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迎接国庆节更新第三节,讲述一个人类与人工智能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32:11


科幻版没有科幻小说发表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为了活跃板块,我决定勇敢献身,抛砖引玉,吸引大家这群军迷的CDER发表科幻小说。开发我们的大脑。

这个传承勉强算是三体的同人小说借用了三体的背景。原因很简单这是中国目前最好的科幻设定,不用可惜,不像三体致敬不行。

这个东西也将在百度贴吧科幻世界吧

中国科幻影视的突破点

中国现在纯正的科幻电影比较,其实这不是中国的问题,是除了美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问题。正如刘慈欣点评中国科幻影视时指出的,是美国科幻影视行业特殊,有且只有美国才能有这样成熟的产业链。
但目前随着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的影视业界也在逐渐的涉及一些科幻影视的皮毛。总有一些和科幻沾点边的玄幻电影出现,但无一例外票房惨淡。说实话我很赞同大刘指出的中国目前没有实现科幻影视的基础,从电影业界人员、产业链以及观众方面都不成熟。这个就是中国科幻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无论是影视从业人员还是观众以及衍生产品的不成熟现状,怎么实现突破?而且等待整个产业链的成熟是不现实。中国科幻的观众是小众群体。年轻,屌丝、生活依赖互联网是这样群体的特征

那么中国的科幻影视就没有出路了吗,显然不是,正是由于产业链的不成熟,说明这里有一片巨大的市场存在。需要的是促进产业链的成熟。
个人认为中国科幻影视突破点在科幻电视剧上。
而且特别是在网络上播放的低成本网络剧。
只有这样的网络剧才能拍摄出来,培育最初的科幻影视从业人员,依靠网络上存在的小众群体的观众让电视剧存活。

不过这样故事的题材很大的限制。首先
是室内剧,情节要集中在几个特定的场景,主要演员人数基本限定在10人,
因为拍摄经费极其有限,不能有太多的外景,特效也不能太多,所以只能多是远景不精细的特效。
故事取材要吸引一定的现有受众,目前中国符合这个条件的背景设定有且只有《三体》中确定的黑暗森林状态。
目前最经典的科幻片多是单舰探索型(ST,卡拉狄加),或者小分队探索型(SG),探索不同的文明。

因此我的小说的第一部分设定了一艘飞船追寻号,进行星际探索,访问不同的文明。故事目录如下











补充内容 (2014-11-4 14:33):
更新第四节,但是为什么不能编辑了??

科幻版没有科幻小说发表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为了活跃板块,我决定勇敢献身,抛砖引玉,吸引大家这群军迷的CDER发表科幻小说。开发我们的大脑。

这个传承勉强算是三体的同人小说借用了三体的背景。原因很简单这是中国目前最好的科幻设定,不用可惜,不像三体致敬不行。

这个东西也将在百度贴吧科幻世界吧

中国科幻影视的突破点

中国现在纯正的科幻电影比较,其实这不是中国的问题,是除了美国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问题。正如刘慈欣点评中国科幻影视时指出的,是美国科幻影视行业特殊,有且只有美国才能有这样成熟的产业链。
但目前随着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的影视业界也在逐渐的涉及一些科幻影视的皮毛。总有一些和科幻沾点边的玄幻电影出现,但无一例外票房惨淡。说实话我很赞同大刘指出的中国目前没有实现科幻影视的基础,从电影业界人员、产业链以及观众方面都不成熟。这个就是中国科幻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无论是影视从业人员还是观众以及衍生产品的不成熟现状,怎么实现突破?而且等待整个产业链的成熟是不现实。中国科幻的观众是小众群体。年轻,屌丝、生活依赖互联网是这样群体的特征

那么中国的科幻影视就没有出路了吗,显然不是,正是由于产业链的不成熟,说明这里有一片巨大的市场存在。需要的是促进产业链的成熟。
个人认为中国科幻影视突破点在科幻电视剧上。
而且特别是在网络上播放的低成本网络剧。
只有这样的网络剧才能拍摄出来,培育最初的科幻影视从业人员,依靠网络上存在的小众群体的观众让电视剧存活。

不过这样故事的题材很大的限制。首先
是室内剧,情节要集中在几个特定的场景,主要演员人数基本限定在10人,
因为拍摄经费极其有限,不能有太多的外景,特效也不能太多,所以只能多是远景不精细的特效。
故事取材要吸引一定的现有受众,目前中国符合这个条件的背景设定有且只有《三体》中确定的黑暗森林状态。
目前最经典的科幻片多是单舰探索型(ST,卡拉狄加),或者小分队探索型(SG),探索不同的文明。

因此我的小说的第一部分设定了一艘飞船追寻号,进行星际探索,访问不同的文明。故事目录如下











补充内容 (2014-11-4 14:33):
更新第四节,但是为什么不能编辑了??


二楼占楼准备做目录

第一节 苏醒 3-8楼,介绍本文主角和故事设定。(怎么一个帖子不能发表太多的文字必须分成几个发?)
第二节 可控核聚变的梦魇 11-15楼  讲述主角们探索和毁灭一个没有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星球。致敬本版比较热的帖子http://lt.cjdby.net/thread-1715674-1-1.html
第三节  褐矮星 72-76楼  讲述一个人工智能与人类共生的流浪文明的停滞和毁灭


补充内容 (2014-11-4 14:32):
第四节,讲述另外一批人,逃离被二维化的地球的故事,并说明空间势能引擎和维度发生器的由来

二楼占楼准备做目录

第一节 苏醒 3-8楼,介绍本文主角和故事设定。(怎么一个帖子不能发表太多的文字必须分成几个发?)
第二节 可控核聚变的梦魇 11-15楼  讲述主角们探索和毁灭一个没有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星球。致敬本版比较热的帖子http://lt.cjdby.net/thread-1715674-1-1.html
第三节  褐矮星 72-76楼  讲述一个人工智能与人类共生的流浪文明的停滞和毁灭


