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驳斥中国粮食威胁论 否认在国际上抢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38:10
http://news.qq.com/a/20140522/006951.htm
国际在线消息:据农业部网站消息,近期有外国研究者炒作“中国粮食威胁论”,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今日回应称,中国不仅没有造成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十几亿中国人不可能指望靠买饭吃、找饭吃过日子,中国有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近期,《谁能养活中国》一书的作者、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再度挑起“世界能否养活中国”话题,称中国粮食进口急剧增加、结构性粮食缺口继续拉大、中国加快在国际上“抢粮”等,炒作“中国粮食威胁论”。

毕美家表示,全世界公认的事实,中国用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全球1/4的粮食,养活了全世界1/5的人口。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2039亿斤,连续3年稳定超过11000亿斤。按照国际可比的谷物概念作为粮食口径,2013年中国粮食自给率超过97%,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造成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但在耕地等资源日趋紧张、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中国有能力继续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吗?对此,毕美家介绍说,未来我国将继续巩固农业基础,筑牢支撑粮食生产的三大支柱。

一是政策,中央高度重视“三农”,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将有力保护和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粮水平和效益。同时要继续完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积极稳妥开展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及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以进一步保护和调动主产区积极性。只要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国就不存在吃饭问题。

二是科技,2013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今后还会进一步提高。重点是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通过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通过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推进关键技术入户到位。

三是基础设施,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1.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到2020年建设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通过实施沃土工程、有机质提升项目、农业环境治理工程等,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保护基本农田。只要筑牢这三个支柱,守住一条红线,我们就能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发展。

针对中国粮食进口不断增加、在国际上“抢粮”的炒作,毕美家强调,十几亿中国人不可能指望靠买饭吃、找饭吃过日子。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库存也是增加的。进口增加主要原因不是国内出现短缺,而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低于国内,当然也有为满足国内多样化消费需求,需要适量进口进行品种调剂。

首先,世界是开放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从2010年起,中国粮食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格。为降低成本,一些国内企业加大了粮食进口量。2013年,我国粮食丰收,国际主要产粮国也普遍丰收,国际粮价持续走低。在国际粮价低的时候,适量进口调剂国内余缺,既符合中国国情,也是顺应农产品贸易国际化趋势的现实选择。

其次,中国适度进口粮食,也是满足国内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需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品种的多样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高端优质大米、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供给不足,需要适量进口进行调剂;玉米作为重要的能量饲料、工业原料,也有一定量的进口。中国进口的粮食品种中,主要是作为蛋白饲料的大豆。

国际上并不把大豆统计在粮食中,如果单算谷物,中国进口的数量并不大,2013年是1400多万吨,占国内谷物产量的比重不到2.6%,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在4%左右。可见,并不存在中国在国际上“抢粮”的情况,也无从谈起“中国粮食威胁论”。http://news.qq.com/a/20140522/006951.htm
国际在线消息:据农业部网站消息,近期有外国研究者炒作“中国粮食威胁论”,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今日回应称,中国不仅没有造成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十几亿中国人不可能指望靠买饭吃、找饭吃过日子,中国有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近期,《谁能养活中国》一书的作者、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再度挑起“世界能否养活中国”话题,称中国粮食进口急剧增加、结构性粮食缺口继续拉大、中国加快在国际上“抢粮”等,炒作“中国粮食威胁论”。

毕美家表示,全世界公认的事实,中国用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全球1/4的粮食,养活了全世界1/5的人口。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2039亿斤,连续3年稳定超过11000亿斤。按照国际可比的谷物概念作为粮食口径,2013年中国粮食自给率超过97%,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造成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但在耕地等资源日趋紧张、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中国有能力继续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吗?对此,毕美家介绍说,未来我国将继续巩固农业基础,筑牢支撑粮食生产的三大支柱。

一是政策,中央高度重视“三农”,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将有力保护和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粮水平和效益。同时要继续完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积极稳妥开展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及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以进一步保护和调动主产区积极性。只要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国就不存在吃饭问题。

二是科技,2013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今后还会进一步提高。重点是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通过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通过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推进关键技术入户到位。

三是基础设施,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1.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到2020年建设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通过实施沃土工程、有机质提升项目、农业环境治理工程等,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保护基本农田。只要筑牢这三个支柱,守住一条红线,我们就能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发展。

针对中国粮食进口不断增加、在国际上“抢粮”的炒作,毕美家强调,十几亿中国人不可能指望靠买饭吃、找饭吃过日子。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库存也是增加的。进口增加主要原因不是国内出现短缺,而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低于国内,当然也有为满足国内多样化消费需求,需要适量进口进行品种调剂。

首先,世界是开放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从2010年起,中国粮食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格。为降低成本,一些国内企业加大了粮食进口量。2013年,我国粮食丰收,国际主要产粮国也普遍丰收,国际粮价持续走低。在国际粮价低的时候,适量进口调剂国内余缺,既符合中国国情,也是顺应农产品贸易国际化趋势的现实选择。

