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字419大战克节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16:41
1962年10月16日,在忍无可忍之下,中央军委决定对执行“前进政策”、步步蚕食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反击。决心以西藏军区部队在中印边界东段歼灭侵入“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并准备连续作战,攻歼可能由纵深来援的印军。中印边界西段也要配合,以新疆军区部队扫除侵入传统习惯线以东的几个印军据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至此拉开了帷幕。

克节朗地区位于中印边境东段的西端,西接不丹,东临娘姆江曲,是一道从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山谷,因流经其间的克节朗河而得名,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有林中草场68个,是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村的夏季牧场。这片地区本来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北,印军却在1962年6月越过麦线,蚕食占据此处,企图继续由此推进到麦线以北11公里的拉则山脊,以达到改变麦线走向的目的。为制止印军的侵略,西藏军区边防部队奉命进至克节朗地区进行反蚕食斗争,与印军形成了武装对峙。然而印度尼赫鲁政府错估了形势,认为中国军队不敢反击,为了达到其想像中的“理想边界”,竟然下令印军在中印边境东西两段同时推进,要将他们认为的所谓“印度领土”上的中国边防部队“驱逐或清除”,在边界上造成既成事实。印度人一再得寸进尺,终于把毛惹急了,决心打印军一下,要打狠打痛,要一仗“争取十年的边境安定”。

侵入克节朗地区的是印军第7旅、阿萨姆步兵第5营和炮兵、工兵一部,共4个步兵营约3000余人。其左翼的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及其以西地域兵力比较密集,并靠近第7旅旅部,布置了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及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旁遮普联队第9营、阿萨姆步兵第5营各一部。其中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成立于1823年,士兵多来自尼泊尔,从古代起就有善战之名。该营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战役,“曾在第三次卡西诺战斗中立下不朽的功勋”。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成立于1798年,士兵剽悍勇猛,战斗力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营在非洲和中东战场作过战,颇有战功。印军前陆军参谋长蒂迈亚上将曾夸赞说:“拉加普特人是印军的骄傲,哪里的任务最艰巨,哪里就有拉加普特士兵。” 旁遮普联队第9营成立于18世纪中叶,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印度独立后的印巴克什米尔战争。上述几支印军部队历史都比较悠久,部队中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多,枪法准,只是年纪偏大,体力较差。

奉中央军委命令,西藏军区成立了“藏字419部队”(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下辖154团、155团、157团,是东段反击作战的主力。在发起克节朗反击作战时,155团奉命主攻印军左翼重点部署之敌,是419部队的主要突击方向。任务是首先攻歼枪等、卡龙印军,尔后攻歼扯冬、绒不丢印军。待歼灭上述各地印军后,再向色兄朗沟发展进攻,聚歼入侵该地的印军。当面印军依托高山设防,多以连或加强连为单位分散配置,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各据点均筑有坚固的工事。其整体部署前重后轻,正面较宽,纵深较浅,点与点之间间隙较大。针对印军的防御特点,155团团长刘广桐、政委乔学亭决心从中间突破,集中兵力同时攻击枪等、卡龙之敌,撕开口子之后,再向纵深发展。在战斗部署上,以1营攻击卡龙印军;2营配属8连攻击枪等印军;歼灭两处之敌后,1、2营再协力攻歼扯冬、绒不丢印军;3营(欠8连)为团预备队,适时跟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高原作战自然环境恶劣,突发情况甚多。为此,刘广桐、乔学亭号召全团“多手准备一举成功”,把困难想在前头,精心组织战斗准备工作。为了对付印军地堡群,部队准备了炸药包、爆破筒、40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等多种攻坚火器,并设计了不同情况下的炸碉堡方法;为了做好连续作战出现断粮的准备,组织人员认真调查了战区的各种植物,使部队弄清了哪些野菜、野果可以吃,哪些植物可以作为临时食物;为进一步掌握地形、敌情,还组织了班长以上骨干秘密抵近印军阵地进行侦察,并就地开展军事民主,研究打法。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得知后,感慨地说:“我打了多少年仗,还没见过像你们这样看地形的!”

10月20日7时30分,419部队由120迫击炮、82迫击炮各12门组成的轻便炮兵群和各团属炮兵的82迫击炮,对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目标实施了15分钟火力急袭,将印军的炮兵阵地和工事摧毁一部。7时45分,155团第一梯队2个营发起冲击,迅速从卡龙、枪等之间渡过克节朗河,分向各自预定目标展开进攻。

1营直扑卡龙,这里是一块林间牧场,驻有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部带4连共140余人。其东侧是扯冬牧场,驻有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2连和阿萨姆步兵第5营1个排共130余人。其东南紧邻绒不丢牧场,驻有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1个加强连共140余人。印军的三处据点成犄角之势,能够相互策应,火力配系较严密。

1营集中2、3连向卡龙印军侧背攻击,因迂回途中草深林密,3连1排与扯冬西南方向的印军遭遇,双方发生激战。3连果断改变决心,向扯冬印军发起攻击。战斗中南侧的绒不丢印军居高临下以火力向3连侧射,威胁很大。为保障3连侧翼安全,营指命令营预备队1连迅速前出阻击绒不丢印军。而穿插到位攻打卡龙印军的就只剩下了2连。这样,战斗未久,形成了1营3个连各打印军1个连支撑点的态势。因1营各方向兵力都不占优势,印军又凭借坚固碉堡群顽强抵抗,战斗打得异常激烈。2连攻打卡龙时,仅用3分钟就突破了印军前沿阵地。2排5、6班并肩向前猛插,逐个摧毁印军碉堡。6班班长阳廷安率领全班猛打猛冲,直取纵深,逼近印军营指挥所。激战中班长牺牲了副班长指挥,副班长牺牲了党员骨干接替指挥,前仆后继,全班打到只剩下一名新战士仍继续战斗。在5班的配合下,6班先后攻克了印军碉堡27个,歼敌55人,缴获火炮2门、轻重机枪4挺、90火箭筒2具、各种枪支55支。战后,6班被国防部授予了“阳廷安班”荣誉称号。
  