补充内容 (2014-11-4 14:32):
第四节,讲述另外一批人,逃离被二维化的地球的故事,并说明空间势能引擎和维度发生器的由来
周围一片模糊而柔和的光,眼前的一切慢慢清晰了起来,一个的护士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形象越来越清晰,清秀这是她给他的第一个印象。
“你醒了,感觉头疼吗”,其实他的头一点异样的没有,想做起来,但是一点力气都没有。
“你刚醒需要休息一下。”
“我现在在哪?”。
“这里是医务室,我们昨天才把你的救生舱打捞上来。”
“我睡了多久了”
“很久了,他们正在研究过你的救生舱,它破损的很厉害,你很幸运它的主要功能还算正常。现在我扶你做起来。”
其实护士并没有动手,是自己慢慢的被床柔和的把上半身托举了起来,这个时候它他才注意到周围,这是一个去设施化的病房,里面只有一张自己半躺着的床。不过医务室的光线很柔和非常适合自己,但是他知道光线正在随着自己视力的回复正在逐渐的增强。
你真漂亮“”,他终于能看清楚护士了。
“”谢谢夸奖,我叫Elizabeth,很高兴能认识你杜冲。
“我想出去走走,
暂时不行你的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
我感觉自己恢复的很快”
“”那好你再休息十分钟,我陪你出去走走。
柔性的病床慢慢的放下,它他终于感觉到是病床正在不停地给自己缓慢的补充水分和营养,也在调理自己的身体。他闭上眼睛开始享受这一切。
过了一小会儿,感觉自己的体力回复的差不多了,病床边出现了一套衣服,啊,刚才自己什么都没有穿啊,刚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不知不觉自己的脸略微的红了。赶紧穿上衣服。医务室里按照他的需求出现了一面镜子。很合身的制服,但是款式已经和自己当时的不一样了。
“”刚才怎么没有问今天是几号。,刚想到这。护士出现了,“”我带你走走。Elizabeth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还是熟悉的去设施化。走廊里什么都没有。
你是不是想看星星。
不是,我只想看看周围。
“”那也行,不过确实没什么看的。Elizabeth微微的歪头笑了一下。他当然明白去设施化没什么看的。
要不我们去餐厅吧。感觉到自己脚下的地面正在开始移动,加速度刚刚好让人感觉到但又不会对站立又有任何影响。
这一次睡过了多少年,他感觉到周围的一切比自己当时先进很多。
欢迎光临。需要单独点些什么东西。
两杯绿色风暴。走进餐厅自己就想这个了,其实冬眠前半小时刚喝过一杯。不过现在还是想喝。
那是什么东西。很抱歉我们这里没有。不过您可以和厨师说,他睡醒后可以给你调配。追寻号有全宇宙最好的厨师。
追寻号,厨师。这些词提醒了杜冲,他感觉到眼前的酒保是一个非常像人机器人,Android,这个词更合适。
要不给我们来两杯水。他已经好多年不吃不喝了,Elizabeth说着,接过了酒保递过来的水,转手递给杜冲一杯,”要不我们去植物园吧”,她拉起杜冲的手飞快的跑了出去。
“怎么样,植物园大吧,追寻号的这层植物园有11平方公里呢。”Elizabeth深呼一口气,”这里的空气真新鲜。我们进去找地方去做会吧,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要问。不过植物园没有地面转移系统,要自己走过去”。
他们走进去,找到一个长椅坐下,一个妈妈推着童车路过这里,“”Emma睡的真香,Elizabeth摸了摸孩子的小脸对着孩子妈妈说。
“这位就是昨天救上来的人吧。您好我叫Edith,很高兴认识你。”
“我叫杜冲很高兴认识你,孩子真漂亮。”
“谢谢夸奖,你们先聊,我推孩子逛逛。再见。”
“再见”。Elizabeth望着他们的背影说道,”有妈妈的孩子真幸福。Emma真幸运。”
杜冲随口说道,”谁没有妈妈呀。”
但是刚出口就感觉到不对,Elizabeth不会随便说这样的话。
不过Elizabeth倒没有介意。他们在亭子的石桌边坐下。“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要问,待会就问吧,我现在提前回答你的前几个问题,你现在在追寻号上,我们昨天发现了赤色星空的残骸,很可惜上面只发现了你一个幸存者。现在的时间是2514年9月4日上午10点。我们估计你冬眠了50年左右。”
“2514年,现在恢复公元纪年了?”
“恩,地球被二维化之后,逃出来的这些人为了纪念地球就决定恢复公元纪年了。”
“什么你们不是星舰人类,是地球逃出来的。当时地球上还有人逃出来?”杜冲一下子站了起来。
“就知道你会很惊讶。”
“地球二维化之后星舰人类曾经派出考察队进行考察,周围没有发现任何曲率的痕迹。地球上没有人成功逃亡。”
“太武断了吧,怪不得星舰人类的发展收受到限制,一直到50年前你们的赤色星空还用曲率引擎和反物质反应堆。谁说一定要曲率才能逃亡。还有地球上有人通过曲率逃亡,只是你们没有发现,或者发现的人没有向你们公开。”
“这么说世上还有比曲率更强的引擎。”
“我带你去顶层看看。”
真大啊,这是杜冲的第一个感觉,
一个足有10公里长的巨大的船体周围散发着幽蓝色的光。在无尽的星空中航行。

“现在的航速是127倍光速,这是星际舰队目前最快的科考船。”Elizabeth不无骄傲的说。”怎么样,第一次坐上这么快的船。”

杜冲在自己的房间里沉默了,实际上从顶层甲板下来杜冲就没有说话,科技发展差距太大了,星舰人类在自己的船被毁前只是刚能建造赤色黎明级别的曲率星舰,同这个超光速的星舰有着明显的代差。
这个差距比地球古代的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差距还大。一旦接触,给星舰人类带来的只有灭亡,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

“杜冲,舰长找你,想和你聊聊。”不知道过了多久,耳边响起Elizabeth的声音,她来到他的房间,”我带你去。我告诉你,舰长有一张真的办公桌,从地球上带的超级古董,很珍贵的。”

