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点名批评微信毒信息 谣言难辨极具蛊惑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59:47
军报点名批评微信毒信息 谣言难辨极具蛊惑性



2014年04月16日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微信,“危信”?

  过去有句话叫“上一趟街一周教育白搞”,现在则是“看一条有毒微信一月教育白搞”。也许此言重了,但微信上的一些错误言论和社会谣言,披着“客观公正”的外衣,以部分真实掩盖核心失实,令人真假难辨,极具蛊惑性和煽动力。

  网络让天涯变咫尺的同时,也造就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发微信”。

  6亿庞大用户,6亿“低头族”。微信的异军突起,不仅颠覆了旧有传播模式,而且对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军营不是真空,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脱离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这个背景和环境就像微信上“附近的人”,不管你打不打开这项功能,他们都是现实存在。

  过去有句话叫“上一趟街一周教育白搞”,现在则是“看一条有毒微信一月教育白搞”。也许此言重了,但微信上的一些错误言论和社会谣言,披着“客观公正”的外衣,以部分真实掩盖核心失实,令人真假难辨,确实极具蛊惑性和煽动力。

  有人说,互联网历来是制造谣言的“梦工场”。客观地说,绝大多数人对此都能够做到头脑清醒,不会轻易相信。但为什么一经微信传播,就令人相信甚至深信呢?这主要是微信借用互联网这个平台,采用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人际传播模式,好友和熟人充当了信息的筛选者、把关者、发布者,使得每一条信息具有了先入为主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微信之所以“杀伤力”巨大,还因其传播的“乘积效应”。在博客、微博、论坛上,一条信息被评论转发几千次算得上热帖了,而微信传播的范围更广。有人简单地计算了一下,假设平均每个微信好友圈100人,只要这100人转发1次,转发数量就可达10000。并且,这种转发评论基本不受时空限制——电脑不可能24小时在线,手机却时刻在身边。

  “两高”去年出台的司法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诽谤者可判刑。但是,对微信进行有效监管,技术难度和技术成本要大得多。比如,微信不用实名注册,准入门槛低,信息源难追查,转发数难统计;微信包含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信息内容难筛选过滤;微信具有私信性质,主要在熟人朋友圈传播,一禁了之也不现实,等等。

  当前,我军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大威胁挑战,是敌对势力妄图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在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上,炒作涉军敏感舆情,抹黑中国军队形象,背后几乎都有一双无形之手在推动。可以预言,微信等新媒介必将成为他们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夺取“制脑权”,实现“意识操纵”和“政治转基因”的下一个战场。

  微信可以“摇一摇”,而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政治信念丝毫不能动摇。广大官兵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牢记拇指下面有政治,严守政治纪律,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保持高度警惕,对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加强针对性研究,决不能让微信成为“危信”。

  (解放军报评论部 伍正华  本系列到此结束。其余文章分别参见本报3月19日六版《为什么最熟悉却又“很陌生”》,3月26日六版《关注战士“心尖”上的需求》,4月3日六版《为什么说得对却“老不信”》,4月9日六版《贴标签跟不上活思想》。)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4/04-16/6069920.shtml军报点名批评微信毒信息 谣言难辨极具蛊惑性



2014年04月16日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微信,“危信”?

  过去有句话叫“上一趟街一周教育白搞”,现在则是“看一条有毒微信一月教育白搞”。也许此言重了,但微信上的一些错误言论和社会谣言,披着“客观公正”的外衣,以部分真实掩盖核心失实,令人真假难辨,极具蛊惑性和煽动力。

  网络让天涯变咫尺的同时,也造就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发微信”。

  6亿庞大用户,6亿“低头族”。微信的异军突起,不仅颠覆了旧有传播模式,而且对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军营不是真空,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脱离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这个背景和环境就像微信上“附近的人”,不管你打不打开这项功能,他们都是现实存在。

