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最新研究成果 已确认5个特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45:48
"暗物质"最新研究成果 已确认5个特征

来源:国际在线 2014年09月19日 


[导读]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实验室18日在日内瓦公布。
丁肇中实验室公布"暗物质"最新研究成果已确认5个特征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

原标题: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实验室公布“暗物质”最新研究成果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素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实验室18日在日内瓦公布了其最新研究结果,在业已完成的观测中,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一大步。

上世纪二十年代,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宇宙在大爆炸以前处于真空状态,大爆炸以后才形成了物质世界,据此推断就应该有反物质存在。此后,物理学家们开始了寻找反物质或称暗物质的努力。“阿尔法磁谱仪”是丁肇中教授创立的一个实验项目,于2011年5月16日被安置到国际空间站,迄今已运行四十多个月,共搜集了540亿个宇宙射线数据。刚刚公布的研究成果,是基于对最先收集到的410亿个数据的分析。

研究成果显示,在这410亿个初级宇宙射线中,共观测到约1000万个电子与正电子,这是半世纪来首次检测到的正电子分率的最大值。而正电子的多少是识别暗物质的重要指标。丁肇中教授表示,迄今的研究已确认暗物质的5个特征,还有最后一个特征待确认。“根据现在的结果,我们所找(到)的东西,一定是个新的东西,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是不是暗物质,要看最后一个结果。暗物质有6个物征,其中5个特征都被我们观测到了,最后一个特征就是它的产生率会不会忽然降下来,这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只剩下这一个没测量出来。”

18日,丁肇中教授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视频共同向全球宣布了这一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19日出版的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





http://www.wokeji.com/military/jgkj/201409/t20140919_821869.shtml"暗物质"最新研究成果 已确认5个特征

来源:国际在线 2014年09月19日 


[导读]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实验室18日在日内瓦公布。
丁肇中实验室公布"暗物质"最新研究成果已确认5个特征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

原标题: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实验室公布“暗物质”最新研究成果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素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实验室18日在日内瓦公布了其最新研究结果,在业已完成的观测中,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一大步。

上世纪二十年代,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宇宙在大爆炸以前处于真空状态,大爆炸以后才形成了物质世界,据此推断就应该有反物质存在。此后,物理学家们开始了寻找反物质或称暗物质的努力。“阿尔法磁谱仪”是丁肇中教授创立的一个实验项目,于2011年5月16日被安置到国际空间站,迄今已运行四十多个月,共搜集了540亿个宇宙射线数据。刚刚公布的研究成果,是基于对最先收集到的410亿个数据的分析。

研究成果显示,在这410亿个初级宇宙射线中,共观测到约1000万个电子与正电子,这是半世纪来首次检测到的正电子分率的最大值。而正电子的多少是识别暗物质的重要指标。丁肇中教授表示,迄今的研究已确认暗物质的5个特征,还有最后一个特征待确认。“根据现在的结果,我们所找(到)的东西,一定是个新的东西,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是不是暗物质,要看最后一个结果。暗物质有6个物征,其中5个特征都被我们观测到了,最后一个特征就是它的产生率会不会忽然降下来,这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只剩下这一个没测量出来。”

18日,丁肇中教授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视频共同向全球宣布了这一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19日出版的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





http://www.wokeji.com/military/jgkj/201409/t20140919_821869.shtml
http://www.wokeji.com/military/jgkj/201409/t20140919_821883.shtml
丁肇中团队发布AMS项目18年来第一个实验结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9月19日 


[导读] 日内瓦时间4月3日下午5点(北京时间4月4日零点),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18年之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
丁肇中团队发布AMS项目18年来第一个实验结果



本报济南4月4日零时电(记者郑燕峰)人类对暗物质的理解和检测实现新进展。日内瓦时间4月3日下午5点(北京时间4月4日零点),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18年之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来自一个共同之源,即脉冲星或人们一直寻找的暗物质。