这是一个古朴的办公室,并没有去设施化的布置。一张宽大的木质办公桌放在中间。
“我是追寻号舰长Alex。欢迎。”
“医务室还有点事情我先出去了。”舰长点了点头Elizabeth退了出去。
见杜冲有点拘谨,舰长示意杜冲在沙发上坐下端着一杯咖啡放到了杜冲面前,然后随和的做到了他的对面。
这就是正式的谈话了吧。杜冲猜到。
“我能猜到你大概担心什么,追寻号是一艘科考船,我们的此行是为了调查几颗适合文明发展的星球。不是星舰人类,碰到你只是巧合。我们考察目标都比较古老。但是如果你想回去,我们可以送你回你的星球,不过你已经冬眠了54年了。“能告诉我赤色黎明号上发生了什么吗,”
“赤色黎明号是被攻击了,袭击者具体是谁我不太清楚,当然不是外星人,想必你们已经看过残骸了,也是星舰人类。这是一次悲剧。”
舰长播放了几段在赤色黎明号上找到的视频。记录了赤色黎明最后的时刻。记录了赤色黎明被袭击和爆照的全过程。
杜冲默默的看完,没有说话,自己当然记得这些,对他来说这些不过发生在昨天,自己当时在睡觉,听到警报赶紧爬起来去轮机舱,还没有走到就收到弃船的广播,自己及时的躲进休眠救生舱,不幸的是自己的救生舱被卡住没有被弹射出去,万幸的是舰体的前半段没有完全爆炸,就这样漂流了54年。
“你现在需要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估计你需要再这里住上一段时间。”
“舰长我能请教几个问题吗,”
“请说”
“你们是怎么从地球的二维化打击中逃生的,这艘星舰是怎么实现超光速的。”
“那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了,而且不是我们是我们的前辈从地球逃生,毕竟已经100多年了。你的这个其实是同一个问题。Elizabeth已经带你去过了顶层甲板,你应该看到了包裹在星舰周围淡淡的光了吧。那其实是四维空间向三维跌落过程能量释放的闪光。我们是在一个人造的四维空间泡里航行。以此实现超光速。能量的来源是从周围高能空间抽取能量供应本舰。综合起来就是势能-高维引擎。同你们的反物质曲率是两个不同的发展路线。”
杜冲是在赤色星空上工作的工程人员,虽然不明白势能高维引擎的具体是怎么运行的,但是感觉到这远比赤色黎明先进。星舰人类与地球人分开的这几百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技术差距。
不过他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一个自己一直感觉到不对劲但是想不出来的问题。”你们的普通话为什么那么标准。”
“哈哈,那是因为你听到的是普通话,临时翻译的。我们正常时候还是更多的说英语,地球时代那种各种语言混杂的情况在逃生后不久就只剩下英语了,只是在语言中留下了很多其他语言的痕迹。我注意到你只用普通话。想必星舰人类现在也出现了这个情况不过只是汉语占了优势。”
“是的,您分析的完全正确,星舰人类也是分开后不久就只剩下汉语了。”
“看样子我们两边的发展也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不过我相信这样的相同的地方远小于不同的地方。至少在科技层面差距就很大。地球上的科技发展程度远高于星舰人类。星舰人类至少在54年前还停留在曲率时代。”
“地球已经被二维化100多年了,失去了母星的我们现在很少说自己是地球人了,现在我们更多的称自己为继承者。我们这艘飞船的任务现在就是在宇宙中漂流和追寻文明的遗迹。”
这个时候一个舰员走了过来准备汇报事情,杜冲见状就赶紧说,”舰长您先忙我以后有时间再来和您聊。”
这次的谈话舰长没有问任何关于星舰人类的事情,是因为了解的足够多了还是因为担心印第安人的命运故意回避了这个问题。杜冲弄不明白,也不想现在就弄明白
走出了舰长室,他发现Elizabeth已经不在门口了,正不知道去哪里,一个舰员走过来,“您好您就是杜冲吧,Elizabeth已经下班休息了,您想参观一下追寻号的话我可以带您参观。您想休息的话带你去您的房间。对了我是Andrew,很幸运有机会认识你。”
“我想我还是更多的了解一下情况吧”
“你想了解那些呢,”
“所有的,从最基本的开始,睡了这么多年我已经是一个老古董了。”
“那倒不会,在地球上几百年前就已经有很完善的冬眠后适应性的治疗了。我妻子在小学当老师,我记得他说过今天有一个带学生参观的活动,就按照你说的从最基本的开始。”
“好啊,那就当一回小学生”
“现在就去找他们。”Andrew呼出妻子的全息图像“Betty你现在在哪里,”
“我正带学生参观追寻号的建造过程,”
“那太好了,现在参观的学生加上两个。”

“这是我的妻子Betty,这是昨天救上来的星舰人类杜冲,我们带他了解一下追寻号。”

“那就和孩子们一起进来看介绍片吧。”

这是一个巨大的全息放映厅,3个大人和一群孩子现在正处于一个小行星带上,随着一颗小行星的不断靠近,周围响起来旁白,这就是追寻号的前身,一颗最大直径12公里的形状不规则的小行星,2505年这颗小行星被选中,围绕小行星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造船厂进驻3年内完成了船坞的建造,2508年施工开始,2512年完工,施工需要的各种次要的物资主要取自这颗小行星,通过进化熔炉聚变和裂变出各种元素,并且还提供了部分的能源。各种合成打印机打印出多种多样的部件,然后直接在小行星内部完成了组装工作。
现在展现的是安装四维发生器的场景,一艘小型的施工船在船体周围布置四维发生器。
最核心的势能模块和高维电容的安装讲解的时间最长。这些重要的部件是先在专业工厂生产出来,运到星体上安装。
接下来出现了一个表情有趣的老人图片引来孩子们的一阵欢笑。最后定格在老人旁边的E=MC2上,旁白说,这是600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提出的公式指出了三维世界质量能量的关系,后来随着弦论的提出和希格斯波色子的发现,人们发现质量来自于弦的运动,运动速度越快,在宏观上的质量越大,光速越快,隐藏的纬度也会随之展开。也就进入了更高的空间维度,爱因斯坦的公式在三维空间被完善成E=sc3,
这个时候Betty问孩子们“如果弦运动的更快进入四维空间的话是什么公式?”
一个孩子抢先答到“光速的四次方。”
“你真聪明,答对了。”
“就是这样随着弦运动的更快更剧烈,弦隐藏的纬度会一级一级的展开,光速也会相应的大幅度增加,而这时候质量损失带来的能量也就成指数级别的增长。同样数量的弦在十维空间的物质,质量损失时释放的能量将是惊人的。公式也就演变成E=SCn。e代表能量,s代弦单位,c代表光速,n代表维度。合起来就是--能量等于弦单位乘以光速的维度次方。这就是现在我们飞船能量的原理。“
这个时候一个孩子说道“老师我爸说了追寻号上用的是势能引擎,是从高能空间抽取能量的,而且刚才介绍上也说了最重要的是三个模块维度发生器势能模块,和高维电容。”
“孩子们不要着急,既然明白了原理,那么理解这3个模块的关系就比较容易了,势能模块通过能量桥从高能空间抽取能量,储存在高维电容中,然后通过纬度发生器缓慢的释放,让我们的追寻号通过在四维空间泡里实现在3维世界的超光速航行。孩子们现在开始自由参观,有问题你们可以直接向这里的讲解员阿姨提问。”
“真是开眼界了,比1000年前印第安人看到马和火绳枪还震撼。”杜冲呆呆的对Betty说到。
Andrew不无嘲讽的说:“你是担心我们像西班牙人一样消灭星舰人类吧,我们还担心星舰人类技术爆炸大幅度超过我们呢。麻杆打狼两头害怕。毕竟我们是同样基础能够有可能形成威慑和平衡。谁都不敢轻易露面,通过研究赤色黎明的残骸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关于星舰人类星球的信息,星舰人类把踪迹隐藏的很好。你成了唯一的一个被发现的。放心物以稀为贵。哈哈。”
“那你们怎么一直不问我呢,”
“你在被救的时候我们先抢救的就是你的大脑,你的救生舱破损的很厉害。能活下来真是奇迹。”
“我的大脑你们已经搜索过了?”这让杜冲感到一丝不快,但也没办法
“恩,希望你不要介意,没办法的事情,当时没想到你还能活下来,所以就先找任何有用的东西。”
“这是隐藏协议的原因,不瞒您说我我们的星舰有一条要求就是不得透露任何和母星相关的信息。出航时都被打上了这样的思想钢印,并且抹去母星的记忆,只有完成任务返航时才会由舰长和大副一起打开归航星图。赤色黎明是主动弃船的,有充足的时间销毁机密。归航星图估计已经被毁了。你们找不到不奇怪。“
所以啊,融入这里可能是你最好选择,追寻号欢迎你的加入。
前进,瓦西里
  连科幻剧本都有,何况是小说呢... ...

