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昆明暴恐案 我们的情报出了哪些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7:18:08
 即使我们确信会有恐怖袭击出现,要想预警必须将何时何地何种形式这3个因素搞清楚。在现有体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近日,发生在云南昆明的“3·01”恐怖袭击案告破,相关嫌疑人全部被抓获。3月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云南代表团驻地,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通报昆明“3·01”恐怖袭击事发经过和善后事宜时,着重提到:“我们的情报信息工作有一些问题,我们事先没有得到一些信息。再一个,铁路系统的整个保卫体制也有一些问题,铁路公安是自成系统的,火车站里和广场都是归他们管的,铁路值班的警察和保安手中没有武器,这些都是教训,铁路公安掌握的警力还是不够。” 民间舆论也开始拷问,为何有关部门在这次恐怖事件发生之前毫无预警?
  困难的恐怖活动预警
  此类情报工作失误是普遍存在的。在“9·11”事件之前,美国也无法有效预警。别斯兰校园恐怖袭击时,俄罗斯的情报机关同样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有人认为,既然能够在事发后迅速锁定嫌疑人,那么事先不可能一点预警也不存在。
  其实,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的案件侦破工作,属于刑事侦查中较为容易的环节。在刑事侦查中,有这么一句名言:“没有破不了的案件,也没有无线索的现场。”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我们可能经常遇到。例如,你丢了一辆自行车,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但是一位国际友人丢了自行车,则可能下午就被送回。为什么?因为警方认为他的案件比你的案件重要,愿意投入大量的资源在这个案件上。由于社会影响恶劣且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公安部门对恐怖事件的侦破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与此同时,在恐怖事件发生后(尤其是在对方部分人员被生擒的情况下),可供破案的线索相当丰富。任何曾经与实施者接触过的人员,包括他们的手机通话记录和网络聊天记录,都会被经验丰富的侦查员所调用。分析出可能参与此案的其他人以后,就会迅速确定他们的身份,进而深入调查。由于破案资源的无限,专案组可以同时跟进任何一条侦破线路,不用担心被对方故布疑阵引入歧途。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自然很快就能侦破案件。事实上,恐怖事件的侦破犹如已经知道答案的数学题推理。相对于答案未知的情况而言,这是比较容易的过程。
  恐怖事件的预警则完全不同。即使我们确信会有恐怖袭击出现,要想预警也必须将何时何地何种形式这3个因素搞清楚。在陆地面积与欧洲相当的中国,在现有体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力情报必不可少
  在电影中,经常会出现一名卧底冒死送来一份模糊的情报。根据这份模糊情报,反恐机构再通过各种手段挫败了一次恐怖袭击事件。在现实中,这样的桥段也经常出现。由于恐怖活动的专业化,恐怖组织的管理架构已经相当扁平化。卧底人员即便渗透进某个恐怖组织,也仅能掌握自己分支部分的一些情况。要想全面掌握恐怖组织的内幕,则需要大量的卧底人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渗透行动是大规模且铺天盖地的,并不是必须成功打入每个分支机构才能实现有效预警。2012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成功挫败了一次“基地”的袭击阴谋。一名来自也门的恐怖分子打算利用藏在内裤中的炸弹实施自杀袭击。由于卧底成功渗透进该组织,并且认为炸弹专家易卜拉欣·哈桑·阿西里是不错的突破口,只要监视其生产情况就能大概了解实施爆炸案的手法和规模。