2营攻打的枪等也是位于山坡上的一处林间牧场,驻有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3连、旁遮普联队第9营4连和阿萨姆步兵第5营1个加强排,总兵力270人,分为东西两处据点进行防守。2营采取了避开正面、攻敌侧后、集中兵力多路进攻、各个歼灭的战法。以4连、5连、8连迅速实施穿插迂回,从三面包围了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3连(加强1个重机枪排)防守的枪等第一据点,尔后分多路向印军发起攻击。为防止第二据点印军逃跑,2营同时令6连隐蔽迂回,与4连协同对旁遮普联队第9营4连驻守的第二据点形成包围。2营主力方向的战斗打得很利索,5连担任主攻,一个碉堡一个碉堡攻打,逐点清除,在8连一部配合下,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将第一据点印军歼灭。先后打掉碉堡56个,歼灭印军140多人,其中俘敌20余人,包括1名中校和1名少校。其后,2营将营预备队8连主力投入战斗,与4连、6连协同从三面向第二据点印军发起攻击。经过一个小时战斗就歼灭了守敌,击毙旁遮普联队第9营4连少校连长。在第二据点西侧1000米处警戒阵地防守的阿萨姆步兵第5营1个加强排也遭到攻击,损失惨重,后与枪等部分残敌弃阵北逃。6连1个排迅速追击逃敌,在炮兵分队协同将这股印军全部歼灭。

2营只用了3个多小时就将枪等印军全歼,打得非常漂亮。共击毙印军228人,俘敌42人,攻克地堡112个。2营在战斗中伤亡55人。

因2营方向战斗进展顺利,刘广桐果断决定将团预备队3营(欠8连)投入1营方向,加快战斗进程。3营赶到卡龙时,2连经过艰苦奋战,已基本将卡龙印军歼灭,战斗即将结束。刘广桐接报后,改令3营继续向扯冬和印军7旅旅部方向攻击前进。2连最后攻克了印军营部的核心碉堡,俘获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长瑞克中校以下军官5人。经由印军军官喊话,残余印军全部缴械投降。经过3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2连全歼了卡龙印军,以伤亡55人的代价击毙印军92人,俘敌51人,攻克碉堡64个,独立完成了原定全营的战斗任务。战后,2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3连攻打扯冬印军也非常艰苦,为防敌逃跑,副连长带1排插到扯冬东南侧断敌退路,连长张国品率2排进至扯冬西南侧,2个排加强3排7班同时攻击守敌。印军依托碉堡群坚守,交叉火力非常猛烈。激战中,连长张国品牺牲,指导员张少松负伤,全连伤亡接近三分之一,2排打到只能编为1个班。在2连歼灭卡龙之敌后,刘广桐率团指挥所部分人员前移到扯冬附近继续指挥战斗。观察到3连的战况后,刘广桐命令3连3排长带7班分组攻击,先集中火力将印军封锁住,尔后居高临下从后面向前打,连续攻克印军3个碉堡,自己无一伤亡。3连各部不顾伤亡,越战越勇,打到11时终于消灭了残余印军。战斗中共歼灭印军133人,3连伤亡36人。1连进入战斗较晚,同时展开3个排向绒不丢印军发起多路攻击。因地形复杂,1连未能对守敌达成合围。各排勇猛攻击,哪里有枪声向哪里冲杀,连克印军碉堡20余个,并与反冲击的印军拼开了刺刀,坚决将其打垮。在3连攻歼了扯冬之敌40分钟后,1连也攻占绒不丢,歼灭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1个加强连大部,击毙印军80人,俘敌32人,缴获各种迫击炮6门、各种枪支83支(挺、具)和电台5部。1连在战斗中伤亡47人。

1营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敢于独立作战,孤胆作战,仅用4个多小时就攻歼了卡龙、扯冬、绒不丢印军1个营部带3个连另1个排共360余人,俘获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长瑞克中校和第4师通信团长泰瓦利中校,为全歼克节朗地区印军做出了重要贡献。1营在这场战斗中啃的是硬骨头,攻坚打得很艰苦,全营共伤亡138人,敌我伤亡比为2.6:1。“藏字419部队” 司令员柴洪泉接到1营的战报后,高兴地说:“胜利者不受裁判。”
这样,原来预计3天的战斗任务,155团仅用了4个多小时就完成了。与此同时,154团攻歼了克节朗印军右翼的沙则地区之敌,157团1营迂回到了印军在克节朗地区的指挥、补给中心章多。张国华闻讯后很兴奋,指示部队乘胜进攻,并注意搜剿残敌。