《混沌方程》剧本http://lt.cjdby.net/thread-1759272-1-1.html
把鼎烧起来吧,用文火
漫漫的黄沙,从着陆艇里出来,这是这个星球给杜冲唯一的印象,这个就是所谓的沙漠吧,整个星球就是一个大沙漠。
在加入追寻号之后,杜冲选择了参加Andrew的外勤队。追寻号的目的就是探索宇宙中星球,搜寻对人类发展发展必要的技术和物资。经过7天地狱般的训练和自己主动的补课之后,外勤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考察一颗编号x147y258z369的星球。在登陆前,追寻号对这颗星球进行了全面的扫描,确定这是一颗无生命的星球,但是这颗星球处于适合生命发展的地带。
通过扫描发现了一处奇怪,这里虽然没有生命反应但是却与其他地方的探测结果不同。于是舰长决定派出外勤队对星球进行详细勘探。

他们四个人,警卫杜冲,医生banii,队长Andrew,技术员Ben。走出着陆器,正在感叹星舰的狭小和大地的苍忙。呼的一下,脚下的黄沙突然发生了塌方,将四个人全部陷了进去。

地底下Andrew,大声叫着banii杜冲和Ben的名字,并且打开了身上的灯,其余三个人也逐渐的从沙堆里爬了出来,答应着也打开了身上的灯,四个人都开始抹掉头盔上的浮灰,周围的一切开始清晰了起来,这是一个明显的人工建筑,有着奇特的建筑风格。头顶上的空间被黄沙封闭住了。身上的探测器有了反应提示周围有着可以呼吸的空气。而且是刚刚出现的可以呼吸的空气。
“我们可能闯进别人的家里了”banii小声的说道。
“在周围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上去的路。另外不准脱下宇航服和摘下头盔。”Andrew看了看周围的形式说道。正在这时他们的面前出现了一个人,大家都有一些熟悉的相貌,当四个人仔细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结合了四个人特点的全息形象。
“欢迎光临我的星球,外星人。很高兴能见到外星生命。请原谅我冒昧的用你们四个人的形象出现。我探测到你们是有着先进科技的文明,而且我的家已经被你们发现了,与其被找出来不如请你们进来。”
“你邀请客人进门的方式真是特别啊,用陷阱请我们进来。”Ben挖苦的说。
你们可以去掉你们的宇航服了,这里的空气已经为你们调配好了。完全符合你们的需求。放心我很明白一个能够跨越浩瀚星际空间实现超光速航行的种族如果要友谊或者无意的消灭我的星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用这种方式同你们见面。
“你见到了我们我们却见不到你。很难说得上友好。”Andrew说道。
“我们的形象差距太大,为了消除敌意,必须找到最有效的沟通方式,现在你们的飞船上已经派出了救援队,很快就会抵达,按照你们的科技水平,有任何误会,即使是友好的种族也会无意的消灭我,所以我要确保获得你们的友谊。现在请允许我简单的介绍我的星球,原来我们的星球不是这样,它充满了生命,早在3亿个行星公转周期之前,我们的星球就已经实现了很高程度的文明。整个星球一片繁荣。可是我们的主要能源来源裂变材料的储藏量不足,而且随着人口的指数级的增长,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最终只用了1万个行星公转周期就消耗玩了所有可开采的裂变材料。因为在发展出文明之前我们的星球就已经冷却了,我们星球的内部的地热能源非常的少。其他所有其他能源其实都直接和间接的来自恒星照射在星球上的太阳能,由于我们的物理学发展陷入了停顿,一直没有找到持续稳定可控的核聚变的方法。最终只能用核聚变技术制造加强气象,用无数超大当量的核聚变武器在大气层内连续爆炸加强大气环流,蒸发海洋,然后利用风能和水能,但是这样的利用率太低,核聚变制造的气象而且彻底的破坏了我们星球的环境,造成整个星球的温室化和海洋的蒸发。
最终我们发现能源增长只能勉强满足人口的增长而且严重的破坏了环境。在热核气象能源利用的道路被封死之后,终于同意开始消减人口。我们建造了大量的冬眠设备将绝大部分的人口沉睡。只留下了极少的科技人员继续研究核聚变技术。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冬眠一些人苏醒过来发现还是没有进展,而且冬眠只能延缓衰老却不能停止衰老。当定期苏醒的冬眠者发现自己的人生只剩下睡眠的时候,出于对冬眠制度的不信任,慢性消灭冬眠者谣言出现了,最终变成了整儿社会怀疑,苏醒的冬眠者唤醒其他的冬眠者对没有冬眠的人对没有冬眠的人发动了战争,史称冬眠者暴动,由于冬眠者人数占绝对优势,冬眠者取得了成功,几乎全部处决了没有冬眠的人,冬眠者暴动彻底了摧毁了我们星球的科研体系,
接下来的时间里除非是被迫,否则没有人愿意冬眠。为了生存和争夺能源星球上各个势力都拿出了自己储藏最后的能源做成核武器互相攻击。引发几乎导致星球灭亡的内战导致整个星球不再适合居住,呈现一片废土的世界,战后掩体和空间站的内的幸存者走出来,靠着星球的恢复能力和我们的努力,社会和自然环境逐渐的恢复。但是随着恢复,我们又一次的陷入对能源的争夺,再一次将星球基本毁灭,我们的星球陷入了毁灭-恢复的死循环。每一次星球的恢复时间越来越长,这样幸存的人类需要在掩体里渡过的时间也就越长,为了节约能源度过更长的时间,就需要安排更多的人强制冬眠,导致整个社会就越衰老,这样我们的星球被反复被核战摧毁1000多次之后终于失去了恢复能力。永远的死了。剩下的人只能在掩体和太空永远沉睡,随着时间的流逝太空中的空间站逐渐的都已经坠落或者失效,地面的掩体里的人也逐渐的大部分在睡眠中死亡,当系统发现再休眠下去整个社会就会灭亡的时候,系统唤醒了全部的冬眠者,大家决定用最后的资源为我们的星球建造一座纪念碑,就是这里,将全部幸存者的思想集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意识,守护这座纪念碑。
“你们就是那些沙子”ben惊讶的说到“你们为了最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改造了整个星球!没猜错的话你们会改造整个的星系能吸收太阳能的行星”
在外勤队遇险后。追寻号上的分析报告也出来了,这些沙子是有生命的!依靠太阳能生存!星系分析报告则指出而且整个星系的类地行星都被覆盖了类似的沙子。在各种资料汇集到舰桥时,一个舰员喊道,“舰长我们发现这颗行星上与星系内其他行星的联系,已经在破译,是登陆艇技术资料和四个队员的身体情况。”
“立即启动维度发生器缓速前进,启动势能引擎,从恒星周围定向抽取照射在行星上的太阳能。派出搜救队营救被困人员。”舰长几乎毫不迟疑的下达了命令。

