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当人们拿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步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10:42


     

各位,楼主发了个59魔改的帖,特别提到了这篇文章,怎么就没有人转呢?乃们也太懒了一点点

正文:
当人们拿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步枪


     年前一位老人离开了我们,他没有在监狱里蹲20多年,也没有为民主和自由绝食抗议。他的名字,没有与西方吹捧的种种思想所勾连,只和一支枪联系在一起,而这支枪的名字,又和很多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虽然指责AK-47“武器杀人”的声音不绝于耳,对于卡拉什尼科夫,这或许是一种更好的纪念,因为他的生命和灵魂也借由这件武器和那段历史永久传承下去。

    卡拉什尼科夫的一生,可说是苏联科技人员典型的人生历程。关于AK-47的专利权等等事情,已经有足够多的文章论述,笔者不再赘言,不妨直接从他的作品——AK系列自动步枪开始吧。

    AK系列步枪在大众文化中更是毫无争议的“枪”这个符号的形象代表,在电影《战争之王》中有一段配合着《天鹅湖》音乐的特写,镜头慢慢沿着AK-47(其实电影里的道具是中国的56式冲锋枪)的枪身向上推进,看着它挺拔的枪身、曲线毕露的弹匣、一触即发的扳机、矜持的保险、坚实的枪托……这近乎于挑逗的画面,这就是大众文化中AK-47的典型形象——性感的枪,有着神性的枪

2005年,电影《战争之王》中向塞拉利昂军阀推销AK步枪的军火商


技术之神

       那么,AK为何具有神性呢,首先我们要说说它的技术优势,这是它一切传奇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催生了现代世界的战争,不仅武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几乎所有战后的重要科技都在大战期间至少有了雏形。战争爆发之初,全世界的军人还在探讨到底要不要装备冲锋枪。苏联甚至更加极端地认为,连半自动步枪都过于复杂,不利于没有多少文化的士兵掌握,所以并不重视冲锋枪,甚至撤装了已经开始生产的AVS-36、SVT-40等半自动步枪。


60年代初,东德士兵叛逃,可见他使用的是PPsh41冲锋枪


      然而战争一开始,苏联就痛感手中的自动武器数量不足。二战中,苏联生产了数量巨大的冲锋枪和机枪,但苏军步兵手中最典型的武器,依然是古老的“莫辛·纳干”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二战后期,苏军终于重新思考未来的士兵需要什么武器,开始设计新一代自动武器。

    对于一支枪来说,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它发射什么样的子弹。苏联和德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他们需要一种介于手枪子弹和步枪子弹之间的弹药,于是“中间威力步枪弹”诞生了。发射中间威力弹的步枪能够对400米内的目标具有“足够的精度”——这大概是普通士兵肉眼能看清敌人的距离。与之相比,发射手枪子弹的冲锋枪只能对一两百米上的目标保证一定的命中率。也就是说,即使你看得见敌人在前面探头探脑,你手里的冲锋枪也很可能打不中他。而之前普遍使用的“全威力步枪弹”虽然能让神枪手打中1000米以外的敌人,却同时有很大的后坐力,不适合让士兵在各种姿势下连发射击。


正在埋设地雷的越南游击队,他装备的仍是一把莫辛·纳干式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


      新型7.62*39毫米(7.62表示口径,39毫米则是枪弹的长度)子弹于是成为苏军战后新型步兵武器的第一选择。然而与德国同行相比,苏联枪械设计师们似乎偏保守。与德国战争末期生产的Stg-44突击步枪相比,枪械大师西蒙诺夫和捷格加廖夫围绕苏军子弹设计出的是SKS半自动步枪和RPD轻机枪,对步兵的火力提升有限。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比他的前辈们更有魄力。他结合自己在二战中作为普通一兵的作战经验,经过一年多的打磨,拿出了AK-47步枪。这支枪赢得了斯大林本人的青睐。据说“钢铁同志”拿到样枪的那天,一整个下午都不舍得放下它。


苏军全面换装AK-47,官兵们对于新式武器爱不释手


      斯大林喜欢AK-47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它外形朴实、质感强、部件结合紧密、各部件的设计都很周到,是一件精湛的工业设计作品。AK-47的人机功效堪称完美,可以说超过了此后在它基础上修改而来的很多型号步枪。

    同时,拜新型子弹所赐,AK-47步枪可以让士兵们轻松地在各种姿态下喷射子弹,精度也达到了一定水平。它的性能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事实上一个步兵班中的士兵完全可以全部装备AK-47突击步枪进行作战,而确保相当的作战效能——此后卡拉什尼科夫又开发了AKS-47伞兵步枪、RPK轻机枪、AK-47SU短突击步枪等型号的衍生武器,形成了AK-47枪族,满足了步兵班对于轻武器的大部分需要。



