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配枪的纠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29:10

“一旦枪出事,在酿成悲剧的同时,警察往往也是受害者。”这是许多中国警察的共识。在许多老警察记忆里,手枪一度曾是随身携带的武器。然而,在一系列警察涉枪的尴尬事件后,枪支管控越来越严格,渐渐地,出现了领导谈枪头疼、民警躲避领枪的尴尬局面。

出差带枪还是不带枪,这件事让张警官纠结了好一阵子。

张警官是陕西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负责人。3月中旬,因为一起刑事案件,他和同事要去南方出差。出于安全考虑,县局领导建议他们带枪,以防万一。

但张警官最终放弃了领枪。他向局长提出,宁愿多带两个人,也不愿意带枪。“太操心了,不仅自己操心,也让领导们操心!”

实际上,对警察来说,配枪的安全责任甚至和自身安全同等重要。他举例说,有一次自己和同事带枪出差办案,领导“关心枪”的电话一天能打十多个,“都怕出意外,都不希望出事”。

从警30多年的省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秘书长、西安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副调研员邹少陶认为,由于多种原因,近年许多基层警队由于怕枪支出事,对枪支管理的严格程度有点因噎废食。他认为,无论是从现实的社会治安管理现状出发,还是从警察自身的安全出发,按照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佩枪应该是一线巡特警、刑警、治安警最基本的配置。枪支既要严格管理,也要活而不死。更要鼓励民警依法使用、果断使用,及时有效的维护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老警察回忆:带枪主要是壮胆,从警35年用枪两次

在许多老警察、尤其是老刑警的记忆里,手枪曾一直是警察随身携带的武器。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枪栓“哗啦”一响、子弹上膛,各种场面均能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78岁的冯勤杰1951年就当了警察,那年他16岁,在西安市公安局刑警队。参加工作大约三年后,他第一次领到了配枪,是一支黑色的勃朗宁,枪身虽然有点旧,但被擦拭得乌黑发亮。随手枪一起发给他的还有红皮的“持枪证”和5颗子弹。

第一次领到手枪前,从来没有人教冯勤杰打过手枪,也没有统一组织过训练。他笑称,之所以无师自通,主要原因是身边环境的耳濡目染,老警察们都有枪,见的多了,也就知道咋用了。有的年轻警察喜欢显摆,还专门给枪把上拴一截红绸子。从1951年参加工作到1996年从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处副处长位置退休,从警35年,冯勤杰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刑警岗位。这期间,他的配枪从开始的“勃朗宁”到后来的“公安号”、“五四”、“手掌雷”。1996年退休时,冯勤杰将自己最后使用过的“六四”式手枪和持枪证一起上缴。

虽然用过很多型号的手枪,但冯勤杰自称枪法不行,“总是打不准”,因为平时很少练枪,枪在身主要是给自己壮胆。刚解放时,公安人员随身带枪主要是为防身。

当警察多年,冯勤杰在实战中只用过两次手枪。上世纪80年代一天晚上,他从西门外押送一名诈骗嫌疑人前往西华门。结果走到鼓楼一条巷子里时,人高马大的嫌疑人突然撒腿跑进了附近的一个没有灯光的院子。追进院子后,明明知道嫌疑人应该就藏在院子里的某一角落,但天黑无法确定方位。冯勤杰就心生一计,掏出手枪、“哗啦”一声子弹上膛,然后向院子里喊话说:“我已经看到你了,再不出来我就开枪了。话音刚落,犯罪嫌疑人就乖乖地举着双手从院里一拐角处站了起来。这是我当警察30多年,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手枪。还有一次是去白鹿原上抓犯罪分子,子弹都上膛了,结果犯罪分子没有任何反抗就归案了。”

从警几十年,冯勤杰几乎是枪不离身,白天一般都是别在腰间,有时候也会锁在抽屉里。回家一般都放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睡觉时枪一般都是压在枕头下。

