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帖转载(转自铁血)MG-4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1:44:42




MG42,为德文Maschinengewehr42的缩写,意即为“机枪1942年型”。MG42为纳粹德国于1942年研发并且就役,准备取代MG34通用机枪,不过最后是两款机枪一起沿用到战争结束,该枪在提高射速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了可靠性、耐用性、简单化、容易操作以及成本低廉等特性。



起于青萍生得其时
一次世界大战中后期起,德军的小部队战术就是环绕着机枪成型。一般情况下,步兵班由机枪队跟步枪队构成。
攻击时由机枪组负责压制敌据点,再由步枪组以跃进接敌,最后用手榴弹歼敌于阵地中。可以说,机枪在德国步兵战术中占有着灵魂地位。


随着一战德国在中失败,根据《凡尔赛合约》规定,战败的德国被规定不可制造重机枪。但所谓愿者不难,德国人很快以自己特有的精明,巧妙的迂回过了条约的限制。他们研究了一种从传统眼光看来,完全不是重机枪的通用机枪。代表作是德国枪械专家施坦格研制的MG34机枪。图为MG34机枪组。



MG34机枪于1934年设计定型,由著名的毛瑟兵工厂生产,采用和毛瑟步枪相同的弹药(7.92×57毫米子弹)。在实战中,MG34的可靠性和出色的射击性能,都得到德国军方的相当肯定。但MG34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点——耗费大量的工时和材料。德国专家针对MG34有过多种改进方案,最终成功的产物就是鼎鼎大名的MG42通用机枪。图为MG34机枪(上)与MG42机枪(下)对比图。


MG42研究成功,其实是枪械生产技术的一次重要的突破。该款机枪采用了金属冲压工艺制造,实际中,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MG42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也更加紧凑,这对于金属资源缺乏的德国来说,是非常实际的。图为外国商店售卖的成箱MG42机枪。


MG42使用得材料很少,可以通过简单流水线制造,造价只有MG34的百分之七十,所费工时和材料只有MG34的百分之五十。整个二战中,MG42生产了约100万支。根据44年数据显示,制造一只MG42仅需要75个工时,成本250帝国马克,相当于今天的约1100美元。图为MG42拆解示意图,可以看到内部较为简单的工艺结构。

“骨锯”在嘶鸣
MG42机枪每分钟最高1500发的射速,当子弹快速飞出枪管后,人就无法分辨单个的枪声,是类似高速转动的电锯的“嗤嗤嗤”声,德国兵更是起了一个恐怖的名称——“骨锯”。

这款由德国制造的、被誉为二战时期最好的机枪在1943年突尼斯会战中首次投入实战,给那些到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的美国大兵当头一棒,美国大兵们恐惧的称其为“希特勒的电锯”;连德国兵也称它为“骨锯”;苏联兵比较朴实,算是文雅地称MG42为“亚麻布剪刀”。


因为MG42射手每次扣动扳机就射出12到15发子弹,如果一个不幸的士兵被MG42射击,那么他一瞬间就会中弹数发。实战中,MG42因为其高射速,不但对付小股目标游刃有余,对付集团目标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诺曼第低矮的灌木丛林,无论是北非炎热的沙漠,还是柏林的碎石和瓦砾堆,MG42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如果一个士兵被MG42射到,那么他几乎没有生还几率,因为一瞬间就会身中数枪。当美军和盟军听到撕扯油布恐怖声音时就知道是最不好惹MG42。图为正在使用MG42展开火力压制的德军士兵。


在凯瑟琳隘口战役,第一次遭遇MG42的美军惊恐地发现,他们机枪每点射一次的时间里,德国人的新机枪却能还以冰雹般的三次点射。该机枪对盟军士气打击极大,甚至可以说是对精神的摧残,的的确确成为“步兵的噩梦”。照片为德军MG42机枪手站姿开火的情景。


在凯瑟琳隘口战役,第一次遭遇MG42的美军惊恐地发现,他们机枪每点射一次的时间里,德国人的新机枪却能还以冰雹般的三次点射。该机枪对盟军士气打击极大,甚至可以说是对精神的摧残,的的确确成为“步兵的噩梦”。以至于MG42在北非战场的首秀,就在凯赛林隘口一战中让2400名吓破胆的美军官兵缴枪投降。图为电影《巴顿将军》中美军士兵被俘的场景。



