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心得》:旅卦,人生是一场旅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27:04
读《易经心得》:旅卦,人生是一场旅行
忙总
  
  一、
原文简介(主要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
  
  (下艮山上离火-火山旅卦)
  
 
 旅,小亨,旅贞吉。
  
  大意:旅就是流离失所,寄人篱下。旅卦象征行旅、逆旅之意。行旅之时,能以谦逊,柔弱之道,小心谨慎为人处事,则可获亨通;若一味刚大亢盛,狂妄自大,则难得顺利。所以寄人篱下时不可苟且轻率,要谨守正道,才可获吉。(小亨,服小才能亨,指以谦逊、柔弱、小心而行可获亨通)
  
  传统解释:
  
  《序卦传》说:盛大过极,必然物极必反成为穷大,穷大者必失其居,所以丰卦之后是旅卦。
  
  《易经》系统一般以下卦为主、上卦为客。旅卦是下卦艮,是山,是止,山是止而不迁的旅舍象;上卦离明,是火,火是过而不留的旅人象,所以旅卦的象是山止于下,火炎于上,是离开其所止处之象,所以为“旅”。旅卦讲的就是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的人如何处事的原则。
  
  “小亨”是指羁旅之人,旅居之外,寄人篱下,只能求小通以存其身,无法求大通以成大事,所以只是小亨而已。
  
  只要不是思想麻木的人,就很少有人会安于风餐露宿,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羁旅生活。行旅之人应该相信,自己虽失其居,但并不是就走进了不可自拔的困境,只要努力,还是可以小获亨通的。
  
  寄人篱下的人势单力薄,不可以妄自尊大,只能低声服小,自敛形迹,卑其身才能防患,才能吉。所以行旅在外,四处流浪,也不宜行邪妄为,只有坚守正道,谨慎而行才可能获得吉祥。听以卦辞特别劝勉说“旅贞吉”。所以寄人篱下,柔为上。但是又不能猥琐卑贱,不卑不亢大概最合适。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大意:《彖传》说:行旅之时,能以谦逊柔弱之道,小心而行,则可致亨通。旅卦的六五爻,阴柔而居外卦离的中位,而且全卦阴爻均顺承阳爻,不乖违逆上。
  
  旅卦卦象是下卦艮止,上卦离明,是静止安定而附丽于光明之象,因此行旅之道如果能谦逊处柔,则可致亨通,能谨守正道,则可获吉祥。
  
  而寄人篱下是因为失其本居,所以行旅之时,知道用小、用柔,居中守正,其意义是何等重要。
  
  传统解释:
  
  旅卦《彖传》没有解释卦名,只是逐句解释卦辞,而且主要是举出六五这一爻来说明。
  
  “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是指六五以阴柔之质居于上卦中位,上承阳刚上九,能柔顺而承阳刚,内则静而无欲,外则智足保身,这样必然吉祥无虞。所以寄人篱下的逆旅之时用刚非不利,但是也不能一味阴柔,柔不能过,所以最好适中。六五就正好是“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所谓“止离于明”象征不失时宜,而得处旅之道:柔中有刚,不卑不亢。
  
  旅卦下卦是艮,上卦为离,艮为止,离为明,说明羁旅之人应该安静以守,而又要向上附丽光明。(例如晋公子重耳流亡之时,行事适中,谨慎以守,后来依附齐桓公,娶其女齐姜为妻,但始终不忘东山再起)因为从卦象看,寄人篱下之时,最重要是善于审时度势,所以贵于明,待人接物,亦贵于明。但过于精明,物极必反,必然惹祸,所以必须以止静为本,但是静而不明,也是惘然,所以要安静以守,而又要向上附丽光明,这样才能刚柔互济。才吉祥。
  
  “旅之时义大矣哉”是指旅之义最难尽,止则无妄动之失,明则有烛几之明,内不失己,外不失人,这就是小心,如果这样处旅就能亨通。古人眷恋故土,把寄居异地,流浪他乡看成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流浪或寄人篱下的。所以古人把旅卦看成大问题。
  
  黄寿祺先生说:李白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将人生、万物均视为行旅之事,吾人当不取其视生如寄,视死如归之消极思想。而取能慎处此人生之旅,则亦符合卦旨之意,故彖辞曰“旅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大意:《象传》说:旅卦下卦是艮,是山,上卦是离,是火,是山上有火之象。火在山上,四处通明,但是火流动到处,不能长久,所以有旅之意:流动不住。
  
  君子观察旅卦火在山上,明无不照,火行流动,势不久留之象,感悟到用刑应当光明审慎,刑狱之事,不可稽留。
  
  传统解释:
  
  旅卦下卦为艮,上卦为离,艮为山,离为火,所以卦象是山上有火。山在下静止不动,火在上四处蔓延,逐草而行,到处流动,势不久留,因此取火在山上流动之象来象征行旅。
  
  君子观察山上有火之象,感悟到火在高山之上,明无不照,则处理案件时要明察秋毫,慎用刑罚,也即明而止是指明不可恃,所以戒以慎;观火行不居之象,感悟到必须能明慎而不留狱,审慎用刑,及时结案,避免冤枉,也避免逃脱,不能将案子长期拖置不判。所以朱熹总结:“慎刑如山,不留如火”。要把握好平衡。
  