和冯勤杰同龄的老警察马仁华认为,近些年警察之所以远离枪支,主要原因是许多警察认为带着枪“有压力”。

马仁华上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时就是警察,后来又先后到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工作。他说,2000年以前警察以配枪为荣,但后来总是容易“惹事”,所以枪支管理才逐年严控。关于警察和枪,有两件事让马仁华记忆犹新。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三原县开公审大会,有领导发现每个警察腰里都别着一把枪,就心里嘀咕,这个县公安机关的全部手枪只有不到20把,为啥这么多人都带着枪?会后一问才知道,原来有好几个警察腰间的枪套是真的,套子里的枪是孩子的玩具枪,只不过是枪把上绑了一截红绸子。他问警察为啥要这样做,回答说有枪在腰间,自己感觉很神气,尽管是假的。

另外一件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西安郊县,有新民警发枪后很新鲜,晚上回家后激动得睡不着,就躺在炕上给堂兄摆弄,结果枪走火、堂兄当场毙命。

多名已退休的老警察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公安机关的枪支管理相对比较宽松,手枪一般都是由个人保管。尤其是刑警,几乎人人手里都有枪。

>>“五条禁令”与“严控用枪”

在警官李铁(化名)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基层派出所是有手枪的。每每出重大案件现场或有紧急任务,所长就会让大家带上枪再出发。“当时派出所的内勤既管钱物,也负责枪支保管。手枪一般都是和钱一起放在保险柜里。”

大约是在1998年,李铁所在的派出所一夜之间被盗,保险柜里的三支手枪全部丢失,一度惊动省公安厅和公安部。两年后,三支手枪全部被追回,原来是一伙专门偷盗派出所的流窜犯所为。

此后,李铁所在的地市公安局统一出台枪支管理规定,要求派出所不得再存放枪支,所有警用枪支收到区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统一管理,并建立枪库。一旦工作需要用枪,由警察本人提出申请,科所队长签字,然后由主管副局长或局长签字领取。

李铁说,实行枪库管理后领取手续非常繁杂,加之基层警察认为许多时候带枪没有必要,甚至还是一种负担,慢慢地,大家开始对枪支变得疏远。

陕西省公安厅一位老处长回忆说,基层公安机关对警用枪支开始“严管”大概是在2003年“五条禁令”的出台后。他坦言,“五条禁令”对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严管公安队伍的确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正是因为“五条禁令”近乎严苛,使许多基层警察对枪支开始敬而远之。

禁令中涉及警察用枪主要为头两条:一、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二、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同时规定: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或者持枪犯罪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撤职;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上一级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引咎辞职或者予以撤职。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邹少陶还是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公安局的一名普通警察。当时一线警察基本上都是各自保管各自的枪。冬天时手枪一般都是装在胸前的口袋里,其他季节都是别在皮带上。

1985年年底的一天,时任耀县公安局治安股副股长的邹少陶到山阳出差顺便回家。在当时的长安县韦曲汽车站准备下车时,突然看到几个年轻男子正在人群中偷钱。邹少陶一把抓住其中一个男子衣领,大喝一声“干啥!”

这时,人群里窜出来几个青年,边向邹少陶扑过来边嚷嚷:“你就多事得很!”。眼看寡不敌众,邹少陶从棉袄的胸前口袋里掏出了手枪,枪刚一亮出来,几男撒腿就跑。最终,一男子被邹少陶扭送到了附近的派出所。当时的《西安晚报》还以《探亲途中擒窃贼》为题做过报道。邹少陶说那个时代有枪装在身,自己感觉胆子很正,不论是出差抓罪犯还是平时执行任务,即便在危急关头,对方人再多自己也不怯场。

有老警察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之所以对警用枪支管理更加严格,以至于出现了警察手中无枪的局面,主要是个别基层警察疏忽大意和素质低下,导致手中的枪屡屡出事扰民。

