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抗日英雄:收复台湾第一人沈有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48:09
被遗忘的抗日英雄:收复台湾第一人沈有容
    原作:拜月¢北欧海盗Eric 出处:百度贴吧-孙权
(被遗忘的历史人物)
    记得以前网友林崎笑雪曾写过一篇叫《犹忆白马啸西风——记被历史烟尘湮没的将星陈庆之》的文章,叙述到了一个被历史埋没了的名将,他就是文章题目里提到了南朝名将陈庆之,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只是因为各种各样客观的历史因素,使得他的名字被埋没在历史的深渊里。林崎的文章引来了网友们的热烈响应,陈庆之一时间成为了网上的热门讨论人物,使得人们对南北朝这段一直以来并不被关心的历史进入了网友们的视野之中,但这时一些偏激的、不客观的文章也呈现了出来,使得陈庆之上天入地,折腾了好一阵,像赞陈的《中国第一名将——陈庆之》、贬陈的《陈庆之到底有多强》就有失公正。
    关于陈庆之我们就不必在本文章里多讨论了,这毕竟不是本文的主题,实际上陈庆之确实也是个有才能的人,而他的那场北伐虽然创造了奇迹,但我们也不必看得多么的神圣,还是用平常心去看才不会有偏见,像李延寿的《南史》和沈起炜教授的《细说两晋南北朝》一书里对陈庆之的评价就很中肯。
    中国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可不少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却无法留下名来,像陈庆之就是其一,但被历史埋没的,绝不仅仅只有他一人,像三国时期的顾雍,他对中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其政绩并不亚于诸葛亮,但又有多少人记着他呢?诸如其他人,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历史是公正的,现在改革开放了,我们已经迈入了21世纪,应该用新时代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人物了,而不能再像古人那样,他们著的史书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
    笔者今天要谈到的一个人物,就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受害者,他是一个民族英雄,有着光辉的战绩,但他的结局却是令人叹息着。他曾为收复台湾、维护祖国的统一、不使祖国灭亡于日本作出了不可抹杀的贡献,对于这样的一位英雄,我们当然不能让他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抗日英雄,也是史上第一个收复台湾的人)
    沈有容,字士弘,安徽宣城人。万历七年时考中武举人。他小时就“走马击剑,好兵略”。他是一位被我们遗忘了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国史上真正第一个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的将领。
    读过明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明朝期间日本是明朝政府的一个主要对手,双方曾交战多次,邓子龙和朝鲜的李瞬臣还在朝鲜战场上双双牺牲。嘉靖年间,日本国内一些失去政治权力的人逃到了中日海峡之间,经常骚扰中国边境,企图以中国一些地区为根据地打回日本重夺政权,这是日本非政府势力对我国的侵扰。倭寇可说是明朝最大的外患了。
    到了嘉靖末年,倭寇终于被戚继光、俞大酞等人赶出了中国大陆,可他们还占领着中国台湾以及附近的海鸟,明朝的忧患可谓还没有真正解除。
    公元1601年,倭寇又向福建沿海一带进攻了,这时候铜山把总张万纪,还有我们题目里提到了福建地方长沈有容站了出来,坚决地抗击并打败了倭寇,倭寇于是退回了台湾岛上。
    沈有容击退倭寇后,就计划主动出击收复台湾,他部署了一个策略:奇袭。这就意味着沈有容必须抓紧时间来达成这个目的。在那时那种情况下要渡过台湾海峡谈何容易,但沈有容不畏艰险,他马上亲自率领了21艘战船出海,打算强行渡海。
    就在渡海的时候,恶运降临到了明朝海军身上,天气突然变坏,刮起了一阵台风和海浪,顷刻间就有7艘战船沉没了。沈有容加紧航行,终于让幸存的14艘战船强渡了海峡,最终在台湾的西南海岸登陆。