  从卦象看,上卦离明,象征明察秋毫,象征明无遁情,下卦艮止,象征谨慎,象征慎无滥刑,是精明慎法之象,因为旅途暂寓而不久居,象征不使留滞于狱,不积累案子。《易经》系统凡是涉及刑狱事,无不取离明之象。动而明,是噬嗑卦,结论是明罚敕法;明以动,是丰卦,结论是折狱致刑。明以止,是贲卦,结论是无敢折狱。止而明,是旅卦,结论是明慎用刑。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大意:初六阴柔卑下,处于行旅之初,行为琐细卑贱,处境穷迫,虽有上应,亦无济于事,所以招致侮辱凶灾。(琐琐,小,琐细卑贱貌。斯,此,或同“厮”字,贱役)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大意:《象传》说:初六阴柔卑下,处于行旅之初,行为琐细卑贱,器量狭小,胸无大志,所以处境穷迫,自取凶灾。
  
  传统解释:
  
  初六以阴柔之才处于旅卦之始,以阴居阳,本失其位,是寄人篱下,远离家室的旅人之象;而阴柔之质,性格柔弱,目光短浅,无明远之志,没有刚强振作的意志,穷迫浅狭,必然取灾。也即初六处境不佳,又是如此懦弱性格,人穷志又短,当然不会顺利。性格即命运。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是指初六处于逆旅的困境,不思进取,心底仍然猥琐小气,斤斤计较,在意的都是眼前小利。必然引人讨厌,招致忌恨,怒其不争,对于自己也会造成一种灾祸。
  
  “旅琐琐,志穷灾也”是指尽管初六也有九四刚阳正应,但是“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初六的行为卑琐和咎由自取的灾祸,都是由于其人穷志短,胸无大志造成的,上面虽有九四相援,也无能为力。天助自助之人。
  
  另外一种解释:初六是小厮之象,也即童仆,童仆是终身寄人篱下的旅人,童仆本身并不一定卑贱,但是如果胸无大志,卑琐小气,斤斤计较就卑贱。人穷志短必然惹灾。
  
  黄寿祺先生说:初六行旅不能自尊持正,故有志穷而致灾之象。故谷家杰曰:“爻辞贱其行,象辞鄙其志。”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大意:六二阴柔中正,就像行旅中得以安身的客舍;又其上承九三阳实,犹如得到钱财;而下乘初六,犹如得忠贞童仆。(即次,指就居于客舍。即,就,次,客舍。资,指钱财)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大意:《象传》说:六二下乘初六,犹如得忠贞童仆。古人认为行旅于外,所依赖的就是童仆,而其到忠贞童仆,则可无意外的过错。
  
  传统解释:
  
  六二以阴居阴,位得其正,而又居下卦艮止中位,有柔顺中正之德,也有止得其正,有宿止之地之象。《彖传》认为行旅之时有柔顺中正之德,就会吉利,因为有柔顺中正之德,则内不失己,而己无不安;外不失人,而人无不与。
  
  “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是指六二因为得位,已经找到了安身之所;上承九三阳刚,所以又有了足够的钱财;下乘初六,所以又有了童仆的真诚照颐与帮助,是旅卦的最吉者。(《易经》系统中,初为民,二为大夫。从初六角度看,是不思自奋为志穷;从六二角度看,初六能够终身为之服役,就是“得童仆贞”)
  
  流浪于异地他乡,能免于灾害,没有什么过失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吉祥。爻辞劝勉六二要“贞”,时刻不忘坚持正道,无事之时防有事。这样就能防止灾祸意外。
  
  一般情况下,逆旅之时,一旦房子、钱财、童仆这些都得到了,往往会得寸进尺,失却正道,刻意追求名利,甚至存邪恶野心,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必然会遭到他人的反对、嫉妒、怀疑和算计,从而自取其害。
  
  《象传》“得童仆贞,终无尤也”其实是强调房子、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是常有的事,但是人在举目无亲的困旅中若能得到一位忠实的童仆,那对孤旅将是多么大的帮助。而且有人,就有一切。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大意:九三阳居阳位,刚亢不中,是寄人篱下而躁动之象,是不能安于现状者,而且居下卦艮的极位,是山上有火之象,所以有火烧客舍之灾。同时,九三又下比六二之阴,视童仆如同路人(行旅之人),所以又有丧失童仆之灾。所以告诫应当谨守正道以防危厉。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丧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大意:《象传》说:九三刚亢不中,处寄人篱下之时而躁动,不安于位,所以有火烧客舍的象,这是因为九三以刚用刚,丧失谦柔的处旅之道。同时九三刻薄寡恩,不能亲比童仆,视童仆如行旅之人,所以会丧失童仆的忠贞。(与下,谓对待下属)
  
  传统解释:
  
  旅之道就是柔顺谦下。六二以阴居阴得位得中,九三以阳居阳也得位,但是失中,又居下卦艮之极位,有自高过刚之象,自高则不顺于上,所以失其所安;过刚则暴下,所以下离而丧其童仆忠心。这是自取灭亡之道。
  
  “旅焚其次,丧其童仆”是指九三在行旅中虽然有居住之所,但不久就被一把大火烧了,原来还有童仆来帮助他,也丧失了。
  
  “以旅以下”是指九三把童仆当成陌生的人。人在行旅之时,本来亲近之人就已稀少,只有童仆不离左右,如今九三把童仆都看作陌生人,当然会失去童仆。
  
  九三这样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的人,结局是既失行旅中的安身之所,又丧他人之助。
  