155团奉419部队前指命令继续向色兄朗沟发展进攻,协同157团全歼该地印军。当时3营已进到了扯冬以东地区,2营在攻歼了枪等印军后也前进至扯冬地区待命。刘广桐和乔学亭进行了研究,根据上午的战斗情况看,印军依托各据点的碉堡群进行防御,需要逐个碉堡攻占,逐点夺取,下午的战斗可能仍然要如此进行。部队上午伤亡不小,弹药消耗也很大,为谨慎起见,于是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重新组织准备。等3营再次出动推进到勒龙时,印军第7旅旅部和主力部队已经溃散逃跑,3营只歼敌39人。16时,3营奉命沿勒龙、吉普继续向色兄朗沟发展进攻,1营一部也从绒不丢沿色兄朗沟向章多方向追击。印军第7旅因为被157团1营抄了后路,部队惊慌失措,迅速崩溃,到处钻山逃跑。155团部队一路追击,但已找不到印军主力,只歼灭了零散敌人,到黄昏时只好收拢待命。

21日上午,155团奉命协同兄弟部队在克节朗河以南的山地、丛林中搜剿逃散的印军。下午16时55分,张国华打电话给前线部队,传达军委指示:“不受麦克马洪线限制,乘胜追击。”随后419部队和山南军分区部队迅速收拢,兵分四路追击逃敌。154团一马当先,成为第一支越过麦克马洪线的部队,而且在追击至龙布普附近时俘获了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并继续进占了重镇达旺。刘广桐、乔学亭指挥155团随419部队前指在154团之后跟进,于26日追击至达旺地区,沿途歼灭逃敌一部。

至此,克节朗、达旺地区反击作战胜利结束。419部队和11师、山南军分区部队协同作战,歼灭印军第7旅,收复了达旺河以北地区,共毙、俘印军1897人。其中419部队从12公里宽正面突破,追击纵深120余公里,经过大小战斗32次,歼灭印军1513人,生俘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战绩辉煌。10月22日,中央军委特别来电嘉奖了参战部队:“这次对印度侵略军的反击作战,我参战部队的指战员,在高原严寒的困难条件下斗志昂扬,艰苦卓绝,勇猛善战,干脆地歼灭了敌人,取得了初战的伟大胜利。捷报频传,中央军委极为高兴。”据说,最后面那句话是毛泽东亲自加上去的。

印度政府不甘心如此失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将国家转入战争轨道。印军也在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一线集结兵力,企图发动新的进攻。因此,中央军委下达了再次反击印军的指示。这次反击作战规模较大,先后集结了419部队、11师、55师、山南军分区部队和炮兵、工兵一部,共约2.2万人,准备实采取大纵深迂回包围、多路穿插分割的战法将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印军一举歼灭。

11月18日,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反击作战开始。155团3营奉命随157团行动,向申隔宗印军实施迂回攻击;刘广桐、乔学亭指挥155团主力随联合指挥所前进,准备随时堵截南逃的印军。战斗打响后,155团主力向申隔宗方向疾进,然而因为走错道路,遇到悬崖峭壁拦路,行动缓慢。155团3营随157团出发后,在高山密林中边开路边前进,在克服了重重自然险阻后,于20日上午到达了略马东附近地区。这时157团已先行插到此处,经过战斗连续粉碎了印军沿公路的节节抗击,与另一路插过来的山南军分区部队会合,拦腰截断了公路。155团主力在森林中奋力开路前进,于19日拂晓和正面进攻的154团先后进至申隔宗地区。随后154、155团奉命向南追击,一气赶到略马东,又接到命令继续向德让宗方向追击。2个团官兵并肩沿公路猛追,克服饥饿疲劳,4个小时行进35公里,于19日夜进抵德让宗和米龙岗地区。此后154团继续追击,一直打到吉莫山口、打陇宗地区。155团奉命在冬以东、登班以西、曼大拉以北的公路沿线地区搜剿,10天内搜歼印军298人,缴获火炮3门、轻机枪14挺、其他枪支153支和电台10部。

在这次反击作战中,419部队、11师、55师、山南军分区部队表现都非常出色。无论是正面进攻,还是大纵深穿插和侧翼迂回,都能穿插到位,攻强守固,基本歼灭了这一地区的印军主力。共毙、俘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5063人,其中419部队歼灭印军2173人。

11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从11月22日零时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从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将从1959年11月7日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

也就是说,中国将放弃中印边界东段藏南地区浴血奋战收复的土地,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的双方实际控制线以北,为了表示以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还要再撤20公里。而在中印边界西段的阿克塞钦地区,中国军队拔除了印军侵入中印传统习惯线以东的43个据点,恢复了原有态势,但同样将部队撤到了实际控制线内侧20公里。对于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世界舆论大哗。金庸执掌的香港《明报》当时评论说:“这一招使得漂亮之极,潇洒之极。”这段话后来被广泛引用,甚至称之为“外国舆论”。可惜,这是中国香港的舆论,而不是外国舆论。
1962年10月16日,在忍无可忍之下,中央军委决定对执行“前进政策”、步步蚕食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反击。决心以西藏军区部队在中印边界东段歼灭侵入“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并准备连续作战,攻歼可能由纵深来援的印军。中印边界西段也要配合,以新疆军区部队扫除侵入传统习惯线以东的几个印军据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至此拉开了帷幕。

