据说现在的私造黑枪只有几发寿命。
当然可以,关键是如何锻打,基本手工条件下,当年新四军修械所搞过统计,结果是锤子、砧子、钳子为主。产品难以达到质量,后来进行统一化管理,很多枪的寿命大幅度提高。从单打一的土手枪到土造步枪,都能连续射击数十发。可以参考吴运铎回忆录,还有黄崖洞兵工厂的文献。
我记得有电影说过这事,八路军的兵工厂,用的原料就是扒钢轨,貌似还试造过92步兵炮
八一老步枪,是用轨道钢做的。设计是修改字五五马枪,五五是朱老总五五大寿那年搞的。八一是改进自五五,设 ...
测试时打了两百发无故障
共生产1000支,不了解也很正常
共装备了16个团,远不只1000支。
共装备了16个团,远不只1000支。
那是8700支左右??

ztz980 发表于 2014-12-5 23:40
那是8700支左右??


第一任厂长程明升
黄崖洞兵工厂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战时期,它是隶属八路军军工部的最大兵工厂,解放战争时期衍生发展为26家兵工厂。因为经济和战争环境的关系,抗战时期,黄崖洞兵工厂的生产最高峰是1940-1941年。
黄崖洞本身只是个屯兵洞,主要的厂区并不在洞中,而是在洞外的水窑山谷。
该兵工厂是朱德和彭德怀重视下,由左权一手策划的,军工部长刘鼎(留德学生)、军工部总工程师陈志坚(后任梁沟兵工厂厂长)和黄崖洞兵工厂厂长程明升(早稻田大学毕业)起了重要作用。
该厂抗战期间主要生产仿制中正式步枪(79式)的朱德式步枪(又称五五式),发明仿制日军的50炮(即掷弹筒)后,全力生产50炮和炮弹,步枪逐渐减产停产,到1949年又改进发明了八一式步枪并推广生产。
黄崖洞兵工厂共有机器设备40多台,其中三节锅炉1台、蒸汽机2部、切削机床20多部。全厂共有12栋房子,有工人700多人。生产能力最高时达月产七九步枪430支、掷弹筒200多门、五○炮弹3000多发,还可生产刺刀等武器。
为配合兵工厂建设,彭德怀还致电毛泽东,专门成立了太行工业学校(今华北工学院的前身),校长是刘鼎,北洋大学毕业的刘致中任副校长(后在42年反扫荡牺牲),陆达、陈志坚任教员,厉瑞康任政治教导员兼支部书记。学校设有预科,专科有机械和化工两个专业。43年该校迁往延安。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工部共造枪9758支,修枪近万支,生产掷弹筒2500门,修炮约千门,复装和新制枪弹223万发,掷弹筒弹19.8万发,迫击炮弹3.8万发,手榴弹58万枚。此外,还协助地方生产手榴弹、地雷千万枚以上。广大兵工战士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智慧和劳动,创造了连敌人也感到震惊的奇迹,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刘鼎在军工部的四年,成为太行兵工的鼎盛时期。
当然,八路军远在不发达的华北山区搞军工,条件是远不如邻近上海的新四军的,所以新四军军工部能造迫击炮和炮弹,就比八路军的掷弹筒要先进一些。
“黄崖洞”兵工厂--(《风采》2003年第4期总第69期)
王立泉
抗日战争时期,黄崖洞兵工厂曾是我军在太行山区根据地创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1939年夏天,日寇扫荡太行,当时设立在榆社韩庄的八路军总部修械所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分散目标,保存力量,创建长期而稳固的军火生产基地,朱德总司令亲自部署,左权将军四处勘察,反复比较,最后决定将总部修械所迁至这里,扩建为我军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
建厂伊始,非常困难,黄崖洞全是盘山小道,坡陡路滑,崎岖不平。大量设备器材的运输,全靠人抬肩扛。当时正值七月盛夏,阴雨连绵40余天,山洪爆发,道路堵塞。在此情况下,全体工人冒着风吹雨打,搬石填
百度文库用户有奖调查
1/6
沟,开山修路,将大的设备拆整为零。一人扛一个部件,踏着泥泞,涉过山洪,攀登悬崖,把一件件设备搬运到黄崖洞山中,那个最大的三节锅炉,是由400多人从韩庄拉来,又拆成11片,才勉强搬上山的。
修建厂房更为艰苦。群峰壁立的黄崖洞,多见石头少见土,砖瓦材料奇缺。1939年9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鹏和总工程师陈志坚来这里亲自丈量厂房、厂区,确定了厂房结构,原定车间厂房窗台以下是石头,以上是砖木结构。当时一连下了48天大雨,不能烧砖瓦,后定为全部就地取材,用石头垒墙,红石板盖顶,不到半年,工房宿舍、办公室、俱乐部相继建成,共建石头房12座,分布在2平方公里的山间厂区内。 黄崖洞兵工厂取名为“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一所”,又称“八路军总部流动工作团”,下设3个职能科室,4个生产部。建厂初期,有近1000名工人,20多部机器。中央首长对黄崖洞兵工厂的创建和生产非常关心。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徐向前、陈赓、陈锡联、罗瑞卿、杨勇、宋任穷、滕代远、陆定一等首长曾多次过问兵工厂的建设和生产,使兵工厂不断发展壮大。
