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转载:我们也快有自己矢量航发了(不知道有人发过没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38:41


本文原样转载,供广大坛友饭后谈资,里面图片较多,我是直接传上来了,话不多说,贴文如下:
中航科技成功突破新型摆动喷管等固体发动机技术
2014年06月13日 10:13
中国航天报
近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公司四院成功突破了以新型摆动喷管技术、新型耐高温材料技术、燃烧室分段对接等为代表的固体发动机多项关键新技术,实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与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对提升该院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提高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及其应用领域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先研究是技术积累的途径,技术积累是型号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围绕重大航天技术前沿领域和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不断加大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预先研究与应用研究力度,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技术研究及型号技术攻关工作。特别是在集团公司“十二五”自主创新项目、航天基金项目、航天支撑项目等的大力支持下,该院以型号研制生产需求为牵引,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仅三年内,申报开展的科技创新研发项目累计达到十余项。
在发动机设计、模拟仿真、基础材料、精细化工艺等多个方面,该院相继攻克和解决了一批影响型号研制生产的瓶颈技术难题,取得了以新型摆动喷管、新型耐高温材料、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固体分段对接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完成了固冲发动机、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等一系列航天背景型号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演示验证试验,推动了一批型号的研制立项与工程研制。
新型摆动喷管具有摆动力矩小、结构质量轻、检测仿真特性好、工作可靠性高、贮存性能好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近三年的攻关,该院完成了各项验证试验,并成功通过飞行考核,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先进矢量控制喷管技术,开辟了我国新型摆动喷管技术应用于固体发动机的先河,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新型耐高温材料,相比于当前固体火箭发动机普遍应用的材料,其软化温度能够提高50%,可以有效减轻发动机壳体外放热的压力。作为集团公司“十二五”重点支持项目,该院对材料的工艺性能替代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反复摸索,相继突破了制备技术、工艺适用性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在型号上开始应用。
本着“航天发展,动力先行”的原则,该院提前开展了固体助推技术的攻关研究。近年来,该院相继攻克了以分段对接、流动稳定性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圆满完成了大推力发动机、一米二段和两米三段式技术验证发动机等的研制试验工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固体助推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型号应用,该院在矢志不移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确保这些新技术、新成果实现在型号工程上的应用,该院大力推行技术项目课题负责制,推行预先研究、型号攻关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型号立项和新技术的市场开发,形成了以预研创新推动型号发展、以型号发展带动预研创新的良性循环,使该院呈现出了预先研究与型号应用“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也使四院创新模式从传统的以完成任务为牵引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
同时,该院着力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平台,加强与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和优势单位在前沿尖端技术上的战略合作。今年初,四院与西工大联合建立了航天固体动力基础研究中心,在基础研究、项目合作、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该院大力推行技术创新激励,设立了创新贡献奖、技术研发创新基金和成果应用奖励,激发了各类人员的创新热情。
该院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综合性能的整体提升以及航天固体动力技术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荣元昭)
中国矢量喷管技术研究简介
试验状态

FWS10发动机平台上的全加力热态挂片试车.,[讨论] 大陆矢量喷管技术研究简介(ZT)[讨论] 大陆矢量喷管技术研究简介(ZT)伊莉讨论区伊莉讨论区共完成了2次挂片试车.
1试验方法及步骤
考核试验按轴对称矢量喷管试车程序进行
实验结果
国防科技大学2003年6月提供的陶瓷基收敛密封片经配装J916—1950矢量喷管进行台架试车累计试车42分钟
国防科技大学2007年5月提供的陶瓷基收敛密封片经配装J91 6·50·2950矢量喷管进行台架试车,累计试车75小时49分塼塽墉尘,褉褋複裹矢量循环数16147次,其中加力状态运转5小时01分熉熗熅尔,撦掺摞摿矢量喷管矢量循环数为1906次,.陶瓷基收敛密封片无故障缺陷。
资料来源 cnki
SiC基复合材料及构件研究情况简介
一、研究背景大气层内高速飞行导弹机动滑翔弹滷滵漻涟,榵槃榣榥蛙式飞行弹,巡航弹可重复使用跨大气层飞行器鼻锥、机翼前缘高超音速飞行器燃烧室、TPS构件固、液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喉衬等部位航空发动机喷管密封片、内锥体和叶盘等.
作 者: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作者单位:
母体文献:中国航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航空复合材料专家论坛论文集
会议名称:中国航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航空复合材料专家论坛
会议时间:2009年05月01日
会议地点:广东江门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学会
语 种:chi
分类号:TB3 V23