电视剧《一二一大案》曾一度风靡全国。故事背景发生在1997年岁末的古城西安,围绕沣河派出所老张赴陕西办案,途遇车祸,因抢救旅客失血过多而晕倒,随身携带的六四手枪不翼而飞。剧中西安刑警的本色演出加上精彩而真实的剧情,都让这部连续剧成为经典。

但据马仁华介绍,《一二一大案》的真实背景是西安市北郊某派出所值班所长,把装有子弹和手枪的枪套随意放在了办公室桌子上,结果被犯罪分子从窗外拿着杆子和铁丝钩走。后来枪在经过一番周折后找到,但有关警员和领导均受到纪律处分。

>>现场总是瞬息万变,一旦掌握不好就会“惹事”?

西安铁路公安局一位曾在基层派出所任职多年的老警官说,由于铁路车站属于人流比较复杂的特殊场所,尽管地方公安对枪支管理特别严格,非特殊任务一般不带枪。但据他所知,西安铁路系统许多派出所的警察,上班执勤期间都是佩戴枪支的。铁路刑警小贺告诉记者,就他自己身边许多同事的想法,除非情况非常特殊危险,一般警察都不怎么愿意主动带枪。主要原因一是上级对枪支管控越来越严格,枪支领取和交还手续严格繁琐,会占用疲惫不堪的警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一旦发生丢枪或误伤事故,丢掉工作不说,严重的会被判刑。

小贺曾做过多年铁路乘警,列车上人多情况复杂,乘警一般都配有手枪,但到站后休息期间,枪支要交到当地车站派出所保管。自己做乘警五年,佩枪更多起震慑作用,从来没有实战操作过。

小贺的同学,在陕西某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工作的罗警官认为,在这次昆明暴恐事件前,巡警每天在路上需要调停处理的多是诸如汽车剐蹭、醉汉打架、邻里吵骂等琐碎纠纷。枪带在身上难免分心,所以他们上街巡逻一般只带警棍和手铐,很少带枪。罗警官坦言自己从警12年从未实战用过枪。许多同事其实都对枪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都不希望配枪,“许多事情证明,一旦枪出事,在酿成悲剧的同时,警察往往也是受害者。”

就他这些年的工作经验而言,许多案件现场大多时候没有用枪的机会。这些年自己每年摸枪的机会最多只有两次,那就是实弹射击的时候,每次五发子弹,枪柄尚未握热,射击已经结束。

警察到底该不该随身带枪,何种情况下才能用枪?

罗警官认为许多时候现场总是瞬息万变,一旦掌握不好就会“惹事”。他举例说,2011年7月,某县公安局接到报警称,有人手持镰刀行凶。于是附近派出所警察赤手空拳出警处理,结果导致警察两死两伤。两年后的2013年5月,还是这个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仍是称有人持镰刀行凶。警方这次携带枪支出警,结果由于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被枪击后不治身亡,引发系列后遗症。事后该局领导苦恼地说:我都不会用枪了。

72岁的程太洪退休前也是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的一名老刑警。他说在过去刑警与枪的关系一直是“枪不离身、人在枪在”。他说自己当刑警多年,也从未在实战中使用过枪支。那些年虽然枪随身携带,但子弹从未上过膛。他认为枪的主要作用是震慑犯罪分子。

他感叹说,近些年之所以对枪管理过严,一方面是警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另外也是某些领导层“宁愿民警受委屈,不愿因枪受处分”微妙心态的反应。
“一旦枪出事,在酿成悲剧的同时,警察往往也是受害者。”这是许多中国警察的共识。在许多老警察记忆里,手枪一度曾是随身携带的武器。然而,在一系列警察涉枪的尴尬事件后,枪支管控越来越严格,渐渐地,出现了领导谈枪头疼、民警躲避领枪的尴尬局面。

出差带枪还是不带枪,这件事让张警官纠结了好一阵子。

张警官是陕西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负责人。3月中旬,因为一起刑事案件,他和同事要去南方出差。出于安全考虑,县局领导建议他们带枪,以防万一。

但张警官最终放弃了领枪。他向局长提出,宁愿多带两个人,也不愿意带枪。“太操心了,不仅自己操心,也让领导们操心!”