“现在我们将你们还给你们的搜救队,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们,解除对阳光的遮挡。让我们的文明能够延续下去。”随着话音的消失,沙子形成的房间逐渐的退去,露出了天空。

整个的消毒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当他们走出消毒间时,二副brooks已经等在旁边了,他吩咐道销毁消毒间。然后整个消毒间被弹射出去,飞向太阳。“现在我们去顶层甲板,那里已经有很多人了。这些沙子和你们讲一个故事,骗取你们的同情,同时也在为自己争取时间。他们偷取了你们的DNA,我判断是打算克隆你们的身体和大脑结合他们封存的思想重建他们的文明。因为我们是被证明可以实现超光速航行的文明。在面对我们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在积极的想办法应对,将他们的沙子渗入你们宇航服,希望能侵入我们的飞船,同时故意把这个星系内一些其他有类似文明的星球暴漏给我们,希望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争取时间。现在星系内几个星球上已经由沙子形成了很多着陆器,有的已经起飞了。他们的模仿和改造能力,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幸好着陆器是热核聚变提供能源的。他们模仿也不过攻克了梦寐以求的可控核聚变。一个曾经拥有3亿年裂变技术的文明所积累的储备是惊人的,虽然过去3亿年将这些储备参不多消耗完毕,但是还是有很多保留了下来。
在他们说话的同时,几颗光粒被追寻号发射了出去,一颗直接打爆了太阳,而且引发了几个巨大的日珥,日珥吞没这些行星之前,另外几颗发射的较晚的光粒彻底摧毁了几颗主要行星内部的结构,将行星打得粉碎,然后日珥将行星的碎片彻底吞没。同时几颗超光速水滴也被发射出去,对星系中已经起飞的飞船进行定向清除和追击,即使有极个别的漏网的飞船飞出去也会因为缺少资源和时间,达不到星系的第三宇宙速度。

Brooks继续说道:“我们航行的目的就是寻找宇宙中对我们发展有益的技术。我们现在的发展宇航能力是超出我们科技发展的,能走上现在的发展路线只能说我们的命运太好了,或者是太糟糕了。我们地球人的生理结构使得地球文明产生的晚,但是一直处于加速发展的状态,从相对论提出到核武器产生不过几十年,从裂变到聚变只用了几年,而我们地球实现可控核聚变是很偶然的,如果不是外星入侵的威胁,地球就不会投入整个星球全部的力量用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地球投入可控核聚变的资源几乎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崩溃和地球生态的彻底破坏。如果没有外星入侵的威胁,地球很可能也无法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就像这颗星球这样逐渐的被能源掐死。但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宇航技术使得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我们的祖先地球人了解核技术不过600年,这各被我们打击的星球他们的很多技术储备其实是远远超过我们的。只是他们不了解这些,被我们超光速航行给吓住了。因此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我们的探索之所以这样凶险,也是来源于我们希望得到一些这样星球上的技术。一般的,在黑暗森林打击发起之前需要对坐标的诚意进行判断,发起打击的文明都是谨慎的,世界上有很多诱饵坐标,诱使一些鲁莽的文明发起打击,从而反向追踪这些文明的母星并且摧毁他们。提前单向检索了所有能接收的信息,对打击对象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他们的文明程度有基本的定性,确保不会威胁到自己。我们地球人早已经失去了母星,已经是一个流浪文明,而且追寻号的维度引擎并不会留下痕迹。及时宇宙中出现周围布满曲率的轨迹,更高的打击者通过没有轨迹的地方发现我们,这样最多不过损失一个追寻号。而我们的文明还将存在。”

在发起光粒打击的同时,追寻号上的空间势能发动机开始工作,从这颗太阳中抽取了更多的能量,填满了因为发射光粒而消耗的维度电容。由于能量的衰减这颗太阳将会迅速变成一颗红巨星,吞没整个星系,原来需要数十亿年的过程被维度引擎大大的加速了。

追寻号的维度发生器也全速启动,又一次进入了超光速的巡航,奔向了未知的宇宙空间。
没有聚变能也不一定会导致人类的毁灭,最终结果其实要看人类社会怎么发展,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毁灭恐怕是免不了的

djwkx 发表于 2014-9-11 14:25
没有聚变能也不一定会导致人类的毁灭,最终结果其实要看人类社会怎么发展,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毁灭恐 ...


严格的说,并不会自己灭亡。我设定的是他们最终走上了统一意识的道路,在其他所有能源耗尽之后,战胜了自我,以一种更高的文明形态存在。改造整个星系里的星球最大限度吸收太阳能。但是这样的文明是停滞的,死气沉沉的。
djwkx 发表于 2014-9-11 14:25
没有聚变能也不一定会导致人类的毁灭,最终结果其实要看人类社会怎么发展,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毁灭恐 ...


严格的说,并不会自己灭亡。我设定的是他们最终走上了统一意识的道路,在其他所有能源耗尽之后,战胜了自我,以一种更高的文明形态存在。改造整个星系里的星球最大限度吸收太阳能。但是这样的文明是停滞的,死气沉沉的。
好吧,其实我觉得三体实在看不下去,被我还掉了,现在硬着头皮在手机里看。
但你这个帖子我先收下慢慢看着。
kkgodygah 发表于 2014-9-11 14:57
严格的说,并不会自己灭亡。我设定的是他们最终走上了统一意识的道路,在其他所有能源耗尽之后,战胜了 ...
整个星系?应该是太阳系之内吧,准确的说应该是内太阳系

但这样的方式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大规模的外星工程和连带的管理和维护,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量,就凭太阳能那种低密度的能量,恐怕是无法弥补这些损失的
djwkx 发表于 2014-9-12 09:05
整个星系?应该是太阳系之内吧,准确的说应该是内太阳系

但这样的方式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大规模的外 ...
太阳能固然低效,如果能有效的降低消耗,吸收基本等于消耗,则可以勉强维持下去。不能发展,但一时半会儿不会灭绝
kkgodygah 发表于 2014-9-12 09:41
太阳能固然低效,如果能有效的降低消耗,吸收基本等于消耗,则可以勉强维持下去。不能发展,但一时半会儿 ...
人类是否灭绝其实不取决于能源---利用植物来获取太阳能的农业文明是有最佳的可持续性的
djwkx 发表于 2014-9-12 10:03
人类是否灭绝其实不取决于能源---利用植物来获取太阳能的农业文明是有最佳的可持续性的
农业文明的消耗少于星球获得的太阳能,同时基本没有毁灭自己星球的能力,仅此而已,并不是农业文明有多好。
kkgodygah 发表于 2014-9-12 10:46
农业文明的消耗少于星球获得的太阳能,同时基本没有毁灭自己星球的能力,仅此而已,并不是农业文明有多好 ...
农业文明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持续性

