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个飞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53:38
天为何物

  双手合十几乎是所有宗教礼拜的一种基本姿势。为什么所有的宗教都选择了这种姿势呢?  

  内蒙古阴山岩画的发现澄清了这个谜案。在那些刻制于上万年至数十千年前的岩画群中,人们注意到这样一种基本图案:一个人双脚是环形跪坐状,两臂上举,双手合十,头顶悬一巨大的环形物。  

  甲骨文中天字最基本的一种是“吴”,这个字按照后世文字学者的释意是:正面站着的人为天。  

  研究表明,对“吴”字的上述释意是错误的,“吴”字要表达的观点是“吴”上面的“O”——即“人”字上面的“大星球”。  

  天文学家贝拉米通过大量的精密计算,认为月亮并非古已有之,月亮来到现在的轨道是距今一万五千至三万年之间的事。  

  中国古代典籍有世界公认最早、最全的日食记录。三千多年的记载表明,月球旋地轨道是在不断升高的。  

  公元1133年6月15日,月亮曾突发性地偏轨道,向南而去,不久又回归。这一记录真实地见诸于《金史•天文志》。  

  盘古开天以神话的形式讲述了一则真实的故事。天为何物?天就是月亮,月亮曾莅临地球!  

  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关于“天”的神话最为多见,并且在神话体系的时序上也都排在最靠前的位置。例如《圣经》开篇讲的就是上帝造天地;中国的“女娲”神话,也相对在其它神话传说之首。  

  如果仔细分析来看,神话中的“天”均有这样一些特点:一、天是一种“存在”的实体,而不是虚无的空间;二、“天”或“造天”与“造人”相联系;三、“天”与“光”相联系,“天”与“神”相联系;四、“天”对于人有绝对的权威……  

  归结以上各点,人与“天”有内在、直接的相关联系,这似乎是神话的本意。那么,“天”是什么呢?  

  天是人类由来的一个场所,这个场所使人有了知觉,这种知觉的直接体验就是“光”。我们有理由认为:天是一颗运行的被“神”控制的星体。  

  这个星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月亮。  

    看似毫无道理的崇拜  

  北京有处气势雄伟的名胜古迹——天坛,它是明清两朝历代帝王举行祭天大典的神坛。在天坛正北是供奉各种天神的神殿,名叫祈年殿,殿下有“三音石”,四周有“回声壁”。殿内有两排各种天神的神像,或威武、或庄严、或高深莫测,而殿的正中央供的则是中国古代最高的一位神——天帝。凡到过祈年殿的人一定会感到奇怪:天帝没有神像,只有一块小小的牌位。大家知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有偶像崇拜,基督教里的耶稣,佛教里的释伽牟尼,道教里的太上老君等都有自己的神像,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至上神——天帝没有神像呢?难道是中国人对天帝不尊?  

  实际上说穿了并不奇怪,不论是中华民族,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没有一个能够给“天帝”造出一个神像,因为中国崇拜的“天帝”不是具体的神,它代表是浩渺、无垠的天空,请问,有谁能为虚无的天空制造出一个具体的神像呢?没有!而且永远也不会有。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对虚无的天空产生崇拜?这恰恰是问题的所在,因为我们也在问:中国为什么能够形成看似毫无道理的崇拜?

观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它既见于上古的记载,也见于民间传闻,如今的王屋山上仍有盘古寺,每年都有一些人前来祭典。盘古的神话是美丽的,因为他是个伟大的善良之神,默默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由于他的“临死化身”,我们才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接下来共工的神话可就未必美丽了,因为他是一个恶神,曾给人类带来无限的苦难。  

  盘古虽然费了极大的努力开天壁地,可开天辟地的任务并没有完成,那个天老是赖着不走,就是浮在人们的头顶上,天和地中间有一根巨大的柱子——不周山,它上顶着天,下连着地。有一年,天上出了一个坏神,他就是水神共工,他长着人的脸,蛇的身子,红红的头发,简直是只愚顽的禽顽的禽兽,性情极为残暴。可能是为了与火神祝融争权夺利,二人打了起来。战争的结果,根据人间善恶法则,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胜利了,而代表黑暗的水神共工当然战败了。可没想到小肚鸡肠的共工,打败了仗,一口气闷在肚里,又羞又恼,竟一头向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碰去,只听轰的一声,不周山倒了。这下可了不得了,天上塌了一个大窟窿,地的一角也损坏了。天带着这么一个丑陋的大洞越升越高,从此以后,天就再也没有回到大地的上空。至此,天和地才算真正开辟了。谁能想到,开天辟地这么一件伟大的事业竟是由恶神共工最后完成的,它的起因竟是由于一场丑恶的战争。  

  不难发现,虽然这两则神话有相互混杂的痕迹,但它们的主题却是同一的,都在说明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事实及过程。神话不难给我们这样的印象,在两则神话的通篇叙事中,虚无的天空被拟人化了,在整个叙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是神话的核心。这种叙事的思想贯空于整个中国神话当中,比如,对“天梯”的各种传说,“女娲补天”的奇异记载等等。原始人为什么要把虚无的天空拟人化呢?这种超越思维侍点、超越宗教规范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以上两则神话对虚无天空的描述有三个共同点:一、我们头顶上的天空开始时离地很近很近,后来在某种情况下才离地而去。二、整个天地分离的过程伴随着很强烈的动态感,在盘古的神话里“天日高一丈”,在共工的神话里“天倾西北”,而且刚刚分离的天空几次想和大地重新合拢,摇摇欲附,这是一个极强烈的动态过程。假如我们承认神话中的描写有一定的真实背景,那么按照一般性的常识,凡是可以发生空间位移的东西,必定是个有形体的东西。三、世界所有关于天地分离的神话无一例外认为,天和地是从同样一种东西——混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天和地的构成是相同的,都由某种有形体的物质性东西构成。中国神话里有“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的说法(世界上许多混沌开天的传说都有这一思想),但阴阳五行思想正式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即使这种思想的萌芽也不会早过盘古开天的传说,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从神话中毫不客气地剔除出去。  

  在此,我们很难想象,原始人为什么会把虚无的天空与坚实的大地混为一谈,原始人即使再蒙昧还不致搞不清虚无和有形的区别吧!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想法呢?除非事实本身如此,否则,这个问题不可理解,因为它并非可以想象得出来。而假如我们承认了神话中描绘的是事实,那么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个使我们目瞪口呆的必然推论:这两则神话中所描述的天并非是虚无的天空,而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天空。
   读到这里,一些被传统思维束缚着的人肯定会勃然大怒。他们会说:“你不能随意拼接一二则神话的某些内容,而得出一个异想天开的结论。即使是假设也要有比较充足的证据。”但我们要问:世界上有多少科学发现是系统研究后的结果?瓦特发明引发欧洲工业革命的蒸气机,不也是源于蒸气推动壶盖的一个偶然启示吗?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过分强调了实证的作用,基至被实证的方法彻底束缚了头脑,那么我们人类的许多科学就不会有今天,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现在正逐步被科学所证实,但在“相对论”提出的时候又有多少实证的价值呢?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缺少实证的根据就失去进行严肃假设的勇气,同样,我们也不能用有无充足实证的标准去刁难任何一种假设。再说,我们“天”是有形实体的假设,并非仅仅来自以上两则神话,上古神话地理位移,异地同说两种现象给我们的假设提供了另外一种证据。  

  说到盘古,也许有的的人并不知道,我们先民无限崇拜的盘古神,最初并非汉民族的神,它的源头在西南高山地带的苗族地区,准确地说他是苗族的神。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原汉民族会把苗族的神请到中原呢?大家知道,盘古在上古神话里有人类始祖的痕迹,这样一来,汉族就等于承认苗族。汉同祖,而且是苗先汉后,可是历史上汉民族一直以文明自居,曾把西南少数民族视为蛮夷,要接受与蛮夷同祖的观念是多么不可思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个最自然的解释是:当时西南与中原一样有“开天辟地”的传说,而且内容极为相似。在部落迁徙,民族自然融合的过程中,部落间的神话与传说也在不断地交流与碰撞,最后按综合归类的法则自然溶合到一起,如此说来,“天地分离”的动态过程以及对构成天的看法,在相隔几千里从无往来的两个地点、两个民族中同时存在。  

  实际上,关于“天地分离”神话地理位移、异地同说现象不但在中国,在印度、菲律宾、日本等国的神话里,我们同样发现了极为相似的上古传说。如果说“天地分离”仅仅出于原始人的杜撰,那么又如何去解释这种大范围的惊人一致呢?在没有其它更为合理的解释之前,我们为什么不能先假设神话中的天是一个有形的实体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去想:世界范围“天地分离”的一致性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事实呢?

    上古“天”是一个有形实体的推测,还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强有力的证据。  

  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古文中,“天”字有许多种写法,其中一种是把天字写成“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的形象。有人解释说,这是一个正面站着的人。整个字的释意是这样的:正面站着的人为天。  

  我们发现,在甲骨文中关于“人”字的写法不止一种,都是用一个人形来表示,大体上与“○人(注:上下结构)”差不多,为什么要用一个极为相似的字去表达一个毫不相干的意思呢?如果说“○人(注:上下结构)”是以正为阳为天,反为阴为地的思想去创造的,也同样解释不通,因为甲骨文创于商周时期,而且它的源头还要更早,而阴阳五行的思相却出现于春秋时期,二者在时间上相去甚远,无法把后人的思想强加于先民。因此“正面站着的人为天”的解释我们认为是不妥的。  

  再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字的结构,我们发现,代表人脑袋的“○”似乎大了一些,与其它部分失调。所以,我们认为“○”字所要表达的重点不是下面的人,而是人头上的“○”,这个字的释意应该是这样的:人头顶上的“○”即为天。这个解释与中国的神话正好是相符合的。不止一则神话说到,天离我们很近的时候就悬在我们的头顶上。  

  另外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文字和岩画中“○”常用来表示太阳或天空中的星星,所不同的是,表达太阳的“○”中常有一点,表达星星的却没有这个标志。那么,甲骨文中的“天”字就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所谓的“天”就是一个离我们头顶很近的球体,它像星星一样。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看似毫无道理的天空崇拜就太有道理了。  

  甲骨文中还有一个天宇的写法“一人(注:上下结构)”,我们可以把“一”下面的部分看成是一个人,那么“一”究竟代表什么呢?在甲骨文中常常用“一”代表大地的地平线,像“│W│”(山)字,底下的一横就代表大地。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字的准确释意应该是:人头顶上的大地即为天。  

  人的头顶上怎么会出现大地呢?如果我们把上一个甲骨文和中国有关“天”的神话联系起来理解,意思就一目了然了;一颗巨大的星星,因为它离我们头顶很近,那么你就感觉不到它是个球体,只感到一片大地在你头顶上。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阴山的狼山段发现了大批岩画,其中有一幅岩画中刻着一个人,双脚呈环形(跪坐貌),两臂上举,双手合十,头顶上有一个圆球形的图象(见图六),象是在对它礼拜。研究者认为:这个环物“很可能是太阳的形象”。所以将这幅图叫“拜日图”。  

    

  就现在我们发现的岩画来看,表示太阳一共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圆圈中有一点,一种是圆圈中有只太阳鸟,还有一种是圆圈四周有放射状的线条,用来表示太阳的光芒,这三种表示中以后二者居多。这幅岩画没有表示太阳的特殊标志,那么这个人所拜的是什么东西?我们认为它就是天,一颗悬在我们头顶上的巨大星球。这个假设武断吗?不!从甲骨文有关“天”字的含意和中国神话中,我们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女娲补天”说明了什么?

