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南方系还南方系的“澎湃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1:34:59
莫千锋:比南方系还南方系的“澎湃新闻”

http://bbs1.people.com.cn/post/2/1/2/140789932.html

7月22日上午,东方早报新媒体项目澎湃宣布上线,东方早报社长邱兵兼澎湃项目CEO写了发刊词《我心澎湃如昨》,用文学的笔触把大家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消费主义”时代带回了那个曾经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这篇煽情的发刊词随即在微博微信上造成了刷屏之势。次日,经济观察网张昊撰文《澎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开篇便是饱含深情的一句“澎湃带着满满的理想主义上线了”。那么我们要问一句,到底什么是澎湃新闻的“理想主义”?

一边倒的思想与浅薄的政治

让我们且看澎湃新闻自己的说法。作为一个新的时政与思想类网站,澎湃宣称自己的目标是“有竞争的思想,有底蕴的政治”,然而细观澎湃的新闻内容和立场,会发现澎湃新闻在思想和政治上几乎是“一边倒”。
且看最能体现其立场的“社论”和“专题”。

《三论司法改革》一文直斥:“司法领域的这些积弊,与党政权力干预司法有关,也和中国法律体系中律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有关”。

《陈光标的负面效应》一文指责陈光标败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当慈善被涂抹上浓重的意识形态油彩,成为践踏弱势群体的尊严,以及暴富者获得心理按摩的工具时,理当道德形象伟岸的慈善家陈光标,已经卑琐不堪,自我小丑化了。”

《吴英刑期与周小川时间表》一文的指出“吴英的命运发生转折,由死转生,被视为改革的序幕……吴英及其亲属坚持她无罪,许多法律界和金融界人士也这样认为。吴英的故事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它始终反映出,金融改革是何等迫切。”

《“没被查出来吧是幸运,查出来了吧却让人更失望》这篇短短的几百字的报道中,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内容:“反正在中国这个地方什么东西都不是surprise(惊喜),只要吃不死人都可以接受”,“为什么很多国外的产品来了中国就要所谓的本土化了。”“老百姓对一些洋快餐可能还是认可度太高了,虽然有一两次丑闻,但老百姓还是会去吃。”

在杨小凯专题中,澎湃新闻网推出了朱学勤的《小凯的嘱托于我的交代》、季卫东的《今天又回到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时刻》、张曙光的《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扭曲的》以及澎湃新闻网的社论《制度兴国》等文章,总的观点和主张不外乎中国仅仅在经济上搞新自由主义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等。

在“历史终结之后”这个专题中,重点推广了有民主女神之称的刘瑜阿姨的文章,刘阿姨在文章中除了为“民主仍是历史的终结者”辩护之外还没忘了“中国模式”冷嘲热讽一下,以显示自己的拥护民主拥抱“普世价值”的“政治正确”。

以上摘编的内容只是澎湃新闻的冰山一角,在其中我们没有看到”有竞争的思想”,也没有看到“有底蕴的政治”,倒是让人想到了另外一个曾经代表着中国新闻人的理想主义的南方周末。澎湃的立场和观点,比南周还要“南周”。毕竟澎湃是一个三四百人的庞大机构在编写有观点的深度报道,短时间内便可批量生产“异见”声音,这相当于是在网络上批量复制N个《南方周末》。

简单了解了澎湃新闻的观点立场,大家可能更关心澎湃新闻究竟是什么来头。 《东方早报》2003年5月28日在上海创刊,当时是由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某财团出资的国内首份合资综合类日报,文汇报老人邱兵当时出任《东方早报》副总编,社长兼总编由原《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沈灏出任,《东方早报》的中高层绝大部分来自南方报系。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南方报业与文新报业的合作终止,沈灏重新南下主持《21世纪经济报道》,但这次合作奠定了《东方早报》的主要人员构成: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环球报道、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这种情况与《新京报》非常类似:与文新报业的合作失败以后,南方报业转而北上,与光明日报社等合作创办了今天的《新京报》,南都老人程益中兼任总编,尽管 后来因为特殊原因,南方报业又撤出了《新京报》,但《新京报》的人员构成大部分也是来自南方报系。因而,《新京报》、《东方早报》都可谓是南方报系开枝散叶的结果。说澎湃的新闻理想就是南周的新闻理想,丝毫不算过分。

谁的理想?什么主义?