在聚变能不具备工程可行性的前提下,任何能源都无法维持工业文明的长期存在
就算是大规模铺设太阳能面板,也只能支撑很低水平的工业化,因为能量的利用不仅涉及到规模,也涉及到品位,而且后者的地位是更重要的----没有高品位的能源,你就无法驱动大型机械
djwkx 发表于 2014-9-12 09:05
整个星系?应该是太阳系之内吧,准确的说应该是内太阳系

但这样的方式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大规模的外 ...
太阳能应该是足够用的。就看长距离传输和超级电容发展啦。如果超级电容能量密度能达到核裂变燃料的水准,就足以做飞船动力源。发电,传输,储存 三大技术问题,储存是最难做。如果储存不行,太阳能系统也可以支撑内太阳系的航行和开发。
太阳能应该是足够用的。就看长距离传输和超级电容发展啦。如果超级电容能量密度能达到核裂变燃料的水准, ...
达到裂变能量密度的电容?电磁力想比肩强力?感觉极不靠谱。

另外,提一个n年前看到的星际旅行方案。在水星上建设巨型太阳能电站,驱动超级激光器,推动光帆飞船抵达临近恒星。也有说不用激光器,要建设行星级别的菲涅耳透镜。
类似思路在天文单位距离上传输能量应该有所参考价值。
aolbo 发表于 2014-9-14 09:52
太阳能应该是足够用的。就看长距离传输和超级电容发展啦。如果超级电容能量密度能达到核裂变燃料的水准, ...
是否足够用不是看照到地球表面的光能有多少--问题的关键在于建造和维护超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阵列是否具备可行性

如果让太阳能发电成为我国的能源主力,那电池面板的面积就会与一个中等国家相当,且不说太阳能电池在其寿命期内所发的电量是否足以弥补其在生产制造与运行维护阶段所消耗的能量,单就其巨大的规模而言,就已经意味着对相关资源的巨大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巨大污染了,再加上太阳能始终受限于地球自转和天气条件,因此其无法提供稳定持续的电力供应,当然,你可以设想超级电容储存能量,但其前提是“有能量可储”---夜晚或恶劣天气会让你“无能可储”

综上,太阳能在地球上是无法成为能源主力的,这也符合现实的发展状况

至于超级电容的能量密度能否达到裂变燃料的水准--那明显是不现实的,超级电容再怎么折腾,也不过是化学层面的能量转化而已,与核反应有着百万倍的数量级差距--如此巨大的本质差距是由基本原理造成的,非技术所能改变

靠太阳能做飞船动力源也不现实,理由很简单,用太阳能做动力只能先将其转化为电能,再用电能来驱动离子推进器,而喷出离子只能获得高比冲,无法获得大推力,所以这样的飞船只能用于时间不紧迫的无人探测器,而载人飞船的动力是不可能依靠这种微弱推力的

所谓内太阳系,其实也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而已
水星距太阳太近,且没有大气层,金星大气层过于浓密,其环境十分恶劣,很难想象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两个星球
剩下的就只有火星了,然而火星距太阳更远,在它上面利用太阳能比在地球更难
所以太阳能系统是无法支持火星开发的
没有聚变能也不一定会导致人类的毁灭,最终结果其实要看人类社会怎么发展,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毁灭恐 ...
所有创生出来的东西,都有灭亡的那一天。

看你对农业的评价似乎超过太阳能利用?想明确一下。
顺便说一句,植物的光能转换效率比光电池这样效率比较低的手段要低一个数量级以上。
是否足够用不是看照到地球表面的光能有多少--问题的关键在于建造和维护超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阵列是否具 ...
太阳能发电是一个具有超过一个世纪历史的技术。现代太阳能发电也有着丰富的运行经验。已经投产的总功率大概有百万千瓦级,各国规划的项目超过千万千瓦。有其它能源竞争,推广不宜,但不要轻视其潜力。
痛楚再战风湿 发表于 2014-9-14 20:30
所有创生出来的东西,都有灭亡的那一天。

看你对农业的评价似乎超过太阳能利用?想明确一下。
所有创生出来的东西,都有灭亡的那一天

端看你什么时候灭而已

农业文明是用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虽然效率比较低下,但却是极低成本和零污染的,可持续性超过所谓的“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是一个具有超过一个世纪历史的技术。现代太阳能发电也有着丰富的运行经验。已经投产的总功率大概有百万千瓦级,各国规划的项目超过千万千瓦。有其它能源竞争,推广不宜,但不要轻视其潜力

太阳能无法大规模应用不是单纯因为其他能源的竞争,更主要的是其先天本就不足:能量密度低、能量供应不稳定、生产维护仍要消耗大量能源且制造大量污染
djwkx 发表于 2014-9-14 20:17
是否足够用不是看照到地球表面的光能有多少--问题的关键在于建造和维护超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阵列是否具 ...
太阳能的未来在太空。就地球而言建设静止轨道发电环。现在光电转换已经达到20%,未来只要达到30%,在静止轨道上就能达到400w/平方米。而且是全天候发电哦。超级电容目前还没有可以实现的理论暂且不谈。在发电和远距离传送却是可行的。通过大气损耗也不大。一平方公里就有4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全年无休发电可以达到33亿千瓦时。目前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大约150万亿千瓦时。那么现在有5万平方公里就够了。内太阳系飞行只要再各个行星以及几个相应的拉格朗日点建立太空电站就行了。火星上的太阳能是地球密度的45%。还是可用的,再远就不行了。依附火星电站。飞船到达小行星带还是可行的。你看下激光加速实验。利用激光加热工质,推力可观。飞船只需要携带返程燃料就行了。出发和返回后的减速都可以依靠发电站供能。

aolbo 发表于 2014-9-14 22:37
太阳能的未来在太空。就地球而言建设静止轨道发电环。现在光电转换已经达到20%,未来只要达到30%,在静止 ...