实际上,对警察来说,配枪的安全责任甚至和自身安全同等重要。他举例说,有一次自己和同事带枪出差办案,领导“关心枪”的电话一天能打十多个,“都怕出意外,都不希望出事”。

从警30多年的省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秘书长、西安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副调研员邹少陶认为,由于多种原因,近年许多基层警队由于怕枪支出事,对枪支管理的严格程度有点因噎废食。他认为,无论是从现实的社会治安管理现状出发,还是从警察自身的安全出发,按照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佩枪应该是一线巡特警、刑警、治安警最基本的配置。枪支既要严格管理,也要活而不死。更要鼓励民警依法使用、果断使用,及时有效的维护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老警察回忆:带枪主要是壮胆,从警35年用枪两次

在许多老警察、尤其是老刑警的记忆里,手枪曾一直是警察随身携带的武器。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枪栓“哗啦”一响、子弹上膛,各种场面均能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78岁的冯勤杰1951年就当了警察,那年他16岁,在西安市公安局刑警队。参加工作大约三年后,他第一次领到了配枪,是一支黑色的勃朗宁,枪身虽然有点旧,但被擦拭得乌黑发亮。随手枪一起发给他的还有红皮的“持枪证”和5颗子弹。

第一次领到手枪前,从来没有人教冯勤杰打过手枪,也没有统一组织过训练。他笑称,之所以无师自通,主要原因是身边环境的耳濡目染,老警察们都有枪,见的多了,也就知道咋用了。有的年轻警察喜欢显摆,还专门给枪把上拴一截红绸子。从1951年参加工作到1996年从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处副处长位置退休,从警35年,冯勤杰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刑警岗位。这期间,他的配枪从开始的“勃朗宁”到后来的“公安号”、“五四”、“手掌雷”。1996年退休时,冯勤杰将自己最后使用过的“六四”式手枪和持枪证一起上缴。

虽然用过很多型号的手枪,但冯勤杰自称枪法不行,“总是打不准”,因为平时很少练枪,枪在身主要是给自己壮胆。刚解放时,公安人员随身带枪主要是为防身。

当警察多年,冯勤杰在实战中只用过两次手枪。上世纪80年代一天晚上,他从西门外押送一名诈骗嫌疑人前往西华门。结果走到鼓楼一条巷子里时,人高马大的嫌疑人突然撒腿跑进了附近的一个没有灯光的院子。追进院子后,明明知道嫌疑人应该就藏在院子里的某一角落,但天黑无法确定方位。冯勤杰就心生一计,掏出手枪、“哗啦”一声子弹上膛,然后向院子里喊话说:“我已经看到你了,再不出来我就开枪了。话音刚落,犯罪嫌疑人就乖乖地举着双手从院里一拐角处站了起来。这是我当警察30多年,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手枪。还有一次是去白鹿原上抓犯罪分子,子弹都上膛了,结果犯罪分子没有任何反抗就归案了。”

从警几十年,冯勤杰几乎是枪不离身,白天一般都是别在腰间,有时候也会锁在抽屉里。回家一般都放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睡觉时枪一般都是压在枕头下。

和冯勤杰同龄的老警察马仁华认为,近些年警察之所以远离枪支,主要原因是许多警察认为带着枪“有压力”。

马仁华上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时就是警察,后来又先后到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工作。他说,2000年以前警察以配枪为荣,但后来总是容易“惹事”,所以枪支管理才逐年严控。关于警察和枪,有两件事让马仁华记忆犹新。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三原县开公审大会,有领导发现每个警察腰里都别着一把枪,就心里嘀咕,这个县公安机关的全部手枪只有不到20把,为啥这么多人都带着枪?会后一问才知道,原来有好几个警察腰间的枪套是真的,套子里的枪是孩子的玩具枪,只不过是枪把上绑了一截红绸子。他问警察为啥要这样做,回答说有枪在腰间,自己感觉很神气,尽管是假的。