  《易经》要点是守中道吉,旅卦尤其贵中。六二柔顺得中,谦以待下,所以得童仆,而九三居上失中,过于阳刚,中道既失,所以不但失去童仆,也失去安身之所。九三结局危厉就成为一种必然。多行不义必自毙,天理昭然。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大意:九四阳居阴位,虽然有阳刚之才,但是居位不正,就像长久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心有不安。虽获有资财以供其用,有利斧以卫其身,得以暂时安处,但寄人篱下,终非久居之地,而怀才不遇,难伸大志,难免心有不快。(处,久留一地。资斧,资财和利斧)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大意:《象传》说:九四以阳居阴,居位不当,所以长久寄人篱下,心有不安。而九四就算获有得资财以供其用,有利斧防卫其身,能够暂时安处,但是寄人篱下终非久留之地,怀才不与,难伸大志,所以心有不快。
  
  传统解释:
  
  九四阳刚之才居阴柔之位,是一个怀才不遇,失位流浪的人。但是为六五所亲比,为初六所正应,是得资财和利斧之象。而九四阳居阴位,有停止不前之象,所以有久留某地之象,也即“旅之处”。
  
  这里九三九四是不同的,九三为行旅之旅,所以说“次”,次就是旅途道路上所经过之次舍。九四为羁旅之旅,长期停留于异地,所以说“处”,处就是久处。而寄人篱下是暂时的行为,如果长久,就不是寄人篱下,而是卖身投靠了,对胸有大志,又有阳刚之才的九四来说,当然不爽。因为九四是有大臣,实现自己一生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才是平生目标,才算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而,而不是一时的名位或安居之所。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大意:六五位居上卦离的中位,有文明柔顺之德,又处得中道,上下相亲(与九四上九均能刚柔互济,融合协作),处事有能,就像射野鸡只需要一支箭就能击中,射艺精准,发无不中,所以虽在羁旅之中,寄人篱下,也最终能够获得声誉与任命,得以实现抱负。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大意:《象传》说:六五最终能够获得声誉和任命,是因为他的有德有能上达天听。
  
  传统解释:
  
  雉是野鸡,因为毛色灿烂,古人认为是文明之物(文明原意就是斑纹灿烂的意思,后来引申出抽象名词),是离卦的象。六五阴居阳位,柔顺得中,又处于上卦离的中位,所以文明,所以有“射雉”之象。古人也用射雉象征准备为君王服务。因为雉是士相见的贽礼。
  
  “射雉一矢亡”是指射取野鸡只需要一支箭,也即六五技艺精湛,象征能力超群。
  
  而六五以柔居刚,处于中位,身在离明卦体中位,这说明六五具有光明正大而又柔顺中和的美德,而这种美德在行旅之时是最为适宜的,也最合处旅之道。
  
  这样六五有德有能,声名远播于士林,必将上达天听,为君王任命使用,这是寄人篱下的最好结局。一般说来,寄人篱下,能够谦恭自抑,不卑不亢,振作自强就很好了。因为寄人篱下,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困辱随之。
  
  《易经》中,一般六五是君王之位,但是旅卦六五不以君位言,因为君王不会寄人篱下。君王无旅,旅则失位。
  
  黄寿祺先生说:彖传所谓“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正指此爻。朱震曰:“六五在旅卦,不取君象。有文明之德,则令誉声闻,而爵命之矣。”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
  
  大意:上九刚亢不中,以寄人篱下之身,自以为高居上位而乐,不知有遭受嫉害之灾,就像鸟筑巢于高危之地,不知有焚巢之害,所以起先得意而笑,而后却号啕而哭,必然遭祸于外,就像亡牛于荒远之地,将无可救援,有凶灾。(易,疆埸,指偏远之地)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大意:《象传》说:上九以寄人篱下之身,自以为高居上位,结果遭受焚巢之灾,遭祸于外,就像亡牛于荒远之地,无人闻知,而没有救援。
  
  传统解释:
  
  “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是指上九以阳刚处髙亢之位,在寄人篱下之时还自自高自大而沾沾自喜,却没有想到刚亢易折,就像起火的山林里的鸟窝,危在且夕却不知,最终被一场大火烧毁,只有嚎啕大哭了。(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就像树上的鸟巢,上九又处于离卦极位,有火焚之象)
  
  “以旅在上,其义焚也”是指寄人篱下之人应以谦下柔和得中为佳,尊高自处,骄横不羁,自然会导致焚巢之灾。
  
  “丧牛于易”与大壮卦的“丧羊于易”一样,都是记述殷之祖先王亥之事,王亥是被易国之君绵臣杀害而夺其牛的。比喻在异国他乡放牧走失了牛,预示着一场大灾难即将到来。(牛为耕耘之用,并为负重致远之资,失之,则居无所用而行无所资,所以凶。牛也是顺物之象。丧牛于易,是上九指轻易的丧其顺德,在寄人篱下之时,没有柔顺之德,必凶)
  
  “丧牛亡易,终莫之闻也”是指上九遇难于遥远的异域,无人知晓,也无人去援救,生未见人,死不见尸,可悲可叹。
  
  
寄人篱下的要点是我只是客,不能自鸣得意,自以为是,九三、上九都是不得中而应刚,所以都有自取其祸之象。
  
  黄寿祺先生说:上九之凶,在于居穷高而为乐,所谓“先笑后号啕”也,正与同人卦九五爻“先号啕而后笑”相反。徐几曰:旅贵柔顺中正,三阳爻皆失之,而最亢者上九也。阮籍曰:“同人卦先号,思其终也;旅上之先笑,乐其穷也。”
  