空间太阳能恰恰是最不靠谱的:
首先,无法解决能量传输的问题---距离地面3万5千多公里,只能靠无线传输能量的方式,而激光在穿越大气层时有很大损耗,故只剩下微波传输这一种途径,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传输效率的限制:回旋管的实际效率只有40%,这实际上又退回到了地面光照的水平

其次,建造和维护这种超大规模的空间工程会消耗很多能量:从卫星电站相关部件的制造到升天入轨,再到后来的空间维护,每一阶段都要消耗可观的能量,虽然空间太阳能的能量密度是比地面太阳能高,但根本高不了多少,何况还有传输效率的限制,要想在太阳能电池的寿命期内弥补这些先期投入,恐怕比地面太阳能还要难吧,而且如此规模的空间电站简直就是工程维护方面的噩梦

最后,空间太阳能不仅仅是空间工程浩大,其相应的地面接收装置更是庞大得多:一个发电功率为5GW的卫星电站,其发射天线的直径约为1公里,但其地面接收天线的面积则高达100多平方公里。去年的全球装机容量约为5700多GW,换言之,仅为满足全球电力所需,接收天线的总面积就会高达10多万平方公里(此结果并未计入传输效率),而且还要选择低纬度、降雨少的区域


激光推进的缺点主要是作用距离有限---仅仅是穿越地月之间的距离,激光的光斑直径就会扩大到两公里左右,这根本不适合行星际航行,只能满足近地卫星的姿态调整所需
aolbo 发表于 2014-9-14 22:37
太阳能的未来在太空。就地球而言建设静止轨道发电环。现在光电转换已经达到20%,未来只要达到30%,在静止 ...


空间太阳能恰恰是最不靠谱的:
首先,无法解决能量传输的问题---距离地面3万5千多公里,只能靠无线传输能量的方式,而激光在穿越大气层时有很大损耗,故只剩下微波传输这一种途径,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传输效率的限制:回旋管的实际效率只有40%,这实际上又退回到了地面光照的水平

其次,建造和维护这种超大规模的空间工程会消耗很多能量:从卫星电站相关部件的制造到升天入轨,再到后来的空间维护,每一阶段都要消耗可观的能量,虽然空间太阳能的能量密度是比地面太阳能高,但根本高不了多少,何况还有传输效率的限制,要想在太阳能电池的寿命期内弥补这些先期投入,恐怕比地面太阳能还要难吧,而且如此规模的空间电站简直就是工程维护方面的噩梦

最后,空间太阳能不仅仅是空间工程浩大,其相应的地面接收装置更是庞大得多:一个发电功率为5GW的卫星电站,其发射天线的直径约为1公里,但其地面接收天线的面积则高达100多平方公里。去年的全球装机容量约为5700多GW,换言之,仅为满足全球电力所需,接收天线的总面积就会高达10多万平方公里(此结果并未计入传输效率),而且还要选择低纬度、降雨少的区域


激光推进的缺点主要是作用距离有限---仅仅是穿越地月之间的距离,激光的光斑直径就会扩大到两公里左右,这根本不适合行星际航行,只能满足近地卫星的姿态调整所需
djwkx 发表于 2014-9-15 17:38
空间太阳能恰恰是最不靠谱的:
首先,无法解决能量传输的问题---距离地面3万5千多公里,只能靠无线传输 ...
空间太阳能的效率是地面的5到10倍。地面除了大气影响外还有水汽和昼夜。在太空中发电时间一年超过8000小时,能量达到1.3KW。相当于10000KWH的能量。而地面即便是热带沙漠地带一年能量也只有2000KWH左右。

至于成本以现有的技术根本就是难以承受的。太空电站本身就是基于未来石化和裂变能源枯竭的替代品。百年后的技术百年后的技术怎么还是现在的效率呢。

至于激光推进,本身就只是在电站附近起作用,在几万公里的范围内加减速。这样飞船可以减少大量的燃料负载,如果两边都有电站,飞船只需要携带变轨机动燃料了。我也说了太阳能系统只能用于内太阳系的星际航行。或者是单程的外太阳系飞行,远距离可以使用激光帆。通过地球和火星电站的接力加速。冲出太阳系的速度还是很可观的。至于工程量,真心不是问题。人类建筑玻璃的面积也不比这个小吧。这还是靠人力维护的。太空肯定是靠机器人维护啊。而太空发射需要的能量1平方公里的电站一个月发的电足够吧自己发射上去了。按40万KW计算,即便只有40%被地面接收也相当于3500吨氢燃料了。够发射十次阿波罗了。
aolbo 发表于 2014-9-15 20:09
空间太阳能的效率是地面的5到10倍。地面除了大气影响外还有水汽和昼夜。在太空中发电时间一年超过8000小 ...
空间太阳能的效率是地面的5到10倍

你就吹吧,哪有那么夸张,空间太阳能的所谓效率只不过是省去了大气层所吸收或反射的57%,但是空间太阳能将能量传输回地面照样会有相当大的损耗:从光能转换到电能,再从电能转换到微波能,微波还要经过大气层的损耗(在下雨时这个损耗特别大),然后又是微波能到电能的转换---如果将所有的转换效率乘起来,最终结果还是小于40%


在太空中发电时间一年超过8000小时,能量达到1.3KW

1.3kw/m^2是太阳常数,不是光伏电池所能利用的能量值--你连转换效率都忘了?



至于成本以现有的技术根本就是难以承受的。太空电站本身就是基于未来石化和裂变能源枯竭的替代品。百年后的技术百年后的技术怎么还是现在的效率呢

我压根儿就没提到成本问题,我的原话是在比较能量增益,请看清楚
至于你说什么“百年后的技术怎么还是现在的效率”,我只能说:没有哪条物理定律规定人类的技术必须一直向前发展



至于激光推进,本身就只是在电站附近起作用,在几万公里的范围内加减速

得了吧,还几万公里,激光的有效作用距离能有个几百公里就很不错了,你居然还YY什么几万?



这样飞船可以减少大量的燃料负载,如果两边都有电站,飞船只需要携带变轨机动燃料了

我看你根本就没搞清太空推进的原理嘛:激光推进的确不需要提供能量的“燃料”,但负载是一点也不会少,因为激光推进仍然要服从动量守恒,仍然要靠向后喷出物质来获得反冲力,所以其推进剂的重量是一点也不会少的,而它与化学火箭的区别就在于:后者的推进剂同时也是燃料,而前者的推进剂就仅仅是喷出物而已,并不携带能量



通过地球和火星电站的接力加速。冲出太阳系的速度还是很可观的

你还是先让激光推进的光船冲出地月系吧,呵呵


至于工程量,真心不是问题。人类建筑玻璃的面积也不比这个小吧。这还是靠人力维护的。太空肯定是靠机器人维护啊

建筑玻璃的面积?你干脆说人类的耕种面积算了,这样还直观一点,笑~
生产玻璃要耗能,生产太阳能电池也要耗能,但两者的决定性差别在于:前者没有生产电力的任务,而后者有.另外,现在的化工行业之所以能大规模发展,主要也是因为化石能源可以提供大量而稳定的电力供应,这才造成了你那“工程量不是问题”的错觉
最后,你到底有没有搞清你的太阳能电站在哪里啊?工程量不是问题?笑~