  即使撇开甲骨文不谈,中国上古其它神话透露出的信息也可以证明我们的推论,只是从未有人试着从另一个更加公允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神话,比如“女娲补天”的神话,只因它过分离奇,远远超越现代人的想象之外,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它当成原始人的杰出幻想作品来欣赏。  

  女娲补天的最早传说记载于《淮南子》中。相传,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因争权夺利而发生战争,战败的共工无处撒气,一头把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给撞倒了。于是乎,天哗啦啦塌了一个大洞,大地上洪水泛滥,到处是熊熊的大火,人类饱受苦难。善良的女娲神,看着她的子民们在洪水和大火中四处逃生,心里十分难过,只好辛辛苦苦去补天。在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篇,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说起?主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女娲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愧,日夜悲哀”。后来,这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偶遇降殊仙草,于是引出了一段情意绵绵、泪洒纷纷的感人故事。  

  女娲是人类的造物神。他创造了人类又补好了苍天,对人类来说真是功德无量。所以关于女娲的事迹流传甚广,并演变成一系列的社会风俗。明人杨慎在其《词品》中记“宋以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借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现在中原地区还有一种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女娲补天以后,用泥巴做成一男一女,让他们在凡间结为夫妻。有一年,过大年的时候,夫妻俩为了感激女娲,做了很多的年粑送给她,女娲只收下一点,说:“我用了三万六千块石头补天,有些缝没有合严。你们把这些带回去,在正月二十日把它吃掉,便可以将天上的缝补严。”从此以后中原有了过年吃年粑的习俗,中原至今传诵着这样的民谣:“二十把粑煎,吃了好补天;麦子结双吊,谷堆冒尖尖。”竟然把吃补天的煎粑作为祈祷神灵保佑,祝愿来年五谷丰登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关于补天的传说单独见于女娲的事迹之中,从神话的主干——补天来看,没有后人添加斧凿的任何痕迹,大约在文字出现的几千年前就流传在中国大地上。有些学者认为,女娲部落可能是最早发明金属冶炼的部落,所以才有炼石补天的传说。大家知道,中国的青铜时代大约始于商朝,即公元前1500年前后,而中国的甲骨文始于公元前3000多年,如果女娲补天象征着冶炼技术的发明,那么无疑是把中国的青铜时代一下子提前了近2000年,这显然没有任何考古方面的证据。退一步讲,即使我们承认女娲补天是冶炼技术发明的象征,又如何去解释“天穿一洞”的传说呢?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在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也是靠先进的科学仪器探知,那么古人是如何将本就虚无的天空想象出塌了一个大洞呢?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认为,“天穿一洞”与“天倾西北”一样,如果没有直接的视觉感受,是任何人无法想象得出来。不要以为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无所不能的,科学证明,人类的想象同样受到限制,《西游记》奇不奇?太空大战玄不玄?但若仔细分析,它们都可以在实实在在的现实当中找到离奇中的真实性,猪八戒不过是人身上按了一颗猪头而已,但没有任何一拉古人可能想象出航天飞机。因此,若没有现实的真实性作为依据,古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天穿一洞”的情景。这个真实背景又是什么呢?只能这样认为:上古时的人真的看到“天”塌去一块,所以才有了“天穿一洞”及“女娲补天”的神话。  

  根据中国神话对“天”的奇异认识及甲骨文中“天”字释意,我们可以大胆作出如下假设:远古时一颗巨大的星球飞临地球上空,由于它太近,从中原地区看上去,这遮挡了整个天空,所以,上古人把这颗神秘的星球称为“天”。  

  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圆满地解释中国怪异的天空崇拜的由来:一颗巨大的星球在地球某地上空存在过一段时间,古人把它称为“天”,这个天与人类的生活曾有过密切的关系,因而被我们的先民当成神来崇拜。后来,这个被称之为“天”的星球又远离地球而去,取代它的是茫茫虚无空间。但原始宗教顽强的继承性,并没有因为空间的巨大改变而中断,只是随着岁月的流失,人们渐渐习惯于接受无形无体的虚空,怎么也无法将原来的“天”与现在的天统一起来,所以形成了怪异的天空崇拜。



  “天”既然是一颗曾离地球很近的巨大星球,那么它究竟是谁呢?又到哪里去了呢?

  在我国西南瑶族地区,有一则古老的传说:在远古的时代,天上只有太阳和星星,却看不见月亮。有一天晚上,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热烘烘、七棱八角的月亮,它不圆不方,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放射着毒热的光。

  月亮离我们地球38440公里,它的大小是地球的1/4,即直径3476公里,这么大一颗星球由于距离我们过远,所以看上去像一个大盘子。1690年,当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类才第一次清楚知道了月表地形的构成,月亮上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和山脉,还有很大一片平原(月海)。可瑶族的这则古老传说里,说月亮七棱八角,分明指的是月表凸出的山脉和各种环形山,这只能在离月球很近的地方才能观察到,否则不可能有“七棱八角”的概念。另一方面,月球是个近圆的天体,可这则传说却说它“不圆不方”,这进一步证明,当时月球离地球近到让人感觉不到它是圆形的程度。假如真是这样,有推能否定我们的头顶上不是山峦起伏的大地?如此,我们先民创造“不”和“吴”——天字,不但有道理,而且是太形象了。

  上古时的“天”就是月球,这便是我们的假设。大家试想一下:突然有一天,我们的头顶上出现了一个直径3476公里大小的天体,低得仿佛人一踮脚就能摸得着的程度,它遮住了天空和星辰,久而久之,它无疑就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天”。由于这个东西太大,也离我们太近,那么不论怎么向远方眺望,它总是和地相连着,这与中国“天地不分”的神话是多么吻合!这样一来,你不论从哪座山、哪棵树的侧面望去,都会有同样一种感觉,山和树上顶着天、下接着地,人们由此想象:登上了山,爬上了树就到了天上去啦,这山和树多么像神话中的天柱,仿佛一碰断它们天就飞离了,这与共工撞到不周山导至“天地分离”的神话又何等相似。

  我们惊呆了,谁能想到,在看似平谈无奇的中国神话里竟然潜藏着一个如此巨大的秘密,事实上,中国神话中的秘密远不止此。难怪一些美国科学家在仔细研究了中国上古神秘文化之后,感概万千地说:“下一个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他们认为,揭开中国文化的秘密将会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明月几时有?

  对我们“天——月球”的假设,可能会有许多人捧腹大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说我们在编新神话。可能还有的人会说,月亮从来就在天上现在的位置,这是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就如此,怎么可能来到地球很近的地方呢?那么,我们要反问,你怎么知道月亮从来就有呢?

  我们现在确确实实知道月亮的存在是在文字出现之后,即大约距今6000年,那么在这之前天上有没有月亮呢?谁能回答。我们知道月亮的存在也依据于神话,那么在神话出现之前天空中到底有没有月亮呢?又有谁能回答。有人说,用大海潮汐对海岸的侵蚀可以证明月亮的存在。可现在也有一些科学家新近研究证明:大海潮汐的变化与月亮的关系很小,即使没有月亮,大海依然有潮涨、潮落的现象。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1037年-1101年)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曾写出这样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见“明月几时有?”的问题本身就是千古之谜。我们认为,远古的时候,天空中根本就没有月亮。瑶族的古老传说告诉我们,现在的月亮是在人类的某个时期内突然出现的,可不要忘记,人类的历史只有几十万年,而人类的记忆史不过几万年。在哥仑比亚印第安部落中也有一则类似的传说,远古的时候天上没有月亮,人类一到晚上都很害怕,有一位酋长决定牺牲自己,给大家带来光明。于是,他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向空中飞去,越飞越高,最后变成了月亮。现在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布曼族的神话也证明,在远古的时候天空中根本没有月亮。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谜案,就是美洲玛雅人的消失问题。他们虽然莫明其妙地突然消失了,却留下了极发达的文化,尤其他们的历法堪称世界一绝。在他们留下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人们奇怪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这对于一个天文学高度发达的民族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结论只有一个:在大洪水之前,天空中根本没有叫月亮的东西。在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曾存在着一个叫阿尔卡狄亚的古老国家,据当地人传说,阿尔卡狄亚人在大洪水之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忧虑和悲伤,当时只有太阳,没有月亮,月亮是大洪水之后出现的。  

  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他在写这份文献时,曾参照了很多远古时遗留下来的手稿和抄本,可遗憾的是,这些资料后来统统被毁,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他写这话时所依据的上古文献究竟是什么。古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家家阿纳克萨哥拉斯,也根据当时的一些资料说过,月亮在天空中出现是很晚以后的事。

  以上这些人类最古老的传说和记载(有些是严肃的科学著作),都说明上古时没有月亮,确切地说,是在现在月亮的轨道上看不见月亮。而我们目前又无法确知远古时天空中是否有月亮,所以,必须对古代遗留下来的神话、传说等格外重视。天文学家贝拉米曾从天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计算认为:月球来到现在的轨道是在1.5-3万年之间的事.

   那么在这之前,月亮又在哪里呢?

  在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里,有许多说到,远古时月亮离地球很近,看上去要比太阳大得多,这与中国“天-月球”离我们头顶很近的神话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月球是否有可能离地球很近呢?如果从天体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它被人操纵,方可随意改变轨道,像美国的航天飞机,它在许可的范围内可以任意改变绕地球旋转的轨道。

  但是,从一些现象和资料来看,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或者说,从历史上看,月球的轨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美国古天文学家们,在仔细研究了中国三千年的日食记载之后(中国古书中的日食记载是世界公认最早的,也是最全的记载),认为在遥远的年代里,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比现在要低得多。现代天文学家也发现,即使是现在,月球的轨道还在每年不断地升高,虽然升高的幅度很小,但的确在变化。

  《金史•天文志》中记载了一条十分惊人的资料:“太宗天会十一十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意思是: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历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而去,不一会,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这个记载十分重要,因为这条记载不同于其它的野史传说,竟堂堂正正出现在国家的正史当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导,由于学业生产的需要,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天文观测,从汉代起国家就没有专门观测天象变化的机构——司天台,以后历代政府都将这一机构沿革下来,虽然名称一再更变,但职能大体一致,金朝也不例外。司天机构每天每时都有精通天文的人在观测,并将观测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定期送交国史馆封存,而历朝历代的《天文志》就是根据这些原始的观测记录写成的,可信程度极高。因此,完全可以肯定,在公元1133年6月15日这一天,月亮的运行轨道突然出现了极大的异常情况,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月球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了极大的异常情况,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月球的轨道是可以发生变动的。从这则记载来看,月球好像是在被什么人操纵着,就像汽车驾驶员一旦发现偏离,立刻加以纠正。

电子计算机按照天体力学的控制数据,无论如何解释不了月球轨道。

  月球有着“神奇的巧合”,它的直径是太阳的1/400;它到太阳的距离恰巧是到地球距离的400倍,所以从地球上望去,它不大不小,正好处在可以发生日全食的位置上!

