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医院”与“病有所医”的距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38:05
“最佳医院”与“病有所医”的距离



2013年11月25日    来源:华西都市报   朱昌俊(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由全国30个临床专科的1579名著名专家 学 者 参 与 评 审 的《2012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近日出炉,为民众按图索骥求医问药提供便利。(11月24日《京华时报》)

  这份榜单以学科水平与科研能力为评审标准,其具体准确度如何,一般人很难置评。不过,仅就普通民众的观感而言,这样的榜单恐怕总显得有点让人难以亲近。且不说这些医院主要集中分布在国内几大主要城市,那些高医疗水平背后的高昂医疗费用也足以将很多患者排除在外。

  客观而言,这些多数依托研究机构和大学而形成的大医院,其承担的责任和更确切的定位,更应是谋求医学进步,和对某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与攻关。但就目前而言,大医院的人满为患,证明其离本该承担的专业分工显然还存在距离。而期待靠一部分大医院去承担所有民众的“病有所医”之梦,终究显得不切实际。

  在今天中国,一座人人都可亲近的医院,比起那些榜单上的“最佳”,显然更具现实意义。事实上,医疗资源在个别地区和大医院的过度倾斜,所滋生的负面影响,如医疗纠纷和医闹的增多,早已凸显。且正如专家所言,全国人民到协和医院看病,这本就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

  按照国外的成功经验,民众打交道最多的恰恰是“身边的诊所”,如社区医院。在我们目前语境下,基层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其带给民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不足,使得很大部分的医疗需求也习惯性地涌向大城市和大医院。而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之下,这种就医习惯更加使得基层医院的条件改善难上加难,比如小地方的医院很难留住人才。于是乎,一种“小的愈小,大的愈大”的恶性循环得以形成。这些都是一份光鲜的“最佳医院”排行榜背后,所应被看到的现实。

  如果说这些大医院所象征的科研水平与过去数十年的特殊医疗资源分配制度相关,代表的是一种“顶层高度”,那么,在今天,我们恰恰需要的是去打破这种医疗资源过度向顶层汇集的不均衡局面,构筑医疗保障的“托底”力量。而如何打造更多亲近庸常生活的医院和一个接纳更多人的医疗体制,无疑依旧是医改需要戮力实现的平民梦想。






http://views.ce.cn/view/ent/201311/25/t20131125_1799543.shtml“最佳医院”与“病有所医”的距离



2013年11月25日    来源:华西都市报   朱昌俊(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由全国30个临床专科的1579名著名专家 学 者 参 与 评 审 的《2012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近日出炉,为民众按图索骥求医问药提供便利。(11月24日《京华时报》)

  这份榜单以学科水平与科研能力为评审标准,其具体准确度如何,一般人很难置评。不过,仅就普通民众的观感而言,这样的榜单恐怕总显得有点让人难以亲近。且不说这些医院主要集中分布在国内几大主要城市,那些高医疗水平背后的高昂医疗费用也足以将很多患者排除在外。

  客观而言,这些多数依托研究机构和大学而形成的大医院,其承担的责任和更确切的定位,更应是谋求医学进步,和对某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与攻关。但就目前而言,大医院的人满为患,证明其离本该承担的专业分工显然还存在距离。而期待靠一部分大医院去承担所有民众的“病有所医”之梦,终究显得不切实际。

  在今天中国,一座人人都可亲近的医院,比起那些榜单上的“最佳”,显然更具现实意义。事实上,医疗资源在个别地区和大医院的过度倾斜,所滋生的负面影响,如医疗纠纷和医闹的增多,早已凸显。且正如专家所言,全国人民到协和医院看病,这本就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

  按照国外的成功经验,民众打交道最多的恰恰是“身边的诊所”,如社区医院。在我们目前语境下,基层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其带给民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不足,使得很大部分的医疗需求也习惯性地涌向大城市和大医院。而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之下,这种就医习惯更加使得基层医院的条件改善难上加难,比如小地方的医院很难留住人才。于是乎,一种“小的愈小,大的愈大”的恶性循环得以形成。这些都是一份光鲜的“最佳医院”排行榜背后,所应被看到的现实。

  如果说这些大医院所象征的科研水平与过去数十年的特殊医疗资源分配制度相关,代表的是一种“顶层高度”,那么,在今天,我们恰恰需要的是去打破这种医疗资源过度向顶层汇集的不均衡局面,构筑医疗保障的“托底”力量。而如何打造更多亲近庸常生活的医院和一个接纳更多人的医疗体制,无疑依旧是医改需要戮力实现的平民梦想。






http://views.ce.cn/view/ent/201311/25/t20131125_1799543.shtml