MG42机枪的巅峰之战是在1944年6月6日,驻守在奥马哈海滩碉堡内的德国士兵海恩·赛佛罗躲在一个美军士兵很难瞄准的地堡机枪位中,操控MG42机枪在9个小时里用光了全部12000发子弹,事后他承认至少1000人,很可能超过2000人倒在了他的MG42的枪口下。图为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奥马哈海滩上死伤惨重的美军士兵。
人员配置:
下面是一组MG42机枪的数据:
生产厂商——德国毛瑟公司,口径——7.92毫米,初速——755米/秒,理论射速——1200-1500发/分,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发射方式——连发,供弹方式——50发或300发弹链,全枪长——1219毫米,全枪质量(含两脚架)——11.05千克,有效射程——800米(轻机枪);1000米(重机枪)。


轻机枪组由3人组成,观察员、射手和装填手,使用易于迅速转移的两脚架MG42,携带弹药不多,一般随班作战在突击时,轻机枪组的MG42能迅速换上75发圆形突击弹夹,继续为班组成员提供火力支援。图为轻机枪形态下德国三人伞兵机枪小组。


图为为MG34和MG42配发通用的7.92mm75发弹鼓。


中型机枪组、重型机枪组则由4~5名成员组成,使用三角支架,一般不配备突击弹夹。不同的是,重机枪组的MG42安装了能保证机枪火力更持久的重型枪管以及可以一次性提供300发子弹的弹箱。图为MG42重机枪形态和4人配置。


图为重机枪形态下(加装三脚架、使用300发装弹盒)的MG42机枪。



MG42重机枪组的标准配备的300发弹盒
技术与细节:


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瞄准具由弧形表尺和准星组成,准星与照门均可折叠,在照片中用的是常规瞄具,在左侧可见有测试曳光弹或根据射程调整的加长针形瞄具。图为机枪手第一视角下的MG42机枪。


枪体构造与击发原理
MG42的枪机(枪械击发部件合称)包括一个枪机头、一对滚轴,一个击槌套、枪机槽,以及一个粗大的复进簧。这些组件负责将枪机向前推进击发子弹后再向后进行退壳抛壳重新进弹的全自动程序。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膛口枪管助退器兼有消焰、制退作用;闭锁机构为滚柱撑开式,仿形式枪机开锁加速机构。



供弹机构

与MG34式机枪使用的相同,为开式金属弹链,双程输弹机构利用枪机能量带动。图为弹链供弹系统细节图。



枪管复进装置具有复进和缓冲双重作用,它分别由4根弹簧、推杆、导杆和顶圈组成,统一安装在一个套筒内。作复进簧时,4根弹簧由前向后依次工作;枪管后坐即将结束时,4根弹簧同时工作,弹簧的综合刚度大大增加,起到了缓冲作用。


MG42式机枪枪管的更换装置结构特殊且更换迅速。该更换装置由盖环和卡笋组成,它们位于枪管套筒后侧,打开卡笋和盖环,盖环便迅速地将枪管托出。



值得一提的是MG42的枪机采用开敞式枪机,开敞式枪机例如大部分的冲锋枪或者机枪为上膛后被阻铁固定在复进端中,枪机同时压缩复进簧与击槌,等待射手扣下扳机。这一设计也是MG42高射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MG42的枪托保留放置左手的空间,亦即射手右肩抵住枪托底之后,左手可以压住枪托抑制枪托在射击时因为反冲而滑脱肩窝。从此也可以知道MG42的反冲后座力道相当惊人,就算是射手采用标准卧姿进行卧射,也会被反冲后座的力道逼的节节后退。


上图展示的是MG42机枪几种不同的枪管散热孔。




后继型号
1944年,第三帝国(dasDritteReich)的败象逐渐出现,不足的物力逐渐掏空帝国的基业,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MG45(又称为MG42V)闪亮登场。MG45/42V的枪管是固定的,这就是与MG42机枪最大的区别,也是区别MG42与MG45/42V的方法。
将MG42机枪子弹直接改为7.62毫米北约口径作生产的版本,名为MG1,其后对其各部件进行过适当的改装后命名为MG1A1(又名MG42/58)。MG1A1的改良版本为1959年的MG1A(MG42/59)、MG1A3。而以沿用的MG42直接改装成7.62毫米北约的版本名为MG2。