  阿波罗登月计划给人类带回了对于月球更多的疑问。

  800多名科学家分析了阿波罗12号飞船带回的两块岩石,经“钾-氩测定法”测定,这两块岩石的年龄有200亿年,而地球的年龄只35-50亿年,太阳系的年龄也才50亿年。同时科学家在月表岩石中发现了六种地球上没有的矿物质。

  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小不一,有的直径2-3公里,有的直径几百公里,但所有环形山的深度却是一致的,这能说环形山是陨石撞击的结果吗?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威尔金斯博士认为:“有各种迹象向我们暗示,月面下有30-50公里厚的壳体。”

  月岩密度是地岸密度的1.25倍,而月球引力只有地表引力的六分之一,这果真说明月球是一个中空体吗?

  1972年5月13日,幸运的事件发生了,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月面,给了人类测量纵横月震波的绝妙良机,分析认为:月球很可能是个中空体。

  如果月球人真像毕德格拉斯所说比地球文明先进十五倍的话,那么类似爱因斯坦“统一场”的理论在我们看来,无疑是小学算术或婴幼儿启蒙读物。

  月亮是离我们地球人类最近的星体,而我们对月球的疑问却多得不胜枚举。

  同时,月亮是与人体生命具有直接关系的星体,比如显见的例证有:月亮周期与人的情绪周期一致,与女性的生理周期吻合,甚至与人的手相有关;至于地球气象方面,专家们会举出数不清的现象。

  若是从天文学角度考察月球谜案,相信目前还不可能取得明晰的答案。我们的探索主要限于在文化史学中考察月球与人类的相关记载和传说。

  人类对于月亮的探索古今不衰,除了神话传话而外,古代典籍中还有有关月亮天文现象的详细记载。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更实施了阿波罗探月工程。但是尽管如此,月亮之谜仍未有稍缓。

  我们在这里提出的关于月亮的假说绝非闭门造车式的突发奇想,尽管这观点本身具有惊人骇世的爆炸性。  

 浩月当空,盈亏有序,很早以来就吸引人类对它产生无限遐思。在世界各民族早期的原始宗教里,对月亮的崇拜十分普遍,许多民族都把月亮视为丰产之神,甚至认为使值物生长的是月亮而不是太阳,巴比伦人认为,从月亮产生各种植物的生命;巴西的土著人则认为,月亮创造了一切植物,因而称月亮为植物之母等等。总之,许多民族都把月亮看成是生命存在的根源,并产生了一系列神话。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而且,这些传说无一例外都把月亮与某种生命相互联系,比如说,屈原在《楚辞•天问》里就责问月亮说:你肚子里养个兔子干什么?而《淮南子》则认为“月中有蟾蜍”。有衣人解释说,因月色洁白和白兔相类,故将月亮与免相联;还有的人认为,蟾蜍夜间活动与月亮活动规律相类,两者因为近似性联系在一起。这两种解释太过牵强。我们认为以上传说旨在说明“月中有生命”这一古老的观点。中国天与月亮最著名的神话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相传,在尧帝的时候,天上不知为什么,一下子跑出十个太阳,它们都是天帝的儿子,十日并出,地上草木皆枯,人类大受苦难。天帝帝俊命令天国中一个擅长射箭的神——羿,到人间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羿领着妻子嫦娥(有的书中叫姮娥),来到人间。羿看见人类受苦的样子,心里很难过,忘记了太阳是天帝的儿子,引弓搭箭,连续射落九个太阳,还要再射,尧帝认为太阳也有利于人间,就偷偷拿走了羿的一支神箭,一个太阳才幸免于难。

  羿射死九日,得罪了天帝、虽然功劳显赫,还是被天帝革除了神籍,与妻子嫦娥永远住在人间,从神变成了人。嫦娥可受不了这种处罚,她怨恨羿连累了她,每天缠着羿要重返天官。羿没有办法,只好跑到住在西昆仑山的王母娘娘那里求长生不死之药。据说,西王母的药不但可以长生,吃多了还可以肉体飞仙。大约西王母看在羿射日功劳上,给了他一些不死之药。

  羿高高兴兴回到家,准备选个好日子,与妻嫦娥一齐吃下不死之药。可怀有私心的嫦娥,乘丈夫不在的机会,偷偷把不死之药统统吃了下去,顿时感到身体轻飘飘,一直飘到空中。可去哪里呢?她怕天神们嘲笑她背叛了丈夫,就一直朝月亮奔去。从此以后,月亮上就有了人——嫦娥。大约到了很晚的时候,人们觉得嫦娥一个人住在月亮上太冷清、太寂寞了,于是又好心编了另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吴刚的人,因为学仙有过,所以被罚到月亮上去砍桂树,实际上是为了跟嫦娥作伴。

  “嫦娥奔月”的神话,它的主题是想说明月亮上有人居住,而且为什么会有人居住的问题。月亮上有人居住的观念,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看法,有些并非是神话。

  大哲学家和科学家毕得格拉斯就相信月球是不寻常的星球,他认为月亮并不是荒漠的世界,而是存在着相当发达的文明,他十分肯定地说过:“月球人是十分优秀的,他们的历史比地球人类的历史古老十倍。”据说,毕得格拉斯的观点是从埃及一个大祭司那里得到的。在古希腊神话中,象征智慧和文化之父的天神俄耳甫斯也曾说过:有某种人类居住在月球上,他们都居住在月球的内部。

  长期以来,科学家对月球也产生了诸多的疑问,认为月球是个十分奇怪的东西。之所以说它奇怪,是因为月球作为一颗自然星球不该有那么多的巧合,是因为现代科学理论无法对它做出合理的解释。

月球是从何而来?

  到目前为止,关于月球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热点。可一百多年过去了,科学界的争论不但没有统一,反而分歧越来越来。1969年,当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许多人都大松一口气,认为这次人类登月可以彻底结束关于月球起源问题的争论。然而没有想到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不但没有带回科学家们预期的答案,而是带回比登月以前多出不知多少倍的新疑问。这样一来,关于月球起源问题又再一次成了争论的焦点。

  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三种假说:一、捕获说;二、同源说;三、地球分袭说。所谓的捕获说是指月球是地球引力从空中抓过来的。持这一假说的人们认为,月球原来是太阳系或宇宙中一颗自由自在的行星,当这颗冒失的行星间到地球引力范围之内时,立即被地球老实不客气地把它强行留在轨道上,成了地球的卫星。但是,这一假说从天体力学的角度来讲,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同时在统计学上也是站不住脚的。难怪不少天体物理学家和天体力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卫星的可能极小,甚至完全“无此可能。”

  地球有能力把月球“抓”过来吗?好象不太可能。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1/4,这么巨大的卫星在我们所知的宇宙中还是绝无仅有。太阳系最大的卫星除月球外是木星——木卫3号,但它的直径也只是木星的l/27。要想在宇宙中抓住这样大的卫星,地球显然有点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月球虽然在地球轨道上,但它离地球又太远了,在现在月球这个位置,实际上地球对它的引力影响远远没有太阳对它的引力影响大,单从引力的角度说,月球被太阳吸引过去的可能性要远远大过地球,可它偏偏成了地球的卫星,这不是很奇怪吗?

  还有一个情况,太阳系中有一巨人,那就是木星,它的直径是143,200公里,相当于地球的11.23倍,由于它的密度比地球要小,虽然体积是地球的1415倍,但质量只是地球的318倍,尽管如此,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极为强大的引力。美国华盛顿的卡内基研究所,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木星的引力是地球的一个自然屏障,它将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吸引向自己,使地球免遭巨型陨石的轰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这道屏障,地球遭外力撞击的可能会比目前增加1

  倍,大约每十万年一次,那样地球就不会出现人类。如果月球是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偶然闯入,那么它会被距地球9.67亿公里的木星吸引过去,而不会成为地球的卫星。有一位科学家曾提出这样的疑问:“月球在离地球那么远的地方究竟要干什么?作为地球的卫星,它离得如此之远;我们要承认它是地球‘俘获’的,可个头又出奇的大,它又围绕着地球沿一条圆形轨道旋转,这太令人无法想象了。”除非月球是“自愿”被地球捕获的,否则绝无可能。

  从地球上望月球,它看上去与太阳的大小差不多,造成这种错觉是距离奇怪的安排。月球的直径是3476公里,而太阳的直径是139.2万公里,也就是说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4960万公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只有384401公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刚好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望去,月球和太阳大小差不多,这样月球就正好处在可以发生日全食的位置上,月球不大不小,准确无误地与太阳重合。天文学家把这一奇怪的现象称之为“天文学的事故”,因为这用天文学原理是无法解释的。

  如果月球真是被地球“俘获”的话,那这种神奇的距离安排,也太令人吃惊了,正如有些科学家指出的那样,“就算是偶然发生的,也未免过于离奇了”。

  天文学家洛希研究推导出一条天体力学定律——“洛希极限”理论,即卫星围绕行星旋转是由于不断受到行星强大引力的吸引所致,离行星越近,这种引力也就越大。近到超过这条极限时,卫星就会被引力摧毁。但如果超出这条极限时,卫星就会挣脱行星引力飞去,也就是卫星被行星引力吸引又不会被引力“撕碎”的安全极限距离。可奇怪的是,假如“俘获”说是正确的话,那么当初月球沿一条切线通过地球旁侧没有被“撕碎”已经是怪事,而现在它又呆在它本不该呆的地方,不更是怪事一桩吗?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宇宙飞船飞行姿态及速度的专家们普遍认为:月球要造近地球,又不至于与地球迎头相撞,还要在地球轨道上运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言下之意,除非月球也有一套类似电子计算机的控制系统。科学家沃尔特•萨里班说:“天体力学可以计算出在引力相互作用下某个天体运行的情况,但是对月球如何来自远方,被地球引力俘获,跃上地球轨道……却无能为力。”

  俘获说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解释现在月球的轨道形状。大家知道,现在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几乎是个圆形。星际间自然运行的星球速度大得惊人,一般的星球可以达到每秒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速度,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也有每秒30公里。如果月球是俘获的话,那么地球俘获这么大个头工星的空间十分狭窄,这就要求被俘获的星球以适当的速度、适当的角度,十分准确地进入这条狭长的空间,如果角度过小它将穿出引力之外,如果角度过大它就会一头撞向地球毁灭,这是一个极为高难的动作,比体操运动员的动作不知难多少倍,它要求相当的精密、准确。这与“阿波罗”飞船太空飞行一样,在飞船接近月球的时候,为了将飞船送入月球轨道,就必须重新启动火箭发动机,调整飞船的速度和飞行姿态,这一切都必须借助高精密的电子计算机来完成。由此可见,月球进入现在的轨道是上帝的巧妙的安排,而且这个上帝肯定懂电子计算机。再者,即使月球误打误撞进了这条轨道,根据引力的规定,它也该沿一条扁形的椭圆轨道运行,而实在不该像现在这样沿一条近圆形的轨道运行。月球是在发什么疯?

