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动机的八股文,大家来看看透露了什么信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57:46


今天凤凰网一连四篇人物通讯,全是关于发动机的哦。难道预示我们的发动机马上就要有突破了?成发科技的股票有没有?
最关键的是很多人的年纪都很年轻啊,后继有人的节奏?

中国实现多发动机引气及其状态控制技术突破
http://news.ifeng.com/a/20140926/42092299_0.shtml
党晓民,男,49岁,中共党员,现任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环控救生研究所所长,先后从事十多项的型号研制和技术管理工作,中航工业环境控制系统技术一级专家。先后申请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国防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12项。

多发动机引气及其状态控制技术是飞机环控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涉及系统参数的精确匹配、高温高压管路的热设计和复杂构型管理及状态控制等技术在国内均属空白。党晓民带领其团队一方面消化分析国外相关资料,创新提出并采用多级调压、温压超控、空气层绝热、综合管理等技术,逐个突破难点;另一方面积极调研国内供应商,严把技术质量,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成品附件安全可靠。通过整体打包,集成验证的措施,实现了这一关键技术的最终突破,相关系统研制成功,一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研制成果已成功申报和授权专利共计13项,同时使国内供应商从“附件”供应商到“系统集成”供应商的转型跨越,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效益。

节能高效的大型座舱空调系统精确控温增压技术是确保机组和乘员安全舒适的关键技术,面临高效制冷、数字式座舱增压和大型管网空气分配等三项技术难题,国内相关机型均采用国外供应商的产品,缺乏系统顶层设计。党晓民梳理出由顶层标准规范推动复杂环控系统研制的清晰脉络,同时积极探索由主机单位牵引辅机单位技术创新的快速型号研发模式,牢牢掌握了系统设计方法,突破了基于空气动压轴承驱动的大流量高效制冷技术、多余度高安全性的数字式座舱增压技术以及基于试验数据的大型管网空气分配技术。相关产品相继研制成功,拓展了国内供应商的业务范围。该项技术已成功申报和授权专利共计56项,成为研究院环控专业核心能力构建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成为相关供应商新利润的支撑点。该项技术形成的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能源、石化、电力等行业,创造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流量机翼防除冰技术直接涉及到飞机的安全飞行,机翼防除冰系统故障导致飞行事故后,国内才逐渐关注该项技术,但相关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机理研究方面,离工程化的型号应用尚需时日。面对型号需求与技术落后之间的紧张形势,党晓民精心规划,带领团队首先从理论机理方面深入学习研究,依靠相关专业软件开展论证,最终开发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除冰系统计算仿真平台,成为国内唯一的具备防除冰系统设计计算核心能力的主机院所;其次,他从系统组成的关键部件着手,把握技术细节,成功研制了配套产品,突破了精准控制的补偿技术、大流量的笛型管设计技术以及高效换热的机翼防冰腔设计技术;最后,通过地面试验、机上试验和飞行试验等环节细致验证,反复迭代,持续改进,达到国外相当的水平。该技术及成果已成功申报和授权专利共计12项,均已广泛应用于军民用航空领域的各个方面。创新引领发展,伴随着关键技术突破过程中形成的防除冰技术发明创造,再一次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际航空产业链竞争的舞台上化被动为主动,拉开了国外供应商积极寻求合作,共同发展的序幕。

中航工业设计员王慧:申请专利27项 解决多项难题
http://news.ifeng.com/a/20140926/42092360_0.shtml
王慧,男,28岁,中共党员,现为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飞控液压研究所设计员,主要从事飞机机械操纵系统设计,并担任一飞院飞控液压研究所兼职专利协调员。在近三年的工作期间,共申请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国防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5项。

王慧是一个爱思考、爱钻研的飞机设计师。在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综合“铁鸟”试验与机上地面试验中,他主动请缨担当起此设计重任。他的发明专利《一种飞机操纵力矩与操纵角位移模拟方法》、《一种飞机操纵力与操纵位移模拟方法》和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飞机驾驶盘驱动装置》适应于各类操纵方式的操纵系统试验,尤其对于飞机操纵系统动、静态性能测试方面优势更明显。他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卡箍》通过链条替代传统的卡箍本体,能够适用于各种外形作动器油缸,将28个外形不同的作动器用一种工具实现夹装。在24个各不相同的飞机操纵面测试中,使用了他的发明专利《一种角位移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夹具便实现所有不同舵面偏转角度的测量。在国家重大专项综合“铁鸟”试验与机上地面试验中,仅测试装置制造过程中就节约了近百万元加工费,同时缩短了设计周期、制造周期、安装调试周期近3/4。