克节朗地区位于中印边境东段的西端,西接不丹,东临娘姆江曲,是一道从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山谷,因流经其间的克节朗河而得名,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有林中草场68个,是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村的夏季牧场。这片地区本来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北,印军却在1962年6月越过麦线,蚕食占据此处,企图继续由此推进到麦线以北11公里的拉则山脊,以达到改变麦线走向的目的。为制止印军的侵略,西藏军区边防部队奉命进至克节朗地区进行反蚕食斗争,与印军形成了武装对峙。然而印度尼赫鲁政府错估了形势,认为中国军队不敢反击,为了达到其想像中的“理想边界”,竟然下令印军在中印边境东西两段同时推进,要将他们认为的所谓“印度领土”上的中国边防部队“驱逐或清除”,在边界上造成既成事实。印度人一再得寸进尺,终于把毛惹急了,决心打印军一下,要打狠打痛,要一仗“争取十年的边境安定”。

侵入克节朗地区的是印军第7旅、阿萨姆步兵第5营和炮兵、工兵一部,共4个步兵营约3000余人。其左翼的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及其以西地域兵力比较密集,并靠近第7旅旅部,布置了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及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旁遮普联队第9营、阿萨姆步兵第5营各一部。其中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成立于1823年,士兵多来自尼泊尔,从古代起就有善战之名。该营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战役,“曾在第三次卡西诺战斗中立下不朽的功勋”。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成立于1798年,士兵剽悍勇猛,战斗力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营在非洲和中东战场作过战,颇有战功。印军前陆军参谋长蒂迈亚上将曾夸赞说:“拉加普特人是印军的骄傲,哪里的任务最艰巨,哪里就有拉加普特士兵。” 旁遮普联队第9营成立于18世纪中叶,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印度独立后的印巴克什米尔战争。上述几支印军部队历史都比较悠久,部队中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多,枪法准,只是年纪偏大,体力较差。

奉中央军委命令,西藏军区成立了“藏字419部队”(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下辖154团、155团、157团,是东段反击作战的主力。在发起克节朗反击作战时,155团奉命主攻印军左翼重点部署之敌,是419部队的主要突击方向。任务是首先攻歼枪等、卡龙印军,尔后攻歼扯冬、绒不丢印军。待歼灭上述各地印军后,再向色兄朗沟发展进攻,聚歼入侵该地的印军。当面印军依托高山设防,多以连或加强连为单位分散配置,构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各据点均筑有坚固的工事。其整体部署前重后轻,正面较宽,纵深较浅,点与点之间间隙较大。针对印军的防御特点,155团团长刘广桐、政委乔学亭决心从中间突破,集中兵力同时攻击枪等、卡龙之敌,撕开口子之后,再向纵深发展。在战斗部署上,以1营攻击卡龙印军;2营配属8连攻击枪等印军;歼灭两处之敌后,1、2营再协力攻歼扯冬、绒不丢印军;3营(欠8连)为团预备队,适时跟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高原作战自然环境恶劣,突发情况甚多。为此,刘广桐、乔学亭号召全团“多手准备一举成功”,把困难想在前头,精心组织战斗准备工作。为了对付印军地堡群,部队准备了炸药包、爆破筒、40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等多种攻坚火器,并设计了不同情况下的炸碉堡方法;为了做好连续作战出现断粮的准备,组织人员认真调查了战区的各种植物,使部队弄清了哪些野菜、野果可以吃,哪些植物可以作为临时食物;为进一步掌握地形、敌情,还组织了班长以上骨干秘密抵近印军阵地进行侦察,并就地开展军事民主,研究打法。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得知后,感慨地说:“我打了多少年仗,还没见过像你们这样看地形的!”

10月20日7时30分,419部队由120迫击炮、82迫击炮各12门组成的轻便炮兵群和各团属炮兵的82迫击炮,对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目标实施了15分钟火力急袭,将印军的炮兵阵地和工事摧毁一部。7时45分,155团第一梯队2个营发起冲击,迅速从卡龙、枪等之间渡过克节朗河,分向各自预定目标展开进攻。

1营直扑卡龙,这里是一块林间牧场,驻有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部带4连共140余人。其东侧是扯冬牧场,驻有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2连和阿萨姆步兵第5营1个排共130余人。其东南紧邻绒不丢牧场,驻有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1个加强连共140余人。印军的三处据点成犄角之势,能够相互策应,火力配系较严密。

1营集中2、3连向卡龙印军侧背攻击,因迂回途中草深林密,3连1排与扯冬西南方向的印军遭遇,双方发生激战。3连果断改变决心,向扯冬印军发起攻击。战斗中南侧的绒不丢印军居高临下以火力向3连侧射,威胁很大。为保障3连侧翼安全,营指命令营预备队1连迅速前出阻击绒不丢印军。而穿插到位攻打卡龙印军的就只剩下了2连。这样,战斗未久,形成了1营3个连各打印军1个连支撑点的态势。因1营各方向兵力都不占优势,印军又凭借坚固碉堡群顽强抵抗,战斗打得异常激烈。2连攻打卡龙时,仅用3分钟就突破了印军前沿阵地。2排5、6班并肩向前猛插,逐个摧毁印军碉堡。6班班长阳廷安率领全班猛打猛冲,直取纵深,逼近印军营指挥所。激战中班长牺牲了副班长指挥,副班长牺牲了党员骨干接替指挥,前仆后继,全班打到只剩下一名新战士仍继续战斗。在5班的配合下,6班先后攻克了印军碉堡27个,歼敌55人,缴获火炮2门、轻重机枪4挺、90火箭筒2具、各种枪支55支。战后,6班被国防部授予了“阳廷安班”荣誉称号。
  