  根据传统的科学理论,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在遥远的年代里比现在要离地球均匀得多。因为根据物理学法则,一切卫星都以螺旋线缓慢地向它们环绕运行的行星表面靠近,越是小的卫星,其靠拢的速度也会越大。然而,十分奇怪的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目前月球的轨道已在不断地升高。虽然每年升高的幅度很小,但是确在升高、远离,这与传统的物

许多科学家认为从自然状态去解释月球的存在,太困难,几乎是无法解释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威廉•罗伊•谢尔顿在《征服月球》一书中写到:“为了将月球维持在现在的轨道上,承认有某种因素使月球就范是重要的,因为‘阿波罗’宇宙飞船在距离地面150公里的轨道上绕地飞行,要90分钟旋转一周的话,它(月球)就必须每小时飞行2.9万公里。与此同时,某种因素也必须准确地让月球以一定的高度和速度运行。只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它就不会偏离地球轨道。看一下人类当初如何使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轨道就明白了,不过人造卫星虽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高度和方向,由于它不会偏离轨道,所以不见得一定要微妙的地球引力与离心力来保持平衡。”谢尔顿还指出:“过去在讨论月球起源问题时,科学家们几乎费尽了心机,但问题仍旧是问题。他们对月球准确地选择了这么一条轨道感到无法理解——肯定存在某种因素,它使月球以现在的高度和速度运行”。谢尔顿所指的“某种因素”是什么呢?除非用某种智慧的方法将月球送入轨道,否则一切的疑问依旧是疑问。在这种背景下,苏联的科学家提出了“月球——宇宙飞船”的假设,月球的众多偶然和巧合在这一假说下统一了起来,并反过来作为这一假说的证据。

关于月球的另外两种假说是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

  同源说的根据是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大约200亿年前,整个宇宙收缩,所有的宇宙物质被压缩在一个极小的点上。突然有一天,这个密度难以想象的点发生了大爆炸,宇宙物质向四处扩散。扩散过程中的旋转力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宇宙尘埃团。这些尘埃团在高速旋转的中间产生了恒星,恒星的四周又出现了行星,行星的四周形成了卫星。1929年,美国的哈佛尔通过光谱分析发展,所有的恒星正飞离我们。离我们2.5亿光年的一座星云,正以每秒6700公里的速度飞离太阳系,离我们12.4亿公里的牵牛座也以每秒39400公里的速度运离我们,这就是所谓的“红移”现象。比如,我们找一个汽球,随便在汽球上点一些墨点,等吹起汽球你就会发现,随着汽球的膨胀,这些墨点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宇宙膨胀与此相类似。

  根据这一理论产生了地球——月球同源说。在大爆炸宇宙物质扩散当中,最早形成了太阳系宇宙尘埃团,这个团状的物体围绕一个中心高速族转,中心四周的物质逐渐凝聚成太阳,四周旋转中的物质,渐渐形成了行星和卫星,地球与月球就是这样形成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曾发生反复分裂,由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将地球上的一部分物质给“抛”了出去,于是形成了月亮。据说,现在太平洋的面积与月球的面积差不多,故而有人认为地球在“挤”出一部分物质之后形成了太平洋,主张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还把环太平洋火山带作为证据。

  这二种假说必须找到一条有利的证据,那就是月球与地球的年龄要相等,而且月球的物质构成要与地球的物质构成一致。从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宇宙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开始,人类又先后六次登上了月球,耗资达250亿美元。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的月面表层原始标本有2000多块,总重量达400公斤。但800多位科学家在分析这些原始标本的时候,产生了更多的疑问,震撼和动摇了月球同源与分裂二种假说。

  首先,是关于月球的年龄问题。迄今为止,科学家在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岩石是35亿年,这种岩石是在非洲大裂谷中发现的,据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大阳的年龄大约是50亿岁,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6亿岁。而第一次降落在月面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信手捡起的月面岩石其历史都在36亿年以上。在以后的数次登月中,宇航员从月球表面带回的岩石中还有43亿年,甚至45亿年以上的东西。“阿波罗”11号飞船带回的月面土壤标本据信历史已达46亿年。46亿年前后,正是太阳系刚形成之际,这么古老的岩石不该出现在月球表层。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月球的土壤显然比它周围的岩石还要“年长”1亿年。如果说,现代探测鉴定年龄的方法有错误,那么这种错误不论是对地球还是月球都是一样的,不该有如此大的差别。难道说美国的宇航员是带回了一些极个别的标本吗?事实证明好像并非如此。原苏联的无人月球探测器也获得了与美国相同的结论。

  惊奇还不止以上这些。人们将月表岩石用“钾——氩测定法”测定发现,有的月表岩石竟达70亿年,在“阿波罗”12号飞船带回的岩石中,有两块的年龄竟是200亿年,而这200亿年相当于地球年龄的四倍。科学家认为,这是我们宇宙中所发现的最古老的东西,因为我们现在所知的宇宙的年龄也不过200亿年,那么就是说月球不但比地球、太阳更古老,几乎与宇宙同龄,这太不可思议了。即使从最保守的年代估计,月球也有50-60亿年的历史。这个年龄说明,月球根本不是太阳系的东西,它诞生在宇宙中的某一个角落里,不知穿越了几亿个恒星系,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时光,才来到我们太阳系,在它极为漫长的旅行过程中,并没有被其他恒星系的星球俘获,这的确是个奇迹。

  其次,是关于月球构成的问题。根据“阿波罗”带回的月表岩石分析,构成地球和月球的物质不太一样,这与我们发现的“自相似”理论有些出入,这种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天、地、生命,构成它们的元素在种类和数量上几乎是一样的,并符合黄金分割比值0.618。按照这一理论和月球是从现在太平洋所在区域脱离地球的假说,那么月球就是应该是由与地球相似的物质构成,然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月球和地球的物质构成相去甚远。科学家在月表岩石中发现了六种地球上没有的矿物质。这些发现不但没有成全“地球-月亮”母子说的假说,而且还彻底否定了地球和月亮是同期由宇宙尘埃和气体形成的“同源”假设。

  以上三种月球起源假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又远不是用科学所能解决得了的,故而现在有一种新的假设,即“月球-宇宙飞船”假说,认为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有一种较我们地球进化先进几十倍的高智生物,他们出于某种目的,使用了某种技术,将一个小行星内部挖空,改造成巨大的宇宙飞船,然后经过漫长的年代,穿越了许多恒星系来到我们地球轨道,这一假设可以解决许多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月球神秘现象。我们倾向于这种假说,因为这一假设与上古神话所记述的事件有许多一致的地方,甚至双方可以互证。

月球环形山之谜

  月球不但从起源上是个神秘的星球,其自身也有许多令人不解之处,据历次宇宙飞船拍回的月表照片显示,月球显然是个月貌分配极不平衡的星球。大家知道,月球的地貌分三种,即环形山、山脉和月海。月球向着我们这一面的环形山和山脉很少,而且有一大片平坦的月海,出乎意料的是,月球背面的照片显示,那里的环形山竟是那样密集,一个紧挨着一个,与月球正面的地貌完全不相同,这是自然形成的吗?对环形山的形成,一般认为那是小天体或陨石撞击后留下的“星伤”,像我们地球上的陨石坑。但奇怪的是,为什么陨石过多撞击月球的一面,而另一面却比较少呢?月海是那样平坦,丝毫没有被撞击过的痕迹,难道在千百万年里竟未发生过一次撞击事件?科学家们认为,月球如果曾穿行过一条陨石带,那么来自哪一方面的陨石都基本相等。月球的这种地貌很显然不是自然形成的结果。

  如果环形山真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由巨大陨石撞击形成的,那么月球环形山本身就立即否定了这一看法。如果一个巨大的陨石以每秒4.8万公里的高速撞击月球的话,那么其效果相当于一枚数百万吨级的核弹。比在广岛爆炸的小原子弹要大得多。苏联科学家说,一个重百万吨的陨石给月球造成的破坏相当于爆炸一枚一万万吨级的核弹,因此只有上百万吨的巨型陨石才能给月表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按一般道理,大的陨石撞击后形成深坑,小的陨石撞击后形成浅坑。对天文学家来说,月球环形山的成因是一个不易破解的谜案。月亮上的环形山与月球体积相比,有些大得出奇,这本身就是一条奇怪的现象,在如此巨大的连续撞击下,月球没有被撞碎,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不但如此,月球上的环形山不论有多大,可深度几乎一致,大多数都在4-6公里之间。有些环形山达到直径160公里,可深度却只有2-3公里。这是为什么呢?

  据科学家推测,一个直径80-160公里的陨石撞击月面,由于其能量相当于几百万吨级的核弹爆炸,所以会在月面形成一个深坑,按这样大的冲击力计算,撞击月球的陨石应在月面撞出一个深达几百公里的深坑,甚至有科学家认为,一个直径6公里以上的陨石,也会造成一个比直径大4-5倍的深坑。可奇怪的是,月球上没有一个陨石坑是按科学家们的推测出现的。月面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加加林环形山,它的直径是280公里,可深坑仅有6公里。一般直径200公里左右的环形山,深度大约都在3-4公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科学家们迷惑不解。

  科学家面对如此分布的地貌及深度差不多的环形山陷入了困境,以往的科学理论和各种各样的统计、计算统统失去了效用。“月球-宇宙飞船”假说认为,月球奇怪的环形山并非自然形成(自然的确无法形成类似的环形山),而是被智能生物改造而成的。它实际上是“月球-宇宙飞船”最外面一层防护层,通过对月球物质密度的分析计算,他们认为,一颗较大陨石撞击到这层防护层上只能形成一个小坑,最多不超过4公里。在无法科学解释月球环形山的情况下,这个解释恐怕是最合理的。

天为何物

  双手合十几乎是所有宗教礼拜的一种基本姿势。为什么所有的宗教都选择了这种姿势呢?  