“布拉格之春”时街头巡逻的苏军


    这是AK-47成功的最基本因素。至于AK-47最令人惊讶的可靠性,其实和它相当的并不少见,比如以色列的“乌兹”冲锋枪,也可以完成在漫天沙尘中可靠发射,从泥水里捞出来就能打这些AK步枪的“神技”。但它可远没有AK这么声名远播,就是因为其基本性能和AK-47没有可比性。

    此外,AK系列步枪之所以能够长期装备世界许多国家,更是由于二战后,轻武器发展已经达到成熟状态,再在枪械的基本结构上进行修改也不会显著提高当人们拿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步枪作战效能。即使是21世纪最先进的步枪,其基本性能也不见得比AK-47有多大提高。俄军精锐的特种部队在车臣大量使用AKM突击步枪就是一个例证。



装备从AK-47衍生而来的AK-74枪族的俄军



在车臣战争中,俄军精锐部队使用了大量AKM步枪


      不过,仅仅是上面这些技术性能上的优势,AK-47还只能叫一支杰作。作为一件工业品,AK步枪的产量是它“成神”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各位,楼主发了个59魔改的帖,特别提到了这篇文章,怎么就没有人转呢?乃们也太懒了一点点

正文:
当人们拿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步枪

     年前一位老人离开了我们,他没有在监狱里蹲20多年,也没有为民主和自由绝食抗议。他的名字,没有与西方吹捧的种种思想所勾连,只和一支枪联系在一起,而这支枪的名字,又和很多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虽然指责AK-47“武器杀人”的声音不绝于耳,对于卡拉什尼科夫,这或许是一种更好的纪念,因为他的生命和灵魂也借由这件武器和那段历史永久传承下去。

    卡拉什尼科夫的一生,可说是苏联科技人员典型的人生历程。关于AK-47的专利权等等事情,已经有足够多的文章论述,笔者不再赘言,不妨直接从他的作品——AK系列自动步枪开始吧。

    AK系列步枪在大众文化中更是毫无争议的“枪”这个符号的形象代表,在电影《战争之王》中有一段配合着《天鹅湖》音乐的特写,镜头慢慢沿着AK-47(其实电影里的道具是中国的56式冲锋枪)的枪身向上推进,看着它挺拔的枪身、曲线毕露的弹匣、一触即发的扳机、矜持的保险、坚实的枪托……这近乎于挑逗的画面,这就是大众文化中AK-47的典型形象——性感的枪,有着神性的枪

01.jpg (51.0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17 上传


2005年,电影《战争之王》中向塞拉利昂军阀推销AK步枪的军火商

技术之神

       那么,AK为何具有神性呢,首先我们要说说它的技术优势,这是它一切传奇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催生了现代世界的战争,不仅武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几乎所有战后的重要科技都在大战期间至少有了雏形。战争爆发之初,全世界的军人还在探讨到底要不要装备冲锋枪。苏联甚至更加极端地认为,连半自动步枪都过于复杂,不利于没有多少文化的士兵掌握,所以并不重视冲锋枪,甚至撤装了已经开始生产的AVS-36、SVT-40等半自动步枪。

02.jpg (60.1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18 上传


60年代初,东德士兵叛逃,可见他使用的是PPsh41冲锋枪

      然而战争一开始,苏联就痛感手中的自动武器数量不足。二战中,苏联生产了数量巨大的冲锋枪和机枪,但苏军步兵手中最典型的武器,依然是古老的“莫辛·纳干”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二战后期,苏军终于重新思考未来的士兵需要什么武器,开始设计新一代自动武器。

    对于一支枪来说,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它发射什么样的子弹。苏联和德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他们需要一种介于手枪子弹和步枪子弹之间的弹药,于是“中间威力步枪弹”诞生了。发射中间威力弹的步枪能够对400米内的目标具有“足够的精度”——这大概是普通士兵肉眼能看清敌人的距离。与之相比,发射手枪子弹的冲锋枪只能对一两百米上的目标保证一定的命中率。也就是说,即使你看得见敌人在前面探头探脑,你手里的冲锋枪也很可能打不中他。而之前普遍使用的“全威力步枪弹”虽然能让神枪手打中1000米以外的敌人,却同时有很大的后坐力,不适合让士兵在各种姿势下连发射击。

