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开放机遇推进贵州航空产业腾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27:03
——专访中共贵州省委国防工业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李保芳
  2014-10-30 11:49 中国航空报         唐焘逸
贵州省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重要聚集地之一,不但有飞机制造企业,还有航空发动机企业和一大批的专业化厂家和配套企业,这都得益于“三线建设”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为贵州现代国防科技工业带来的变革。

半个世纪以来,在工业基础相对落后的贵州山区,老一辈航空人献身三线建设、新一辈航空人发扬三线精神,他们前赴后继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投射在这一片青山绿水。

尤其是近年来,贵州国防工业系统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开放新机遇、大力发扬三线精神,航空产业逐步形成以贵阳-安顺为产业基地、辐射全省的新兴航空产业链,具备整机制造优势和航空配套建设实力,并在航空产业军转民的舞台上表现出强劲活力。

在喜迎“三线建设”5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紧紧围绕振兴三线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及航空产业重点发展项目和未来规划等内容赴贵阳,专访了中共贵州省委国防工业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李保芳。

“三线建设”构筑起贵州军工

基本格局

贵州“三线建设”始于1964年,是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包括其他相关产业等基础设施在内的大规模基本建设。贵州省委国防工业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李保芳说:“三线建设”对贵州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期间虽然历经曲折,但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支援下,经过建设者的艰苦奋战,胜利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为贵州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通过“三线建设”,贵州增加了一大批现代化工业企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底子薄的局面;国防科技、煤炭、电力、冶金、机电、化学等领域成为省内优势工业,改善了贵州工业结构;形成了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都匀、凯里等一批工业中心,使贵州的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同时也加快贵州城镇化建设进程。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国防科技工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战略调整,发扬三线建设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通过三线调整改造、实施高新工程、改革脱困、军民结合等一系列攻坚战,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整体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已经建成以航空、航天、电子和民爆工业为主体的军民结合型科研生产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和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区域经济整体跃升发展中,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充分挖掘并发挥人才、资源、技术的优势,依托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及贵阳、遵义国家级开发区,带动全省通用飞机、无人机、教练机及其配套产业的进步,并积极开展与地方开展航空航天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能矿产业装备和工程机械、关键基础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业的合作,促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推动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贵州全省上下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迎头赶上,奋力赶超,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大、增速加快”的态势。

李保芳介绍,当前,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已建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门类齐全、本省配套率最高的全产业链航空制造体系;拥有配套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重点航天装备科研生产基地;国内品种最全,执行标准最高,综合实力较强的电子基地。

军工产业基础坚实——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贵州国防科技工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贡献,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稳步发展,截至去年末在职职工达到6万余人、资产总额4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60家。

工业强省战略强力推动——贵州省委省政府做出“工业强省”的战略抉择以来,重点推动以电力、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加快发展,为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带来难得战略机遇: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催生对工程机械、机械设备等各类装备制造产品的大量需求,为军民融合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打造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后,国家已有35个部委专门出台支持贵州的若干意见和支持的决策,一系列国家政策的落实为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自然条件优越——贵州省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常年平均气温15℃左右,极少受到雾霾和沙尘天气的影响,空气质量常年优良,同时远离地震带,具有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的特点,十分适宜先进装备、智能装备等精密制造。目前贵州省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28种,特别是铝、钛等高端装备制造金属材料储量丰富,铝土矿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7%,居全国第2位;能源结构水煤结合、水火互济,是“西电东送”的主力,工业企业用电平均价格优势明显。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硕果累累

贵州省是我国飞机产品本地配套率最高的省份之一,拥有完整的飞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服务科研生产产业链,门类齐全的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附件,锻铸件、标准件、橡胶件、专业化生产以及航天、电子综合配套能力,在我国航空工业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李保芳介绍,近年来贵州航空工业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取得不俗成绩,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明显提升、产业聚集优势进一步显现、产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品协作配套能力增强等。

当前,贵州航空军民结合产业已形成以贵阳-小孟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黎阳中小推力发动机研发生产修理服务基地为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贵州还培育了航宇科技、华恒机械、中航紧固件、厚诚科技等一批民参军企业,涌现出贵飞公司的新能源客车、黎阳公司的燃气轮机、西工集团的高效切削刀具、安大公司的精密环形锻件等一大批军民转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果。

贵州省通航产业的发展以中航工业在黔企业为重点,其他军工基地和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相关配套工作。重点建设的航空产业园区(基地)项目分别是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航工业贵阳产业基地、中航工业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园。

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方面,2013年,贵州安吉航空精密铸造有公司铝合金精密铸造生产线、钛合金精密铸造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贵州飞机公司教练机重点技术工程实验室、民用无人机重大技术研发建设、民用无人机产业化(一期)等项目正抓紧实施,力争今年验收投产。