  内蒙古阴山岩画的发现澄清了这个谜案。在那些刻制于上万年至数十千年前的岩画群中,人们注意到这样一种基本图案:一个人双脚是环形跪坐状,两臂上举,双手合十,头顶悬一巨大的环形物。  

  甲骨文中天字最基本的一种是“吴”,这个字按照后世文字学者的释意是:正面站着的人为天。  

  研究表明,对“吴”字的上述释意是错误的,“吴”字要表达的观点是“吴”上面的“O”——即“人”字上面的“大星球”。  

  天文学家贝拉米通过大量的精密计算,认为月亮并非古已有之,月亮来到现在的轨道是距今一万五千至三万年之间的事。  

  中国古代典籍有世界公认最早、最全的日食记录。三千多年的记载表明,月球旋地轨道是在不断升高的。  

  公元1133年6月15日,月亮曾突发性地偏轨道,向南而去,不久又回归。这一记录真实地见诸于《金史•天文志》。  

  盘古开天以神话的形式讲述了一则真实的故事。天为何物?天就是月亮,月亮曾莅临地球!  

  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关于“天”的神话最为多见,并且在神话体系的时序上也都排在最靠前的位置。例如《圣经》开篇讲的就是上帝造天地;中国的“女娲”神话,也相对在其它神话传说之首。  

  如果仔细分析来看,神话中的“天”均有这样一些特点:一、天是一种“存在”的实体,而不是虚无的空间;二、“天”或“造天”与“造人”相联系;三、“天”与“光”相联系,“天”与“神”相联系;四、“天”对于人有绝对的权威……  

  归结以上各点,人与“天”有内在、直接的相关联系,这似乎是神话的本意。那么,“天”是什么呢?  

  天是人类由来的一个场所,这个场所使人有了知觉,这种知觉的直接体验就是“光”。我们有理由认为:天是一颗运行的被“神”控制的星体。  

  这个星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月亮。  

    看似毫无道理的崇拜  

  北京有处气势雄伟的名胜古迹——天坛,它是明清两朝历代帝王举行祭天大典的神坛。在天坛正北是供奉各种天神的神殿,名叫祈年殿,殿下有“三音石”,四周有“回声壁”。殿内有两排各种天神的神像,或威武、或庄严、或高深莫测,而殿的正中央供的则是中国古代最高的一位神——天帝。凡到过祈年殿的人一定会感到奇怪:天帝没有神像,只有一块小小的牌位。大家知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有偶像崇拜,基督教里的耶稣,佛教里的释伽牟尼,道教里的太上老君等都有自己的神像,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至上神——天帝没有神像呢?难道是中国人对天帝不尊?  

  实际上说穿了并不奇怪,不论是中华民族,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没有一个能够给“天帝”造出一个神像,因为中国崇拜的“天帝”不是具体的神,它代表是浩渺、无垠的天空,请问,有谁能为虚无的天空制造出一个具体的神像呢?没有!而且永远也不会有。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对虚无的天空产生崇拜?这恰恰是问题的所在,因为我们也在问:中国为什么能够形成看似毫无道理的崇拜?

观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它既见于上古的记载,也见于民间传闻,如今的王屋山上仍有盘古寺,每年都有一些人前来祭典。盘古的神话是美丽的,因为他是个伟大的善良之神,默默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由于他的“临死化身”,我们才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接下来共工的神话可就未必美丽了,因为他是一个恶神,曾给人类带来无限的苦难。  

  盘古虽然费了极大的努力开天壁地,可开天辟地的任务并没有完成,那个天老是赖着不走,就是浮在人们的头顶上,天和地中间有一根巨大的柱子——不周山,它上顶着天,下连着地。有一年,天上出了一个坏神,他就是水神共工,他长着人的脸,蛇的身子,红红的头发,简直是只愚顽的禽顽的禽兽,性情极为残暴。可能是为了与火神祝融争权夺利,二人打了起来。战争的结果,根据人间善恶法则,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胜利了,而代表黑暗的水神共工当然战败了。可没想到小肚鸡肠的共工,打败了仗,一口气闷在肚里,又羞又恼,竟一头向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碰去,只听轰的一声,不周山倒了。这下可了不得了,天上塌了一个大窟窿,地的一角也损坏了。天带着这么一个丑陋的大洞越升越高,从此以后,天就再也没有回到大地的上空。至此,天和地才算真正开辟了。谁能想到,开天辟地这么一件伟大的事业竟是由恶神共工最后完成的,它的起因竟是由于一场丑恶的战争。  

  不难发现,虽然这两则神话有相互混杂的痕迹,但它们的主题却是同一的,都在说明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事实及过程。神话不难给我们这样的印象,在两则神话的通篇叙事中,虚无的天空被拟人化了,在整个叙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是神话的核心。这种叙事的思想贯空于整个中国神话当中,比如,对“天梯”的各种传说,“女娲补天”的奇异记载等等。原始人为什么要把虚无的天空拟人化呢?这种超越思维侍点、超越宗教规范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以上两则神话对虚无天空的描述有三个共同点:一、我们头顶上的天空开始时离地很近很近,后来在某种情况下才离地而去。二、整个天地分离的过程伴随着很强烈的动态感,在盘古的神话里“天日高一丈”,在共工的神话里“天倾西北”,而且刚刚分离的天空几次想和大地重新合拢,摇摇欲附,这是一个极强烈的动态过程。假如我们承认神话中的描写有一定的真实背景,那么按照一般性的常识,凡是可以发生空间位移的东西,必定是个有形体的东西。三、世界所有关于天地分离的神话无一例外认为,天和地是从同样一种东西——混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天和地的构成是相同的,都由某种有形体的物质性东西构成。中国神话里有“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的说法(世界上许多混沌开天的传说都有这一思想),但阴阳五行思想正式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即使这种思想的萌芽也不会早过盘古开天的传说,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从神话中毫不客气地剔除出去。  

  在此,我们很难想象,原始人为什么会把虚无的天空与坚实的大地混为一谈,原始人即使再蒙昧还不致搞不清虚无和有形的区别吧!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想法呢?除非事实本身如此,否则,这个问题不可理解,因为它并非可以想象得出来。而假如我们承认了神话中描绘的是事实,那么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个使我们目瞪口呆的必然推论:这两则神话中所描述的天并非是虚无的天空,而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天空。
   读到这里,一些被传统思维束缚着的人肯定会勃然大怒。他们会说:“你不能随意拼接一二则神话的某些内容,而得出一个异想天开的结论。即使是假设也要有比较充足的证据。”但我们要问:世界上有多少科学发现是系统研究后的结果?瓦特发明引发欧洲工业革命的蒸气机,不也是源于蒸气推动壶盖的一个偶然启示吗?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过分强调了实证的作用,基至被实证的方法彻底束缚了头脑,那么我们人类的许多科学就不会有今天,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现在正逐步被科学所证实,但在“相对论”提出的时候又有多少实证的价值呢?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缺少实证的根据就失去进行严肃假设的勇气,同样,我们也不能用有无充足实证的标准去刁难任何一种假设。再说,我们“天”是有形实体的假设,并非仅仅来自以上两则神话,上古神话地理位移,异地同说两种现象给我们的假设提供了另外一种证据。  

  说到盘古,也许有的的人并不知道,我们先民无限崇拜的盘古神,最初并非汉民族的神,它的源头在西南高山地带的苗族地区,准确地说他是苗族的神。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原汉民族会把苗族的神请到中原呢?大家知道,盘古在上古神话里有人类始祖的痕迹,这样一来,汉族就等于承认苗族。汉同祖,而且是苗先汉后,可是历史上汉民族一直以文明自居,曾把西南少数民族视为蛮夷,要接受与蛮夷同祖的观念是多么不可思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个最自然的解释是:当时西南与中原一样有“开天辟地”的传说,而且内容极为相似。在部落迁徙,民族自然融合的过程中,部落间的神话与传说也在不断地交流与碰撞,最后按综合归类的法则自然溶合到一起,如此说来,“天地分离”的动态过程以及对构成天的看法,在相隔几千里从无往来的两个地点、两个民族中同时存在。  

  实际上,关于“天地分离”神话地理位移、异地同说现象不但在中国,在印度、菲律宾、日本等国的神话里,我们同样发现了极为相似的上古传说。如果说“天地分离”仅仅出于原始人的杜撰,那么又如何去解释这种大范围的惊人一致呢?在没有其它更为合理的解释之前,我们为什么不能先假设神话中的天是一个有形的实体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去想:世界范围“天地分离”的一致性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事实呢?

    上古“天”是一个有形实体的推测,还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强有力的证据。  

  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古文中,“天”字有许多种写法,其中一种是把天字写成“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的形象。有人解释说,这是一个正面站着的人。整个字的释意是这样的:正面站着的人为天。  

  我们发现,在甲骨文中关于“人”字的写法不止一种,都是用一个人形来表示,大体上与“○人(注:上下结构)”差不多,为什么要用一个极为相似的字去表达一个毫不相干的意思呢?如果说“○人(注:上下结构)”是以正为阳为天,反为阴为地的思想去创造的,也同样解释不通,因为甲骨文创于商周时期,而且它的源头还要更早,而阴阳五行的思相却出现于春秋时期,二者在时间上相去甚远,无法把后人的思想强加于先民。因此“正面站着的人为天”的解释我们认为是不妥的。  

  再仔细研究一下这个字的结构,我们发现,代表人脑袋的“○”似乎大了一些,与其它部分失调。所以,我们认为“○”字所要表达的重点不是下面的人,而是人头上的“○”,这个字的释意应该是这样的:人头顶上的“○”即为天。这个解释与中国的神话正好是相符合的。不止一则神话说到,天离我们很近的时候就悬在我们的头顶上。  

  另外我们知道,在古代的文字和岩画中“○”常用来表示太阳或天空中的星星,所不同的是,表达太阳的“○”中常有一点,表达星星的却没有这个标志。那么,甲骨文中的“天”字就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所谓的“天”就是一个离我们头顶很近的球体,它像星星一样。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看似毫无道理的天空崇拜就太有道理了。  

  甲骨文中还有一个天宇的写法“一人(注:上下结构)”,我们可以把“一”下面的部分看成是一个人,那么“一”究竟代表什么呢?在甲骨文中常常用“一”代表大地的地平线,像“│W│”(山)字,底下的一横就代表大地。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字的准确释意应该是:人头顶上的大地即为天。  

  人的头顶上怎么会出现大地呢?如果我们把上一个甲骨文和中国有关“天”的神话联系起来理解,意思就一目了然了;一颗巨大的星星,因为它离我们头顶很近,那么你就感觉不到它是个球体,只感到一片大地在你头顶上。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阴山的狼山段发现了大批岩画,其中有一幅岩画中刻着一个人,双脚呈环形(跪坐貌),两臂上举,双手合十,头顶上有一个圆球形的图象(见图六),象是在对它礼拜。研究者认为:这个环物“很可能是太阳的形象”。所以将这幅图叫“拜日图”。  

    

  就现在我们发现的岩画来看,表示太阳一共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圆圈中有一点,一种是圆圈中有只太阳鸟,还有一种是圆圈四周有放射状的线条,用来表示太阳的光芒,这三种表示中以后二者居多。这幅岩画没有表示太阳的特殊标志,那么这个人所拜的是什么东西?我们认为它就是天,一颗悬在我们头顶上的巨大星球。这个假设武断吗?不!从甲骨文有关“天”字的含意和中国神话中,我们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女娲补天”说明了什么?