中央及总部首长的亲切关怀,抢救民族于危亡的神圣使命,极大地鼓舞和激发着全厂干部工人的拚搏精神和生产热情。就在这群峰壁立的太行之巅,在这人迹罕至、环境险恶的黄崖洞山中,厂长(当时称所长)程明升,这位30年代初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机械系的爱国知识分子,携同妻子,一位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女共产党员,在这里团结和领导着一大批来自祖国各地的炎黄子孙,旦闻鸟语,夜伴狼嚎,眠抱岩石,渴饮山泉,为抗击日寇、解放中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黄崖洞兵工厂于1939年建成投产,1940年春正式造出第一批枪械。是年,正值朱总司令55周岁,为表达对总司令的敬意,故定名为五五式步枪,开始每月可生产240支,后来发展到每月生产400多支,还有相当数量的地雷、手榴弹等。1949年9月底试制成功了八一式步枪。
1940年到1941年是生产步枪最多的时期,两年共生产步枪4100多支。从1941年下半年五〇炮试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以后,步枪产量逐步减少,直至停造。工厂集中力量制造抗战急需的五〇炮(即掷弹筒)。黄崖洞兵工厂的鼎盛时期,年产的五〇炮可装备34个团。
黄崖洞兵工厂,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和解放制造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而且锻炼出一大批优秀的军工人才。解放后,这些“老兵工”分别调往南京晨光机械厂、长治钢铁厂、淮海机械厂、惠丰机械厂和清华机械厂以及许多重点军工企业,成为这些国家重点军工和钢铁企业的领导和骨干。可以这样说,黄崖洞兵工厂是新中国军事工业的摇篮。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为抗日而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在太行山创建根据地,积极开展对敌斗争。当时,我军武器装备十分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八路军总部于1938年9月在榆社县韩家庄成立了总部修械所,组织工人修理破损的武器和枪械,同时还制造地雷、手榴弹和步枪,步枪最高月产量达五六十支,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39年5月,为加强军工生产,八路军总部成立了军工部。由于军工厂在榆社经常遭到敌人的“扫荡”,受尽了“背起工厂打游击”之苦,7月,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指示,军工部把修械所搬迁到黎城的黄崖洞,以使其能定点、安全生产,发展我军工工业。
黄崖洞也称黄烟洞或黄龙洞,是一个天然石洞,高悬在一道峭壁上,石洞外高25米,宽18米,内深72米,口小内大,浑然天成,因此成为八路军兵工厂极为隐蔽、天然的物资弹药仓库。在黄崖洞区域内,洞外有沟,沟里有场,虎踞龙盘,地形隐蔽,能打能藏,易守难攻,绵延10多里,实为理想的军工厂选址。但由于其地形复杂,道路崎岖,黄崖洞兵工厂的建设是非常艰难的,大量设备的运输全靠人抬肩扛来完成。为了早日制造出杀敌的武器,八路军指战员克服了一切困难,不到半年的时间,军工厂就已开始制造武器。
当时,兵工厂生产的武器有五五式步枪、八一式步枪、五零炮和五零炮弹等。五五式步枪是兵工厂在1940年春制造的第一批步枪,当年,正值朱德总司令55周岁,为表达对总司令的敬意,第一批步枪被定名为五五步枪。八一式步枪是副所长刘贵福等人在生产五五式步枪总结经验后,参照延安兵工厂制造的无名氏步枪和捷克式步枪,制造出的一种新式七九步枪。这种枪只有3.06公斤,比五五式步枪轻巧、坚固、美观。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左权等看后十分赞赏,并以总部名义给予嘉奖,定名为八一式步枪。此后,工厂一直生产这种枪,并将图样和制造技术推广到其他兵工厂,成为当时较为普遍的一种枪。(一说八一式是49年才定型的)
从1940年到1941年,兵工厂共生产步枪4100 多支,武器年产量可装备16个团。1941年下半年,五零炮和五零炮弹试制成功后,这里又成为我军的炮弹生产工厂。1944年9月,在抗战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军工部对太行军事工业进行了大调整,编成9个兵工厂和1个试验所。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军事工业得以飞速发展,工厂增至26个,职工达1.4万余人,制造的武器达50多个品种。
2/6
黄崖洞兵工厂经历了1940年和