03.jpg (85.4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18 上传


正在埋设地雷的越南游击队,他装备的仍是一把莫辛·纳干式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

      新型7.62*39毫米(7.62表示口径,39毫米则是枪弹的长度)子弹于是成为苏军战后新型步兵武器的第一选择。然而与德国同行相比,苏联枪械设计师们似乎偏保守。与德国战争末期生产的Stg-44突击步枪相比,枪械大师西蒙诺夫和捷格加廖夫围绕苏军子弹设计出的是SKS半自动步枪和RPD轻机枪,对步兵的火力提升有限。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比他的前辈们更有魄力。他结合自己在二战中作为普通一兵的作战经验,经过一年多的打磨,拿出了AK-47步枪。这支枪赢得了斯大林本人的青睐。据说“钢铁同志”拿到样枪的那天,一整个下午都不舍得放下它。

04.jpg (121.1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19 上传


苏军全面换装AK-47,官兵们对于新式武器爱不释手

      斯大林喜欢AK-47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它外形朴实、质感强、部件结合紧密、各部件的设计都很周到,是一件精湛的工业设计作品。AK-47的人机功效堪称完美,可以说超过了此后在它基础上修改而来的很多型号步枪。

    同时,拜新型子弹所赐,AK-47步枪可以让士兵们轻松地在各种姿态下喷射子弹,精度也达到了一定水平。它的性能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事实上一个步兵班中的士兵完全可以全部装备AK-47突击步枪进行作战,而确保相当的作战效能——此后卡拉什尼科夫又开发了AKS-47伞兵步枪、RPK轻机枪、AK-47SU短突击步枪等型号的衍生武器,形成了AK-47枪族,满足了步兵班对于轻武器的大部分需要。


05.jpg (78.8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19 上传


“布拉格之春”时街头巡逻的苏军

    这是AK-47成功的最基本因素。至于AK-47最令人惊讶的可靠性,其实和它相当的并不少见,比如以色列的“乌兹”冲锋枪,也可以完成在漫天沙尘中可靠发射,从泥水里捞出来就能打这些AK步枪的“神技”。但它可远没有AK这么声名远播,就是因为其基本性能和AK-47没有可比性。

    此外,AK系列步枪之所以能够长期装备世界许多国家,更是由于二战后,轻武器发展已经达到成熟状态,再在枪械的基本结构上进行修改也不会显著提高当人们拿起卡拉什尼科夫的AK步枪作战效能。即使是21世纪最先进的步枪,其基本性能也不见得比AK-47有多大提高。俄军精锐的特种部队在车臣大量使用AKM突击步枪就是一个例证。


06.jpg (44.9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20 上传


装备从AK-47衍生而来的AK-74枪族的俄军

07.jpg (44.0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20 上传


在车臣战争中,俄军精锐部队使用了大量AKM步枪

      不过,仅仅是上面这些技术性能上的优势,AK-47还只能叫一支杰作。作为一件工业品,AK步枪的产量是它“成神”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制造之神

       作为一件需要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品,不光是做出一把样枪来这么简单。事实上,AK就是自动武器中的“福特T”型车,卡拉什尼科夫与其说是设计了一种枪,不如说是设计了一整套制造AK步枪的工业体系。可以说AK系列步枪的生产,集中体现了二战后大规模生产工业品的各种特征。


表演腰际射击的阿尔及利亚警察,可见即使是女性也可较为轻易地控制AK步枪的连发射击

    最初的AK-47还不能完全满足“超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它的机匣还是用了机加工工艺,也就是从一整块金属通过铣、削工艺变成一个部件;同时枪上也还有许多铆钉。1953年起,苏联生产的AKM步枪就改变了工艺,改为冲压、焊接工艺,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更降低了生产难度。至今,世界各国使用最多的AK系列步枪仍是AKM和与之采用相似生产工艺的中国56-2式冲锋枪。

    关于世界上到底有多少AK系列步枪,新华社报道,卡拉什尼科夫大师曾说过一个数字:共有一亿支,其中俄罗斯伊孜马克工厂生产了其中的10%。

    美国枪械爱好者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的统计似乎不支持这个说法。他们认为,俄罗斯生产的AK-47步枪约500万支、AKM步枪约1000万支(其中一半用于对外军援)、AK-74步枪500万支。中国仿制型约1500万支,国外非官方组织估计中国还生产了额外500万支未被列入官方记录,全部用于援外。而其他国家生产的总数约为500万支。但上述统计数字显然不够完整。据统计,俄罗斯2012年列入销毁清单的AK-74步枪就有上千万支。