王慧很快担任起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机械备份操纵分系统设计主管。他的国防发明《一种飞机升降舵操纵机构》、《一种带末端回中机构的飞机操纵系统》,实用新型《一种铰链接头》、《一种摇臂机构》、《一种力、位移无级可调输出装置》、《一种大飞机混合式横向操纵系统》解决了国家重大专项设计中的诸多难题。同时他的实用新型专利《钢索铭牌》解决了操纵钢索的标记问题,国防发明《一种飞机触觉告警方法》、发明专利《一种双操纵飞机操纵系统解脱机构》为重大专项工程失速告警技术和驾驶员操纵装置解脱功能提供了备选方案。
在某改进型号中,串座飞机两套驾驶员操纵装置的脚蹬联动功能和脚蹬位置调节功能一直是设计难题。王慧经过仔细研究,共研究出两项技术。其中国防发明《一种平放式飞机脚蹬机构》已成功运用于该改进型号中,并经过试验与试飞验证,另一项国防发明《一种双座飞机脚蹬联动机构》则作为该问题的备份技术。在某背景项目的工作中,王慧负责其收放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为一套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其功能要求严格、可靠。他经过长时间的钻研,成功地完成了该系统的设计工作,并充分对系统进行技术分解与技术扩展,申报国防发明专利《一种硬式XXX升降装置》、《一种硬式XXX升降系统及其方法》专利两项,并对系统中一项重要功能部件申请了发明专利《一种单向定矩离合器》;在通用飞机项目中,他作为主任设计师,先后申报专利《一种通用飞机襟翼控制系统》、《一种转动部件限位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一种杆端接头及其装配方法》。

工作之余,王慧还对与其工作相关的试验技术、测量技术进行钻研。他申请了发明专利《一种微小力测量装置》和《一种软式传动机构摩擦力构成分离装置及测量方法》,解决了重大专项工程机械备份操纵系统部件质量的检验难题;发明专利《一种扭转刚度调节装置》也解决了系统试验中对扭转刚度模拟的难题,发明专利《一种油缸的安装方法》也是系统加载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赵春生发明新修型结构 提高轴对称矢量喷管隐身性
http://news.ifeng.com/a/20140926/42092289_0.shtml
赵春生,男,32岁,中共党员,现为中航工业动力所燃烧设计研究室设计员,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喷管及排气装置设计,自参加工作至今的6年时间里,共申请专利65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国防专利26项、实用新型6项。

推力矢量和隐身能力已经成为未来先进战斗机必备的关键技术。轴对称矢量喷管作为一种具有良好推力矢量功能的先进喷管,其实现隐身修型设计却异常困难,国内外还没有一种轴对称矢量喷管应用隐身修型设计。为了解决轴对称矢量喷管隐身修型的设计问题,赵春生通过对现有轴对称矢量喷管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型锯齿形裙边修型结构,此种结构解决了各状态下对内部构件的有效遮挡与运动干涉相矛盾的问题。目前,此种锯齿形裙边修型结构经过了计算机仿真验证和技术验证,充分验证了其结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轴对称矢量喷管的隐身能力,填补了类似轴对称矢量喷管进行锯齿修型的技术空白,此种结构已申请国防专利。

此外,在轴对称矢量喷管研制过程中,先后发生多种故障。排故过程中,赵春生和排故团队通过多方查找资料和数次的技术讨论,明确了故障原因,并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了排故方案。经过试车验证有效排除了以上故障,实现了故障归零。基于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为提高其结构可靠性,赵春生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轴对称矢量喷管结构特点,对多个运动机构提出了改进优化方案,并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目前针对轴对称矢量喷管运动机构,他已申请国防专利5项和发明专利3项。