1941年两次保卫战,其中第二次较为激烈,我军总部特务团(3个营9个连)伤亡166人(其中阵亡43人),歼敌约1千人,敌我损失比6比1,创造反扫荡模范战例,由于772团及时增援,敌军撤走。
1985年6月,黄崖洞牌楼奠基,8月竣工剪彩,投资52万元的黄崖洞景区初步建成,并正式接待游客。1990年8月,黄崖洞被命名为“山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10月,这里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7月,黄崖洞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黄崖洞国家森林公园”。9月,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又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5月,黎城县政府在黄崖洞推出“做一回太行人,当一天八路军”的专项旅游活动。
2006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工业保护遗产论坛上说,有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近现代工业遗产分别是: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中东铁路建筑群、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石龙坝水电站、个旧鸡街火车站、钱塘江大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遗址和南通大生纱厂。
在这些工业遗产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建于1890年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这个由清末洋务派官员张之洞创办的钢铁工业遗迹,曾是中国近代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目前保留下来的旧址包括冶炼铁炉、高炉栈桥、日欧式建筑群、天主教堂等。
最“新”的工业遗产是建于1958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1966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卫星从这里升空。到1994年这个基地退役为止,共发射过25颗人造卫星。此外,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的导弹实验场。在遗址附近的烈士陵园中,埋葬着400多位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捐躯的烈士遗体。
据国家文物局介绍,从1996年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中国将“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列为一个保护类别。在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和位于青海省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成为首批进入“国保”名单的工业遗产。
八路军武器制造之谜:流动工作团与秘密兵工厂
八路军兵工厂用拆除的铁轨制造武器
人们讲起抗日战争中的的八路军,往往称之为土八路,其实土八路并不土。八路军的将领大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知识分子,整个队伍中有学识的青年乃是八路军的骨干。仅就战斗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流动工作团而言,便是一支人才济济的大军。
八路军流动工作团是随着以山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组建的军工企业,它为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提供武器装备。为适应游击战的需要,队伍跟随卞力部队流动,故称流动工作团,也誉为“驮在驴背上的兵工厂”。 流动工作团有一千多人,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从欧洲回国的留学生,有从南洋归来的华侨,有国内高等学
3/6
府的教授和学生,有大城市工业产业的技术人员,也有根据地土生土长的能工巧匠,其中着名人士有100多位,如: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内燃机研究室的研究生郭栋材,留学英国的冶金博士张华清、日本早稻田大学电机系的毕业生程明升,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钢铁系的陆达,燕京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张芳,北平大学工学院的毕业生郑汉涛、牛治华,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学生高源、李守文,天津北洋大学毕业的陈志坚、孙艳清、张培江、刘致中、牛宝印、齐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唐英之,天津河北工学院毕业的张浩、张温如、王锡暇、耿震、李非平,云南大学采冶系毕业的李树人,西北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宋宗景,山西大学工学院毕业的席永先、宋宗恕,东北大学毕业的赵云鹏,天津女师学院毕业的柴毅,山东大学毕业的高广平,武汉大学毕业的林溪,河南大学毕业的张志青,上海雷氏德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毕业的唐成仪等高级知识分子……
他们大多出身在富有家庭,为了抗日救国中抛弃舒适的生活,离开优越的环境,不远万里,远渡重洋,从国外或大后方爬山涉水,投奔到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生活艰苦的太行山区,同当地民众艰苦奋斗创建抗日根据地,从事对敌武器的研究与制造。
从大砍刀到枪械的研制
抗战初期,由于八路军的迅速扩展,许多新战士手中无枪,凭着大砍刀、长矛梭标与日军拼杀,不少人壮烈牺牲。身为流动工作团领导人的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急战士所急,他以曾在德国、苏联学到的军械制造知识,从根据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很快设计出八路军步枪的结构图,召集黄崖洞兵工厂厂长程明升、梁沟兵工厂厂长陈志坚、工程处工程师郭栋材、唐成仪等一批利技人员研究在兵工厂制造步枪的问题,并责成黄崖洞兵工厂副厂长刘贵福具体组织实施。
刘贵福原为太原兵工厂造枪分厂钳工,有十三年的制枪经验,1937年11月太原沦陷时,他带领15位技术骨干投奔到根据地兵工厂,先后任技师、副厂长。他接受任务后,在刘鼎部长的指导下,吸收了捷克式、汉阳式、三八式等国内外步枪的优点,从黄崖洞兵工厂的技术、设备、物资条件出发,立足于适应八路军游击作战的特点,经过反复试验,于1940年8月1日研制出一种重量轻、体积小、射击精度高、便于战士携带、使用灵巧的新型七九步枪。这种步枪比普通型步枪短10厘米,形似马枪,故取名“八一式步马枪”。造枪用的钢材,取之白晋铁路,民兵于夜间破路拆卸的铁轨,运往兵工厂。全枪仅3. 36公斤,采用三棱刺刀,机动灵活,实战效果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步枪。
从此,流动工作团的各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源源装备部队,在抗战期间共制造出这种枪一万多支。八路军战士有了这些新式武器如虎添翼,在战场英勇杀敌,越战越勇。