  这是渗透行动中常见的一种技巧,就是锁定关键但相对不起眼的人物。恐怖组织中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教官一类的角色,均属于此类目标。他们往往掌握一条贯穿多个恐怖组织分支的线索。在恐怖组织中,此类人物的地位并非难以接近的最高层人员,一旦被锁定,就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渗透活动成功案例不多的原因,是渗透人员非常稀有。一般而言,情报机关不会自己培养一名专门用于渗透的特工,因为这样做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培训周期太长。通常是在已落网的恐怖分子中挑选意志相对脆弱的人进行策反,然后通过一些手法使恐怖组织相信此人并未变节。这样就可以直接利用其原来的社会关系,渗透进恐怖组织。
  这种策反活动往往存在风险。因为墙头草式的恐怖分子并不可靠,其提供的情报必须经过反复确认才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情报的相互印证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也直接决定了情报产品的生产速度。
  另一个问题在于,对恐怖组织的渗透行为也同样存在资源调配的问题。如果情报机关并未将一个恐怖组织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则未必会将资源集中在此类方向。被策反的渗透人员也通常不会主动汇报控制者不关心的内容。
  1995年,欧洲情报机关曾策反了一个极端主义者。这个代号“纳西里”的卧底向英法情报机关汇报了“基地”的情况。然而,法国仅仅关心阿尔及利亚的武装组织,英国人则把注意力放在伦敦恐怖分子身上。此人曾汇报美国本土可能发生恐怖袭击,英法情报机关却对此置若罔闻。
  日常警务稽查同样重要
  任何恐怖分子都不可能凭空出现,也不可能消失在空气中。日常警务稽查工作如果到位,往往可以发现恐怖袭击爆发前的诸多苗头。
  2000年3月,在搜查奥克兰市内的阿富汗难民住宅时,新西兰警方无意中破获了一起计划引爆悉尼卢卡斯高地核反应堆的阴谋。实施突然搜查原本是为了调查犯罪集团有组织偷运人口案件。然而,在位于艾伯特山的一个阿富汗难民家中,他们发现这个住宅中摆满了桌子和地图。在一张悉尼地图上,用于科学研究的卢卡斯核反应堆被清楚标示,甚至其入口和出口的道路都被标了出来。在另外一本笔记本上,记录着1990年奥克兰市举办英联邦运动会时的警力分布状况。新西兰警方表示,这些来自阿富汗的恐怖分子企图引爆卢卡斯核反应堆。如果这次恐怖活动成功实施,不仅会造成严重伤亡,核污染也必然对澳洲旅游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1998年,在和田洛浦大桥的一次临时检查中,新疆警方截获一辆车,从中搜出了509枚自制手榴弹。如果这些手榴弹被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少要案大案的告破并非由于无人机、隐形战机、人造卫星和007的努力,而是基于严密的社会治安网络和警方的例行警务稽查。
  斯诺登曝出的棱镜门事件,引发了国际舆论对美国大规模监控网络和电话通信活动的抨击。然而,人们无法否认,在目前情况下,技术侦查手段仍旧是遏制恐怖活动最为可靠的办法之一。尽管恐怖分子意识到互联网和电话被监控的风险,但是他们不得不借助这些工具来持续传递信息,因为没有其他方法更为有效且迅速。
  2009年,阿裔美国人扎齐企图炸毁纽约地铁系统的阴谋,正是通过互联网的数据挖掘项目被阻止。今年1月,借助网络监控手段,以色列特工成功抓获3名恐怖分子——他们企图在美国驻特拉维夫大使馆和耶路撒冷某会展中心制造自杀式炸弹袭击。
  在专业化的恐怖活动面前,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的情报和警务体系显得相当脆弱。可怕的并不是落后,而是不知道自己落后。即便是强大的美国情报系统,在遭遇“9·11”恐怖袭击时仍旧显得束手无策,经过连续的管理体系改革才浴火重生。中国内地的反恐情报工作也必须早日从创伤中走出来,成为遏制恐怖活动的最强防线。(朱江明,知名军事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博士、军事及国际政治评论人。)