1967年,在苏伊士运河中洗澡的以色列士兵,手中拿着缴获的AK-47步枪



1967年运河战争中以色列军主要装备的是乌兹冲锋枪,这种武器其实也非常可靠,但基本性能根本无法与AK-47相提并论


       西方枪械研究者一般认为,AK步枪的总产量可能在7000万支左右,不大可能达到1亿支之多。

    尽管如此,这个数字已经大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了。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也不过生产了2000万支莫辛·纳干步枪——那可是比AK结构简单得多的“拉大栓”步枪。而自动武器产量更少,苏联波波沙冲锋枪约600万支,而德国MP40冲锋枪更仅有120万支,和AKM同样大量采用冲压工艺的MG-42机枪产量约有100万支。

    正是AK步枪如此庞大的产量,它才能够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流行。至今,AK系列生产仍未终止,其最终产量到底会有多少,可能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字了。

解放之神

       AK步枪的性能优势和巨大的产量结合在一起,终于造就了AK步枪的传奇历史,不夸张地说,它是一支改变了历史的枪。在谈AK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之前,我们必须回顾一下AK诞生之前的一些历史事实。


阿尔及利亚内战中的法军士兵,装备着丑陋而短小的MAT冲锋枪


       二战前,第三世界国家反殖民抵抗者很难得到制式武器,要想组织起一支军队异常困难。

    在“游击队之歌”里有一句歌词:“没有枪,没有炮,自有那敌人送上前。”然而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的背后,却是中国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遭受帝国主义国家武器禁运的历史。当时的世界列强,不仅仅是对中国,也对当时全世界的殖民地国家实施禁运。



越战早期越南游击队照片,最前方一人使用美制BAR自动步枪(轻机枪),后方几个人使用的武器十分杂乱,似乎包括汤姆森冲锋枪、M2卡宾枪和莫辛·纳干步枪


       以《海牙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19世纪末、20世纪初制定的军控条约中,对于机枪进出口就有相关规定,后来还禁运火炮等重武器。这看起来是为了“人道主义”原因,减少战争伤亡的“正义之举”,事实上却只是把战争变成了殖民者对反抗者的单方面杀戮而已。

    简单来说,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现役的军用武器,都受到严格的管制。这使得殖民地国家只能依靠走私偷运手段获得少量现代武器,而且价格高昂。这大大提高了反抗的“门槛”,直到二战结束后多年,完全依靠本国人民武装和少量外来援助在反抗帝国主义的战争中获胜的,也只有中国这唯一的特例。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的。


越南正规军在越战中逐步换装AK枪族,图中士兵手持56式冲锋枪



随着冷战的持续,AK步枪为全世界各路武装所用,图为使用AKM步枪的黎巴嫩民兵


      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历史中,还没有哪个世界大国曾经向殖民地军民提供主流水平的轻武器。

    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制式军用武器。关于这一点,毛主席也有论述,他曾提到,世界范围内反帝国主义游击战争的兴起,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轻武器的普及。以越南、阿尔及利亚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在社会主义阵营军援下纷纷走上反抗之路。

    最初苏联提供的军援武器主要是“莫辛·纳干”步枪和老式机枪、冲锋枪,甚至二战中缴获的德国枪械,这些武器弹药类型混乱,且数量也有限。对于殖民地的革命者们来说,他们组织的军队不可能有帝国主义军队那样完整的军事训练,要想组织多种不同射程、不同任务的轻武器互相配合,难度很高。中国援越抗法期间,陈赓大将就曾经对这一时期战术技巧生疏的越南人民军颇有微词,这与当时越南军民缺乏优秀的轻武器也有一定关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争经验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慢慢磨砺出来的,期间付出的巨大代价,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负担得起的。


阿富汗战场上的苏军,手持安装有榴弹发射器的AK-74步枪



阿富汗战争期间的“圣战者”,他们手中的AK大多并非缴获,而是从中央情报局手中获得,而中央情报局则从中国和东欧大量购买这些武器


       我们前面提到,AK步枪是一种枪族化的武器。也就是说,只要用AK系列枪族,就可以武装起一支军队。从战略角度来看,这大大简化了步兵的训练、后勤保障等等工作。对于接受苏联援助的很多国家来说,意义巨大。



制造之神

       作为一件需要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品,不光是做出一把样枪来这么简单。事实上,AK就是自动武器中的“福特T”型车,卡拉什尼科夫与其说是设计了一种枪,不如说是设计了一整套制造AK步枪的工业体系。可以说AK系列步枪的生产,集中体现了二战后大规模生产工业品的各种特征。