1995年以前的《南方周末》作为《南方日报》的副刊,其定位是一个“为中国改革最前沿阵地广东的改革开放摇旗呐喊,介绍广东开放新情况、新经验,这才是全国最关注的。第二个就是启蒙。”《南方周末》一开始只是摘编一些八卦娱乐新闻,“把香港和台湾的歌星都介绍进来”,作为开放中国和启蒙中国的敲门砖。接着步步深入,介入时政话题。1995年之后,一群自称为“雅典公民”的年轻新闻工作者逐渐聚集到《南方周末》,开始了深度原创报道的创作,他们自诩“以宪政精神为基座、公理道义为立柱,并用悲天悯人的情怀俯瞰和关照着人世间发生的一切”。至少在早期的《南方周末》,这些话不全是自诩,也带着一丝真诚。然而,从左方时代开始,《南方周末》的定位就很明确,即与“解放前的报纸和香港的一些报纸”接轨,并最终将新中国复辟成旧中国。

当《南方周末》有声有色之后,那些因改革暴富希望中国改旗易帜、自己永享富贵的新生资产阶级,那些意图颠覆中国的西方敌对势力,便向这批“理想主义者”伸出了橄榄枝,学位、名誉、地位,更不用说金钱。于是他们可以张扬他们的理想,占领、开辟一个个新的舆论平台,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新生资产阶级和西方敌对势力的“内部”同盟。今天的南方系同样在报道中国的苦难,可这些报道看不到丝毫的同情,看到的却只有消费——消费穷人的苦难,成就他们的“新闻梦想”。“理想主义”本来是个好词,可它一旦与资本勾搭上,就可能变成害人害己的毒药,最终成为虚伪的面具。而今的邱兵携带着他的澎湃新闻,也毫不犹豫地带上了这顶面具。

南方系“新闻理想”为何会在上海生根发芽?

过去,人们谈深度言必南方周末,而报业的整体突围也自南方起,最富经济效益的广州日报,最富争议的南方都市报,最富生存力的新快报,一个城容下日报数十份,放眼中国舍广州其谁?但是这几年来,伴随纸媒江河日下的还有南方诸报的举步维艰,世界就是这样,南边不亮,东边就亮了。
南边当年为什么能亮,贴近香港,做第一次改革前沿阵地是南方的历史使命。时至今日,香港的地缘红利已经吃尽,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屡屡触及高层底线,成为海外势力觊觎内地、分裂中港的根据地,从而也将中央对自己的政策优势给玩掉了,多种势力盘踞其中的昔日东方之珠已呈尾大不掉的死鱼眼。伴随香港繁荣而崛起的南方诸城今日诸事不顺也就很好理解了。


本网友注:
据“百度百科”:
“澎湃”项目的初期投资达3至4亿元。其中一部分来自政府,一部分来自财团,联想旗下的弘毅资本此前就传出参股的消息。此外,“澎湃”的核心成员还实现了对项目的持股,这在其他媒体项目中并不多见。莫千锋:比南方系还南方系的“澎湃新闻”

http://bbs1.people.com.cn/post/2/1/2/140789932.html

7月22日上午,东方早报新媒体项目澎湃宣布上线,东方早报社长邱兵兼澎湃项目CEO写了发刊词《我心澎湃如昨》,用文学的笔触把大家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消费主义”时代带回了那个曾经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这篇煽情的发刊词随即在微博微信上造成了刷屏之势。次日,经济观察网张昊撰文《澎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开篇便是饱含深情的一句“澎湃带着满满的理想主义上线了”。那么我们要问一句,到底什么是澎湃新闻的“理想主义”?

一边倒的思想与浅薄的政治

让我们且看澎湃新闻自己的说法。作为一个新的时政与思想类网站,澎湃宣称自己的目标是“有竞争的思想,有底蕴的政治”,然而细观澎湃的新闻内容和立场,会发现澎湃新闻在思想和政治上几乎是“一边倒”。
且看最能体现其立场的“社论”和“专题”。

《三论司法改革》一文直斥:“司法领域的这些积弊,与党政权力干预司法有关,也和中国法律体系中律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有关”。

《陈光标的负面效应》一文指责陈光标败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当慈善被涂抹上浓重的意识形态油彩,成为践踏弱势群体的尊严,以及暴富者获得心理按摩的工具时,理当道德形象伟岸的慈善家陈光标,已经卑琐不堪,自我小丑化了。”

《吴英刑期与周小川时间表》一文的指出“吴英的命运发生转折,由死转生,被视为改革的序幕……吴英及其亲属坚持她无罪,许多法律界和金融界人士也这样认为。吴英的故事不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它始终反映出,金融改革是何等迫切。”

《“没被查出来吧是幸运,查出来了吧却让人更失望》这篇短短的几百字的报道中,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内容:“反正在中国这个地方什么东西都不是surprise(惊喜),只要吃不死人都可以接受”,“为什么很多国外的产品来了中国就要所谓的本土化了。”“老百姓对一些洋快餐可能还是认可度太高了,虽然有一两次丑闻,但老百姓还是会去吃。”

在杨小凯专题中,澎湃新闻网推出了朱学勤的《小凯的嘱托于我的交代》、季卫东的《今天又回到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时刻》、张曙光的《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扭曲的》以及澎湃新闻网的社论《制度兴国》等文章,总的观点和主张不外乎中国仅仅在经济上搞新自由主义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等。

在“历史终结之后”这个专题中,重点推广了有民主女神之称的刘瑜阿姨的文章,刘阿姨在文章中除了为“民主仍是历史的终结者”辩护之外还没忘了“中国模式”冷嘲热讽一下,以显示自己的拥护民主拥抱“普世价值”的“政治正确”。