(责任编辑:UN639) 原标题:我们的情报工作出了哪些问题http://star.news.sohu.com/20140318/n396784777.shtml即使我们确信会有恐怖袭击出现,要想预警必须将何时何地何种形式这3个因素搞清楚。在现有体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近日,发生在云南昆明的“3·01”恐怖袭击案告破,相关嫌疑人全部被抓获。3月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云南代表团驻地,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通报昆明“3·01”恐怖袭击事发经过和善后事宜时,着重提到:“我们的情报信息工作有一些问题,我们事先没有得到一些信息。再一个,铁路系统的整个保卫体制也有一些问题,铁路公安是自成系统的,火车站里和广场都是归他们管的,铁路值班的警察和保安手中没有武器,这些都是教训,铁路公安掌握的警力还是不够。” 民间舆论也开始拷问,为何有关部门在这次恐怖事件发生之前毫无预警?
  困难的恐怖活动预警
  此类情报工作失误是普遍存在的。在“9·11”事件之前,美国也无法有效预警。别斯兰校园恐怖袭击时,俄罗斯的情报机关同样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有人认为,既然能够在事发后迅速锁定嫌疑人,那么事先不可能一点预警也不存在。
  其实,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的案件侦破工作,属于刑事侦查中较为容易的环节。在刑事侦查中,有这么一句名言:“没有破不了的案件,也没有无线索的现场。”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我们可能经常遇到。例如,你丢了一辆自行车,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但是一位国际友人丢了自行车,则可能下午就被送回。为什么?因为警方认为他的案件比你的案件重要,愿意投入大量的资源在这个案件上。由于社会影响恶劣且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公安部门对恐怖事件的侦破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与此同时,在恐怖事件发生后(尤其是在对方部分人员被生擒的情况下),可供破案的线索相当丰富。任何曾经与实施者接触过的人员,包括他们的手机通话记录和网络聊天记录,都会被经验丰富的侦查员所调用。分析出可能参与此案的其他人以后,就会迅速确定他们的身份,进而深入调查。由于破案资源的无限,专案组可以同时跟进任何一条侦破线路,不用担心被对方故布疑阵引入歧途。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自然很快就能侦破案件。事实上,恐怖事件的侦破犹如已经知道答案的数学题推理。相对于答案未知的情况而言,这是比较容易的过程。
  恐怖事件的预警则完全不同。即使我们确信会有恐怖袭击出现,要想预警也必须将何时何地何种形式这3个因素搞清楚。在陆地面积与欧洲相当的中国,在现有体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力情报必不可少
  在电影中,经常会出现一名卧底冒死送来一份模糊的情报。根据这份模糊情报,反恐机构再通过各种手段挫败了一次恐怖袭击事件。在现实中,这样的桥段也经常出现。由于恐怖活动的专业化,恐怖组织的管理架构已经相当扁平化。卧底人员即便渗透进某个恐怖组织,也仅能掌握自己分支部分的一些情况。要想全面掌握恐怖组织的内幕,则需要大量的卧底人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渗透行动是大规模且铺天盖地的,并不是必须成功打入每个分支机构才能实现有效预警。2012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成功挫败了一次“基地”的袭击阴谋。一名来自也门的恐怖分子打算利用藏在内裤中的炸弹实施自杀袭击。由于卧底成功渗透进该组织,并且认为炸弹专家易卜拉欣·哈桑·阿西里是不错的突破口,只要监视其生产情况就能大概了解实施爆炸案的手法和规模。