按照合作协议,丁肇中教授通知负责AMS项目热系统工程的山东大学程林教授,在济南进行同一文稿的中文发布。

目前,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能量的物理本质、探索宇宙起源及演化的奥秘、结合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研究已成为21世纪天文学和物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多次指出:“暗物质是笼罩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的最大乌云,它将预示着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

暗物质不发光,也就是不发出电磁波,所以看不见,但与通常物质一样,暗物质有引力作用。这个引力效应让天文学家在宇宙空间发现暗物质占宇宙的23%,另外73%是暗能量。而组成我们身边这个世界的常规物质只占4%。虽然人们早已经猜测到暗物质可能存在,但一直以来从未明确探测到暗物质粒子,因此,还不能确定暗物质的性质。

丁肇中团队使用的阿尔法磁谱仪(AMS),是安置于太空中的精密粒子探测装置,是目前灵敏度最高,也是最复杂、最昂贵的一台暗物质探测设备,代表了当今科学实验的最高技术手段,由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科学家历时近18年完成,耗资21亿美元,实验过程可能持续15至20年。

在此之前,在不同的实验上都看到了一些“反常”迹象,人们怀疑这些就是暗物质的信号。但是,由于实验的灵敏度还不够,这些迹象都还无法确认为暗物质的信号。

2011年5月16日,AMS搭乘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的最后一个航班,送入太空,在未来20年内,这个实验是国际空间站上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丁肇中曾说:“这将使我们能够直至宇宙的边缘寻找反物质宇宙的存在。”

在太空运行的第一年,AMS已经收集了160亿个宇宙线数据,远远超过了上个世纪收集到的宇宙射线数据的总和。

2011年5月19日放置至今,AMS已观测311亿个宇宙射线,其能量高达数万亿电子伏特。宇宙射线信号传送到地面,由AMS实验项目组分析。

从2011年5月19日至2012年12月10日的前18个月的太空实际探测运转中,AMS分析了250亿个初级宇宙射线。其中,科学家们确认了680万个电子及其反粒子——正电子的事例。

由AMS探测的超过40万个正电子,是当前最多的在太空中直接观测、分析的高能量反物质粒子。

丁肇中团队的第一个实验结果认为,高能的正电子不是来自空间某个特定的方向,这些特性表明了新物理现象的论据。这次研究成果在丁肇中看来是朝着人类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但不是最终答案。“我们需要更多的统计量来研究,目前的结果是基于预期收集总数据量的约十分之一的数据。”

由于AMS的精确度及可用之高的统计量,AMS磁谱仪被科学家认为有能力探索新物理。

曾与丁肇中一起工作的山东大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粒子物理学家王萌认为,这是粒子物理和高能物理界期待很久的实验结果。他相信,随着AMS最终发布的数据,将能最终澄清能谱是来源于暗物质粒子的碰撞还是银河系的脉冲星。

在AMS项目中,热系统是最关键的部分,因为AMS探测器的温度波动必须保持在1摄氏度之内,然而由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以及地球的自转等因素,AMS的温度环境每天都在发生改变。

山东大学领导了AMS热系统构建的所有进程。山东大学程林教授作为AMS热系统总负责人,全面承担了设计、组装和太空验证AMS整个热系统的全部工作。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程林教授说,在工作18年后,这是AMS项目给大家的一个交代,是标志性的成绩,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论文发表,也许不会再等待18年,也许18个月就有新成果发布。

他希望,合作伙伴有机会通过这个项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http://www.wokeji.com/military/jgkj/201409/t20140919_821868.shtml
大刀老师又收集来了有趣的信息。
但5点,6点特征到底是啥没说哦。其实我关心的是会不会产生反重力呢?暗物质暗能量被认为存在是猜想他们能产生更多的引力,那反物质就是暗物质吗?
如果70%加25%是反物质的话,我们不是成了危险的少数了?脑袋疼。