  即使撇开甲骨文不谈,中国上古其它神话透露出的信息也可以证明我们的推论,只是从未有人试着从另一个更加公允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神话,比如“女娲补天”的神话,只因它过分离奇,远远超越现代人的想象之外,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它当成原始人的杰出幻想作品来欣赏。  

  女娲补天的最早传说记载于《淮南子》中。相传,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因争权夺利而发生战争,战败的共工无处撒气,一头把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给撞倒了。于是乎,天哗啦啦塌了一个大洞,大地上洪水泛滥,到处是熊熊的大火,人类饱受苦难。善良的女娲神,看着她的子民们在洪水和大火中四处逃生,心里十分难过,只好辛辛苦苦去补天。在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篇,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说起?主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女娲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愧,日夜悲哀”。后来,这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偶遇降殊仙草,于是引出了一段情意绵绵、泪洒纷纷的感人故事。  

  女娲是人类的造物神。他创造了人类又补好了苍天,对人类来说真是功德无量。所以关于女娲的事迹流传甚广,并演变成一系列的社会风俗。明人杨慎在其《词品》中记“宋以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借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现在中原地区还有一种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女娲补天以后,用泥巴做成一男一女,让他们在凡间结为夫妻。有一年,过大年的时候,夫妻俩为了感激女娲,做了很多的年粑送给她,女娲只收下一点,说:“我用了三万六千块石头补天,有些缝没有合严。你们把这些带回去,在正月二十日把它吃掉,便可以将天上的缝补严。”从此以后中原有了过年吃年粑的习俗,中原至今传诵着这样的民谣:“二十把粑煎,吃了好补天;麦子结双吊,谷堆冒尖尖。”竟然把吃补天的煎粑作为祈祷神灵保佑,祝愿来年五谷丰登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关于补天的传说单独见于女娲的事迹之中,从神话的主干——补天来看,没有后人添加斧凿的任何痕迹,大约在文字出现的几千年前就流传在中国大地上。有些学者认为,女娲部落可能是最早发明金属冶炼的部落,所以才有炼石补天的传说。大家知道,中国的青铜时代大约始于商朝,即公元前1500年前后,而中国的甲骨文始于公元前3000多年,如果女娲补天象征着冶炼技术的发明,那么无疑是把中国的青铜时代一下子提前了近2000年,这显然没有任何考古方面的证据。退一步讲,即使我们承认女娲补天是冶炼技术发明的象征,又如何去解释“天穿一洞”的传说呢?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在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也是靠先进的科学仪器探知,那么古人是如何将本就虚无的天空想象出塌了一个大洞呢?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认为,“天穿一洞”与“天倾西北”一样,如果没有直接的视觉感受,是任何人无法想象得出来。不要以为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无所不能的,科学证明,人类的想象同样受到限制,《西游记》奇不奇?太空大战玄不玄?但若仔细分析,它们都可以在实实在在的现实当中找到离奇中的真实性,猪八戒不过是人身上按了一颗猪头而已,但没有任何一拉古人可能想象出航天飞机。因此,若没有现实的真实性作为依据,古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天穿一洞”的情景。这个真实背景又是什么呢?只能这样认为:上古时的人真的看到“天”塌去一块,所以才有了“天穿一洞”及“女娲补天”的神话。  

  根据中国神话对“天”的奇异认识及甲骨文中“天”字释意,我们可以大胆作出如下假设:远古时一颗巨大的星球飞临地球上空,由于它太近,从中原地区看上去,这遮挡了整个天空,所以,上古人把这颗神秘的星球称为“天”。  

  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圆满地解释中国怪异的天空崇拜的由来:一颗巨大的星球在地球某地上空存在过一段时间,古人把它称为“天”,这个天与人类的生活曾有过密切的关系,因而被我们的先民当成神来崇拜。后来,这个被称之为“天”的星球又远离地球而去,取代它的是茫茫虚无空间。但原始宗教顽强的继承性,并没有因为空间的巨大改变而中断,只是随着岁月的流失,人们渐渐习惯于接受无形无体的虚空,怎么也无法将原来的“天”与现在的天统一起来,所以形成了怪异的天空崇拜。



  “天”既然是一颗曾离地球很近的巨大星球,那么它究竟是谁呢?又到哪里去了呢?

  在我国西南瑶族地区,有一则古老的传说:在远古的时代,天上只有太阳和星星,却看不见月亮。有一天晚上,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热烘烘、七棱八角的月亮,它不圆不方,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放射着毒热的光。

  月亮离我们地球38440公里,它的大小是地球的1/4,即直径3476公里,这么大一颗星球由于距离我们过远,所以看上去像一个大盘子。1690年,当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类才第一次清楚知道了月表地形的构成,月亮上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和山脉,还有很大一片平原(月海)。可瑶族的这则古老传说里,说月亮七棱八角,分明指的是月表凸出的山脉和各种环形山,这只能在离月球很近的地方才能观察到,否则不可能有“七棱八角”的概念。另一方面,月球是个近圆的天体,可这则传说却说它“不圆不方”,这进一步证明,当时月球离地球近到让人感觉不到它是圆形的程度。假如真是这样,有推能否定我们的头顶上不是山峦起伏的大地?如此,我们先民创造“不”和“吴”——天字,不但有道理,而且是太形象了。

  上古时的“天”就是月球,这便是我们的假设。大家试想一下:突然有一天,我们的头顶上出现了一个直径3476公里大小的天体,低得仿佛人一踮脚就能摸得着的程度,它遮住了天空和星辰,久而久之,它无疑就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天”。由于这个东西太大,也离我们太近,那么不论怎么向远方眺望,它总是和地相连着,这与中国“天地不分”的神话是多么吻合!这样一来,你不论从哪座山、哪棵树的侧面望去,都会有同样一种感觉,山和树上顶着天、下接着地,人们由此想象:登上了山,爬上了树就到了天上去啦,这山和树多么像神话中的天柱,仿佛一碰断它们天就飞离了,这与共工撞到不周山导至“天地分离”的神话又何等相似。

  我们惊呆了,谁能想到,在看似平谈无奇的中国神话里竟然潜藏着一个如此巨大的秘密,事实上,中国神话中的秘密远不止此。难怪一些美国科学家在仔细研究了中国上古神秘文化之后,感概万千地说:“下一个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他们认为,揭开中国文化的秘密将会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明月几时有?

  对我们“天——月球”的假设,可能会有许多人捧腹大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说我们在编新神话。可能还有的人会说,月亮从来就在天上现在的位置,这是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就如此,怎么可能来到地球很近的地方呢?那么,我们要反问,你怎么知道月亮从来就有呢?

  我们现在确确实实知道月亮的存在是在文字出现之后,即大约距今6000年,那么在这之前天上有没有月亮呢?谁能回答。我们知道月亮的存在也依据于神话,那么在神话出现之前天空中到底有没有月亮呢?又有谁能回答。有人说,用大海潮汐对海岸的侵蚀可以证明月亮的存在。可现在也有一些科学家新近研究证明:大海潮汐的变化与月亮的关系很小,即使没有月亮,大海依然有潮涨、潮落的现象。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1037年-1101年)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曾写出这样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见“明月几时有?”的问题本身就是千古之谜。我们认为,远古的时候,天空中根本就没有月亮。瑶族的古老传说告诉我们,现在的月亮是在人类的某个时期内突然出现的,可不要忘记,人类的历史只有几十万年,而人类的记忆史不过几万年。在哥仑比亚印第安部落中也有一则类似的传说,远古的时候天上没有月亮,人类一到晚上都很害怕,有一位酋长决定牺牲自己,给大家带来光明。于是,他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向空中飞去,越飞越高,最后变成了月亮。现在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布曼族的神话也证明,在远古的时候天空中根本没有月亮。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谜案,就是美洲玛雅人的消失问题。他们虽然莫明其妙地突然消失了,却留下了极发达的文化,尤其他们的历法堪称世界一绝。在他们留下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人们奇怪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这对于一个天文学高度发达的民族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结论只有一个:在大洪水之前,天空中根本没有叫月亮的东西。在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曾存在着一个叫阿尔卡狄亚的古老国家,据当地人传说,阿尔卡狄亚人在大洪水之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忧虑和悲伤,当时只有太阳,没有月亮,月亮是大洪水之后出现的。  

  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他在写这份文献时,曾参照了很多远古时遗留下来的手稿和抄本,可遗憾的是,这些资料后来统统被毁,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他写这话时所依据的上古文献究竟是什么。古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家家阿纳克萨哥拉斯,也根据当时的一些资料说过,月亮在天空中出现是很晚以后的事。

  以上这些人类最古老的传说和记载(有些是严肃的科学著作),都说明上古时没有月亮,确切地说,是在现在月亮的轨道上看不见月亮。而我们目前又无法确知远古时天空中是否有月亮,所以,必须对古代遗留下来的神话、传说等格外重视。天文学家贝拉米曾从天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计算认为:月球来到现在的轨道是在1.5-3万年之间的事.

   那么在这之前,月亮又在哪里呢?

  在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里,有许多说到,远古时月亮离地球很近,看上去要比太阳大得多,这与中国“天-月球”离我们头顶很近的神话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月球是否有可能离地球很近呢?如果从天体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它被人操纵,方可随意改变轨道,像美国的航天飞机,它在许可的范围内可以任意改变绕地球旋转的轨道。

  但是,从一些现象和资料来看,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或者说,从历史上看,月球的轨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美国古天文学家们,在仔细研究了中国三千年的日食记载之后(中国古书中的日食记载是世界公认最早的,也是最全的记载),认为在遥远的年代里,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比现在要低得多。现代天文学家也发现,即使是现在,月球的轨道还在每年不断地升高,虽然升高的幅度很小,但的确在变化。

  《金史•天文志》中记载了一条十分惊人的资料:“太宗天会十一十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意思是: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历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而去,不一会,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这个记载十分重要,因为这条记载不同于其它的野史传说,竟堂堂正正出现在国家的正史当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导,由于学业生产的需要,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天文观测,从汉代起国家就没有专门观测天象变化的机构——司天台,以后历代政府都将这一机构沿革下来,虽然名称一再更变,但职能大体一致,金朝也不例外。司天机构每天每时都有精通天文的人在观测,并将观测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定期送交国史馆封存,而历朝历代的《天文志》就是根据这些原始的观测记录写成的,可信程度极高。因此,完全可以肯定,在公元1133年6月15日这一天,月亮的运行轨道突然出现了极大的异常情况,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月球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了极大的异常情况,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月球的轨道是可以发生变动的。从这则记载来看,月球好像是在被什么人操纵着,就像汽车驾驶员一旦发现偏离,立刻加以纠正。

电子计算机按照天体力学的控制数据,无论如何解释不了月球轨道。

  月球有着“神奇的巧合”,它的直径是太阳的1/400;它到太阳的距离恰巧是到地球距离的400倍,所以从地球上望去,它不大不小,正好处在可以发生日全食的位置上!