    鬼子们发现沈有容竟然在台湾岛上登陆后,感到非常的害怕,于是匆忙应战,明军可以说是破釜沉舟,没有退路了,他们个个作战英勇,大败日军,击沉对方6艘战船,斩首15级,救回百姓370人。台湾就此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这场作战中,沈有容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勇敢的斗志。
(不幸的结局,被历史遗忘势在必然)
    沈有容为收复台湾立下了大功,但是,无论哪个朝代,无论哪个国家,总会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没有上过战场,经常教唆一些人去为自己的政治利益到战场去送死,而他们自己呢,却躲在安全的地方坐享其成。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人。
    沈有容收复了台湾,但他没有获得应该受到奖励,这次功劳全给没有参战的一些官员们给占去了。那些官员们皆述功受封,唯独沈有容等真正的立功大臣,仅仅被赏赐一点银子而已,此外没有得到什么。这样一来,他想在史上留名也难了。这和陈庆之、李牧等人是多么的相像啊,陈庆之、李牧和沈有容都是有才能的人,但他们都不是毁在了敌人手上,而是毁在了自己人手上,是腐败的朝延剥夺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荣誉。
    提起收复台湾,人们历来脑海里只会浮现出郑成功的身影,但这对沈有容是不公平的,论功绩,沈有容不亚于郑成功,论时间,沈有容又要早于郑成功,这实在是历史在嘲弄他啊。
(不畏外国侵略者,爱国名将继续为祖国争光)
    沈有容虽然在政场上无法得意,但他仍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收复台湾的三年后,即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澎湖岛,当时是明末清初时期,明朝国内政局不稳,于是荷兰人才有了可乘之机。沈有容立刻率50艘战船前往和荷兰人谈判,打算荷兰人一旦不肯归还的话就立即开战。在谈判桌上,沈有容不辱使命,他义正辞严,直把荷兰侵略者的头目韦麻郎说得哑口无言,韦麻郎于是恼羞成怒拔剑示威说:“中国人把船开到了这里,看来是想和我们交战,我们就战一下试试如何?!”沈有容听后气愤之至,厉声喝道:“我们中国人甚惯杀贼,你既然说你们是商客,那么你们何言战斗?你们本来就怀作反之意,你来睹天朝兵威吧!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我破倭寇在海上,海水尽被鲜血沾满。我实在不忍看你们步倭寇的后尘啊!”荷兰侵略者听后面如土色,于是将军队退出了澎湖岛,沈有容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地收回了国家的领土。
    已经两次收复了国土了,但沈有容的光辉事迹还没有结束。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距离上次与荷兰殖民者谈判过去十多年了。日本将领村山秋安率战舰13艘、士兵3333人进攻台湾,途中遇风,舰队被吹散(呵,这地带的天气真恶劣啊,鬼子也尝到了苦头)。村山秋安于是率3艘战舰回了日本,其部将明石道友率3艘在台湾北部登陆,结果被台湾兵民追击得跑去自杀。还有7艘日本战舰被吹到了福建附近去,他们这回打算入侵金门岛,结果被沈有容打得仓皇退回了日本,其中两艘战舰受到重创沉到了海底。这是沈有容又一次抗击外敌所立下了功劳了,很像当年陈庆之把侯景打得丢弃军资的场面呢。
(落日夕阳)
    沈有容,一个民族英雄。如果说祖逖、陈庆之、岳飞只是为汉人而战的话,那么沈有容更是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名,但他的名字却不受人们所熟悉,这固然是因为人们对历史问题的看待有所偏差,也是因为他在当时就受到了国内政权挤压的缘故。
    史上不贪功名,结果导致名气不大的伟人并不少,像顾雍就是这样的人。但沈有容却是因为统治者阶级的腐败,才导致于没落的。
    后世都知道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但忘却了在郑成功这位伟大的英雄之前,还有另一个伟大的英雄,他也收复过台湾、保卫过台湾,还守护过金门、澎湖诸岛,不畏外国强敌,坚决地捍卫每一寸国土的明朝爱国将领……
    历史已成为了过去,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今天的我们,应该认真公正地看待历史,请各位看官拿出想要了解陈庆之的那股热情,去了解一下这位和陈庆之一样被历史埋没的人吧!
