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监137—海警2337船入列一周年,完成维修改造任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0:13:29



2012年11月14日,3000吨级海监137船(1977年服役的原海军“东拖830”远洋拖轮,曾远航南太平洋执行洲际导弹数据舱回收任务)入列中国海监东海总队




2012年11月,“中国海监137”船编队巡航东海油气田


2012年11月29日,首航钓鱼岛海域

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1122/66430.shtml

胆大心细 16个人开回了一艘船

  “明天我们要去象山接船,请你立刻回到队里。”刚执行完任务回到家的沈张贤,接到中国海监第四支队领导的电话后,立刻收拾东西赶回码头。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16名来自不同岗位的海监队员,以最快速度当天就组成了一支接船新队伍。

  “东拖830”是海军退役舰船,交付中国海监使用。2012年11月6日10点之前,16名接船队员上船。10点一过,船上原来的船员撤离,虽然有几个人留下来作指导,但他们只是负责回答一些疑问,不参与船舶设备操作。船长沈张贤回忆说:“当时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时间看图纸,没有时间熟悉管路,更没有时间了解机器性能。这16名海监船员凭着扎实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航行经验,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手驾驭了一艘陌生的船。

  在驾驶台,船长沈张贤根据潮水、风向制定了周密的航行计划,独自扛起了驾驶船舶的重任;在保证电力供应的副机舱,大管轮陈海平一边看说明书,一边实地对照操作,悉心研究;在机舱内,轮机长出身的装备技术科副科长宋文,一个人顶起了平时三四个人的工作忙上忙下。轮机长张敏谦虚地对记者说:“其实我们是‘无知者无畏’。”但记者知道,支撑他们的是16个业务能手的胆大心细、精湛技艺和团结协作,这才是让船舶顺利航行起来的关键。

  中国海监东海总队副总队长兼第四支队支队长蒋立民依然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当我们驾船离开码头时,在后甲板上,我看到岸上的海军战士一边跟我们挥手告别,一边远远地冲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就这样,肩负着重任,16名海监船员最终平安地将船接了回来。

夜以继日 168个小时完成应急改造

  当日17时,“东拖830”船就驶入宁波某军港船厂船坞进行换装。这艘3000吨级的军用拖轮,设备大多陈旧,存在漏油、漏水、漏气等现象,有些设备配置因为与地方船的配置完全不同,需要全部更新。这么大的船,光是设计图纸就有十多摞,不说按照图纸熟悉船上的管路,就是走马观花地查一遍,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按常规,改建需要一个月的工程量,但留给海监船员们的却只有短短7天时间。

  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虽然一道又一道难题摆在面前,但丝毫没有动摇这支海监船队员们的信念。望着这支仅仅组建才两天的新团队。船长沈张贤说:“命令如山!我们豁出去了!”雷达、GPS定位、ARS探测系统、电罗经重新安装,船体外观全部油漆、内舱部分油漆、水下工程保养……船员们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在缺少机工、水手的情况下,不管是大副、二副、三副、水手长还是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大家没有职务之分,只是一起往前冲、抢着干。从11月7日进坞到13日完成适航性应急改造,短短168个小时,16名海监船员用辛勤的汗水,使137船成为同一批接收舰船中第一艘参加维权专项执法任务的船只。

  记者在和船员们交谈中发现,船长、政委、轮机长,哪怕是去年刚来的船员,都清晰地记得137船每一个重要的日子。6日接船,7日进坞,13日出坞,14日入列……属于137船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深深印在了海监船员们的心中,因为他们共同为此奋战过。

亮剑东海 在维权巡航中锤炼战斗力

  又一次紧急集合!目的地:未知。这种情况对于船员们来说已十分常见。

  继11月14日入列首航,海监137船赴东海春晓油田和平湖油田执行巡航任务后,又于29日亮相钓鱼岛。至今,137船已先后5次赴钓鱼岛海域执行维权任务,共计航时57天,圆满完成了对尾随干扰我海监船正常巡航的日方船只观察记录、视频影像取证、跟踪监视、喊话驱赶等任务,为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做出了贡献。

  137船应急改造入列后,出海航行成为检验其性能的最佳机会。自从投身到钓鱼岛海域常态化巡航以来,137船多次受到强冷空气袭击,并第一次正面抗击了9级风浪。当时的浪打上来有7米多高,船体单边倾斜35度,船艉都开始翘起来了,所有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去年12月3日,水手长在安全巡视中突然发现艏尖仓进水,而且进水量已经没过膝盖,并且还在不断升高,如不及时查出原因,开展补救,后果将不堪设想。