  小结:同是行旅,同是寄人篱下,有的因旅而获誉,有的因旅而致凶,这就是《彖传》说的“旅之时义大矣哉”。
  
 
 旅卦六爻都是在教人如何寄人篱下,要点无非柔顺中正而已。柔得中则不取辱,顺乎刚则不惹祸,寄人篱下之时最难平衡卑亢。
  
  
寄人篱下之人,如果过于自卑,人穷志短,则必然自取其辱,没人会看得起自甘堕落卑贱的人,可是如果自高自大,狂妄无知,又会被人嫉妒打击。所以寄人篱下的最高智慧就是能执其中,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既有进取心,又不得意忘形。
  
  所以初六因为人穷志短,猥琐不堪而遭灾;而九四怀才不遇而不快,都是因为以其处上下二卦的最下位,卑以自辱的结果;九三“焚次”(烧掉安身之所)而上九“焚巢”,是因为都居位上下卦的极位,高而见嫉;六二“怀资”而六五“誉命”,都是因为柔而不失其中。
  
  一般情况下,《易经》中阳刚之爻皆胜阴柔之爻,但是旅卦相反。旅卦六二、六五都是以柔顺得吉,九三、上九都是以阳刚致凶,这是因为旅卦描述得是寄人篱下状态,人无栖身之地,不得已而依于他人,岂得恃其刚明?
  
  所以寄人篱下之时既须守正,又当以柔顺持中为本。其实人的一生,乃至万事万物,无不都在借天地以行旅,我们都是在天地间寄人篱下的人,都在天地间流浪漂泊,都在时间长河中旅行,我们生命过程就是一个逆旅过程。
  
  
旅卦其实说的就是整个人生。
  
  二、牵强附会--寄人篱下的刘备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最成功的寄人篱下者非刘备莫属。
  
  刘备寄人篱下的原则就是谦恭自抑,屈伸有度。
  
  刘备成功的条件并不好,虽然号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实开始并无人当回事情,甚至认为是冒认皇亲。直到曹操平定吕布后,回到许昌,封赏出征人员,曹操向汉献帝引见刘备。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汉献帝苦于曹操弄权,需要平衡力量,找救命稻草,所以顺水推舟笼络笼络,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认为皇叔。所以这张皇叔名片是因为后来刘备的逐渐成功,才慢慢祖以备贵。汉朝因为犯法被削去爵位的宗室后裔比比皆是,大多变成默默无闻。刘备真正的起步点是贩履织席为业的小商贩而已。
  
  刘备的寄人篱下历史大概如下:黄巾军造反,二十四岁的刘备认为时势造英雄,纠集一些乡里乡亲去冒险。可惜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机会,就算因纠集乡下少年打黄巾有功,也不过是做县丞、县尉、县令这种低级官吏而已。然后与上级冲突,逃出体制,开始在军阀中间寄人篱下,寻找机会。
  
  公元191年,投奔公孙瓒,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受到曹操攻击时,备应邀前往救助,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谦死,备受徐州官吏的拥护,一跃而为徐州牧,并被曹操表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
  
  公元196年,刘备被吕布袭破,归依曹操,被曹操任命为豫州牧,进封左将军,公元199年,刘备乘曹操派他到徐州阻击袁术之际,背叛曹操。
  
  公元200年正月,刘备与国舅董承受汉献帝密诏,准备发动政变,诛杀曹操。不料事情失败,董承被杀,刘备公开宣布讨伐曹操,很快被击败,妻子儿女和关羽一同被俘。
  
  战败后,刘备先后投奔袁谭和袁绍。公元201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刘备走投无路,只得投奔荆州牧刘表,寄人篱下,在荆州新野一呆就是7年。直到碰到诸葛亮,实现赤壁之战胜利和借荆州策略,才算摆脱寄人篱下状态。这时刘备四十六岁,创业已经22年了。
  
  刘备在寄人篱下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耻辱,能屈能伸。《三国志》记载,刘备在寄人篱下之时,五易其主,四失妻子。例如刘备占领徐州,吕布来投,刘备把他安顿在小沛。正当刘备和袁术作战时,吕布占领了徐州,而刘备与袁术作战失利,无家可归,刘备就向吕布投降,投靠吕布。
  
  而这种能屈能伸本事,使曹操佩服说:“今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尔。”
  
  其实刘备真正的本事是就算是寄人篱下,身边也一直聚集了一批忠实的弟兄,例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孙乾等等,她们不以刘备地位低下而离弃,也不因为其他人势力更强而投靠,说明有过人之处。
  
  按照《三国志.先主传》说:“先主寡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裴松之注中说:“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郭嘉说:“有雄才而甚得众心”所以刘备本事并不只是能忍,也待人诚恳宽厚,有亲和力,知人善任。
  
  所以刘备虽然寄人篱下,并不是乞丐,而是豪杰。投靠袁绍、曹操和刘表时,对方都是都是大喜过望,尊敬有加的。例如投靠曹操时,“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布遣高顺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为顺所败,复虏先主妻子送布。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再例如投靠袁绍时:“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再例如投靠刘表时:“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寄人篱下有这种风光,古今中外第一人。所以刘备并非一味柔顺来换取寄人篱下的机会,他的力量在他的铁杆追随者队伍中。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721961197
读《易经心得》:旅卦,人生是一场旅行
忙总
  