赵春生主动关注、跟踪和研究国外发动机公司的专利技术,积极拓展视野,把握航空发动机喷管专业的发展方向,努力探索和研究其他各种形式先进喷管及各项新技术,并对研究成果申请专利保护,目前已申请各类专利60余项。塞式球面轴对称矢量喷管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航空发动机喷管,想进一步工程化应用,需要突破众多关键技术的限制。为此,赵春生和项目团队积极查阅和研究分析大量国内外航空发动机各种形式喷管结构和运动机构的文献资料,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多年从事喷管及排气装置设计的经验,提出了喷管多个主要运动机构和组成结构的结构方案,完成了塞式球面轴对称矢量喷管运动机构工程应用可行性分析,为喷管的工程化设计指明了方向。目前,针对此种喷管,已申请国防专利10项和发明专利2项。
通过参加中航工业组织的知识产权培训和申请专利过程中经验积累,赵春生意识到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每当自己有了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或者完成了创新的结构设计时,他便及时专利主管部门沟通,将适合通过专利保护的技术创新成果申报专利。

另外,这位工作仅6年的年轻工程师,非常注重就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申请专利保护的问题对同事提供指导和帮助。他曾多次以如何挖掘专利和申报专利为主题做专题培训,介绍专利申请的方法和专利挖掘的途径,充分带动了所在单位知识产权保护的氛围。在赵春生的影响和带动下,他所在单位的技术创新水平、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成为中航工业动力所知识产权保护的标杆单位。

中国研成新型航空发动机管路连接件线密封结构
http://news.ifeng.com/a/20140926/42092339_0.shtml
贾铎,男,34岁,中共党员,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员,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外部结构设计,现担任总体外部专业组副组长,在十年多的工作期间,共申请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29项。

为了迅速了解和掌握外部结构知识,贾铎不放过每次跑现场的机会,主动与工艺及装配、试车人员进行交流、探讨。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发动机研制报告,查阅文献资料,向老同志请教和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地学知识、啃资料、学技能、询经验,他对外部管路的设计、生产、装配等全过程以及技术发展动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何在发动机机匣及飞机舱之间有限的空间内优化外部附件布置、管路敷设,改善附件和管路的装配性和维护性,提高管路可靠性等,这些是贾铎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和技术创新的实践方向。

在管路结构研制中,需不断提高管路结构的装配性,改善管路系统的密封性,减少发动机漏油机率。贾铎选择以管路密封为研究对象,对密封结构设计和密封试验等技术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他开拓思路,敢于创新,对密封结构尺寸、密封面粗糙度、材料、拧紧力矩等因素开展密封机理研究,设计出了一种航空发动机管路连接件的新型线密封结构。该结构兼顾密封性好、重量轻等优点,同时具有较好的维修性、装配性和检测性。贾铎不断钻研,在管路密封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专利6项,除上述线密封管路连接结构外,还包括端面密封垫装置、法兰连接结构等。这些发明目前已应用到型号航空发动机的管路连接中,有效降低了管路漏油机率,为发动机安全提供了保障。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贾铎意识到传统的管路支撑结构松散零件多,不便于集件装配,难以满足当前发动机的装配要求。他不断尝试对管路支撑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并设计了新型一体式快卸卡箍和双连杆调节等结构,使安装更方便快捷,有效缩短了安装时间。其中新型双连杆调节结构可降低对管路加工精度的要求,补偿管路的装配累计公差,提高管路结构的装配性。为进一步提高管路安装固定的可靠性、便捷性,贾铎坚持探索,还设计出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可快速更换的减振装置和折页式双联卡箍结构等等,已取得5项专利。这些管路安装固定的结构在航空发动机中已得到了实际应用,在确保安全和安装维护方面获得了极好的效果。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供油、点火、测试、引气等功能要求的增加,穿过外涵机匣的管路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这些管路穿过机匣的轴向、角向位置不同,增加了机匣的装配和维护难度。贾铎结合机匣结构特点,总结出穿过机匣的管路结构设计要求,创新性设计出了套齿形浮动密封、法兰形浮动密封、双螺纹式浮动密封等结构,同时解决了穿过机匣管路的工作热补偿问题和机匣开孔处的密封问题。在结构设计时,他采用结构补偿分析、强度分析、三维仿真验证等手段,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同时致力于设计的工程化,其中一种结构已经应用在型号发动机中。目前,共有11项专利申请已取得授权。

近年来,他申请了专利35项,已获得授权29项,他将继续创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今天凤凰网一连四篇人物通讯,全是关于发动机的哦。难道预示我们的发动机马上就要有突破了?成发科技的股票有没有?
最关键的是很多人的年纪都很年轻啊,后继有人的节奏?