  水手长立即把情况报告给船长,并马上组织人员检查抢修。在漂航的情况下,5个多小时的抽水打捞工作,对船员的体力和耐力都是一种考验。最终检查发现,此次进水是航行中大浪冲击锚链口时,因压力过大而使海水从缝隙口渗入。通过多次航行实践,137船还发现了不少安全隐患,都被船员们一一消除了。137船的船员们就是这样,在履职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实战经验,并锤炼着自己的战斗力。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局长、中国海监东海总队总队长刘刻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海监137船在海监接收的同一批海军舰船中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完成应急改造任务出海执行专项巡航执法,第一个到达钓鱼岛海域进行维权执法,第一个完成全面改建并立即投入维权巡航任务。一年时间里,这艘船经受了不一般的考验,交出了不一般的答卷!”

     由于船龄老、设备性能下降,以及船舶在运行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2013年5月28日,东海总队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对该船全面进行进厂维修改造,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船上设备、系统满足现行规范、规则和国际公约的要求,通过修复船舶动力设备,更新船舶安全系统,优化舱体设计,配备先进的执法设备,改善船舶工作和生活设施,强化船舶的综合性能,提升船舶的维权执法能力,打造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执法公务船。





2013年,宁波的夏天炎热无比,40多摄氏度的高温持续炙烤了近一个月。此时,在没有任何通风设施的“中国海监137”船船舱里,温度已超过50摄氏度,船员们正汗流浃背地紧张忙碌着。“中国海监137”船就像是一个大烤箱,热浪袭来让人无处躲藏。机舱里鼓风机不停地轰鸣,仍然无法驱赶炙人的热浪和浓重的机油味道。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全体船员和维修工人紧密合作,凭着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以“慎之又慎、万无一失”的安全理念和“零容忍、零借口、零差错”的工作标准,实现了进厂修船“三保”,即保工程项目进度,保维修保养质量,保船舶人身安全。经过140天的奋战,最终全面完成了各项维修任务。


安装减摇鳍


驾驶台改装


改装后的效果

      驾驶室内宽敞明亮,各种导航和执法设备排列井然有序;船员住舱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干净整洁;通道里光线充足,地面干净,各种指示标志醒目。胡志来一边介绍一边自豪地说,这艘船舱面经过了整体切割,舱室重新设计布置,部分设施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升级,形成了现在的模样,可以说倾注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心血。

  中国海监东海总队副总队长兼第四支队支队长蒋立民也介绍说,当初改造的时候把船都掏空了,只剩下一个外壳,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而且,东海分局局长刘刻福多次强调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把好质量关和技术关,各项改造工作都要达到最优。正是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状态下,我们努力奋战,使这艘船脱胎换骨,不仅船容、船貌有了很大改观,各项技术指标也明显提高,船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周建庆告诉记者,为了做好改造工作,东海总队装备部门首先对该船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并根据船舶管理有关规定,结合专家建议,有针对性地编制了维修改造方案,组织召开维修改造方案论证会,系统分析和研究了恢复性改造的技术路线和施工关键难点,对每个技术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判,做到胸中有数,以确保维修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者看到,在中国海监第四支队装备技术科副科长宋文的电脑里,光是修订、审查方案就保存了许多个版本。宋文说:“虽然审查方案做得已经很详尽,但从进厂开始,在进坞、旧设备拆卸、新设备进舱、安装调试、出坞等各个环节中,还是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都被我们一一化解。在一定程度上说,旧船改造比造新船还难!”


2013年10月28日,“中国海警2337”船维修改造出厂交接仪式在宁波某军港举行,这标志着历时近5个月的“中国海警2337”船维修改造任务圆满完成


11月3日,“中国海警2337”船重返钓鱼岛海域


2012年11月14日,3000吨级海监137船(1977年服役的原海军“东拖830”远洋拖轮,曾远航南太平洋执行洲际导弹数据舱回收任务)入列中国海监东海总队




2012年11月,“中国海监137”船编队巡航东海油气田


2012年11月29日,首航钓鱼岛海域

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1122/66430.shtml

胆大心细 16个人开回了一艘船

  “明天我们要去象山接船,请你立刻回到队里。”刚执行完任务回到家的沈张贤,接到中国海监第四支队领导的电话后,立刻收拾东西赶回码头。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16名来自不同岗位的海监队员,以最快速度当天就组成了一支接船新队伍。

  “东拖830”是海军退役舰船,交付中国海监使用。2012年11月6日10点之前,16名接船队员上船。10点一过,船上原来的船员撤离,虽然有几个人留下来作指导,但他们只是负责回答一些疑问,不参与船舶设备操作。船长沈张贤回忆说:“当时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时间看图纸,没有时间熟悉管路,更没有时间了解机器性能。这16名海监船员凭着扎实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航行经验,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手驾驭了一艘陌生的船。