  一、
原文简介(主要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
  
  (下艮山上离火-火山旅卦)
  
 
 旅,小亨,旅贞吉。
  
  大意:旅就是流离失所,寄人篱下。旅卦象征行旅、逆旅之意。行旅之时,能以谦逊,柔弱之道,小心谨慎为人处事,则可获亨通;若一味刚大亢盛,狂妄自大,则难得顺利。所以寄人篱下时不可苟且轻率,要谨守正道,才可获吉。(小亨,服小才能亨,指以谦逊、柔弱、小心而行可获亨通)
  
  传统解释:
  
  《序卦传》说:盛大过极,必然物极必反成为穷大,穷大者必失其居,所以丰卦之后是旅卦。
  
  《易经》系统一般以下卦为主、上卦为客。旅卦是下卦艮,是山,是止,山是止而不迁的旅舍象;上卦离明,是火,火是过而不留的旅人象,所以旅卦的象是山止于下,火炎于上,是离开其所止处之象,所以为“旅”。旅卦讲的就是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的人如何处事的原则。
  
  “小亨”是指羁旅之人,旅居之外,寄人篱下,只能求小通以存其身,无法求大通以成大事,所以只是小亨而已。
  
  只要不是思想麻木的人,就很少有人会安于风餐露宿,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羁旅生活。行旅之人应该相信,自己虽失其居,但并不是就走进了不可自拔的困境,只要努力,还是可以小获亨通的。
  
  寄人篱下的人势单力薄,不可以妄自尊大,只能低声服小,自敛形迹,卑其身才能防患,才能吉。所以行旅在外,四处流浪,也不宜行邪妄为,只有坚守正道,谨慎而行才可能获得吉祥。听以卦辞特别劝勉说“旅贞吉”。所以寄人篱下,柔为上。但是又不能猥琐卑贱,不卑不亢大概最合适。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大意:《彖传》说:行旅之时,能以谦逊柔弱之道,小心而行,则可致亨通。旅卦的六五爻,阴柔而居外卦离的中位,而且全卦阴爻均顺承阳爻,不乖违逆上。
  
  旅卦卦象是下卦艮止,上卦离明,是静止安定而附丽于光明之象,因此行旅之道如果能谦逊处柔,则可致亨通,能谨守正道,则可获吉祥。
  
  而寄人篱下是因为失其本居,所以行旅之时,知道用小、用柔,居中守正,其意义是何等重要。
  
  传统解释:
  
  旅卦《彖传》没有解释卦名,只是逐句解释卦辞,而且主要是举出六五这一爻来说明。
  
  “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是指六五以阴柔之质居于上卦中位,上承阳刚上九,能柔顺而承阳刚,内则静而无欲,外则智足保身,这样必然吉祥无虞。所以寄人篱下的逆旅之时用刚非不利,但是也不能一味阴柔,柔不能过,所以最好适中。六五就正好是“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所谓“止离于明”象征不失时宜,而得处旅之道:柔中有刚,不卑不亢。
  
  旅卦下卦是艮,上卦为离,艮为止,离为明,说明羁旅之人应该安静以守,而又要向上附丽光明。(例如晋公子重耳流亡之时,行事适中,谨慎以守,后来依附齐桓公,娶其女齐姜为妻,但始终不忘东山再起)因为从卦象看,寄人篱下之时,最重要是善于审时度势,所以贵于明,待人接物,亦贵于明。但过于精明,物极必反,必然惹祸,所以必须以止静为本,但是静而不明,也是惘然,所以要安静以守,而又要向上附丽光明,这样才能刚柔互济。才吉祥。
  
  “旅之时义大矣哉”是指旅之义最难尽,止则无妄动之失,明则有烛几之明,内不失己,外不失人,这就是小心,如果这样处旅就能亨通。古人眷恋故土,把寄居异地,流浪他乡看成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流浪或寄人篱下的。所以古人把旅卦看成大问题。
  
  黄寿祺先生说:李白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将人生、万物均视为行旅之事,吾人当不取其视生如寄,视死如归之消极思想。而取能慎处此人生之旅,则亦符合卦旨之意,故彖辞曰“旅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大意:《象传》说:旅卦下卦是艮,是山,上卦是离,是火,是山上有火之象。火在山上,四处通明,但是火流动到处,不能长久,所以有旅之意:流动不住。
  
  君子观察旅卦火在山上,明无不照,火行流动,势不久留之象,感悟到用刑应当光明审慎,刑狱之事,不可稽留。
  
  传统解释:
  
  旅卦下卦为艮,上卦为离,艮为山,离为火,所以卦象是山上有火。山在下静止不动,火在上四处蔓延,逐草而行,到处流动,势不久留,因此取火在山上流动之象来象征行旅。
  
  君子观察山上有火之象,感悟到火在高山之上,明无不照,则处理案件时要明察秋毫,慎用刑罚,也即明而止是指明不可恃,所以戒以慎;观火行不居之象,感悟到必须能明慎而不留狱,审慎用刑,及时结案,避免冤枉,也避免逃脱,不能将案子长期拖置不判。所以朱熹总结:“慎刑如山,不留如火”。要把握好平衡。
  