八一式步马枪的作战威力,不仅在抗战中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而且也优于解放战争时期美国造的步枪。 1949年4月,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彭德怀总司令在视察战利品时,拿着阎锡山军队的美国造的步枪说:“这不如我们造的适用,如果我们不是道轨钢会比这更好”。
从手榴弹到炮弹的研制
手榴弹是抗战中八路军使用最广泛的杀敌武器,这是因为太行山区煤、铁矿产丰富,手雷弹制造技术比较简单,又易于普及,兵工厂、游击队、民兵都能制造,八路军战士几乎人人都配有手榴弹,但手榴弹投掷距离短,只适应近战,且杀伤力不强。
1940年百团大战,八路军缴获了一批日军在山地作战中具有较强杀伤力的掷弹筒(五O小炮,即口径为50毫米的追击炮),彭德怀指示流动工作团要抓紧研制。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掷弹筒很快仿制成功,但五O炮弹难以制造,主要是缺少铸造弹体的灰生铁。
外购在敌人严密封锁下根本不可能,只能依靠自力更生解决,时为流动工作团工程处副处长的陆达挑起了这一重担。
当时陆达年仅26岁,从小生长在上海,曾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1934年留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钢铁冶金专业,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放弃了即将届满的学业,在旅德华人抗日联合会的帮助下,年底随杨虎城将军考察团乘船回国,投奔延安,参加了抗日大军。1939年,陆达被调往战争前线,参与太行山区的军事工业建设。
为解决生产炮弹的原料,达到批量生产的能力,他深入武乡县柳沟铁厂进行试验。
柳沟铁厂原是一座采用当地矿石冶炼生铁,铸造铁锅、铁壶、犁烨等农民生活用品和农业工具的工厂,抗战开始后逐渐增加了手榴弹、地雷等军用品的生产,成为流动工作团的一个重要兵工厂,高源在此任厂长,六旬炼铁专家张华清任技术顾问,故炮弹批量生产的试验定在这里进行。炮弹结构比手榴弹复杂,它由引信、弹体、
4/6
弹尾、尾翅等部件组装而成,这些部件的连接主要靠螺纹丝扣,需要进行切削加工,而柳沟铁厂冶炼的生铁是白口生铁(碳化铁),硬度高,质地脆,不能切削加工,如何软化白口生铁,使其能切削加工,成为能否制造炮弹的关键。
一九四五年九月,八路军攻下冀东重镇蓟县县城。这是攻城战士们携云梯向城墙运动。
为攻克这个难题,陆达日夜守候在炼铁现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试验,他运用从国外学到的德国式白心韧化技术原理和美国式黑心韧化技术原理,同武乡地区传统的生铁焖火技术相结合,在技术工人孙兆喜等人的配合下,改造了土方炉,创造了火焰反射加热炉。将生铁铸造的炮弹毛胚置入炉内焖火,使弹体表面软化,以达到切削加工的要求,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自1941年4月起,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开始了炮弹的批量生产,当年出产炮弹四万多发。车工甄荣典就是在车削炮弹中以质量好、数量多、班产达480发的最高纪录,被誉为“炮弹王”,荣获边区劳动英雄称号的。黄崖洞兵工厂制造的五O小炮和炮弹,每年可装备16个团,使八路军对日作战的火力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1942年,他们又开创了八二迫击炮和弹的生产,大大增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
从黑火药到现代火炸药的研制
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从宋朝开始用于战争,一千多年沿袭不止。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地雷、手榴弹、枪炮等多数仍用它装填,虽然能杀伤敌人,但威力有限。为了提高作战能力,利技人员从1940年开始,就着手研究现代火炸药的制造。现代火炸药的主要原料是硫酸,它是化学工业的产物,其制造工艺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接触法,装置复杂而又需要细白金粉做触媒;二是铅室法,工艺虽简单,但需要大量的铅板建造铅室。根据地既无白金来源,也无铅板可取,这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利技人员依据硫酸的制造原理,就地取材,探索新的制造工艺。
1940年7月,晋察冀工业部技术室卞任张芳和化工技师张奎兀,在调研中发现当地的老百姓用以盛水和储粮的陶瓷缸,具有良好的耐酸腐蚀性能,便以它代替铅板,垒成缸室,创造了用缸室法取代铅室法制造硫酸的成功。
1941年5月,化学工程师王锡暇、张浩,火药技师王化南、白英、焦逢春等在黎城县白布焦寺,采用缸室法建成了制造硫酸的化工厂,开始了硫酸的工业性生产。
硫酸是火药之母,它的问世,使现代火炸药走进了八路军的武器库,无烟发射药、硝铵炸药使我军的炮弹、枪弹威力大增,抗战后期,八路军生产无烟火药15400多斤,硝铵炸药23500多斤,给日军以严重打击。 在火炸药的研制中,火药技师焦逢春功不可没,他在抗战前曾是民间爆竹匠,家族祖祖辈辈都在山西洪洞县以做鞭炮和焰火为生,从小学会了一套制造黑火药的传统技术,1937年冬,他跟随叔父教子富、教子学全家七口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专门制造填装手榴弹的黑色炸药。
1939年,由于制造技术出众,焦逢春和家人被调到了流动工作团,教子学任火药技师,焦逢春任火药技术员,参加了现代火药的研制。在研制过程中,焦逢春的两个叔叔和妻子都先后牺牲于爆炸事故中,唯一的儿子也囚触碰废炸药而被炸死,他自己在试验中多次受伤,但他为了探索火药的生产规律,毫不退缩,把从战争中收集到的国内外各种炮弹,冒着生命危险一一拆卸、解剖,留做样品,放入一个特制的小箱内随身携带,走到哪里研究到哪里,与这个“宝贝箱”从不分离,经过苦心研究,终于掌握了各类炮弹的结构与性能以及雷管、底火、引信等火工品的特点,并在郑汉涛的指导下,编着出版了《炮弹》一书,为炮弹的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生产和试验时,凡发生哑炮、漏药等问题,都要请他去“查病因”、“动手术”,排除故障,因而被称为“火工品的外利医师”。由于多次负伤,加之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焦逢春在抗战胜利后不久便不幸离开了人世。 从作坊式生产到企业化管理的探索
“驴背上的兵工厂”——这是流动工作团创建初期的真实写照。没有固定的厂址,设备简陋,工具缺乏,技术落后,手工操作,处于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职工行动军工化,生活集体化,自称军工战士。随着根据地的扩展和巩固,兵工厂规模增大,设备增加,厂址稳定,生产效率有了明显提高。1940年彭德怀视察黄崖洞兵工厂时提出:工厂不是部队,职工不是战士,工厂要有自己的管理方法。时为工程处长的郑汉涛和懂工业管理的有学之士便开始了兵工厂管理方式的研究。
郑汉涛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后来抛弃了舒适的家庭生活和优厚的工作职位,秘密离开上海投奔延安,临别时给慈父托诗一首:“欲知您儿去何方,掀开水浒第一章。”在厂里,他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编写了工厂管理教材,举办了培训班,并亲自讲课。在他的努力下,工厂成立了工会,取消了军事化的生活方式,职工吃住自由;工厂实行民卞管理,依据“集体合同”组织生产劳动;生产过程实行定额管理,开展了成本
5/6
上一页
下一页
ztz980 发表于 2014-12-5 23:40
那是8700支左右??