(参考文献)
《明史》
《平倭英雄沈有容》被遗忘的抗日英雄:收复台湾第一人沈有容
    原作:拜月¢北欧海盗Eric 出处:百度贴吧-孙权
(被遗忘的历史人物)
    记得以前网友林崎笑雪曾写过一篇叫《犹忆白马啸西风——记被历史烟尘湮没的将星陈庆之》的文章,叙述到了一个被历史埋没了的名将,他就是文章题目里提到了南朝名将陈庆之,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只是因为各种各样客观的历史因素,使得他的名字被埋没在历史的深渊里。林崎的文章引来了网友们的热烈响应,陈庆之一时间成为了网上的热门讨论人物,使得人们对南北朝这段一直以来并不被关心的历史进入了网友们的视野之中,但这时一些偏激的、不客观的文章也呈现了出来,使得陈庆之上天入地,折腾了好一阵,像赞陈的《中国第一名将——陈庆之》、贬陈的《陈庆之到底有多强》就有失公正。
    关于陈庆之我们就不必在本文章里多讨论了,这毕竟不是本文的主题,实际上陈庆之确实也是个有才能的人,而他的那场北伐虽然创造了奇迹,但我们也不必看得多么的神圣,还是用平常心去看才不会有偏见,像李延寿的《南史》和沈起炜教授的《细说两晋南北朝》一书里对陈庆之的评价就很中肯。
    中国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可不少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却无法留下名来,像陈庆之就是其一,但被历史埋没的,绝不仅仅只有他一人,像三国时期的顾雍,他对中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其政绩并不亚于诸葛亮,但又有多少人记着他呢?诸如其他人,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历史是公正的,现在改革开放了,我们已经迈入了21世纪,应该用新时代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人物了,而不能再像古人那样,他们著的史书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
    笔者今天要谈到的一个人物,就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受害者,他是一个民族英雄,有着光辉的战绩,但他的结局却是令人叹息着。他曾为收复台湾、维护祖国的统一、不使祖国灭亡于日本作出了不可抹杀的贡献,对于这样的一位英雄,我们当然不能让他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抗日英雄,也是史上第一个收复台湾的人)
    沈有容,字士弘,安徽宣城人。万历七年时考中武举人。他小时就“走马击剑,好兵略”。他是一位被我们遗忘了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国史上真正第一个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的将领。
    读过明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明朝期间日本是明朝政府的一个主要对手,双方曾交战多次,邓子龙和朝鲜的李瞬臣还在朝鲜战场上双双牺牲。嘉靖年间,日本国内一些失去政治权力的人逃到了中日海峡之间,经常骚扰中国边境,企图以中国一些地区为根据地打回日本重夺政权,这是日本非政府势力对我国的侵扰。倭寇可说是明朝最大的外患了。
    到了嘉靖末年,倭寇终于被戚继光、俞大酞等人赶出了中国大陆,可他们还占领着中国台湾以及附近的海鸟,明朝的忧患可谓还没有真正解除。
    公元1601年,倭寇又向福建沿海一带进攻了,这时候铜山把总张万纪,还有我们题目里提到了福建地方长沈有容站了出来,坚决地抗击并打败了倭寇,倭寇于是退回了台湾岛上。
    沈有容击退倭寇后,就计划主动出击收复台湾,他部署了一个策略:奇袭。这就意味着沈有容必须抓紧时间来达成这个目的。在那时那种情况下要渡过台湾海峡谈何容易,但沈有容不畏艰险,他马上亲自率领了21艘战船出海,打算强行渡海。
    就在渡海的时候,恶运降临到了明朝海军身上,天气突然变坏,刮起了一阵台风和海浪,顷刻间就有7艘战船沉没了。沈有容加紧航行,终于让幸存的14艘战船强渡了海峡,最终在台湾的西南海岸登陆。
    鬼子们发现沈有容竟然在台湾岛上登陆后,感到非常的害怕,于是匆忙应战,明军可以说是破釜沉舟,没有退路了,他们个个作战英勇,大败日军,击沉对方6艘战船,斩首15级,救回百姓370人。台湾就此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这场作战中,沈有容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勇敢的斗志。