另外一件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西安郊县,有新民警发枪后很新鲜,晚上回家后激动得睡不着,就躺在炕上给堂兄摆弄,结果枪走火、堂兄当场毙命。

多名已退休的老警察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公安机关的枪支管理相对比较宽松,手枪一般都是由个人保管。尤其是刑警,几乎人人手里都有枪。

>>“五条禁令”与“严控用枪”

在警官李铁(化名)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基层派出所是有手枪的。每每出重大案件现场或有紧急任务,所长就会让大家带上枪再出发。“当时派出所的内勤既管钱物,也负责枪支保管。手枪一般都是和钱一起放在保险柜里。”

大约是在1998年,李铁所在的派出所一夜之间被盗,保险柜里的三支手枪全部丢失,一度惊动省公安厅和公安部。两年后,三支手枪全部被追回,原来是一伙专门偷盗派出所的流窜犯所为。

此后,李铁所在的地市公安局统一出台枪支管理规定,要求派出所不得再存放枪支,所有警用枪支收到区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统一管理,并建立枪库。一旦工作需要用枪,由警察本人提出申请,科所队长签字,然后由主管副局长或局长签字领取。

李铁说,实行枪库管理后领取手续非常繁杂,加之基层警察认为许多时候带枪没有必要,甚至还是一种负担,慢慢地,大家开始对枪支变得疏远。

陕西省公安厅一位老处长回忆说,基层公安机关对警用枪支开始“严管”大概是在2003年“五条禁令”的出台后。他坦言,“五条禁令”对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严管公安队伍的确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正是因为“五条禁令”近乎严苛,使许多基层警察对枪支开始敬而远之。

禁令中涉及警察用枪主要为头两条:一、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二、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同时规定: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或者持枪犯罪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撤职;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上一级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引咎辞职或者予以撤职。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邹少陶还是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公安局的一名普通警察。当时一线警察基本上都是各自保管各自的枪。冬天时手枪一般都是装在胸前的口袋里,其他季节都是别在皮带上。

1985年年底的一天,时任耀县公安局治安股副股长的邹少陶到山阳出差顺便回家。在当时的长安县韦曲汽车站准备下车时,突然看到几个年轻男子正在人群中偷钱。邹少陶一把抓住其中一个男子衣领,大喝一声“干啥!”

这时,人群里窜出来几个青年,边向邹少陶扑过来边嚷嚷:“你就多事得很!”。眼看寡不敌众,邹少陶从棉袄的胸前口袋里掏出了手枪,枪刚一亮出来,几男撒腿就跑。最终,一男子被邹少陶扭送到了附近的派出所。当时的《西安晚报》还以《探亲途中擒窃贼》为题做过报道。邹少陶说那个时代有枪装在身,自己感觉胆子很正,不论是出差抓罪犯还是平时执行任务,即便在危急关头,对方人再多自己也不怯场。

有老警察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之所以对警用枪支管理更加严格,以至于出现了警察手中无枪的局面,主要是个别基层警察疏忽大意和素质低下,导致手中的枪屡屡出事扰民。

电视剧《一二一大案》曾一度风靡全国。故事背景发生在1997年岁末的古城西安,围绕沣河派出所老张赴陕西办案,途遇车祸,因抢救旅客失血过多而晕倒,随身携带的六四手枪不翼而飞。剧中西安刑警的本色演出加上精彩而真实的剧情,都让这部连续剧成为经典。

但据马仁华介绍,《一二一大案》的真实背景是西安市北郊某派出所值班所长,把装有子弹和手枪的枪套随意放在了办公室桌子上,结果被犯罪分子从窗外拿着杆子和铁丝钩走。后来枪在经过一番周折后找到,但有关警员和领导均受到纪律处分。

>>现场总是瞬息万变,一旦掌握不好就会“惹事”?

