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往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3:37:47
http://www.gscdc.net/xxzy/rdgz/20140425/111238.aspx

你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资源 >> 热点关注 >> 正文


疫苗往事

“想不出比疫苗更有效、性价比更高的对付传染病的方式。”

2014-04-25 阅读:76 出处:健康时报 作者:健康时报 编辑:gscdc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相关阅读
 
      计划外疫苗怎么打

      您家的疫苗是怎么打的?有的家长说:“不操心,医院让我怎么打,我就怎么打。”还有些家长一肚子疑惑:“不知道那些肺炎疫苗、水痘疫苗该不该打。”

      前一类家长说的是计划内疫苗,也叫一类疫苗。它们是根据当前国内疾病流行情况及儿童普遍的身体状况规定的必须接种的疫苗,政府采购其中某个厂家的产品供儿童免费接种,其他厂家的产品作为自费疫苗使用。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白百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白破疫苗等12种疫苗。

      后一类家长说的是计划外疫苗,也叫二类疫苗,它是自愿自费接种的。种类不太多,常见的有HIB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

      二类疫苗不便宜,一针肺炎7价结合疫苗近800元,共4针。不少家庭都会掂量掂量,我的孩子该不该打?记者整理了几个普遍性问题并进行解答,供您参考:

      1、二类疫苗安不安全? 借用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疫苗评价室安志杰主任的话,就是“只要批准上市的,都经过了国家质量安全检测。”二类疫苗和一类疫苗在科学上没区别,只是在管理上有自费和免费的区别。

      2、一类疫苗预防的疾病更重要? 并非如此。多数发达国家已实现所有疫苗免费接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做到全部免费。从预防疾病角度,接种自费疫苗可获得更广泛保护。可预见的是,在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

      3、哪些二类疫苗值得优先考虑? 儿童优先接种的二类疫苗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HIB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流脑AC结合疫苗、流脑4价多糖疫苗、轮病疫苗、霍乱疫苗。成人建议接种1次肺炎疫苗和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4、进口的一定比国产的好? 其实未必。据上海疾控免疫规划科的陶黎纳医生介绍,2010年10月,我国执行了新版药典,疫苗质量标准门槛大大提高,一些进口疫苗反而没有通过。如某著名品牌的进口疫苗几乎全军覆没。总体来说,国产疫苗同进口疫苗相比性能差距不大,价钱更低,因此性价比更高。

      新闻背景:4月23-28日是世界免疫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环球健策GHS(国际非营利性咨询机构)联合举办的“疫苗免疫面面观”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想不出比疫苗更有效、性价比更高的对付传染病的方式。”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法比奥博士说。

      今年的世界免疫周,这位世卫组织驻华办疾控项目负责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行程就是来到中国,呼吁疫苗及时接种。然而这两年,中国疫苗接种形势却不容乐观。去年,湖南、广西等地发生的“多名婴儿疑似接种乙肝疫苗致死”事件后,我国10个省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下降了30%左右,其他疫苗的接种率则平均下滑15%。在中国,“疫苗”似乎总伴随着“疑虑”、“疑问”。

      其实国外也是这样,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反疫苗”行动可谓相当有历史。是我们普通人真的不了解疫苗,还是疫苗确实不能让人放心?先听这几件真事,然后您自己判断。

      被撤下的《柳叶刀》论文

      每年,世界顶级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都会刊发大量的医学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引领着全球医学的发展方向,其价值和影响力不言而喻。而每年,《柳叶刀》也会撤下一些论文,因为这些论文在发表后被查明存在不实、虚假成分。曾在英国伦敦皇家自由医院工作过的安德鲁·韦克菲尔德(Andrew Wakefield)发表在1998年的《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就在被撤销之列。

      这篇论文,将自闭症、肠病与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麻腮风疫苗)争议性地关联起来,即认为麻腮风疫苗可能导致儿童自闭症。这可谓是全球背景下“反疫苗”行动的一个重要导火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民众开始抵制疫苗,不少恐慌的父母开始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2004年,英国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跌至81%的低点(最高时达92%)。

      这篇论文发表后的大量研究均表明接种麻腮风疫苗与儿童自闭症没有因果关系。2010年2月,《柳叶刀》撤下了这篇论文。同年5月,负责监管英国医疗职业的英国医学总会的一个委员会发布禁令,撤销了这位名噪一时的反疫苗医生及其同事的行医资格。委员会发现,韦克菲尔德在1990年代后期犯了一连串错误,包括论文本身的不诚实行为、未公开的利害关系,及在招募和研究期间管理受试儿童的方法上违反伦理。