01.jpg (51.0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27 上传


表演腰际射击的阿尔及利亚警察,可见即使是女性也可较为轻易地控制AK步枪的连发射击

    最初的AK-47还不能完全满足“超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它的机匣还是用了机加工工艺,也就是从一整块金属通过铣、削工艺变成一个部件;同时枪上也还有许多铆钉。1953年起,苏联生产的AKM步枪就改变了工艺,改为冲压、焊接工艺,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更降低了生产难度。至今,世界各国使用最多的AK系列步枪仍是AKM和与之采用相似生产工艺的中国56-2式冲锋枪。

    关于世界上到底有多少AK系列步枪,新华社报道,卡拉什尼科夫大师曾说过一个数字:共有一亿支,其中俄罗斯伊孜马克工厂生产了其中的10%。

    美国枪械爱好者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的统计似乎不支持这个说法。他们认为,俄罗斯生产的AK-47步枪约500万支、AKM步枪约1000万支(其中一半用于对外军援)、AK-74步枪500万支。中国仿制型约1500万支,国外非官方组织估计中国还生产了额外500万支未被列入官方记录,全部用于援外。而其他国家生产的总数约为500万支。但上述统计数字显然不够完整。据统计,俄罗斯2012年列入销毁清单的AK-74步枪就有上千万支。

02.jpg (44.4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28 上传


1967年,在苏伊士运河中洗澡的以色列士兵,手中拿着缴获的AK-47步枪

03.jpg (64.8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28 上传


1967年运河战争中以色列军主要装备的是乌兹冲锋枪,这种武器其实也非常可靠,但基本性能根本无法与AK-47相提并论

       西方枪械研究者一般认为,AK步枪的总产量可能在7000万支左右,不大可能达到1亿支之多。

    尽管如此,这个数字已经大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了。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也不过生产了2000万支莫辛·纳干步枪——那可是比AK结构简单得多的“拉大栓”步枪。而自动武器产量更少,苏联波波沙冲锋枪约600万支,而德国MP40冲锋枪更仅有120万支,和AKM同样大量采用冲压工艺的MG-42机枪产量约有100万支。

    正是AK步枪如此庞大的产量,它才能够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流行。至今,AK系列生产仍未终止,其最终产量到底会有多少,可能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字了。

解放之神

       AK步枪的性能优势和巨大的产量结合在一起,终于造就了AK步枪的传奇历史,不夸张地说,它是一支改变了历史的枪。在谈AK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之前,我们必须回顾一下AK诞生之前的一些历史事实。

04.jpg (77.3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29 上传


阿尔及利亚内战中的法军士兵,装备着丑陋而短小的MAT冲锋枪

       二战前,第三世界国家反殖民抵抗者很难得到制式武器,要想组织起一支军队异常困难。

    在“游击队之歌”里有一句歌词:“没有枪,没有炮,自有那敌人送上前。”然而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的背后,却是中国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遭受帝国主义国家武器禁运的历史。当时的世界列强,不仅仅是对中国,也对当时全世界的殖民地国家实施禁运。


05.jpg (16.9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29 上传


越战早期越南游击队照片,最前方一人使用美制BAR自动步枪(轻机枪),后方几个人使用的武器十分杂乱,似乎包括汤姆森冲锋枪、M2卡宾枪和莫辛·纳干步枪

       以《海牙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19世纪末、20世纪初制定的军控条约中,对于机枪进出口就有相关规定,后来还禁运火炮等重武器。这看起来是为了“人道主义”原因,减少战争伤亡的“正义之举”,事实上却只是把战争变成了殖民者对反抗者的单方面杀戮而已。

    简单来说,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现役的军用武器,都受到严格的管制。这使得殖民地国家只能依靠走私偷运手段获得少量现代武器,而且价格高昂。这大大提高了反抗的“门槛”,直到二战结束后多年,完全依靠本国人民武装和少量外来援助在反抗帝国主义的战争中获胜的,也只有中国这唯一的特例。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的。

06.jpg (68.6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29 上传


越南正规军在越战中逐步换装AK枪族,图中士兵手持56式冲锋枪

07.jpg (50.3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29 上传


随着冷战的持续,AK步枪为全世界各路武装所用,图为使用AKM步枪的黎巴嫩民兵

      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历史中,还没有哪个世界大国曾经向殖民地军民提供主流水平的轻武器。

    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制式军用武器。关于这一点,毛主席也有论述,他曾提到,世界范围内反帝国主义游击战争的兴起,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轻武器的普及。以越南、阿尔及利亚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在社会主义阵营军援下纷纷走上反抗之路。