西安铁路公安局一位曾在基层派出所任职多年的老警官说,由于铁路车站属于人流比较复杂的特殊场所,尽管地方公安对枪支管理特别严格,非特殊任务一般不带枪。但据他所知,西安铁路系统许多派出所的警察,上班执勤期间都是佩戴枪支的。铁路刑警小贺告诉记者,就他自己身边许多同事的想法,除非情况非常特殊危险,一般警察都不怎么愿意主动带枪。主要原因一是上级对枪支管控越来越严格,枪支领取和交还手续严格繁琐,会占用疲惫不堪的警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一旦发生丢枪或误伤事故,丢掉工作不说,严重的会被判刑。

小贺曾做过多年铁路乘警,列车上人多情况复杂,乘警一般都配有手枪,但到站后休息期间,枪支要交到当地车站派出所保管。自己做乘警五年,佩枪更多起震慑作用,从来没有实战操作过。

小贺的同学,在陕西某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工作的罗警官认为,在这次昆明暴恐事件前,巡警每天在路上需要调停处理的多是诸如汽车剐蹭、醉汉打架、邻里吵骂等琐碎纠纷。枪带在身上难免分心,所以他们上街巡逻一般只带警棍和手铐,很少带枪。罗警官坦言自己从警12年从未实战用过枪。许多同事其实都对枪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都不希望配枪,“许多事情证明,一旦枪出事,在酿成悲剧的同时,警察往往也是受害者。”

就他这些年的工作经验而言,许多案件现场大多时候没有用枪的机会。这些年自己每年摸枪的机会最多只有两次,那就是实弹射击的时候,每次五发子弹,枪柄尚未握热,射击已经结束。

警察到底该不该随身带枪,何种情况下才能用枪?

罗警官认为许多时候现场总是瞬息万变,一旦掌握不好就会“惹事”。他举例说,2011年7月,某县公安局接到报警称,有人手持镰刀行凶。于是附近派出所警察赤手空拳出警处理,结果导致警察两死两伤。两年后的2013年5月,还是这个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仍是称有人持镰刀行凶。警方这次携带枪支出警,结果由于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被枪击后不治身亡,引发系列后遗症。事后该局领导苦恼地说:我都不会用枪了。

72岁的程太洪退休前也是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的一名老刑警。他说在过去刑警与枪的关系一直是“枪不离身、人在枪在”。他说自己当刑警多年,也从未在实战中使用过枪支。那些年虽然枪随身携带,但子弹从未上过膛。他认为枪的主要作用是震慑犯罪分子。

他感叹说,近些年之所以对枪管理过严,一方面是警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另外也是某些领导层“宁愿民警受委屈,不愿因枪受处分”微妙心态的反应。
只要“规定”没变,这枪爱谁带谁带,见了就烦。大不了跑,得个处分也比进去强。
只要“规定”没变,这枪爱谁带谁带,见了就烦。大不了跑,得个处分也比进去强。
2楼正解。领导已经不下5次提示我写报告领枪了。。。前几年。我都是赤手空拳冲第一。即使对方是卖毒品的。。。今年各种文件考核下来后。。。我1还是积极按照文件做好自己吧。。。很多时候。上面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具体的方式。。。。。只能说这也是保护警察吧。。。最后吃亏的是谁
肉搏吧,不过警察的体能,呵呵。
开车的要领驾照,得考试吧?要配枪,总的先考个试吧?
当年民航刚从空军划归地方,成立航空公司,办交接的时候有一批枪要交接给保卫部(现在空警的前身),各位领导是死活不要。就到现在一提配枪,各位老大脑袋摇的拨浪鼓似得,各位弟兄还是玩肉搏吧。
梦里山河 发表于 2014-3-22 09:39
只要“规定”没变,这枪爱谁带谁带,见了就烦。大不了跑,得个处分也比进去强。
越是这样,越是有责任感的JC无木仓,到时那些个喜欢作威作福,别有目的的带木仓不干正事。
“宁愿民警受委屈,不愿因枪受处分”
和社会上流传的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多的是的用人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枪是个让人又爱又恨东西。
安全是训练出来的
消耗手枪子弹少于200发的不要带枪上街。