  这是渗透行动中常见的一种技巧,就是锁定关键但相对不起眼的人物。恐怖组织中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教官一类的角色,均属于此类目标。他们往往掌握一条贯穿多个恐怖组织分支的线索。在恐怖组织中,此类人物的地位并非难以接近的最高层人员,一旦被锁定,就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渗透活动成功案例不多的原因,是渗透人员非常稀有。一般而言,情报机关不会自己培养一名专门用于渗透的特工,因为这样做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培训周期太长。通常是在已落网的恐怖分子中挑选意志相对脆弱的人进行策反,然后通过一些手法使恐怖组织相信此人并未变节。这样就可以直接利用其原来的社会关系,渗透进恐怖组织。
  这种策反活动往往存在风险。因为墙头草式的恐怖分子并不可靠,其提供的情报必须经过反复确认才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情报的相互印证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也直接决定了情报产品的生产速度。
  另一个问题在于,对恐怖组织的渗透行为也同样存在资源调配的问题。如果情报机关并未将一个恐怖组织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则未必会将资源集中在此类方向。被策反的渗透人员也通常不会主动汇报控制者不关心的内容。
  1995年,欧洲情报机关曾策反了一个极端主义者。这个代号“纳西里”的卧底向英法情报机关汇报了“基地”的情况。然而,法国仅仅关心阿尔及利亚的武装组织,英国人则把注意力放在伦敦恐怖分子身上。此人曾汇报美国本土可能发生恐怖袭击,英法情报机关却对此置若罔闻。
  日常警务稽查同样重要
  任何恐怖分子都不可能凭空出现,也不可能消失在空气中。日常警务稽查工作如果到位,往往可以发现恐怖袭击爆发前的诸多苗头。
  2000年3月,在搜查奥克兰市内的阿富汗难民住宅时,新西兰警方无意中破获了一起计划引爆悉尼卢卡斯高地核反应堆的阴谋。实施突然搜查原本是为了调查犯罪集团有组织偷运人口案件。然而,在位于艾伯特山的一个阿富汗难民家中,他们发现这个住宅中摆满了桌子和地图。在一张悉尼地图上,用于科学研究的卢卡斯核反应堆被清楚标示,甚至其入口和出口的道路都被标了出来。在另外一本笔记本上,记录着1990年奥克兰市举办英联邦运动会时的警力分布状况。新西兰警方表示,这些来自阿富汗的恐怖分子企图引爆卢卡斯核反应堆。如果这次恐怖活动成功实施,不仅会造成严重伤亡,核污染也必然对澳洲旅游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1998年,在和田洛浦大桥的一次临时检查中,新疆警方截获一辆车,从中搜出了509枚自制手榴弹。如果这些手榴弹被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少要案大案的告破并非由于无人机、隐形战机、人造卫星和007的努力,而是基于严密的社会治安网络和警方的例行警务稽查。
  斯诺登曝出的棱镜门事件,引发了国际舆论对美国大规模监控网络和电话通信活动的抨击。然而,人们无法否认,在目前情况下,技术侦查手段仍旧是遏制恐怖活动最为可靠的办法之一。尽管恐怖分子意识到互联网和电话被监控的风险,但是他们不得不借助这些工具来持续传递信息,因为没有其他方法更为有效且迅速。
  2009年,阿裔美国人扎齐企图炸毁纽约地铁系统的阴谋,正是通过互联网的数据挖掘项目被阻止。今年1月,借助网络监控手段,以色列特工成功抓获3名恐怖分子——他们企图在美国驻特拉维夫大使馆和耶路撒冷某会展中心制造自杀式炸弹袭击。
  在专业化的恐怖活动面前,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的情报和警务体系显得相当脆弱。可怕的并不是落后,而是不知道自己落后。即便是强大的美国情报系统,在遭遇“9·11”恐怖袭击时仍旧显得束手无策,经过连续的管理体系改革才浴火重生。中国内地的反恐情报工作也必须早日从创伤中走出来,成为遏制恐怖活动的最强防线。(朱江明,知名军事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博士、军事及国际政治评论人。)
(责任编辑:UN639) 原标题:我们的情报工作出了哪些问题http://star.news.sohu.com/20140318/n396784777.shtml
康老之后,中国情报界。。。