第一任厂长程明升
黄崖洞兵工厂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战时期,它是隶属八路军军工部的最大兵工厂,解放战争时期衍生发展为26家兵工厂。因为经济和战争环境的关系,抗战时期,黄崖洞兵工厂的生产最高峰是1940-1941年。
黄崖洞本身只是个屯兵洞,主要的厂区并不在洞中,而是在洞外的水窑山谷。
该兵工厂是朱德和彭德怀重视下,由左权一手策划的,军工部长刘鼎(留德学生)、军工部总工程师陈志坚(后任梁沟兵工厂厂长)和黄崖洞兵工厂厂长程明升(早稻田大学毕业)起了重要作用。
该厂抗战期间主要生产仿制中正式步枪(79式)的朱德式步枪(又称五五式),发明仿制日军的50炮(即掷弹筒)后,全力生产50炮和炮弹,步枪逐渐减产停产,到1949年又改进发明了八一式步枪并推广生产。
黄崖洞兵工厂共有机器设备40多台,其中三节锅炉1台、蒸汽机2部、切削机床20多部。全厂共有12栋房子,有工人700多人。生产能力最高时达月产七九步枪430支、掷弹筒200多门、五○炮弹3000多发,还可生产刺刀等武器。
为配合兵工厂建设,彭德怀还致电毛泽东,专门成立了太行工业学校(今华北工学院的前身),校长是刘鼎,北洋大学毕业的刘致中任副校长(后在42年反扫荡牺牲),陆达、陈志坚任教员,厉瑞康任政治教导员兼支部书记。学校设有预科,专科有机械和化工两个专业。43年该校迁往延安。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工部共造枪9758支,修枪近万支,生产掷弹筒2500门,修炮约千门,复装和新制枪弹223万发,掷弹筒弹19.8万发,迫击炮弹3.8万发,手榴弹58万枚。此外,还协助地方生产手榴弹、地雷千万枚以上。广大兵工战士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智慧和劳动,创造了连敌人也感到震惊的奇迹,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刘鼎在军工部的四年,成为太行兵工的鼎盛时期。
当然,八路军远在不发达的华北山区搞军工,条件是远不如邻近上海的新四军的,所以新四军军工部能造迫击炮和炮弹,就比八路军的掷弹筒要先进一些。
“黄崖洞”兵工厂--(《风采》2003年第4期总第69期)
王立泉
抗日战争时期,黄崖洞兵工厂曾是我军在太行山区根据地创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1939年夏天,日寇扫荡太行,当时设立在榆社韩庄的八路军总部修械所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分散目标,保存力量,创建长期而稳固的军火生产基地,朱德总司令亲自部署,左权将军四处勘察,反复比较,最后决定将总部修械所迁至这里,扩建为我军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
建厂伊始,非常困难,黄崖洞全是盘山小道,坡陡路滑,崎岖不平。大量设备器材的运输,全靠人抬肩扛。当时正值七月盛夏,阴雨连绵40余天,山洪爆发,道路堵塞。在此情况下,全体工人冒着风吹雨打,搬石填
百度文库用户有奖调查
1/6
沟,开山修路,将大的设备拆整为零。一人扛一个部件,踏着泥泞,涉过山洪,攀登悬崖,把一件件设备搬运到黄崖洞山中,那个最大的三节锅炉,是由400多人从韩庄拉来,又拆成11片,才勉强搬上山的。
修建厂房更为艰苦。群峰壁立的黄崖洞,多见石头少见土,砖瓦材料奇缺。1939年9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鹏和总工程师陈志坚来这里亲自丈量厂房、厂区,确定了厂房结构,原定车间厂房窗台以下是石头,以上是砖木结构。当时一连下了48天大雨,不能烧砖瓦,后定为全部就地取材,用石头垒墙,红石板盖顶,不到半年,工房宿舍、办公室、俱乐部相继建成,共建石头房12座,分布在2平方公里的山间厂区内。 黄崖洞兵工厂取名为“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一所”,又称“八路军总部流动工作团”,下设3个职能科室,4个生产部。建厂初期,有近1000名工人,20多部机器。中央首长对黄崖洞兵工厂的创建和生产非常关心。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徐向前、陈赓、陈锡联、罗瑞卿、杨勇、宋任穷、滕代远、陆定一等首长曾多次过问兵工厂的建设和生产,使兵工厂不断发展壮大。
中央及总部首长的亲切关怀,抢救民族于危亡的神圣使命,极大地鼓舞和激发着全厂干部工人的拚搏精神和生产热情。就在这群峰壁立的太行之巅,在这人迹罕至、环境险恶的黄崖洞山中,厂长(当时称所长)程明升,这位30年代初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机械系的爱国知识分子,携同妻子,一位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女共产党员,在这里团结和领导着一大批来自祖国各地的炎黄子孙,旦闻鸟语,夜伴狼嚎,眠抱岩石,渴饮山泉,为抗击日寇、解放中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黄崖洞兵工厂于1939年建成投产,1940年春正式造出第一批枪械。是年,正值朱总司令55周岁,为表达对总司令的敬意,故定名为五五式步枪,开始每月可生产240支,后来发展到每月生产400多支,还有相当数量的地雷、手榴弹等。1949年9月底试制成功了八一式步枪。
1940年到1941年是生产步枪最多的时期,两年共生产步枪4100多支。从1941年下半年五〇炮试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以后,步枪产量逐步减少,直至停造。工厂集中力量制造抗战急需的五〇炮(即掷弹筒)。黄崖洞兵工厂的鼎盛时期,年产的五〇炮可装备34个团。
黄崖洞兵工厂,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和解放制造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而且锻炼出一大批优秀的军工人才。解放后,这些“老兵工”分别调往南京晨光机械厂、长治钢铁厂、淮海机械厂、惠丰机械厂和清华机械厂以及许多重点军工企业,成为这些国家重点军工和钢铁企业的领导和骨干。可以这样说,黄崖洞兵工厂是新中国军事工业的摇篮。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为抗日而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在太行山创建根据地,积极开展对敌斗争。当时,我军武器装备十分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八路军总部于1938年9月在榆社县韩家庄成立了总部修械所,组织工人修理破损的武器和枪械,同时还制造地雷、手榴弹和步枪,步枪最高月产量达五六十支,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39年5月,为加强军工生产,八路军总部成立了军工部。由于军工厂在榆社经常遭到敌人的“扫荡”,受尽了“背起工厂打游击”之苦,7月,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指示,军工部把修械所搬迁到黎城的黄崖洞,以使其能定点、安全生产,发展我军工工业。
黄崖洞也称黄烟洞或黄龙洞,是一个天然石洞,高悬在一道峭壁上,石洞外高25米,宽18米,内深72米,口小内大,浑然天成,因此成为八路军兵工厂极为隐蔽、天然的物资弹药仓库。在黄崖洞区域内,洞外有沟,沟里有场,虎踞龙盘,地形隐蔽,能打能藏,易守难攻,绵延10多里,实为理想的军工厂选址。但由于其地形复杂,道路崎岖,黄崖洞兵工厂的建设是非常艰难的,大量设备的运输全靠人抬肩扛来完成。为了早日制造出杀敌的武器,八路军指战员克服了一切困难,不到半年的时间,军工厂就已开始制造武器。
当时,兵工厂生产的武器有五五式步枪、八一式步枪、五零炮和五零炮弹等。五五式步枪是兵工厂在1940年春制造的第一批步枪,当年,正值朱德总司令55周岁,为表达对总司令的敬意,第一批步枪被定名为五五步枪。八一式步枪是副所长刘贵福等人在生产五五式步枪总结经验后,参照延安兵工厂制造的无名氏步枪和捷克式步枪,制造出的一种新式七九步枪。这种枪只有3.06公斤,比五五式步枪轻巧、坚固、美观。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左权等看后十分赞赏,并以总部名义给予嘉奖,定名为八一式步枪。此后,工厂一直生产这种枪,并将图样和制造技术推广到其他兵工厂,成为当时较为普遍的一种枪。(一说八一式是49年才定型的)
从1940年到1941年,兵工厂共生产步枪4100 多支,武器年产量可装备16个团。1941年下半年,五零炮和五零炮弹试制成功后,这里又成为我军的炮弹生产工厂。1944年9月,在抗战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军工部对太行军事工业进行了大调整,编成9个兵工厂和1个试验所。解放战争时期,太行军事工业得以飞速发展,工厂增至26个,职工达1.4万余人,制造的武器达50多个品种。
2/6
黄崖洞兵工厂经历了1940年和