射击成绩不合格的,没有资格带枪。
开车的要领驾照,得考试吧?要配枪,总的先考个试吧?
配枪之前要考试。。。通过才可以。。。我记得开始考试是25米。54。5发子弹。。到市局是64。77各5发。但现在都15米。。
消耗手枪子弹少于200发的不要带枪上街。

射击成绩不合格的,没有资格带枪。
。。。这个倒是未必。。认真听。认真执行。。在练个10到20发。肯定考得过。。个人感觉
seswyaa 发表于 2014-3-22 18:50
配枪之前要考试。。。通过才可以。。。我记得开始考试是25米。54。5发子弹。。到市局是64。77各5发。但现 ...
现在国家钱还是不缺,一线干警,一周至少练一次,一次至少多少,我觉得该有个训练计划,还有就是再多找点警察!
  15米,太短了吧?是不是考虑警察近战,接触战比较多
我老爹年轻的时候也是枪不离身 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每次回家他就把门关起来藏枪 就怕我翻出来 还有就是他的毛裤上靠腰部总有一个洞 配枪磨的
最牛x一次就是他一次回家 在路上放了5枪 抓了7个
后来 岁数大一点 就把枪交了 到现在再也没配过
seswyaa 发表于 2014-3-22 11:08
2楼正解。领导已经不下5次提示我写报告领枪了。。。前几年。我都是赤手空拳冲第一。即使对方是卖毒品的。 ...
嗯,你写了一段文字,看到最后,我还是没明白你最后到底领了枪械没有。。。。。。

我们这里的督察每个月抽检的一个必检项目就是派出所民警出警有没有按规定佩戴枪支和单警八件套。昆明惨案后,各派出所更是增加了配枪数量
别逗了。谁爱带谁带,
枪法不行带了也是白带。。
规定不明带了就是作死。。

其实很多人还有一个想法,出事了有枪的先上。。我没枪,我躲着,我溜掉。。
典型的因噎废食
中年宅男 发表于 2014-3-22 19:25
现在国家钱还是不缺,一线干警,一周至少练一次,一次至少多少,我觉得该有个训练计划,还有就是再多找点 ...
中国的警察数量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少的。
香港大街上还有持枪的警察,这种事情在北京都看不到。
普通扰民事件用盾牌电警棍应该够用了,要是遇暴恐分子,从接到报警到出警达地,估计它们不是砍累了就是逃跑了,但至少现场哥们们有盾牌和电警棍,是可以与敌对抗的(人数上的优劣势就说不准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暴恐分子升级到枪手,我相信再多的规矩也无法阻挡上街的哥们们配枪。。。
梦里山河 发表于 2014-3-22 09:39
只要“规定”没变,这枪爱谁带谁带,见了就烦。大不了跑,得个处分也比进去强。
国内对涉枪后果处理太重,我现在值完班交还枪后,一两天想到枪,第一反应是摸腰,没枪,心里都要惊一下。算了,配啥枪哦。
在国外看到好多警察都是冲锋枪的
吹点风 发表于 2014-3-23 09:41
国内对涉枪后果处理太重,我现在值完班交还枪后,一两天想到枪,第一反应是摸腰,没枪,心里都要惊一下。 ...
强迫症了都。。。。
中年宅男 发表于 2014-3-22 19:25
现在国家钱还是不缺,一线干警,一周至少练一次,一次至少多少,我觉得该有个训练计划,还有就是再多找点 ...
一周一次,你这要求太奢侈了,要知道俺们这是省会城市,也才一年一次一次30发,就凭这30发很多城市都要眼红,还一周一次能做到半年一次都要烧高香了。
中国治安没这么差,一般警察配个Taser就够了.