  在驾驶台,船长沈张贤根据潮水、风向制定了周密的航行计划,独自扛起了驾驶船舶的重任;在保证电力供应的副机舱,大管轮陈海平一边看说明书,一边实地对照操作,悉心研究;在机舱内,轮机长出身的装备技术科副科长宋文,一个人顶起了平时三四个人的工作忙上忙下。轮机长张敏谦虚地对记者说:“其实我们是‘无知者无畏’。”但记者知道,支撑他们的是16个业务能手的胆大心细、精湛技艺和团结协作,这才是让船舶顺利航行起来的关键。

  中国海监东海总队副总队长兼第四支队支队长蒋立民依然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当我们驾船离开码头时,在后甲板上,我看到岸上的海军战士一边跟我们挥手告别,一边远远地冲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就这样,肩负着重任,16名海监船员最终平安地将船接了回来。

夜以继日 168个小时完成应急改造

  当日17时,“东拖830”船就驶入宁波某军港船厂船坞进行换装。这艘3000吨级的军用拖轮,设备大多陈旧,存在漏油、漏水、漏气等现象,有些设备配置因为与地方船的配置完全不同,需要全部更新。这么大的船,光是设计图纸就有十多摞,不说按照图纸熟悉船上的管路,就是走马观花地查一遍,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按常规,改建需要一个月的工程量,但留给海监船员们的却只有短短7天时间。

  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虽然一道又一道难题摆在面前,但丝毫没有动摇这支海监船队员们的信念。望着这支仅仅组建才两天的新团队。船长沈张贤说:“命令如山!我们豁出去了!”雷达、GPS定位、ARS探测系统、电罗经重新安装,船体外观全部油漆、内舱部分油漆、水下工程保养……船员们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在缺少机工、水手的情况下,不管是大副、二副、三副、水手长还是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大家没有职务之分,只是一起往前冲、抢着干。从11月7日进坞到13日完成适航性应急改造,短短168个小时,16名海监船员用辛勤的汗水,使137船成为同一批接收舰船中第一艘参加维权专项执法任务的船只。

  记者在和船员们交谈中发现,船长、政委、轮机长,哪怕是去年刚来的船员,都清晰地记得137船每一个重要的日子。6日接船,7日进坞,13日出坞,14日入列……属于137船的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深深印在了海监船员们的心中,因为他们共同为此奋战过。

亮剑东海 在维权巡航中锤炼战斗力

  又一次紧急集合!目的地:未知。这种情况对于船员们来说已十分常见。

  继11月14日入列首航,海监137船赴东海春晓油田和平湖油田执行巡航任务后,又于29日亮相钓鱼岛。至今,137船已先后5次赴钓鱼岛海域执行维权任务,共计航时57天,圆满完成了对尾随干扰我海监船正常巡航的日方船只观察记录、视频影像取证、跟踪监视、喊话驱赶等任务,为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做出了贡献。

  137船应急改造入列后,出海航行成为检验其性能的最佳机会。自从投身到钓鱼岛海域常态化巡航以来,137船多次受到强冷空气袭击,并第一次正面抗击了9级风浪。当时的浪打上来有7米多高,船体单边倾斜35度,船艉都开始翘起来了,所有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去年12月3日,水手长在安全巡视中突然发现艏尖仓进水,而且进水量已经没过膝盖,并且还在不断升高,如不及时查出原因,开展补救,后果将不堪设想。

  水手长立即把情况报告给船长,并马上组织人员检查抢修。在漂航的情况下,5个多小时的抽水打捞工作,对船员的体力和耐力都是一种考验。最终检查发现,此次进水是航行中大浪冲击锚链口时,因压力过大而使海水从缝隙口渗入。通过多次航行实践,137船还发现了不少安全隐患,都被船员们一一消除了。137船的船员们就是这样,在履职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实战经验,并锤炼着自己的战斗力。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局长、中国海监东海总队总队长刘刻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海监137船在海监接收的同一批海军舰船中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完成应急改造任务出海执行专项巡航执法,第一个到达钓鱼岛海域进行维权执法,第一个完成全面改建并立即投入维权巡航任务。一年时间里,这艘船经受了不一般的考验,交出了不一般的答卷!”