1941年两次保卫战,其中第二次较为激烈,我军总部特务团(3个营9个连)伤亡166人(其中阵亡43人),歼敌约1千人,敌我损失比6比1,创造反扫荡模范战例,由于772团及时增援,敌军撤走。
1985年6月,黄崖洞牌楼奠基,8月竣工剪彩,投资52万元的黄崖洞景区初步建成,并正式接待游客。1990年8月,黄崖洞被命名为“山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10月,这里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7月,黄崖洞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黄崖洞国家森林公园”。9月,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又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5月,黎城县政府在黄崖洞推出“做一回太行人,当一天八路军”的专项旅游活动。
2006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工业保护遗产论坛上说,有9处近现代工业遗产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近现代工业遗产分别是: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中东铁路建筑群、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石龙坝水电站、个旧鸡街火车站、钱塘江大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遗址和南通大生纱厂。
在这些工业遗产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建于1890年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这个由清末洋务派官员张之洞创办的钢铁工业遗迹,曾是中国近代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目前保留下来的旧址包括冶炼铁炉、高炉栈桥、日欧式建筑群、天主教堂等。
最“新”的工业遗产是建于1958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1966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卫星从这里升空。到1994年这个基地退役为止,共发射过25颗人造卫星。此外,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的导弹实验场。在遗址附近的烈士陵园中,埋葬着400多位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捐躯的烈士遗体。
据国家文物局介绍,从1996年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中国将“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列为一个保护类别。在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和位于青海省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成为首批进入“国保”名单的工业遗产。
八路军武器制造之谜:流动工作团与秘密兵工厂
八路军兵工厂用拆除的铁轨制造武器
人们讲起抗日战争中的的八路军,往往称之为土八路,其实土八路并不土。八路军的将领大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知识分子,整个队伍中有学识的青年乃是八路军的骨干。仅就战斗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流动工作团而言,便是一支人才济济的大军。
八路军流动工作团是随着以山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组建的军工企业,它为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提供武器装备。为适应游击战的需要,队伍跟随卞力部队流动,故称流动工作团,也誉为“驮在驴背上的兵工厂”。 流动工作团有一千多人,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从欧洲回国的留学生,有从南洋归来的华侨,有国内高等学
3/6
府的教授和学生,有大城市工业产业的技术人员,也有根据地土生土长的能工巧匠,其中着名人士有100多位,如: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内燃机研究室的研究生郭栋材,留学英国的冶金博士张华清、日本早稻田大学电机系的毕业生程明升,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钢铁系的陆达,燕京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张芳,北平大学工学院的毕业生郑汉涛、牛治华,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学生高源、李守文,天津北洋大学毕业的陈志坚、孙艳清、张培江、刘致中、牛宝印、齐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唐英之,天津河北工学院毕业的张浩、张温如、王锡暇、耿震、李非平,云南大学采冶系毕业的李树人,西北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宋宗景,山西大学工学院毕业的席永先、宋宗恕,东北大学毕业的赵云鹏,天津女师学院毕业的柴毅,山东大学毕业的高广平,武汉大学毕业的林溪,河南大学毕业的张志青,上海雷氏德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毕业的唐成仪等高级知识分子……
他们大多出身在富有家庭,为了抗日救国中抛弃舒适的生活,离开优越的环境,不远万里,远渡重洋,从国外或大后方爬山涉水,投奔到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生活艰苦的太行山区,同当地民众艰苦奋斗创建抗日根据地,从事对敌武器的研究与制造。
从大砍刀到枪械的研制
抗战初期,由于八路军的迅速扩展,许多新战士手中无枪,凭着大砍刀、长矛梭标与日军拼杀,不少人壮烈牺牲。身为流动工作团领导人的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急战士所急,他以曾在德国、苏联学到的军械制造知识,从根据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很快设计出八路军步枪的结构图,召集黄崖洞兵工厂厂长程明升、梁沟兵工厂厂长陈志坚、工程处工程师郭栋材、唐成仪等一批利技人员研究在兵工厂制造步枪的问题,并责成黄崖洞兵工厂副厂长刘贵福具体组织实施。
刘贵福原为太原兵工厂造枪分厂钳工,有十三年的制枪经验,1937年11月太原沦陷时,他带领15位技术骨干投奔到根据地兵工厂,先后任技师、副厂长。他接受任务后,在刘鼎部长的指导下,吸收了捷克式、汉阳式、三八式等国内外步枪的优点,从黄崖洞兵工厂的技术、设备、物资条件出发,立足于适应八路军游击作战的特点,经过反复试验,于1940年8月1日研制出一种重量轻、体积小、射击精度高、便于战士携带、使用灵巧的新型七九步枪。这种步枪比普通型步枪短10厘米,形似马枪,故取名“八一式步马枪”。造枪用的钢材,取之白晋铁路,民兵于夜间破路拆卸的铁轨,运往兵工厂。全枪仅3. 36公斤,采用三棱刺刀,机动灵活,实战效果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步枪。