关键词:
基金项目
中国的轴对称矢量喷管发展
1 飞机推力矢量技术是通过改变发动机排气方向为飞机提供更强的转向力矩的技术。飞机推力矢量技术的应用能赋予战斗机超机动性、短距起降和低的可探测性,极大地提高战斗机的作战有效性和生存能力。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都将其作为重要技术优先发展。
在飞机推力矢量技术的研究中,改变发动机排气方向,即推力矢量喷管的研究是关键且具决定意义的一环,必须首先研究发展。轴对称矢量喷管(AVEN)是在常规机械式收扩喷管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推力矢量喷管,通过喷管扩散段的偏转改变发动机排气方向。就整个飞机推力矢量技术来讲,AVEN具有简单、轻质、低风险的特点,对飞机、发动机主机的改装要求小,是实施推力矢量技术的最佳喷管方案。AVEN技术研究的目标是完成目标平台涡扇型的AVEN试验件的研制,并实现热态试车
2 研究目标及途径
AVEN要在保持轴对称收扩喷管面积和面积比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实施扩散段的偏转,与其他机械装置的重要区别在于AVEN 是一种复杂的空间多自由度运动机械,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如何使这样的机械装置运动起来,如何实现偏转,如何保证偏转后众多的、相互交叠的构件协调运动而不卡滞,如何确定正确的运动规律。所以,研究思路是从攻克运动机理人手,从计算机仿真到模型,当模型成功之后,立即决定在成件上改装成I:1的原理样机,从而攻克了推力矢量喷管研究中的技术关键—— 运动机理。
由于AVEN研究的技术难度大,国内技术储备不足,没有类似机械装置可供参考,要想一次摸清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不可能的。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自力更生、循序渐进的研究途径,从计算机仿真到模型、从模型到实物、从冷态到热态,分阶段分解关键技术,逐个采取技术措施,并根据需要采用计算机仿真或试验件试验等方法进行验证,同时,研究分解下一阶段的关键技术,如此循环发展,逐步攻克了AVEN各阶段关键技术,最终完成了目标平台涡扇型AVEN试验件的研制和热态试车。
AⅥ 试验件研制是一个涉及气动、机构、结构、强度、控制、材料和工艺等多方面技术的研究课题,每一方面都有大量创新性的研究内容,采用并行工程技术协调多个项目,整个研制质量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收益。
3 计算机仿真

AVEN是一种复杂的空间多自由度运动机构,典型的AVEN机构有200左右个运动构件,300多个运动副,这些构件在一个环形空间相互交叠运动,单凭人工手段研究其运动机理和相互关系是不可能的。在整个AVEN试验件的研制过程中,大量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完成了运动机理研究、运动构件设计乃至装配工艺检查等多方面技术工作,不仅有效地缩短了研究周期,也提高了结构设计的准确性。
3.1 运动机理仿真
用c语言编制AVEN主要运动构件的动态运动仿真软件,研究AVEN的运动机理、主要运动构件的相互运动关系、A9操纵作动筒与喷管扩散段的位置关系,从而给出AVEN的运动位置和控制规律。
3 2 实体仿真
在AVEN的研究过程中,特别是全尺寸冷、热态试验件的研制中,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按照如下工作过程,完成了AVEN的闭环设计:
(1)依据气动设计方案和运动机理仿真结果进行结构方案设计;

(2)按机构方案进行初步的真实尺寸3D计算机实体建模、计算机实体装配仿真,然后进行计算机AVEN实体机构运动仿真,检查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和运动的准确性;
(3)将主要承力构件的3D模型提供给强度设计进行强度、刚度校核和初步结构强度优化;
(4)给出初步的控制规律,并行开展液压系统和控制器的方案设计;
(5)这个方案设计小闭环过程,经过或多或少的几次反复之后,结构设计方案得以优化,后续设计几次反复之后,结构设计方案得以优化,后续设计工作有了良好的基础。在主要零组件的工程设计完成之后,按照真实结构进行AVEN的3D实体仿真,验证结构设计合理陉和控制规律的正确性,并检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能和试验件的装配工艺性能。
按照这样的设计过程,可以在硬件加工之前完成虚拟装配和虚拟试验,有效地排除了大部分设十盲点和失误,极大地提高了试验件的研制质量,缩短了研制周期,也节省了研制经费。
在这些仿真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AVEN机构方案设计及运动仿真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AVEN的方案设计和优化工作