至于MG42到战后又被改款成为MG42/59以及后继机枪MG3以供国防军使用,MG3是德国莱茵金属所生产的弹链供弹通用机枪,以二战德国的7.92x57毫米MG42通用机枪改为北约7.62x51毫米口径而成。MG3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21世纪初列装MG3的国家已有十几个。

至1968年,MG3正式进行生产,相比MG1A3,MG3改良了供弹系统的运作,亦加入了防空用的瞄准照门,部份零件仍可与原MG42互换。MG3在超过30个国家使用,合法授权生产的包括意大利、西班牙(MG42/59)、巴基斯坦(MG1A3)、希腊、伊朗、苏丹及土耳其。



MG42直系子孙的最后一代是MG74,由奥地利史泰尔GmbH研发,但奥地利方面将枪机的重量增至950克,比MG3的重275克,以致射速降至850-900发/分,并增加了射击选择钮,可半自动射击。这款MG74的枪托与手枪握把较直系祖先不同的改为暗绿色聚合物材质,并采用威力比较小的7.62毫米北约子弹。


南斯拉夫获得授权生产MG42并更名M52,算是老兵不死,仍使用直系的7.92毛瑟子弹,所以连射程也一样。 南斯拉夫当初在1980年代也卖过一批M52给伊拉克,而美军在两次波斯湾战争中又重新见到他们当初父祖辈与MG42的战斗,只是这一回轻松多了。
—————————————————————————————————————————————————————————————————————————————————————————————————————————
很抱歉,图片不会弄。所在用户组不能发网址。。。。。



MG42,为德文Maschinengewehr42的缩写,意即为“机枪1942年型”。MG42为纳粹德国于1942年研发并且就役,准备取代MG34通用机枪,不过最后是两款机枪一起沿用到战争结束,该枪在提高射速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了可靠性、耐用性、简单化、容易操作以及成本低廉等特性。



起于青萍生得其时
一次世界大战中后期起,德军的小部队战术就是环绕着机枪成型。一般情况下,步兵班由机枪队跟步枪队构成。
攻击时由机枪组负责压制敌据点,再由步枪组以跃进接敌,最后用手榴弹歼敌于阵地中。可以说,机枪在德国步兵战术中占有着灵魂地位。


随着一战德国在中失败,根据《凡尔赛合约》规定,战败的德国被规定不可制造重机枪。但所谓愿者不难,德国人很快以自己特有的精明,巧妙的迂回过了条约的限制。他们研究了一种从传统眼光看来,完全不是重机枪的通用机枪。代表作是德国枪械专家施坦格研制的MG34机枪。图为MG34机枪组。



MG34机枪于1934年设计定型,由著名的毛瑟兵工厂生产,采用和毛瑟步枪相同的弹药(7.92×57毫米子弹)。在实战中,MG34的可靠性和出色的射击性能,都得到德国军方的相当肯定。但MG34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点——耗费大量的工时和材料。德国专家针对MG34有过多种改进方案,最终成功的产物就是鼎鼎大名的MG42通用机枪。图为MG34机枪(上)与MG42机枪(下)对比图。


MG42研究成功,其实是枪械生产技术的一次重要的突破。该款机枪采用了金属冲压工艺制造,实际中,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MG42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也更加紧凑,这对于金属资源缺乏的德国来说,是非常实际的。图为外国商店售卖的成箱MG42机枪。


MG42使用得材料很少,可以通过简单流水线制造,造价只有MG34的百分之七十,所费工时和材料只有MG34的百分之五十。整个二战中,MG42生产了约100万支。根据44年数据显示,制造一只MG42仅需要75个工时,成本250帝国马克,相当于今天的约1100美元。图为MG42拆解示意图,可以看到内部较为简单的工艺结构。

“骨锯”在嘶鸣
MG42机枪每分钟最高1500发的射速,当子弹快速飞出枪管后,人就无法分辨单个的枪声,是类似高速转动的电锯的“嗤嗤嗤”声,德国兵更是起了一个恐怖的名称——“骨锯”。

这款由德国制造的、被誉为二战时期最好的机枪在1943年突尼斯会战中首次投入实战,给那些到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的美国大兵当头一棒,美国大兵们恐惧的称其为“希特勒的电锯”;连德国兵也称它为“骨锯”;苏联兵比较朴实,算是文雅地称MG42为“亚麻布剪刀”。