以上摘编的内容只是澎湃新闻的冰山一角,在其中我们没有看到”有竞争的思想”,也没有看到“有底蕴的政治”,倒是让人想到了另外一个曾经代表着中国新闻人的理想主义的南方周末。澎湃的立场和观点,比南周还要“南周”。毕竟澎湃是一个三四百人的庞大机构在编写有观点的深度报道,短时间内便可批量生产“异见”声音,这相当于是在网络上批量复制N个《南方周末》。

简单了解了澎湃新闻的观点立场,大家可能更关心澎湃新闻究竟是什么来头。 《东方早报》2003年5月28日在上海创刊,当时是由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某财团出资的国内首份合资综合类日报,文汇报老人邱兵当时出任《东方早报》副总编,社长兼总编由原《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沈灏出任,《东方早报》的中高层绝大部分来自南方报系。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南方报业与文新报业的合作终止,沈灏重新南下主持《21世纪经济报道》,但这次合作奠定了《东方早报》的主要人员构成: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环球报道、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这种情况与《新京报》非常类似:与文新报业的合作失败以后,南方报业转而北上,与光明日报社等合作创办了今天的《新京报》,南都老人程益中兼任总编,尽管 后来因为特殊原因,南方报业又撤出了《新京报》,但《新京报》的人员构成大部分也是来自南方报系。因而,《新京报》、《东方早报》都可谓是南方报系开枝散叶的结果。说澎湃的新闻理想就是南周的新闻理想,丝毫不算过分。

谁的理想?什么主义?

1995年以前的《南方周末》作为《南方日报》的副刊,其定位是一个“为中国改革最前沿阵地广东的改革开放摇旗呐喊,介绍广东开放新情况、新经验,这才是全国最关注的。第二个就是启蒙。”《南方周末》一开始只是摘编一些八卦娱乐新闻,“把香港和台湾的歌星都介绍进来”,作为开放中国和启蒙中国的敲门砖。接着步步深入,介入时政话题。1995年之后,一群自称为“雅典公民”的年轻新闻工作者逐渐聚集到《南方周末》,开始了深度原创报道的创作,他们自诩“以宪政精神为基座、公理道义为立柱,并用悲天悯人的情怀俯瞰和关照着人世间发生的一切”。至少在早期的《南方周末》,这些话不全是自诩,也带着一丝真诚。然而,从左方时代开始,《南方周末》的定位就很明确,即与“解放前的报纸和香港的一些报纸”接轨,并最终将新中国复辟成旧中国。

当《南方周末》有声有色之后,那些因改革暴富希望中国改旗易帜、自己永享富贵的新生资产阶级,那些意图颠覆中国的西方敌对势力,便向这批“理想主义者”伸出了橄榄枝,学位、名誉、地位,更不用说金钱。于是他们可以张扬他们的理想,占领、开辟一个个新的舆论平台,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新生资产阶级和西方敌对势力的“内部”同盟。今天的南方系同样在报道中国的苦难,可这些报道看不到丝毫的同情,看到的却只有消费——消费穷人的苦难,成就他们的“新闻梦想”。“理想主义”本来是个好词,可它一旦与资本勾搭上,就可能变成害人害己的毒药,最终成为虚伪的面具。而今的邱兵携带着他的澎湃新闻,也毫不犹豫地带上了这顶面具。

南方系“新闻理想”为何会在上海生根发芽?

过去,人们谈深度言必南方周末,而报业的整体突围也自南方起,最富经济效益的广州日报,最富争议的南方都市报,最富生存力的新快报,一个城容下日报数十份,放眼中国舍广州其谁?但是这几年来,伴随纸媒江河日下的还有南方诸报的举步维艰,世界就是这样,南边不亮,东边就亮了。
南边当年为什么能亮,贴近香港,做第一次改革前沿阵地是南方的历史使命。时至今日,香港的地缘红利已经吃尽,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屡屡触及高层底线,成为海外势力觊觎内地、分裂中港的根据地,从而也将中央对自己的政策优势给玩掉了,多种势力盘踞其中的昔日东方之珠已呈尾大不掉的死鱼眼。伴随香港繁荣而崛起的南方诸城今日诸事不顺也就很好理解了。


本网友注:
据“百度百科”:
“澎湃”项目的初期投资达3至4亿元。其中一部分来自政府,一部分来自财团,联想旗下的弘毅资本此前就传出参股的消息。此外,“澎湃”的核心成员还实现了对项目的持股,这在其他媒体项目中并不多见。
这家的屁股有问题
曾经未一订阅的一份报纸就是南方周末

因为当时其他报纸都是废话连篇 后来东西看多了 有了网络 才慢慢唾弃了南方系
好啊,南方系后继有人且发扬光大了!这样一来,南都,澎湃,新京报,三报联动,前途可期,大业可成!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