4 运动机理及模型试验件
为验证运动机理计算机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进一步研究AVE.N运动机构,开始了冷态运动机理及模型试验件的研制和试验。
首先,完成了AVEN扩散段缩比运动机构试验件,研究运动机构的可控性能和偏转运动时主要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此后,研制了真实发动机尺寸的玲态原理样机,研究AVEN运动机构、运动机构的结构可行性以及各个子机构的具体结构实施方法,研究和验证控制规律和控制系统。通过对上述两套试验件的研制和试验,验证了运动机理计算机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获得了对AVEN 运动机构的直观、清晰的认识;掌握了AVEN的操纵方法;找到了优化矢量角度的技术途径;完成了有级、半自动化控制器的研制;确定了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5 攻克关键技术并通过热态试验件试验
在冷态试验件的研究基础上,根据飞机部门提出的l2项要求和前期工作的技术成果,分解了关键技术,完成了热态试验件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联凋,实现了在涡喷发动机平台上的全加力状态试车。热态台架试验件试车,验证了8项主要技术关键,即气动性能、结构设计、强度刚度分析、自动控制、材料与工艺、冷却与隔热、密封与封严、测试与试 车,其解决措施是成功的为我国自行研制AVEN技术验证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6 技术验证及热态试验件的改进
在热态试验件已攻克8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
为攻克另外4项关键技术,研制了改进型热态试验件,共完成了两个阶段的试车。第一阶段试车完成了5580次矢量循环,试车表明,该试验件在完全继承二批机所有成功之处的同时,达到了攻克上述四项关键技术的设计目的,AVEN的设计指标已经全面达到飞机部门提出的12项要求。由于试车台架的限制,不能对AVEN热态试验件进行全面的试车,为此,对试车台进行了适应性改造,给试车台增加三分量测力系统。在具备三分量测力系统的试车台上,对改进型热态试验件进行了加大矢量角、增加矢量循环数的试验研究,最大加力矢量角达到了21度,热态矢量循环数 10026次。试车证明AVEN热态试验件已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同时,获取了关键零组件的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及推力特性等方面的试验数据。
7 目标平台的热态试验件达标在对以上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分析之后,经过对三种基本气动方案和两种基本结构方案的优化分析,确定了目标平台AVEN的最终方案和需要攻克的难点
AVEN继承了前两台AVEN的所有成功技术措施.改进了所有不足之处,最终完成了目标平台AVEN的全加力状态试车。目标平台AVEN保持了与目标平台原喷管相近的气动特性、控制规律和安装接口,具有良好的互换性。试车结果证明,在目标平台大调节范围和高载荷的条件下,目标平台AVEN运动灵活准确、喷管密封良好、承力系统可靠有效;同时,目标平台
AVEN拥有全新的小型集成化数字控制系统,并具备了安全可靠的应急系统。

目标平台AVEN达到了如下技术指标:
(1)偏转方位:360度;
(2)矢量偏角:17度 ~20度;
(3)偏转速率:Wx =120度~180度 /秒,Wy=Wz=45度-60度/秒;
(4)内传力结构、外廓尺寸满足飞机要求;
(5)设置控制系统应急复位装置。

AVEN在目标平台上的试车结果表明:
(1)喷管调节范围完全满足发动机主机的要求。
(2)内传力结构经受住了大推力等级的负载
(3)A8设计正确.用原数字式电子控制器实现
3)A8设计正确.用原数字式电子控制器实现了AVEN的A8自动控制与原控制系统完全兼容,无需改动。
(4)A8与A9可单独控制,又可按给定关系联动,协调很好。

(5)A9控制系统实现了小型化、数字化、集成化,工作稳定可靠。
(6)密封片、调节片等构件工作可靠。
(7)AVEN应急复位功能安全可靠
(8)在发动机中问状态,小加力状态、部分加力状态和全加力状态,AVE N偏转工作中喷管与主机气动参数匹配良好,机械系统工作稳定,
(9)外廓尺寸和气动外形满足飞机要求。
(1O)试车中成功测得各种工作状态下的矢量

