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楼市新政到底意欲何为 地产大腕激辩建设部官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7:00:02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 今天,本来以主持人身份参加“中美新市场经济论坛”的建设部官员梁小青,最后不得不放弃主持人身份,就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和地产界的大腕们激辩起来。
  梁小青是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用她的话来说,上个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她就在建设部研究房地产政策,只不过在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前的研究是住宅政策。
  和她激辩的,都是北京地产界的领军人物——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以及鸿润地产董事长郭庆。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首先把话题拉到了近期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的若干措施上。他说,不明白为什么稳定房价也会成为近期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他认为,房价下跌,不等于老百姓的居住条件能改善。
  任志强提问的背景是:今年3月末,国务院出台《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这一通知表明了中央政府要把房价降下来的决心。
  任志强强调了他一贯的主张:“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时,应对商品房和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予以区别对待。”
  在被媒体简称为“国八条”的《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出台后,任志强曾向有关部门提交过一份上万字的报告,其中谈到“当中国建立了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之后,商品房只面对中高收入家庭,主要改善与提高住房质量。在梯次消费的条件下完全可以放开或不控制这部分商品房的价格,更不应用行政的手段去干涉商品房的市场价格。”
  任志强今天仍然强化上述观点说,政府宏观调控房价时,更重要的任务是要解决由政府承担的低收入群体住房制度保障问题,以及中低收入的夹心层的贴租贴息等特殊住宅金融措施,这样才能在发展商品房时,不会影响到广大群众的居住。
  据媒体披露,任志强在万言报告中写道,“政府可以用行政、经济等手段控制和限制房地产业的投资与生产,可以在控制供给的同时限制需求的快速扩张。但不管是用任何手段,包括最强硬的管理手段,都无法堵住城市化的浪潮。”
  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也表示,宏观调控政策,已经管到了微观层面。比如,政府的管理已经细致到出台规范的购房合同,甚至规定交易场所只能在网上,还要调查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成本,要对房地产行业的成本进行审计。
  冯仑的问题是:出台宏观经济政策,如果方向错了,谁来纠正?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就会出现微观管理问题,犯错误的概率就大了。听到这些问题,梁小青辩驳说,住宅不同于其他商品,不能绝对市场化地进行生产交换并完成它的价值。首先,住宅要占有人类生存的资源———土地,而土地的分配要受到限制;第二,住宅是生存的必需品,政府不能完全用市场解决;第三,国内的收入状况决定,社会上就是有一部分人买不起房子。住宅作为一个特殊商品,怎么走向市场经济需要探讨。
  梁小青承认,虽然我国在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完成了住房转轨,但是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政府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宏观调控机制,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供应机制,不是靠“房价高了追发一个文件把房价压下来”就能完成。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是怎么建立让多数人能够有房住或者人人有房住的供应机制。
  听罢梁小青的观点,冯仑继续叫板。他说,粮食也是必需品,为什么政府没有规定必须在粮站买,为什么当住房成了必需品时,政府就对交易合同和交易地点都要管?
  梁小青解释,住房作为商品,与电视机、服装不同,可能花的是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其次,房地产的发展还涉及到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看看近期媒体对地产大腕们行踪的报道,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圆桌会议会充满了火药味:
  6月5日深圳,国内颇负盛名的房地产商民间组织———中城联盟数十家会员单位的老总聚首万科总部,研讨当前形势和对策;6月6日上海,国内另一有影响力的房地产商民间组织———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召开座谈会,主题是“房地产企业自律、诚信”,矛头却直指中央调控对楼市有压无保,导致行业“入冬”。开发商维权、行业“救市”成主旋律。”
  还有媒体报道说,面对楼市的颓势,中央主管部门和开发企业都很着急。建设部日前召开“2005房地产市场形势与调控政策报告会”,除了向开发商介绍市场状况、重申调控意义,也在努力引导正确舆论。
  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建设部总经济师兼房地产业司司长谢家瑾一再解释,中央此次调控是要“稳定房价”而不是“打压房价”,政府不希望房价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政府对市场采取的也是有保有压的政策,保的是普通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压体现在通过调整税收等一系列政策,遏制投机性需求、抑制投资性需求、控制拆迁带来的被动性需求。(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本报北京6月12日电 今天,本来以主持人身份参加“中美新市场经济论坛”的建设部官员梁小青,最后不得不放弃主持人身份,就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和地产界的大腕们激辩起来。