因为MG42射手每次扣动扳机就射出12到15发子弹,如果一个不幸的士兵被MG42射击,那么他一瞬间就会中弹数发。实战中,MG42因为其高射速,不但对付小股目标游刃有余,对付集团目标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诺曼第低矮的灌木丛林,无论是北非炎热的沙漠,还是柏林的碎石和瓦砾堆,MG42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如果一个士兵被MG42射到,那么他几乎没有生还几率,因为一瞬间就会身中数枪。当美军和盟军听到撕扯油布恐怖声音时就知道是最不好惹MG42。图为正在使用MG42展开火力压制的德军士兵。


在凯瑟琳隘口战役,第一次遭遇MG42的美军惊恐地发现,他们机枪每点射一次的时间里,德国人的新机枪却能还以冰雹般的三次点射。该机枪对盟军士气打击极大,甚至可以说是对精神的摧残,的的确确成为“步兵的噩梦”。照片为德军MG42机枪手站姿开火的情景。


在凯瑟琳隘口战役,第一次遭遇MG42的美军惊恐地发现,他们机枪每点射一次的时间里,德国人的新机枪却能还以冰雹般的三次点射。该机枪对盟军士气打击极大,甚至可以说是对精神的摧残,的的确确成为“步兵的噩梦”。以至于MG42在北非战场的首秀,就在凯赛林隘口一战中让2400名吓破胆的美军官兵缴枪投降。图为电影《巴顿将军》中美军士兵被俘的场景。



MG42机枪的巅峰之战是在1944年6月6日,驻守在奥马哈海滩碉堡内的德国士兵海恩·赛佛罗躲在一个美军士兵很难瞄准的地堡机枪位中,操控MG42机枪在9个小时里用光了全部12000发子弹,事后他承认至少1000人,很可能超过2000人倒在了他的MG42的枪口下。图为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奥马哈海滩上死伤惨重的美军士兵。
人员配置:
下面是一组MG42机枪的数据:
生产厂商——德国毛瑟公司,口径——7.92毫米,初速——755米/秒,理论射速——1200-1500发/分,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发射方式——连发,供弹方式——50发或300发弹链,全枪长——1219毫米,全枪质量(含两脚架)——11.05千克,有效射程——800米(轻机枪);1000米(重机枪)。


轻机枪组由3人组成,观察员、射手和装填手,使用易于迅速转移的两脚架MG42,携带弹药不多,一般随班作战在突击时,轻机枪组的MG42能迅速换上75发圆形突击弹夹,继续为班组成员提供火力支援。图为轻机枪形态下德国三人伞兵机枪小组。


图为为MG34和MG42配发通用的7.92mm75发弹鼓。


中型机枪组、重型机枪组则由4~5名成员组成,使用三角支架,一般不配备突击弹夹。不同的是,重机枪组的MG42安装了能保证机枪火力更持久的重型枪管以及可以一次性提供300发子弹的弹箱。图为MG42重机枪形态和4人配置。


图为重机枪形态下(加装三脚架、使用300发装弹盒)的MG42机枪。



MG42重机枪组的标准配备的300发弹盒
技术与细节:


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瞄准具由弧形表尺和准星组成,准星与照门均可折叠,在照片中用的是常规瞄具,在左侧可见有测试曳光弹或根据射程调整的加长针形瞄具。图为机枪手第一视角下的MG42机枪。


枪体构造与击发原理
MG42的枪机(枪械击发部件合称)包括一个枪机头、一对滚轴,一个击槌套、枪机槽,以及一个粗大的复进簧。这些组件负责将枪机向前推进击发子弹后再向后进行退壳抛壳重新进弹的全自动程序。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膛口枪管助退器兼有消焰、制退作用;闭锁机构为滚柱撑开式,仿形式枪机开锁加速机构。



供弹机构

与MG34式机枪使用的相同,为开式金属弹链,双程输弹机构利用枪机能量带动。图为弹链供弹系统细节图。



枪管复进装置具有复进和缓冲双重作用,它分别由4根弹簧、推杆、导杆和顶圈组成,统一安装在一个套筒内。作复进簧时,4根弹簧由前向后依次工作;枪管后坐即将结束时,4根弹簧同时工作,弹簧的综合刚度大大增加,起到了缓冲作用。