力、主要构件的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及发动机的效能。
涡扇型轴对称矢量喷管试车成功,说明该台热态试验件解决11项关键技术的措施是成功的,使推力矢量喷管研究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8 结束语
AVEN能够保持国内现有发动机收扩喷管的所有功能以及相同的调节控制方式,最终完成的AVEN将可替代现有的轴对称收扩喷管,使3代半飞机具有机动优势。
同样,AVEN可根据推比10、推比12、推比15发动机的要求进行设计,作为推比10、推比12、推比15的一种标准喷管,使我国的第4代战斗机具有更高的机动性能,增强我国的国防空中力量。飞机推力矢量技术可以应用在舰载飞机上,并可望研制出适合舰载的无尾短距起降飞机及常规布局垂直起降舰载飞机(常规布局垂直起降飞机的起降方式类似于运载火箭,可在移动式起降平台或中型舰艇直升机起降平台上起降)。
装有推力矢量喷管的航空发动机经过改装后,作为新型的地效飞机或地效船的动力,将极大地提高其突击能力、机动能力和生存?技术研究中应用的新设汁方法,如计 算机仿真技术、新型材料(如Ni3AL)研究、新工艺(如超塑成型和扩散连接)研究,对国防技术以及民用技术的发展将会起到推进作用。
第一作者简介:贾东兵,高级工程师,1967年出生19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从事加力燃烧室可调喷管、轴对称矢量喷管和CAD的开发研究工作曾获得2001年团中央暨中航一集团技术创新奖、2001年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本文原样转载,供广大坛友饭后谈资,里面图片较多,我是直接传上来了,话不多说,贴文如下:
中航科技成功突破新型摆动喷管等固体发动机技术
2014年06月13日 10:13
中国航天报
近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公司四院成功突破了以新型摆动喷管技术、新型耐高温材料技术、燃烧室分段对接等为代表的固体发动机多项关键新技术,实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与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对提升该院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提高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及其应用领域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先研究是技术积累的途径,技术积累是型号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围绕重大航天技术前沿领域和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不断加大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预先研究与应用研究力度,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技术研究及型号技术攻关工作。特别是在集团公司“十二五”自主创新项目、航天基金项目、航天支撑项目等的大力支持下,该院以型号研制生产需求为牵引,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仅三年内,申报开展的科技创新研发项目累计达到十余项。
在发动机设计、模拟仿真、基础材料、精细化工艺等多个方面,该院相继攻克和解决了一批影响型号研制生产的瓶颈技术难题,取得了以新型摆动喷管、新型耐高温材料、多层复合绝热结构、固体分段对接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完成了固冲发动机、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等一系列航天背景型号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演示验证试验,推动了一批型号的研制立项与工程研制。
新型摆动喷管具有摆动力矩小、结构质量轻、检测仿真特性好、工作可靠性高、贮存性能好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近三年的攻关,该院完成了各项验证试验,并成功通过飞行考核,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先进矢量控制喷管技术,开辟了我国新型摆动喷管技术应用于固体发动机的先河,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新型耐高温材料,相比于当前固体火箭发动机普遍应用的材料,其软化温度能够提高50%,可以有效减轻发动机壳体外放热的压力。作为集团公司“十二五”重点支持项目,该院对材料的工艺性能替代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反复摸索,相继突破了制备技术、工艺适用性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在型号上开始应用。
本着“航天发展,动力先行”的原则,该院提前开展了固体助推技术的攻关研究。近年来,该院相继攻克了以分段对接、流动稳定性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圆满完成了大推力发动机、一米二段和两米三段式技术验证发动机等的研制试验工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固体助推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型号应用,该院在矢志不移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确保这些新技术、新成果实现在型号工程上的应用,该院大力推行技术项目课题负责制,推行预先研究、型号攻关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型号立项和新技术的市场开发,形成了以预研创新推动型号发展、以型号发展带动预研创新的良性循环,使该院呈现出了预先研究与型号应用“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也使四院创新模式从传统的以完成任务为牵引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
同时,该院着力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平台,加强与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和优势单位在前沿尖端技术上的战略合作。今年初,四院与西工大联合建立了航天固体动力基础研究中心,在基础研究、项目合作、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该院大力推行技术创新激励,设立了创新贡献奖、技术研发创新基金和成果应用奖励,激发了各类人员的创新热情。
该院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综合性能的整体提升以及航天固体动力技术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荣元昭)
中国矢量喷管技术研究简介
试验状态