2营攻打的枪等也是位于山坡上的一处林间牧场,驻有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3连、旁遮普联队第9营4连和阿萨姆步兵第5营1个加强排,总兵力270人,分为东西两处据点进行防守。2营采取了避开正面、攻敌侧后、集中兵力多路进攻、各个歼灭的战法。以4连、5连、8连迅速实施穿插迂回,从三面包围了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3连(加强1个重机枪排)防守的枪等第一据点,尔后分多路向印军发起攻击。为防止第二据点印军逃跑,2营同时令6连隐蔽迂回,与4连协同对旁遮普联队第9营4连驻守的第二据点形成包围。2营主力方向的战斗打得很利索,5连担任主攻,一个碉堡一个碉堡攻打,逐点清除,在8连一部配合下,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将第一据点印军歼灭。先后打掉碉堡56个,歼灭印军140多人,其中俘敌20余人,包括1名中校和1名少校。其后,2营将营预备队8连主力投入战斗,与4连、6连协同从三面向第二据点印军发起攻击。经过一个小时战斗就歼灭了守敌,击毙旁遮普联队第9营4连少校连长。在第二据点西侧1000米处警戒阵地防守的阿萨姆步兵第5营1个加强排也遭到攻击,损失惨重,后与枪等部分残敌弃阵北逃。6连1个排迅速追击逃敌,在炮兵分队协同将这股印军全部歼灭。

2营只用了3个多小时就将枪等印军全歼,打得非常漂亮。共击毙印军228人,俘敌42人,攻克地堡112个。2营在战斗中伤亡55人。

因2营方向战斗进展顺利,刘广桐果断决定将团预备队3营(欠8连)投入1营方向,加快战斗进程。3营赶到卡龙时,2连经过艰苦奋战,已基本将卡龙印军歼灭,战斗即将结束。刘广桐接报后,改令3营继续向扯冬和印军7旅旅部方向攻击前进。2连最后攻克了印军营部的核心碉堡,俘获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长瑞克中校以下军官5人。经由印军军官喊话,残余印军全部缴械投降。经过3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2连全歼了卡龙印军,以伤亡55人的代价击毙印军92人,俘敌51人,攻克碉堡64个,独立完成了原定全营的战斗任务。战后,2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3连攻打扯冬印军也非常艰苦,为防敌逃跑,副连长带1排插到扯冬东南侧断敌退路,连长张国品率2排进至扯冬西南侧,2个排加强3排7班同时攻击守敌。印军依托碉堡群坚守,交叉火力非常猛烈。激战中,连长张国品牺牲,指导员张少松负伤,全连伤亡接近三分之一,2排打到只能编为1个班。在2连歼灭卡龙之敌后,刘广桐率团指挥所部分人员前移到扯冬附近继续指挥战斗。观察到3连的战况后,刘广桐命令3连3排长带7班分组攻击,先集中火力将印军封锁住,尔后居高临下从后面向前打,连续攻克印军3个碉堡,自己无一伤亡。3连各部不顾伤亡,越战越勇,打到11时终于消灭了残余印军。战斗中共歼灭印军133人,3连伤亡36人。1连进入战斗较晚,同时展开3个排向绒不丢印军发起多路攻击。因地形复杂,1连未能对守敌达成合围。各排勇猛攻击,哪里有枪声向哪里冲杀,连克印军碉堡20余个,并与反冲击的印军拼开了刺刀,坚决将其打垮。在3连攻歼了扯冬之敌40分钟后,1连也攻占绒不丢,歼灭第9廓尔喀联队第1营1个加强连大部,击毙印军80人,俘敌32人,缴获各种迫击炮6门、各种枪支83支(挺、具)和电台5部。1连在战斗中伤亡47人。

1营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敢于独立作战,孤胆作战,仅用4个多小时就攻歼了卡龙、扯冬、绒不丢印军1个营部带3个连另1个排共360余人,俘获拉加普特联队第2营营长瑞克中校和第4师通信团长泰瓦利中校,为全歼克节朗地区印军做出了重要贡献。1营在这场战斗中啃的是硬骨头,攻坚打得很艰苦,全营共伤亡138人,敌我伤亡比为2.6:1。“藏字419部队” 司令员柴洪泉接到1营的战报后,高兴地说:“胜利者不受裁判。”
这样,原来预计3天的战斗任务,155团仅用了4个多小时就完成了。与此同时,154团攻歼了克节朗印军右翼的沙则地区之敌,157团1营迂回到了印军在克节朗地区的指挥、补给中心章多。张国华闻讯后很兴奋,指示部队乘胜进攻,并注意搜剿残敌。

155团奉419部队前指命令继续向色兄朗沟发展进攻,协同157团全歼该地印军。当时3营已进到了扯冬以东地区,2营在攻歼了枪等印军后也前进至扯冬地区待命。刘广桐和乔学亭进行了研究,根据上午的战斗情况看,印军依托各据点的碉堡群进行防御,需要逐个碉堡攻占,逐点夺取,下午的战斗可能仍然要如此进行。部队上午伤亡不小,弹药消耗也很大,为谨慎起见,于是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重新组织准备。等3营再次出动推进到勒龙时,印军第7旅旅部和主力部队已经溃散逃跑,3营只歼敌39人。16时,3营奉命沿勒龙、吉普继续向色兄朗沟发展进攻,1营一部也从绒不丢沿色兄朗沟向章多方向追击。印军第7旅因为被157团1营抄了后路,部队惊慌失措,迅速崩溃,到处钻山逃跑。155团部队一路追击,但已找不到印军主力,只歼灭了零散敌人,到黄昏时只好收拢待命。