而太空发射需要的能量1平方公里的电站一个月发的电足够吧自己发射上去了。按40万KW计算,即便只有40%被地面接收也相当于3500吨氢燃料了。够发射十次阿波罗了

我不知道你怎么会算出3500吨来,但就算按单纯的热值等量算法,也不到3000吨而已,更何况电力制氢肯定是要计算转化效率的
另外,发射阿波罗的土星5号火箭是三级结构,第一级就有2000多吨的燃料,后面两级也有500多吨的燃料,你那个“够发射十次”是咋算的?随口乱猜?
最关键的是,你怎么知道一个月的发电量就能把它自己发射上去?电站重量有多大?
除了发射能耗以外,还有先期的制造能耗以及后续的维护能耗,这些你都算过了?
你就吹吧,哪有那么夸张,空间太阳能的所谓效率只不过是省去了大气层所吸收或反射的57%,但是空间太阳 ...
看来你对人类科技的悲观态度是我们最大的分歧。
太空和地面能量我拿的都是日照量不是发电量。中国日照最高的能达到2000最低不足1000。青藏高原比赤道条件还好。
至于火箭,3500吨氢可不是3500吨燃料,火箭燃料大部分是氧化剂,就是液氧。氢氧反应不用教你了吧。
光电效率现在都实现35了难道你还yy人类22世纪还停留在30。你和19世纪那些认为火车不如马的人有什么区别。
激光推进需要推进剂我不知道吗,推进剂大于燃料那就毫无价值。激光推进器工质喷射速度超过化学推进器。当然想你这种悲观人士是不会认可的。因为激光推力器还在实验室。
你就吹吧,哪有那么夸张,空间太阳能的所谓效率只不过是省去了大气层所吸收或反射的57%,但是空间太阳 ...
至于工程量,你是不是还打算用阿波罗计划的庞大来证明太空电站的不可行呢。太空电站肯定不会用一次性的火箭发送。维护自动化这个近未来就能实现的东西你都不信我还能说什么。如果你认为22世纪人类技术还不如现在。那就不用考虑什么太空了,老老实实的种地才是王道。
这是楼主原创吗?请速告知我
aolbo 发表于 2014-9-16 11:13
看来你对人类科技的悲观态度是我们最大的分歧。
太空和地面能量我拿的都是日照量不是发电量。中国日照最 ...
与其指责别人悲观,不如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这么乐观,呵呵

太空和地面能量我拿的都是日照量不是发电量。中国日照最高的能达到2000最低不足1000。青藏高原比赤道条件还好

不管是太空还是地面,都必须把光能转换成可用的电能才有比较的意义
对地面太阳能而言,太阳常数中的43%可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能面板,然后经由一个光电转换效率(比如15%)化为可用的电能
对空间太阳能而言,虽然100%的太阳常数都可以到达太阳能面板,但不是所有的光能都可以化为可用的电能,它们还是要经由同样的光电转换效率(比如15%)化为可用的电能
然后这个电能再转换为微波能,其中又有一个转换效率
接着是微波在大气层中的传输,其中还是存在损耗率,且降雨条件会明显增大这个损耗率
最后是地面接收端接受到微波能,并将其转化为最终可用的电能,这个效率只有40%
总的来说,空间太阳能的总效率是“光电转换效率*传输效率”
而地面太阳能则是“传输效率*光电转换效率”
只不过是两个转换过程发生了次序上的对调而已,最终的效率值根本就没有你之前YY的“5-10倍”,恰恰相反,倒是微波传输更低一些,这也是空间太阳能没有实质性发展的原因之一



至于火箭,3500吨氢可不是3500吨燃料,火箭燃料大部分是氧化剂,就是液氧。氢氧反应不用教你了吧

我知道火箭燃料是需要液氧的,问题在于:你那个所谓的10次是怎么算出来的?可否展示你的计算过程,以证明你并非信口开河?
aolbo 发表于 2014-9-16 11:13
看来你对人类科技的悲观态度是我们最大的分歧。
太空和地面能量我拿的都是日照量不是发电量。中国日照最 ...
光电效率现在都实现35了难道你还yy人类22世纪还停留在30。你和19世纪那些认为火车不如马的人有什么区别

真是奇了怪了,我有说过“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只能到30%”的话吗?你见自己辩不下去了,就YY一个靶子,再强行加到我头上,这样就方便你进行“反驳”了,是吗
你还真是搞笑啊~~
不管光电转换效率如何提高,地面都可以用上和太空一样的电池面板,也就是说,两者在面板的转换效率上是没有差距的





激光推进需要推进剂我不知道吗,推进剂大于燃料那就毫无价值。激光推进器工质喷射速度超过化学推进器。当然想你这种悲观人士是不会认可的。因为激光推力器还在实验室

还是那种搞笑手法:YY一个我没说过的论点,再强行加到我头上
自个儿往回看看,我什么时候说过“激光推进的工质喷速无法超过化学引擎”?
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力的大小,而推力不是单由喷速来决定,还要乘上喷出物的质量---最终是由喷出物的动量来决定推力大小的
而在能量一定的前提下,工质喷速越快,动量越小,换句话说,你要想获得足够大的推力,就必须携带更多的推进剂
aolbo 发表于 2014-9-16 11:50
至于工程量,你是不是还打算用阿波罗计划的庞大来证明太空电站的不可行呢。太空电站肯定不会用一次性的火 ...
至于工程量,你是不是还打算用阿波罗计划的庞大来证明太空电站的不可行呢。太空电站肯定不会用一次性的火箭发送。维护自动化这个近未来就能实现的东西你都不信我还能说什么。如果你认为22世纪人类技术还不如现在。那就不用考虑什么太空了,老老实实的种地才是王道

阿波罗计划并没有建立任何太空设施,我怎么会拿它来比较呢?再说它的运动距离也远远超过了同步轨道的高度,我要是拿它来比较,你可能也会觉得委屈吧?呵呵
这样吧,我就拿国际空间站来做个比较,这个太空设施与所谓的卫星电站有很多相似之处,应该还是可以比一下的:
国际空间站总重量400多吨,花费金额超过1000亿美金
而一个卫星电站应包括电池面板阵列,能量转换装置,微波天线等部件,总质量将达到数万吨
所以一次性发射是肯定办不到的,但分批次发射也只会增加成本而已,呵呵
至于你所谓的“机器人维修”,我就先不说太空作业了,就是在地面上,修一辆普通的汽车能不借助灵巧的人类双手而只依靠机械吗??你居然还YY什么“近未来”就能实现?依据在哪里?

最后谈谈你所谓的“技术进步”,如果你比较一下上世纪5、60年代与现在的科技水平,便会发现许多技术领域其实已经陷入了大停滞,唯一高速发展的也就是信息技术领域而已
这是楼主原创吗?请速告知我
是,前几周的时候刚开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