从此,流动工作团的各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源源装备部队,在抗战期间共制造出这种枪一万多支。八路军战士有了这些新式武器如虎添翼,在战场英勇杀敌,越战越勇。
八一式步马枪的作战威力,不仅在抗战中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而且也优于解放战争时期美国造的步枪。 1949年4月,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彭德怀总司令在视察战利品时,拿着阎锡山军队的美国造的步枪说:“这不如我们造的适用,如果我们不是道轨钢会比这更好”。
从手榴弹到炮弹的研制
手榴弹是抗战中八路军使用最广泛的杀敌武器,这是因为太行山区煤、铁矿产丰富,手雷弹制造技术比较简单,又易于普及,兵工厂、游击队、民兵都能制造,八路军战士几乎人人都配有手榴弹,但手榴弹投掷距离短,只适应近战,且杀伤力不强。
1940年百团大战,八路军缴获了一批日军在山地作战中具有较强杀伤力的掷弹筒(五O小炮,即口径为50毫米的追击炮),彭德怀指示流动工作团要抓紧研制。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掷弹筒很快仿制成功,但五O炮弹难以制造,主要是缺少铸造弹体的灰生铁。
外购在敌人严密封锁下根本不可能,只能依靠自力更生解决,时为流动工作团工程处副处长的陆达挑起了这一重担。
当时陆达年仅26岁,从小生长在上海,曾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1934年留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钢铁冶金专业,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放弃了即将届满的学业,在旅德华人抗日联合会的帮助下,年底随杨虎城将军考察团乘船回国,投奔延安,参加了抗日大军。1939年,陆达被调往战争前线,参与太行山区的军事工业建设。
为解决生产炮弹的原料,达到批量生产的能力,他深入武乡县柳沟铁厂进行试验。
柳沟铁厂原是一座采用当地矿石冶炼生铁,铸造铁锅、铁壶、犁烨等农民生活用品和农业工具的工厂,抗战开始后逐渐增加了手榴弹、地雷等军用品的生产,成为流动工作团的一个重要兵工厂,高源在此任厂长,六旬炼铁专家张华清任技术顾问,故炮弹批量生产的试验定在这里进行。炮弹结构比手榴弹复杂,它由引信、弹体、
4/6
弹尾、尾翅等部件组装而成,这些部件的连接主要靠螺纹丝扣,需要进行切削加工,而柳沟铁厂冶炼的生铁是白口生铁(碳化铁),硬度高,质地脆,不能切削加工,如何软化白口生铁,使其能切削加工,成为能否制造炮弹的关键。
一九四五年九月,八路军攻下冀东重镇蓟县县城。这是攻城战士们携云梯向城墙运动。
为攻克这个难题,陆达日夜守候在炼铁现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试验,他运用从国外学到的德国式白心韧化技术原理和美国式黑心韧化技术原理,同武乡地区传统的生铁焖火技术相结合,在技术工人孙兆喜等人的配合下,改造了土方炉,创造了火焰反射加热炉。将生铁铸造的炮弹毛胚置入炉内焖火,使弹体表面软化,以达到切削加工的要求,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自1941年4月起,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开始了炮弹的批量生产,当年出产炮弹四万多发。车工甄荣典就是在车削炮弹中以质量好、数量多、班产达480发的最高纪录,被誉为“炮弹王”,荣获边区劳动英雄称号的。黄崖洞兵工厂制造的五O小炮和炮弹,每年可装备16个团,使八路军对日作战的火力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1942年,他们又开创了八二迫击炮和弹的生产,大大增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
从黑火药到现代火炸药的研制
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从宋朝开始用于战争,一千多年沿袭不止。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地雷、手榴弹、枪炮等多数仍用它装填,虽然能杀伤敌人,但威力有限。为了提高作战能力,利技人员从1940年开始,就着手研究现代火炸药的制造。现代火炸药的主要原料是硫酸,它是化学工业的产物,其制造工艺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接触法,装置复杂而又需要细白金粉做触媒;二是铅室法,工艺虽简单,但需要大量的铅板建造铅室。根据地既无白金来源,也无铅板可取,这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利技人员依据硫酸的制造原理,就地取材,探索新的制造工艺。
1940年7月,晋察冀工业部技术室卞任张芳和化工技师张奎兀,在调研中发现当地的老百姓用以盛水和储粮的陶瓷缸,具有良好的耐酸腐蚀性能,便以它代替铅板,垒成缸室,创造了用缸室法取代铅室法制造硫酸的成功。
1941年5月,化学工程师王锡暇、张浩,火药技师王化南、白英、焦逢春等在黎城县白布焦寺,采用缸室法建成了制造硫酸的化工厂,开始了硫酸的工业性生产。
硫酸是火药之母,它的问世,使现代火炸药走进了八路军的武器库,无烟发射药、硝铵炸药使我军的炮弹、枪弹威力大增,抗战后期,八路军生产无烟火药15400多斤,硝铵炸药23500多斤,给日军以严重打击。 在火炸药的研制中,火药技师焦逢春功不可没,他在抗战前曾是民间爆竹匠,家族祖祖辈辈都在山西洪洞县以做鞭炮和焰火为生,从小学会了一套制造黑火药的传统技术,1937年冬,他跟随叔父教子富、教子学全家七口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专门制造填装手榴弹的黑色炸药。
1939年,由于制造技术出众,焦逢春和家人被调到了流动工作团,教子学任火药技师,焦逢春任火药技术员,参加了现代火药的研制。在研制过程中,焦逢春的两个叔叔和妻子都先后牺牲于爆炸事故中,唯一的儿子也囚触碰废炸药而被炸死,他自己在试验中多次受伤,但他为了探索火药的生产规律,毫不退缩,把从战争中收集到的国内外各种炮弹,冒着生命危险一一拆卸、解剖,留做样品,放入一个特制的小箱内随身携带,走到哪里研究到哪里,与这个“宝贝箱”从不分离,经过苦心研究,终于掌握了各类炮弹的结构与性能以及雷管、底火、引信等火工品的特点,并在郑汉涛的指导下,编着出版了《炮弹》一书,为炮弹的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生产和试验时,凡发生哑炮、漏药等问题,都要请他去“查病因”、“动手术”,排除故障,因而被称为“火工品的外利医师”。由于多次负伤,加之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焦逢春在抗战胜利后不久便不幸离开了人世。 从作坊式生产到企业化管理的探索
“驴背上的兵工厂”——这是流动工作团创建初期的真实写照。没有固定的厂址,设备简陋,工具缺乏,技术落后,手工操作,处于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职工行动军工化,生活集体化,自称军工战士。随着根据地的扩展和巩固,兵工厂规模增大,设备增加,厂址稳定,生产效率有了明显提高。1940年彭德怀视察黄崖洞兵工厂时提出:工厂不是部队,职工不是战士,工厂要有自己的管理方法。时为工程处长的郑汉涛和懂工业管理的有学之士便开始了兵工厂管理方式的研究。
郑汉涛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后来抛弃了舒适的家庭生活和优厚的工作职位,秘密离开上海投奔延安,临别时给慈父托诗一首:“欲知您儿去何方,掀开水浒第一章。”在厂里,他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编写了工厂管理教材,举办了培训班,并亲自讲课。在他的努力下,工厂成立了工会,取消了军事化的生活方式,职工吃住自由;工厂实行民卞管理,依据“集体合同”组织生产劳动;生产过程实行定额管理,开展了成本
5/6
上一页
下一页