其次,中国适度进口粮食,也是满足国内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需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品种的多样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高端优质大米、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供给不足,需要适量进口进行调剂;玉米作为重要的能量饲料、工业原料,也有一定量的进口。中国进口的粮食品种中,主要是作为蛋白饲料的大豆。

国际上并不把大豆统计在粮食中,如果单算谷物,中国进口的数量并不大,2013年是1400多万吨,占国内谷物产量的比重不到2.6%,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在4%左右。可见,并不存在中国在国际上“抢粮”的情况,也无从谈起“中国粮食威胁论”。
废话太多了!
一句话即可:鉴于美国相关研究的结果,我方将考虑降低从美国进口粮食数量。
我看这个鸟毛所长会不会被美国大豆协会追杀。
新加坡这种国家有地种么?
外国人说点什麽就急急解释,是什麽心态?应该说的是有钱买粮,关你交义事?我还未和你讲人均。
谁来养活中国?原来中国一直吃国际社会救济粮活着的
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中国人都死了世界就没问题了”。你跟这种货色讲理,还“驳斥”,不是自找没趣么?
吃饱没事做还一大篇废话去反驳,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哪来那么多话,没粮就别卖
哎,现在土地也越来越少

  据联合国统计资料。世界上陆地可经济开采铀储量为710万吨。钍矿储量大约是铀储量的3-4倍。除此之外海洋中还存在大约50亿吨铀元素。

  丰富的裂变燃料储量让我们在钍熔盐堆和快对推广后1万年都不需要发愁能源来源问题。这就使化石燃料时代一些原本不敢想象的事情成为现实的可能。21世纪初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之一是“引渤入疆工程”,但是由于淡化和运输海水所需要的能源过于庞大,这个宏大的工程没有成为现实。熔盐堆和快堆的推广为我们带来了无限能源的希望,也为我们带来了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梦想——引渤入疆工程带来了希望。

  我有一个设想:在2040年左右在中国的黄海边建造一系列规模宏大的快堆或者熔盐堆。然后利用核能把黄海水淡化,具体淡化海水方式为水电联产,或者热膜联产方式进行。(水电联产主要是指海水淡化水和电力联产联供。由于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耗电力和蒸汽的成本,水电联产可以利用电厂的蒸汽和电力为海水淡化装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国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厂都是和发电厂建在一起的,这是当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设模式。)然后将淡化的海水通过输水管输送到塔克拉玛干。

  本方案每年将500亿到2000亿吨淡化水通过输水管输送到干旱的新疆。这个方案除了提水部分采用核能淡化海水之外,输送淡水路线大体采用霍有光调水方案的路线:通过管道分级提升到海拔1280余米左右(1立方米水,每升高200米,需要1度电;升高1280米,耗电6.4度),进入黄旗海(海拔1264~1266米),登上我国第二个地理台阶,然后顺势而下进入海拔较低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海拔1200-800米)通过各个支线管道浇灌大漠。

  成本:以该方案向塔克拉玛干输送淡水大约每吨成本为8元钱。每年向西部输送2000亿吨淡水成本为16000亿元人民币。2012年中国GDP总量:568845亿元,这笔钱(输送淡水成本)相当于于中国gdp的2.81%。如果工程在2050年开展那么送水成本不到中国当年gdp的1%。年耗电量1.2万亿度,而中国2013年总发电量52451亿度,引水耗电相当于中国2013年发电量的22.8%。在快堆和熔盐堆推广后这不是一个并不可接受的数字。(外加淡化每吨海水耗电3.5度,总耗电量是1.6万亿度。)当然如果考虑节省支出也可以缩小输送淡水的规模,比如将输水量减少到1000亿吨左右以做到成本减半。

  如果将引水量缩减到霍有光调水方案的规模,即每年向塔克拉玛干输送500亿吨水。成本将在6000亿元人民币(低于中国军费),耗电量也可以减少3/4。引水成本仅仅相当于中国GDp的1%,但是我们却可以得到一个宽广而日照充足的大平原。这新增加的可开发土地不仅仅可以用来作为农业用地,也可以发展工业、第三产业。考虑到塔克拉玛干盆地的封闭地形,这种地形导致盆地内部水汽不易流出。这意味着一旦盆地内部的生态环境改善,向塔克拉玛干输送淡水量就可以减少。这对节约绿化沙漠开支很有意义。

  有人说现阶段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地少人多。可惜现在不是19世纪铁血政策不可能成为国策,那么淡化海水入新疆再造一个华北平原(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恰恰相当于一个华北平原,而且纬度大致与华北平原相当,日照充足)是最好的选择。中国梦不是挤在高层住宅楼的70-80平米的狭小空间内,我有一个梦想:在我老的时候能够在塔克拉玛干拥有自己的私人牧场、私人游泳池。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17615&mobile=yes

淡化海水再造一个华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