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反垄断调查必须打破森严壁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03:19
http://tech.ifeng.com/it/detail_2014_08/10/38015731_0.shtml

2014年08月10日 08:30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近期接二连三对外资进行反垄断调查,掀起一波又一波高潮。比如,年初国家发改委针对高通开展反垄断调查,前段时间工商总局对微软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目前包含很多著名外资品牌的国内豪车市场也正在被反垄断之风劲吹。

对待外资的反垄断调查“扎堆”呈现,也表明一度被人们视为断柄残剑的反垄断法,在其诞生后的第六个年头,敢于对人们眼中“难啃的骨头”的外资亮剑。这无疑在传递一种信号,那就是中国在反垄断方面真正在“与国际接轨”了。

尽管也有一些外资企业在抱怨,认为把它们当反垄断目标,存在不公平。但是,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在中国发展,就必须受到中国法律约束,就是不应突破的规则底线。针对外资的反垄断调查,事关国家形象,是市场公平的需要,也有助于让消费者收获更多的利好。

每个人都会有切身感知,一些外资公司对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客户开出的产品价格,往往都会高于全球其他市场的水平。比如,同样是苹果产品,外资经营者在中国的价格行为,就让人觉得明显有违《反垄断法》《反价格垄断规定》等法律规章的精神,最终损害的当然还是消费者利益。

从这个意义讲,对待外资的反垄断调查“突然严格起来”,也只应该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让反垄断法真正发挥利剑作用,来还原市场公平,反哺消费者,需要深耕细作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

更重要的是,反垄断调查应该不尽于此。不论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都不应该去跨越垄断红线。这意味着,在关注外资企业的同时,当前反垄断调查更应打破国内更多的垄断壁垒。

众所周知,垄断形成的基本原因,也就存在进入壁垒,对市场自由竞争设置太多障碍,影响到流通效率,造成种种不公平。可以说,中国经济困于垄断壁垒已久矣,比如,区域壁垒、行政壁垒、国企壁垒等,背后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的顽症,权力干预市场的痼疾,以及固化的行政体制。

这意味着,要破除那些森严坚固的壁垒,需要挑战的话语权,需要博弈的既得利益集团太多。回过头来看,这些年,中国民营企业家长期奔走呼号的最重要指向,也就是要突破垄断,来获得一个真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问题是,那些靠垄断获利的既得利益势力,因为拥有背后强大的行政权力,轻易也就会设置出种种虚虚实实的羁绊,让民营企业家强烈感受到有些市场看得见,却进不去,有些市场即便进去了,还是要卖身给国企,有心无力。

不打破这样的垄断壁垒,不打破这样的经济困局,中国经济发展就不可能真正获得源头活水。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正企稳提升的今天,通过反垄断调查来破除遏制经济发展的一道道“瓶颈”,释放更大的市场活力,事关经济改革推进的速度和效率,也影响到民众能否及时分享到改革成果的必须。

从这个意义讲,当前反垄断调查必须直指那些人们长期诟病的垄断企业。比如,在民众心中,像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石油、中石化之类的企业,早就成为垄断的标志性企业。尽管此前反垄断调查对这些企业或多或少有过碰触,但也必须承认,现在离真正打破其中的森严壁垒还有太远的距离。特别是一些有着强大权力后盾垄断企业,在权力父爱主义的呵护下,极难撼动。

这就要求,反垄断调查必须从发现问题走向解决问题。从目前来看,中国反垄断在立法、执法、司法实践方面,仍然还有太多完善的地方。比如,面对引发垄断弊害的各种壁垒,当前也有必要去重新梳理和设计反垄断法的制度框架,通过配套措施来真正发挥反垄断的政策作用;当前反垄断仍然给人以“运动式执法”的感觉,离建立常态化的执法工作机制也还有着较大距离;此外,反垄断执法多表现为行政性执法,在司法诉讼方面还有太多可以作为的空间。

总而言之,当前反垄断法这把利剑必须真正再往前突进一尺,来直指行政性垄断,破除制度性障碍,斩除垄断企业背后的权力保护伞。这样,反垄断才能像反腐败那样,让人真正感受到既拍“苍蝇”又打“老虎”,中国反垄断也才能真正挣脱种种话语权捆绑,还原市场公平,提高市场效率,推动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使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转化出更大公共利益来。http://tech.ifeng.com/it/detail_2014_08/10/38015731_0.shtml