21日上午,155团奉命协同兄弟部队在克节朗河以南的山地、丛林中搜剿逃散的印军。下午16时55分,张国华打电话给前线部队,传达军委指示:“不受麦克马洪线限制,乘胜追击。”随后419部队和山南军分区部队迅速收拢,兵分四路追击逃敌。154团一马当先,成为第一支越过麦克马洪线的部队,而且在追击至龙布普附近时俘获了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并继续进占了重镇达旺。刘广桐、乔学亭指挥155团随419部队前指在154团之后跟进,于26日追击至达旺地区,沿途歼灭逃敌一部。

至此,克节朗、达旺地区反击作战胜利结束。419部队和11师、山南军分区部队协同作战,歼灭印军第7旅,收复了达旺河以北地区,共毙、俘印军1897人。其中419部队从12公里宽正面突破,追击纵深120余公里,经过大小战斗32次,歼灭印军1513人,生俘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战绩辉煌。10月22日,中央军委特别来电嘉奖了参战部队:“这次对印度侵略军的反击作战,我参战部队的指战员,在高原严寒的困难条件下斗志昂扬,艰苦卓绝,勇猛善战,干脆地歼灭了敌人,取得了初战的伟大胜利。捷报频传,中央军委极为高兴。”据说,最后面那句话是毛泽东亲自加上去的。

印度政府不甘心如此失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将国家转入战争轨道。印军也在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一线集结兵力,企图发动新的进攻。因此,中央军委下达了再次反击印军的指示。这次反击作战规模较大,先后集结了419部队、11师、55师、山南军分区部队和炮兵、工兵一部,共约2.2万人,准备实采取大纵深迂回包围、多路穿插分割的战法将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印军一举歼灭。

11月18日,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反击作战开始。155团3营奉命随157团行动,向申隔宗印军实施迂回攻击;刘广桐、乔学亭指挥155团主力随联合指挥所前进,准备随时堵截南逃的印军。战斗打响后,155团主力向申隔宗方向疾进,然而因为走错道路,遇到悬崖峭壁拦路,行动缓慢。155团3营随157团出发后,在高山密林中边开路边前进,在克服了重重自然险阻后,于20日上午到达了略马东附近地区。这时157团已先行插到此处,经过战斗连续粉碎了印军沿公路的节节抗击,与另一路插过来的山南军分区部队会合,拦腰截断了公路。155团主力在森林中奋力开路前进,于19日拂晓和正面进攻的154团先后进至申隔宗地区。随后154、155团奉命向南追击,一气赶到略马东,又接到命令继续向德让宗方向追击。2个团官兵并肩沿公路猛追,克服饥饿疲劳,4个小时行进35公里,于19日夜进抵德让宗和米龙岗地区。此后154团继续追击,一直打到吉莫山口、打陇宗地区。155团奉命在冬以东、登班以西、曼大拉以北的公路沿线地区搜剿,10天内搜歼印军298人,缴获火炮3门、轻机枪14挺、其他枪支153支和电台10部。

在这次反击作战中,419部队、11师、55师、山南军分区部队表现都非常出色。无论是正面进攻,还是大纵深穿插和侧翼迂回,都能穿插到位,攻强守固,基本歼灭了这一地区的印军主力。共毙、俘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5063人,其中419部队歼灭印军2173人。

11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从11月22日零时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从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将从1959年11月7日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

也就是说,中国将放弃中印边界东段藏南地区浴血奋战收复的土地,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的双方实际控制线以北,为了表示以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还要再撤20公里。而在中印边界西段的阿克塞钦地区,中国军队拔除了印军侵入中印传统习惯线以东的43个据点,恢复了原有态势,但同样将部队撤到了实际控制线内侧20公里。对于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世界舆论大哗。金庸执掌的香港《明报》当时评论说:“这一招使得漂亮之极,潇洒之极。”这段话后来被广泛引用,甚至称之为“外国舆论”。可惜,这是中国香港的舆论,而不是外国舆论。
可惜了,         
实际西线似乎没动,东线因地形后勤问题后撤
假仁假义断送国土!
沈大改研究方向了?
关键是全额返还印度武器!
关键是全额返还印度武器!
那些武器都基本老掉牙了,要来做甚,弹药还无法通用。
假仁假义断送国土!
只会空谈道义不知真实情况,那个地方补给困难生存条件恶劣,你要是想把部队都饿死在那里你就这么干
要是配个图就更好了
打了胜仗为谈判后撤可以理解,但你携大胜余威谈出个什么东西来啊?到底打仗是为了什么?有没有明确的诉求和主张?光是主动后撤脱离接触,边界还是未定,到现在还稀里糊涂,这仗不白打了?



你再看看吧,打胜了都丢城失地。。。


你再看看吧,打胜了都丢城失地。。。
打了胜仗为谈判后撤可以理解,但你携大胜余威谈出个什么东西来啊?到底打仗是为了什么?有没有明确的诉求和 ...
因为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了,所以这事儿就这样了。
蕶落 发表于 2014-10-3 11:19
因为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了,所以这事儿就这样了。
现在没有老毛着这样当机立断敢打敢作的领袖了
同领地 发表于 2014-10-3 09:45
打了胜仗为谈判后撤可以理解,但你携大胜余威谈出个什么东西来啊?到底打仗是为了什么?有没有明确的诉求和 ...
哈哈,你这贴也警告了???

我那贴警告我没说的,你这个太冤了吧??