是不是暗物质要看最后一个结果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2014年09月20日 


[导读] 全球关注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18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显示暗物质可能存在。
是不是暗物质要看最后一个结果
——丁肇中解读阿尔法磁谱仪新发现
    新华社日内瓦9月18日电 (记者张淼  王昭)全球关注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18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显示暗物质可能存在。对此该项目首席科学家、著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慎重表示:“是不是暗物质?要看最后一个结果。”
    目前,科学界通过天文观测结果推测暗物质可能存在,但在半个世纪以来的宇宙射线实验研究中,还未发现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根据现有理论,暗物质碰撞会产生过量的正电子,因此对正电子特征的精确测量对了解暗物质十分重要。
    丁肇中教授18日晚在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阿尔法磁谱仪控制中心对记者表示,暗物质碰撞产生过量正电子有6个特征,其中开始点、上升速率、最高点等5个特征都已被阿尔法磁谱仪测量到,最后1个特征就是测量正电子产生率会不会突然下降。
    根据研究小组当日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发布的结果,已发现的宇宙射线中过量正电子的5个特征分别为:正电子比例上升是从8吉电子伏特(1吉等于10亿)的能量开始;在速率方面,正电子占电子与正电子总数的比例快速增加;在275吉电子伏特左右停止增长;比例上升的过程较为均衡,没有明显的峰值;还有正电子似乎来源于宇宙空间的各个方向,而不是某个特定方向。
    丁肇中曾因发现J粒子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发现是他自1963年以来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根据现在的结果,我们所找的东西一定是新的东西,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是不是暗物质,要看最后一个结果”。
    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研究团队认为,要证实过量正电子是由暗物质碰撞产生,6个特征缺一不可。最后一个特征就是正电子比例上升到最高点后是否有骤降,如果观察到骤降,说明过量正电子来自暗物质对撞;如缓慢下降,则可能来自脉冲星等天体。因此,阿尔法磁谱仪正在进一步测量相关数据。
    “5个特征都被已经测量到了,最后1个特征就是产生率会不会突然下降,这个要花很多的时间,”丁肇中说,“很快下降一定是暗物质跟暗物质对撞产生正电子,因为暗物质能量有限,到一定能量以后就不可能再产生正电子,所以会突然下降。”
    由于暗物质不与电磁波等产生作用,目前科学家只能通过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来间接“观察”暗物质。丁肇中解释说,在搜寻暗物质的道路上,主要有3种“目的相同、手段不同”的方法:利用粒子对撞产生暗物质观察其衰变的产生实验,测量暗物质散射至液体或固体的散射实验,以及基于暗物质碰撞产生正电子与反质子的原理在太空进行的湮灭实验。
    作为湮灭实验的代表,阿尔法磁谱仪可在太空中对电子、正电子以及电子与正电子总和进行许多独立的测量。“阿尔法磁谱仪2”自2011年5月被送至国际空间站后已分析了410亿个初级宇宙射线事件,其中电子与正电子数量为1090万。
    对于在与其他实验的竞争中能否跑在第一,首先发现暗物质存在证据的问题,丁肇中表示由于分析数据非常困难,所花费时间无法推测,但他“希望不是第二个”。





http://www.wokeji.com/jbsj/eb/201409/t20140920_822525.shtml
larry0211 发表于 2014-9-19 21:01
大刀老师又收集来了有趣的信息。
但5点,6点特征到底是啥没说哦。其实我关心的是会不会产生反重力呢?暗物 ...
反物质和暗物质是两个范畴的概念
人体内是否有暗物质存在呢?
我觉得暗物质是普遍存在着的,它无所不在,又无可存在
zeus1233 发表于 2014-9-21 10:44
人体内是否有暗物质存在呢?
暗物质是组成宇宙的成分应该存在
满天星斗居然只占了5%……
我感觉不存在什么暗物质,暗能量应该是存在的。引起宇宙运动的就是质量引力和爆炸。
我们是浮在水面上的一小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