  过去有句话叫“上一趟街一周教育白搞”,现在则是“看一条有毒微信一月教育白搞”。也许此言重了,但微信上的一些错误言论和社会谣言,披着“客观公正”的外衣,以部分真实掩盖核心失实,令人真假难辨,确实极具蛊惑性和煽动力。

  有人说,互联网历来是制造谣言的“梦工场”。客观地说,绝大多数人对此都能够做到头脑清醒,不会轻易相信。但为什么一经微信传播,就令人相信甚至深信呢?这主要是微信借用互联网这个平台,采用了最具中国特色的人际传播模式,好友和熟人充当了信息的筛选者、把关者、发布者,使得每一条信息具有了先入为主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微信之所以“杀伤力”巨大,还因其传播的“乘积效应”。在博客、微博、论坛上,一条信息被评论转发几千次算得上热帖了,而微信传播的范围更广。有人简单地计算了一下,假设平均每个微信好友圈100人,只要这100人转发1次,转发数量就可达10000。并且,这种转发评论基本不受时空限制——电脑不可能24小时在线,手机却时刻在身边。

  “两高”去年出台的司法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诽谤者可判刑。但是,对微信进行有效监管,技术难度和技术成本要大得多。比如,微信不用实名注册,准入门槛低,信息源难追查,转发数难统计;微信包含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信息内容难筛选过滤;微信具有私信性质,主要在熟人朋友圈传播,一禁了之也不现实,等等。

  当前,我军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大威胁挑战,是敌对势力妄图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在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上,炒作涉军敏感舆情,抹黑中国军队形象,背后几乎都有一双无形之手在推动。可以预言,微信等新媒介必将成为他们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夺取“制脑权”,实现“意识操纵”和“政治转基因”的下一个战场。

  微信可以“摇一摇”,而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政治信念丝毫不能动摇。广大官兵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牢记拇指下面有政治,严守政治纪律,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保持高度警惕,对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加强针对性研究,决不能让微信成为“危信”。

  (解放军报评论部 伍正华  本系列到此结束。其余文章分别参见本报3月19日六版《为什么最熟悉却又“很陌生”》,3月26日六版《关注战士“心尖”上的需求》,4月3日六版《为什么说得对却“老不信”》,4月9日六版《贴标签跟不上活思想》。)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4/04-16/6069920.shtml
人心散了  队伍就不好带啦
赶紧给gfw加个锅盖
造谣有理
辟谣可耻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14-4-16 13:38
造谣有理
辟谣可耻
所以还是要多抓几个造谣的杀鸡儆猴……嗯,比如之前那杭州不会限牌还有兰州自来水那啥……
至于制造谣言诬蔑侮辱我党历史人物的,建议由党史研究室出面起诉。
scut_m 发表于 2014-4-16 15:07
所以还是要多抓几个造谣的杀鸡儆猴……嗯,比如之前那杭州不会限牌还有兰州自来水那啥……
至于制造谣言 ...
很对
省的有些人总以为 别人摸了 我摸起来也就心安理得
感觉处罚力度还是不够 造谣这种情况在如今越来越严重·····
  赶紧给gfw扩容升级啊
GFW不花个4万亿升级改造,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啊
可以在微信客户端强制安装人民日报内容,每天良十几次,烦你。
教育一年不一定有逛超大一月有用, 当然凯迪没倒,说明也不是战五渣, 至少总有六七。
人家可以通过微信发些负面东西到手机上,你政府相关部门就不会发些正面信息到手机上呀,宣传部门做什么吃的,就是干这个的嘛,自己不好好履职让人家钻了空子,怪谁呢?
放任微博污水横流,先把新浪收拾了再说吧,微信那玩意有个举报功能,把微信举报的链接联到某个网站不知道行不行。经常看见某财经媒体官方微信内容被删
scut_m 发表于 2014-4-16 15:07
所以还是要多抓几个造谣的杀鸡儆猴……嗯,比如之前那杭州不会限牌还有兰州自来水那啥……
至于制造谣言 ...
还是你狠,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