配枪对警察的素质和训练要求很高, 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仅是枪支本身的训练。 什么情况, 时候时机开枪都很有讲究, 毕竟是能打死人的玩意儿, 法律上得有说法
sadhg 发表于 2014-3-22 22:58
别逗了。谁爱带谁带,
枪法不行带了也是白带。。
规定不明带了就是作死。。
你TM还是警察,我呸
ming7620 发表于 2014-3-23 14:44
你TM还是警察,我呸
哟,挺有性格,几岁了?不服气来咬我啊。

理都懒得理你。。
既不对捕快用枪好好练,年年练也就别提了,也不能对配枪提供好的物质保障,又不能制定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用枪规则。
这枪一发要出事,一出事就全收上来,这样的剧目还会反复上演的
现在国家钱还是不缺,一线干警,一周至少练一次,一次至少多少,我觉得该有个训练计划,还有就是再多找点 ...
以前都是25米。现在15米。以前靶是很多圈圈,现在换成一个人了。理念不同了。更符合实际。。。训练重要。完善相关规定。提高整体素质却是基础。
国内对涉枪后果处理太重,我现在值完班交还枪后,一两天想到枪,第一反应是摸腰,没枪,心里都要惊一下。 ...
哈哈。。。。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某天我们领导都要哭了。。最后关起门来问我。。我说我们不是配枪库了嘛。你才试的秘密和钥匙
嗯,你写了一段文字,看到最后,我还是没明白你最后到底领了枪械没有。。。。。。
肯定不领啊。我还那么年轻。。当然你可以“借枪”。执行完之后马上退回去。。值班的时候。可能会。但是丢枪库里。。又不是一个人直播。聪明点。。。又不是新警了
借一般是抓贩毒。。抢劫。。杀人之类案子。。个别强奸。主要是轮奸的。。也会考虑带。。像杀人的。遇见了直接下命令。不听最好作画开枪准备。。都杀人了。又控制不.别做烈士。。
现在国家钱还是不缺,一线干警,一周至少练一次,一次至少多少,我觉得该有个训练计划,还有就是再多找点 ...
15米速射,够远了。
25米精度射是基础。


香港所有警察都带枪,包括交警…………训练和管理才是重点。。因噎废食,古人这句成语说的真好。。 有的警察跟我说了,昆明事件就领导要求出来戴了几天枪意思意思,,热度一过,枪全部又收回去了。

要求再有来砍 的……照样是没辙,只能棍子先对付,等特警………估计,又得死好多无辜民众才能控制住。

香港所有警察都带枪,包括交警…………训练和管理才是重点。。因噎废食,古人这句成语说的真好。。 有的警察跟我说了,昆明事件就领导要求出来戴了几天枪意思意思,,热度一过,枪全部又收回去了。

要求再有来砍 的……照样是没辙,只能棍子先对付,等特警………估计,又得死好多无辜民众才能控制住。
seswyaa 发表于 2014-3-24 01:51
肯定不领啊。我还那么年轻。。当然你可以“借枪”。执行完之后马上退回去。。值班的时候。可能会。但是丢 ...
晕倒......
兄弟你真够精明,佩服!\(^o^)/YES!
其实主要是因为有太多警察滥用枪支所造成的恶果啊,报道过很多警察因为个人纠纷拔枪吓人杀人,还有带枪喝酒杀人的,所造成的影响恶劣,然后就矫枉过正了,不过也是,我要是手里有枪,自然走在街上人也神气了,谁敢跟我过不起,三言两语不和我立马拔枪吓死丫的,理解,警察也是人嘛,很多还是血气方刚的年轻男人
那就学英国一般警察带棍子和喷子和泰瑟枪,再组织武装巡警。


要知道北爱的警察都是带枪的尤如情况像自治区,强烈建议仿制泰瑟枪。

要知道北爱的警察都是带枪的尤如情况像自治区,强烈建议仿制泰瑟枪。
有贵州这种酒后枪杀无辜群众的JC,换谁领导都不能放松配枪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