FWS10发动机平台上的全加力热态挂片试车.,[讨论] 大陆矢量喷管技术研究简介(ZT)[讨论] 大陆矢量喷管技术研究简介(ZT)伊莉讨论区伊莉讨论区共完成了2次挂片试车.
1试验方法及步骤
考核试验按轴对称矢量喷管试车程序进行
实验结果
国防科技大学2003年6月提供的陶瓷基收敛密封片经配装J916—1950矢量喷管进行台架试车累计试车42分钟
国防科技大学2007年5月提供的陶瓷基收敛密封片经配装J91 6·50·2950矢量喷管进行台架试车,累计试车75小时49分塼塽墉尘,褉褋複裹矢量循环数16147次,其中加力状态运转5小时01分熉熗熅尔,撦掺摞摿矢量喷管矢量循环数为1906次,.陶瓷基收敛密封片无故障缺陷。
资料来源 cnki
SiC基复合材料及构件研究情况简介
一、研究背景大气层内高速飞行导弹机动滑翔弹滷滵漻涟,榵槃榣榥蛙式飞行弹,巡航弹可重复使用跨大气层飞行器鼻锥、机翼前缘高超音速飞行器燃烧室、TPS构件固、液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喉衬等部位航空发动机喷管密封片、内锥体和叶盘等.
作 者: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作者单位:
母体文献:中国航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航空复合材料专家论坛论文集
会议名称:中国航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航空复合材料专家论坛
会议时间:2009年05月01日
会议地点:广东江门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学会
语 种:chi
分类号:TB3 V23

关键词:
基金项目
中国的轴对称矢量喷管发展
1 飞机推力矢量技术是通过改变发动机排气方向为飞机提供更强的转向力矩的技术。飞机推力矢量技术的应用能赋予战斗机超机动性、短距起降和低的可探测性,极大地提高战斗机的作战有效性和生存能力。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都将其作为重要技术优先发展。
在飞机推力矢量技术的研究中,改变发动机排气方向,即推力矢量喷管的研究是关键且具决定意义的一环,必须首先研究发展。轴对称矢量喷管(AVEN)是在常规机械式收扩喷管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推力矢量喷管,通过喷管扩散段的偏转改变发动机排气方向。就整个飞机推力矢量技术来讲,AVEN具有简单、轻质、低风险的特点,对飞机、发动机主机的改装要求小,是实施推力矢量技术的最佳喷管方案。AVEN技术研究的目标是完成目标平台涡扇型的AVEN试验件的研制,并实现热态试车
2 研究目标及途径
AVEN要在保持轴对称收扩喷管面积和面积比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实施扩散段的偏转,与其他机械装置的重要区别在于AVEN 是一种复杂的空间多自由度运动机械,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如何使这样的机械装置运动起来,如何实现偏转,如何保证偏转后众多的、相互交叠的构件协调运动而不卡滞,如何确定正确的运动规律。所以,研究思路是从攻克运动机理人手,从计算机仿真到模型,当模型成功之后,立即决定在成件上改装成I:1的原理样机,从而攻克了推力矢量喷管研究中的技术关键—— 运动机理。
由于AVEN研究的技术难度大,国内技术储备不足,没有类似机械装置可供参考,要想一次摸清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不可能的。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自力更生、循序渐进的研究途径,从计算机仿真到模型、从模型到实物、从冷态到热态,分阶段分解关键技术,逐个采取技术措施,并根据需要采用计算机仿真或试验件试验等方法进行验证,同时,研究分解下一阶段的关键技术,如此循环发展,逐步攻克了AVEN各阶段关键技术,最终完成了目标平台涡扇型AVEN试验件的研制和热态试车。
AⅥ 试验件研制是一个涉及气动、机构、结构、强度、控制、材料和工艺等多方面技术的研究课题,每一方面都有大量创新性的研究内容,采用并行工程技术协调多个项目,整个研制质量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收益。
3 计算机仿真

AVEN是一种复杂的空间多自由度运动机构,典型的AVEN机构有200左右个运动构件,300多个运动副,这些构件在一个环形空间相互交叠运动,单凭人工手段研究其运动机理和相互关系是不可能的。在整个AVEN试验件的研制过程中,大量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完成了运动机理研究、运动构件设计乃至装配工艺检查等多方面技术工作,不仅有效地缩短了研究周期,也提高了结构设计的准确性。
3.1 运动机理仿真
用c语言编制AVEN主要运动构件的动态运动仿真软件,研究AVEN的运动机理、主要运动构件的相互运动关系、A9操纵作动筒与喷管扩散段的位置关系,从而给出AVEN的运动位置和控制规律。
3 2 实体仿真
在AVEN的研究过程中,特别是全尺寸冷、热态试验件的研制中,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按照如下工作过程,完成了AVEN的闭环设计:
(1)依据气动设计方案和运动机理仿真结果进行结构方案设计;