      韦克菲尔德有一项麻疹疫苗的专利,可用于部分替代麻腮风疫苗,这也意味着通过诋毁麻腮风疫苗,他可获得经济利益。

      然而,此事造成的麻腮风接种率的骤降,导致了欧洲、美国等一些国家麻疹病例的不正常上升。

      被拒绝的五千万支疫苗

      比战争更可怕的,是流感。第一次世界大战,4年伤亡3000多万人,而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1年就死了2000多万人。

      2009年4月,墨西哥爆发了一种新型甲型H1N1流感(甲流)。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流感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的6级。这是世界卫生组织41年来首次将流感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级别,也是进入21世纪后人类第一次遭遇跨洲性大范围流感疫情。

      世界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制甲流疫苗。2009年9月,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甲流疫苗获得药品批准文号。这也是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甲流疫苗。此后,其他多个企业的甲流疫苗陆续上市。武器准备就绪,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次行动被安排在2009年秋季,行动的目标是全国范围内最有可能被甲流危及健康的重点人群(青少年和老年人)。各省都成立了甲流疫苗接种指挥部,等待卫生部调拨甲流疫苗和一声令下开展接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的陶黎纳医生,当时在上海市甲流疫苗接种办公室负责疫苗供应和接种统计工作,亲身经历了这次行动。

      “第一批到货了50万支甲流疫苗,但初步估算的重点接种人群至少有150万人,供应缺口很大。最后决定先给全市的中小学生接种,全力保障孩子们的健康。甲流疫苗接种工作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起来,然而一篇新闻报道却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

      此时,卫生部通报了两例接种甲流疫苗后死亡的病例,1例明确死因为心脏病,另1例需要尸检确定死因。这篇完全不带任何因果关系推断或暗示的报道,却让人们对甲流疫苗的态度发生改变。“当天晚上正好是我接听咨询热线。哎呀,那个场面,怎么说呢?一夜无眠。”时隔五年,陶医生的声音依然无奈。“不少家长都情绪激动地对着我喊,我们家孩子接种甲流疫苗后,怎么怎么不舒服。新闻里说甲流疫苗打死2个人,疫苗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整个晚上,都是这种投诉。之后几天,中小学甲流疫苗接种量锐减,许多已签署甲流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的孩子家长改变了主意。

      世界第一的生产和审批速度,为公众怀疑甲流疫苗的安全性埋下伏笔。卫生部的通报只是导火线,点燃了公众的质疑,网络的传播使这种质疑迅速蔓延。最终的结果是,全国一共生产出1.5亿支疫苗,只接种了不到1亿支,其余5000万支只能报废处理。事后的研究均表明甲流疫苗与普通的流感疫苗一样安全或者更安全,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甲流疫苗确实能够预防当年的甲流疫情,其有效率在60%以上。

      然而一则新闻,让5000万本可被接种的民众面临甲流感染风险,也让国家损失了1亿元。

      一名少年与1万例麻疹

      乌克兰,2008年5月,一名17岁的少年接种麻腮风疫苗后死亡。2012年,这个只有5000万人口的国家,爆发了1万多例麻疹病例。

      二者有什么联系吗?有,但没有立即凸显。孩子死亡后,民间就开始流传疫苗接种的可怕风险。2008年-2009年,乌克兰的反疫苗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导致乌克兰的疫苗接种率下降了10%。最后,乌克兰当局让步了,取消了由联合国倡导、美国慈善机构赞助的在乌境内免费接种麻腮风疫苗的活动,在随后数月内收回并销毁了近900万支未使用的疫苗。然后,就出现了2012年的麻疹大爆发。
      ……

      麻疹是怎样的一种疾病?现代人恐怕很多都不知道。麻疹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飞沫传播,任何没患过麻疹又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易感人群,只要见过麻疹患者(不一定要近距离接触),都有可能被传染上。上世纪麻疹疫苗还没发明前,我国每年有上千万人感染麻疹,麻疹死亡病例最高达26万人。幸运的是,自1965年起,我国开始接种麻疹疫苗,基本控制了麻疹疫情。

      历史经验已表明,当疫苗的安全性被谣言或被不可靠的新闻所误导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就像英国麻腮风疫苗与儿童自闭症事件、中国甲流疫苗被拒事件及乌克兰的反疫苗活动。

      我们纠结,疾控专家们却很看得开。陶黎纳医生说,人们对于疫苗的看法,确实是个怪圈——疾病大爆发时,人人盼望疫苗、需要疫苗,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了,人们开始考虑更多,比如疫苗是否100%安全?我的孩子会不会是出现副反应的那一个?