    最初苏联提供的军援武器主要是“莫辛·纳干”步枪和老式机枪、冲锋枪,甚至二战中缴获的德国枪械,这些武器弹药类型混乱,且数量也有限。对于殖民地的革命者们来说,他们组织的军队不可能有帝国主义军队那样完整的军事训练,要想组织多种不同射程、不同任务的轻武器互相配合,难度很高。中国援越抗法期间,陈赓大将就曾经对这一时期战术技巧生疏的越南人民军颇有微词,这与当时越南军民缺乏优秀的轻武器也有一定关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争经验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慢慢磨砺出来的,期间付出的巨大代价,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负担得起的。

08.jpg (53.2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29 上传


阿富汗战场上的苏军,手持安装有榴弹发射器的AK-74步枪

09.jpg (89.1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29 上传


阿富汗战争期间的“圣战者”,他们手中的AK大多并非缴获,而是从中央情报局手中获得,而中央情报局则从中国和东欧大量购买这些武器

       我们前面提到,AK步枪是一种枪族化的武器。也就是说,只要用AK系列枪族,就可以武装起一支军队。从战略角度来看,这大大简化了步兵的训练、后勤保障等等工作。对于接受苏联援助的很多国家来说,意义巨大。



       AK-47从7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真正成为第三世界人民眼中“解放之枪”。这一时期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三世界反殖民的浪潮风起云涌。尤其是非洲、南美,到处都是揭竿而起的左翼运动。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拿着苏联的AK步枪。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南非军队、安哥拉政府军等为代表的反革命武装手中的比利时FN-FAL步枪。手持这两种武器的黑白皮肤士兵们在非洲大地上的碰撞是如此的火光四溅,以至于原本名头没那么响亮的FN-FAL步枪都得了一个“自由之枪”的诨名。


1988年,安哥拉内战前线的古巴军人,这场战争打垮了南非白人政权,被称为“冷战中最后的热战”



南非军队装备的FN-FAL步枪也借这场战争扬名,被称为“自由之枪”


    看看这个时期全世界各地实现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名单,我们就可以知道AK步枪在彻底埋葬殖民主义的这场大战中占有什么地位。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总数上千万的AK步枪在世界各地同时参与战争。全世界所有希望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人们,都可以拿到一支不错的武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改变了中东的战略形势,经此一战,阿拉伯人重拾信心。埃及自行生产的AK步枪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然,从这个时期开始,AK步枪的使用者更为“多样化”。例如1972年制造“慕尼黑惨案”的“黑九月”激进组织就使用了AK-47步枪。

    冷战结束后,苏联庞大武器库向市场敞开,如果说此前国家间军火贸易和援助中输出的大部分武器至少还有一定的限制,只能是一点一点“流散”的话。那么苏联解体后,AK步枪在世界上简直是开始了一场毫无限制的“雪崩”。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中情局在80年代成了中国和东欧国家AK的最佳客户,他们采购了大量的AK步枪,现金交易。这些枪被运给阿富汗的“自由战士”们……后来这些步枪里有多少被用来指向美军就不知道了。

    随着各地民族解放战争基本取得成功,原本那些在殖民时代,曾被殖民者与反抗者的冲突所掩盖的、种种更加复杂的矛盾浮现出来,其中有不少是殖民者长期“经营”埋下的民族、政治“地雷”。在那些刚刚结束了战乱的国家,战争再次爆发。而东欧地区国家的分裂和动荡中,更是到处都有AK的身影。


图中出现的是罗马尼亚制造的AK步枪,连没什么条件挑剔手中装备的塔利班也认为这是所有AK步枪中最糟糕的


    它出现在9岁的童军手里,它出现在银行抢匪手里,它出现在头上包着头巾的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手里,它也出现在扫射电影观众的枪手手里。同时,它也被用来打击恐怖分子,被用来保卫国家安全,被用来抓捕坏人,被用来保护野生动物……冷战时代生产的AK步枪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可能今后几十年里它都会继续在全世界各地继续发出它带有浓重金属撞击音的特别枪声。



中国曾以军援方式对外提供超过500万支56式冲锋枪


武器杀人?

    有人指责卡拉什尼科夫设计出的这支武器过于耐用、好用,才制造了如此多的杀戮。这种论调实在不值一驳。如果不是西方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殖民地民众起来反抗他们的殖民统治?如果不是西方帝国主义在被迫离开前制造的种种矛盾,为何新独立的殖民地会陷入连续的动荡和混战?如果不是美国西方对解体后苏联各国的背信弃义,又怎会导致AK步枪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大量流散?如果不是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关系极大的国际武器黑市的存在,这些步枪又如何能大量流入战乱国家?