  阿波罗登月计划给人类带回了对于月球更多的疑问。

  800多名科学家分析了阿波罗12号飞船带回的两块岩石,经“钾-氩测定法”测定,这两块岩石的年龄有200亿年,而地球的年龄只35-50亿年,太阳系的年龄也才50亿年。同时科学家在月表岩石中发现了六种地球上没有的矿物质。

  月球上的环形山大小不一,有的直径2-3公里,有的直径几百公里,但所有环形山的深度却是一致的,这能说环形山是陨石撞击的结果吗?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威尔金斯博士认为:“有各种迹象向我们暗示,月面下有30-50公里厚的壳体。”

  月岩密度是地岸密度的1.25倍,而月球引力只有地表引力的六分之一,这果真说明月球是一个中空体吗?

  1972年5月13日,幸运的事件发生了,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月面,给了人类测量纵横月震波的绝妙良机,分析认为:月球很可能是个中空体。

  如果月球人真像毕德格拉斯所说比地球文明先进十五倍的话,那么类似爱因斯坦“统一场”的理论在我们看来,无疑是小学算术或婴幼儿启蒙读物。

  月亮是离我们地球人类最近的星体,而我们对月球的疑问却多得不胜枚举。

  同时,月亮是与人体生命具有直接关系的星体,比如显见的例证有:月亮周期与人的情绪周期一致,与女性的生理周期吻合,甚至与人的手相有关;至于地球气象方面,专家们会举出数不清的现象。

  若是从天文学角度考察月球谜案,相信目前还不可能取得明晰的答案。我们的探索主要限于在文化史学中考察月球与人类的相关记载和传说。

  人类对于月亮的探索古今不衰,除了神话传话而外,古代典籍中还有有关月亮天文现象的详细记载。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更实施了阿波罗探月工程。但是尽管如此,月亮之谜仍未有稍缓。

  我们在这里提出的关于月亮的假说绝非闭门造车式的突发奇想,尽管这观点本身具有惊人骇世的爆炸性。  

 浩月当空,盈亏有序,很早以来就吸引人类对它产生无限遐思。在世界各民族早期的原始宗教里,对月亮的崇拜十分普遍,许多民族都把月亮视为丰产之神,甚至认为使值物生长的是月亮而不是太阳,巴比伦人认为,从月亮产生各种植物的生命;巴西的土著人则认为,月亮创造了一切植物,因而称月亮为植物之母等等。总之,许多民族都把月亮看成是生命存在的根源,并产生了一系列神话。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而且,这些传说无一例外都把月亮与某种生命相互联系,比如说,屈原在《楚辞•天问》里就责问月亮说:你肚子里养个兔子干什么?而《淮南子》则认为“月中有蟾蜍”。有衣人解释说,因月色洁白和白兔相类,故将月亮与免相联;还有的人认为,蟾蜍夜间活动与月亮活动规律相类,两者因为近似性联系在一起。这两种解释太过牵强。我们认为以上传说旨在说明“月中有生命”这一古老的观点。中国天与月亮最著名的神话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相传,在尧帝的时候,天上不知为什么,一下子跑出十个太阳,它们都是天帝的儿子,十日并出,地上草木皆枯,人类大受苦难。天帝帝俊命令天国中一个擅长射箭的神——羿,到人间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羿领着妻子嫦娥(有的书中叫姮娥),来到人间。羿看见人类受苦的样子,心里很难过,忘记了太阳是天帝的儿子,引弓搭箭,连续射落九个太阳,还要再射,尧帝认为太阳也有利于人间,就偷偷拿走了羿的一支神箭,一个太阳才幸免于难。

  羿射死九日,得罪了天帝、虽然功劳显赫,还是被天帝革除了神籍,与妻子嫦娥永远住在人间,从神变成了人。嫦娥可受不了这种处罚,她怨恨羿连累了她,每天缠着羿要重返天官。羿没有办法,只好跑到住在西昆仑山的王母娘娘那里求长生不死之药。据说,西王母的药不但可以长生,吃多了还可以肉体飞仙。大约西王母看在羿射日功劳上,给了他一些不死之药。

  羿高高兴兴回到家,准备选个好日子,与妻嫦娥一齐吃下不死之药。可怀有私心的嫦娥,乘丈夫不在的机会,偷偷把不死之药统统吃了下去,顿时感到身体轻飘飘,一直飘到空中。可去哪里呢?她怕天神们嘲笑她背叛了丈夫,就一直朝月亮奔去。从此以后,月亮上就有了人——嫦娥。大约到了很晚的时候,人们觉得嫦娥一个人住在月亮上太冷清、太寂寞了,于是又好心编了另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吴刚的人,因为学仙有过,所以被罚到月亮上去砍桂树,实际上是为了跟嫦娥作伴。

  “嫦娥奔月”的神话,它的主题是想说明月亮上有人居住,而且为什么会有人居住的问题。月亮上有人居住的观念,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看法,有些并非是神话。

  大哲学家和科学家毕得格拉斯就相信月球是不寻常的星球,他认为月亮并不是荒漠的世界,而是存在着相当发达的文明,他十分肯定地说过:“月球人是十分优秀的,他们的历史比地球人类的历史古老十倍。”据说,毕得格拉斯的观点是从埃及一个大祭司那里得到的。在古希腊神话中,象征智慧和文化之父的天神俄耳甫斯也曾说过:有某种人类居住在月球上,他们都居住在月球的内部。

  长期以来,科学家对月球也产生了诸多的疑问,认为月球是个十分奇怪的东西。之所以说它奇怪,是因为月球作为一颗自然星球不该有那么多的巧合,是因为现代科学理论无法对它做出合理的解释。

月球是从何而来?

  到目前为止,关于月球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热点。可一百多年过去了,科学界的争论不但没有统一,反而分歧越来越来。1969年,当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许多人都大松一口气,认为这次人类登月可以彻底结束关于月球起源问题的争论。然而没有想到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不但没有带回科学家们预期的答案,而是带回比登月以前多出不知多少倍的新疑问。这样一来,关于月球起源问题又再一次成了争论的焦点。

  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三种假说:一、捕获说;二、同源说;三、地球分袭说。所谓的捕获说是指月球是地球引力从空中抓过来的。持这一假说的人们认为,月球原来是太阳系或宇宙中一颗自由自在的行星,当这颗冒失的行星间到地球引力范围之内时,立即被地球老实不客气地把它强行留在轨道上,成了地球的卫星。但是,这一假说从天体力学的角度来讲,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同时在统计学上也是站不住脚的。难怪不少天体物理学家和天体力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卫星的可能极小,甚至完全“无此可能。”

  地球有能力把月球“抓”过来吗?好象不太可能。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1/4,这么巨大的卫星在我们所知的宇宙中还是绝无仅有。太阳系最大的卫星除月球外是木星——木卫3号,但它的直径也只是木星的l/27。要想在宇宙中抓住这样大的卫星,地球显然有点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月球虽然在地球轨道上,但它离地球又太远了,在现在月球这个位置,实际上地球对它的引力影响远远没有太阳对它的引力影响大,单从引力的角度说,月球被太阳吸引过去的可能性要远远大过地球,可它偏偏成了地球的卫星,这不是很奇怪吗?

  还有一个情况,太阳系中有一巨人,那就是木星,它的直径是143,200公里,相当于地球的11.23倍,由于它的密度比地球要小,虽然体积是地球的1415倍,但质量只是地球的318倍,尽管如此,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极为强大的引力。美国华盛顿的卡内基研究所,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木星的引力是地球的一个自然屏障,它将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吸引向自己,使地球免遭巨型陨石的轰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这道屏障,地球遭外力撞击的可能会比目前增加1

  倍,大约每十万年一次,那样地球就不会出现人类。如果月球是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偶然闯入,那么它会被距地球9.67亿公里的木星吸引过去,而不会成为地球的卫星。有一位科学家曾提出这样的疑问:“月球在离地球那么远的地方究竟要干什么?作为地球的卫星,它离得如此之远;我们要承认它是地球‘俘获’的,可个头又出奇的大,它又围绕着地球沿一条圆形轨道旋转,这太令人无法想象了。”除非月球是“自愿”被地球捕获的,否则绝无可能。

  从地球上望月球,它看上去与太阳的大小差不多,造成这种错觉是距离奇怪的安排。月球的直径是3476公里,而太阳的直径是139.2万公里,也就是说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4960万公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只有384401公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刚好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望去,月球和太阳大小差不多,这样月球就正好处在可以发生日全食的位置上,月球不大不小,准确无误地与太阳重合。天文学家把这一奇怪的现象称之为“天文学的事故”,因为这用天文学原理是无法解释的。

  如果月球真是被地球“俘获”的话,那这种神奇的距离安排,也太令人吃惊了,正如有些科学家指出的那样,“就算是偶然发生的,也未免过于离奇了”。

  天文学家洛希研究推导出一条天体力学定律——“洛希极限”理论,即卫星围绕行星旋转是由于不断受到行星强大引力的吸引所致,离行星越近,这种引力也就越大。近到超过这条极限时,卫星就会被引力摧毁。但如果超出这条极限时,卫星就会挣脱行星引力飞去,也就是卫星被行星引力吸引又不会被引力“撕碎”的安全极限距离。可奇怪的是,假如“俘获”说是正确的话,那么当初月球沿一条切线通过地球旁侧没有被“撕碎”已经是怪事,而现在它又呆在它本不该呆的地方,不更是怪事一桩吗?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宇宙飞船飞行姿态及速度的专家们普遍认为:月球要造近地球,又不至于与地球迎头相撞,还要在地球轨道上运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言下之意,除非月球也有一套类似电子计算机的控制系统。科学家沃尔特•萨里班说:“天体力学可以计算出在引力相互作用下某个天体运行的情况,但是对月球如何来自远方,被地球引力俘获,跃上地球轨道……却无能为力。”

  俘获说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解释现在月球的轨道形状。大家知道,现在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几乎是个圆形。星际间自然运行的星球速度大得惊人,一般的星球可以达到每秒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速度,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也有每秒30公里。如果月球是俘获的话,那么地球俘获这么大个头工星的空间十分狭窄,这就要求被俘获的星球以适当的速度、适当的角度,十分准确地进入这条狭长的空间,如果角度过小它将穿出引力之外,如果角度过大它就会一头撞向地球毁灭,这是一个极为高难的动作,比体操运动员的动作不知难多少倍,它要求相当的精密、准确。这与“阿波罗”飞船太空飞行一样,在飞船接近月球的时候,为了将飞船送入月球轨道,就必须重新启动火箭发动机,调整飞船的速度和飞行姿态,这一切都必须借助高精密的电子计算机来完成。由此可见,月球进入现在的轨道是上帝的巧妙的安排,而且这个上帝肯定懂电子计算机。再者,即使月球误打误撞进了这条轨道,根据引力的规定,它也该沿一条扁形的椭圆轨道运行,而实在不该像现在这样沿一条近圆形的轨道运行。月球是在发什么疯?