  从卦象看,上卦离明,象征明察秋毫,象征明无遁情,下卦艮止,象征谨慎,象征慎无滥刑,是精明慎法之象,因为旅途暂寓而不久居,象征不使留滞于狱,不积累案子。《易经》系统凡是涉及刑狱事,无不取离明之象。动而明,是噬嗑卦,结论是明罚敕法;明以动,是丰卦,结论是折狱致刑。明以止,是贲卦,结论是无敢折狱。止而明,是旅卦,结论是明慎用刑。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大意:初六阴柔卑下,处于行旅之初,行为琐细卑贱,处境穷迫,虽有上应,亦无济于事,所以招致侮辱凶灾。(琐琐,小,琐细卑贱貌。斯,此,或同“厮”字,贱役)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大意:《象传》说:初六阴柔卑下,处于行旅之初,行为琐细卑贱,器量狭小,胸无大志,所以处境穷迫,自取凶灾。
  
  传统解释:
  
  初六以阴柔之才处于旅卦之始,以阴居阳,本失其位,是寄人篱下,远离家室的旅人之象;而阴柔之质,性格柔弱,目光短浅,无明远之志,没有刚强振作的意志,穷迫浅狭,必然取灾。也即初六处境不佳,又是如此懦弱性格,人穷志又短,当然不会顺利。性格即命运。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是指初六处于逆旅的困境,不思进取,心底仍然猥琐小气,斤斤计较,在意的都是眼前小利。必然引人讨厌,招致忌恨,怒其不争,对于自己也会造成一种灾祸。
  
  “旅琐琐,志穷灾也”是指尽管初六也有九四刚阳正应,但是“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初六的行为卑琐和咎由自取的灾祸,都是由于其人穷志短,胸无大志造成的,上面虽有九四相援,也无能为力。天助自助之人。
  
  另外一种解释:初六是小厮之象,也即童仆,童仆是终身寄人篱下的旅人,童仆本身并不一定卑贱,但是如果胸无大志,卑琐小气,斤斤计较就卑贱。人穷志短必然惹灾。
  
  黄寿祺先生说:初六行旅不能自尊持正,故有志穷而致灾之象。故谷家杰曰:“爻辞贱其行,象辞鄙其志。”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大意:六二阴柔中正,就像行旅中得以安身的客舍;又其上承九三阳实,犹如得到钱财;而下乘初六,犹如得忠贞童仆。(即次,指就居于客舍。即,就,次,客舍。资,指钱财)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大意:《象传》说:六二下乘初六,犹如得忠贞童仆。古人认为行旅于外,所依赖的就是童仆,而其到忠贞童仆,则可无意外的过错。
  
  传统解释:
  
  六二以阴居阴,位得其正,而又居下卦艮止中位,有柔顺中正之德,也有止得其正,有宿止之地之象。《彖传》认为行旅之时有柔顺中正之德,就会吉利,因为有柔顺中正之德,则内不失己,而己无不安;外不失人,而人无不与。
  
  “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是指六二因为得位,已经找到了安身之所;上承九三阳刚,所以又有了足够的钱财;下乘初六,所以又有了童仆的真诚照颐与帮助,是旅卦的最吉者。(《易经》系统中,初为民,二为大夫。从初六角度看,是不思自奋为志穷;从六二角度看,初六能够终身为之服役,就是“得童仆贞”)
  
  流浪于异地他乡,能免于灾害,没有什么过失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什么吉祥。爻辞劝勉六二要“贞”,时刻不忘坚持正道,无事之时防有事。这样就能防止灾祸意外。
  
  一般情况下,逆旅之时,一旦房子、钱财、童仆这些都得到了,往往会得寸进尺,失却正道,刻意追求名利,甚至存邪恶野心,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必然会遭到他人的反对、嫉妒、怀疑和算计,从而自取其害。
  
  《象传》“得童仆贞,终无尤也”其实是强调房子、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是常有的事,但是人在举目无亲的困旅中若能得到一位忠实的童仆,那对孤旅将是多么大的帮助。而且有人,就有一切。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大意:九三阳居阳位,刚亢不中,是寄人篱下而躁动之象,是不能安于现状者,而且居下卦艮的极位,是山上有火之象,所以有火烧客舍之灾。同时,九三又下比六二之阴,视童仆如同路人(行旅之人),所以又有丧失童仆之灾。所以告诫应当谨守正道以防危厉。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丧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大意:《象传》说:九三刚亢不中,处寄人篱下之时而躁动,不安于位,所以有火烧客舍的象,这是因为九三以刚用刚,丧失谦柔的处旅之道。同时九三刻薄寡恩,不能亲比童仆,视童仆如行旅之人,所以会丧失童仆的忠贞。(与下,谓对待下属)
  
  传统解释:
  
  旅之道就是柔顺谦下。六二以阴居阴得位得中,九三以阳居阳也得位,但是失中,又居下卦艮之极位,有自高过刚之象,自高则不顺于上,所以失其所安;过刚则暴下,所以下离而丧其童仆忠心。这是自取灭亡之道。
  
  “旅焚其次,丧其童仆”是指九三在行旅中虽然有居住之所,但不久就被一把大火烧了,原来还有童仆来帮助他,也丧失了。
  
  “以旅以下”是指九三把童仆当成陌生的人。人在行旅之时,本来亲近之人就已稀少,只有童仆不离左右,如今九三把童仆都看作陌生人,当然会失去童仆。
  
  九三这样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的人,结局是既失行旅中的安身之所,又丧他人之助。
  