    重复了

    重复了
老林光一 发表于 2014-12-5 23:42
第一任厂长程明升
黄崖洞兵工厂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战时期,它是隶属八路军军工部的最 ...
八一式步马枪的作战威力,不仅在抗战中优于日本造的“三八式”,而且也优于解放战争时期美国造的步枪。 1949年4月,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彭德怀总司令在视察战利品时,拿着阎锡山军队的美国造的步枪说:“这不如我们造的适用,如果我们不是道轨钢会比这更好”。

说的应该是M1917步枪,M1917是由一战时英国仿毛瑟式枪机再委托美国生产的P14步枪改口径而来作为参加过一战的库存翻修货要求不能太高。

烈焰之翼 发表于 2014-12-4 14:31
有,当年我在杂志上看到过,现在记不清了。当时记得叫做华氏快步枪,一种半自动步枪,不过貌似没有获得大 ...

刚才想起《轻兵器》提到过华式快步枪是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而刘庆恩自装枪采用枪口集汽式看来我老了。
-------------------------------------------------------------------------------------------------------------------------------
华式快步枪是湖北兵工厂总办刘庆恩设计的1918年参加过美国陆军测试。




烈焰之翼 发表于 2014-12-4 14:31
有,当年我在杂志上看到过,现在记不清了。当时记得叫做华氏快步枪,一种半自动步枪,不过貌似没有获得大 ...

刚才想起《轻兵器》提到过华式快步枪是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而刘庆恩自装枪采用枪口集汽式看来我老了。
-------------------------------------------------------------------------------------------------------------------------------
华式快步枪是湖北兵工厂总办刘庆恩设计的1918年参加过美国陆军测试。

d9f5221339e9be5d4a90a7b1.jpg (77.1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8 11:19 上传


bedac11b24459056304e15be.jpg (20.8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8 11:19 上传


8451ed0de4af9bded1581bbe.jpg (42.5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8 11:19 上传


6b17ee1f8b851c89ad6e75be.jpg (50.1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8 11:19 上传

元首之刃 发表于 2014-12-4 21:54
八一老步枪,是用轨道钢做的。设计是修改字五五马枪,五五是朱老总五五大寿那年搞的。八一是改进自五五,设 ...
边区造能够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不错了。
漫天雪飞 发表于 2014-12-4 22:19
那枪打几百发弹以后,枪膛磨损严重,精度下降很多。
用轨道钢制的枪管,你还能够指望好到哪里去?
当时部队中那么多种口径的枪支,弹药配置起来真是不容易啊!
虼蚤笼 发表于 2014-12-8 11:19
刚才想起《轻兵器》提到过华式快步枪是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而刘庆恩自装枪采用枪口集汽式看来我老了。
...
我就记得  当年有过一种华氏快步枪,到底设计师是哪的我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