  根据传统的科学理论,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在遥远的年代里比现在要离地球均匀得多。因为根据物理学法则,一切卫星都以螺旋线缓慢地向它们环绕运行的行星表面靠近,越是小的卫星,其靠拢的速度也会越大。然而,十分奇怪的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目前月球的轨道已在不断地升高。虽然每年升高的幅度很小,但是确在升高、远离,这与传统的物

许多科学家认为从自然状态去解释月球的存在,太困难,几乎是无法解释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威廉•罗伊•谢尔顿在《征服月球》一书中写到:“为了将月球维持在现在的轨道上,承认有某种因素使月球就范是重要的,因为‘阿波罗’宇宙飞船在距离地面150公里的轨道上绕地飞行,要90分钟旋转一周的话,它(月球)就必须每小时飞行2.9万公里。与此同时,某种因素也必须准确地让月球以一定的高度和速度运行。只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它就不会偏离地球轨道。看一下人类当初如何使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轨道就明白了,不过人造卫星虽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高度和方向,由于它不会偏离轨道,所以不见得一定要微妙的地球引力与离心力来保持平衡。”谢尔顿还指出:“过去在讨论月球起源问题时,科学家们几乎费尽了心机,但问题仍旧是问题。他们对月球准确地选择了这么一条轨道感到无法理解——肯定存在某种因素,它使月球以现在的高度和速度运行”。谢尔顿所指的“某种因素”是什么呢?除非用某种智慧的方法将月球送入轨道,否则一切的疑问依旧是疑问。在这种背景下,苏联的科学家提出了“月球——宇宙飞船”的假设,月球的众多偶然和巧合在这一假说下统一了起来,并反过来作为这一假说的证据。

关于月球的另外两种假说是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

  同源说的根据是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大约200亿年前,整个宇宙收缩,所有的宇宙物质被压缩在一个极小的点上。突然有一天,这个密度难以想象的点发生了大爆炸,宇宙物质向四处扩散。扩散过程中的旋转力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宇宙尘埃团。这些尘埃团在高速旋转的中间产生了恒星,恒星的四周又出现了行星,行星的四周形成了卫星。1929年,美国的哈佛尔通过光谱分析发展,所有的恒星正飞离我们。离我们2.5亿光年的一座星云,正以每秒6700公里的速度飞离太阳系,离我们12.4亿公里的牵牛座也以每秒39400公里的速度运离我们,这就是所谓的“红移”现象。比如,我们找一个汽球,随便在汽球上点一些墨点,等吹起汽球你就会发现,随着汽球的膨胀,这些墨点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宇宙膨胀与此相类似。

  根据这一理论产生了地球——月球同源说。在大爆炸宇宙物质扩散当中,最早形成了太阳系宇宙尘埃团,这个团状的物体围绕一个中心高速族转,中心四周的物质逐渐凝聚成太阳,四周旋转中的物质,渐渐形成了行星和卫星,地球与月球就是这样形成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曾发生反复分裂,由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将地球上的一部分物质给“抛”了出去,于是形成了月亮。据说,现在太平洋的面积与月球的面积差不多,故而有人认为地球在“挤”出一部分物质之后形成了太平洋,主张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还把环太平洋火山带作为证据。

  这二种假说必须找到一条有利的证据,那就是月球与地球的年龄要相等,而且月球的物质构成要与地球的物质构成一致。从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宇宙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开始,人类又先后六次登上了月球,耗资达250亿美元。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的月面表层原始标本有2000多块,总重量达400公斤。但800多位科学家在分析这些原始标本的时候,产生了更多的疑问,震撼和动摇了月球同源与分裂二种假说。

  首先,是关于月球的年龄问题。迄今为止,科学家在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岩石是35亿年,这种岩石是在非洲大裂谷中发现的,据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大阳的年龄大约是50亿岁,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6亿岁。而第一次降落在月面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信手捡起的月面岩石其历史都在36亿年以上。在以后的数次登月中,宇航员从月球表面带回的岩石中还有43亿年,甚至45亿年以上的东西。“阿波罗”11号飞船带回的月面土壤标本据信历史已达46亿年。46亿年前后,正是太阳系刚形成之际,这么古老的岩石不该出现在月球表层。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月球的土壤显然比它周围的岩石还要“年长”1亿年。如果说,现代探测鉴定年龄的方法有错误,那么这种错误不论是对地球还是月球都是一样的,不该有如此大的差别。难道说美国的宇航员是带回了一些极个别的标本吗?事实证明好像并非如此。原苏联的无人月球探测器也获得了与美国相同的结论。

  惊奇还不止以上这些。人们将月表岩石用“钾——氩测定法”测定发现,有的月表岩石竟达70亿年,在“阿波罗”12号飞船带回的岩石中,有两块的年龄竟是200亿年,而这200亿年相当于地球年龄的四倍。科学家认为,这是我们宇宙中所发现的最古老的东西,因为我们现在所知的宇宙的年龄也不过200亿年,那么就是说月球不但比地球、太阳更古老,几乎与宇宙同龄,这太不可思议了。即使从最保守的年代估计,月球也有50-60亿年的历史。这个年龄说明,月球根本不是太阳系的东西,它诞生在宇宙中的某一个角落里,不知穿越了几亿个恒星系,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时光,才来到我们太阳系,在它极为漫长的旅行过程中,并没有被其他恒星系的星球俘获,这的确是个奇迹。

  其次,是关于月球构成的问题。根据“阿波罗”带回的月表岩石分析,构成地球和月球的物质不太一样,这与我们发现的“自相似”理论有些出入,这种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天、地、生命,构成它们的元素在种类和数量上几乎是一样的,并符合黄金分割比值0.618。按照这一理论和月球是从现在太平洋所在区域脱离地球的假说,那么月球就是应该是由与地球相似的物质构成,然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月球和地球的物质构成相去甚远。科学家在月表岩石中发现了六种地球上没有的矿物质。这些发现不但没有成全“地球-月亮”母子说的假说,而且还彻底否定了地球和月亮是同期由宇宙尘埃和气体形成的“同源”假设。

  以上三种月球起源假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又远不是用科学所能解决得了的,故而现在有一种新的假设,即“月球-宇宙飞船”假说,认为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有一种较我们地球进化先进几十倍的高智生物,他们出于某种目的,使用了某种技术,将一个小行星内部挖空,改造成巨大的宇宙飞船,然后经过漫长的年代,穿越了许多恒星系来到我们地球轨道,这一假设可以解决许多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月球神秘现象。我们倾向于这种假说,因为这一假设与上古神话所记述的事件有许多一致的地方,甚至双方可以互证。

月球环形山之谜

  月球不但从起源上是个神秘的星球,其自身也有许多令人不解之处,据历次宇宙飞船拍回的月表照片显示,月球显然是个月貌分配极不平衡的星球。大家知道,月球的地貌分三种,即环形山、山脉和月海。月球向着我们这一面的环形山和山脉很少,而且有一大片平坦的月海,出乎意料的是,月球背面的照片显示,那里的环形山竟是那样密集,一个紧挨着一个,与月球正面的地貌完全不相同,这是自然形成的吗?对环形山的形成,一般认为那是小天体或陨石撞击后留下的“星伤”,像我们地球上的陨石坑。但奇怪的是,为什么陨石过多撞击月球的一面,而另一面却比较少呢?月海是那样平坦,丝毫没有被撞击过的痕迹,难道在千百万年里竟未发生过一次撞击事件?科学家们认为,月球如果曾穿行过一条陨石带,那么来自哪一方面的陨石都基本相等。月球的这种地貌很显然不是自然形成的结果。

  如果环形山真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由巨大陨石撞击形成的,那么月球环形山本身就立即否定了这一看法。如果一个巨大的陨石以每秒4.8万公里的高速撞击月球的话,那么其效果相当于一枚数百万吨级的核弹。比在广岛爆炸的小原子弹要大得多。苏联科学家说,一个重百万吨的陨石给月球造成的破坏相当于爆炸一枚一万万吨级的核弹,因此只有上百万吨的巨型陨石才能给月表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按一般道理,大的陨石撞击后形成深坑,小的陨石撞击后形成浅坑。对天文学家来说,月球环形山的成因是一个不易破解的谜案。月亮上的环形山与月球体积相比,有些大得出奇,这本身就是一条奇怪的现象,在如此巨大的连续撞击下,月球没有被撞碎,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不但如此,月球上的环形山不论有多大,可深度几乎一致,大多数都在4-6公里之间。有些环形山达到直径160公里,可深度却只有2-3公里。这是为什么呢?

  据科学家推测,一个直径80-160公里的陨石撞击月面,由于其能量相当于几百万吨级的核弹爆炸,所以会在月面形成一个深坑,按这样大的冲击力计算,撞击月球的陨石应在月面撞出一个深达几百公里的深坑,甚至有科学家认为,一个直径6公里以上的陨石,也会造成一个比直径大4-5倍的深坑。可奇怪的是,月球上没有一个陨石坑是按科学家们的推测出现的。月面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加加林环形山,它的直径是280公里,可深坑仅有6公里。一般直径200公里左右的环形山,深度大约都在3-4公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科学家们迷惑不解。

  科学家面对如此分布的地貌及深度差不多的环形山陷入了困境,以往的科学理论和各种各样的统计、计算统统失去了效用。“月球-宇宙飞船”假说认为,月球奇怪的环形山并非自然形成(自然的确无法形成类似的环形山),而是被智能生物改造而成的。它实际上是“月球-宇宙飞船”最外面一层防护层,通过对月球物质密度的分析计算,他们认为,一颗较大陨石撞击到这层防护层上只能形成一个小坑,最多不超过4公里。在无法科学解释月球环形山的情况下,这个解释恐怕是最合理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又一轮神话天文学的高潮吗?
列举的所谓科学家一个都没听过,随手搜了一个:威廉罗伊谢尔顿,现任美空军空间司令部司令
弄不清楚,就留给后人吧。
秘密肯定是有的,但不至于这么玄乎,200亿年的石头,等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可以改变物质的属性的,我们可以将一个物质C14年代随便更改,所以不要太执着于某一个技术,认为是恒定不变的。

当年牛顿的力学到了爱因斯坦哪里就变了,爱因斯坦的光速直线理论到 霍金那里也变了,现在连超光速理论都出现了

好比我们看到一根针,把它平行看,他是一个类似线段,你换个角度看,它就是一个点,所以呢要辩证的看,用发展变换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EVA16 发表于 2013-12-23 03:19
这是又一轮神话天文学的高潮吗?
列举的所谓科学家一个都没听过,随手搜了一个:威廉罗伊谢尔顿,现任美空 ...
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