  《易经》要点是守中道吉,旅卦尤其贵中。六二柔顺得中,谦以待下,所以得童仆,而九三居上失中,过于阳刚,中道既失,所以不但失去童仆,也失去安身之所。九三结局危厉就成为一种必然。多行不义必自毙,天理昭然。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大意:九四阳居阴位,虽然有阳刚之才,但是居位不正,就像长久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心有不安。虽获有资财以供其用,有利斧以卫其身,得以暂时安处,但寄人篱下,终非久居之地,而怀才不遇,难伸大志,难免心有不快。(处,久留一地。资斧,资财和利斧)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大意:《象传》说:九四以阳居阴,居位不当,所以长久寄人篱下,心有不安。而九四就算获有得资财以供其用,有利斧防卫其身,能够暂时安处,但是寄人篱下终非久留之地,怀才不与,难伸大志,所以心有不快。
  
  传统解释:
  
  九四阳刚之才居阴柔之位,是一个怀才不遇,失位流浪的人。但是为六五所亲比,为初六所正应,是得资财和利斧之象。而九四阳居阴位,有停止不前之象,所以有久留某地之象,也即“旅之处”。
  
  这里九三九四是不同的,九三为行旅之旅,所以说“次”,次就是旅途道路上所经过之次舍。九四为羁旅之旅,长期停留于异地,所以说“处”,处就是久处。而寄人篱下是暂时的行为,如果长久,就不是寄人篱下,而是卖身投靠了,对胸有大志,又有阳刚之才的九四来说,当然不爽。因为九四是有大臣,实现自己一生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才是平生目标,才算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而,而不是一时的名位或安居之所。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大意:六五位居上卦离的中位,有文明柔顺之德,又处得中道,上下相亲(与九四上九均能刚柔互济,融合协作),处事有能,就像射野鸡只需要一支箭就能击中,射艺精准,发无不中,所以虽在羁旅之中,寄人篱下,也最终能够获得声誉与任命,得以实现抱负。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大意:《象传》说:六五最终能够获得声誉和任命,是因为他的有德有能上达天听。
  
  传统解释:
  
  雉是野鸡,因为毛色灿烂,古人认为是文明之物(文明原意就是斑纹灿烂的意思,后来引申出抽象名词),是离卦的象。六五阴居阳位,柔顺得中,又处于上卦离的中位,所以文明,所以有“射雉”之象。古人也用射雉象征准备为君王服务。因为雉是士相见的贽礼。
  
  “射雉一矢亡”是指射取野鸡只需要一支箭,也即六五技艺精湛,象征能力超群。
  
  而六五以柔居刚,处于中位,身在离明卦体中位,这说明六五具有光明正大而又柔顺中和的美德,而这种美德在行旅之时是最为适宜的,也最合处旅之道。
  
  这样六五有德有能,声名远播于士林,必将上达天听,为君王任命使用,这是寄人篱下的最好结局。一般说来,寄人篱下,能够谦恭自抑,不卑不亢,振作自强就很好了。因为寄人篱下,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困辱随之。
  
  《易经》中,一般六五是君王之位,但是旅卦六五不以君位言,因为君王不会寄人篱下。君王无旅,旅则失位。
  
  黄寿祺先生说:彖传所谓“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正指此爻。朱震曰:“六五在旅卦,不取君象。有文明之德,则令誉声闻,而爵命之矣。”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
  
  大意:上九刚亢不中,以寄人篱下之身,自以为高居上位而乐,不知有遭受嫉害之灾,就像鸟筑巢于高危之地,不知有焚巢之害,所以起先得意而笑,而后却号啕而哭,必然遭祸于外,就像亡牛于荒远之地,将无可救援,有凶灾。(易,疆埸,指偏远之地)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大意:《象传》说:上九以寄人篱下之身,自以为高居上位,结果遭受焚巢之灾,遭祸于外,就像亡牛于荒远之地,无人闻知,而没有救援。
  
  传统解释:
  
  “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是指上九以阳刚处髙亢之位,在寄人篱下之时还自自高自大而沾沾自喜,却没有想到刚亢易折,就像起火的山林里的鸟窝,危在且夕却不知,最终被一场大火烧毁,只有嚎啕大哭了。(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就像树上的鸟巢,上九又处于离卦极位,有火焚之象)
  
  “以旅在上,其义焚也”是指寄人篱下之人应以谦下柔和得中为佳,尊高自处,骄横不羁,自然会导致焚巢之灾。
  
  “丧牛于易”与大壮卦的“丧羊于易”一样,都是记述殷之祖先王亥之事,王亥是被易国之君绵臣杀害而夺其牛的。比喻在异国他乡放牧走失了牛,预示着一场大灾难即将到来。(牛为耕耘之用,并为负重致远之资,失之,则居无所用而行无所资,所以凶。牛也是顺物之象。丧牛于易,是上九指轻易的丧其顺德,在寄人篱下之时,没有柔顺之德,必凶)
  
  “丧牛亡易,终莫之闻也”是指上九遇难于遥远的异域,无人知晓,也无人去援救,生未见人,死不见尸,可悲可叹。
  
  
寄人篱下的要点是我只是客,不能自鸣得意,自以为是,九三、上九都是不得中而应刚,所以都有自取其祸之象。
  
  黄寿祺先生说:上九之凶,在于居穷高而为乐,所谓“先笑后号啕”也,正与同人卦九五爻“先号啕而后笑”相反。徐几曰:旅贵柔顺中正,三阳爻皆失之,而最亢者上九也。阮籍曰:“同人卦先号,思其终也;旅上之先笑,乐其穷也。”
  