中国实现多发动机引气及其状态控制技术突破
http://news.ifeng.com/a/20140926/42092299_0.shtml
党晓民,男,49岁,中共党员,现任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环控救生研究所所长,先后从事十多项的型号研制和技术管理工作,中航工业环境控制系统技术一级专家。先后申请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国防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12项。

多发动机引气及其状态控制技术是飞机环控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涉及系统参数的精确匹配、高温高压管路的热设计和复杂构型管理及状态控制等技术在国内均属空白。党晓民带领其团队一方面消化分析国外相关资料,创新提出并采用多级调压、温压超控、空气层绝热、综合管理等技术,逐个突破难点;另一方面积极调研国内供应商,严把技术质量,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成品附件安全可靠。通过整体打包,集成验证的措施,实现了这一关键技术的最终突破,相关系统研制成功,一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研制成果已成功申报和授权专利共计13项,同时使国内供应商从“附件”供应商到“系统集成”供应商的转型跨越,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效益。

节能高效的大型座舱空调系统精确控温增压技术是确保机组和乘员安全舒适的关键技术,面临高效制冷、数字式座舱增压和大型管网空气分配等三项技术难题,国内相关机型均采用国外供应商的产品,缺乏系统顶层设计。党晓民梳理出由顶层标准规范推动复杂环控系统研制的清晰脉络,同时积极探索由主机单位牵引辅机单位技术创新的快速型号研发模式,牢牢掌握了系统设计方法,突破了基于空气动压轴承驱动的大流量高效制冷技术、多余度高安全性的数字式座舱增压技术以及基于试验数据的大型管网空气分配技术。相关产品相继研制成功,拓展了国内供应商的业务范围。该项技术已成功申报和授权专利共计56项,成为研究院环控专业核心能力构建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成为相关供应商新利润的支撑点。该项技术形成的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能源、石化、电力等行业,创造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流量机翼防除冰技术直接涉及到飞机的安全飞行,机翼防除冰系统故障导致飞行事故后,国内才逐渐关注该项技术,但相关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机理研究方面,离工程化的型号应用尚需时日。面对型号需求与技术落后之间的紧张形势,党晓民精心规划,带领团队首先从理论机理方面深入学习研究,依靠相关专业软件开展论证,最终开发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除冰系统计算仿真平台,成为国内唯一的具备防除冰系统设计计算核心能力的主机院所;其次,他从系统组成的关键部件着手,把握技术细节,成功研制了配套产品,突破了精准控制的补偿技术、大流量的笛型管设计技术以及高效换热的机翼防冰腔设计技术;最后,通过地面试验、机上试验和飞行试验等环节细致验证,反复迭代,持续改进,达到国外相当的水平。该技术及成果已成功申报和授权专利共计12项,均已广泛应用于军民用航空领域的各个方面。创新引领发展,伴随着关键技术突破过程中形成的防除冰技术发明创造,再一次带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际航空产业链竞争的舞台上化被动为主动,拉开了国外供应商积极寻求合作,共同发展的序幕。

中航工业设计员王慧:申请专利27项 解决多项难题
http://news.ifeng.com/a/20140926/42092360_0.shtml
王慧,男,28岁,中共党员,现为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飞控液压研究所设计员,主要从事飞机机械操纵系统设计,并担任一飞院飞控液压研究所兼职专利协调员。在近三年的工作期间,共申请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国防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5项。

王慧是一个爱思考、爱钻研的飞机设计师。在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综合“铁鸟”试验与机上地面试验中,他主动请缨担当起此设计重任。他的发明专利《一种飞机操纵力矩与操纵角位移模拟方法》、《一种飞机操纵力与操纵位移模拟方法》和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飞机驾驶盘驱动装置》适应于各类操纵方式的操纵系统试验,尤其对于飞机操纵系统动、静态性能测试方面优势更明显。他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卡箍》通过链条替代传统的卡箍本体,能够适用于各种外形作动器油缸,将28个外形不同的作动器用一种工具实现夹装。在24个各不相同的飞机操纵面测试中,使用了他的发明专利《一种角位移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夹具便实现所有不同舵面偏转角度的测量。在国家重大专项综合“铁鸟”试验与机上地面试验中,仅测试装置制造过程中就节约了近百万元加工费,同时缩短了设计周期、制造周期、安装调试周期近3/4。