(2)按机构方案进行初步的真实尺寸3D计算机实体建模、计算机实体装配仿真,然后进行计算机AVEN实体机构运动仿真,检查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和运动的准确性;
(3)将主要承力构件的3D模型提供给强度设计进行强度、刚度校核和初步结构强度优化;
(4)给出初步的控制规律,并行开展液压系统和控制器的方案设计;
(5)这个方案设计小闭环过程,经过或多或少的几次反复之后,结构设计方案得以优化,后续设计几次反复之后,结构设计方案得以优化,后续设计工作有了良好的基础。在主要零组件的工程设计完成之后,按照真实结构进行AVEN的3D实体仿真,验证结构设计合理陉和控制规律的正确性,并检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能和试验件的装配工艺性能。
按照这样的设计过程,可以在硬件加工之前完成虚拟装配和虚拟试验,有效地排除了大部分设十盲点和失误,极大地提高了试验件的研制质量,缩短了研制周期,也节省了研制经费。
在这些仿真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AVEN机构方案设计及运动仿真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AVEN的方案设计和优化工作

4 运动机理及模型试验件
为验证运动机理计算机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进一步研究AVE.N运动机构,开始了冷态运动机理及模型试验件的研制和试验。
首先,完成了AVEN扩散段缩比运动机构试验件,研究运动机构的可控性能和偏转运动时主要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此后,研制了真实发动机尺寸的玲态原理样机,研究AVEN运动机构、运动机构的结构可行性以及各个子机构的具体结构实施方法,研究和验证控制规律和控制系统。通过对上述两套试验件的研制和试验,验证了运动机理计算机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获得了对AVEN 运动机构的直观、清晰的认识;掌握了AVEN的操纵方法;找到了优化矢量角度的技术途径;完成了有级、半自动化控制器的研制;确定了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5 攻克关键技术并通过热态试验件试验
在冷态试验件的研究基础上,根据飞机部门提出的l2项要求和前期工作的技术成果,分解了关键技术,完成了热态试验件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联凋,实现了在涡喷发动机平台上的全加力状态试车。热态台架试验件试车,验证了8项主要技术关键,即气动性能、结构设计、强度刚度分析、自动控制、材料与工艺、冷却与隔热、密封与封严、测试与试 车,其解决措施是成功的为我国自行研制AVEN技术验证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6 技术验证及热态试验件的改进
在热态试验件已攻克8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
为攻克另外4项关键技术,研制了改进型热态试验件,共完成了两个阶段的试车。第一阶段试车完成了5580次矢量循环,试车表明,该试验件在完全继承二批机所有成功之处的同时,达到了攻克上述四项关键技术的设计目的,AVEN的设计指标已经全面达到飞机部门提出的12项要求。由于试车台架的限制,不能对AVEN热态试验件进行全面的试车,为此,对试车台进行了适应性改造,给试车台增加三分量测力系统。在具备三分量测力系统的试车台上,对改进型热态试验件进行了加大矢量角、增加矢量循环数的试验研究,最大加力矢量角达到了21度,热态矢量循环数 10026次。试车证明AVEN热态试验件已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同时,获取了关键零组件的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及推力特性等方面的试验数据。
7 目标平台的热态试验件达标在对以上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分析之后,经过对三种基本气动方案和两种基本结构方案的优化分析,确定了目标平台AVEN的最终方案和需要攻克的难点
AVEN继承了前两台AVEN的所有成功技术措施.改进了所有不足之处,最终完成了目标平台AVEN的全加力状态试车。目标平台AVEN保持了与目标平台原喷管相近的气动特性、控制规律和安装接口,具有良好的互换性。试车结果证明,在目标平台大调节范围和高载荷的条件下,目标平台AVEN运动灵活准确、喷管密封良好、承力系统可靠有效;同时,目标平台
AVEN拥有全新的小型集成化数字控制系统,并具备了安全可靠的应急系统。

目标平台AVEN达到了如下技术指标:
(1)偏转方位:360度;
(2)矢量偏角:17度 ~20度;
(3)偏转速率:Wx =120度~180度 /秒,Wy=Wz=45度-60度/秒;
(4)内传力结构、外廓尺寸满足飞机要求;
(5)设置控制系统应急复位装置。