     由于船龄老、设备性能下降,以及船舶在运行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2013年5月28日,东海总队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对该船全面进行进厂维修改造,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船上设备、系统满足现行规范、规则和国际公约的要求,通过修复船舶动力设备,更新船舶安全系统,优化舱体设计,配备先进的执法设备,改善船舶工作和生活设施,强化船舶的综合性能,提升船舶的维权执法能力,打造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执法公务船。





2013年,宁波的夏天炎热无比,40多摄氏度的高温持续炙烤了近一个月。此时,在没有任何通风设施的“中国海监137”船船舱里,温度已超过50摄氏度,船员们正汗流浃背地紧张忙碌着。“中国海监137”船就像是一个大烤箱,热浪袭来让人无处躲藏。机舱里鼓风机不停地轰鸣,仍然无法驱赶炙人的热浪和浓重的机油味道。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全体船员和维修工人紧密合作,凭着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以“慎之又慎、万无一失”的安全理念和“零容忍、零借口、零差错”的工作标准,实现了进厂修船“三保”,即保工程项目进度,保维修保养质量,保船舶人身安全。经过140天的奋战,最终全面完成了各项维修任务。


安装减摇鳍


驾驶台改装


改装后的效果

      驾驶室内宽敞明亮,各种导航和执法设备排列井然有序;船员住舱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干净整洁;通道里光线充足,地面干净,各种指示标志醒目。胡志来一边介绍一边自豪地说,这艘船舱面经过了整体切割,舱室重新设计布置,部分设施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升级,形成了现在的模样,可以说倾注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心血。

  中国海监东海总队副总队长兼第四支队支队长蒋立民也介绍说,当初改造的时候把船都掏空了,只剩下一个外壳,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而且,东海分局局长刘刻福多次强调要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把好质量关和技术关,各项改造工作都要达到最优。正是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状态下,我们努力奋战,使这艘船脱胎换骨,不仅船容、船貌有了很大改观,各项技术指标也明显提高,船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周建庆告诉记者,为了做好改造工作,东海总队装备部门首先对该船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并根据船舶管理有关规定,结合专家建议,有针对性地编制了维修改造方案,组织召开维修改造方案论证会,系统分析和研究了恢复性改造的技术路线和施工关键难点,对每个技术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判,做到胸中有数,以确保维修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者看到,在中国海监第四支队装备技术科副科长宋文的电脑里,光是修订、审查方案就保存了许多个版本。宋文说:“虽然审查方案做得已经很详尽,但从进厂开始,在进坞、旧设备拆卸、新设备进舱、安装调试、出坞等各个环节中,还是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都被我们一一化解。在一定程度上说,旧船改造比造新船还难!”


2013年10月28日,“中国海警2337”船维修改造出厂交接仪式在宁波某军港举行,这标志着历时近5个月的“中国海警2337”船维修改造任务圆满完成


11月3日,“中国海警2337”船重返钓鱼岛海域
海警还需加强
11月36日?
真不如造新的,也许当时情况太紧急,真没船可用了?
去不去欺负菲猴子啊。
laopiaoke 发表于 2013-12-1 22:45
真不如造新的,也许当时情况太紧急,真没船可用了?
新造一艘就不是5个月可以搞定的了,估计还是时间太紧,当时东海南海都出问题,需要船只
船太小啊。
进水的耳朵 发表于 2013-12-2 01:12
船太小啊。
3000吨级的执法船不少了哦 亲
东海维权 南海维权  任务繁重啊
看起来小实际3000多吨那
没水炮不幸福
老骥伏历,发挥余热
成捆的电缆啊。。
海军加快更新步伐,老兵转到海警发挥余力,好!
laopiaoke 发表于 2013-12-1 22:45
真不如造新的,也许当时情况太紧急,真没船可用了?
改造1艘3000吨级大船和新建1艘1000吨级的新船费用差不多。

海警现在还是缺大船,140天就改造1艘可以使用的现代化大船是非常划算的。
原来退下来的旅大不知道改的进度如何,感兴趣

619408104 发表于 2013-12-2 07:44
3000吨级的执法船不少了哦 亲


哦,眼拙真心没看出来,还以为是1K吨级的
CHE妹妹帖子里已经写明,还是自己看帖不仔细,但拖轮改装的海警船航速注定悲剧,和鬼畜针锋相对时会很被动的。
619408104 发表于 2013-12-2 07:44
3000吨级的执法船不少了哦 亲


哦,眼拙真心没看出来,还以为是1K吨级的
CHE妹妹帖子里已经写明,还是自己看帖不仔细,但拖轮改装的海警船航速注定悲剧,和鬼畜针锋相对时会很被动的。
说好的万吨级的海警船呢??
破发动机终于被换了么?会抛锚冒烟的破发动机啊,某次真是囧到家了。
没有炮啊!不是很幸福啊!涂装真的不错
好漂亮,这是新船吧
什么时候,有白头鹰海岸警备队的规模和实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