    还记得前面提到过的电影《战争之王》吗?凯奇扮演的军火商就是同一个美国将军搭上关系开始国际武器黑色交易之路的,在影片结尾他直接捅穿窗户纸:“美国需要我这样的人,因为这样能让总统不用弄脏自己的手。”这部影片是一位真实的国际军火商的“自传性”影片,片中出现的AK都是准备交付给用户的武器。

    中国的甘蔗刀在卢旺达种族屠杀期间被用来杀人,有些人都可以指责中国“向战乱地区提供武器”,却无视西方在第三世界国家战乱背后的“决定性”作用,实在是可笑之极。


AK-47或许是这个人接触到的第一件精密工业制品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最无法忘记的是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非洲部落的男子,身上只有几片破布遮体,却拿着一把AK步枪,对着镜头憨憨地笑着——这也许是他此生接触到的第一件精密的现代工业产品。这种差异给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在科幻电影《太空漫游2001》中,有一个经典的镜头,东非草原上的祖先拿起一个骨头,抛向天空,这根骨头随后变成了未来的太空站。而中国小说家刘慈欣也曾写道,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开始,到认识到宇宙的终极秘密,不过是一瞬间。



非洲军人并非都是拿着AK、衣服花花绿绿的“表演艺术家”


今天的媒体给我们勾画出非洲一片残破、战乱频仍、到处都是9岁童军拿AK扫射的印象——然而,在我看来,从殖民地人民拿起AK-47开始,到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新秩序,也不过是一瞬间。


当非洲国家开始自行生产现代化武器装备之后,新的、更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曙光也就出现了
原帖59魔改照片, 不知道作者自行生产现代化武器是什么意思,那要等到哪年,不能生产,买中国的多好啊,对波?


    今天,坦桑尼亚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已经走出了殖民者退去后留下的战乱不断的恶性循环,走上了发展之路。其军队也不再只是拿着AK-47,坐着丰田皮卡的“行为艺术家”,他们已经拥有了国产的坦克,甚至将来可能还会自己制造飞机、汽车、轮船,走入现代工业国家行列。这一切,都是从AK-47带来的解放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AK-47,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步枪。



       AK-47从7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真正成为第三世界人民眼中“解放之枪”。这一时期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三世界反殖民的浪潮风起云涌。尤其是非洲、南美,到处都是揭竿而起的左翼运动。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拿着苏联的AK步枪。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南非军队、安哥拉政府军等为代表的反革命武装手中的比利时FN-FAL步枪。手持这两种武器的黑白皮肤士兵们在非洲大地上的碰撞是如此的火光四溅,以至于原本名头没那么响亮的FN-FAL步枪都得了一个“自由之枪”的诨名。

01.jpg (60.9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41 上传


1988年,安哥拉内战前线的古巴军人,这场战争打垮了南非白人政权,被称为“冷战中最后的热战”

02.jpg (52.8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41 上传


南非军队装备的FN-FAL步枪也借这场战争扬名,被称为“自由之枪”

    看看这个时期全世界各地实现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名单,我们就可以知道AK步枪在彻底埋葬殖民主义的这场大战中占有什么地位。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总数上千万的AK步枪在世界各地同时参与战争。全世界所有希望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人们,都可以拿到一支不错的武器。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03.jpg (61.0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42 上传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改变了中东的战略形势,经此一战,阿拉伯人重拾信心。埃及自行生产的AK步枪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然,从这个时期开始,AK步枪的使用者更为“多样化”。例如1972年制造“慕尼黑惨案”的“黑九月”激进组织就使用了AK-47步枪。

    冷战结束后,苏联庞大武器库向市场敞开,如果说此前国家间军火贸易和援助中输出的大部分武器至少还有一定的限制,只能是一点一点“流散”的话。那么苏联解体后,AK步枪在世界上简直是开始了一场毫无限制的“雪崩”。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中情局在80年代成了中国和东欧国家AK的最佳客户,他们采购了大量的AK步枪,现金交易。这些枪被运给阿富汗的“自由战士”们……后来这些步枪里有多少被用来指向美军就不知道了。

    随着各地民族解放战争基本取得成功,原本那些在殖民时代,曾被殖民者与反抗者的冲突所掩盖的、种种更加复杂的矛盾浮现出来,其中有不少是殖民者长期“经营”埋下的民族、政治“地雷”。在那些刚刚结束了战乱的国家,战争再次爆发。而东欧地区国家的分裂和动荡中,更是到处都有AK的身影。

04.jpg (47.6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42 上传


图中出现的是罗马尼亚制造的AK步枪,连没什么条件挑剔手中装备的塔利班也认为这是所有AK步枪中最糟糕的

    它出现在9岁的童军手里,它出现在银行抢匪手里,它出现在头上包着头巾的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手里,它也出现在扫射电影观众的枪手手里。同时,它也被用来打击恐怖分子,被用来保卫国家安全,被用来抓捕坏人,被用来保护野生动物……冷战时代生产的AK步枪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可能今后几十年里它都会继续在全世界各地继续发出它带有浓重金属撞击音的特别枪声。


05.jpg (21.1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42 上传


中国曾以军援方式对外提供超过500万支56式冲锋枪

武器杀人?