看到丢自行车就知道是外行写的了,不用看下去了
尼玛某个东阳小国的自行车那是网友找到的行不行...别再矫情了

看了下作者,果然是个在象牙塔的...

看到丢自行车就知道是外行写的了,不用看下去了
尼玛某个东阳小国的自行车那是网友找到的行不行...别再矫情了

看了下作者,果然是个在象牙塔的...
体制党威武!!!!!!
J20加油 发表于 2014-3-18 21:43
体制党威武!!!!!!
制帽厂加紧生产中
情报工作的确非常重要啊
套用一句
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朱江明博士讲的,有很多内容不错。
  朱江明是专栏作家,我的级别比较他低很多,我是一个只有几十篇文章的军事科普作家。我也来讲一讲我知道的情报工作。

  朱江明讲了卧底讲了策反。这些内容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同时他又讲“不少要案大案的告破并非由于无人机、隐形战机、人造卫星和007的努力,而是基于严密的社会治安网络和警方的例行警务稽查。”——这句话,是非常现实的。
  恐怖分子混杂在人群中,没有暴露之前,他们甚至可能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甚至是一个很和气的邻居。恐怖组织现在也很扁平化了。甚至看了一段网络上袭击美军的视频,听了一段拉登圣战录音,就能上街去干坏事。这种情况下,想要渗透,想要策反,都非常难。日常警务,日常社区工作,就会有很强大的反恐能力。经常下社区排查,排查可疑人等,检查可疑人群的住处中有没有管制刀具有没有违禁宣传品,都很重要。通过这种大拉网排查,只要是心怀不轨的人,都会被威慑,只要是心向华族的人,都能得到鼓舞。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4-3-18 22:01
  朱江明博士讲的,有很多内容不错。
  朱江明是专栏作家,我的级别比较他低很多,我是一个只有几十篇 ...

长治久安,居委会老大妈们的作用不可小觑。
  接着讲。再神奇的情报机关,都是极少数在上班。极少数人再怎么厉害,也没有三头六臂,都是普通的人。情报工作要怎么开展?依靠群众。行话是“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称为专业机关的特情耳目,恐怖分子就会成为过街老鼠,有人看着,有人跟踪,有人打击。
  那么群众有什么作用?群众怎么对付恐怖分子?
  首先是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居委会村委会熟悉社区情况,他们经常走进民宅,有乡里乡亲的优势。哪里有非法地下讲经点,哪里有可疑人群聚集点,他们最容易知道。
  其次是一些特殊行业。比如出租车司机,他们经常在街头活动,看到的多,能及时报告街头上很多可疑人活动情报。宾馆旅店员工,能够发现可疑入住人员。出租房的业主,能够发现可疑租户。
  再次是一些治安积极群众。有些热心的街坊大妈,看到可疑情况,愿意管,愿意报告。
nevermore123 发表于 2014-3-18 22:03
长治久安,居委会老大妈们的作用不可小觑。
  中国最大的情报机关不是公安部不是国安部不是情报部,是居委会
  
  现在居委会遇到了什么问题?
  以前住四合院时,何止鸡犬相闻,是对门叫床都听得清楚啊!在当时的居住条件下,个人基本上没有隐私,居民之间相互了解,居委会也容易走家入户。现在大部分居民住商品房,单门独户,隐私性好,想要了解,不容易。
  要入户了解,大部分居民白天上班,晚上才回来,怎么了解啊?甚至有些人是经常不回来,更难了解了。新时代,在新的隐私环境中,居委会的能力严重削弱了。
  在以前,居委会的主任被称呼为“街长”,嗯,很威风的称呼。现在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工资低,补贴少。特别是八项规定以后,啥奖金补贴都没有了。如何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就需要从社会安全的角度,通盘考虑,给予专门的社会调查专项补贴。居委会工作十分零碎,他们的情报工作是极其基础的,如果给他们足够的奖金和补贴,可以把社会安全做得非常出色。
  有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康老之后,中国情报界。。。
哪个?折磨自己同志比刮民党还出力的哪位?
  中国最大的情报机关不是公安部不是国安部不是情报部,是居委会
  
  现在居委会遇到 ...
能把人民发动起来,好多问题迎刃而解。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4-3-18 22:22
  中国最大的情报机关不是公安部不是国安部不是情报部,是居委会
  
  现在居委会遇到 ...
把大妈们利用好,北京这种城市的治安压力会小很多。
nevermore123 发表于 2014-3-19 11:02
把大妈们利用好,北京这种城市的治安压力会小很多。
整个社会安全体系的意识要上升到应该有的层面
长风几万里 发表于 2014-3-18 22:33
能把人民发动起来,好多问题迎刃而解。
  发动居委会大妈,需要改革现在的居委会体制。居委会被负担着很多社会管理职能,同时居委会是一个法定的群众自治组织,因此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待遇普遍比较低,生活困难。一方面是待遇低,一方面是工作多,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能够增加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补贴,必然能够极大地提高居委会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