王慧很快担任起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机械备份操纵分系统设计主管。他的国防发明《一种飞机升降舵操纵机构》、《一种带末端回中机构的飞机操纵系统》,实用新型《一种铰链接头》、《一种摇臂机构》、《一种力、位移无级可调输出装置》、《一种大飞机混合式横向操纵系统》解决了国家重大专项设计中的诸多难题。同时他的实用新型专利《钢索铭牌》解决了操纵钢索的标记问题,国防发明《一种飞机触觉告警方法》、发明专利《一种双操纵飞机操纵系统解脱机构》为重大专项工程失速告警技术和驾驶员操纵装置解脱功能提供了备选方案。
在某改进型号中,串座飞机两套驾驶员操纵装置的脚蹬联动功能和脚蹬位置调节功能一直是设计难题。王慧经过仔细研究,共研究出两项技术。其中国防发明《一种平放式飞机脚蹬机构》已成功运用于该改进型号中,并经过试验与试飞验证,另一项国防发明《一种双座飞机脚蹬联动机构》则作为该问题的备份技术。在某背景项目的工作中,王慧负责其收放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为一套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其功能要求严格、可靠。他经过长时间的钻研,成功地完成了该系统的设计工作,并充分对系统进行技术分解与技术扩展,申报国防发明专利《一种硬式XXX升降装置》、《一种硬式XXX升降系统及其方法》专利两项,并对系统中一项重要功能部件申请了发明专利《一种单向定矩离合器》;在通用飞机项目中,他作为主任设计师,先后申报专利《一种通用飞机襟翼控制系统》、《一种转动部件限位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一种杆端接头及其装配方法》。

工作之余,王慧还对与其工作相关的试验技术、测量技术进行钻研。他申请了发明专利《一种微小力测量装置》和《一种软式传动机构摩擦力构成分离装置及测量方法》,解决了重大专项工程机械备份操纵系统部件质量的检验难题;发明专利《一种扭转刚度调节装置》也解决了系统试验中对扭转刚度模拟的难题,发明专利《一种油缸的安装方法》也是系统加载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赵春生发明新修型结构 提高轴对称矢量喷管隐身性
http://news.ifeng.com/a/20140926/42092289_0.shtml
赵春生,男,32岁,中共党员,现为中航工业动力所燃烧设计研究室设计员,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喷管及排气装置设计,自参加工作至今的6年时间里,共申请专利65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国防专利26项、实用新型6项。

推力矢量和隐身能力已经成为未来先进战斗机必备的关键技术。轴对称矢量喷管作为一种具有良好推力矢量功能的先进喷管,其实现隐身修型设计却异常困难,国内外还没有一种轴对称矢量喷管应用隐身修型设计。为了解决轴对称矢量喷管隐身修型的设计问题,赵春生通过对现有轴对称矢量喷管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型锯齿形裙边修型结构,此种结构解决了各状态下对内部构件的有效遮挡与运动干涉相矛盾的问题。目前,此种锯齿形裙边修型结构经过了计算机仿真验证和技术验证,充分验证了其结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轴对称矢量喷管的隐身能力,填补了类似轴对称矢量喷管进行锯齿修型的技术空白,此种结构已申请国防专利。

此外,在轴对称矢量喷管研制过程中,先后发生多种故障。排故过程中,赵春生和排故团队通过多方查找资料和数次的技术讨论,明确了故障原因,并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了排故方案。经过试车验证有效排除了以上故障,实现了故障归零。基于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为提高其结构可靠性,赵春生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轴对称矢量喷管结构特点,对多个运动机构提出了改进优化方案,并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目前针对轴对称矢量喷管运动机构,他已申请国防专利5项和发明专利3项。