中航工业贵阳产业基地发展目标是建设航空发动机整机、零部件研制生产及维修产业基地。目前,重点实施黎阳航空动力公司发动机项目和凯阳航空发动机修理项目。其中,黎阳公司航空发动机叶片优异制造中心项目已建成并完成搬迁工作,凯阳航空发动机修理项目已投产。

中航工业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园内,正在实施的项目主要有贵阳航空电机公司整体搬迁项目、贵州红林机械厂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贵州西南工具公司的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数控刀具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其中,贵阳航空电机公司整体搬迁项目已投产;贵州红林机械厂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包括AMT汽车自动变速器执行机构生产线建设项目和民用飞机控制系统零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贵州西南工具公司和贵州黎阳公司等4家单位联合申报的航空发动机机匣加工国产化成套刀具产品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得立项。

贵州军民融合产业主要从哪些方面加快发展?李保芳表示:总体工作上突出“五条主线”,具体推动方面着力“五个切入”,即围绕改革驱动、创新引领、绿色制造、区域带动、合作共赢“五条主线”,从资源整合、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市场开拓、专业招商“五个方面切入”,采取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做强存量、做大增量的方式,积极与大企业对接、力争中小企业形成集群配套,改变现有军工企业散小弱的现状,促进产业进一步聚集。

今年是改革之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工作进行提前部署,省经信委、省委国防工委组织深入军工企业调研,制定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从扩大军工对外开放、创新企业体制机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为产业规划的推进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尤其是提出“一核两翼”的发展布局,重点推进以贵阳、贵安新区为核心,延伸安顺、遵义产业带,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特色装备、电子信息为核心引领,突出航空、航天两翼发展的格局。并整合各类资源,在金融投资、产业联盟、人才保障、技术创新等方面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带动贵州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贵州省还以资本为纽带,支持军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上市、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深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有别于军工母体机制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强产业协作配套,引进社会资本,改造军工传统产业,实现军地资源整合经营、军民资源兼容互利;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系列招商活动,围绕通用航空、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重点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招商。

提起远景发展规划,李保芳表示,贵州有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产业创新集聚示范区,即发展成为通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民用无人机及配套产品的自主创新集聚区、现代民用航空制造产业的集中区、吸引国际合作和引进外资的集合区、现代化产业基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导区,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展示区。
http://www.cannews.com.cn/2014/1030/109274.shtml——专访中共贵州省委国防工业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李保芳
  2014-10-30 11:49 中国航空报         唐焘逸
贵州省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重要聚集地之一,不但有飞机制造企业,还有航空发动机企业和一大批的专业化厂家和配套企业,这都得益于“三线建设”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为贵州现代国防科技工业带来的变革。

半个世纪以来,在工业基础相对落后的贵州山区,老一辈航空人献身三线建设、新一辈航空人发扬三线精神,他们前赴后继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投射在这一片青山绿水。

尤其是近年来,贵州国防工业系统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开放新机遇、大力发扬三线精神,航空产业逐步形成以贵阳-安顺为产业基地、辐射全省的新兴航空产业链,具备整机制造优势和航空配套建设实力,并在航空产业军转民的舞台上表现出强劲活力。

在喜迎“三线建设”5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紧紧围绕振兴三线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及航空产业重点发展项目和未来规划等内容赴贵阳,专访了中共贵州省委国防工业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李保芳。

“三线建设”构筑起贵州军工

基本格局

贵州“三线建设”始于1964年,是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包括其他相关产业等基础设施在内的大规模基本建设。贵州省委国防工业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李保芳说:“三线建设”对贵州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期间虽然历经曲折,但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支援下,经过建设者的艰苦奋战,胜利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为贵州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通过“三线建设”,贵州增加了一大批现代化工业企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底子薄的局面;国防科技、煤炭、电力、冶金、机电、化学等领域成为省内优势工业,改善了贵州工业结构;形成了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都匀、凯里等一批工业中心,使贵州的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同时也加快贵州城镇化建设进程。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国防科技工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战略调整,发扬三线建设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通过三线调整改造、实施高新工程、改革脱困、军民结合等一系列攻坚战,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整体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已经建成以航空、航天、电子和民爆工业为主体的军民结合型科研生产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和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区域经济整体跃升发展中,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充分挖掘并发挥人才、资源、技术的优势,依托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及贵阳、遵义国家级开发区,带动全省通用飞机、无人机、教练机及其配套产业的进步,并积极开展与地方开展航空航天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能矿产业装备和工程机械、关键基础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业的合作,促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推动全省国防科技工业快速发展。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贵州全省上下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迎头赶上,奋力赶超,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大、增速加快”的态势。