2014年08月10日 08:30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国近期接二连三对外资进行反垄断调查,掀起一波又一波高潮。比如,年初国家发改委针对高通开展反垄断调查,前段时间工商总局对微软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目前包含很多著名外资品牌的国内豪车市场也正在被反垄断之风劲吹。

对待外资的反垄断调查“扎堆”呈现,也表明一度被人们视为断柄残剑的反垄断法,在其诞生后的第六个年头,敢于对人们眼中“难啃的骨头”的外资亮剑。这无疑在传递一种信号,那就是中国在反垄断方面真正在“与国际接轨”了。

尽管也有一些外资企业在抱怨,认为把它们当反垄断目标,存在不公平。但是,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在中国发展,就必须受到中国法律约束,就是不应突破的规则底线。针对外资的反垄断调查,事关国家形象,是市场公平的需要,也有助于让消费者收获更多的利好。

每个人都会有切身感知,一些外资公司对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客户开出的产品价格,往往都会高于全球其他市场的水平。比如,同样是苹果产品,外资经营者在中国的价格行为,就让人觉得明显有违《反垄断法》《反价格垄断规定》等法律规章的精神,最终损害的当然还是消费者利益。

从这个意义讲,对待外资的反垄断调查“突然严格起来”,也只应该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让反垄断法真正发挥利剑作用,来还原市场公平,反哺消费者,需要深耕细作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

更重要的是,反垄断调查应该不尽于此。不论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都不应该去跨越垄断红线。这意味着,在关注外资企业的同时,当前反垄断调查更应打破国内更多的垄断壁垒。

众所周知,垄断形成的基本原因,也就存在进入壁垒,对市场自由竞争设置太多障碍,影响到流通效率,造成种种不公平。可以说,中国经济困于垄断壁垒已久矣,比如,区域壁垒、行政壁垒、国企壁垒等,背后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的顽症,权力干预市场的痼疾,以及固化的行政体制。

这意味着,要破除那些森严坚固的壁垒,需要挑战的话语权,需要博弈的既得利益集团太多。回过头来看,这些年,中国民营企业家长期奔走呼号的最重要指向,也就是要突破垄断,来获得一个真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问题是,那些靠垄断获利的既得利益势力,因为拥有背后强大的行政权力,轻易也就会设置出种种虚虚实实的羁绊,让民营企业家强烈感受到有些市场看得见,却进不去,有些市场即便进去了,还是要卖身给国企,有心无力。

不打破这样的垄断壁垒,不打破这样的经济困局,中国经济发展就不可能真正获得源头活水。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正企稳提升的今天,通过反垄断调查来破除遏制经济发展的一道道“瓶颈”,释放更大的市场活力,事关经济改革推进的速度和效率,也影响到民众能否及时分享到改革成果的必须。

从这个意义讲,当前反垄断调查必须直指那些人们长期诟病的垄断企业。比如,在民众心中,像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石油、中石化之类的企业,早就成为垄断的标志性企业。尽管此前反垄断调查对这些企业或多或少有过碰触,但也必须承认,现在离真正打破其中的森严壁垒还有太远的距离。特别是一些有着强大权力后盾垄断企业,在权力父爱主义的呵护下,极难撼动。

这就要求,反垄断调查必须从发现问题走向解决问题。从目前来看,中国反垄断在立法、执法、司法实践方面,仍然还有太多完善的地方。比如,面对引发垄断弊害的各种壁垒,当前也有必要去重新梳理和设计反垄断法的制度框架,通过配套措施来真正发挥反垄断的政策作用;当前反垄断仍然给人以“运动式执法”的感觉,离建立常态化的执法工作机制也还有着较大距离;此外,反垄断执法多表现为行政性执法,在司法诉讼方面还有太多可以作为的空间。

总而言之,当前反垄断法这把利剑必须真正再往前突进一尺,来直指行政性垄断,破除制度性障碍,斩除垄断企业背后的权力保护伞。这样,反垄断才能像反腐败那样,让人真正感受到既拍“苍蝇”又打“老虎”,中国反垄断也才能真正挣脱种种话语权捆绑,还原市场公平,提高市场效率,推动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使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转化出更大公共利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