赵春生主动关注、跟踪和研究国外发动机公司的专利技术,积极拓展视野,把握航空发动机喷管专业的发展方向,努力探索和研究其他各种形式先进喷管及各项新技术,并对研究成果申请专利保护,目前已申请各类专利60余项。塞式球面轴对称矢量喷管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航空发动机喷管,想进一步工程化应用,需要突破众多关键技术的限制。为此,赵春生和项目团队积极查阅和研究分析大量国内外航空发动机各种形式喷管结构和运动机构的文献资料,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多年从事喷管及排气装置设计的经验,提出了喷管多个主要运动机构和组成结构的结构方案,完成了塞式球面轴对称矢量喷管运动机构工程应用可行性分析,为喷管的工程化设计指明了方向。目前,针对此种喷管,已申请国防专利10项和发明专利2项。
通过参加中航工业组织的知识产权培训和申请专利过程中经验积累,赵春生意识到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每当自己有了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或者完成了创新的结构设计时,他便及时专利主管部门沟通,将适合通过专利保护的技术创新成果申报专利。

另外,这位工作仅6年的年轻工程师,非常注重就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申请专利保护的问题对同事提供指导和帮助。他曾多次以如何挖掘专利和申报专利为主题做专题培训,介绍专利申请的方法和专利挖掘的途径,充分带动了所在单位知识产权保护的氛围。在赵春生的影响和带动下,他所在单位的技术创新水平、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成为中航工业动力所知识产权保护的标杆单位。

中国研成新型航空发动机管路连接件线密封结构
http://news.ifeng.com/a/20140926/42092339_0.shtml
贾铎,男,34岁,中共党员,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员,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外部结构设计,现担任总体外部专业组副组长,在十年多的工作期间,共申请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29项。

为了迅速了解和掌握外部结构知识,贾铎不放过每次跑现场的机会,主动与工艺及装配、试车人员进行交流、探讨。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发动机研制报告,查阅文献资料,向老同志请教和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地学知识、啃资料、学技能、询经验,他对外部管路的设计、生产、装配等全过程以及技术发展动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何在发动机机匣及飞机舱之间有限的空间内优化外部附件布置、管路敷设,改善附件和管路的装配性和维护性,提高管路可靠性等,这些是贾铎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和技术创新的实践方向。

在管路结构研制中,需不断提高管路结构的装配性,改善管路系统的密封性,减少发动机漏油机率。贾铎选择以管路密封为研究对象,对密封结构设计和密封试验等技术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他开拓思路,敢于创新,对密封结构尺寸、密封面粗糙度、材料、拧紧力矩等因素开展密封机理研究,设计出了一种航空发动机管路连接件的新型线密封结构。该结构兼顾密封性好、重量轻等优点,同时具有较好的维修性、装配性和检测性。贾铎不断钻研,在管路密封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专利6项,除上述线密封管路连接结构外,还包括端面密封垫装置、法兰连接结构等。这些发明目前已应用到型号航空发动机的管路连接中,有效降低了管路漏油机率,为发动机安全提供了保障。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贾铎意识到传统的管路支撑结构松散零件多,不便于集件装配,难以满足当前发动机的装配要求。他不断尝试对管路支撑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并设计了新型一体式快卸卡箍和双连杆调节等结构,使安装更方便快捷,有效缩短了安装时间。其中新型双连杆调节结构可降低对管路加工精度的要求,补偿管路的装配累计公差,提高管路结构的装配性。为进一步提高管路安装固定的可靠性、便捷性,贾铎坚持探索,还设计出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可快速更换的减振装置和折页式双联卡箍结构等等,已取得5项专利。这些管路安装固定的结构在航空发动机中已得到了实际应用,在确保安全和安装维护方面获得了极好的效果。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供油、点火、测试、引气等功能要求的增加,穿过外涵机匣的管路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这些管路穿过机匣的轴向、角向位置不同,增加了机匣的装配和维护难度。贾铎结合机匣结构特点,总结出穿过机匣的管路结构设计要求,创新性设计出了套齿形浮动密封、法兰形浮动密封、双螺纹式浮动密封等结构,同时解决了穿过机匣管路的工作热补偿问题和机匣开孔处的密封问题。在结构设计时,他采用结构补偿分析、强度分析、三维仿真验证等手段,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同时致力于设计的工程化,其中一种结构已经应用在型号发动机中。目前,共有11项专利申请已取得授权。