MG42式机枪枪管的更换装置结构特殊且更换迅速。该更换装置由盖环和卡笋组成,它们位于枪管套筒后侧,打开卡笋和盖环,盖环便迅速地将枪管托出。



值得一提的是MG42的枪机采用开敞式枪机,开敞式枪机例如大部分的冲锋枪或者机枪为上膛后被阻铁固定在复进端中,枪机同时压缩复进簧与击槌,等待射手扣下扳机。这一设计也是MG42高射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MG42的枪托保留放置左手的空间,亦即射手右肩抵住枪托底之后,左手可以压住枪托抑制枪托在射击时因为反冲而滑脱肩窝。从此也可以知道MG42的反冲后座力道相当惊人,就算是射手采用标准卧姿进行卧射,也会被反冲后座的力道逼的节节后退。


上图展示的是MG42机枪几种不同的枪管散热孔。




后继型号
1944年,第三帝国(dasDritteReich)的败象逐渐出现,不足的物力逐渐掏空帝国的基业,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MG45(又称为MG42V)闪亮登场。MG45/42V的枪管是固定的,这就是与MG42机枪最大的区别,也是区别MG42与MG45/42V的方法。
将MG42机枪子弹直接改为7.62毫米北约口径作生产的版本,名为MG1,其后对其各部件进行过适当的改装后命名为MG1A1(又名MG42/58)。MG1A1的改良版本为1959年的MG1A(MG42/59)、MG1A3。而以沿用的MG42直接改装成7.62毫米北约的版本名为MG2。


至于MG42到战后又被改款成为MG42/59以及后继机枪MG3以供国防军使用,MG3是德国莱茵金属所生产的弹链供弹通用机枪,以二战德国的7.92x57毫米MG42通用机枪改为北约7.62x51毫米口径而成。MG3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21世纪初列装MG3的国家已有十几个。

至1968年,MG3正式进行生产,相比MG1A3,MG3改良了供弹系统的运作,亦加入了防空用的瞄准照门,部份零件仍可与原MG42互换。MG3在超过30个国家使用,合法授权生产的包括意大利、西班牙(MG42/59)、巴基斯坦(MG1A3)、希腊、伊朗、苏丹及土耳其。



MG42直系子孙的最后一代是MG74,由奥地利史泰尔GmbH研发,但奥地利方面将枪机的重量增至950克,比MG3的重275克,以致射速降至850-900发/分,并增加了射击选择钮,可半自动射击。这款MG74的枪托与手枪握把较直系祖先不同的改为暗绿色聚合物材质,并采用威力比较小的7.62毫米北约子弹。


南斯拉夫获得授权生产MG42并更名M52,算是老兵不死,仍使用直系的7.92毛瑟子弹,所以连射程也一样。 南斯拉夫当初在1980年代也卖过一批M52给伊拉克,而美军在两次波斯湾战争中又重新见到他们当初父祖辈与MG42的战斗,只是这一回轻松多了。
—————————————————————————————————————————————————————————————————————————————————————————————————————————
很抱歉,图片不会弄。所在用户组不能发网址。。。。。
nbnbnbnbnb
MG42也没那么神,射速过高有利有弊,而且它的精度不高。
文中所说的图呢
MG42也没那么神,射速过高有利有弊,而且它的精度不高。
MG42机枪的巅峰之战是在1944年6月6日,驻守在奥马哈海滩碉堡内的德国士兵海恩·赛佛罗躲在一个美军士兵很难瞄准的地堡机枪位中,操控MG42机枪在9个小时里用光了全部12000发子弹,事后他承认至少1000人,很可能超过2000人倒在了他的MG42的枪口下。

这个精度还不行吗,最少10%,我觉得有点夸张
qd-sigma 发表于 2014-8-1 00:36
MG42机枪的巅峰之战是在1944年6月6日,驻守在奥马哈海滩碉堡内的德国士兵海恩·赛佛罗躲在一个美军士兵很 ...
这个很难让人信服。凡是打过自动武器的人都知道,平均不到10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纯属扯淡。
schrodingerwang 发表于 2014-8-1 05:37
这个很难让人信服。凡是打过自动武器的人都知道,平均不到10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纯属扯淡。
争这个完全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说明了这种商品的可靠性高,质量好。战果是特殊阵地和当时战场态势造成的,你随便换张地图,或者情况不同,根本无法复制结果的
鄂鱼 发表于 2014-7-31 18:22
MG42也没那么神,射速过高有利有弊,而且它的精度不高。
不过它在当时是一支十分优秀的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