  小结:同是行旅,同是寄人篱下,有的因旅而获誉,有的因旅而致凶,这就是《彖传》说的“旅之时义大矣哉”。
  
 
 旅卦六爻都是在教人如何寄人篱下,要点无非柔顺中正而已。柔得中则不取辱,顺乎刚则不惹祸,寄人篱下之时最难平衡卑亢。
  
  
寄人篱下之人,如果过于自卑,人穷志短,则必然自取其辱,没人会看得起自甘堕落卑贱的人,可是如果自高自大,狂妄无知,又会被人嫉妒打击。所以寄人篱下的最高智慧就是能执其中,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既有进取心,又不得意忘形。
  
  所以初六因为人穷志短,猥琐不堪而遭灾;而九四怀才不遇而不快,都是因为以其处上下二卦的最下位,卑以自辱的结果;九三“焚次”(烧掉安身之所)而上九“焚巢”,是因为都居位上下卦的极位,高而见嫉;六二“怀资”而六五“誉命”,都是因为柔而不失其中。
  
  一般情况下,《易经》中阳刚之爻皆胜阴柔之爻,但是旅卦相反。旅卦六二、六五都是以柔顺得吉,九三、上九都是以阳刚致凶,这是因为旅卦描述得是寄人篱下状态,人无栖身之地,不得已而依于他人,岂得恃其刚明?
  
  所以寄人篱下之时既须守正,又当以柔顺持中为本。其实人的一生,乃至万事万物,无不都在借天地以行旅,我们都是在天地间寄人篱下的人,都在天地间流浪漂泊,都在时间长河中旅行,我们生命过程就是一个逆旅过程。
  
  
旅卦其实说的就是整个人生。
  
  二、牵强附会--寄人篱下的刘备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最成功的寄人篱下者非刘备莫属。
  
  刘备寄人篱下的原则就是谦恭自抑,屈伸有度。
  
  刘备成功的条件并不好,虽然号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实开始并无人当回事情,甚至认为是冒认皇亲。直到曹操平定吕布后,回到许昌,封赏出征人员,曹操向汉献帝引见刘备。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汉献帝苦于曹操弄权,需要平衡力量,找救命稻草,所以顺水推舟笼络笼络,封刘备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认为皇叔。所以这张皇叔名片是因为后来刘备的逐渐成功,才慢慢祖以备贵。汉朝因为犯法被削去爵位的宗室后裔比比皆是,大多变成默默无闻。刘备真正的起步点是贩履织席为业的小商贩而已。
  
  刘备的寄人篱下历史大概如下:黄巾军造反,二十四岁的刘备认为时势造英雄,纠集一些乡里乡亲去冒险。可惜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机会,就算因纠集乡下少年打黄巾有功,也不过是做县丞、县尉、县令这种低级官吏而已。然后与上级冲突,逃出体制,开始在军阀中间寄人篱下,寻找机会。
  
  公元191年,投奔公孙瓒,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受到曹操攻击时,备应邀前往救助,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谦死,备受徐州官吏的拥护,一跃而为徐州牧,并被曹操表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
  
  公元196年,刘备被吕布袭破,归依曹操,被曹操任命为豫州牧,进封左将军,公元199年,刘备乘曹操派他到徐州阻击袁术之际,背叛曹操。
  
  公元200年正月,刘备与国舅董承受汉献帝密诏,准备发动政变,诛杀曹操。不料事情失败,董承被杀,刘备公开宣布讨伐曹操,很快被击败,妻子儿女和关羽一同被俘。
  
  战败后,刘备先后投奔袁谭和袁绍。公元201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刘备走投无路,只得投奔荆州牧刘表,寄人篱下,在荆州新野一呆就是7年。直到碰到诸葛亮,实现赤壁之战胜利和借荆州策略,才算摆脱寄人篱下状态。这时刘备四十六岁,创业已经22年了。
  
  刘备在寄人篱下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耻辱,能屈能伸。《三国志》记载,刘备在寄人篱下之时,五易其主,四失妻子。例如刘备占领徐州,吕布来投,刘备把他安顿在小沛。正当刘备和袁术作战时,吕布占领了徐州,而刘备与袁术作战失利,无家可归,刘备就向吕布投降,投靠吕布。
  
  而这种能屈能伸本事,使曹操佩服说:“今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尔。”
  
  其实刘备真正的本事是就算是寄人篱下,身边也一直聚集了一批忠实的弟兄,例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孙乾等等,她们不以刘备地位低下而离弃,也不因为其他人势力更强而投靠,说明有过人之处。
  
  按照《三国志.先主传》说:“先主寡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裴松之注中说:“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郭嘉说:“有雄才而甚得众心”所以刘备本事并不只是能忍,也待人诚恳宽厚,有亲和力,知人善任。
  
  所以刘备虽然寄人篱下,并不是乞丐,而是豪杰。投靠袁绍、曹操和刘表时,对方都是都是大喜过望,尊敬有加的。例如投靠曹操时,“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布遣高顺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为顺所败,复虏先主妻子送布。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再例如投靠袁绍时:“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再例如投靠刘表时:“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寄人篱下有这种风光,古今中外第一人。所以刘备并非一味柔顺来换取寄人篱下的机会,他的力量在他的铁杆追随者队伍中。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72196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