近年来,他申请了专利35项,已获得授权29项,他将继续创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技术突破呈井喷态势。
特别时刻,特别报道!(p.s.楼主链接呢?)
我现在就想知道涡轴16和WS20什么时候能上到武直10和运20身上。
超级谍报员 发表于 2014-9-26 14:51
特别时刻,特别报道!(p.s.楼主链接呢?)
谢谢指正,马上补
锯齿裙菊花
飞控,动作执行件还有矢菊隐身优化?
实际项目催生出经验的累积,这就是财富!
J20矢量了
翔龙 发表于 2014-9-26 17:49
实际项目催生出经验的累积,这就是财富!
关键还是人才啊
项目加平时的积累
我现在就想知道涡轴16和WS20什么时候能上到武直10和运20身上。
后一个还有希望,前一个就算了吧
赎新网昨天报,中航工业将在年底前拆分出中航发动机公司,
据财新网报
王慧,男,28岁,中共党员,现为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飞控液压研究所设计员,主要从事飞机机械操纵系统设计,并担任一飞院飞控液压研究所兼职专利协调员。在近三年的工作期间,共申请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国防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5项。

王慧是一个爱思考、爱钻研的飞机设计师。在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综合“铁鸟”试验与机上地面试验中,他主动请缨担当起此设计重任。他的发明专利《一种飞机操纵力矩与操纵角位移模拟方法》、《一种飞机操纵力与操纵位移模拟方法》和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飞机驾驶盘驱动装置》适应于各类操纵方式的操纵系统试验,尤其对于飞机操纵系统动、静态性能测试方面优势更明显。他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卡箍》通过链条替代传统的卡箍本体,能够适用于各种外形作动器油缸,将28个外形不同的作动器用一种工具实现夹装。在24个各不相同的飞机操纵面测试中,使用了他的发明专利《一种角位移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夹具便实现所有不同舵面偏转角度的测量。在国家重大专项综合“铁鸟”试验与机上地面试验中,仅测试装置制造过程中就节约了近百万元加工费,同时缩短了设计周期、制造周期、安装调试周期近3/4。

王慧很快担任起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机械备份操纵分系统设计主管。他的国防发明《一种飞机升降舵操纵机构》、《一种带末端回中机构的飞机操纵系统》,实用新型《一种铰链接头》、《一种摇臂机构》、《一种力、位移无级可调输出装置》、《一种大飞机混合式横向操纵系统》解决了国家重大专项设计中的诸多难题。同时他的实用新型专利《钢索铭牌》解决了操纵钢索的标记问题,国防发明《一种飞机触觉告警方法》、发明专利《一种双操纵飞机操纵系统解脱机构》为重大专项工程失速告警技术和驾驶员操纵装置解脱功能提供了备选方案。

==================================================================

这一段告诉我们:

运-20的飞控系统虽然是数字电传的,但是仍然保留了机械备份操纵系统

这一点跟C-17倒是一样,但先进程度应该是比不上A-400M了,不知道跟安-70、XC-2相比如何

PS:TNND,据说跟不带机械备份相比,至少要重出一吨多的死重啊
lixiang3248 发表于 2014-9-26 20:57
王慧,男,28岁,中共党员,现为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飞控液压研究所设计员,主要从事飞机机械操纵系 ...
保命的东西,不用不行~遇见电磁脉冲弹一样能降落
王慧,男,28岁,中共党员,现为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飞控液压研究所设计员,主要从事飞机机械操纵系 ...
不保留才是傻子。百来吨的东西,加重一吨有毛影响?又不是战斗机
一群英雄啊
王慧,男,28岁,中共党员,现为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飞控液压研究所设计员,主要从事飞机机械操纵系 ...
少一吨能死啊??又不是格斗用的。
看来J20走F35轴对称矢量喷管是十有八九的事了,毛子看见了又要眼红了,T50要有这技术也不至于被黑成3.8代机。
好消息目不暇接了,好好好
翔龙 发表于 2014-9-26 17:49
实际项目催生出经验的累积,这就是财富!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啊。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下马飞机了。
天剑 发表于 2014-9-26 20:13
赎新网昨天报,中航工业将在年底前拆分出中航发动机公司,
中航工业内,发动机公司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