超大啊超大,哈哈!!
其实当初达旺及色拉山口完全可以守住的,不过在当时中国东段换西段的心思下从麦线以南全面撤退了。结果印度人跟本不鸟你,周总理跑了印度n遍中央还幻想着印度人会谈判真是……
与中国接壤的13个国家都谈判划好了边界,包括最难搞的俄毛在最虚弱时都搞定了,唯有印度自提出边界要求后从未妥协过,对于这内心充满欲望而嘴上和平无比且自大和永远乐观(死皮赖脸)的民族来说,如果不是彻底衰落是永远不会在边界(中印和其他国家)上做出丝毫让步的。
因为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了,所以这事儿就这样了。
对头。仅仅把眼光盯着中印边界那片小地方是不够的。不能事后诸葛亮地认为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就一定能摧枯拉朽地打服印度。tg在国际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抓住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稍纵即逝的战机,打出了边界50年的和平,这就是本事。
因为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了,所以这事儿就这样了。
对头。仅仅把眼光盯着中印边界那片小地方是不够的。不能事后诸葛亮地认为军事上取得了胜利就一定能摧枯拉朽地打服印度。tg在国际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抓住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稍纵即逝的战机,打出了边界50年的和平,这就是本事。
看看当时的国际环境,后撤是唯一的选择。
打了胜仗为谈判后撤可以理解,但你携大胜余威谈出个什么东西来啊?到底打仗是为了什么?有没有明确的诉求和 ...
打仗的目地是为了和平,而不是土地,当时我朝国内国际环境极其恶劣,不可能采取真正的进攻性战略。
目前来看,这一仗换来了中印边境五十多年的相对和平,不得不说太祖真乃枭雄也!
很多人以为土地是最主要的,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土地恰恰是最容易被牺牲掉的,和平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才是真正宝贵的东西。
目测很多人把1962年当成了2012年。
哈哈,你这贴也警告了???

我那贴警告我没说的,你这个太冤了吧??

呵呵无所谓,有容乃大这话听听就得了
当年是美苏争霸,苏联支持印度,通过蚕食我领土的方式对中国施压,我方处于劣势;但是古巴导弹危机,使得美苏斗争的焦点转移,苏联脱不开身,我方就利用这个战略空窗期,打印度一个反击,教训对方是主要目的。

至于彻底控制边境地区,或者说收复失地,还需要再打一仗。
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与中印战争发生是时间上赶巧了,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中国在结束作战上倒是利用了这个空间。
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与中印战争发生是时间上赶巧了,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中国在结束作战上倒是利用了这个 ...
是吗?呵呵。
随便11.07 发表于 2014-10-3 16:01
是吗?呵呵。
当然,呵呵。这个话我在超大说过多次了,时间表是最铁的史实。
中国的两次进攻都是典型的礼拜攻势,这个在朝鲜被美弟看破了,幸好阿三没这本事,不然就凶险了。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10-3 15:07
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与中印战争发生是时间上赶巧了,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中国在结束作战上倒是利用了这个 ...
支持。

中国为了储备对印作战物资,足足努力了一两年。储备了足够的物资后才开打的。
另外,沈大不写对越了,改研究对印一战了?

我是谁 发表于 2014-10-3 13:15
打仗的目地是为了和平,而不是土地,当时我朝国内国际环境极其恶劣,不可能采取真正的进攻性战略。
目前 ...


中印边境五十多年的相对和平?这个应该基本说不上吧?
网上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后来不久的67年还是哪一年,又爆发了较大规模的冲突;在70年代初印度策动东巴基斯坦独立,双方又在边界对峙;88年还是哪一年,这就更广为人知了;一直到前不久,又有报道双方3000(?)多兵力的对峙。
最多只能说中印双方没有象1962年那样大规模的打。不过个人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印度阿三在东段基本得到了他当初奢望的那些,而我方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只不过阿三仍不满足,仍然死皮赖脸地得寸进尺,总是想在边界继续多捞一点算一点,一直不停地蚕食。
沈听雪兄可否把后来中印边界的这些大大小小,断断续续的冲突集中归纳整理,也给大家科普一下?

我是谁 发表于 2014-10-3 13:15
打仗的目地是为了和平,而不是土地,当时我朝国内国际环境极其恶劣,不可能采取真正的进攻性战略。
目前 ...


中印边境五十多年的相对和平?这个应该基本说不上吧?
网上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后来不久的67年还是哪一年,又爆发了较大规模的冲突;在70年代初印度策动东巴基斯坦独立,双方又在边界对峙;88年还是哪一年,这就更广为人知了;一直到前不久,又有报道双方3000(?)多兵力的对峙。
最多只能说中印双方没有象1962年那样大规模的打。不过个人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印度阿三在东段基本得到了他当初奢望的那些,而我方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只不过阿三仍不满足,仍然死皮赖脸地得寸进尺,总是想在边界继续多捞一点算一点,一直不停地蚕食。
沈听雪兄可否把后来中印边界的这些大大小小,断断续续的冲突集中归纳整理,也给大家科普一下?
   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是印度某精锐之师的荣誉室里,至今还挂着殖民地时期随主子征战获得的各种锦旗,其中包括几次对我的侵略作战。
   哪天主子喊一句 let us regain the glory of ... ,三哥弄不好真又随旧主子出兵了。
62年打是为了不打,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收复藏南,这种思路政治小白是无法理解的。
这不是原创吧?!
中印边境五十多年的相对和平?这个应该基本说不上吧?
网上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后来不久的67年还是哪一 ...
我说的是“相对”和平,阿三在那之后虽然仍然有小动作,但总体收敛多了。总的来说,我国在那个方向出于地理上的劣势,能保持这么多年相对和平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是谁 发表于 2014-10-4 07:18
我说的是“相对”和平,阿三在那之后虽然仍然有小动作,但总体收敛多了。总的来说,我国在那个方向出于地 ...