(不幸的结局,被历史遗忘势在必然)
    沈有容为收复台湾立下了大功,但是,无论哪个朝代,无论哪个国家,总会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没有上过战场,经常教唆一些人去为自己的政治利益到战场去送死,而他们自己呢,却躲在安全的地方坐享其成。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人。
    沈有容收复了台湾,但他没有获得应该受到奖励,这次功劳全给没有参战的一些官员们给占去了。那些官员们皆述功受封,唯独沈有容等真正的立功大臣,仅仅被赏赐一点银子而已,此外没有得到什么。这样一来,他想在史上留名也难了。这和陈庆之、李牧等人是多么的相像啊,陈庆之、李牧和沈有容都是有才能的人,但他们都不是毁在了敌人手上,而是毁在了自己人手上,是腐败的朝延剥夺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荣誉。
    提起收复台湾,人们历来脑海里只会浮现出郑成功的身影,但这对沈有容是不公平的,论功绩,沈有容不亚于郑成功,论时间,沈有容又要早于郑成功,这实在是历史在嘲弄他啊。
(不畏外国侵略者,爱国名将继续为祖国争光)
    沈有容虽然在政场上无法得意,但他仍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收复台湾的三年后,即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澎湖岛,当时是明末清初时期,明朝国内政局不稳,于是荷兰人才有了可乘之机。沈有容立刻率50艘战船前往和荷兰人谈判,打算荷兰人一旦不肯归还的话就立即开战。在谈判桌上,沈有容不辱使命,他义正辞严,直把荷兰侵略者的头目韦麻郎说得哑口无言,韦麻郎于是恼羞成怒拔剑示威说:“中国人把船开到了这里,看来是想和我们交战,我们就战一下试试如何?!”沈有容听后气愤之至,厉声喝道:“我们中国人甚惯杀贼,你既然说你们是商客,那么你们何言战斗?你们本来就怀作反之意,你来睹天朝兵威吧!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我破倭寇在海上,海水尽被鲜血沾满。我实在不忍看你们步倭寇的后尘啊!”荷兰侵略者听后面如土色,于是将军队退出了澎湖岛,沈有容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地收回了国家的领土。
    已经两次收复了国土了,但沈有容的光辉事迹还没有结束。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距离上次与荷兰殖民者谈判过去十多年了。日本将领村山秋安率战舰13艘、士兵3333人进攻台湾,途中遇风,舰队被吹散(呵,这地带的天气真恶劣啊,鬼子也尝到了苦头)。村山秋安于是率3艘战舰回了日本,其部将明石道友率3艘在台湾北部登陆,结果被台湾兵民追击得跑去自杀。还有7艘日本战舰被吹到了福建附近去,他们这回打算入侵金门岛,结果被沈有容打得仓皇退回了日本,其中两艘战舰受到重创沉到了海底。这是沈有容又一次抗击外敌所立下了功劳了,很像当年陈庆之把侯景打得丢弃军资的场面呢。
(落日夕阳)
    沈有容,一个民族英雄。如果说祖逖、陈庆之、岳飞只是为汉人而战的话,那么沈有容更是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名,但他的名字却不受人们所熟悉,这固然是因为人们对历史问题的看待有所偏差,也是因为他在当时就受到了国内政权挤压的缘故。
    史上不贪功名,结果导致名气不大的伟人并不少,像顾雍就是这样的人。但沈有容却是因为统治者阶级的腐败,才导致于没落的。
    后世都知道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但忘却了在郑成功这位伟大的英雄之前,还有另一个伟大的英雄,他也收复过台湾、保卫过台湾,还守护过金门、澎湖诸岛,不畏外国强敌,坚决地捍卫每一寸国土的明朝爱国将领……
    历史已成为了过去,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今天的我们,应该认真公正地看待历史,请各位看官拿出想要了解陈庆之的那股热情,去了解一下这位和陈庆之一样被历史埋没的人吧!
(参考文献)
《明史》
《平倭英雄沈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