      需要提醒的是:有收益就必然有风险。疫苗为我们阻止了那么多疯狂的传染病,即使在大范围接种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而且很多还不是疫苗导致的问题),也应需要一种理性和客观的态度。▲


上一条:疫苗:不能失守的健康防线

下一条:疾病早期干预 我们是否做了太多http://www.gscdc.net/xxzy/rdgz/20140425/111238.aspx

你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资源 >> 热点关注 >> 正文


疫苗往事

“想不出比疫苗更有效、性价比更高的对付传染病的方式。”

2014-04-25 阅读:76 出处:健康时报 作者:健康时报 编辑:gscdc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相关阅读
 
      计划外疫苗怎么打

      您家的疫苗是怎么打的?有的家长说:“不操心,医院让我怎么打,我就怎么打。”还有些家长一肚子疑惑:“不知道那些肺炎疫苗、水痘疫苗该不该打。”

      前一类家长说的是计划内疫苗,也叫一类疫苗。它们是根据当前国内疾病流行情况及儿童普遍的身体状况规定的必须接种的疫苗,政府采购其中某个厂家的产品供儿童免费接种,其他厂家的产品作为自费疫苗使用。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白百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白破疫苗等12种疫苗。

      后一类家长说的是计划外疫苗,也叫二类疫苗,它是自愿自费接种的。种类不太多,常见的有HIB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

      二类疫苗不便宜,一针肺炎7价结合疫苗近800元,共4针。不少家庭都会掂量掂量,我的孩子该不该打?记者整理了几个普遍性问题并进行解答,供您参考:

      1、二类疫苗安不安全? 借用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疫苗评价室安志杰主任的话,就是“只要批准上市的,都经过了国家质量安全检测。”二类疫苗和一类疫苗在科学上没区别,只是在管理上有自费和免费的区别。

      2、一类疫苗预防的疾病更重要? 并非如此。多数发达国家已实现所有疫苗免费接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做到全部免费。从预防疾病角度,接种自费疫苗可获得更广泛保护。可预见的是,在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

      3、哪些二类疫苗值得优先考虑? 儿童优先接种的二类疫苗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是:HIB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流脑AC结合疫苗、流脑4价多糖疫苗、轮病疫苗、霍乱疫苗。成人建议接种1次肺炎疫苗和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4、进口的一定比国产的好? 其实未必。据上海疾控免疫规划科的陶黎纳医生介绍,2010年10月,我国执行了新版药典,疫苗质量标准门槛大大提高,一些进口疫苗反而没有通过。如某著名品牌的进口疫苗几乎全军覆没。总体来说,国产疫苗同进口疫苗相比性能差距不大,价钱更低,因此性价比更高。

      新闻背景:4月23-28日是世界免疫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环球健策GHS(国际非营利性咨询机构)联合举办的“疫苗免疫面面观”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想不出比疫苗更有效、性价比更高的对付传染病的方式。”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法比奥博士说。

      今年的世界免疫周,这位世卫组织驻华办疾控项目负责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行程就是来到中国,呼吁疫苗及时接种。然而这两年,中国疫苗接种形势却不容乐观。去年,湖南、广西等地发生的“多名婴儿疑似接种乙肝疫苗致死”事件后,我国10个省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下降了30%左右,其他疫苗的接种率则平均下滑15%。在中国,“疫苗”似乎总伴随着“疑虑”、“疑问”。

      其实国外也是这样,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反疫苗”行动可谓相当有历史。是我们普通人真的不了解疫苗,还是疫苗确实不能让人放心?先听这几件真事,然后您自己判断。

      被撤下的《柳叶刀》论文

      每年,世界顶级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都会刊发大量的医学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引领着全球医学的发展方向,其价值和影响力不言而喻。而每年,《柳叶刀》也会撤下一些论文,因为这些论文在发表后被查明存在不实、虚假成分。曾在英国伦敦皇家自由医院工作过的安德鲁·韦克菲尔德(Andrew Wakefield)发表在1998年的《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就在被撤销之列。

      这篇论文,将自闭症、肠病与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麻腮风疫苗)争议性地关联起来,即认为麻腮风疫苗可能导致儿童自闭症。这可谓是全球背景下“反疫苗”行动的一个重要导火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民众开始抵制疫苗,不少恐慌的父母开始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2004年,英国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跌至81%的低点(最高时达92%)。

      这篇论文发表后的大量研究均表明接种麻腮风疫苗与儿童自闭症没有因果关系。2010年2月,《柳叶刀》撤下了这篇论文。同年5月,负责监管英国医疗职业的英国医学总会的一个委员会发布禁令,撤销了这位名噪一时的反疫苗医生及其同事的行医资格。委员会发现,韦克菲尔德在1990年代后期犯了一连串错误,包括论文本身的不诚实行为、未公开的利害关系,及在招募和研究期间管理受试儿童的方法上违反伦理。