我个人觉得,在超大这类军事论坛上,很多人都拥有一定的军事历史知识,甚至还比较丰富,以后还是最好慎用“打出了50多年的和平”之类的话,因为这总有些让人联想起国军、湾湾那些自欺欺人的言行。尽管你还算比较慎重的,在“和平”一词之前加上了“相对”二字。

前面我也说了,后来之所以一直没有再大打,至少直接原因并不是阿三62年被打怕了的缘故。主要还是因为阿三在东段基本得到了他当初奢望的那些土地,而我方保持了极大克制、一忍再忍。尤其是1988年(?)那次,听说都已经准备大打了,最好还是忍痛。。。。。

还有,双方在62年战争之前也是很多断断续续的小规模冲突,62年战争之后中印双方边界的形势,总的来说与62年之前相比,并没有多大改观,甚至还有所恶化。例如冲突规模还要更大一些(尤其是67年那次,如果88年那次下决心打了,肯定也规模相当大),很多地段印度非法侵占的土地甚至比以前还要多一些了!总不能因为阿三没有向整个西藏提出领土要求,就说赢得了“和平”。

只不过尽管这样,可恨的泼皮阿三仍不满足,仍想在现有基础上再尽量多捞一点,由此也造成了直至今天,双方在边界仍三天两头地对峙甚至冲突。。。
我是谁 发表于 2014-10-4 07:18
我说的是“相对”和平,阿三在那之后虽然仍然有小动作,但总体收敛多了。总的来说,我国在那个方向出于地 ...


我个人觉得,在超大这类军事论坛上,很多人都拥有一定的军事历史知识,甚至还比较丰富,以后还是最好慎用“打出了50多年的和平”之类的话,因为这总有些让人联想起国军、湾湾那些自欺欺人的言行。尽管你还算比较慎重的,在“和平”一词之前加上了“相对”二字。

前面我也说了,后来之所以一直没有再大打,至少直接原因并不是阿三62年被打怕了的缘故。主要还是因为阿三在东段基本得到了他当初奢望的那些土地,而我方保持了极大克制、一忍再忍。尤其是1988年(?)那次,听说都已经准备大打了,最好还是忍痛。。。。。

还有,双方在62年战争之前也是很多断断续续的小规模冲突,62年战争之后中印双方边界的形势,总的来说与62年之前相比,并没有多大改观,甚至还有所恶化。例如冲突规模还要更大一些(尤其是67年那次,如果88年那次下决心打了,肯定也规模相当大),很多地段印度非法侵占的土地甚至比以前还要多一些了!总不能因为阿三没有向整个西藏提出领土要求,就说赢得了“和平”。

只不过尽管这样,可恨的泼皮阿三仍不满足,仍想在现有基础上再尽量多捞一点,由此也造成了直至今天,双方在边界仍三天两头地对峙甚至冲突。。。
楼兰 发表于 2014-10-3 07:05
假仁假义断送国土!
要搞清楚印度为什么敢”前进策略“,除了你提的”印度的对华战争“中提到的原因,还有就是中国刚刚经过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1962年,手里连余粮都没多少,拿什么支持一场大规模战争。这也是为什么印度敢挑衅的原因,典型的趁火打劫~~~
我个人觉得,在超大这类军事论坛上,很多人都拥有一定的军事历史知识,甚至还比较丰富,以后还是最好慎 ...
当时太祖只是希望能得到十年的和平而已,现在这么多年没发生真正的战争,即便双方发生严重对峙,但阿三的决策层依然不敢下开战的决心,这不得不说和当年那场战争给他们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关。
对我国而言,西段的战略价值要超过东段,当年的战争实际上就是巩固了西段,稳住了东段。对阿三来说,西段如鲠在喉,他们绝对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控制线的。我前面说过了,阿三的终极梦想就是将西藏变成中印之间的缓冲区,阿三怎么可能“满足”于现有的控制线?
我个人觉得,在超大这类军事论坛上,很多人都拥有一定的军事历史知识,甚至还比较丰富,以后还是最好慎 ...
不得不说当年那场战争从策划到实施都非常漂亮,而且运气也不错,硬是用一手烂牌打了一场好局。不要被一场战争的胜利所迷惑,以为我们对阿三就真的有压倒优势了,那个时候我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外交上都极其困难,如果不及时结束战争,打其持久战,那么最终的胜利者很有可能不是我们(这已经是很客气的说法了,实际上胜算几乎没有)。
无数的历史证明,发动战争是容易的,而结束战争则极为困难,最近的教训就是美军在伊拉克的遭遇。当时能够及时结束战争,正是证明了太祖作为一世枭雄所具备的胆魄。
话说廓尔喀联队真的战斗力强大吗?不过是尼泊尔雇佣兵,士兵素质能超过尼共吗???武器,印度李恩菲尔德怎么能和我大卡拉什尼科夫的56比?
天降祥瑞 发表于 2014-10-3 15:02
当年是美苏争霸,苏联支持印度,通过蚕食我领土的方式对中国施压,我方处于劣势;但是古巴导弹危机,使得美 ...
美苏同时支持印度,还有英法,欧洲的二战剩余物资可着劲的往印度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