  梁小青是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用她的话来说,上个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她就在建设部研究房地产政策,只不过在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前的研究是住宅政策。
  和她激辩的,都是北京地产界的领军人物——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以及鸿润地产董事长郭庆。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首先把话题拉到了近期政府在房地产市场的若干措施上。他说,不明白为什么稳定房价也会成为近期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他认为,房价下跌,不等于老百姓的居住条件能改善。
  任志强提问的背景是:今年3月末,国务院出台《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这一通知表明了中央政府要把房价降下来的决心。
  任志强强调了他一贯的主张:“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时,应对商品房和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予以区别对待。”
  在被媒体简称为“国八条”的《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出台后,任志强曾向有关部门提交过一份上万字的报告,其中谈到“当中国建立了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之后,商品房只面对中高收入家庭,主要改善与提高住房质量。在梯次消费的条件下完全可以放开或不控制这部分商品房的价格,更不应用行政的手段去干涉商品房的市场价格。”
  任志强今天仍然强化上述观点说,政府宏观调控房价时,更重要的任务是要解决由政府承担的低收入群体住房制度保障问题,以及中低收入的夹心层的贴租贴息等特殊住宅金融措施,这样才能在发展商品房时,不会影响到广大群众的居住。
  据媒体披露,任志强在万言报告中写道,“政府可以用行政、经济等手段控制和限制房地产业的投资与生产,可以在控制供给的同时限制需求的快速扩张。但不管是用任何手段,包括最强硬的管理手段,都无法堵住城市化的浪潮。”
  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也表示,宏观调控政策,已经管到了微观层面。比如,政府的管理已经细致到出台规范的购房合同,甚至规定交易场所只能在网上,还要调查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成本,要对房地产行业的成本进行审计。
  冯仑的问题是:出台宏观经济政策,如果方向错了,谁来纠正?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就会出现微观管理问题,犯错误的概率就大了。听到这些问题,梁小青辩驳说,住宅不同于其他商品,不能绝对市场化地进行生产交换并完成它的价值。首先,住宅要占有人类生存的资源———土地,而土地的分配要受到限制;第二,住宅是生存的必需品,政府不能完全用市场解决;第三,国内的收入状况决定,社会上就是有一部分人买不起房子。住宅作为一个特殊商品,怎么走向市场经济需要探讨。
  梁小青承认,虽然我国在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完成了住房转轨,但是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政府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宏观调控机制,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供应机制,不是靠“房价高了追发一个文件把房价压下来”就能完成。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是怎么建立让多数人能够有房住或者人人有房住的供应机制。
  听罢梁小青的观点,冯仑继续叫板。他说,粮食也是必需品,为什么政府没有规定必须在粮站买,为什么当住房成了必需品时,政府就对交易合同和交易地点都要管?
  梁小青解释,住房作为商品,与电视机、服装不同,可能花的是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其次,房地产的发展还涉及到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看看近期媒体对地产大腕们行踪的报道,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圆桌会议会充满了火药味:
  6月5日深圳,国内颇负盛名的房地产商民间组织———中城联盟数十家会员单位的老总聚首万科总部,研讨当前形势和对策;6月6日上海,国内另一有影响力的房地产商民间组织———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召开座谈会,主题是“房地产企业自律、诚信”,矛头却直指中央调控对楼市有压无保,导致行业“入冬”。开发商维权、行业“救市”成主旋律。”
  还有媒体报道说,面对楼市的颓势,中央主管部门和开发企业都很着急。建设部日前召开“2005房地产市场形势与调控政策报告会”,除了向开发商介绍市场状况、重申调控意义,也在努力引导正确舆论。
  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建设部总经济师兼房地产业司司长谢家瑾一再解释,中央此次调控是要“稳定房价”而不是“打压房价”,政府不希望房价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政府对市场采取的也是有保有压的政策,保的是普通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压体现在通过调整税收等一系列政策,遏制投机性需求、抑制投资性需求、控制拆迁带来的被动性需求。(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唉……,说什么好呢[em05][em05]
就这样,有的人都不愿意![em06]
支持梁小清,支持中央的关于房地产的调控.就是要打压房地产的暴利.这些房地产商人能做到自律,诚信吗?很少,往往是交钱之前顾客是大爷,交钱之后他们是大爷.
这些房地产巨头们开始维护其利益了。他们的狡辩只能让世人看清其本质。
[B]以下是引用[I]wys[/I]在2005-6-13 15:19:00的发言:[/B][BR]支持梁小清,支持中央的关于房地产的调控.就是要打压房地产的暴利.这些房地产商人能做到自律,诚信吗?很少,往往是交钱之前顾客是大爷,交钱之后他们是大爷.

我看他们一直就是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