AVEN在目标平台上的试车结果表明:
(1)喷管调节范围完全满足发动机主机的要求。
(2)内传力结构经受住了大推力等级的负载
(3)A8设计正确.用原数字式电子控制器实现
3)A8设计正确.用原数字式电子控制器实现了AVEN的A8自动控制与原控制系统完全兼容,无需改动。
(4)A8与A9可单独控制,又可按给定关系联动,协调很好。

(5)A9控制系统实现了小型化、数字化、集成化,工作稳定可靠。
(6)密封片、调节片等构件工作可靠。
(7)AVEN应急复位功能安全可靠
(8)在发动机中问状态,小加力状态、部分加力状态和全加力状态,AVE N偏转工作中喷管与主机气动参数匹配良好,机械系统工作稳定,
(9)外廓尺寸和气动外形满足飞机要求。
(1O)试车中成功测得各种工作状态下的矢量

力、主要构件的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及发动机的效能。
涡扇型轴对称矢量喷管试车成功,说明该台热态试验件解决11项关键技术的措施是成功的,使推力矢量喷管研究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8 结束语
AVEN能够保持国内现有发动机收扩喷管的所有功能以及相同的调节控制方式,最终完成的AVEN将可替代现有的轴对称收扩喷管,使3代半飞机具有机动优势。
同样,AVEN可根据推比10、推比12、推比15发动机的要求进行设计,作为推比10、推比12、推比15的一种标准喷管,使我国的第4代战斗机具有更高的机动性能,增强我国的国防空中力量。飞机推力矢量技术可以应用在舰载飞机上,并可望研制出适合舰载的无尾短距起降飞机及常规布局垂直起降舰载飞机(常规布局垂直起降飞机的起降方式类似于运载火箭,可在移动式起降平台或中型舰艇直升机起降平台上起降)。
装有推力矢量喷管的航空发动机经过改装后,作为新型的地效飞机或地效船的动力,将极大地提高其突击能力、机动能力和生存?技术研究中应用的新设汁方法,如计 算机仿真技术、新型材料(如Ni3AL)研究、新工艺(如超塑成型和扩散连接)研究,对国防技术以及民用技术的发展将会起到推进作用。
第一作者简介:贾东兵,高级工程师,1967年出生19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从事加力燃烧室可调喷管、轴对称矢量喷管和CAD的开发研究工作曾获得2001年团中央暨中航一集团技术创新奖、2001年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优酷搜索“航空百年系列—飞翔的动力”就是文中视频地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lz你还是火星了。。。
zeroshana 发表于 2014-6-13 23:08
lz你还是火星了。。。
哦,我新来的,今天刷手机看到是更新的,就拿来了,谢谢指导
所以说苏35这么久没谈拢,TG就是想在自己的矢量发动机列装前过渡下,毛子却想成批卖给毛子,所以数量和价格谈不拢。
楼主火星了,今天你不是第一个摆乌龙的人
大哥  人家说的是导弹上用的   后面的图根本不是一个事儿  
cawp 发表于 2014-6-13 23:57
楼主火星了,今天你不是第一个摆乌龙的人
多谢指导,吸取教训,本想转来给大家看看的,不好意思,下一次一定注意。
独孤绮梦 发表于 2014-6-13 23:53
所以说苏35这么久没谈拢,TG就是想在自己的矢量发动机列装前过渡下,毛子却想成批卖给毛子,所以数量和价格 ...
“毛子却想成批卖给毛子”啥意思?
“毛子却想成批卖给毛子”啥意思?
打错字了而已,应该是“毛子却想成批卖给兔子”
lz看到”航天“两个字了吗?
惭愧了!里边有不少不认识的字……
lz看到”航天“两个字了吗?
你看到文章后半部分写明了三代机四代机了吗?
看到钢板尺就一阵恶寒,怪不得说tg老土啊
低调放纵 发表于 2014-6-14 11:33
你看到文章后半部分写明了三代机四代机了吗?
lz的帖子根本就是由两个不相干的文章拼凑在一起的没看出来吗?
你所说的文章后半部分,是网帖转载,跟前半部分的文章没任何关系
卡尔文森号航母 发表于 2014-6-14 01:33
“毛子却想成批卖给毛子”啥意思?
中国最开始只想买4架,毛子开口说要买48架才给,后来传闻中国说买24架,至今还没确切消息。

有点机械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