      韦克菲尔德有一项麻疹疫苗的专利,可用于部分替代麻腮风疫苗,这也意味着通过诋毁麻腮风疫苗,他可获得经济利益。

      然而,此事造成的麻腮风接种率的骤降,导致了欧洲、美国等一些国家麻疹病例的不正常上升。

      被拒绝的五千万支疫苗

      比战争更可怕的,是流感。第一次世界大战,4年伤亡3000多万人,而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1年就死了2000多万人。

      2009年4月,墨西哥爆发了一种新型甲型H1N1流感(甲流)。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流感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的6级。这是世界卫生组织41年来首次将流感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级别,也是进入21世纪后人类第一次遭遇跨洲性大范围流感疫情。

      世界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研制甲流疫苗。2009年9月,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甲流疫苗获得药品批准文号。这也是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甲流疫苗。此后,其他多个企业的甲流疫苗陆续上市。武器准备就绪,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次行动被安排在2009年秋季,行动的目标是全国范围内最有可能被甲流危及健康的重点人群(青少年和老年人)。各省都成立了甲流疫苗接种指挥部,等待卫生部调拨甲流疫苗和一声令下开展接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的陶黎纳医生,当时在上海市甲流疫苗接种办公室负责疫苗供应和接种统计工作,亲身经历了这次行动。

      “第一批到货了50万支甲流疫苗,但初步估算的重点接种人群至少有150万人,供应缺口很大。最后决定先给全市的中小学生接种,全力保障孩子们的健康。甲流疫苗接种工作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起来,然而一篇新闻报道却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

      此时,卫生部通报了两例接种甲流疫苗后死亡的病例,1例明确死因为心脏病,另1例需要尸检确定死因。这篇完全不带任何因果关系推断或暗示的报道,却让人们对甲流疫苗的态度发生改变。“当天晚上正好是我接听咨询热线。哎呀,那个场面,怎么说呢?一夜无眠。”时隔五年,陶医生的声音依然无奈。“不少家长都情绪激动地对着我喊,我们家孩子接种甲流疫苗后,怎么怎么不舒服。新闻里说甲流疫苗打死2个人,疫苗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整个晚上,都是这种投诉。之后几天,中小学甲流疫苗接种量锐减,许多已签署甲流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的孩子家长改变了主意。

      世界第一的生产和审批速度,为公众怀疑甲流疫苗的安全性埋下伏笔。卫生部的通报只是导火线,点燃了公众的质疑,网络的传播使这种质疑迅速蔓延。最终的结果是,全国一共生产出1.5亿支疫苗,只接种了不到1亿支,其余5000万支只能报废处理。事后的研究均表明甲流疫苗与普通的流感疫苗一样安全或者更安全,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甲流疫苗确实能够预防当年的甲流疫情,其有效率在60%以上。

      然而一则新闻,让5000万本可被接种的民众面临甲流感染风险,也让国家损失了1亿元。

      一名少年与1万例麻疹

      乌克兰,2008年5月,一名17岁的少年接种麻腮风疫苗后死亡。2012年,这个只有5000万人口的国家,爆发了1万多例麻疹病例。

      二者有什么联系吗?有,但没有立即凸显。孩子死亡后,民间就开始流传疫苗接种的可怕风险。2008年-2009年,乌克兰的反疫苗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导致乌克兰的疫苗接种率下降了10%。最后,乌克兰当局让步了,取消了由联合国倡导、美国慈善机构赞助的在乌境内免费接种麻腮风疫苗的活动,在随后数月内收回并销毁了近900万支未使用的疫苗。然后,就出现了2012年的麻疹大爆发。
      ……

      麻疹是怎样的一种疾病?现代人恐怕很多都不知道。麻疹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飞沫传播,任何没患过麻疹又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易感人群,只要见过麻疹患者(不一定要近距离接触),都有可能被传染上。上世纪麻疹疫苗还没发明前,我国每年有上千万人感染麻疹,麻疹死亡病例最高达26万人。幸运的是,自1965年起,我国开始接种麻疹疫苗,基本控制了麻疹疫情。

      历史经验已表明,当疫苗的安全性被谣言或被不可靠的新闻所误导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就像英国麻腮风疫苗与儿童自闭症事件、中国甲流疫苗被拒事件及乌克兰的反疫苗活动。

      我们纠结,疾控专家们却很看得开。陶黎纳医生说,人们对于疫苗的看法,确实是个怪圈——疾病大爆发时,人人盼望疫苗、需要疫苗,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了,人们开始考虑更多,比如疫苗是否100%安全?我的孩子会不会是出现副反应的那一个?

      需要提醒的是:有收益就必然有风险。疫苗为我们阻止了那么多疯狂的传染病,即使在大范围接种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而且很多还不是疫苗导致的问题),也应需要一种理性和客观的态度。▲


上一条:疫苗:不能失守的健康防线

下一条:疾病早期干预 我们是否做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