    有人指责卡拉什尼科夫设计出的这支武器过于耐用、好用,才制造了如此多的杀戮。这种论调实在不值一驳。如果不是西方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殖民地民众起来反抗他们的殖民统治?如果不是西方帝国主义在被迫离开前制造的种种矛盾,为何新独立的殖民地会陷入连续的动荡和混战?如果不是美国西方对解体后苏联各国的背信弃义,又怎会导致AK步枪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大量流散?如果不是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关系极大的国际武器黑市的存在,这些步枪又如何能大量流入战乱国家?

    还记得前面提到过的电影《战争之王》吗?凯奇扮演的军火商就是同一个美国将军搭上关系开始国际武器黑色交易之路的,在影片结尾他直接捅穿窗户纸:“美国需要我这样的人,因为这样能让总统不用弄脏自己的手。”这部影片是一位真实的国际军火商的“自传性”影片,片中出现的AK都是准备交付给用户的武器。

    中国的甘蔗刀在卢旺达种族屠杀期间被用来杀人,有些人都可以指责中国“向战乱地区提供武器”,却无视西方在第三世界国家战乱背后的“决定性”作用,实在是可笑之极。

06.jpg (58.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42 上传


AK-47或许是这个人接触到的第一件精密工业制品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最无法忘记的是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非洲部落的男子,身上只有几片破布遮体,却拿着一把AK步枪,对着镜头憨憨地笑着——这也许是他此生接触到的第一件精密的现代工业产品。这种差异给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在科幻电影《太空漫游2001》中,有一个经典的镜头,东非草原上的祖先拿起一个骨头,抛向天空,这根骨头随后变成了未来的太空站。而中国小说家刘慈欣也曾写道,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开始,到认识到宇宙的终极秘密,不过是一瞬间。

07.jpg (30.3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42 上传


08.jpg (41.4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42 上传


非洲军人并非都是拿着AK、衣服花花绿绿的“表演艺术家”

今天的媒体给我们勾画出非洲一片残破、战乱频仍、到处都是9岁童军拿AK扫射的印象——然而,在我看来,从殖民地人民拿起AK-47开始,到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新秩序,也不过是一瞬间。

09.jpg (49.1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5 18:42 上传


当非洲国家开始自行生产现代化武器装备之后,新的、更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曙光也就出现了
原帖59魔改照片, 不知道作者自行生产现代化武器是什么意思,那要等到哪年,不能生产,买中国的多好啊,对波?

    今天,坦桑尼亚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已经走出了殖民者退去后留下的战乱不断的恶性循环,走上了发展之路。其军队也不再只是拿着AK-47,坐着丰田皮卡的“行为艺术家”,他们已经拥有了国产的坦克,甚至将来可能还会自己制造飞机、汽车、轮船,走入现代工业国家行列。这一切,都是从AK-47带来的解放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AK-47,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步枪。



编辑后要审核,大家暂时看不到完整版,请稍等

链接在此: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4_01_05_197327.shtml

编辑后要审核,大家暂时看不到完整版,请稍等

链接在此: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4_01_05_197327.shtml
AK47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弹都在发射井里呆着
在非洲做生意的人,可以从国内批发一些过去卖不
终于审核通过了,大家可以看全文了
我确信杀死人最多的枪非AK莫数。
依稀记得似乎是discovery的某个介绍步枪纪录片,枪械专家说,如果自由世界受到破坏走到了尽头,需要人挺身而出,请给我一把AK47,特带感


AK是20世纪民族解放、民族独立之抢。是20实际反抗新殖民者、反抗保证之枪,正义之枪。问问美军就知道邪恶国家的军队有多少被AK击毙

AK是20世纪民族解放、民族独立之抢。是20实际反抗新殖民者、反抗保证之枪,正义之枪。问问美军就知道邪恶国家的军队有多少被AK击毙
w85656528 发表于 2014-1-5 18:54
AK47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弹都在发射井里呆着
我记得战争之王对这句话有最绝的回答,凯奇叔这样说:爷卖的东西好歹还TM有个保险,香烟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