李保芳介绍,当前,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已建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门类齐全、本省配套率最高的全产业链航空制造体系;拥有配套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重点航天装备科研生产基地;国内品种最全,执行标准最高,综合实力较强的电子基地。

军工产业基础坚实——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贵州国防科技工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贡献,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稳步发展,截至去年末在职职工达到6万余人、资产总额4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60家。

工业强省战略强力推动——贵州省委省政府做出“工业强省”的战略抉择以来,重点推动以电力、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加快发展,为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带来难得战略机遇: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催生对工程机械、机械设备等各类装备制造产品的大量需求,为军民融合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打造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后,国家已有35个部委专门出台支持贵州的若干意见和支持的决策,一系列国家政策的落实为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自然条件优越——贵州省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常年平均气温15℃左右,极少受到雾霾和沙尘天气的影响,空气质量常年优良,同时远离地震带,具有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的特点,十分适宜先进装备、智能装备等精密制造。目前贵州省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28种,特别是铝、钛等高端装备制造金属材料储量丰富,铝土矿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7%,居全国第2位;能源结构水煤结合、水火互济,是“西电东送”的主力,工业企业用电平均价格优势明显。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硕果累累

贵州省是我国飞机产品本地配套率最高的省份之一,拥有完整的飞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服务科研生产产业链,门类齐全的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附件,锻铸件、标准件、橡胶件、专业化生产以及航天、电子综合配套能力,在我国航空工业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李保芳介绍,近年来贵州航空工业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取得不俗成绩,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明显提升、产业聚集优势进一步显现、产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品协作配套能力增强等。

当前,贵州航空军民结合产业已形成以贵阳-小孟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黎阳中小推力发动机研发生产修理服务基地为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贵州还培育了航宇科技、华恒机械、中航紧固件、厚诚科技等一批民参军企业,涌现出贵飞公司的新能源客车、黎阳公司的燃气轮机、西工集团的高效切削刀具、安大公司的精密环形锻件等一大批军民转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果。

贵州省通航产业的发展以中航工业在黔企业为重点,其他军工基地和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相关配套工作。重点建设的航空产业园区(基地)项目分别是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航工业贵阳产业基地、中航工业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园。

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方面,2013年,贵州安吉航空精密铸造有公司铝合金精密铸造生产线、钛合金精密铸造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贵州飞机公司教练机重点技术工程实验室、民用无人机重大技术研发建设、民用无人机产业化(一期)等项目正抓紧实施,力争今年验收投产。

中航工业贵阳产业基地发展目标是建设航空发动机整机、零部件研制生产及维修产业基地。目前,重点实施黎阳航空动力公司发动机项目和凯阳航空发动机修理项目。其中,黎阳公司航空发动机叶片优异制造中心项目已建成并完成搬迁工作,凯阳航空发动机修理项目已投产。

中航工业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园内,正在实施的项目主要有贵阳航空电机公司整体搬迁项目、贵州红林机械厂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贵州西南工具公司的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数控刀具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其中,贵阳航空电机公司整体搬迁项目已投产;贵州红林机械厂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包括AMT汽车自动变速器执行机构生产线建设项目和民用飞机控制系统零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贵州西南工具公司和贵州黎阳公司等4家单位联合申报的航空发动机机匣加工国产化成套刀具产品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得立项。

贵州军民融合产业主要从哪些方面加快发展?李保芳表示:总体工作上突出“五条主线”,具体推动方面着力“五个切入”,即围绕改革驱动、创新引领、绿色制造、区域带动、合作共赢“五条主线”,从资源整合、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市场开拓、专业招商“五个方面切入”,采取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做强存量、做大增量的方式,积极与大企业对接、力争中小企业形成集群配套,改变现有军工企业散小弱的现状,促进产业进一步聚集。

今年是改革之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工作进行提前部署,省经信委、省委国防工委组织深入军工企业调研,制定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从扩大军工对外开放、创新企业体制机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为产业规划的推进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尤其是提出“一核两翼”的发展布局,重点推进以贵阳、贵安新区为核心,延伸安顺、遵义产业带,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特色装备、电子信息为核心引领,突出航空、航天两翼发展的格局。并整合各类资源,在金融投资、产业联盟、人才保障、技术创新等方面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带动贵州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贵州省还以资本为纽带,支持军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上市、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深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有别于军工母体机制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强产业协作配套,引进社会资本,改造军工传统产业,实现军地资源整合经营、军民资源兼容互利;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系列招商活动,围绕通用航空、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重点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招商。

提起远景发展规划,李保芳表示,贵州有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产业创新集聚示范区,即发展成为通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民用无人机及配套产品的自主创新集聚区、现代民用航空制造产业的集中区、吸引国际合作和引进外资的集合区、现代化产业基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先导区,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展示区。
http://www.cannews.com.cn/2014/1030/109274.shtml
2014-12-3 13:3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